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大表哥-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恐怕也是第一个。
  “李都尉?你怎么这里?”正在这时,忽然只听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而当李璋扭头看去时,却发现竟然是王曾从外面走来,看他脚步匆匆的模样,似乎是有什么要事?
  “参见王相,刚才我看到有一队倭人进到政事堂,一时好奇于是就跟了过来。”李璋这时也没有隐瞒,当下笑着对王曾道,对方掌管着政事堂,所以应该知道这些倭人的事。
  果然,听到李璋提到那些倭人,王曾也当即笑道:“原来你是为了那些倭人而来,其实那些是倭国的使节,今年从明州上岸,于是明州守臣就将他们送到京城,只是太后不方便见他们,于是就让我们代她见一见这些倭国使节,顺便打发他们回去。”
  李璋听到这里也了然的点了点头,大宋立国之后,虽然在军事上不如辽国,但是在经济、文化上却是吊打周围各国,所以每年都有不少国外的使节前来。
  大宋刚开始也很大方,使节带来的礼物收下后,一般都是翻倍赏赐回去,结果这样一来,这些周边的小国尝到了甜头,几乎每年都会派使节前来,甚至有些更是一年几次,这下大宋也受不了了,毕竟谁也不愿意做冤大头,所以大宋也开始对进贡的小国限制来大宋的次数,同时赏赐也少了许多,但再怎么少还是比他们进贡的要多,所以对小国来说,进贡依然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可是我听说有不少异族的商人经常冒充使节,从而换取朝廷的赏赐,这帮倭人使节会不会是冒充的?”李璋这时忽然发出自己的疑问道,这可不是他无中生有,事实上冒充使节这种事时有发生,比如今年初时,就曾经有一支倭国的商队冒充使节,但因为拿不出国书而被大宋赶出去了。
  “今年的确是有人冒充倭国的使节,不过这支使节却有国书,而且使节的队伍极大,送来的贡品也十分丰富,应该不是假的。”王曾当下也笑着回答道。
  听到对方这么说,李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而且看王曾的样子,似乎也没有请他进去的打算,毕竟政事堂本来就不是一般人能进的地方,而且王曾又是个极有原则的人,哪怕之前李璋帮过他,他也不会因此而徇私,所以李璋也只能告辞离开,而王曾也笑着送他离去。
  不过李璋人虽然走了,但心却一直记挂着那些倭国使节,确切的说他其实是在记挂着倭国的另一样东西,那就是银矿,要知道倭国石见银矿可是天下少有的大银矿,而且开采十分容易,开采出来就能换钱。
  虽然白银在大宋不能直接流通,但对李璋却有大用,钱行发行了纸币,但却缺少一种真正的本位币,后世实行的是金本位,黄金就是纸币的保障,虽然后来的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但依然不能影响金本位的本质。
  相比之下,钱行其实还是铜本位,虽然铜也是一种贵金属,但那主要还是因为大宋这边缺铜,铜的产量太少,所以才被当成货币,但如果以后与外界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大,再使用铜本位就有些吃亏了。
  比如有个地方盛产铜,铜价很低,这种地方在世界上还真不少,毕竟铜的产量可比黄金白银强多了,到时这个地方的人就可以直接挖出铜就能来大宋换铜钱,用铜钱来买走大宋生产的物资,对大宋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事实上后世的西班牙就用这种办法买走了明清两朝的许多物资,当然他们用的是白银。
  所以李璋早就想将铜本位换成金本位或银本位了,但很不幸的是,无论是黄金还是白银,大宋的产量都不高,至少无法满足作为本位货币的需求,这让李璋也十分苦恼,但如果能把倭国的石见银矿搞来,那银本位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虽然银本位也不是很安全,毕竟美洲那边的白银也很多,最安全的还是黄金,但白银相比铜还是强多了。
  当然了,以现在钱行的发展,考虑这些好像是有些太远了,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李璋不可能只看到眼前,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也要考虑到,毕竟他熟悉历史的发展进程,这也是他最大的优势,如果放弃了这个优势,那他和古代人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在下午的时候,李璋特意早点离开了火器监,然后跑去找赵祯打听倭国的事,不过赵祯对倭国使节到来的事也知道的不多,毕竟这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大事,估计刘娥那边也是一样的想法,否则也不会让王曾代她见倭国使节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璋只得让赵祯多留意一下倭国使团的事,然后这才离开皇宫回到家,不过就在他刚进家门,却看到狸儿和豆子等人围成一团站在院子里,也不知道在做什么?
