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踏三国-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奉孝,奉孝啊,吾视汝如子,本待百年之后,托付身后事与汝,汝怎能一病不起,令吾担忧啊?”曹操神色有些难过,看着郭嘉的眼神中,带着浓浓的忧愁。
  自从平定了冀州之后,郭嘉因为水土不服,再加上之前纵情声色犬马,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半年前,终于一病不起,在榻上一躺就是半年多,曹操请来了众多名医,欲要尽全力救治郭嘉,可惜收效甚微,郭嘉的病情,始终没有什么起色,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在郭嘉之前,同为曹操麾下四大智囊的戏忠戏志才,便因病去世,令曹操自叹失去了一条手臂。如今眼看着郭嘉即将步入戏志才的后尘,曹操心中,真是万分痛楚,就像是两条手臂,同时被人斩断了一般难受。
  “魏……公,咳咳,郭嘉有幸……咳咳,能追随魏公十余年,心愿已足,咳咳……再不敢有旁的奢求了。可惜,嘉无法亲眼看到……咳咳,魏公一统天下的那一日了……咳咳……”
  郭嘉气喘吁吁,一边剧烈的咳嗽着,一边勉强说道:“郭嘉死后,咳咳……魏公千万不要难过,咳咳……一切,都应以大局为重……咳咳……西北那边,不久后,异变将起……咳咳,魏公当可提兵前往,剿灭马儿。咳咳……东南边,郭嘉想出了一个办法,虽不能尽灭逆贼,但仍可令江东大乱,数年无力北上,为魏公平定西北……咳咳,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说着,郭嘉从贴身衣物内,取出一个锦囊,交到了曹操的手上。
  曹操结果锦囊,不由得老泪纵横:“奉孝病重至此,犹然不忘为吾分忧……奉孝啊,汝若撒手人寰,叫吾……再去哪里寻第二个郭奉孝啊!”
  都说曹操奸诈,对人从来不会用真心,哪怕是对待几个儿子,曹操依然如此。殊不知,人都有七情六欲,只要还活在世上,就超脱不了情感的束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曹操并非无情,而是他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世间大多数人不同罢了。身居魏公高位,高处不胜寒,为了保护自己,曹操只能让自己变得冷酷,唯有冷酷之人,才会让人感到害怕,才能让自己的军事集团,变的更加稳定。
  对待曹丕等几个儿子,曹操其实也是很用心的。只是他知道,将来继承自己位置的儿子,绝不能是优柔寡断之人,所以,他才会刻意的用冷酷和无情,来磨砺自己的儿子们。曹操这样做,只是想让继承他位置的那个儿子,能够比他自己做的更好,走的更远罢了。
  三日后,郭嘉在和病痛抗争了半年时光后,终于败下阵来,辞世而去。
  曹操在痛不欲生的哭泣中,一手扶着郭嘉的灵柩,一手紧紧攥着郭嘉给他的锦囊,亲自为郭嘉下葬。
  在曹操部下已故的部旧中,还从未有人,得到过曹操如此格外的恩宠。只可惜,逝者已矣,郭嘉纵然才华惊艳,却抵不过命运的摆弄,还未在这个世界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便宛如一颗流星,轰然坠地。
  怀着悲痛的心情,安葬好了郭嘉,并处理好了郭嘉的身后事之后,曹操独自一个人,来到了邺城的城头,迎着夜风,在身边火把的映照下,珍而重之的打开了郭嘉留给他的锦囊。
  良久,曹操抬起头来,已是泪流满面:“奉孝啊,奉孝妙计,可安天下啊!奈何,天不佑奉孝,天不佑本公啊……”
  夜风中,曹操潸然泪下,他的背影,在夜幕中,显得是那样的孤寂。
  转眼间,冬去春来。
  又是一个年关,在指间悄然溜走。


第四百三十三章 孙仲谋
  建安五年,江东猛虎孙策死于刺客之手,十九岁的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少年之姿执掌江东。
  孙权继位之初,资历、威望。年龄,均不足以服众,庐江太守李术公然反叛,煽动刚刚臣服与江东集团的山越人,纠合人马,欲自立为王。许多对孙权并不信任的太守、县令们,纷纷起兵响应,争相效仿者,不在少数。
  在江东孙氏的宗族内部,庐陵太守孙辅,更是联合几位孙家的人,暗通曹操,背离孙权,导致江东之地,陷入一片内忧外患之中。
