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风流(胡田)-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耍,彼此也都算是熟人了。

钱婉抱着女儿走进屋子,大家见礼之后却发了愁,只有一个女儿,嫁给谁才好?还是媚娘出了个主意,将这位叫李月儿的小公主凑近张焕两个儿子身前,看她对哪个感兴趣就选哪个。听了这个主意,大家拍手叫好。

李月儿只有七个多月,正是对事物好奇的阶段,忽然见到眼前两个比自己还小的娃娃,笑逐颜开的伸手去摸。众女屏住呼吸,都紧张的看着她。

李月儿先将手伸向高阳的儿子,到了中途忽然犹豫了下,转而将手伸向了妙玉的儿子。触摸到皱成一团的小脸时,还咯咯笑了起来,丝毫不知道这一伸手已经为自己定下了终身。

“恭喜姐姐,恭喜太子妃!”

众女见结果已定,纷纷出言祝贺。

妙玉也颇为开心,和太子妃约好儿子满月的时候,就互换生辰八字订下婚书。

此时在外面院子里,为了张焕儿子的名字,房玄龄和张焕争执不下,都要自己来取名字。

眼看说服不了张焕,房玄龄气哼哼道:“老夫是玉儿的父亲,这个外孙的名字,老夫当仁不让!叔珩,高阳公主的儿子你自己取名字就是!要是再不答应,老夫就将玉儿母子接回去住,让你见不到人!”

众人眼见房玄龄竟然耍起了赖皮,都在心头暗笑不已,房遗爱兄弟更是躲到一边捧腹大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父亲赖皮。张焕瞠目结舌,只好闷声答应下来。房玄龄见他答应乐不可支,赶紧去了张焕的书房,试图从典籍里找一个最佳名字出来。

张焕只好苦笑着安慰自己:“嘿嘿,还好我还有个儿子,这个我一定要自己取名字!”

“等等!”李治笑着凑了上来,“我是孩子的舅舅,甥舅一家亲!姐姐的孩子名字归我了!”

“不行!”张焕断然拒绝,一脸鄙夷:“你是孩子的舅舅,我还是孩子的爹呢!舅舅有爹亲吗?”

“你……”李治气结,在兕子等人窃笑中败下阵来。

张焕来回踱步,许久之后才大笑道:“有了!就叫张昊好了!哈哈,这下没人和我争了吧!”

话音刚落,一人沉声喝道:“什么破名字,朕不同意!”

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李世民得到消息后忽然微服前来,张焕等人赶紧上前行礼。

“免礼!”李世民摇头笑道:“张焕啊,你这取名字的本事太差了!朕作为那孩子的外公,岂能让你取这么差个名字?朕决定了,那孩子的名字,朕亲自来取。”

“父皇圣明!”李治赶紧接口称赞,“叔珩兄取名字的本事,委实差劲的很!”

“这个……”张焕苦着脸,着实不乐意得很。

李世民皱眉道:“怎么?你敢拒绝朕这个外公的好意?”

张焕愁眉苦脸道:“臣不敢……任由皇上做主!”

“哈哈,这就对了!朕取名字的水平,那还是很不错的!朕去翻翻典籍。”李世民放声大笑,也向张焕的书房走去。

水平不错?张焕暗自窃笑,瞧瞧你都取了什么名字:兕子、稚奴、青雀……但愿别给自己的儿子也取一个难听的名字才对。

张焕丝毫没有想到,李世民给自己的儿子取的名字虽然很一般。不过这个儿子将来的成就,足以赶上他这个不能为儿子取名而感到沮丧万分的父亲。

第177章 满月宴

十一月十八日的长安一扫前几天的阴雨,天空出现了久违的太阳,让人的心情也好了许多。趁着天气好,不少人呼朋唤友前去城中几家大酒楼饮酒作乐,然而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酒楼老板赔笑告诉他们,掌勺的大厨都被驸马都尉张焕请走办儿子的满月宴去了。

张焕喜得贵子已经整整一个月了,今天就是办满月宴的日子。因为请的人太多,估计还有很多不请自来之人,张焕不得不从外面的酒楼请大厨前来救急。幸好今日天公作美,宴席可以摆在几处院中,否则的话张焕只怕还要另找地方。

