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驾到-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用汲才不相信谁有钱买这么多的地,百亩良田就是八千两白银,你买万亩我看看!
  越写王用汲就越兴奋,随从进来给他掌灯他都没反应,直到将奏折写完,王用汲在坐起了身子。轻轻的把奏折展开,王用汲这才觉的身体都僵硬了。
  “来人,来人!”王用汲尝试着站起身子,可是失败了,只能叫人。
  在随从的搀扶下,王用汲站起身子,轻轻的来回走着,脸上的表情很明媚。虽然分了土地,会让那些投献的人不满,可是却会让那些没有地的佃农很开心。
  民心必然是可用的,王用汲相信会有无数人感念自己和皇上的恩德的。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看着山东送来的奏折,脸上的表情很淡然,将奏折放在一边,朱翊钧笑着说道:“徐德想要回来了,传旨给他,既然出去了,那就不用这么急着回来。”
  略微沉吟了一下,朱翊钧笑着说道:“让他跟着王用汲去南京吧!”
  山东虽然是硬骨头,可是江南一样是硬骨头,只不过山东和江南不一样。那个地方就像是一张大网,从官员到士绅,编织的密不透风。
  王用汲一头撞上去,朱翊钧怕他撞得头破血流,有徐德在,朱翊钧也放心一些。
  再一次拿起一份奏折,朱翊钧看了一眼就放到了一边,这是一份保举的奏折,保举的是一个叫做李义的人,他被保举的官职是曲阜知县。
  曲阜很重要,知县的人选也就很重要,朱翊钧决定安排一个有能力的人去。
  这个李义就是有能力的人,他出身内厂,幼时在山东要饭,一家子都死光了,只活下来他一个。朱翊钧觉得山东人回山东也挺好的,故乡的山水毕竟亲切一些。
  内阁。
  申时行看着手中王用汲的《请还土地疏》,叹了一口气道:“王用汲大才啊!”没有丝毫的犹豫,申时行直接在上面进行了票拟,只写了两个字:核准!
  伸手在拿起一份奏折,申时行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
  《请减农税疏》!
  上这份奏折的是都察院湖广御使代维,翻开奏折,申时行的眉头就皱了起来。在这份奏折上面,代维大肆的诉说民间疾苦,百姓的不容易。
  官绅一体纳粮之后,朝廷岁入大增,是该减免赋税的时候了。
  申时行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伸手敲打着这份奏折,这份奏折让他为难了。如果是放在寻常之时,这种奏折倒也所谓。每年上这样奏折的人多了去了,没人在意。
  可是这个时候,这份奏折来的就非常的微妙了。
  山东的事情了了,长江以北的税收基本上也就没问题了,官绅一体纳粮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今天的赋税必然是一个让人长瞠目结舌的数字,在这个时候上减免赋税的奏折,皇上会怎么想。
  或许是忠心,为了百姓着想,朝廷有钱了,那就少收点。
  或许根本就不是忠心,而是自己家交了一大笔的税款,心疼了。
  在这个时候,一旦闹腾起来,那是会出事情的。毕竟官绅一体纳粮,触动的可是所有士绅的利益,一旦点燃了这个火,谁知道会烧成什么样子。
  “恭请圣裁!”
