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大表哥-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一同参加殿试,结果许多落榜的举子竟然高中,反而是一些榜上的举子落逃,为此赵匡胤也是大为恼火,于是将殿试定在会试之后,每次科举都要由皇帝亲自把关。
殿试顾名思义,也就是在皇宫中的宫殿中举行的考试,因为当初赵匡胤是在讲武殿举行的殿试,于是后来的殿试也都在讲武举行,现在赵祯的年龄已经足够亲自主持殿试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会试考过之后,通过会试的举子名单也送到了赵祯这里,而外界还没有公布。
有这么使得的条件,李璋自然也不会放过,于是他也跑到赵祯这里先睹为快,结果很快就在名单上找到了韩琦的名字,这让李璋也是舒了口气,他们火器监也十分缺少人才,这次刚好把韩琦要去。
不过就在李璋想要再找一找有没有欧阳修的名字时,却没想到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但最后却找到另外一个熟悉的名字。
第三百零五章 东华门唱名(上)
包拯,当李璋看到这个名字时,一时间也有些不敢相信,再三确认后终于发现这个包拯就是历史上的那个包拯时,他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没想到韩琦和包拯竟然是同科的进士。
“如果这些举子通过了会试,那会不会在殿试的时候落榜?”李璋看着包拯和韩琦的名字,然后向旁边的赵祯询问道。
“一般情况下不会,虽然殿试主要是防止有人徇私舞弊,从而让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蒙混过关,但除了当年太祖皇帝那次一下子有十个通过会试的举子,在殿试时落榜外,其它时候殿试其实只是决定进士们的排名,主要就是从中选出状元、榜眼、探花。”赵祯想了想回答道。
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放下心来,他并没有指出韩琦和包拯的名字,免得影响到赵祯殿试时的判断,不过他这时已经决定,等到殿试过后,一定要把这两人要来,毕竟他们火器监本来就缺人,所以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他们。
当下李璋回到家中,刚巧遇到正在焦灼不安的韩琦,毕竟等待结果是最为煎熬的时候,哪怕是韩琦这么稳重的人,这时也失去了方寸,而李璋看到他也不由得一笑道:“韩兄,你可认识一个名叫包拯的举子?”
“包拯?曾经见过一面,不过没怎么说过话,李兄你为何问起此人?”韩琦听到李璋问起包拯这个个,脑子中也不由得闪过一个神情严肃的年轻人形象,他曾经与包拯在一次聚会时见过一面,只是当时聚会的人很多,大都是第一次见面,只是互通了姓名,如果不是韩琦记忆力惊人,恐怕根本不记得包拯这个人。
“没什么,只是在别处听说过此人。”李璋并没有说实话,随后又露出十分感兴趣的表情追问道,“韩兄你既然见过包拯,那他是不是长的很黑,而且额头上有个月牙形的伤痕?”
“没有啊,包拯长得挺白净的,李兄你为何如此问?”韩琦这时更加奇怪的问道,李璋无缘无故的问起包拯也就罢了,怎么对他的相貌还如此感兴趣?
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露出失望的表情,看来后世的电视剧果然是不能相信的,当然还有民间的传说,不过让李璋也有些遗憾,毕竟他从小到大,一直以为包拯就是电视剧里的那种黑炭头的样子,却没想到人家却是个白面书生。
“韩兄你参加殿试的时候,到时别忘了和这位包拯多结交一下,此人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李璋没有回答韩琦的话,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殿试?”韩琦听到李璋的话先是一愣,随即就反应过来,当下也是露出狂喜的表情,虽然他对这次科举有不小的把握,但结果没下来前,谁也不敢说有十成的把握考上,可是现在李璋却说他要参加殿试,岂不是说会试这一关他过去了?