妙玉所生的孩子,被房玄龄取名为张信,就连表字也一并取了,叫做守诚,寓意这个孩子将来做个诚实守信之人。很朴实的名字,倒是很符合房玄龄诚信低调的性格。

李世民给高阳所生孩子取的名字还罢了,表字不出张焕所料,实在是……不怎么样!名字和一位三国名人相同,叫做张昭,表字却叫做鹿鸣,取自‘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张焕暗自窃笑,兕子、稚奴、鹿鸣……看来李世民和小动物是铆上劲了。

十几天前,张焕就已经开始上朝了。出乎满朝文武的预料,对于立了大功的张焕,李世民竟然将他调离了左武卫,改封为秘书少监。这秘书少监虽然是从四品的官员,比起张焕此前的宁远将军似乎是升官了,实质上却是天差地别。秘书少监掌管宫廷图书,绝对是个无权无势的闲职,宁远将军虽然官阶低了一点,却是手握重兵的将军,二者绝对不可相提并论。

对于李世民如此反常的作法,大臣们猜测纷纷,不少人还为此事上表为张焕鸣不平。不过李世民一概不理会,张焕自己也处之泰然,这件事过了几天也就暂时平息了下来。

李世民让张焕去做秘书少监,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能有更多时间,以便着手即将开始的经济战。当初听了张焕的想法之后,李世民亲自书写了一份经济计划书,后来又经过张焕修改之后开始正式施行。经过这段时间的暗中谋划,很多事情都已经准备就绪。

活字印刷术早已经被阎立德研究出来,而且还使用泥土烧制活字,成本更是大幅度降低。各地造纸作坊也在官府出面之下,强行进行了合并,利用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成本。强行合并造纸作坊当时还引起了一番震动,不少大臣上书反对。不过当纸张质量提高,而价格却降低近半之后,反对声忽然间就销声匿迹了。对寒门学子免费发放书籍这件事,已经万事俱备。不出意外的话,来年春天各地寒门学子经过登记核实,就可以领取到免费的书籍了。

有了活字印刷术和更廉价的纸张,再加上李世民下令各地驿站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信鸽,如今朝廷的政令很快就可以利用邸报传达于天下。上次造纸作坊的合并,邸报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将一些别有用心者的谣言击得粉碎。

瓷器行业也基本整合完成,生产青瓷的越窑、生产白瓷的邢窑,以及长安、洛阳俩地盛产唐三彩的瓷窑,年初就已经全部收归国有。而且因为严禁民间买卖,以及购买数量的限制,这三种知名瓷器比起去年,价格已经翻了五倍多。

在各种手法齐出之下,甚至使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各地的名贵茶叶经营权,完全被皇宫内府的人暗中垄断。今年初新茶上市的时候,在不少世家门阀的资金注入之下,几种名贵茶叶的价格翻了十倍有余。不过茶叶行业并没引起过多骚动,这是因为张焕对茶叶定下的就是精品高端路线,普通茶叶的价格变化并不大,并没有引起民间的过多注意。

年初的时候,盛泽、杭州、湖州、苏州、蜀郡等地的桑园和丝绸作坊,都已经被人用巨资购买兼并,并且囤积大量蚕茧。这些人都来自漕帮商会,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已经从最初的千余人扩大到如今的三千多人。如今即使是蚕茧产量最大的湖州,本来就价值不菲的丝绸价格也翻了五倍左右,成了货真价实的奢侈品。各地的桑园、丝绸作坊的争夺战也愈演愈烈,处处可见世家门阀的身影,去年一亩桑园仅仅价值百贯,现在少了一千贯,根本没人出手。

瓷器和丝绸价格的大波动,不但在民间引起了骚动,朝廷上也起了不小的震动。很多大臣纷纷上书,请求李世民下旨彻查幕后黑手,恢复瓷器和丝绸的正常价格。李世民慨然答应,高调派出几起钦差去大唐各地‘仔细调查’,遗憾的是每次调查耗费无数时日,其结果却次次都不一样。

李世民似乎很愤怒的处罚了派出去的几名钦差,不过这件事到现在为止还在调查中,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朝中不乏聪明人,对于这种反常的事情难免会起兴趣,然而一接触到真相边缘,都纷纷三缄其口。这件事世家门阀和各地富商也有参与,甚至有不少大臣也暗自参与其中,大家各自心中有鬼,巴不得皇上就此不追究,耗费大量时日的调查,似乎就要无疾而终了。

在苗影的督催之下,陈蝶兰率领漕帮扬州造船厂的工匠们已经造出了四艘大海船,每艘都足以乘坐五百余人,而且还在继续建造大船。张焕出征西域的时候,苗影派了一艘满载货物的大船前去倭国,历尽艰难之后终于顺利到达。不但带回来了数百倍的利润,而且按照张焕的吩咐,将原来简陋的东海航线图完善了许多。

