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驾到-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边疆无战事,也没有外敌威胁,于是曾省吾点头道:“好吧!”


第一百八十一章 开始
  张诚见曾省吾答应了下来,便笑着说道:“如此再好不过了,明日还请曾大人将麻总兵和副总兵叫过来议事,到时候我们当堂拿人!”
  “好!”曾省吾点了点头,直接答应了下来。
  提起大同,大明的大小官员都知道这里是九边重镇,号称九边之首,甚至有人说“大同兵马甲天下”,可见世人对大同的评价有多高了。
  事实上大同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军队配备,一直都是九边的重中之重。
  这些年东边闹土蛮,蓟州和辽东才增长了一些。
  大同设立总兵一人,副总兵四人,下辖十三个卫所,八百二十三个堡寨,三百零七座座墩台。大同分四道,辖九路,账面上的驻军是十四万三千六百七十二人,战马五万多匹。
  扣除了逃卒和虚冒,大概能剩下八成,这已经是天下最好的地方了。
  这还是自从隆庆以来收拾的结果,放在以前只会更差。
  因为是卫所制的关系,大部分士卒都是屯兵,虽然账面上是战兵,可是他们甚至连盔甲都装备不全,有把刀就不错了。他们日常的事情就是种地,然后种出来的粮食还不是他们的。
  打仗的兵马,基本上是少数,大部分都是军官的亲卫。
  西北之战,朝廷给的赏赐一点没打折扣,这使得大同城的消费短时间出现了激增,好在内务府早有准备,从江南拉过来的货物开始在大同城内大肆贩卖。
  这些日子大同城内外到处都是娶妻的,显然不少老兵有钱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安家。
  媒婆生意大好,嫁娶物品成了紧俏货,这使得晋商着急了。原本西北是一个穷地方,捞钱基本上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盐,一条路是与瓦剌互市。
  在互市当中,盐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掌握着盐的人,基本上就掌握着西北的经济大权。
  西北四大盐商,张王李范把持着整个西北的命脉,只不过这种情况在扬州杀的血流成河之后,彻底的发生了翻转。李家的李中行成为内务府的总管,带着内务府杀回了西北。
  一来就表现出了势不可挡,毕竟人家有皇室背景。
  如果李中行或者内务府让大家断财路,或许晋商会抵制他们,尤其是在商业上,可是内务府是找钱的,尤其是毛呢出现之后,西北的晋商都快疯了。
  晋商都是走南闯北的,什么没见过,江南丝绸和松江布,那是多大的买卖啊!
  毛呢这种料子的出现,御寒保暖非常的好,在北方根本就不愁销路,晋商怎么可能不想要。只不过营业执照的出现,让无数商人大骂。
  但是张家王家和范家就不骂,还帮着李中行稳定局面,因为他们三个营业执照李中行咋就给过承诺了。
  内务府衙门。
  李中行伸手敲打着桌面的资料,脸上的表情很严肃,事实上这些天李中行一个头两个大。十个营业执照,勋贵那边占了五个,张家王家和范家各占一个。
  自己的手上还握着两个,这是皇上给自己的自主权,想给谁就给谁。
  可是李中行恨不得没有这个自主权,实在是没办法分配啊!
  “爹,还犹豫什么啊!”李希这个时候忍不住开口说道:“皇上给咱们两个名额,咱们李家要一个不过分吧?这件事情交给儿子去操持,一定办得漂漂亮亮。”
  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李中行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事实上他能不动心吗?他当然动心,可是这玩意不是谁想要就能要的,交钱就不用说了,大家都不差钱。关键是要看皇上的意思,谁知道这两个名额是不是皇上给自己的考验。
  将一个名额自己留下,谁知道会不会惹皇上不高兴。
  一旦将来有了什么事情,这都是会被人攻讦的地方,沉吟了半晌,李中行下定了决心,直接摇头说道:“不行,这两个名额咱们李家不能留。”
  见李希还要开口,李中行直接说道:“这些日子你过得不错吧?”
  “整个山西的公子哥都在巴结你,你脑袋还没糊涂吧?现在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你没忘吧?想保住这一切,该怎么做,你不知道吗?”
  几个问题下来,李希面色顿时就冷静了下来,苦笑着坐在椅子上:“可是,可是!”