  李璋看到这里也感到十分好奇,当下迈步走上前问道:“你们在干什么呢?”
  听到李璋的声音,狸儿等人这才发现他回来了,当即只见豆子笑嘻嘻的凑过来道:“大哥快看,有人给你送礼来了!”
  “送礼?什么礼?”李璋听到豆子的话也是一愣,随即就发现在豆子他们中间竟然围着一个女子,只见这个涂着满脸的白粉,眉毛被画成一团,偏偏嘴巴又点了一点绛红,而当看到李璋时,这个女子也立刻微笑着向他行了一礼,结果露出满嘴的黑牙,吓的李璋差点拔出随身的手枪自卫。
  “这……这哪来的倭国女人?”李璋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当即板着脸问道,今天还真是邪门了,在皇城遇到倭国使节也就罢了,怎么家里又来了个倭国女人?
  “豆子哥刚才不是说了吗,这是人家送给大哥你的,刚好大哥你还缺个随身的丫鬟,要不就她吧,毕竟不能辜负了人家的一片好意。”狸儿这时也十分调皮地说道。
  “小丫头再敢乱说,我就让她当你的贴身丫鬟!”李璋听到狸儿的话也不由得白了她一眼,这个倭国女人涂的像个鬼一样,牙也是黑的,大白天看到都能吓一跳,更别说晚上了,如果真让她做了贴身丫鬟,那岂不是天天上演鬼片?
  听到李璋的话,狸儿也调皮的吐了吐舌头,这时秀秀走了过来,将一份礼单交给李璋道:“大哥,这是今天倭国使节派人送来的礼物,这个女人也是礼物之一,你不在家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置,所以就让他们先放在这里了。”
  “这帮倭国人搞什么鬼,送礼也就算了,怎么还送个女人来?”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皱起眉头,使节给大臣送礼的事他倒是听说过,但像倭国这么明目张胆的送女人却是第一次听说,而且还送来这么丑的,虽然他知道倭国古代女子以黑齿为美,但依然有些无法接受。
  “这我就不清楚了,不过也很奇怪,附近这么多的府邸,好像只有咱们家收到了倭国的礼物,难道说倭人也知道大哥的名气?”秀秀这时再次开口道,如果一般人送的礼物,她直接拒了也就是了,但这次却是国外的使节来送礼,她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明天把这些东西退回去吧,送礼也不知道挑个好看点的。”李璋当即回答道,说完还看了看那个人鬼难辨的女子,这个女人脸上的妆实在太厚了,连年龄都看不出来,当然李璋对她也没有任何兴趣,豆子和狸儿他们估计也是看珍稀动物的心态才围在这里不走的。
  听到李璋这么说,秀秀也立刻记下,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韩琦从门外进来,当他看到站在人群中间的倭女时,却也不由得惊呼一声:“怎么府中也有倭女?”


第三百零三章 借种
  因为今年增加了恩科,所以韩琦这段时间也一直呆在李璋家中苦读,李璋本以为他今天也在家,却没想到他竟然从外面回来了,而且听他话中的意思,似乎在别的地方也见过倭女?
  “韩兄你这是去哪里了,又是在哪见到的倭女?”李璋这时也急忙问道,同时他也感觉有些奇怪,平时在京城很少能见到倭人,但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所有人都见到了倭人,真不知道这帮倭国使团一共来了多少人?
  韩琦听到李璋的话却是看了看狸儿等人,随后尴尬的一笑道:“这件事说来话长,咱们还是去我院子里再说吧!”
