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一流,无法撼动殿下的地位。……而反过来说,那也是雍王等人仅剩的几次机会,因此,在下以为,这段时日,殿下要更加警惕。”

    “先生的意思是,老二他们会在祭天大典之事中,想办法算计本宫?”

    “啊,十之八九。毕竟,他们机会不多了……”

    “本宫明白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两百二十四章:家常

    当日傍晚,赵弘润照旧还是在其母妃沈淑妃的凝香宫用饭,毕竟前一阵子,他有大半年出门在外,让沈淑妃很是想念。

    曾经的『一家人』,其实指的无非就是沈淑妃以及赵弘润、赵弘宣兄弟二人而已,顶多就是再加上沈淑妃的侍女以及兄弟俩身边的宗卫们,至于魏天子,呵呵,当时只是一个称作父皇的外人而已。

    不过后来随着魏天子频繁出入凝香宫,他与沈淑妃的郎妾之情亦重归曾经,而在沈淑妃牵线搭桥的忙碌下,以及魏天子与赵弘润在最初几件矛盾斗争时,终于恢复了几丝本来有的父子关系。

    这也使得魏天子终于能够融入这个曾经被他遗忘的小家庭。

    而每回看着这一家四口围着桌子在那用饭,沈淑妃的贴身侍女小桃都颇有些感动,毕竟她所伺候的沈淑妃,这位温柔的女子,不知默默等了多少年,才再次等来天子的柔情。

    而最高兴的,显然还是沈淑妃,毕竟似这般一家四口和睦地在一起用饭,那是多少年前她不敢奢想的愿望。

    “陛下,多吃些。……润儿,宣儿,你俩也多吃些……”

    “娘,您顾自己吃吧,在您这儿孩儿还会客气不成?”

    “哥说的是……哥,最后一块肉是我的……”

    “喔?(咀嚼咀嚼)”

    “……嘁!”

    和和美美的一顿饭后,一家人转移到了内殿的偏厅,此时,侍女小桃早已命人准备好了茶水,在逐一奉上之后,识趣地离开了。

    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时间,属于这一家人。

    “对了,今早朝堂之上,李鬻李老儿向朕提出了你昨日所说的那条建议。朕允了。”

    喝了口杯中的茶水,魏天子淡淡地说道。

    赵弘润闻言诧异地望了眼魏天子,似笑非笑地问道:“父皇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还真是让孩儿有些一头雾水……父皇想问什么?”

    只见魏天子深深望了一眼赵弘润。低声问道:“为何那般厚待工部?”

    魏天子并未无的放矢,要知道,此番户部是亏得最厉害的,虽然在钱方面赚得不少,但却失去了更重要的东西;而兵部虽然看似是最得利的。可细细分析下来,却不难理解,赵弘润之所以给予兵部如此巨大的优惠,只是为了获取兵部对商水军、鄢水军、鄢陵军三支军队的认可,只是一种交易而已。

    别看他们如今得的多,事实上,兵部从今年起却要额外支付那三支军队的军饷,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事实上是兵部吃了大亏。

    在魏天子看来,兵部尚书李鬻。之所以会与赵弘润达成协议,其所着眼的,仍然还是『自建钱库』的权利。

    而唯独工部,除了此番有半数大梁本署内的官员工匠随同赵弘润出征外,毫无资金方面的损失,但是他们却仍旧得到了一成半战利的丰厚回报,还得到了允许自建钱库并掌管各自财政收支的权限。

    因此在魏天子这等明眼人看来,其实工部还是此番最获利的一个部府。

    而对此,魏天子有些不解,虽然他可以猜到赵弘润对兵部的谋求。但是却猜不透这个儿子对工部有何企图。

    “父皇是否是尔虞我诈惯了?”赵弘润闻言小小地讥讽了一句,随即撇撇嘴说道:“皇儿对工部能有什么企图?还不只是希望工部愈加强大罢了。”

    说到这里,他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正色说道:“在皇儿看来。若兵部能直接影响到我大魏的军队力量,那么,工部的盛衰,便直接影响我大魏整个国家的基础国力。……实在想不通,如此重要的部府,其地位竟然会在六部中垫底。”

    “……”魏天子闻言愣了愣。旋即沉思不语。

    其实他也明白,工部掌管着大魏国内的一概设施建设,修路、筑城、垦荒、治水,大到设施营建,小到冶铁、打造模具,不夸张地说,工部代表着大魏的制造与生产力。

    虽然这股制造生产力偏向于民用,但正如赵弘润所言,他代表着大魏的基础国力。

    想到这里,魏天子心中微微一动,试探道:“弘润,似乎你对工部有些兴致?”

