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大表哥-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百七十一章 恐惧
  “好大的胆子,把黄秋带过来!”赵祯听完李璋的讲述后,当即也是一拍桌子怒道,自从汉代宦官当权之后,后面无论哪个朝代,都是严禁内侍干政,当然在太监当权最为严重的明朝,开始也是禁止太监干政的,只是后来皇帝为了与大臣们夺权,只能依靠身边的太监了。
  随着赵祯的吩咐,宫中的内侍也立刻去带黄秋,而这时李璋也在注意着旁边阎士郎的表情,因为他担心对方也被牵扯到这件事中,不过阎士郎的表现并没有什么异常,甚至还露出一丝了然的表情,看样子他似乎是知道些什么?
  不一会的功夫,只见头发花白的黄秋就被带了进来,黄秋也曾经是赵祯身边的老人,只是不像阎士郎那么亲近,赵祯当政后,宫中主事的太监也换了一遍,黄秋现在位居内侍省都知之位,与阎士郎地位相当,只是不像阎士郎那么受宠罢了。
  “奴婢参见陛下!”黄秋进来后也立刻向赵祯行礼道,不过他这时似乎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这时也面带疑惑,只是看到面带怒色的赵祯时,也不禁有些紧张。
  “黄秋,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把手伸到登闻鼓院!”赵祯这时愤怒的一拍桌子怒吼道。
  这下黄秋也吓的一哆嗦,也终于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了,不过他倒是十分光棍,当即全身伏地大声道:“陛下息怒,奴婢知错了,这件事全都是泉州提举太监马奉节所为,他以大批财物贿赂奴婢,奴婢一时糊涂就答应他了,请陛下恕罪!”
  没等赵祯审问,黄秋就直接把自己犯的错全都认了,而且还把泉州提举太监马奉节给供了出来,反正他只是个从犯,只要认了罪,然后再哀求一下赵祯,就算是被训斥一顿轻罚一下也就算了,一般不会有什么大事。
  然而黄秋还是打错了算盘,只见旁边的阎士郎这时却忽然站出来向赵祯禀报道:“陛下,据奴婢所知,泉州提举太监马奉节从小就在黄秋身边伺候,后来更是被他认做干儿子,而这些年马奉节在外搜刮了不少财物,大部分都孝敬给了黄秋!”
  阎士郎的话一出口,黄秋也不由得对他怒目而视,但随即又低下头不敢让赵祯看到,而赵祯这时也是冷笑一声,当即再次质问道:“马奉节是你的干儿子,那你肯定知道马奉节在泉州做的好事了?”
  董清一家不是普通人,而是富甲一方的大户,他们全家被灭门,而且生意也被人迅速吞并,背后肯定有官方的人支持,不用说那个提举太监马奉节肯定参与了,说不定眼前这个黄秋也是知情人。
  “冤枉啊!老奴常年呆在皇宫,根本不知道地方上的事,只是马奉节时间送些东西孝敬我,我也看在父子的情面上帮他遮掩一下,对于外界的事情实在不知啊!”黄秋听到这里立刻喊冤道,他这次倒是没有撒谎,因为他只关心马奉节每年送来的孝敬,至于这些孝敬是从哪来的,就不是他关心的了。
  赵祯知道黄秋应该没有撒谎,但越是这样越是可恶,因为他根本不知道马奉节做了什么恶,就敢帮他把事情压下去,这也幸亏董清去拦李璋的马车喊冤,否则这么大的案子就真的要被他们压下去了。
  “士郎,黄秋交给你审问,撤去他所有职位,以宫中规矩论处!”赵祯冷哼一声再次吩咐道,旁边的阎士郎也立刻答应一声,而黄秋则是吓的面无人色,他与阎士郎虽然没什么大冲突,但同为都知,彼此间肯定有一些冲突,现在自己落到他手中,肯定没什么好下场。
  想到这里,黄秋也当即再次喊冤,同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赵祯哀求,然而赵祯却是毫不理会,直接让人就把他拉了下去。
  随着黄秋被拉下来,赵祯的怒火似乎也平息了一些,随后这才向李璋道:“表哥,那个董清现在就在宫门外吗?”