  李中行摆了摆手说道:“这么大一份产业,爹也舍不得,不然也不会犹豫这么久了。可是舍不得也要舍,舍得舍得,不舍哪有得,记住爹的话,越是面对大钱,越要安自己的心。”
  李希站起身子,对着李中行躬身道:“孩儿受教了!”
  李中行点了点头:“坐吧!”
  再一次坐下之后,李中行试探着说道:“那剩下的这两家给谁?”
  “除了张家王家和范家,剩下的就是马家了!”李中行叹了一口气:“剩下的我还没有想好,虽然托请的很多,可是爹心里面没底啊!”
  听到马家,李希点了点头,对于马家,在西北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
  在西北,最出名的晋商张、王两大户皆是亦官亦商,王家第二代王崇古在嘉靖二十年历任兵部右侍郎等职,而张家创业的一代是张允龄。
  第二代张四维担任了内阁首辅,其弟张四教也是大盐商。张家、王家联姻的同时,还与陕西人大学士马自强家联姻,马自强的兄弟马自修也是大商人。
  马家就是指的马自强一家,在马自强做内阁大学士的阶段,马家迅速的壮大。
  蹿升速度很快,虽然不如晋商四大家,可是也差不太多了。
  “爹,前些日子麻家也派人来了,要不这最后一个名额就给麻家?”李希看着自己的老爹,小心翼翼的试探道。
  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李中行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个儿子真是没天赋,虎父犬子啊!年轻没经验是可以锻炼的,可是这眼光不行,那就是真的不行啊!
  麻家是什么?大同府总兵麻禄的家,这一次西北之战,麻禄获封怀仁县子。
  作为大同总兵,麻家自然在大同地位很高,可是这里是边镇,不是京城,在京城皇上愿意把这份产业拿出来给勋贵,不代表在边镇皇上也愿意。


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命
  李中行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自己有几个脑袋把这个名额给麻家,估计传到皇上那里,自己很快就没了。自己这位陛下,看军权比看什么都重啊!
  “行了,这里不用你参合了!”李中行摆了摆手说道:“不把名额给家里面,还不知道怎么闹腾,你这些找个地方躲一躲,尽量别露面。”
  李希连忙点头道:“是,爹,孩儿明白!”
  伸手拿起桌子上的名单,勋贵那边英国公府、定国公府、魏国公府,除了这三个老牌的公爵之外,剩下的就是镇北侯戚继光和恭顺侯府。
  晋商这边,除了张家王家范家之外,再算上马家,九家了。
  自己手里面还握着一个名额,李中行沉吟了半晌,脸上突然露出了一抹笑容。
  自从纺织厂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大同城就汇聚了无数的商人,江南的京城的都有。要论谁的嗅觉最灵敏,商人绝对排前列,内务府自然也就成了炙手可热的衙门了。
  只不过比起每天,今天的内务府衙门格外热闹。
  马车一辆辆的进来,然后停车,然后一个个身影从马车上走了下来。大家有说有笑的寒暄着,相邀着走进了内务府。只不过明显能看出两拨人,一拨是来自京城的勋贵,另外一拨则是来自山西的晋商。
  内务府里面,大会议室早就准备好了,长条形的桌子,后面则是椅子。
  这一次参加会议的有九家,正是名单上的九家,等到人到齐了,茶水摆上,李忠行才从里面走了出来。众人连忙站起来,躬身给李中行行礼。
  这些人虽然都是家里面管事的,可是面对李中行也不敢造次。
  李中行目光扫过去,发现好几个都是熟人,张家的王家的,来的都不是坐观一脉的,王家来的就是王崇古的弟弟王崇俊,李中行对他在熟悉不过了。
  笑着伸出手按了按,李中行笑着说道:“今日找大家来,目的就是商量一下纺织厂的事情。”
  “现在我手上还有一个名额,这个名额我打算进行拍卖,价高者得。”说到这里,李中行摆了摆手说道:“当然了,这和今天的事情关系也不大。”
  众人对视看了一眼,关系真不大?不大的话李中行就不会在这个时候说了。
  “场地我会和总督曾大人商议,很快就会拿出一个章程来,今天和大家商量的是规模人数和钱的问题。”李中行拿出示意旁边内务的人,那人连忙将一个个小册子发给了众人。
  上面写了好多条,每一条都是一个议程,李中行准备一条一条的谈。
  总督衙门。
  曾省吾坐在椅子上,看了一眼张诚,又看了一眼坐在下面的麻禄,开口说道:“麻总兵,今日找你过来,有两件事情要和你商谈一下!”