    “……”

    听闻此言,赵弘润目不转睛地盯着魏天子,眼神中充斥着『避而远之』的意味,良久这才徐徐问道:“父皇想说什么?”

    『这小子……越来越机敏了。』

    瞧见赵弘润那避而远之似的神色,魏天子哪里还会不明白,心中不由地苦笑起来,但是该说的话,他仍旧还是要说:“此番你立下大功,朕允你出阁,搬离皇宫,不过,朕又怕你玩物丧志……不如,朕将你安排到工部去,如何?”

    “……”赵弘润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漠然地瞅着魏天子,不咸不淡地说道:“父皇,皇儿已经为我大魏做了不少了,应该是好好歇息一阵的时候了……”

    魏天子闻言那叫一个无语。

    他心说,你老子我在位二十几年,至今还在兢兢业业地操劳国事,你小子年纪轻轻,而且总共就建了这么一桩功勋,怎么说话的语气就跟那些七老八十准备告老归乡的老头似的?

    “你是打算告老颐养天年?”

    魏天子无语地讽刺道。

    赵弘润闻言惊讶地望了一眼魏天子,惊叹道:“父皇近来嘲讽的功夫大有长进啊。”

    “少跟朕来这套!……说罢,你接下来打算去做什么?”瞅了一眼自己儿子,魏天子撇嘴冷哼道:“如今你手中有钱了,朕可不信你会乖乖呆在大梁。”

    “也没什么。”赵弘润抿了抿杯中的茶水,耸耸肩说道:“四处玩玩呗。唔,先去尝试尝试打猎的滋味好了……”

    旁边赵弘宣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连忙说道:“哥,带上我,我也要去。”

    “你会骑马么?”赵弘润好奇问道。

    赵弘宣眨了眨眼,兴致不减地说道:“我可以学啊。”

    赵弘润还没来得及开口,沈淑妃在旁笑眯眯地插嘴道:“宣儿。前几日,听宫学的讲师派人跟为娘讲,说是你最近在课堂上不太上心啊。”

    “……”赵弘宣闻言面色大变,小声说道:“娘。孩儿并非不上心,只是……”

    “只是什么?”沈淑妃微笑着问道。

    “只是如今宫学,弘昭哥不在了,哥也不在,就孩儿一个人。怪闷得慌……”

    “胡说。”沈淑妃微笑着说道:“宫学里不还有你弘殷哥哥以及诸多位公主么?”

    “我与他们又没什么交情……”赵弘宣小声嘀咕道。

    “总之,先完成宫学授业,你今年也十四了,再熬一年,明年你也可出阁辟府,到时候搬离皇宫……为娘想管你都管不了你了……”沈淑妃叹息道。

    『怎么感觉气氛不太对啊……』

    赵弘润忽然感觉背后凉飕飕的,尤其是当他瞧见他母妃沈淑妃用复杂不舍的眼神瞅着他,几番欲言又止时,这种感觉格外强烈。

    『死道友不死贫道,对不住了。弟!』

    想到这里,赵弘润立马摆出一副兄长模样,语重心长地对弟弟赵弘宣说道:“弟,要听娘的话啊,专心学业,须知,读书更使人眼界开阔……待等日后出阁,有的是时间玩耍,何必急于一时?”

    『哥,你……』

    赵弘宣可不傻。哪里瞧不出自家哥哥这是打算弃车保帅,撇撇嘴无语地看着兄长,一脸不爽地故意问道:“哥,那你打算何时搬离皇宫啊?搬离皇宫后。日后还会入宫来看娘跟我么?”

    『这臭小子!』

    赵弘润恨得牙痒痒。

    然而这时,沈淑妃亦笑眯眯地问道:“宣儿说的是,润儿,你搬离皇宫后,还会时常来看望为娘吗?”

