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踏三国-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荆州可堪重任的大将,只有严颜一人。严颜分身乏术,不知道究竟是该背上追击鲁肃,还是南下攻打孙权了。
按道理说,孙权是江东之主,只要击退了孙权,则江东军必定士气大跌,这对整个战局是有利的。
可鲁肃所部,游弋在荆州北部,神出鬼没,名义上是攻打南阳,可严颜真怕他兵锋一转,直接去攻打襄阳。襄阳是整个荆州的中心,若是襄阳被攻克,对荆州的打击可就太沉重了。
直到此刻,严颜才发现,江东军的入侵,是早有预谋的!自己的每一步应对,早就被对方给算计到了,可以说,严颜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的踏入了对方谋划好的圈套之中,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两难之境。
可严颜又不能什么都不做,任凭江东军在荆州境内搅动风雨。
无奈之下,严颜给成都那边写了一封告急书,请刘禅立刻派大将领兵前来增援。同时,严颜连续下了三道告令,严令襄阳城中驻军做好防御,准备好随时抵抗鲁肃所部的侵袭。
做完了这些事情之后,严颜才稍微松了一口气,率部南下,试图把孙权阻挡在桂阳。
荆州地域辽阔,南北横跨上千里。
当严颜率军疾驰而来,赶到桂阳郡,却发现孙权早已不在这里了。
桂阳郡中,只留下江东大将徐盛率兵驻守,江东军的主力,已不知去向。
考虑再三后,严颜没有对徐盛发起攻击。他认为,留下徐盛这支兵马,可以分散孙权的兵力,日后在战场上遇到孙权的时候,战而胜之的把握就更大了。
于是,严颜悄无声息的离开桂阳,循着猜测出来的踪迹,去追赶孙权了。他不知道孙权究竟去了哪里,但大体上总不外乎那几个方向,只要多拍一些探马,勤加打探消息,总归是能打探到孙权下落的。
殊不知,孙权根本就没有离开桂阳,江东主力军离开桂阳的假象,不过是孙权故意做出来扰乱视线的计策罢了。
等严颜离开桂阳之后,孙权这才带着程普、黄盖等大将出了城,率兵往严颜相反的方向进军,准备攻打桂阳北面的新平。
老将严颜率部赶到了桂阳西边的零陵郡,探马忽然来报,江东主力军在新平县露了面,仅仅一日,便拿下了新平,兵锋直指衡阳郡。
衡阳在长沙与桂阳之间,若是江东军拿下了衡阳,把三个郡连成一片,便等于是在荆州之内站稳了脚跟,再想把这三个郡夺回来,可就太难了。
严颜闻讯之后,大惊失色,心急火燎的离开零陵,想要沿着直线道路,斜着穿过桂阳,前往衡阳。
前几日严颜离开桂阳时,江东军并未有任何的反应。但是这一次,严颜想要斜传桂阳,徐盛可就不答应了。
徐盛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把严颜阻挡在荆州的南边,不让他回到北边的战场上去。
于是,徐盛所部的江东军,利用地形展开防御,以放弃进攻为代价,把防御做到了十足。
严颜率兵冲击了数次无果,心中颇为恼火。在他的眼里,徐盛所部江东军,就像是一个坚硬的乌龟壳,急切间很难打破,而这个乌龟壳又横亘在严颜的必经之路上,令他不得寸步难行。
严颜拼了命的狂攻,徐盛拼了命的防守。一攻一守间,二十多天的时间便过去了。
荆州北面,传来败讯。
江东主力军在孙权的亲自带领下,攻克了衡阳,把衡阳、长沙、桂阳三郡,连成了一片。严颜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发生了。
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挫败感,在严颜的心头升起。荆州兵的士气,更是一落千丈。