  “大人请讲!”麻禄点了点头说道,事实上他也很疑惑。
  昨天他就接到了总督衙门的通知,让自己一早过来,同来的还有自己的四个副总兵。现在见张诚和曾省吾一脸严肃的样子,麻禄也跟着严肃起来了。
  曾省吾就不用说了,宣大总督,位高权重的,张诚这位御马监的太监也在,这就是有大事情了。
  事实上张诚这么久没回京,这本来就是不正常的事情,麻禄也想过这件事情,毕竟张诚也不是监军。现在看来,自己应该马上就能得到答案了。
  “咱家来说吧!”没等曾省吾开口,张诚先开口了。
  见曾省吾点头,张诚这才开口说道:“无论是曾大人还是咱家,这一次到宣大来,其实都是带着皇命来的。只不过咱家来的比曾大人早一些,但是目的是一样的。”
  “我们是奉了皇命来整肃军纪的,只不过咱家和曾大人做的事情不一样。”
  “咱家是负责抓人的,抓一些军中的渣滓!”说着张诚对着身后点了点头,一个小太监就将一本册子放到了麻禄的面前,张诚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他自己看。
  “这些是咱家到了大同之后,彻查之后找到的,麻总兵过目一下吧!”
  麻禄一边听着张诚说话,心就是一边往下沉,而且是沉的非常厉害。伸手翻开册子,麻禄一眼就看到了两个名字:张连环和秦彪,自己的两个副总兵。
  倒卖军械,走私食盐,强抢民女,贪污军饷,一桩桩一件件写的很清楚。
  “麻总兵,咱家不说想必你也知道,这些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张诚继续淡淡地说道:“只不过咱家查了之后才发现,触目惊心啊!”
  麻禄当然知道,这些也的确不是什么秘密,这么干是常事。
  “曾大人,张公公,这这!”麻禄有些迟疑地说道:“如果把这些人都治罪,大同的城防。”说到这里,麻禄自己先停下来了,显然他也意识到这里面的问题了。
  现在谁还能来打大同啊!
  朝廷这是处心积虑啊!
  麻禄瞬间就想到了这一点,张诚是什么时候来的,那可是西北之战之前就来了,跟着戚继光一起来的。显然朝廷在西北之战没开打之前,已经准备这么干了。
  将册子合上,麻禄知道自己改变不了最终的结果,不过还是试探着问道:“都查清楚了?”
  “咱家也不瞒着麻总兵,御马监查这些不是从现在开始了,也不是从咱家到大同之后开始的,事实上早好几年前就开始了。那时候他们胆子更大,倒卖军械给瓦剌。”
  “镇北侯可是缴获了不少瓦剌人的军械,都是咱们大明的。”
  麻贵默然,半晌麻贵开口说道:“曾大人,张公公,可否让我带着人去抓人?”
  事情改变不了了,那就只能让损失降到最低,这些都是自己的袍泽,麻贵不想有人被冤枉。自己去做这件事情,能够将冤案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当然!”曾省吾这个时候先开口了:“本官以人格担保,这些人抓住之后,本官亲自审问,一定不会有人是冤枉的,麻将军可以一起。”
  “事实上还有我!”外面响起了一个声音,随后一个人从后面绕了出来。


第一百八十三章 抓人
  看到来人,三个人都是一愣,谁都没想到这个人居然会出现在这里。这个人一身铠甲,身后系着红色的披风,整个人年纪不大,但是却异常的英武。
  腰间压着的那把宝剑,一看就不是凡品,整个人从里到外透着一股杀伐之气。
  这个年轻人三个人倒是都认识,只不过没想到他会出现在这里,此人正是英国公府的张维贤。上一次西北之战以后,他就调任五军都督府了,没想到他此时居然出现在这里了。
  “小公爷,这是!”三个人都站起了身子,张诚先开口问道。
  张维贤深得皇上的信重,这一点在场的三个人没人不知道,调任五军都督府之后,张维贤的官职是五军都督府参事府总参事。这个参事府是新成立的一个衙门,没多大,也看不出是做什么的。
  暂时看来就是上传下达,但是没人敢小看这个衙门。
  当然了,也有比较精明的人,比如曾省吾,他看到这个参事府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内阁。当年内阁是什么?只不过一个秘书处罢了!
