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风流(胡田)-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天之后,张焕悄然去了城西,目送着王氏商队近千人缓缓出城。见到商队规模如此之大,张焕对于他们此行的成功抱了更大的希望。
与此同时,接到苗影信鸽传书的计无智也开始筹备商队,预计十五天之后开始启程前往吐蕃、高句丽等地。前去倭国的船队也开始筹建,有了漕帮商会那些人的加入,这次的船队规模空前,预计会有三十艘大海船一起前往倭国。
张焕谋划的经济战,已经缓缓拉开了战幕。
第179章 大唐帝国银行的建立1
贞观十五年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早很多,虽然只是十二月初,长安城已经被寒冷所包围。虽然外面寒风呼啸,太极殿内却温暖如春,李世民坐在火炕之上,正在仔细的看着一份卷宗。
李世民的下首是正襟危坐的李治,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张焕四人分列左右。座席下面也连接了火炕,因此虽然是席地而坐,却感觉不到丝毫寒冷。
宫中开始使用火炕,还是李治的建议。去年冬天,李治在张焕家中见到火炕之后,就一直记在心上。今年冬季刚到,李治就向李世民提议在宫内推广,以便节约成本。李世民试验之后觉得确实不错,欣然表扬了李治,不但在宫中推广,还在邸报上也公布了火炕的建造方法。由于火炕简单实用,大唐各地都纷纷效仿,节省了不少开支的同时,比起火盆取暖也安全了许多。
“太子,你看看这份卷宗,然后说说你的看法。”李世民看完卷宗之后,递给了李治。
李治躬身接过来,埋头仔细看了起来。看着李治的认真模样,张焕品了一口茶水,嘴角带出一抹笑容。自从被立为太子之后,李治明显成熟了很多,在正式场合表现得都中规中矩,颇有些储君的风范了。
许久之后,李治抬起头道:“父皇,儿臣认为这件事可行!不过儿臣有几个问题要请张少监解惑。”
李世民捻须笑道:“难得你竟然主动提出问题,朕心甚慰!张焕,你要好好回答太子的疑问。”
张焕点头道:“太子殿下请询问,臣知无不言。”
李治将卷宗捧还给李世民,这才开口道:“张少监,你的这个想法,似乎和民间的兑换十分相似。民间兑换自春秋战国时已经存在,初始仅仅使用以物易物,到了我朝,有不少实力雄厚的金银店和柜坊自己发行飞票,凡是持有他们的飞票,就可以在他们的任意一家联号提取钱财,确实十分方便。不过据我所知,似乎问题也不少。下面我说说我的疑问,请张少监解惑。”
张焕拱手点头,示意自己已经做好接受询问的准备。长孙无忌三人见到太子如此严肃认真,也都暗暗点头,各自坐直身子仔细倾听。
“其一,飞票制作简单,极易被人仿制;其二,纸张极易损坏,一旦损坏持有者就会白白损失一大笔钱;其三,各家金银店和柜坊使用的飞票尽不相同,面额也大不一样,使用起来十分混乱;其四,若是发行量过大极易产生挤兑风波。据我所知就在两年前,长安城有几家金银店因为发行的飞票数倍于他们的金银总量,消息传出后引起恐慌挤兑,这几家金银行很快就被迫倒闭。没有兑换回钱财的那些人,还曾经去万年县状告金银店的店主,这件事当时引起不小的风波,几位大人想必还有印象吧?”李治长篇大论,说到这里时看着长孙无忌三人。
长孙无忌率先道:“臣等记忆犹新,那件事确实闹出了很大的风波!那件事之后,好几家金银店和柜坊都停止了发行飞票。”
“臣也记得这事……”魏征和房玄龄也同时点头。
“朕也记得那件事!”李世民也捻须微笑,“太子,你很不错!”
“谢父皇夸奖。”李治躬身道谢,接着对张焕道:“以上四点疑问,请张少监解惑。”
长孙无忌三人也已经看过这份卷宗,都对张焕提议由朝廷开设钱庄不以为然,听完李治的疑问,也都深为赞同的点点头。
张焕站起身来,从袖中取出一张纸,双手递给李世民道:“请皇上先看看这个,臣再说说太子殿下的前两个问题。”
“这张纸很硬很精美啊!朕从未见过!似乎有点像竹纸?”李世民拿到手中就惊讶起来,“这是哪里来的?”