荆州的形势,岌岌可危,远在成都的刘禅,却根本没有出兵的意思。
第五百三十章 三分荆州
陈到出兵荆州的同时,汉中的庞统也在调兵遣将。
留下稳重的徐晃和多谋的陈宫镇守汉中,庞统亲率七万义勇军,以王平、刘磐为副将,马铁为先锋,神不知鬼不觉的来到了汉中的边境,只等江州彻底乱起来,便会立刻跨过边境线,直击荆州最西北的上庸郡。
长安那边,马超也做出了动作。
庞统即将参与到荆州乱战,留守汉中的兵力减少,徐晃足可抵挡住益州方面的威胁。但为了安全起见,马超派出大将张辽,率兵三万,赶到了雍州与豫州的交界处,联合当地的驻军,组织起一支十万人的兵马,共同组建起防线,防止曹操来浑水摸鱼。
本来曹操的确是想趁着荆州大乱,前来分一杯羹的,可是当他知道马超派张辽提前一步封锁了两州交界,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时至今日,那场北方大战留下的后遗症,还在困扰着曹操,曹操绝不想在没做好万全准备之前,再和马超开战了。故此,荆州虽是块儿大肥肉,曹操也不得不放手了。
又一个月后,江东军攻克了章陵郡,占据了荆州东边的四个郡,包括盛产钱粮的江夏,可以说是在荆州站稳了脚跟了。
直到这个时候,陈到才率兵赶了过来,却为时已晚矣。
无奈的陈到,立刻联络上严颜,暂时放弃了进攻的姿态,转而采取了守势,在力保其他各郡不失的前提下,牵制住了孙权的江东军,让他们无法在寸进半步。
孙权年轻气盛,接连拿下荆州四个郡之后,傲气纵横,不甘就此止步,数次率兵突破,意欲冲出陈到和严颜的封锁,却被陈到二人迎头痛击,杀的大败亏输。若非周泰舍命相救,孙权怕是就要死在战场上了。
看着满身伤痕、陷入昏迷的的周泰,孙权忍不住落下泪来,回到驻地后,立刻叫来医者,为周泰疗伤。
等众人卸下周泰的铠甲,这才发现周泰身上的伤痕足有十三道,且每一道,都深可及骨。江东众将士见状,无不惊骇,自此以后,私下称周泰为“不死将军”。
差点折损了周泰这员大将之后,孙权冷静了下来。
他知道这场战斗,前期之所以江东军屡战屡胜,是因为有鲁肃等人的运筹帷幄,以有心算无心,荆州兵的反应跟不上节奏,才会轻易丢掉了东边四个郡。如今陈到重回荆州主持大局,老将严颜也适应了江东军避虚就实的战略手段,孙权再想和之前一样顺风顺水,就很困难了。
吃到了苦果的孙权,开始为自己的年轻气盛而反思,
出兵之前,他一心想要证明自己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以消除父兄留下来的影响,前期他却是也做到了,拿下四个郡,便是证明。可他毕竟还是太年轻了一些,指挥战斗的经验不足,无法很好地驾驭大场面的战争。
所以孙权决定,见好就收。他的目的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既拿到了实惠,又为自己正了名,他可不想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到最后再被自己亲手毁掉。
于是,孙权把军务大权全部交给了大都督鲁肃和副都督吕蒙二人,他自己则是借口母亲吴国太寿辰将至,星夜赶回江东去了。
谁都知道孙权是个大孝子,从来不曾或忘吴国太的寿辰,在孙权的威望正值顶峰之际,他抽身离开战场,非但不会让人非议,反而还会称赞他忠孝两全。
经此一事,孙权的吴侯之位,变的更加稳固了。自从接替孙策成为吴侯以来,还从未如此稳固过。
当然了,孙权也不会做甩手掌柜,他给鲁肃下了密令,叮嘱鲁肃可以根据战场上的形势,自行决定进退,但前提是,已经到手的四个郡,绝不能丢。
到手的肥肉再吐出去,孙权丢不起这个人。
孙权走后,大都督鲁肃成为了江东军的最高指挥官,他的统帅才能,可要比年轻的孙权强多了。