  可是现在呢?内阁是天下文官之后,首辅大学士更是有宰相职权。
  这个参事府和内阁很像,只不过它刚建立,人数也不多,担任参事府总参事的又是张维贤,年纪小总是容易让人忽视的,不过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的,比如曾省吾。
  张维贤等到张诚的话,笑着说道:“我这一次是带着人来西北拉练啊!”
  这话只能骗骗鬼。
  在场的三个人都是精明人,可能只有总兵麻禄对这方面的嗅觉差一些,可是张诚和曾省吾那都是人精了。现在西北这边要搞事情,张维贤这个时候过来,要说不是皇上的意思,根本没人信。
  加上张维贤说的是拉练,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带着人来的啊!
  “不知道小公爷这一次带了多少人出来拉练啊?”曾省吾身为宣大总督,要准备粮草,这一问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多,五千精骑!”张维贤笑着说道:“加上辅兵,总计八千人,战马一万一千匹!”
  这还不多?
  三个人心中都无奈了,这五千精骑那可真的是精骑啊!
  三个人都是见过京营的骑兵的,与地方上的骑兵不同,地方上的骑兵有一匹马,骑在马上就叫骑兵。京营的骑兵可是大不相同,全都是装备精良。
  弓箭弩箭盔甲道具,无一不精,甚至是战马都是最好的。
  加上经过瓦剌一战,这五千精骑,真的要是打起来,打个万八千的骑兵和玩一样。
  “不知何人统兵?”曾省吾看着张维贤,再一次开口问道。
  “恭顺侯府的吴惟英!”张维贤淡笑着说道。
  得!
  曾省吾也不问了,这五千人显然就是来震慑西北的,说白了就是为张诚撑腰来了。谁不服,估计就是战马踏过去了。曾省吾只能在心里面叹气,自己这位陛下还真是强硬啊!
  以前没发现这一点,大家还觉的自己这位陛下挺擅长谋划的。
  毕竟大家交锋也不是一次了,内阁大学士被皇上算计了也不是一次了,这些曾省吾都知道。可是自从西北之战以后,自己这位陛下的风格就开始变化了。
  不在像以前那样绕弯子了,而是直来直去,看起来更像是以力破巧。
  对于这一点,曾省吾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该难过,难过是因为这样的强势,很容易失控,行霸道的皇帝可是很难相处的。高兴的是大明如果有一位这样的皇帝,或许能以大魄力定乾坤,一扫大明的颓唐之气。
  抬头看了一眼年轻的张维贤,又想到他刚刚说说的恭顺侯府的吴惟英,曾省吾脸上一笑。
  陛下虽然更为有威势了一些,可是这些年轻人也都不错,或许大明会变得不一样也说不定。
  “曾大人,现在天气寒冷,这一次拉练也是为了让士卒熟悉一下西北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在这里屯住一些日子!”张维贤见三个人都不问了,自己开口说道:“至于麻总兵刚刚说的事情。”
  “我可以代表五军都督府全程监督,绝对不会有冤假错案。”
  三个人当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也没去戳破,算是默认了这件事情。
  看着外面的日头,时间也差不多了,五个人便一起来到了大堂,这是四位副总兵已经在等着了。走进大堂之后,曾省吾直接坐到了最上面的位子上。
  他是宣大总督,这个位置没人能抢走,坐下之后,曾省吾缓缓的开口道:“今日召集诸位来,是有事情要说!”说到这里,曾省吾声音猛地提高道:“张连环,秦彪,你们可知罪?”
  张连环和秦彪都是一脸蒙圈,什么就知罪,我们做错什么了?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也知道怎么说,连忙躬身道:“卑职知罪!”
  曾省吾点了点头,也不理会套路不套路的,直接大声地说道:“知罪就好,来人,拿下!”