张焕点头道:“皇上所言极是,臣和阎立德大人谈了点看法之后,他改进了竹纸的制造方法,就获得了这种极其坚硬,不易损坏的纸张。请皇上将这张纸对着光看看。”
“咦!奇怪啊!这是怎么回事?”李世民对着光看了一眼就惊奇万分,接着将那张纸翻来覆去多次对着光看,越看越感到稀奇。
长孙无忌有些奇怪道:“皇上,这张纸有什么不对吗?”
“你自己看看就知道了。”李世民笑着将这张纸递给了长孙无忌。
“果然很稀奇!房大人,魏大人,你们也看看!”长孙无忌看完后转交给房、魏二人,二人看完后也都面带惊讶。
原来只要将这张纸对着光线,就能看见‘大唐帝国银行’六个字,一旦将纸张放平,又什么都看不见了。
没错,这个就是水印!
水印的制作并不复杂,在造纸过程中就可以形成。只要在纸张的生产过程中改变纸浆纤维密度,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形成图形、文字或者人像,只要对着光就能看得十分清楚。
这张纸和水印,都是阎立德做出来的。
阎立德当然不知道什么叫‘纸浆纤维密度’,不过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将作大匠,对造纸术早就烂熟于心。出征西域之前,张焕仅仅说了一下想法,阎立德选取了最硬的竹纸,研制出了这种更加坚硬美观的新纸。而且从雕版印刷中产生了灵感,利用稀薄不易的纸浆逐渐尝试,终于在前几天成功做出了水印。
等到李世民从李治手中取回那张纸之后,张焕接着道:“请皇上将这张纸对着光再看看,就会在中间和左下角各发现一行小字。”
“果然有字!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贞观宝钞?张焕,这是什么意思?”
“皇上,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这十个字,代表从一到十这十个数字;贞观宝钞这四个字,不但代表万千百十,也是臣给这种钱币取得名字。臣举个例子,如果是一千两的宝钞,那么‘观’字和‘生’字的着墨就会略微变大一点点。比如皇上手中这张是三万两的宝钞,那么‘贞’字和‘多’字就会略微变粗黑一些。”张焕娓娓而言,详细了解释了一番。
李世民对着光仔细验看,果然如同张焕所说,忍不住再次出言赞叹。李治四人又传看了一遍,也都连连点头,赞叹这张纸的匠心独具。
“太子殿下的前两个问题,臣认为这张纸已经说明了一切,民间绝对做不出这种水印!”对于这点张焕信心满满。将作大匠阎立德费尽心机做出来的东西,若是能被轻易假冒,那还了得!
李世民点头赞同:“不错!这种纸看上去十分耐用,而且这种……水印是吧?朕也是第一次见到,民间肯定是做不出来的。你接着回答太子另外的两个问题吧。”
“遵旨!这张宝钞只是个样本,一般民间使用绝对用不到这么大的面额。所以臣和阎立德大人设计了一千两、五百两、一百两、十两、一两、五百文、一百文、十文、五文和一文一共十种面额,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绝对不会产生混乱。当然,宝钞只能由朝廷发行,一旦发现民间伪造,其罪同大逆!这是臣对太子殿下第三个问题的解释。”
张焕说完之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等待李世民等人想清楚自己刚才的话。
经过沉思之后,李世民肃然道:“这十种面额确实很周全!张焕,你说说最后一个问题,朕认为太子的第四个问题是最重要的!”
“对于这个问题,臣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宝钞和国库的金银储量挂钩,有多少金银储量,就发行多少宝钞,绝对不能随意滥发!这样一来,百姓随时可以在大唐帝国银行兑换回金银,帝国银行也才有信誉保证!长此以往,百姓就会慢慢适应用纸质货币代替金银货币!”
张焕所说的,就是金本位制度,准确点说是‘金币本位制度’,不过由于此时的贵金属主要是银,所以准确点说应该是‘银币本位制度’。在这个制度之下,黄金白银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以及自由输出入。当然,此时并不存在外汇差价,所以完全可以实行这个制度。
“信誉!张焕,这两个字说到朕的内心去了!朕登基以来,对待百姓从来都是以诚相待,要说信誉,朕的信誉何人能及?”李世民颇有些志得意满,“朕只需要将这件事昭告天下,百姓绝对会信任朕!”
长孙无忌忽然道:“皇上,臣认为并没这么简单!”