在鲁肃的指挥下,江东军虽仍是未能突破陈到布下的防线,却也把陈到按在了战场,无法脱身。双方的战斗,骤然陷入了胶着之中。不约而同的打起了消耗战,谁率先在粮草供应上出现问题,谁便会成为失败的一方。
有江夏在手,鲁肃的底气很足。而陈到则是凭着襄阳多年来的存量,寸步不让。
这一僵持,就是两个多月的时间。
打破僵局的,是忽如其来的庞统。
庞统用兵如神,趁着陈到与鲁肃僵持之际,谁也无法轻易脱离战场,庞统率军呼啸而来,从汉中直击荆州的上庸,上庸守将才能有限,又未料到庞统会毫无征兆的前来攻城,勉强抵挡了数日之后,被庞统设计诱处城池,埋伏在一旁的王平率军杀出,一刀斩下了他的首级。
随即,王平倒卷兵锋,与刘磐一左一右,强行杀入了上庸城,短短半日,便荡平了上庸城中的荆州兵,迎接庞统入城。
第五百三十一章 三位荆州牧
在各个派系的不断争吵中,刘禅都要崩溃了。
他终于知道,一国之王,也不是那么好做的。看似荣耀无上的王位,其实满是荆棘。
刘禅的心态,在无休止的争吵中渐渐失衡。继承刘备汉中王爵位之后不到一年的时光,他便对国事完全失去了兴趣,甚至连刘备临终前那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都给抛之脑后了。
他每日所想,是能够早点退朝,远离前朝那个是非争吵之地,躲到自己的后宫去,安心的斗他的蛐蛐。
终于,各个派系在争吵中达成了一致,他们派出秦宓为特使,出使东吴,表达议和之意。
秦宓历经四个月的长途跋涉,不辞劳苦,远赴三千里,来到了建业,面见孙权,表达了蜀王刘禅愿意与吴侯孙权罢兵的心意,并把长沙等四郡,送给东吴。
吴侯孙权心中大喜,当即便同意了秦宓的提议,并表示愿意把胞妹孙尚香嫁到蜀国,两家结成秦晋之好,永不再刀兵相见。
孙权的胞妹孙尚香,单名一个仁字,是出了名的貌美。但更出名的,是她不爱女红爱刀枪的性格。正是源于她鲜明的个性,今年二十岁的孙尚香,依然未能嫁出去。孙尚香的婚事,几乎都要成为江东的老大难问题了,尤其是吴国太,对此事很是上心。
在历史上,孙尚香其实是嫁给了刘备的,可是因为马超的到来,改变了一些这个世界的发展轨迹,所以并没有发生赤壁之战,刘备也就未能迎娶孙尚香,孙权亦未迫于曹操的压力,把如花似玉的妹妹嫁给年过半百的刘备。
算算年岁,刘备自汉中争夺战后,比历史上所记载的,提前了将近十年去世,刘禅提前继承了汉中王之位,而只有二十岁的孙尚香,为了江东与蜀国的利益,显然是要嫁给比她小了十岁的刘禅了。
蜀国,也唯有汉中王刘禅,才配得上吴侯之妹,尤其是在荆州乱战后,江东占据优势的时刻。
秦宓告退后,孙权任命张温为特使,跟随秦宓一起回到成都,把孙尚香许配给刘禅之事,传达给蜀国各级官员。
同时,张温还将肩负一个特殊的使命。
借着这次孙权嫁妹,孙权想借刘禅之手,上书朝廷,帮他晋位为吴王。不然的话,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孙权怎么可能还把亲妹妹嫁到蜀国去?
当张温跟随秦宓踏上通往成都的道路时,时间,又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前前后后,蜀国足足耽搁了七个多月时间,才完成了和江东的议和。随着双方的议和,对峙在荆州的两军,终于松弛了下来。
陈到火急火燎的立刻率兵北上,想要把庞统所部驱除出荆州,可是等他又经过半个多月,赶到荆州北边的时候,上庸一线,已经被庞统打造的固若金汤了。
七个月的时间,足够庞统布局了。归降到庞统这边的十万荆州兵,大半已经训练成军,加上刘磐的身份,陈到根本就无计可施。
更不要忘记,庞统可也是荆襄士族出身,他在荆州的潜在影响力,因为庞德公的关系,犹在刘磐之上!