  李璋听到这里也明白了韩琦的意思,于是立刻点了点头,然后他吩咐秀秀暂时给这个倭女安排一个住处,明天就退回去,毕竟这个女子的打扮实在不符合他的审美,浓妆能洗去,但牙却洗不白,所以还是退回去,免得留在家里吓到别人。
  当下李璋跟着韩琦来到他住的院子,韩琦住在李璋家的前院,这里是位于前院东南角的位置,院子前是个幽静的小花园,穿过花园的石子小径才能进到他的院子,所以这里也颇为幽静,十分适合韩琦读书。
  进到院子后,韩琦关上院门这才笑道:“李兄有所不知,上次你将今年开恩科的消息告诉我,我也通知了几个,让他们早做准备,今天他们请我去外面喝酒,算是对我的感谢,结果就遇到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随着韩琦的讲述,李璋也终于知道了他是在哪见到的倭国人,原来韩琦他们去了马行街那里喝酒,马行街旁边就是国子监,所以那里也是京城读书人的聚集地,经常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士子四处游荡。
  韩琦他们在一个不大的小酒馆聚会吃饭,这里的饭菜虽然不是很精致,但却份量却很足,价钱也不高,很适合像他们这种年轻又没什么钱的士子聚会。
  这次是欧阳修请客,几个人中就数欧阳修的家境最好,而且他为人豪爽大方,再加上开恩乎的消息现在已经传出来了,但他们却比别人早知道一个月,所以欧阳修等人对韩琦也十分感谢,这才特意抽出时间向韩琦道谢。
  不过就在韩琦他们一行人在酒馆里高谈阔论之时,却没想到酒馆外竟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看到许多人往一个方向跑去,这让他们也十分好奇,刚好这时他们也吃的差不多了,于是结账后一行人就出店门,跟着人群也走了过去。
  结果让韩琦他们没想到的是,人流最后竟然来到了国子监的大门前,说起国子监,这里也是大宋的最高学府,可惜却不是一般人能进的,必须要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推荐才能进,而且每个官员推荐的名额有限,所以除非是至亲之人,否则他们也不肯轻易的动用名额。
  韩琦和欧阳修他们这帮人都没有资格进到国子监,不过并不妨碍他们对这里的向往,平时偶尔路过这里时,看到那些进进出出的监生也会让他们心生羡慕。
  不过人流的目标却不是国子监,而是国子监的对面,说起国子监还有一个趣事,那就是在国子监的正对面,竟然开了七家青楼,也就是大宋的最高学府对面就是妓院,这也算是一大奇观了,不过想想也很正常,毕竟才子佳人本来就容易碰撞出火花。
  当然这帮人也不是来逛青楼的,他们的目标其实是青楼旁边新搭建起一片帐篷,这片帐篷倭人搭建的,里面都是一个个的倭国女子,一般人需要交钱才能进去,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这样还不足以吸引人,而是这帮倭人打出一个招牌,国子监的监生,以及进京参加科举的士子免费。
  免费的东西向来都是最吸引人,更何况还是女人,而且这些女人还是十分少见的倭女,所以才吸引了不少好事之徒,甚至还有冲着国子监大喊,让里面的监生出来,毕竟人家大老远的从倭国来了,而且还是免费,大宋的男人也不能在这个时候退缩。
  李璋听到这里也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过了好一会儿这才看向韩琦问道:“韩兄,你不就是进京赶考的士子吗,人家可不要钱,难道你就不想进去?”
  “李兄别开玩笑了,那帮倭女打扮怪异,连牙齿都是黑的,实在让人不忍直视,哪怕是最为风流的永叔兄见到后也是大为摇头,国子监更是大门紧闭,根本没有人愿意去,毕竟这件事实在是透着几分诡异。”韩琦听到李璋的调侃也不由得连连摆手道。
  “这有什么诡异的,倭国人这是在借种而已,听说南方沿海一带经常发生这种事。”李璋这时却是再次笑道,然后就给韩琦解释了一下倭国人借种的由来。
  原来大宋的经济文化昌盛,这也导致了周边各国都以学大宋为荣,其实还出现一些奇特的风俗,而借种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他们认为大宋之所以如此繁华,主要是大宋的人种好,所以有些小国就动了歪心思,他们将本族的女子送到大宋边境,勾引大宋的男子与她们交合,从而怀孕生下孩子,以此来改善本国的人种。
  这种情况不但倭国有,而且西北、西南一带的小国、部族也时有发生,只是这种事实在不登大雅之堂,一般都只在私底下流传,知道的人并不多,李璋也是从后世的史书上才知道的这些。
  韩琦听完李璋的讲述也是大为震惊,过了好一会儿这才有些无语的道:“李兄,这些女子若是怀了咱们宋人的孩子,那以后还怎么嫁人?”