  各地的叛乱,以迅雷之势,迅速波及了小半个江东,丹阳、豫章、会稽等地,乱象丛生,孙权刚刚接过兄长孙策的基业,登上了吴侯之位,就面临着这样一场浩劫。
  危机时刻,不满二十岁的孙权,的确有些惶恐,六神无主的样子,令一众忠于他的文武将官们,颇为忧心。好在,孙策主掌江东时,挖掘出了一大批的能人,正是他留下的这些骨干,用实际行动,安抚下了孙权茫然的心。
  江东老臣张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他主张用雷霆手段,镇压那些叛乱之地,震慑江东内部摇摆不定的人心。他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孙权的认可,孙权放弃了和谈的打算,任命程普为主将,鲁肃为参军,率军进攻最先叛乱的庐江太守李术。
  程普和鲁肃,没有辜负孙策在临终前的重托,亦没有让新君孙权失望。他们二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历时三个月,便平定了庐江之乱,斩杀了李术,收复了他部下的三万士卒,在这些士卒中,二人又精挑细选出了一万汉人与山越人,混编成一支新军,进攻丹阳。
  丹阳,自古民风彪悍,以盛产精锐出名。
  原先镇守在丹阳的,也是孙家的宗亲孙翊,在和叛乱的战斗中,孙翊不幸战死,丹阳便成了叛乱者的聚集之地。
  程普和鲁肃赶到丹阳后,立刻收拢孙翊的残部,得丹阳兵三千,依靠着这三千名对地形熟悉的丹阳兵,两人分进合击,三战三捷,在平定丹阳的同时,还拉起了一支以丹阳兵为主力的部队,人数在两万左右,这支部队战斗力强悍,在丹阳之战中表现出色,得到了孙权的信任,赐予了他们专属的番号,号为“丹阳军”。
  在屡战屡胜中,孙权的腰板也慢慢重新挺直了起来,最初的慌乱之态,再也不复存在,上位者的气度,开始在他的身上显现出来。
  而后,丹阳军在程普和鲁肃的带领下,接连收复失地,先后平定了数个郡的乱象,经过一年的战斗,终于在无数次的战斗中,令江东的局势初步稳定了下来,程普和鲁肃的名声,以及强悍的丹阳军,由此名声大噪。
  江东少主孙权,更是借此奠定了自己的权柄,成为了江东名副其实的主人。
  大战之后,各种战后的善后事宜,刻不容缓。孙权一面忍辱负重,向曹操上表称臣,一面招募人手,对江东进行有力的治理。在治理江东的过程中,少年孙权展现出了他超人的智慧,借着剿除叛贼余孽为借口,孙权把江东各大家族的势力,重新梳理了一遍,那些在战乱时,没有站到他这一边的大家族,或多或少都被孙权削弱了势力,有一些家族,甚至遭受了灭门之灾,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就此成为历史的尘埃。
  踩着各大家族的肩膀,和无数的白骨,孙权一步一个脚印的,无比坚实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孙策在临终之前曾对孙权说过: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军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句话,体现出了孙权在治政方面的过人之处。
  事实上,孙策说的并没有错。初步稳定了江东之后,孙权通过各种方法,招募到了一大批的人才。严峻、诸葛瑾、顾雍、陆逊等能人异士,先后投效到孙权的麾下,组成了一批新的班底。
  孙策留下来的班底,虽然忠贞可靠,但是孙权明白,他必须要建立起一批新的班底来,抹除孙策此前留下的印记,把新、老两套班底,都使用的如臂使指,进而捏合成一团,才能真正的做到一呼百应,稳坐江东。
  这是一件需要时间,方能水乳交融的事情,绝非一两年便能捏合成型的。但是至少,孙权能意识到这一点,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和远见卓识了。


第四百三十四章 奸诈刘玄德
  自答应刘璋后,刘备一路提兵西进,不一日,来到了益州与荆州的交界处,涪陵。
  抵达涪陵,刘备却忽然止步不前,借口军中将士思乡情切,短时间内无法继续行军。
  一路走来,和刘备相处日久的张松,如何能不明白刘备的心思?张松自告奋勇,愿先行回到成都,请刘璋亲自前来相应,并承诺刘备,必将力劝刘璋,让刘璋传令沿途各郡县,为刘备的部队供给粮草。
  却说张松为何对刘备如此上心?