过去的七个多月时间,庞德公的亲生儿子,也就是庞统的堂弟庞山民,以及庞德公的门下弟子崔州平,先后来投,庞统禀告马超之后,代表马超分别任命他们为上庸、南郡的太守,两郡在他们的治理下,更加的稳固了。
庞德公这一系的影响力,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出来。毕竟,在大多数荆州本地人的眼中,刘磐与庞氏家族这样的配置,才是真正的荆州代表,而陈到,或者说是刘禅,甚至已经死去的刘备,不过都是一些外来人罢了。
这个局面,让陈到相当的难受。
起初,陈到也没太把上庸和南郡看的太重,可当他把这两个郡,和汉中放在一起之后,才赫然发现,这两军的地理位置,陡然变得重要起来,庞统掌控着这一线,就像是在荆州的北部楔入了一颗钉子,死死地钉在了荆州的命门要害上,一日不拔除,荆州便一日难以安宁。
在和老将严颜商议过后,陈到还是决定,对庞统发动强攻,把上庸和南郡,重新夺回来。
与江东军对峙了七个多月,再加上之前的连番激战,荆州兵早已疲惫不堪了,陈到并非不知,可他也没有办法,因为他的手里,实在是没有其他的兵力可以调用了。
陈到强行出兵,庞统立即做出了应对。
他派出以老带新的组合,用三万义勇军带着两万荆州兵,任命王平为主将,按照庞统的计策出战,与陈到交锋。
另一路,以先锋马铁为主将,同样是三万义勇军加两万降兵的组合,抵挡老将严颜。
第五百三十二章 争奇斗艳
分割荆州的三方势力,在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无奈处境下,默认了彼此的存在。
荆州的乱战,至此便告一段落。
驻扎在雍州边境线上的张辽,并没有撤军,而是留在了商县,并在这里建筑防御工事,大有把商县打造成桥头堡的趋势。
大梁日后想要进一步的发展,扩充地盘,无论是向西进攻大魏,还是南下攻打蜀国,曹操都是一头盘踞在侧的猛虎,随时可能亮出獠牙,在背后发起致命一击,重创大梁边境。
未雨绸缪,马超还是没有撤走张辽这支部队,让他留在商县牵制曹操。
以张辽之能,再加上三万正规义勇军和近十万地方驻军,即便是曹操大举来犯,张辽也能抵挡很久一段时间了,能够最大程度的为马超调兵遣将争取到充足的时间。
荆州乱战结束之后,马超重新把精力放到了训练士卒上来。
他和曹操之间,早晚必有一战,没有足够精锐的精兵,是很难战而胜之的。
号称马超麾下两把尖刀的奔雷骑和破军阵,再一次恢复了三万人的满编,此次入选两支精锐的,都是历经战火的老兵,年纪在二十二岁到二十六岁之间,正是人生中最巅峰的年龄阶段。
在训练这两支精锐的时候,马超可是不遗余力的。事务再多,马超每日都要亲自训课一个时辰,并对出手法等战技进一步改良,在训练中传授给他们,促使两支精锐的战斗力再次攀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武器装备方面,对两支精锐的投入也是最大的。
随着马钧的逐渐长大,他脑子里不时便会蹦出来一些奇思妙想,甚至一些建议,连马超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马钧的奇思妙想,经过马超的润色后,再经过诸葛亮夫人黄月英的修改,最后落实下来,绘画成图稿交到韩暨和郑浑的手中,两位能工巧匠根据图纸打造出一批批的新式武器、战甲,在交到诸葛亮的手中,由诸葛亮配发到各支部队中。
奔雷骑和破军阵,自然是第一时间拿到最精良装备的部队了。
在各部义勇军大规模换上新式装备的时候,马钧还对旧有的红衣弩炮、霹雳车两大杀器进行了改良,在保证超远射程的同时,大大的缩短了填装弩炮的时间,原本需要三十多个呼吸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填装,而现在,被马钧硬生生的缩短了一半,只需要十五个呼吸便可以了。
这一改良,让马超喜出望外,重重的赏赐了马钧一番,并且授予了他正式的官职,成为了马家的又一位新生代人物。
马钧带给马超的惊喜,远不止于此。他甚至是对诸葛亮首创的诸葛连弩也做出了改良,使之更趋完美。经过试验,诸葛连弩的穿透力和破坏力,足足增长了三倍有余,而且射程也被提升到了一百二十步,比原来的一百步,又提升了二十步之远。
该良后的诸葛连弩,深得义勇军将士们的喜爱,连发明出诸葛连弩的诸葛亮都赞不绝口。
倒不是说诸葛亮的能力不如马钧,而是诸葛亮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在他而言,奇淫巧技始终只是旁枝末节,他并未在这上面投入太多的精力。
而马钧却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到了这个领域,无比的专注,所以才能获得惹人注目的成就。
之后,马钧还对已经失传的指南车进行了钻研,仿制出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指南车,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运用了差动齿轮的构造原理,使得指南车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管战车如何的翻动,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向南方。
有了指南车,今后义勇军无论是处于迷阵等人为的困扰,还是大雾、沙漠等自然因素的不利的环境中,都能够准确的找到方向,再也不会迷失了。
可以说,指南车算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辅助性战斗工具了。马钧凭着指南车,成为了开创这一流派的鼻祖。另一位堪称鼻祖的人物,自然就是诸葛亮了。
在马钧设计出指南车之后不久,诸葛亮在黄月英的帮助下,推出了另一种辅助性的战斗工具木牛流马。
第五百三十三章 无当与伏波
诸葛亮和马钧的争奇斗艳,使得大量在短短一年的时间之中,实力再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别的不说,单单过去一年的粮食产量,便抵得上往昔三年之多了!