  “嗯,他进不了宫,我就让他在宫外等候。”李璋点头回答道。
  “朕让他蒙受冤屈,实在是有些无颜见他,这样吧,先把他安排到驿馆,这两天我指派一个大臣去泉州把案子调查清楚,像马奉节这种涉案的内侍和官员绝对不能轻饶!”赵祯当下考虑了片刻再次开口道。
  赵祯的处置也在李璋的意料之中,不过他却有另外一个打算,只见李璋这时犹豫了片刻,随后这才向赵祯道:“陛下,我有一样东西想让你看一下!”
  李璋说着看了看周围的内侍与宫女,赵祯也立刻会意,当即让周围的人全都退了下去,很快整个大殿也只剩下他们两人,而这时李璋并没有急着把东西拿出来,而是沉默了片刻这才开口道:“陛下,不知你对我有何看法?”
  “表哥你怎么这么问?”赵祯听到李璋这句莫名其妙的话也不由得愣了一下问道。
  “先不要问为什么,你对我这些年对大宋做的事有什么看法?”李璋却是再次追问道。
  “这还用问吗?表哥你对咱们大宋立功无数,钱行让我大宋钱币流通迅速,商业大为繁荣,土豆更让大宋无缺粮之忧,而火器则让咱们的大军所向无敌,更是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可以说以表哥你的功劳,哪怕是封王也不为过!”赵祯当即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除了李璋上面的这些功劳外,赵祯最感激的其实还是李璋这些年的陪伴,特别是当初他与刘娥发生冲突时,也多亏了李璋从中转圜,这才没有让他们之间的关系闹的太僵,更不用说因为李璋的帮助,才使得他与李太后母子二人有相认的机会,另外也正是因为有了李璋这个朋友,身为皇帝的他才不会有孤家寡人的感觉。
  对于赵祯的这些肯定回答,李璋却并没有露出满足的表情,而是再次严肃的道:“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告诉你,这些年我之所以做这些,其实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恐惧!”


第六百七十二章 鞭策与动力
  “恐惧?”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瞪大眼睛,实在想不明白李璋在恐惧些什么?
  “我恐惧,是因为我知道太多!”李璋这时苦笑一声道,无知者无谓,这句话正是李璋这些年最深的体会,熟知历史走向虽然给他带来很大的便利,但也给了他很大的负担和压力,因为他害怕大宋走上原来的老路,特别是想到靖康耻、崖山恨,更让他时刻提醒自己,绝不能让自己的子孙遭受那种耻辱。
  “呃?”赵祯听到李璋的回答也再次愣在那里,虽然他也承认李璋十分博学,但李璋的话却实在有些不谦虚。
  不过赵祯却是误会了李璋的意思,只见李璋这时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从怀中拿出一个黑色的长方块,这东西正是李璋自己的手机,只是从飞机上找到后,他就几乎没怎么用过,甚至连电脑也在整理过资料后,慢慢的也不怎么用了。
  “这个……这个我见过,应该是表哥你从神鸟上找到的东西吧!”赵祯看到手机也十分兴奋的道,他记得李璋从神鸟上找到过一些东西,只是他也只见过没几次,后来李璋藏起来他就再也没见过。
  “不错,这个东西名叫手机,上面记载着一些东西,本来我是不想让你看的,但为了大宋的未来,我还是需要让你知道一些事情!”李璋说着将手指按在指纹锁上,随着手机解锁屏幕也亮了起来。
  手机虽然已经没什么用了,但李璋还是会定时给它充电,然后关机让它静静的放电,平时的保存也十分精心,所以手机到现在依然可以使用,而随着手机打开后,李璋找到其中一个文档,然后点开后交给赵祯,示意他自己去看。
  李璋打开的是一个文档,也是他昨天从电脑复制到手机里的,这个文档里中有些是他从电脑里找到的一些历史资料,有些则是他凭记忆写下来的,里面的文字也全都被李璋转换为繁体,而这份文档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靖康之耻的经过,而第二部分则是崖山之恨。
  赵祯刚开始对这个能发光的手机也感到十分的好奇,拿在手中也前前后后的仔细打量了一遍,不过当他看到手机上的内容时,脸上的神色也立刻变得凝重起来,而李璋也在旁边教他上下翻动文档。
  随着文档的翻动,赵祯的脸色也越来越白,双手也开始哆嗦起来,如果不是李璋扶着他,说不定他已经瘫倒在地,因为手机的上内容对他的冲击实在太大了。
  李璋看到这里也是叹了口气,赵祯现在看的只是靖康耻的惨状,特别是大宋皇族的遭遇,哪怕是后世人读之也为之心惊,更别说作为大宋皇帝的赵祯,要亲眼看着自己的子孙后代遭受如此耻辱,当然了,手机上的内容只是讲了靖康与崖山两个事件,并没有其它的历史事件,比如赵祯没有子嗣的事。
  “表哥!这……这些都是真的吗?”没等赵祯把靖康耻看完,他就已经忍不住哆嗦着向李璋问道。
  “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那么这上面写的就是真实的!”李璋叹了口气道,虽然他已经帮大宋做出了许多的改变,但历史的惯性却是巨大的,所以他依然不敢保证百年后会发生什么?