这艘船的回归,带给了苗影极大的信心,随后她又分别派出了两艘大船,跟随长安的奴隶贩子前往南洋群岛。此举主要是为了绘制详尽的南洋航海图,同时寻找合适的大块种植区域,以便将来把南洋当做大唐的棉花基地。

不过由于路途太过遥远,直到前几天苗影启程来京城,那两艘船仍旧是杳无音讯。苗影这次来京,一来是思念张焕,二来也是为了见见外公,顺带着参加张信和张昭的满月宴。

此时在妙玉的房间里,苗影正坐在摇篮边上,双手托腮看着里面熟睡的张信,许久都一动不动。妙玉坐在床上心不在焉的刺绣,不时抬头看看苗影,眼中满是怜惜和遗憾之色。第一个和张焕有婚约的是苗影,却因为要守孝不得不等待三年,妙玉完全理解她的苦涩心情。

妙玉叹口气,过去扶住苗影的肩头柔声道:“影儿妹妹,这次多待一阵子再回去吧。”

“我也想啊!”苗影苦笑一声,“可是相公说了,马上就要着手改造漕帮,我不回去的话很多事不好办的。”

妙玉叹道:“相公也真是的,竟然将这些事情交给你!”

“姐姐,我没事的!”苗影笑着摇摇头,“相公说得对,漕帮不改造的话,迟早被官府所灭!为了漕帮的兄弟,我必须全力配合他。”

“就是委屈妹妹了!”妙玉伸出手,轻轻抚摸苗影的秀发。

“你们说什么呢?”这时房门一响,张焕微笑着走了进来。

妙玉白他一眼道:“你将影儿妹子一个人扔在扬州,还让她做那么多事!真是个没良心的!”

“这个……”张焕挠挠头,一脸歉意的看着苗影。

苗影拉住妙玉笑道:“呵呵,姐姐不用为我担心,漕帮的事情忙完之后,我会时常来长安居住的。”

“总之,姐姐觉得很亏欠于你。”

“好了好了,外面的客人都等不及了,将信儿抱出去吧。”张焕见气氛有些不对,赶紧上前准备抱起张信。

“我来抱信儿!”苗影抢先一步,抱起张信向外走去。

妙玉和张焕对视一眼,各自叹了口气跟着走了出去。

今日前来的客人足足有上千人之多,朝中大臣几乎全都来了,即使有大臣自己不来,也会派出家人前来祝贺,整座府邸几乎人满为患。身份尊贵的都已经被请到内院,一见到张信和张昭被人抱出来,众人都围了上来观看,纷纷出言祝福。

来客中最高兴的莫过于李靖夫妇了,夫妇二人年过半百却膝下无子,自从张信张昭出生之后,平日不出门的李靖都时常过来看望两个小家伙。

苗影抱着张信,红拂抱着张昭四处走了一圈之后,热热闹闹的举办完满月仪式,宴席才正式开始。席间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每到一桌都有人向张焕道贺敬酒。虽然有房遗爱和柴令武帮着挡酒,张焕还是喝了不少,几次跑去房间大吐之后喝下醒酒汤,才勉强支撑下来。

宴席进行了不久,李世民和李治一同前来,又引起一阵纷乱。李世民一入座,就宣布封张信为正六品的承议郎,张昭更是因为母亲身份尊贵,被封为开国县男。众人都万分羡慕,这承议郎倒还罢了,只是个虚职,开国县男可是实打实的世袭爵位!很多人拼搏一生,都换不来这个爵位,单论爵位的话,张焕现在还比不上自己一个月大的儿子。看来李世民对自己这个外孙不但很喜爱,还抱着相当大的期望。

吵吵闹闹的宴席一直进行到天黑才结束,人都散去之后,已经是亥时初了。

张焕回到房间,和娇妻幼子玩闹一番,正准备去沐浴更衣,侍女过来奉上一张名帖。张焕看了一眼名帖,吩咐侍女将人带去书房,又将几个小家伙逐个亲了一遍,这才起身向书房走去。