    “当、当然。”赵弘润总感觉娘亲的眼神有些危险,连忙信誓旦旦地保证道:“即便搬离了皇宫。孩儿隔三差五还是会专程入宫探望娘亲,以及我的……好弟弟!”最后三个字,他是一面瞪着赵弘宣,一面咬牙切齿地从嘴里迸出来。

    可惜,他们兄弟感情深厚,赵弘宣浑然不在意兄长的威胁,反而眼见兄长似乎要倒霉,咧着嘴嘿嘿笑着,让赵弘润更是恨地牙痒痒。

    眼望着呈现在眼前的阖家美满的这一幕,魏天子心中亦不得有些感慨。

    他感觉,如今整个皇宫,恐怕也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让他感受与体会到那种纯粹的家人亲情。

    待等聊到夜深,由于身体虚弱的沈淑妃感觉乏了,因此魏天子、赵弘润、赵弘宣父子三人也准备离开,各自回自己的寝居。

    在回去的路上,赵弘润与魏天子同路,父子二人沿着后宫的花园走廊,缓缓走着。

    走着走着,魏天子忽然低声问道:“弘润,你如何看待东宫与雍王?”

    『……』

    赵弘润闻言脚步一顿,抬起头瞧了一眼魏天子,皱眉说道:“父皇,皇儿可不想被牵扯进去。”

    仿佛是看穿了儿子的心思,魏天子摆摆手,轻笑着说道:“朕只是让你说一说心中的看法罢了。”

    “皇儿对此没什么看法。”赵弘润淡淡说道。

    “没有么?”魏天子哂笑道:“朕原以为雍王跟你关系不错,你应该会帮他才是。”

    赵弘润闻言撇了撇嘴:“皇儿不认为雍王皇兄需要我帮衬。”

    “呵!”

    魏天子闻言微微笑了笑,旋即抬手拍着他肩膀,提醒道:“文昭阁在此往左。……对了,后日便是祭天大典,你这两日莫要到处乱跑,若祭天之日朕瞧不见你,你的封赏就没有了。”

    说罢,他便朝着岔口的右侧走廊,自顾自徐徐走远了。

    『……莫名其妙。』

    站在后宫花园走廊的岔口,赵弘润目视着魏天子越走越远,着实有些摸不着头脑。(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两百二十五章:论功行赏

    次日,中书房终于出台了此番赵弘润出征期间的有功之士的封赏,由兵部代为颁布。

    一等功勋有两位,浚水营大将军百里跋与汾陉塞大将军徐殷。

    对于这两位曾经是魏天子身边宗卫的现任大将军,朝廷的赏赐显得中规中矩,包括在第二等功勋内的砀山营大将军司马安。

    也难怪,毕竟这三位大将军曾经是魏天子身边的宗卫,而如今更是手握重权,说他们三人已位极人臣也毫不为过。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赏无可赏、封无可封』的尴尬,朝廷这回并没有提升这三位的爵位,只是提了些『荫泽后嗣』,说白了,就是有朝一日这三位大将军不在了,他们的子嗣,也能坐享父辈的功勋地位,最起码也是地方上的武尉一职。

    要知道武尉可不是一介小官,多少参加了兵部武举并在期间大放光彩的,起步也不过是地方都尉身边的副职了,似陈适、王述、马彰等人,哪个不是熬了若干年,才调到另外一个担任武尉之职的?

    虽然在平时,地方上的武尉也就管管城内缉盗治安,顶多在周边出现贼寇时剿一剿贼寇,算是军方内不上不下的中层武官。

    但是在紧急时候,由于大魏兵律的规定,地方都尉拥有紧急情况下掌握周边一切兵权的权利,就像当初平舆君熊琥攻打鄢陵,鄢陵武尉陈适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前线总将。

    总得来说,算是不错的武官了,平时清闲、油水也不少。

    第二等功勋,所包含的人就比较多了,包括居首的砀山军大将军司马安,还有归降大魏的屈塍、晏墨、巫马焦等现鄢水军、商水军的将领们,以及鄢陵军的陈适、马彰、王述,甚至是工部左侍郎孟隗。

    对于这个功勋档次的赏赐,朝廷是以赐宅子、钱物为主,同时亦赐予他们建府的殊荣。

    就拿屈塍来说。虽然朝廷并没有直接赏赐他一座宅子,但是,待等他日后在鄢陵或买或造有了自己的宅子,他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府邸前的匾额上刻上『鄢水军上将屈府』字样。这既是一种荣耀,同时也是大魏朝廷对屈塍的政治保证。

    不得不说,对于似屈塍、晏墨这等归降大魏的原楚国将领而言,与其得一些钱财,相比较还是兵部承认他们现有地位的公文更加重要。因为他们并不缺钱,毕竟赵弘润手中还捏着三成战利,将按照先前所约定的,按比例分发给参与此战的六支军队。