  赵祯无法理解李璋话中的意思,但李璋却没有再解释,而是示意他看下去,这让赵祯只能强忍着心中的好奇与震惊,耐着性子继续看下去,结果当看到崖山十万宋人战死,最后一任宋帝被大臣抱着跳海而亡,大宋皇室也被人屠戮殆尽时,赵祯也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这本是大宋的结局,也是历史的宿命,但上天不忍我大宋就此灭亡,于是降下神鸟,从而给我们大宋带来一丝改变的希望,而这丝希望则维系在你和我的身上!”李璋这时再次开口道。
  其实手机上的这些东西本不应该让赵祯看的,但是自从收复了燕云后,李璋发现赵祯竟然有些自满自大了,似乎在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后,大宋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所以他才决定给赵祯一点鞭策和动力。
  如果是别人说上面这些话,赵祯肯定不会相信,但李璋却不同,而且神鸟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哪怕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雨,神鸟已经变得锈迹斑斑,但依然矗立在京城的南郊,神鸟周围数里也依然是禁区,严禁任何人靠近。
  “表哥,你的意思是说,这些东西是对我大宋未来的预言吗?”赵祯这时也终于冷静下来,当下神色凝重的向李璋问道。
  “你可以把它看做是预言,也可以看做是未来发生的事实,但你我的努力却可以改变这些事实!”李璋故做玄虚的解释道。
  赵祯这时也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虽然还是有不少疑惑,但他从李璋的一再强调中也终于明白,自己刚才看到的那些东西并不是注定发生的,而是需要自己和李璋一起努力去改变,同时他也终于明白了李璋恐惧的原因,难怪他说知道的越多越恐惧。
  “表哥,我们……我们真的能改变这些事情吗?”赵祯在沉默了许久,后,终于再次开口向李璋问道,现在的他似乎又变成了当初那个懦弱得有些不自信的小皇帝。
  “当然,我们已经在改变大宋了,收复燕云就是第一步,而且你做的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李璋伸手拍在赵祯的肩膀,眼睛也直盯着他郑重的道。
  李璋的话也似乎给了赵祯信心,使得他的眼睛也慢慢的亮了起来,身上的自信也恢复了几分,不过这时李璋却伸手将手机从他手中拿过来,然后又翻了几下送到他面前道:“其实今天主要是想让你看看这个!”
  “泉州?”赵祯接过来看了一下,当即也露出惊讶的表情,其实这段刚才他已经看过了,只是相比前面的靖康之耻,这段并不怎么突出,只不过当看到泉州这个地名时,他也不禁想到了董清一家的灭门案。


第六百七十三章 去泉州
  “杀!这帮番人全都该杀,我大宋待他们不薄,可是这帮人却不知感恩,竟然……竟然……”赵祯看着手机上的内容时,脸色也变得十分狰狞。
  在南宋灭亡之前,陆秀夫等人带着小皇帝南逃,本想进入泉州,借助泉州的水兵阻挡蒙古人的铁骑,可是当时担任福建安抚使的蒲寿庚却与元人勾结,拒绝小皇帝等人进城,甚至还屠杀了泉州城中赵宋皇族及臣子三千多人,可谓是罪恶滔天,而蒲家也凭着这个功劳,终元一朝一直把持着海贸的生意。
  蒲寿庚并不是汉人,他们家本是从中亚逃到大宋的大食商人,对于这帮域外的商人,大宋非但没有拒绝,而且还让他们在港口定居,甚至蒲寿庚还被大宋授于官职,可是这个家伙却是狼子野心,在最后关键时刻捅了大宋一刀,也算是间接的导致了南宋的灭亡。
  更加可恨的是,蒲寿庚虽然坏事做绝,但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荣华富贵一生,他的子孙也一直把持着泉州的海贸,直到后来朱元璋驱逐蒙古人建立大明,这才彻底的清算了蒲家,蒲寿庚也被从坟墓里扒出来鞭尸三百,所有蒲氏后人也全都充军禁锢,并且永世不得读书,更不能参加科举。