  原来,刘璋昏聩、懦弱,却占据着广阔的益州,这一点,早已令益州远见之士,感到隐隐的不安。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像刘璋这样没什么本事的人,心安理得的占据着偌大的益州,又不思进取,实乃取祸之道也。
  所以,在益州,不少人其实都已经预见到,在这个乱世,刘璋最终只能是饮恨收场,绝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乱世之中,唯有真英雄、真枭雄,才能存活于世,无能之辈,在大势所趋下,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这就是张松为刘备争取利益的根源所在,像张松这样,怀有别样心思之中,益州之中绝不在少数。对于张松的暗中投诚,刘备欣然领受,暗中许诺,日后必将厚报。
  临行之前,张松十分神秘的,从衣袖中摸出一整张羊皮卷来,双手奉上,交到了刘备的手中。这张羊皮上,刻画着整个益州的山川地形,何处易守难攻,何处险要无比,何处有河流经过,何处有益州军驻守……详尽无比。是张松花费十年之功,一点一点手绘而成,名为“西川地形图”。
  有了这副西川地形图在手,刘备便等于是对益州的地形,提前做到了了如指掌,率军翻山越岭,简直如履平地!
  大喜过望的收下了西川地形图,刘备亲自拉着张松的手,送出五里之遥,才依依不舍的道别。
  与张松分别后,刘备不慌不忙的回到军中,传令在涪陵安营扎寨,耐性十足的驻扎了下来。暗中,对麾下将士们的训练,刘备却是一刻也未曾放松过,时刻做好了武力拿下益州的准备。
  张松不辞劳苦,一路车马疾行,十多日后,终于赶回了成都。面见刘璋,张松将刘备军中将士思乡之情,夸大了至少三倍以上,力劝刘璋亲自前往涪陵,迎接刘备,并让沿途各郡县供给刘备所部的钱粮开销。
  张松的口才很好,三言两语之间,就博得了刘璋的同意。刘璋当即决定,将先前承诺资助给刘备粮草增加到一万担,士兵增加到一万人五千人,着令部下李严尽快准备齐全,而后由刘璋亲自率军,给刘备送到涪陵去。
  刘璋的麾下,能人众多。许多人,在听到张松对刘璋的劝说时,隐晦的向张松投去了询问的眼神,法正、李严、孟达等人,皆在此列。显然,这些人早已暗中和张松达成了一致,要为益州寻找一个新的主人了。
  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怀着同样的心思,黄权、王累、李恢等人,则是力劝刘璋,不要前往涪陵,甚至不要引狼入室,将刘备接入益州。
  面对逆耳忠言,昏庸的刘璋丝毫不领情,反而呵斥道:“吾与仁德之人相会,亲如兰芝,汝等何故相辱与玄德兄长?”
  遂不听众人之言,决意亲往涪陵。
  数日后,李严将钱粮、兵马准备妥当,回复刘璋。刘璋喜不自胜,令张松、李严跟随在侧,就要前往涪陵。
  出了府门,刘璋看到李恢在门前长跪不起。见到刘璋出来,李恢叩首拜曰:“主公慢行!刘玄德,虎狼也!若容刘备入川,犹如迎虎于门也!万望主公三思!”
  刘璋闻言,满脸不悦,丝毫不理会李恢的苦苦相劝,命人将其大棍叉走,大步向校场走去。
  校场之外,刘璋再次被拦截了下来。主簿黄权,双膝着地,跪行到刘璋的面前,力劝道:“主公此去,必被刘玄德所害!臣下食禄多年,实不忍见主公中他人之奸计!望主公三思啊!”一句话说完,黄权跪在刘璋的脚边,用牙齿咬住了刘璋衣袍的下摆,说什么也不肯松嘴。
  见黄权态度坚决,优柔寡断的刘璋,心中犹豫起来。一旁的张松见状,连忙煽风点火道:“主公,黄权此言,疏间宗族大义,滋长逆贼张鲁之威,实乃包藏祸心,于主公无半分益处。若真的将玄德公拒之门外,主公于天下人之前,失了信义不说,难道要等张鲁大军,占据了成都,方才后悔莫及吗?”