“嗯?”李世民愣了一下,“你说说你的意思。”
“皇上,百姓手中的金银毕竟数量稀少,大量金银都囤积在世家门阀和各地豪富手中!若是他们不愿意使用宝钞,只怕……所以这发行宝钞一事,还需慎重才行!”
李世民皱皱眉头,自己登基以来一直致力于打击世家门阀,他们怎么可能支持这件事?
魏征道:“皇上,臣认为长孙大人所言有理!”
“臣也附议!”房玄龄想了想,也出言赞同,“仅仅为了方便民间货币流通,朝廷冒这么大的风险似乎很不值得!”
“张焕,你说说。”
“臣认为长孙大人所言有理。”张焕也点头赞同,“世家门阀和豪富们绝对不会轻易用金银兑换宝钞!朝廷也不能强迫他们兑换,所以臣想了几个对策,保证有一石三鸟之妙用!”
一石三鸟的妙用?李世民四人都吃了一惊,静静地看着张焕,等待他说出自己的计策。
第180章 大唐帝国银行的建立2
张焕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来看了几眼,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开始娓娓道来。张焕知道,要想让世家门阀和豪富们拿出手中的金银,兑换贞观宝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没有利益驱使,那些人是绝对不会支持朝廷这样做的。所以他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发行宝钞之后,不但朝廷采买只接受宝钞,而且由朝廷控制的铁铜等矿物资源,以及瓷器茶叶这类高端消费品,也只接受宝钞定购!
大唐帝国银行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张焕的想法是一边筹建,一边等待王氏家族和漕帮商队的回归。等到商队回归之后,再用朝廷的邸报大肆宣扬巨额利润,引诱世家门阀和各地富商将资金投入奢侈品交易,迫使他们不得不兑换宝钞以便从朝廷购买奢侈品。一旦有巨额利益产生,就会有人产生投机心理。为了从朝廷购买到更多的奢侈货物,肯定会有巨量资金涌入,从帝国银行兑换更多的宝钞。
张焕的第二个办法,就是用邸报开展舆论战。
正式发行贞观宝钞的时候,安排一些人在各地演几场戏。比如故意造成挤兑风潮,同时调集巨额金银应对挤兑,用来彰显帝国银行的强大实力。这样的戏演完之后,再使用邸报在各地大肆宣扬,让宝钞‘方便可靠’这个想法深入人心。当大多数百姓接受宝钞、习惯使用宝钞之后,那些掌握巨量金银的世家豪富们,也会被迫接受宝钞的存在。
张焕的第三个方法,就是完善帝国银行的功能。
目前的金银店或者柜坊,大都只有兑换功能,也就是只有存入功能,而没有贷出功能。而且将金钱存入金银店或者柜坊的客户,兑换的时候不但拿不到利息,还要向金银店或者柜坊支付一定数目的保管费。张焕坚信,只要帝国银行接受存款时承诺付给客户利息,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将钱存入帝国银行赚取利息,而不是存入金银店和柜坊,倒给人家保管费用。除此之外,等到帝国银行经营稳定之后,张焕准备逐步向具备条件的百姓开放贷款。
张焕的第四个办法,就是严禁民间开设钱庄,确保大量闲散资金存入帝国银行,以免造成资金分流。
不可否认,即使帝国银行付给用户利息,还是有很多人情愿选择钱庄,而不愿意选择银行这种不了解的新兴事物。在帝国银行经营稳定之后,朝廷再下令严禁民间开设钱庄,违令者处以重罚,同时开始缓慢逐步的收缴金银,让市面上只流通贞观宝钞!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张焕看来,三十年之内能办到已经算很不错了。
“皇上,太子殿下,三位大人,臣的想法说完了!”足足花了一个时辰,张焕才将他的想法说完,期间无数次被李世民等人打断询问。
“张焕,你这些想法怎么来的?”李世民十分纳闷,“朕竟然闻所未闻!你能文能武,朕都可以理解。这种事情,你怎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
“这个……臣曾经多次派人去钱庄调查,才勉强想出了这些方法。”张焕吓了一跳,赶紧出言掩饰。
“是这样吗?”李世民将信将疑,“朕不管你这想法怎么来的,能为朝廷办好事就行。三位大人,你们认为呢?”