  李璋早就听说泉州、广州一带有许多海外的胡商定居,如果这帮人只是合法的商人,李璋倒也懒得理他们,可是这帮人在陆地上是合法的商人,但到了海上却化身海盗,四处抢掠商船,当然不少汉商也是这样,但却不像这帮胡商那么大胆,因为他们在大宋混不下去时,完全可以驾船出海,但汉商却需要顾虑自己的家人。
  “陛下,杀是肯定要杀的,但也不能全杀了,毕竟海贸是个聚宝盆,可以为咱们大宋带来巨额的利润,只是以前海贸实在太混乱了,而且也没有什么有效的监管,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派人去把海贸也整顿一番,使之在朝廷的掌控之下!”李璋当下再次开口道。
  海洋才是帝国的未来,只是以前大宋面临的危机实在太多了,使得李璋根本没时间去理会海上的事,不过现在外部的威胁暂时解除,内部的改革也正在进行中,所以这段时间他也在考虑海上的事,结果刚巧遇到董清的事,这才借题发挥引出海贸的事。
  “海贸的确是个丰厚的行业,据说一般货物运到南洋,可以换来十倍以上的利润,如果运到更远处,回报会更大,只是海上的风浪危险也是极大,一不小心就有船毁人亡的危险,而且表哥你也说过,海洋的面积数倍于陆地,海上更是有许多的海岛可以藏身,朝廷就算是想要监管恐怕也有心无力吧?”赵祯听完李璋的话沉思片刻,随后又有些不太疑虑的道。
  以前李璋曾经给赵祯讲过一些地理方面的常识,所以赵祯知道这个世界是个大球,也知道海洋的面积远超陆地,甚至还知道这世上有七洲四洋,只是他作为在中原大地上长大的人,根本没有见过海洋,再加上李璋对海洋的描述也太过莫测,所以他的骨子里对海洋也有些敬畏。
  “其实海洋的监管并不复杂,关键是要打造一支精锐的水师,本来我还想着等以后有机会了再考虑水师的事,但这次泉州发生的案子却是个好机会,所以我想干脆拿这些胡商开刀,然后再趁机把水师整顿一番!”李璋当即再次开口道。
  大宋没有专门的海军,所有海面、河面、湖面上的军队统称为水师,虽然大宋的海贸十分兴盛,但对水师却不怎么重视,甚至因为承平日久,南方军队比北方的军队更加败坏,哪怕水师现在成了样子货,连海盗都打不过,最近两年南方沿海屡屡出现海盗登陆劫掠的事情。
  听到李璋的话,赵祯也缓缓点头,他也觉得李璋的话有道理,随着燕云十六州的收复,使得大宋的军威大振,但这只限于北方,而南方各地的军制早就败坏不堪,前些年南方出现叛乱,数倍于敌人的南方驻军却被暴民组成的叛军打的大败,最后只能调动北方的大军前去平叛。
  “如果陛下觉得不错的话,不如这次就让我亲自走一趟,先去泉州把董家的案子查清楚,再亲眼看一看沿海水军的情况,到时再回来与陛下商议出一个可行的策略。”李璋这时毛遂自荐的再次道。
  “表哥你想亲自去?”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露出惊讶的表情问道。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广州与泉州等地的胡商越来越多,而且他们在海上极有势力,甚至已经把手伸到了官场上,这种情况必须遏制住,而这种活也不方便交给别人,所以还是我亲自去一趟最好!”李璋这时也十分郑重的再次道。
  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露出犹豫的表情,虽然他也知道李璋去泉州是最好的选择,但现在他正在对国内进行改革,所以他更希望李璋能留下来帮自己,甚至哪怕李璋什么也不做,但只要李璋在京城,他就会感觉背后有了依靠。
  李璋一眼就看出了赵祯心中的想法,当下也不由得上前再次拍着他的肩膀道:“陛下,从你打败辽国,收复燕云时起,你就已经成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了,我相信这个世上也没什么事情能难得倒你!”