如果是别人说这种话,韩琦可能还只是当做别人的恭维,可是李璋却不同,他是天子近臣,平时可以接触到一些别人接触不到的机密,而且算算时间,会试的结果也应该出来了,再加上今天李璋又进了宫,所以他既然敢说出这样的话,肯定是有所依据,甚至可能已经提前看到了进士的名单。
想到上面这些,韩琦几乎兴奋的想要大叫几声,之前的焦灼也一扫而光。其实李璋提前告诉韩琦中进士的事告诉他已经违反了大宋的律法,如果让人知道的话,他和韩琦都得倒霉,不过他相信韩琦是个聪明人,哪怕是把这件事烂到肚子里他也绝不会乱说。
几天之后,终于到了放榜的日子了,大宋的放榜与其它朝代不同,除了要贴出榜单外,还要由放榜的官员一个个的叫出进士的名字,而放榜的地点就在皇城东边的东华门,这里离国子监也很近,所谓“东华门唱名”就来源于此。
京城有句谚语叫“东华门唱名者方为好男儿”,虽然这句话太过偏颇,但也表明了大宋对科举的重视,对于绝大部分百姓来说,东华门唱名都是他们人生中的最高理想,哪怕是不识字的人,也会在梦中幻想一下自己也能东华门唱名时的景象。
李璋这天刚巧无事,而且他对包拯也十分感兴趣,于是就换上便服和韩琦一起乘着马车去了东华门,说起来这也是李璋第一次参加东华门唱名,以前他只听说放榜时十分热闹,甚至可以与上元节并称为京城的两大盛会,只是以前他对科举不感兴趣,也从来没关注过这方面的情况。
当李璋的马车来到高头街,也就是皇城东侧城墙紧挨着的这条大街时,却发现马车根本走不动,这条宽达上百步的大街竟然被堵的严严实实,无奈之下李璋与韩琦只能下车,然后挤开行人步行,这时李璋也暗自后悔,早知道就应该把野狗叫来,他的力气大,开路最适合不过了,可惜他这段时间早出晚归的,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稚圭兄,这边!”就在李璋他们向前走了不远,忽然只听有人高叫韩琦的名字,两人闻声望去,结果发现路边站着一群人,看他们身着襦衫的样子,应该都是今年参加科举的士子。
“永叔兄,你们也在这里,怎么不往前走了?”韩琦看到对方为首的一人也立刻笑道,而李璋听到“永叔”这个称呼时,也立刻打量起对方,因为他知道永叔正是欧阳修的字。
只见欧阳修与韩琦年纪相仿,长身玉立潇洒不凡,据说欧阳修年轻时是个风流不羁的人物,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不过很可惜的是,李璋之前在进士榜单上并没有见到欧阳修的名字,不出意外应该是落榜了。
“别提了,这么多人全都堵在路上,我们挤了半天也没挤过去。”只见欧阳修这时也叹了口气道,随即就看到韩琦身边的李璋,当下也不由得问道,“这位是……”
第三百零六章 东华门唱名(下)
“在下李狸,见过永叔兄!”没等韩琦介绍,李璋就抢先上前行礼道,他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就用了一个假名字,这个“狸”字自然是从狸儿那里借用来的。
韩琦听到李璋隐瞒了身份,当下也立刻了然的一笑上前道:“永叔啊,李兄是我当年在京城结识的好友,今天也是陪我来来看榜的。”
欧阳修听到李璋是韩琦的朋友,当下也笑着一拱手道:“原来是李兄,听口音李兄应该是京城人士,你可知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小路能绕到东华门,咱们在这里恐怕挤不过去啊?”
“恐怕让永叔兄失望了,国子监这边我很少人,所以对这里的路并不熟,而且就算是绕过了这一段,东华门那边的人恐怕会更多,到时可能还是挤不过去。”李璋这时也无奈的一笑道,这里离东华门还有一里地呢,但却已经走不到了,路上全都是被堵死的车辆,行人只能在缝隙中穿行,而街道两侧则是摆满了各种摊贩,更是走不过去。
“这可就麻烦了,放榜时叫到我的名字,我却无法亲至,岂不是一大遗憾?”欧阳修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露出苦恼的表情道,不过他的话却差点让李璋笑出声来,这位醉翁还真是自恋,竟然这还没放榜呢,就已经认为榜上肯定有自己的名字,可惜这次却要让他失望了。
“也不是没有办法,你们等下,我去叫几个人来!”李璋这时却再次笑道,说完他挤过人群,来到路边的一个茶棚里,里面坐着几个身材高大,但却流里流气的青年人,这些人一看就知道是东京城的泼皮无赖。
“五十文,送我们到东华门前!”李璋看了一眼茶棚里的泼皮直接道。
只到李璋的话,为首的那个泼皮却是斜了李璋一眼道:“一百文,否则这条街上没人敢接你们的活!”