  “倭女并没有咱们大宋女子的贞操观念,她们怀了宋人的孩子后,非但不会受到歧视,反而更容易嫁人,生下来的孩子就被她们的丈夫当成自己的孩子养,反正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而且倭国人太过矮小,咱们宋人身材高大,生下的孩子也更高大俊美,这可比他们自己的孩子强多了。”李璋这时再次笑道。


第三百零四章 韩琦上榜
  韩琦身为一个传统的读书人,对借种这种事还是有些无法理解,不过他也总算是明白了倭人的打算,原来是想借大宋的种改良他们的人种,难怪要对国子监和举子们免费,毕竟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两都是人中龙凤,日后前途不可限量,他们的种自然比一般人强多了。
  “天下之大,真是无奇不有!”韩琦这时也不由得感叹一句,不过随即就拍案而起道,“不行,我大宋士子的骨血怎可轻易予人,这件事我一定要告诉大家,免得有人中了倭人的美人计!”
  韩琦说完向李璋一拱手,当即转身就走,李璋则是哈哈一笑并没有阻拦,虽说这是你情我愿的事,但韩琦身为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有这样的责任感也不奇怪,这说明他身上的少年血还没有冷却。
  第二天一早,李璋就让人把那个吓人的倭人送了回去,顺便也打听了一下倭国使团事,结果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了一跳,原来这次倭国使团的规模可相当大,除了使团的正式成员外,还有一批倭国的商人来到大宋,他们带着各种货物女子,比如那个在国子监对面借种的,就是其中一个倭国商人搞的。
  不过借种这出闹剧仅仅持续了不到三天,就因为韩琦联合了一帮士子向开封府告状,说这帮倭国人有伤风化,于是就被开封府的人给赶走了,至于他们是否借到了种,这可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除了这些之外,李璋还打听到这次倭国使团来到京城后,除了这此商人四处活动外,使团也同样给大宋的一些重要大臣送礼,比如他收到的那些,不过这帮倭人送礼也不知道遮掩,都是明目张胆的送过去,再加上倭女实在太吓人了,所以很多人都退了回去。
  对于倭国这种反常的举动,李璋也十分好奇,因为他曾经打听过,以前倭国因为需要跨海而来,所以使团的人一般不多,而且来之后也表现的很低调,但这次却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而且还如此活跃,实在有些不正常。
  “表哥,你要打听的事情我打听清楚了。”这天李璋来到景福殿,结果赵祯一见到他就立刻兴奋的道。
  “打听到什么了?”李璋看到赵祯兴奋的模样也不由得一愣道。
  “你上次不是让我打听倭国使团的消息吗,我已经打听到了!”赵祯这时颇为兴奋的道,他手中虽然没有权力,但毕竟年纪渐长,在大臣们的请求下,刘娥也不得不让赵祯参与一些政务,所以许多机密的事情他都能接触到。
  “太好了,这次倭国使团有些不寻常,你都打听到了什么消息?”李璋这时也急忙追问道,这几天他也一直考虑着倭国使团的事,只是他与倭国使团没什么接触,所以也找不到打听消息的途径。
  “嘿嘿,打听到不少消息,其实倭国人这次来咱们大宋,是有求于咱们。”只见赵祯这时得意的一笑道。
  “有求于我们?什么意思?”李璋听到赵祯的话也露出不解的表情问道。
  “这件事说来话长,事情的起因很复杂,一来是倭国的老关白年纪大了,所以把位子传给了他的儿子,而这位新关白与他的父亲不一样,他不想再像以前那样不与外界交流,所以才大力向国外派出使团,甚至还组织了一批商团随同使团一起来。”
  说到这里时,只见赵祯顿了一下接着又道:“除了关白换人外,也有一部分高丽的原因,现在的高丽王名叫王询,算是一个十分有作为的君主,甚至就在七年前,他还曾经打败过契丹入侵的大军,虽然后来他主动向契丹称臣,但也保留了颜面,而且在他的治理下,高丽的实力大涨,虽然高丽与倭国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但那位新任的关白依然有些不放心。”