第四百三十五章 刘封舞剑
  有了七八分醉意之后,刘璋向刘备告辞,来到涪陵城中暂住。
  次日正午,刘璋差遣张松再次来到刘备面前,邀请刘备到涪陵城赴宴。
  刘备欣然往之,和管亥、张飞两个兄弟,以及义子刘封,带上一百名白精兵,随同张松前往。
  刘备可不是刘璋,他绝不会将自己置于险境之中。出营之前,刘备便已经暗中吩咐了庞统,让糜竺带兵隐匿到涪陵城外的安全距离,一旦刘备遇到危险,便会设法放出信号,糜竺便会带兵攻城,救回刘备。
  见到刘备只带了区区一百人前来,刘璋很是高兴,热络的请刘备入席,暗中用眼神扫向身边的众人,脸上满是得意之色。
  在刘备到来之前,刘璋麾下的张任等武将,曾力劝刘璋,在就席间设伏,将刘备斩杀在此,以防刘备带着精兵强将入城,夺了涪陵的城兵权。刘璋呵斥不止,认为刘备仁德无双,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等事情来的。
  现在看到刘备只是带着百余人进城,根本就没有抢夺涪陵城的意思,刘璋心中的得意,那就不用提了。这证明,他刘璋没有看错人嘛,人家刘玄德,的的确确是个仁义的君子,张任你们这些人,未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刘璋暗自得意,可急坏了张任等武将。刘璋不是武将,看不出刘备身边这些人的深浅,可张任等人身经百战,又怎么能看不出来白精兵的精锐呢?别看此番前来的白精兵,只有百余人,可这区区百人,配合的好了,足以以一当十,抵得上一支千人的部队了。
  昔日,枪神童渊门下,共有四个弟子,北地枪王张绣、真定侯赵云以及马超三人,分列二到四位,而第一个拜入童渊门下,习武十年后,下山出仕的,便是张任。
  童渊枪法通神,门下弟子皆为天赋异禀之人,无不是当世一流的武将,故而,张任纵然比不上马超等人,但也绝不会太差,至少在刘备的麾下,除了张飞,还无人能稳稳地压制住张任。
  当年张任拜别师门,游历到蜀中,便在刘焉的麾下担任了副将,后来刘焉去世,刘璋继位,张任带兵南征北战,力助刘璋坐稳了益州牧的位置,可以说是战功赫赫的大将了,他一眼看去,便洞悉到白精兵的可怕之处。
  在张任看来,若是刘备心中坦荡,是一位真君子,又何必将白精兵伪装成普通的亲随,一并带入城中来呢?只能说,刘备是心中,必定是有所图谋的!或许,他所图的没并非是涪陵城,而是……整个益州啊!
  一想到这里,张任顿时冒出了一身的冷汗,看向刘备的眼神中,满是复杂的神色。他不敢想象,仁德之名满天下的刘备,背地里竟是这副模样,如此的腹黑。
  两边分宾主落座,刘璋命人摆上了酒菜,和刘备开怀畅饮起来。
  在刘备的军中,刘备宴请刘璋之时,为了能体现军中的清苦,刘备只是拿出来寻常的酒水招待;如今在涪陵城中,刘璋自然没有这个顾虑,他招待刘备所用的,可是当世最好的酒西风烈酒。
  对于西风烈酒的香醇味道,刘备早已不陌生了,只一闻,心下便已了然。心中暗暗想道:刘季玉啊刘季玉,从这西风烈酒上,便能看出你是何等的单纯,对人毫不设防,怎能守住偌大的益州?
  脸上不动声色,刘备摆出一副宗族兄长外加客人的笑容,与刘璋推杯换盏。
  酒过三巡,坐在刘璋下手的张松,暗中目视刘封,向着大堂正中的方向,微微努了努嘴。
  在进城之前,庞统便暗中叮嘱过刘封,只要张松暗中示意,便让刘封持剑上前,假借以舞剑助兴为由,伺机刺杀刘璋。
  因此,见到张松向自己看来,刘封猛地站起身来,大踏步走到大堂中,先后对刘璋、刘备各自行了一礼,口中说道:“酒席间无以助兴,封愿献上剑舞,以助酒兴。”
  还不等刘备开口,刘璋便击掌喝彩道:“好!吾曾闻,玄德公有一义子,乃少年英雄,今日一见,名不虚传!便请贤侄一展身手。”
  刘封再次施礼后,拔剑在手,如苍龙出海般,就大堂之内舞起剑来,道道剑影,便似是苍龙翻滚中,带出的道道龙影,威力不俗。显然,在剑术上,刘封是下了一番苦功的,比他那位号称剑术第一的义父刘备,明显要技胜一筹。
  一边舞剑,刘封脚下闪转腾挪,在看似雪花般错综复杂的步调中,一点一点的向刘璋靠近。
  大堂之中,可供施展剑术的空间,只有数丈见方,刘封在不知不觉中,距离刘璋,已经不足一丈之地了。
  铮
  刘封手势忽的一变,手中长剑笔直的向前刺出,刺向他正前方刘璋的方向。


第四百三十六章 奸雄手段
  涪陵城中的酒席散去,刘备酩酊大醉,人事不知,被管亥、张飞一左一右的搀扶着,才勉强离开了涪陵城。
  待刘备大醉而去,蜀中诸将才复又登入大堂,刘聩对刘璋说道:“主公,今日之事,凶险之际。不如,请主公早日回归成都,以免久后生乱。”
  刘璋不悦的说道:“尔等也都看见了,吾兄仁德,绝非他人可比,如此君子,吾委实放心。”
  张任踏前一步,大声说道:“刘玄德纵然无心,但其麾下诸将却是有意!皆欲吞并西川,以图富贵也!”