    而在此过程中,有几位官员出现了调动,比如原临颍县县令赵准,便调至召陵县担任县令。而陈适、马彰、王述三人,也解除了原来的武尉职务,正式冠名将军,执掌赵弘润新设的鄢陵军。

    唔。准确地说,应该是召陵军才对,毕竟这支军队眼下就驻扎在召陵,并且,为了监视鄢水军与商水军的动向,赵弘润打算长久让这支军队驻扎在易守难攻的召陵,因此,鄢陵军将在不久之后更名召陵军,便在得到正式编制后,将军队扩编为三万。

    如此一来。大魏的南面国境,便有了汾陉塞、召陵军、鄢水军、商水军这四支共计十二万规模的军队,虽然兵部的军费会变得吃紧,但是相信如此一来。大魏的南面国境将稳如泰山,哪怕暘城君熊拓日后反水,背弃他与赵弘润私下的约定,赵弘润也不怕。

    不过,像这样大肆扩编军队的结果,就是赵弘润日后必须想个办法解决这笔庞大的军费。毕竟若是兵部被这庞大的军费压垮了,这可不符合他的初衷。

    在这一点上,赵弘润准备拿商水县做文章。

    说白了,就是他已打算与暘城君熊拓私下交易,从楚国这边赚取足够的钱财养活召陵军、商水军、鄢水军这三支军队,至少要保证这三支军队自给自足,不至于给兵部造成财政上的压力。这里并不赘叙。

    再说到第三等功勋,这个档次的赏赐,绝大多数针对在此战中牺牲的大魏地方官员,比如原召陵县县令陈邴等人,对于这些位贞烈之士的赏赐,除了赵弘润此前许下的承诺外,朝廷额外给予优待,优待其子嗣,简单地说,就是这些贞烈之士的子侄,朝廷破格录用,哪怕是未经过科试的年轻人,也可以一步到位迈入仕途。

    不可否认这是极大的厚待,看得出来,朝廷也是打着『千金买马骨』算盘,借此稳固提高国内地方官员对大魏、对天子、对朝廷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总的来说,此番跟随在肃王赵弘润麾下的文官、武将们,皆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封赏,不过因为赵弘润手中还捏着三成原本就打算封赏给手底下这些人的钱物,因此,朝廷降低了财物上的赏赐,而提高了殊荣与权限方面的恩赏。

    也难怪,毕竟今年正是兵部与工部需要大笔金钱的时候,朝廷户部显然也是打着能省则省的算盘。

    但不可否认,似兵部所颁布的详细封赏,无论是大魏的功勋之士还是屈塍等新降的将领,都十分满意。

    至于此役当居首功的肃王赵弘润,兵部所颁布的封赏名单上并没有他的名字。

    理由很简单,因为赵弘润的肃王之名,眼下早已名满大梁,并不需要兵部再次替他扬名。

    其实事实上,赵弘润反而希望能逐渐淡出朝野,毕竟若是被盛名所累,将会影响到他以后的日子。

    他可不想被名声牵累,更不想因此被拴在朝廷,哪怕是希望大魏强盛,也不需要事必躬亲不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一句建议,让六部的官员去忙就得了。

    反正赵弘润不希望自己变成劳碌命,跟年仅四旬却两鬓花白的魏天子似的。

    不过尽管如此,魏天子还是私下给予了赏赐。

    而给予他的封赏,简简单单用四个字便可概括:出阁辟府。

    前者只是魏天子一句话,而后者嘛,那可就真是实打实的赏赐了。

    一座府邸!

    一座肃王府!

    不得不说,赵弘润苦等了十五年,终于得到了自由,魏天子终于允许他出阁,允许他搬离皇宫,在大梁城内开辟王府。

    而让赵弘润更为欣喜的是,魏天子还真的如他所期待的那样,赏赐了他一座府邸。

    当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赵弘润万般欢喜地带着玉珑公主、芈姜、芈芮、羊舌杏以及众宗卫们,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参观魏天子打算封赏给他的府邸。

    还别说,府邸的坐落位置还真不错,坐北朝南,而且占地不小,据宗卫们兴致勃勃地地测量,大致有近两亩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座府邸位于正阳北街附近。