  李璋的话也带着无比的信任与支持,这让赵祯也感觉有了几分信心,当即点了点头道:“好吧,表哥你愿意去泉州再好不过了,不过泉州不比洛阳,那里远离京城,当地的驻军也可能不堪大用,所以为了表哥你的安全,还是从禁军中抽调一队人马随表哥你一起去吧,这样表哥你用人时也方便一些。”
  李璋也没有拒绝赵祯的建议,毕竟这次他去泉州可能要掀翻大半个当地的官场,到时万一有人狗急跳墙的话,自己还真可能遇到危险,特别是那些海商在海上更是亡命徒,所以不得不防。


第六百七十四章 道别
  “夫君怎么又要出去了?”燕娘抚着大肚子颇有些不满的道,这两年李璋动不动就要外出,呆在家里的时间都少了,特别是她现在怀着孩子,自然更不想让李璋离开。
  “没办法,泉州的事情比较棘手,别人去陛下我和都不放心。”李璋这时也无奈的一摊手道,他也感觉对不起家人,但海贸实在太重要了,所以他必须要亲自走一趟。
  “夫君这次要去多久,我让人多给你准备些行李。”青织这时却十分大度的道,其实她心中也十分的不舍,但她也知道李璋身份特殊,有些事情必须由他出面,所以也从来不拦着李璋出外。
  听到青织的话,李璋也心生感动,成婚这么多年,青织也替他接过了家中的重任,现在家中上下都由青织照料,之前燕娘还能帮她分担,但现在燕娘怀孕,家里的大小事务也全都压在青织身上了,但她却没有丝毫的怨言。
  “泉州离的太远,而且等到泉州的事情结束后,我可能还要去广州、明州等地转一转,看看那边的海贸情况,为日后整顿海贸打下基础。”李璋这时考虑了一下道,“估计最少可能也需要半年时间,恐怕燕娘生产时我很难赶回来了。”
  李璋说到最后也有些愧疚的看向燕娘,不过燕娘刚才虽然报怨,但也并非是不明事理的女子,所以这时也开口道:“夫君不必担心我,家里有姐姐照顾,肯定不会有什么事的!”
  看到燕娘也如此体谅自己,李璋也更加感动,当下也再次叮嘱了一下燕娘多注意身体,说起来燕娘是契丹人,她从小就跟着家人骑马射箭,所以身体颇为强健,哪怕怀孕后也闲不下来,为此李璋可没少叮嘱她。
  第二天一早,李璋又去了妙元那里道别,结果妙元也是一顿抱怨,幸好她现在有孩子了,所以她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所以在抱怨过后,也只是叮嘱李璋多注意身体,早点回来之类的,当然她也给赵祯准备了衣物等行李,为此李璋也不得不拿上两份行李。
  因为这次去泉州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李璋也需要向其它亲人告别一下,不过他离开妙元的公主府后,并没有直接去李用和的府邸,而是回到家中的前院,迈步走到其中的一个小院子里。
  这个院子是吕武居住的院子,吕武年纪大了,前两年辞官后就住在李璋家里,李璋和青织也将他当做父亲照顾,甚至多次想让吕武搬到内宅,但吕武却不愿意,反而喜欢住在前院,因为老刀和瘸子他们也都住在这里,一帮老头凑到一起显得十分热闹。
  当李璋进到院子里时,只见吕武和老刀两人正相对而坐,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热气腾腾的火锅,现在天气冷了,正是吃火锅的好时机。
  “武叔、老刀,怎么就你们两个,瞎眼和瘸子呢?”李璋笑着走过来笑道。
  “来的正好,快坐下来陪我们喝上两杯!”吕武看到李璋进来也立刻招呼道,吕武老了,头发全都白了,脸上也多了不少的皱纹,但精神却是极好,身材也依然健硕,腰杆也挺的笔直,比之前也胖了一些,旁边的老刀精神头更好,不过现在老刀也退休了,顶多偶尔指点一下家中护院的武艺。
  李璋也没有客气,笑着和吕武两人打了个招呼后也坐了下来,随后亲自给两斟酒,其实以吕武和老刀的年纪,本不宜喝太多的酒,李璋为此也劝过他们,不过吕武他们都是好酒之徒,不让他们喝酒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所以他们也根本不听,顶多就是少喝一点,为此李璋也没办法,只能听之任之了。
  “对了,你来的正好,我和老刀正准备要向你告别!”吕武吃了口羊肉忽然开口道。
  “告……告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