“臣无话可说!”长孙无忌叹气摇头,“臣也曾经在户部呆过一阵子,张少监这些方法一听就能明白,然而让臣自己想却绝对想不出来!臣同意设立大唐帝国银行!”
房玄龄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捻须点头笑看着张焕。
“臣附议!”魏征也笑着赞同,“臣以为,不如让张少监去户部,对唐尚书讲讲这些事情。”
魏征所说的唐尚书,就是莒国公唐俭。唐俭出自晋阳名门,李唐未起兵之前就和李世民交往甚密,如今担任户部尚书,封为莒国公,颇受李世民信任。此人喜爱美食,常常聚集亲友饮酒作乐,对于官场兴趣不大,是个难得的老好人。
“这个提议不错!”对于魏征半开玩笑的提议,李世民却当了真,“这次筹建帝国银行,也需要户部全力配合。张焕,你和莒国公可有往来?”
张焕摇头道:“皇上,臣和莒国公只是认识,并无往来。”
“朕会找个时间,让你们好好谈谈。好了,说说你的一石三鸟是哪三鸟?”
听见李世民询问,其他几人也来了兴趣,目光炯炯的盯着张焕。
“首先,一旦世家豪富都使用贞观宝钞,有利于朝廷对他们的资金加以控制和引导;其次,推广贞观宝钞之后,有利于整合货币市场。据臣所知,如今民间有不少人私自铸造钱币,严重影响了朝廷发行的钱币流通。民间几乎不可能伪造贞观宝钞,这样可以减少民间私自铸造钱币;最后,贞观宝钞还可以作为一种武器!如今设定的金银兑换宝钞,是一两金子兑换十两宝钞,一两银子兑换一两宝钞。当我大唐和其他国家交易全部使用宝钞的时候,如果改变一下金银兑换的数量,那么会怎么样呢?比如忽然改为一两金子兑换九两宝钞,那么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就要白白多出一成金子!对于巨额交易来说,这一成,已经是个巨大的数字!”张焕长篇大论之后只觉得口干舌燥,赶紧抓起茶杯猛灌了几口。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三人低头沉吟,李治则眼中满是敬佩的看着张焕。
李世民想了很久才开口道:“张焕,你说的前两个好处朕都勉强明白,后面这个改变金子兑换数量,再仔细讲讲吧。”
张焕所说的第三个好处,其实就是最简单的汇率战。张焕虽然粗通经济学,却知道掌握了货币的霸权,就可以更加容易的控制或者击败其他国家。如今大唐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可以轻而易举的夺取货币霸权,利用汇率战轻松剥夺其他国家的财富。对于此时的人来说,即使是这种简单的汇率战也是闻所未闻,张焕又费了不少口舌,才勉强解释清楚这件事情。
弄明白之后,魏征皱眉道:“这个法子有些巧取豪夺了吧?”
张焕语气坚决道:“魏大人,如果能用这些手段削弱敌国,我大唐将士就会少流多少鲜血?下官这次率众出征西域,亲眼目睹无数将士战死沙场,心中痛惜万分!下官以为,只要是为了我大唐的利益,何必计较手段!”
“你啊!”魏征摇头叹息,“曹宪大夫温文君子,怎么会教出你这样一个奉行霸道之策的弟子?真是奇哉怪也!”
房玄龄笑道:“玄成兄别忘记了,卫国公可是教了叔珩更多东西!”
李世民沉声道:“不错!卫国公也和朕说过很多次,只要对我大唐有利的事情,何必计较手段?真心依附我大唐的,朕自然会施以仁爱之道,对于狼子野心之徒,朕倒是觉得,张焕这点手段无可厚非!”
“皇上圣明……”
魏征见大家都出言赞同,再次叹口气不再说话。
李世民手指轻叩身前的案几再次思考起来,过了许久才道:“筹建大唐帝国银行这件事,朕意已!张焕!”
张焕赶紧起身道:“臣在!”
“朕稍后给唐俭一道旨意,让户部配合你建立大唐帝国银行!一句话,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来年春天,朕要看到帝国银行开始发挥作用!”
“臣遵旨!”
“诸位,今日的谈话到此为止,不可对任何人泄露!”
“臣等遵旨……”
从皇宫出来之后,即使寒风扑面而来,一想到已经开始的经济战,张焕心头就升起一股豪气。这次经济战一旦成功,不但世家门阀会灰飞烟灭,大唐帝国也会完成一次经济转型,从而变的更加强大,成为独一无二的超级帝国!