  “我明白了,高丽投靠契丹后实力大涨,倭国担心高丽向外扩张,所以才加强与咱们大宋的联系。”李璋听到这里也终于点了点头道。
  “不错,事情就是这样,说起高丽,七年前他们与契丹交战时,还曾经派出使团向咱们大宋求援,只是当时父皇病体严重,大娘娘也不愿意因为高丽与辽国交恶,所以就拒绝了高丽的请求,却没想到后来高丽竟然打败了契丹入侵的军队,而且还主动求和,如此看来那个高丽王倒是个能屈能伸之人。”赵祯这时再次开口道。
  李璋听到赵祯的话也不由得叹息一声,其实当初契丹入侵高丽时,也正是契丹最为虚弱的时候,因为当时契丹内乱不断,但却还不时对外用兵,可惜偏偏当时大宋也同样虚弱无比,赵恒的天书运动把整个国库都掏空了,否则那时倒是收复燕云的好时机。
  明白倭国人的来意,李璋心中的疑惑也终于解开了,对于倭国主动要求加强交流这件事,李璋倒是觉得没什么坏处,虽然他很不喜欢倭国,但必要的交流还是要有的,而且大宋的商品处于强势,只要倭要想买,大宋总能从中得到好处。
  “表哥,听说倭国使团给你送去了一个倭女,怎么样,倭女与咱们大宋的女子有什么不同?”赵祯这时忽然有些猥琐的一笑,然后贼兮兮的向李璋问道。
  “别胡说,那个倭女我第二天就还回去了,你是没见那个倭女的样子,简直太吓人了,脸上的粉足有三寸厚,而且牙齿还是黑的,你要是喜欢的话,我去找倭国使团再要回来送给你。”李璋听到赵祯的话也不由得脸色一黑道,他没想到这个消息都已经传到宫里来了。
  “嘿嘿,我还是喜欢咱们大宋的女子,而且宫里有规矩,异族女子一般是不能进宫的。”赵祯这时却是厚着脸皮一笑道,他自从成亲后,对男女这方面的事也越来越放得开了,一点也不照顾李璋这个单身狗的想法。
  倭国使团在大宋一直呆了一个月,等到天气转暖时这才离开京城,而随行的商团也一起离开,走的时候也带走了许多的货物,当然还有不少大肚子的女人,自始至终李璋也没有见过倭人使节,当然他也懒得和对方打交道,现在大宋实力还太弱,倭国也太远了,暂时影响不到那里,辽国和西北才是大宋最该关心的问题。
  就在倭国使团离开不久,久违的科举也终于要开始了,韩琦这几个月来一直闭门苦读,哪怕他自信才学过人,但面对这样的大举依然不敢放松。
  其实李璋很想让韩琦帮他介绍一下欧阳修,毕竟对这位历史上的八大家之一,他也十分的好奇,但是看到韩琦苦读的样子,他也不忍打搅,而且现在欧阳修肯定也和韩琦一样,在某个地方苦读不见外人,自己这时拜访实在有些唐突。
  科举一般在春天举行,所以又称春闱,随着天气转暖,也终于到了春闱的日子,而韩琦这时也终于破关而出,带上准备好的笔墨等物,告别了李璋后进入考场,与韩琦一同进去的还有全国各地赶来的举子,加在一起足有上万人,但真正能考上的却不足百人,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百里挑一。
  一连几天,举子们都要在考场中答题,而等到考试结束后,这帮人一个个也都累的不轻,随后就是忐忑不安的等候着放榜的日子,而这也将决定他们的命运,上榜之人一步登天,而落榜之人却是黯然神伤,从少年考到白头的举子也大有人在。
  科举其实分为三步,一为乡试,就是从各地挑选出优秀的读书人赴京,这些人称为举子或贡生;第二步就是会试,也就是韩琦他们参加的这场,是由朝廷主持,在京城举行,所有人经过几天的考试后,从中选出优秀者,也就是进士。
  不过在会试之后,却还有一场殿试,殿试本来在唐朝就有了,只是并不经常举行,而在宋朝时,有一年科举时,因为落榜的举子不服,于是敲登闻鼓告御状,当时的赵匡胤挑出一些落榜的举子与榜上的举子一同参加殿试,结果许多落榜的举子竟然高中,反而是一些榜上的举子落逃,为此赵匡胤也是大为恼火,于是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