    大梁人众所周知,正阳北街虽然谈不上是大梁城内最繁华的街道,但绝对是最为金贵的地段,因为正阳北街靠近皇宫,因此,但凡能居住在正阳北街附近的,无一不是大梁城内的达官贵勋,一般平民百姓,穷其一生恐怕也别想赚够钱在正阳北街附近盖一座屋子,更别说是一座占地近两亩的大宅子。

    府前府后,周围的环境也相当好,府前是一条青石铺成的街道,据说叫做青平巷。而府邸后则是一条城内河,河道两旁栽满了柳树桃树。

    记得在大魏的风俗中,若一户人家的屋子附近有河(活水),则此户日后必定兴旺。

    虽然对此赵弘润嗤之以鼻,不过魏人似乎挺在意这一点,因此,像这种靠近河流的府邸屋子,向来是达官贵人们所预定的。

    不夸张地说,这座未来的『肃王府』,无论是占地面积、坐落地段以及周边的环境,皆毫不逊色雍王弘誉、襄王弘璟等几位皇兄的王府。

    唯一让赵弘润稍稍有些失望的是,这座府邸并未是新造的,乍一看有些残败,不难猜测,它曾经应该有它自己的主人,只是后来出于某些原因,便落到了朝廷手中,属于年久失修的那一类宅院,需要好好整顿翻修一番。

    而说到整顿翻修,还没等赵弘润想到该如何改建、翻修,得知了这个消息的工部左侍郎孟隗便兴匆匆地带人赶了过来,大包大揽地接下了翻修这座未来的肃王府的工程。

    据孟隗信誓旦旦的承诺,他们工部最迟两个月,便能彻底翻修这座王府,使这座未来的王府变得焕然一新。

    也就说,待等到五月份的时候,赵弘润便能入住这座属于他的王府,并且到那时,他也可以给苏姑娘一个惊喜,将她从一方水榭接到府中。

    当日,赵弘润兴奋地一宿难以合眼,毕竟曾经他不知多少次迫切希望离开那让他感觉十分压抑的皇宫,住到仅属于他一人的王府,从此海阔天空,谁也管不着他。

    越想越兴奋的他,尽管困意满满,但却怎么也睡不着,到最后竟然当真是十分罕见地一宿未睡。

    『完了,太兴奋了……』

    直到次日天蒙蒙亮,赵弘润这才醒悟过来,暗道一声不妙。

    因为这一日正是洪德十七年四月十五日时,正是魏天子主持祭天大典的日子,不知会有多少权贵与百姓会远远观望今日的盛典。

    毫不夸张地说,今日是一个不容出现丝毫差错的重要日子。

    这不单单是指赵弘润,更是指协助魏天子主持祭天大典的东宫太子弘礼。(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六章:祀天

    『Ps:抱歉,经书友提醒,我才知道“肃王府”的面积我计算是单位弄错了,我错将100x100的单位记成亩了。所以,应该是两公顷,或者称三十亩地,用现在话说,就是两万平米,十分抱歉。』

    ————以下正文————

    区别于楚国敬畏莫测的鬼神,魏人则更加尊敬『天地』,并且在魏地风俗中,也普遍流传着『天父而地母』的说法,这显然是将『天地』视为哺育众生的至高神祗。

    为了向这两位至高的神父神母表示尊重与敬畏,自大魏建国初期,便在南郊与北郊分别建造了一座专门用来祭祀的建筑,分别是『圜丘』与『方丘』。

    其中,南郊的圜丘祀天,而北郊的方丘祭地,暗合当代人对『天圆地方』的认知概念。

    而这几日赵弘润等人口中所说的祭天,用更加书面的说法,实际上指的便是『祀天祭地』仪式中的『祀天』部分。

    祭天的场地,在大梁南郊的『圜丘』。

    圜者,圆也。

    因此说白了,圜丘就是一座圆形的高台,又称『祀天坛』,是专门主持祭天仪式的场所。

    别看这祀天坛用的次数不多,但由于其特殊的地位,非但工部每年翻修这座建筑,礼部亦会专门派兵驻防,以免有人前来捣乱损毁。

    不夸张地说,除非是举行祭天仪式,否则魏人是不会轻易接近这里的,以免惊扰到『天父』。

    这一点,对于处在北郊的『方丘』亦是如此,不过这里不做赘叙。

    洪德十七年四月十五,原本驻扎在这里的军队,按照惯例,由禁卫军与礼部的仪仗军所接管,后两支军队,将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