李璋听到这里却是气急而笑,这个泼皮明显是坐地涨价,一百文是什么概念,一般人最少得忙上半个月才能挣到这么多钱,自己刚才开五十文已经是高价了,但这个泼皮估计是以为李璋也是急着去东华门看榜的举子,所以才敢这么肆无忌惮的要价,反正东京城这么大,他们也不怕对方发达后报复。
“回味斋的豁子知道吗,要不要我叫他来认认人?”李璋这时横了对方一眼,然后报出了豁子的名号道,豁子常年在市井上混,而且他生性好勇斗狠,手里又不差钱,再加上又有李璋这个大靠山,所以豁子在东京城的黑白两道都颇为吃的开。
果然,一听李璋报出豁子的名号,这个泼皮头立刻变了脸色,豁子少了一颗门牙,于是镶嵌了一颗金门,认识的他的人都称他为金大牙,只有少数几个人才敢当成叫豁子这个名号,所以这个泼皮头对李璋也不敢小看,更何况李璋本身的气度不凡,衣着也十分华贵,很可能是官宦人家的子弟。
想到这里,泼皮头也立刻露出一副笑容道:“原来您是金哥的朋友,在下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公子,我这就派人送您过去,至于钱就不必了!”
泼皮头说着挑了两个最强壮的手下,让他们帮李璋开路,不过李璋这时却还是摸出一张五十文的钱钞放在桌子上道:“钱拿着,我这个人最喜欢规矩!”
本来当初钱行刚开业时,只发行了五百文、一贯和十贯三种面值的钞票,这主要是因为钱行刚开始是面向商人的,所以数额都比较大,现在钱行越来越深入人心,普通人也开始在生活中使用钱钞,只是最小的五百文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太大了,所以钱行又发行了十文、五十文和一百文三种钱钞,现在已经在京城流通开来,绝大部分店铺都接受这种钱钞。
“哎呦,多谢公子!”泼皮头看到李璋这么大方,当下也立刻道谢,然后笑呵呵的把钱收下,而李璋则由两个泼皮开路,很快就来到韩琦他们面前,然后让他们跟在泼皮后面,这两个泼皮身强体壮,很轻易的就挤开前面的人群,使得李璋他们终于可以继续前行。
花了足足有小半个时辰,李璋他们最后终于来到了东华门前,相比之前的拥挤,这里却显得颇为宽畅,因为整个东华门前已经被禁军清场,东华门正对着的一片空地只允许今年参加科举的举子进入,其它人只能守在外面,这也是这条路被堵死的主要原因,毕竟周围全都是看热闹的人群,如此一来别说车了,连人都过不来。
韩琦和欧阳修他们都有各自的文书,李璋本来还以为自己进不去,却没想到禁军查看身份时很松,看到韩琦他们这么一群十几个士子一起过来,于是也只看了前面两个,后面的就让他们进去了,而李璋也得以蒙混过关。
进到里面后,周围全都是一个个或紧张、或兴奋的举子,李璋之前见到的韩琦和欧阳修等人都十分年轻,但是来到这里才发现,这些举子中有过半都是头发斑白,有些甚至连背都驼了,大宋规定官员年过七十必须致仕,也就是退休,这些老举子们就算是考中了进士,恐怕也做不了几年官了。
李璋他们又等了大概半个时辰,终于只见城门上出现一个身穿官服的男子,李璋看着有点眼熟,事实上李璋对朝堂上的官员认识的不多,顶多就是见过几面有点印象,这主要是他平时不怎么上朝,刘娥也特许他不用上朝,反正有什么事他可以直接进宫。
只见城门上的男子面带威严的打量了一遍下面的举子,然后这才清咳一声打开一道皇榜,然后大声喧读起来,开头几句无非就是赞颂一下皇帝赵祯,又夸了几句太后的贤明,这才开始进入正题,宣读起进士名单。
“开封府举子何进;应天府举子孙庆……”随着一个个新科进士的名字被宣读出来,下面也接连不断的爆发出阵阵欢呼,而且每读一个名字,城墙上就出垂下一个条幅,上面写着进士的名字、籍贯等信息,这样就算是有重名的也不会混淆。
“相州举子韩琦!”刚读了七八个名字,韩琦的名字就出现了,虽然韩琦早已经从李璋那里知道了自己肯定在榜上,但这时依然禁不住高呼一声,旁边的欧阳修等人也纷纷向他道贺,只是这些人脸上也露出几分焦灼的神色,毕竟他们还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