  沉吟了半天,申时行也想出一个好办法,直接在奏折上写下了这几个字。
  很快位于文华殿之中的朱翊钧就看到了这份奏折,随即就伸手扔到了一边。对于现阶段的朱翊钧来说,这些东西完全都是可以无视的,没什么用。
  事实上朱翊钧是有底气的,他现在算是彻底掌握着朝堂。
  明代的党争虽然存在,可是真正的巅峰期就是从万年年开始的,打倒了张居正之后,江陵党也遭到了清洗。原本应该是张四维掌权的,结果这位点太背。
  在即将登顶的时候,老爹死了,然后一家子就不断的死,到最后自己也死了。
  朝堂上的真空期造成了更加激烈的党派之争,东林党和齐浙楚党。齐浙楚党代表的是北方的传统的地主阶级,东林党则是代表着新兴的南方士绅阶层。
  双方你方唱罢我登场,天启皇帝非常善用双方的斗争,培养了率属于自己的阉党。
  当阉党被崇祯皇帝彻底打倒之后,朝堂之上就剩下东林党一家独大了,到了那个时候,皇帝才算是彻底失去了对士绅集团的控制。崇祯皇帝也想过挽回局面,杀了不少高层大臣,可是那个时候已经没用了。
  因为上来的人还是东林党的人,朱翊钧现在却不畏惧这些。
  朝堂上掌权的是江陵党,下面的官员也大多出自江陵党,张居正的考成法已经扫掉了不听话的官员。只要自己不作死,自己就能牢固的掌握着这个国家的政权。
  加上军队的支持,想闹也闹不起来,最怕的是掌握朝堂的大臣与地方官员是一个党派的。
  比如东林党,内阁大学士是他们的人,六部尚书是他们的人,地方官员也是他们人,而皇帝的手里面没有一点筹码,那个时候你想做什么都不可能。
  朱翊钧现在朝堂上有江陵党的这些人,握着东厂内厂,还有战斗力强悍的京营。
  虽然还没到权柄威慑天下的地步,可是也有无视其他人想法的资格。比如这份《减土地税疏》,朱翊钧完全可以无视,有种你们就闹腾一下看看。
  东林党那么厉害,不也是被阉党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何况现在朝堂上这些老家伙。
  “都察院改革啊!”朱翊钧伸手敲打着奏折,转身对张鲸说道:“让内阁拟旨,调南京都察院都御史王篆入京,对了,那个王家屏现任何职?”
  “回皇爷,王家屏现任詹士府少詹事!”张鲸连忙开口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着内阁拟旨,调任都察院右都御史!”
  接下来的几天,依旧有人上书减免田地赋税,只不过这些奏折甚至都没到司礼监,直接在内阁就被压下去了。朝堂上的主要大臣都不谈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一点浪花也没溅起来。
  山东,曲阜。
  王用汲看着盖着皇帝玉玺的圣旨,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自己的奏折得到了皇上的准许,终于能松一口气了。皇上还让徐德和自己一起去南京,王用汲就更高兴了。这一次在山东,他算是见识到了这位徐公公的能力。


第一百七十九章 蛀虫
  山东的事情告一段落,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山东巡抚王宗沐也是如此。税务司一切顺利,山东的士绅也不敢闹腾了,让他省心不少。
  虽然没有真的拿山东士绅如何,可是还是把他们给吓够呛。
  无论是前面柴家的遭遇,还是后面白莲教的事情,当初他们可是都被吓得逃出济南府了。如果没有白莲教的事情,他们或许还会想着找点麻烦。
  可是有白莲教珠玉在前,他们真的没人敢乱动,锦衣卫的人可还在,这要是被扣上一个白莲教的帽子,下场不用说也知道了。相比起来,交点税也就不算什么了。
  作为巡抚,王宗沐这几天一直就盯着徐德和邢尚智。
  经过这一次白莲教的事情,王宗沐对徐德的观感很不错,招待上也没有什么挑剔的地方,很好相处。手下也没有作奸犯科的事情,让王宗沐松了一口气。
  当然了,即便如此王宗沐也不敢放松,谁知道哪天抽风来一下。
  “王巡抚,今天这么得闲,过来看咱家?”徐德在花园的亭子里面,晒着太阳喝着茶,见到王宗沐过来,有些懒散地说道:“难得有这么好的天气,让王巡抚见笑了。”
  王宗沐自然不以为意,在徐德的身边坐下,笑着说道:“偷得浮生半日闲,公公好雅兴。”
  摆了摆手,徐德笑着说道:“什么雅兴不雅兴的,咱们这些阉人,体内没什么阳气,到了这秋冬交替之际,身子就不舒服。晒晒太阳,身子好受一些罢了。”
  “这还是京城的李太医说的,咱家出京之前,咱们大明的皇家医院就要开了,全都是李太医调教的医者,医术高超,也不知道开了没有。”
  这件事情王宗沐也听说了,不过这个是好事情,倒是没人反对。
  王宗沐笑着说道:“有机会进京之后,我也去找李太医看一看。”
  “李太医看一看或许不太可能,但是皇家医院倒是有可能。”徐德笑着说道:“说不定哪一天皇家医院就开到济南府来了!”说完这句话,徐德摆了摆手道:“王大人今日过来,不是为了陪咱家闲聊的吧?”