第178章 战幕拉开

“见过大人!今日人多嘴杂,特意夤夜来访,请大人不要见怪!”张焕进入书房后,来人赶紧起身行礼,态度极为恭敬。

“叔易兄不必多礼,请坐!”张焕指了指座椅,自己先做了下来,来人正是太原王叔易。

“些须薄礼恭贺大人麟儿满月,请大人笑纳。”王叔易道了谢,取出一个单子双手递给张焕,这才欠身坐了下来。

“王兄客气了。”张焕接过礼单看都不看,随意的放在桌上,轻轻拍手,一个侍女走进来添上了茶水。

王叔易心头叹息,刚认识眼前这少年的时候,他还是个小小的鸿胪寺少卿。第二次见面,给皇上送一百五十万贯的时候,对方已经成了驸马都尉。仅仅几个月之后,张焕已经西征归来,还成了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功臣!如今的张焕,虽然言谈举止还是一如既往的温文尔雅,不过已经多了上位者的威严,王叔易在他面前竟然有些喘不过气的感觉。

那侍女退下后,王叔易品了一口茶问道:“大人西征之前,我王氏就着手组建商队,如今基本已经完成。特来请问下大人,商队何时可以启程?”

张焕放下茶杯道:“商队里都有些什么人?”

王叔易不敢隐瞒,将商队的名单一五一十说了出来。张焕听完后心头明了,整个商队八成都是王氏族人,剩下的两成只怕也和王氏有着紧密的关系。对于这点张焕无所谓,让谁赚钱都行,只要能造成轰动效应就是。

张焕略微沉思道:“王兄,为何名单中不见其他大家族的人?”

王叔易陪笑道:“大人,我王氏已经和他们决裂,再者那些人又和大人素有嫌隙,在下自然拒绝他们加入。”

“这样啊!王兄,我有一事相求,还请王兄照办。”张焕语气平淡,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大人尽管吩咐!”

“你想法子让那几家的人也加入进来,具体选哪些人我不过问,人数也不必太多,只需要让他们看见巨大的利益就行了!”

“哦?”王叔易吃了一惊,“可否请大人告知这样做的原委?”

张焕看了他一眼,淡然道:“王兄只管赚钱,有些事情还是不知道的好!”

王叔易凛然道:“是在下多嘴!还请大人不要见怪!”

“这件事请务必办到!”

“大人放心!”王叔易赶紧连声保证,和自己交好的世家子弟不少,随便找几个分一点羹给他们就是。只要保证自己家族赚大钱,何必追寻张焕这样做的原因。

“王兄刚才问我,商队何时可以启程,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现在就可以。不过王兄可能不知道,西去道路难行,天气比起长安更加寒冷,若是此刻启程,只怕行路的难度不小。”

王叔易脸色犹豫:“这个……敢问大人,这是建议还是……?”

“呵呵,王兄多心了,这只是我的一点建议,西边道路是真的很难行走。”

“多谢大人指点!”王叔易笑着道谢,“不过商队已经组建很久了,若是等到来年开春,只怕大家人心不定。既然大人许可,在下的意思是很快就启程。”

张焕心头叹息,自己是一片好意,这王叔易为了利益却不听良言,一旦遇上暴风雪只怕损失不小。不过自己已经尽了心,他不听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大人事情繁多,在下就不打扰了。若是大人有别的指示,随时派人通知在下就是。”王叔易得到确切消息,急着回去准备商队启程的事情,当下就要起身告辞。

“王兄且等等。”张焕抬手阻止了他,“我想问问王兄,你的货物里什么的东西最多?进货的价钱如何?”

“这个……茶叶、瓷器和丝绸,历来是必备之物,这三样最多,其他各种东西都带了一些。这三种货物价钱比起去年高了数倍,幸好当时筹备得早,如今价钱更是上涨了近十倍!”

张焕喝了口茶,慢条斯理道:“王兄放心,只要你这次顺利归来,我会说服皇上,让你王氏直接从官窑购买瓷器!”

“大人此言当真?”王叔易大喜过望,若是能直接从官窑购买瓷器,比起从市面上购买肯定便宜的不是一点半点。

“当然!”张焕郑重点点头,“我说过,真心为朝廷办事的人,皇上是不会亏待的!”

王叔易站起身向天抱拳一礼:“皇上圣明!多谢大人照拂,我太原王氏一族一定牢记大人的恩惠!大人可还有别的吩咐?”

张焕站起身来,从书橱中取出一份地图,递给王叔易道:“这是一份西域路线图,应该比你手中的详尽一些。”

“多谢大人!”王叔易双手接过地图,内心很是感激,有了这份最新的路线图,行路难度肯定会降低不少。

张焕摆摆手:“王兄不必客气。商队出发的时候,请王兄知会一声,我去城头上看看。”

“大人尽管放心!敢问大人,可还有别的吩咐?”