就在韩琦之后,李璋很快又听到了包拯的名字,当这个名字出现时,就在他左手边不远处爆发出一阵欢呼,而李璋也闻声望去,果然看到在人群中站着一个神情严肃的青年男子,皮肤非但不黑,反而还十分白皙,长相也颇为英俊,与传说中的包拯形象完全不同。
不过相比别人中进士时的欢呼雀跃,包拯却显得十分克制,倒是他周围的人纷纷高呼着向他道贺,包拯也一一还礼,不过李璋从他微微颤抖的手臂也能看出,他内心并不像表面那么冷静。
就在李璋打量着包拯之时,包拯也有所察觉,毕竟人都有自己的第六感,如果有人一直盯着你,哪怕你背对着对方,有时也能察觉到背后的目光,而包拯这时猛然扭头,当即也看到了正在打量着他的李璋。
李璋这时也一身长衫,而且他相貌俊美,气度也颇为不凡,所以包拯这时也对他抱以善意的一笑,而李璋也轻轻颔首回礼,这算是两人的第一次交集。
进士名单的宣读依然在继续,但已经读了六七十人,每次录用的进士一般都不足百人,就算最多的一次也不过两百余人,那还是太祖时期官员空缺太多,所以才额外增加了录用的人数,而现在官场早就饱和了,所以每次录用的人数也少了许多。
名单已经公布了大半,榜上有名之人满脸欢喜,而剩下的人或是焦灼,或是绝望,或是绝望中带着最后一丝希望,可以说人生百态皆在这些人的脸上,而李璋也终于体会到后世范进中举时那种癫狂了。
其实不要说别了,连后世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在这时也不能免俗,刚开始时,他脸上的表情还颇为轻松,只是当韩琦的名字出现时,他脸上才现出一丝凝重,而当名单过半后,他脸上也慢慢的露出了几分失落,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可是当城门上的官员念出最后一个进士的名字,然后合上皇榜时,欧阳修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绝望的神色。
韩琦这时看着欧阳修等落榜之人的神色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毕竟现在他无论说什么都有些不对,最后欧阳修倒是十分洒脱,第一个长出了口气道:“今年不第,我等也不要气馁,来年再战就是了!”
欧阳修的话总算是让周围的人醒悟过来,而韩琦与其它几个中举之人也松了口气,然后又互相勉励了几句,这才准备结伴离开。
不过也就在这时,却忽然只见一群人冲了进来,看到年轻的举子就抢,李璋这时才猛然想起,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榜下捉婿”吧,不过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忽然只见一群膀大腰圆的家仆径直向他这边扑了过来。
第三百零七章 吕夷简的试探
榜下捉婿这种习俗也不知道起于何时,反正在大宋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只要放榜一结束,立刻就有不少权贵富商人家的农奴飞奔而来抢人,只要对方愿意,立刻就能与自家的小娘子成亲。
李璋以前也只是听说过榜下捉婿的习俗,但却从来没亲眼见过,现在总算是过了一回眼瘾了,只见韩琦这种年轻的进士几乎在第一时间一扫而光,韩琦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几家人七手八脚的抬出去了,剩下的那怕是头发花白的老进士,也同样有无数人家争夺。
本来李璋以为只有新科的进士才会被抢,所以刚开始他还感十分有趣,可是当他看到一群膀大腰圆的家仆向他这边扑来时,他也不由得吓了一跳,随即就发现不但是他,周围不少年轻的士子也成为这些人的目标,哪怕这些士子之前落榜,但依然逃不过被捉的命运。
其实李璋不知道的是,榜下捉婿可不仅仅只捉那些新科的进士,事实上捉婿这种事不但京城的权贵富商参与,甚至整个大宋只要是有条件的人,几乎都会派人来参加,毕竟能有一个当官的女婿,对他们来说也极其重要。