  王宗沐也笑了:“本官这一次过来,想问问白莲教的事情。”
  “结案了!”徐德笑着说道:“咱家已经给皇爷上了折子了,过几天应该就会有旨意过来了。要么押解进京,要么就地正法,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么说徐公公要回京了?”王宗沐一愣,随即说道:“那本官要准备践行酒了!”
  徐德连忙笑着说道:“可别,如果让皇爷知道咱家喝什么践行酒,估计要被罚的。不过咱家也不是回京,而是跟着王大人南下,去南京。”
  对于徐德这种不闹腾不折腾的做派,王宗沐是真的喜欢。
  “那这样,本官单独准备一桌,菜不过八道,与徐公公践行。”说到这里,王宗沐笑着说道:“如果天下宦官皆如徐公公一般,这天下也就没有人骂内侍了。”
  “这一次在山东和徐公公共事,本官受益良多!”
  徐德笑着看着王宗沐:“像王大人这样坦诚的人也不多了,很多人都是表面恭敬咱们这些内侍,背后不一定怎么骂呢!读书人饿死不偷盗,讲究的是一个气节,看不上咱们也正常。”
  “倒是王大人让咱家刮目相看,你是皇爷说的真君子,不是假道学。”
  王宗沐笑着说道:“陛下圣明烛照啊!”
  两个人聊得很开心,至于曲阜的事情,二人谁也没有提起,南下南京的事情也没有提起。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个太监,一个巡抚,相对而谈,笑声不时的传出去很远。
  曲阜城外。
  在曲阜呆了七天,王用汲料理了这边的事情,孔家终究没能将所有的田全都赎买回去。各房凑出了一百多万两银子,买回去两万亩左右的上田,一万多亩的中田。
  投献的田地,到了这个时候自然是没人管了,已经有人开始闹腾了。
  “李知县,这曲阜还地的事情就交给你了!”王用汲看着来送行的新任曲阜知县李义,笑着说道:“想来李知县也知道怎么做,本官就不多言了。”
  李义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材有些清瘦,但是目光却炯炯有神。
  听了王用汲的话,李义躬身道:“王大人在山东所行之事,当的‘有大功于国’的评价,下官心中十分的敬佩,自然不会让大人失望。”
  “下官也是穷苦出身,自然会对穷苦百姓多看顾一些,大人尽可放心。”
  王用汲当然知道李义这话的意思,相比于投献的人家,那些卖地的,被抢夺土地的,他们无疑是穷苦人家。分地这种事情,稍稍偏向一点,那对百姓来说就是了不得的事情。
  “能够有爱民之心,体恤民间疾苦,这很好!”王用汲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大人放心,下官知道这么做,等到下官上任,清理历年来的积压的案件,还曲阜百姓一个朗朗的青天。在大明,没人能够遮住这片天,下官愿意为陛下,为大明,守住这片青天。”
  李义语气虽然很淡,可是说出来的话语却是掷地有声。
  王用汲当然知道李义的意思,这是摆明要收拾孔家了。孔家势大,这么多年,仗着孔家势力为非作歹的人一大把,真的要查,那事情恐怕就多了去了。
  不过王用汲相信皇上的眼光,笑着拍了拍李义的肩膀。
  “你年轻,是大明的未来,好好干,有什么事情可以写信给本官,能帮得上的,本官一定帮一把!”说着王用汲笑了:“咱们江湖路远,为了大明,好好干!”
  “下官会的!”李义对着王用汲一躬到地。
  王用汲没在多说什么,虽然只是几句交谈,但是他喜欢这个李义。年轻,朝气,心怀希望,满怀斗志,像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意气风发,勇敢前行。
  上了马车,看了躬身在那里的李义,王用汲淡淡的一笑,放下了马车的帘子,吩咐道:“出发!”
  阳光洒在路上,一半洒在了王用汲的马车上,一半洒在了那个躬着身子的年轻官员身上。清瘦的身材,青色的大明官服,微微躬着的身子,构成了一副交替的图画。
  济南府,钦差行辕。
  王宗沐看着王用汲,笑着说道:“曲阜那边的事情都完了?”