“稚奴,刚才你的那些话,是不是张焕提前告诉你的?”人都离去后,李世民叫住李治忽然询问。
“父皇英明!”李治赶紧承认,“不过叔珩只是提了一下,儿臣也下了一点功夫的。”
“这样就很好!身为储君,一定要多看多学!”李世民笑着赞扬一句,忽然面色一沉道:“稚奴,你认为张焕有没有野心?”
“野心?”李治大吃一惊,“父皇这是何意?”
李世民目光闪烁:“朕担心百年之后,张焕会成为一代权臣!”
“这绝对不可能!”李治赶紧出言为张焕辩解,“叔珩这人儿臣很了解,虽然才华横溢,其实对权势根本不在意!儿臣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大唐更加强盛!”
“是吗?”李世民语气平淡,“朕会好好考验他,若是真的没有野心,朕才会放心将他留给你!否则的话,就让他和你姐姐安安稳稳过富贵日子吧!”
“儿臣请父皇……”
“你不必再说!”李世民打断李治的话,“朕自有分寸!你放心,朕不会随意将一个才华横溢之人闲置。你退下吧!刚才的话,不许告诉任何人!”
“儿臣告退!”李治心头沮丧,做梦都没想到父皇竟然怀疑张焕!
看着李治的背影,李世民喃喃道:“稚奴啊,朕也是不得已这样啊!张焕才华横溢,所思所想天马行空,却又屡见奇效!这样的人,一旦有了野心,岂是你能驾驭的?只要张焕一心为我李唐江山,朕自然不会亏待于他!”
回到家的张焕浑然不知,李世民已经对自己有了猜忌之心。当天晚些时候,唐俭接到李世民的圣旨之后,马上派人将张焕请到府中密谈了许久。第二天,唐俭借口稽查账目,从户部抽调了数十名经验丰富的官吏,在张焕的指挥下,正式开始建立大唐帝国银行。
第181章 初会袁天罡
前几天的一场初雪,给终南山披上了一层银色的外衣,清冷的阳光照耀下,积雪正在缓缓融化。山间不时有阵阵冷风吹过,行走在蜿蜒小路上的张焕缩缩脖子,将冰冷的手放在嘴边哈了口气。
“相公,我这个给你。”身后的苗影快步上前,将自己的小手炉递给他。
“马上就到了,再说我并不冷,手炉你自己用吧。”张焕笑着摇摇头,大踏步向前走去。
苗影抿嘴一笑,也快步跟了上去。在他俩身后,纥干承基带着三十余人抬着十几口大箱子,缓步跟了上去。
经过这段时间的忙碌,帝国银行的整体构架已经搭建了起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根据计划逐步完善。如今已经是一月了,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几个月商队就会传来消息,到那个时候,就是帝国银行正是开始挂牌的日子。
今天张焕前来终南山,主要是前来看望患病的翩翩,顺带着将印刷好的书籍带给孙思邈。
翩翩十几天前患了病,高阳专程去宫里请了太医前来治疗,然而药吃了好几副,却一直高烧不退。无奈之下,张焕只好和媚娘一起,带着翩翩去终南山请孙思邈治疗。幸好经过孙思邈紧急治疗之后,当晚病情就得到了控制。张焕事情繁多,就将媚娘母女留在了终南山自己回了长安城。
昨天夜里,阎立德派人将张焕请了过去,告诉他贞观宝钞的一些细微问题也得到了改善,随时可以大量印刷。除此之外,张焕去年拜托阎立德印刷的《千金方》和其他几部医书,也已经印制了三千多册。张焕十分高兴,连夜将印好的书籍搬回家,今天全部带来准备交给孙思邈。
到了微明道观,发现因为寒冷的关系,今日前来求诊的山民并不太多。小道童德言见到他们来了,喜笑颜开的跑上来说翩翩已经基本痊愈,刚刚才睡着。张焕心头喜欢,让苗影先去见孙思邈,自己跟着德言去看看女儿。
进了房间一看翩翩在炕上睡的正香,却不见媚娘。张焕亲了一下女儿红扑扑的笑脸,轻轻退出来关上门,向孙思邈的住所走去。
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孙思邈洪亮的声音在说着什么,接着就听见媚娘低声询问。张焕推门走进去一看,原来孙思邈正在给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