  其他人还要再做劝谏,刘璋挥了挥手,抢先喝道:“都不必再多说了。吾与玄德兄兄弟之情,不足为外人道也!”
  见刘璋把话说死,蜀中诸将颇为无奈,只好躬身退下。
  涪陵城外,十里之处。
  脱离了涪陵城驻军视线后,酩酊大醉的刘备,忽然站直了身体,拂手推开管亥、张飞,目光情澄,哪里还有半分的醉意?此前的大醉,分明是装出来的。
  “是谁让你们上演这一幕鸿门宴的?”
  阴沉着脸,刘备向身边众人问责。
  刘封唯唯诺诺的答道:“回主公,乃是军师事先吩咐下的。”
  刘备猛地挥手,“啪”地一巴掌,重重的扇在了刘封的脸上,令他白净的面颊上,出现了一个通红的五指印。
  “混账!军师远在营中,不明涪陵城中之事,难道汝也不知道吗?彼时,蜀兵早已埋伏在大堂之外,随时可将我等斩尽杀绝,汝可知道?再者说,张任何许人也?乃是枪神门下的大弟子,与马孟起、赵子龙、张佑维三人,师出同门!以汝的武艺,岂能是张任的对手?!”
  刘备凶戾的怒斥着。
  这番话,表面上的在怒骂刘封,可刘备抽在刘封脸上的那一巴掌,就像是同时抽在了管亥、张飞的脸上一样,令他二人感到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疼。
  管亥和张飞二人,从刘备一无所有时,便跟随在刘备身边,至今已有十多年之久,三人之间,乃是结义兄弟,刘备纵然心中对他二人再不满,也绝对不会表露在脸上,因为刘备知道,若没有这二人的鞍前马后,他刘备什么都不是,又怎能混到今日这个地步?
  更何况,世人都知道,三人在桃园三结义,立誓同生共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刘备若是公然斥责管亥、张飞,非但会喊了他二人的一片赤胆忠心,还会令麾下更多的人寒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刘备所不能承受的。
  刘备此生,最大的两张护身符,一个是他骗来的汉室宗亲的身份,另一个,就是他不遗余力,花费十多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仁德之名了。他要是真的问责与管亥、张飞,必然会让他的仁德之名受到不可弥补的损失。
  而刘封就不同了。从辈分上来说,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刘备身为义父,教训一下义子,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从这件事的起源来讲,此事本就是刘封先挑起来的,若是他得手了,倒也罢了,可却偏偏并未得手,没吃到羊肉,反而落了一身膻。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虑,刘备拿刘封来当出气筒,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还最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让管亥和张飞,知道他刘备的心意,绝非任何人可以违逆的,哪怕是一手撑起了大半个刘备集团的庞统,也不行!
  在荆州,只有一个主人,便是他刘备!
  “大哥,此事是我等考虑不周,大哥便不要怪罪贤侄了。”管亥开口认错,为刘封求情。
  “哼!”
  刘备怒哼一声,翻身跃上的卢马的马背,而后低下头来,看向脸上犹然带着五根指印的刘封,口气忽的一软,叹息道:“疼吗?汝须知晓,汝乃是吾之义子,一言一行,皆需谨慎。稍有不慎,吾父子二人,将死无葬身之地也。汝自幼器宇轩昂,武艺超群,未来,吾是要对汝托付大事的,汝切腹辜负了为父对你的期许啊。”
  刘备早年无子,后来收了刘封做义子,对英俊的刘封很是喜爱,常常让刘封跟随在身边,言传身教,手把手的教导他如何处理事务。刘封每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