  两个人也算是惺惺相惜了,虽然王宗沐对徐德的观感也不错,但是始终是差一层,与王用汲就不会这样,两个人没有丝毫的隔阂,说起话来,倒也不用忌讳什么。
  “完了!”王用汲笑着说道:“剩下的事情就用不到我了。”
  王宗沐笑着说道:“去南京?”
  “去南京!”王用汲点了点头:“不用那么看着我,我上了折子给陛下,希望陛下调派内厂的人给我,锦衣卫的人我是受够了,内厂的人手很不错。”
  “这件事情我知道了!”王宗沐笑着说道:“陛下对你当真是非常的看中,让徐公公与你同行。”
  王用汲大笑:“陛下天恩浩荡,不过我明天就要走了,今天晚上得吃你一顿,好酒好菜的准备着,咱们好好喝一杯!”
  “好啊!”王宗沐也笑着说道:“好好喝一杯!”
  京城,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放下手中的羹汤,面无表情的继续翻着资料,然后转头看向了张鲸,开口问道:“这些都是切实的吧?”
  “回皇爷,都是东厂的人查的,不会有错的!”张鲸连忙回答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低下头继续看了起来,事实上这不是一份情报,而是一份资料,一份大明官员出身的资料。虽然对于大明的士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是到底是怎么样的,朱翊钧并没有切实的感觉。
  只是知道官商勾结,最直接的路径是官商一体化。《白银帝国》一书认为,万历年间几乎到了“无官不商”的地步。于是朱翊钧就让东厂去查了一下,主要查一下最近两次科举。
  以前的数据没什么意义,最近的数据才准确,况且朱翊钧一直相信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上一次的科举,商人出身的进士占了所有进士的七成,这个比例高的可怕。在东厂的数据里面,他们的出身基本上都是商贾,家里面都有大买卖。
  像是开一个粮店之类的,基本上都没算,按照东厂的核算,这些人家里面最少也有三间以上的铺子。家里面有商号的,三成以上,全都经商。
  在剩下的三成里面,两成是地主,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耕读传家。
  穷苦人家出身的,只是占了不到一成,比例非常的低。之前的一届也是这样,只是稍稍好一点,但是也没有好多少,看了这个数据,朱翊钧心情大坏。
  这份数据代表着上下层的上升通道正在堵死,财大实力雄厚的商人正在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他们通过做官,把持话语权,开始侵夺这个国家的权力。
  从权力入手,侵夺所有人的利益,吸取这个国家的血液,他们正在成为蛀虫。


第一百八十章 西北
  从这里面,朱翊钧也看到了一点,那就是传统耕读传家势力的削弱,这恐怕也是为什么党争之中,他们打不过东林党的重要原因,毕竟谁不想要钱。
  大部分传统的耕读传家士绅,因为利益的吸引开始转向经商,而且还是其中精明的一部分。
  剩下则是因循守旧,思想保守的守旧派,质量和数量都不如的情况下,能打赢就怪了。至于穷困出身读书人,路已经快要被堵死了,更没有话语权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国家被官商把持也就在正常不过了。
  加上理学的作祟,这些变得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对外因循守旧,没有一点资本主义的侵略性。因为这些人根本算不上资本主义,最多算官僚资本主义。
  叹了一口气,朱翊钧将手中的资料放下,有些头疼的揉了揉自己的脑袋。
  自己现在正处于这个变革的风口上,怎么引导和限制就成了最紧要的事情。朱翊钧沉吟了半晌,不断的在心里面琢磨,琢磨着一个完整的大计划。
  西北,大同府。
  对于曾省吾来说,西北这个地方还是有些冷,虽然京城现在也不暖和,可是比起西北还是要好很多。大风呼呼的吹着,使得曾省吾一出门脸就被吹裂了。
  这两天抹了一些旱獭油才好些,没什么事情的时候,他都不出屋了。
  “大人,御马监张公公和内厂李总管来了!”
  听到了手下的通报,曾省吾倒是没怎么意外,自己到西北这些天,与这两个打交道的最多。虽然自己也是有事情要办,可是曾省吾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办的事情,怎么也要等他们的事情办好之后才好办。
  见到两个人走了进来,曾省吾也没客气,指着凳子说道:“坐!”