张焕微微沉思片刻道:“自乙毗咄陆占领西域以来,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商队出关西去。你记住,商队不但是你们自己的,也代表着朝廷和皇上的体面!”

“在下明白!敢问大人,若是有人故意挑衅,或者拖欠货款等等,朝廷是否愿意援手?”

“当然!”张焕语气斩钉截铁,“你们代表的是大唐朝廷的脸面!任何敢于挑衅者,敢于掠夺商队者,都是我大唐的敌人!本官向你保证,大唐百万雄兵就是你们的后盾!本官写一封信,你带在身上,万一有事,随时可以请西域都护府的契苾何力大都督援手!任何情况下,都要挺起腰杆,不可堕了我大唐的威风!记住,你们是大唐人!”

“谨遵大人教诲!”王叔易深深行了一礼,心头莫名的涌起一股强烈自豪感,身为大唐人的自豪感!

张焕并非胡乱保证,这段时间以来,他已经和李世民深谈过好几次。再加上李靖、李绩、房玄龄等务实派的多次劝说,终于使得李世民放下虚名,开始考虑更加实在的利益。这次商队出行事关整个经济战的后继发展,李世民特意委任张焕全权,并且同意必要的时候可以调动西域大军出手,因此张焕才敢拍胸脯保证。

可以说正是因为张焕的出现,素来对外实行王道之策的李世民,不知不觉间也开始倾向于霸道之术。

张焕始终没有忘记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消除大唐周边的一切隐患,这就是张焕现在最大的心愿!王叔易告辞之后,张焕心情仍然有些激荡,直到苗影过来请他去沐浴才恢复了平静。

只要苗影在身边,张焕每次沐浴都是她服侍,夜间也一直是她在张焕身边。不但妙玉和高阳毫无怨言,就连小痴和媚娘姐妹也没有丝毫不满,毕竟一年苗影都难得陪在张焕身边几次。

躺在浴桶里,张焕和苗影谈起了漕帮改制的事情。说起这事张焕也有些头疼,他毕竟不是专业的经济人士,只能是照葫芦画瓢,简单的提出一个股份制概念。幸好计无智头脑灵活,将张焕的计划修改了许多,使之更具备可行性,改制计划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说起商会时,苗影问道:“相公,漕帮改制之后,我们组建的商会怎么办?”

张焕不假思索道:“给加入商会的那些人少量股份,让他们彻底和漕帮的利益绑在一起。影儿,你可不要小看商会,作用大着呢!”

“我知道了。相公,还有别的吩咐吗?”

张焕嘴角带着一丝冷笑:“你给计无智去封信,让他组建两只商队去吐蕃和高句丽、新罗以及百济,开始贩卖瓷器、茶叶和丝绸。另外由漕帮商会出面,开始组建船队去倭国,主要也贩卖这三样东西。获利之后,将收益夸大十倍都行!”

苗影嘻嘻一笑:“相公,你又想让人上当了吧?”

“嘿嘿,就你聪明!”张焕捏捏她的小鼻梁,“这个计划十分庞大复杂,只要有多一半成功,我就很满足了!还要多谢你在扬州造出的大海船!我保证很快就会和你乘船出海。”

“你是我的相公啊,为你做事哪还需要道谢?”苗影嗔怪的瞪了他一眼,“你要真的想谢谢我,成婚之后尽快给我个孩子就好。信儿和昭儿真可爱,当然,翩翩更可爱!嘻嘻。”

听了她这话张焕心头很是愧疚,赶紧连声答应,忽然想起一事道:“认识休丽娜姐妹了吧?”

“嗯,很可爱的小姑娘,怎么了?”

“你回扬州的时候,我想让她们陪着你。对了,钱兰儿你也带回去吧,听说钱翼身体很差,让兰儿回去照顾他吧。”

“好啊!”苗影笑着答应下来,“有两个小家伙陪着我,我也不会太寂寞。好了,起来穿衣服吧。”

张焕笑着跳出浴桶,任由她服侍着换过衣服,又去看过儿女之后,一起回了苗影的房间休息。

七天之后,张焕悄然去了城西,目送着王氏商队近千人缓缓出城。见到商队规模如此之大,张焕对于他们此行的成功抱了更大的希望。

与此同时,接到苗影信鸽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