不过这样一来,想要捉女婿的人就太多了,但一科进士最多也只有一两百人,通常甚至都不足百人,这点人当然不够他们分的,如此一来,那些虽然落榜,但却年轻的士子也就成为他们的目标,毕竟这些士子能通过乡试来到京城,本身就是一地翘楚,日后也有很大的希望考中进去,用后世的话讲,那就是一个个的潜力股。
李璋之前跟着韩琦他们混到士子的队伍里,却没想到现在却要付出代价了,眼看着这群家仆飞奔而来,几条粗壮的手臂抓住他就走,根本不容他反抗,这下他也终于体会到刚才韩琦的感觉了。
事实上这帮抢人的家仆的确不会听士子们的解释,他们也是受家主的命令,必须要抢一个回去,至于这个士子年纪长相如何,是否有婚配等等,这就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了,完全可以等见到家主后再询问,当然如果士子真不愿意也没关系,家主也会奉上一笔压惊费送对方离开。
李璋就这样被抬上了一辆马车,无论他怎么解释也没用,最后他也懒得解释了,随着马车开始移动,李璋也干脆坐下来耐心等候,结果这时发现马车竟然往城西而去,他家也在那边,而且那里也是京城权贵官员的聚居地,看样子抢自己的人说不定是个当官的。
马车不知走了多久,最后终于在一处府邸前停下,李璋这时也下了马车,抬头就看到一道“刘府”的匾额,而这条街他也感觉有些眼熟,似乎以前来过这里。
当下李璋被一个管事讲到客厅奉茶,不一会的功夫,就听到外面就传来一阵脚步声和说话声,紧接着两个中年人一左一右走了进来,其中左边那个李璋不认识,但右边那个长须中年人在看到李璋时却是一愣,随即就看了看旁边的中年人无奈的道:“刘兄,你怎么把李都尉给捉来了?”
“下官拜见吕参政!”李璋这时也和向那个长须中年男子行了一礼道,这个中年人正是参知政事吕夷简,也就是王曾的副手之一,李璋和他虽然不熟,但也见过几面。
“李……李都尉?这是怎么回事?”这时那个站在吕夷简身边的刘姓中年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当下也是满头雾水的道,他只不过是想给自己的女儿寻门亲事,所以才派人去东华门捉婿,可是现在看来,自己捉来的这个女婿好像不是一般人啊?
“看来刘兄你家的仆人可是有眼不识泰山,竟然把李都尉给捉了回来。”吕夷简这时再次调笑了一句,随后这才正式向他介绍道,“这位是李璋李都尉,现在掌管着火器监,以前我曾经和刘兄你提过的。”
听到吕夷简的介绍,刘姓中年人这才醒悟过来,对于李璋这位青年才俊,而且又是太后和陛下最亲近的人,他自然听说过,甚至还很想与他结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却没想到今天会在这种情况下见面。
“李都尉,这位是我的好友刘觉,之前曾在国子监任地教,现在因病在家中休养。”吕夷简这时也向李璋介绍了一下刘觉,只见对方这时也向李璋露出一个颇有些尴尬的笑容,毕竟双方的会面实在是太不寻常了。
“原来是刘夫子,在下李璋有礼了!”李璋这时却显得颇为大方,当下向刘觉行了一礼道,对方曾经在国子监任教,所以他才以“夫子”相称,以示尊敬。
刘觉看到李璋表现的如此坦然,而且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怪罪的意思,这让他也大感惭愧,随后也还礼道:“这次在下多有冒犯,还望李都尉不要见怪!”
“刘兄,李都尉虽然年轻,但却是个有度量的人,肯定不会因此而和生气,只是我倒是很好奇,李都尉你是怎么被刘兄家的仆人捉来的?”吕夷简说到最后时,也露出十分好奇的表情,毕竟刘府的家人是去捉榜下的举子的,怎么李璋这个现任的官员竟然也被捉了回来?
“这件事说来也巧,我有个朋友今年参加了科举,我陪他去看放榜,结果那个朋友高中进士,第一时间被抢走了,我可能是太年轻了,结果也被当成举子,最后被刘夫子的家人捉了过来。”李璋说到这里也是双手一摊露出无奈的表情。
“哈哈哈~那只能说明李都尉与刘兄有缘了,听说李都尉还没有婚配,刚好刘兄有一女年芳二七,与李都尉倒是年貌相当。”吕夷简听到这里忽然大笑一声,随后竟然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