  早在一边准备的士卒直接就冲了上来,扒掉了铠甲,无视两个人的嘶吼,直接将两个人压倒在了地上。等到两个人被绑起来,曾省吾这才开口宣读罪行。
  一条条的说完,曾省吾一摆手:“将两个人压下去!”
  两个副总兵被压了下午,曾省吾转头看向了麻禄和张诚:“事不宜迟,趁着消息没传出去,两位带着人各自去抓人吧!二位,千万不要出纰漏啊!”
  先是整个大同城鸡飞狗跳,然后就是各个卫所鸡飞狗跳。
  抓人的过程很顺利,显然御马监准备的很充分,一击即中,在这些人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直接把人给抓人起来,最终全都被汇聚到了大同城。
  总督衙门。
  那边去抓人了,曾省吾在总督府也是如坐针毡,他真的担心出点什么事情。如果宣大这一次乱了,估计自己的内阁大学士梦就真的破灭了。
  倒是一边的张维贤,老神在在的坐着,脸上的表情很淡然。
  曾省吾看了一眼张维贤,心中叹了一口气,脸上却带着笑说道:“小公爷此次离京,陛下可有什么交代?”


第一百八十四章 开干
  张维贤看了一眼曾省吾,随后笑着说道:“陛下倒是没什么交代,只不过临行之前的确召见了我,陛下对曾大人还是非常想念的。”
  说到这里,张维贤突然笑了:“陛下挺关心曾大人的安危的,还嘱咐我见到曾大人写信回京,为曾大人报平安,有什么事情的话,也要尽力帮助曾大人。”
  虽然张维贤说的很严肃,很认真,可是曾省吾还是很尴尬。
  显然自己自从离京之后也没上奏折,更别提给皇上写信了。
  这是在耍小脾气!
  当然了,曾省吾这么做是一种表现,一种对皇上不满的表现,更多的则是一种“会闹的孩子有奶吃”的表现。不过被张维贤看破了,曾省吾这么大年纪了,自然有些尴尬。
  张维贤倒是不以为意,他什么没见过,奏折里面给皇上写黄段子的他都听说过。曾省吾的行为不过是再小的事情了,自己的爷爷曾经说过,君臣相处,有时候真的很像夫妻。
  “曾大人,我觉得这封信还是曾大人自己写合适一些!”张维贤淡淡的说了这么一句就不说话了。
  曾省吾也是官场老人了,尴尬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此时一脸感动地说道:“陛下圣明烛照,对臣子如此宽宥关怀,真是让老夫惭愧的很。”
  “贤侄言之有理啊!”曾省吾感叹着说道:“让陛下担心,不是为臣之道,我这就写奏折向陛下请罪!”
  看着曾省吾急切的跑去写奏折,张维贤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自己到西北来之前,爷爷千叮咛万嘱咐,万事不要强出头,只要看着就好。
  除非西北除了叛乱,否则其他事情和自己没关系,千万不要卷进去。
  当时自己还有些不服气,现在看来还是老实待着吧!这些老家伙每一个善茬,脸厚心黑。自己和他们斗,真的是差远了,张维贤在心里面感叹:还是得练啊!
  当天下午,出去抓人的人开始一队队的回到大同府。
  各地的明军也都戒严了,无令不得出营,巡抚衙门和总兵衙门也派人进驻了各个卫所开始稳定局面。虽然闹腾很厉害,但是却没有出什么乱子。
  边镇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也没什么士子学生,所谓舆情也就不存在。
  这里整天打仗,大家都是见过死人的,对生存之道理解很深刻,不深刻的脑袋都没了。加上毕竟是军镇,行的是军法,这里的百姓纪律性都比其他的地方好。
  曾省吾看着手中的卷宗,开始准备公审大会,这还是张诚给他带来的,说是皇上教导的。
  “在各地召开公审大会,举行批判大会,然后公开宣判。”曾省吾看着章程,开始琢磨,对于这些东西,曾省吾非常的感兴趣,看起来也是非常的认真。
  在后面详细的介绍了公审大会对凝聚人心,安定军心的作用。
  同时还提出了对其他没被查出来的军官的小惩大诫,大多是罚俸之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