  三个人一天见八遍,如果客气来客气去的,很多事情也就不用做了。加上曾省吾的地位,如此对待反而不会让人觉得失礼,反而让人觉得亲切。
  张诚和李中行也不客气,两个人笑着坐下,伸出手放在炭盆上烤着。
  “两位今日来是有什么好消息?”曾省吾抬起头看着两个人,开口说道。
  “有好消息!”李中行笑着将一个包裹递给了曾省吾:“大人请看,毛呢大衣,这个已经做出来的,这一件是这一批里面最好的,给大人保暖。”
  曾省吾顿时来了兴趣了,伸手将毛呢大衣展开,伸手摸了摸,笑着说道:“很好,厚实,保暖,好东西啊!”说着直接就披在了身上。
  “大人,看这个!”李中行拿过一个线团,后面还有两件衣服。
  “这个是毛线,这个是毛衣和毛裤!”李中行一边说着,一边给曾省吾展示:“厚实,保暖,穿上这一套毛衣毛裤,外面在穿上毛呢大衣,一点都不冷了。”
  曾省吾连忙拿过来翻看了起来,然后脸上就皱起了眉头。
  这玩意就是裤腿和套头衣服,与文官的长袍大袖根本没关系,倒是看起来更像是亵裤。不过想到是穿在里面的,曾省吾也就能理解了。
  “为了与之搭配,我们内务府还设计了新的外裤。”
  那是一套灰色的裤子,看起来和毛裤的造型差不多,上面有一条黑色的皮带,前段有一个带扣。只不过与常用的腰带不同,这个不是玉扣,而是铁的。
  曾省吾看着裤子和皮带,有些迟疑地问道:“这个有人买吗?”
  李中行倒是丝毫不在意,笑着说道:“这个又不是给儒生的,是出售给武将和普通百姓的。”说到这里,李中行就停下了话头,没有在继续说。
  虽然李中行不说了,可是曾省吾当然听出了话里面的意思。
  你们文官嫌弃,那你们别穿,长袍大袖继续,反正里面也露不出来,光着也没人管。可是对于普通百姓和武人来说穿着外裤就很有必要了。
  曾省吾也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反正卖不出去又不是他的事情,内务府自己喜欢就行了。
  “内务府那边都准备妥当了?”曾省吾看着李中行,开口问道。
  李中行点了点头:“我约了十家商号的管事,明天议事。”说到这里,李中行转头看了一眼张诚,然后开口问道:“张公公,你的事情准备的差不多了吧?”
  自从上一次跟着戚继光来到大同府,这位御马监的张公公就一直没走。
  知道的他是随军监军,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在西北做监军了。只不过曾省吾和李中行知道,这位张公公跑到西北来,绝对不是到这里喝西北风的。
  “准备好了!”张诚看着曾省吾:“曾大人,文书我都带来了,稍后就请曾大人过目。”
  曾省吾点了点头,脸色也严肃了起来,他知道接下来自己的考验来了。
  李中行没有在这里继续留下的必要了,起身告辞之后就离开了,他知道接下来的话不是他能听的了。曾省吾和张诚也知道这一点,也就没挽留。
  屋子里面的火烧的很旺,张诚静静的坐着,曾省吾则在不断的翻看着资料。
  “张公公,这是不是有些过了?”曾省吾放下手中的文书,有些迟疑地说道。
  在张诚的文书里面,这一次要收拾的人里面,副总兵有两个,副总兵之下,指挥使四个,在下面的千户和百户就更多了,合起来几十个人。
  加上军中的文官,足足有一百来人,一次拿掉这么多人的,很容易出乱子啊!
  张诚却不为所动:“曾大人,这上面的罪过你应该看过了。”
  曾省吾叹了一口气,他当然看过来,侵吞军饷,蓄养私军,倒卖军械,欺男霸女都算是小罪了。关键是证据确凿,这就要了命了,如果这些罪名都坐实了,这些人估计也就活不了了。
  见曾省吾依旧犹豫不决,张诚便笑着说道:“曾大人在担心什么?”
  曾省吾有些无奈,显然西北的大胜给了不少人信心,这位张公公应该就是其中之一。可是曾省吾也知道,这的确是整饬西北军的最好机会。
  边疆无战事,也没有外敌威胁,于是曾省吾点头道:“好吧!”


第一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