底气十足的马超,调拨出了大量的钱粮,再次组建了两支精锐之师出来。
百战精锐,绝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便能一蹴而就的。精锐中的精锐,必须要经过多年的打磨以及战火的洗礼,方可成为精锐。
而马超新组建的这两支精锐,可不是像神机营和青囊军那样的特殊部队,而是与奔雷骑、破军阵相仿,能都在正面战场上破军杀敌的百战之师!
这两支新军的雏形,其实在很早之前,便已经有痕迹可寻了。
数年前,诸葛亮在威州大败夏侯渊,八千义勇军手持诸葛连弩相随;后来,诸葛亮又奉马超之命,带着扩编后的两万精兵,前往汉中,抵抗了刘备疯狂的侵袭,为后来马超率主力军征讨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说,诸葛亮率领的这一支精兵,又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的磨砺之后,已经有了成为精锐的基础了。
这支精锐,以步兵为主,军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健步如飞的精兵,身形矫健,爬山涉水如履平地。而他们最大的依仗,便是最新式的诸葛连弩!
结合这支精锐的特点,马超将其命名为“无当飞军”!
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帅,自然非诸葛亮莫属。
他们的战斗力,或许不如破军阵,所配备的铠甲,也没有破军阵那样厚重,并不是牢不可破的乌光铠,而是较为轻薄的鱼鳞甲。
可是,无当飞军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轻便的铠甲,是他们保持机动性的基础,而且别看他们的鱼鳞甲只有一层,看上去有些脆弱,实际上,这种鱼鳞甲,也是韩暨和郑浑精心打造出来的,防御力绝不输于普通的三层重铠。
另外,新式的诸葛连弩,在经过马钧的改良之后,可以做到一弩二十矢,输出力绝对惊人。试想,依靠着较快的速度,灵活的穿插于战场之间,甚至可以无视崇山峻岭的阻隔,而后以诸葛连弩向敌人发动突袭,这样的攻势,岂是轻易能抵挡的?
这支精锐,势必会成为势不可挡的存在,所以马超才以无当飞军来给他们命名。
除了远程打压敌人的优势之外,近年来,无当飞军还在马超的指点下,以和破军阵相同的三棱刃为副手武器,苦练出手法、马步桩等近身搏杀的技能,以及一切能对敌人进行远程打击的各类器械。
在防御力做出一定牺牲的同时,无当飞军的远程射杀、近身搏斗的能力,强悍的出类拔萃。
如果在大规模的战斗中,无当飞军以轻甲弩兵的姿态出现,和重装步兵破军阵进行协同作战,试问,当世有那一支步兵,可以阻挡他们的兵锋?连曹操精心打造出来的虎贲军都没这个本事!
另一支精锐,亦是由来已久。
近几年来,诸葛亮、庞统这一龙一凤,屡屡立下奇功,声名显赫,可谓是功盖群臣。
而跟随马超时日更久的周瑜,却显得有些沉寂。甚至在近几次大战中,几乎都没有看到周瑜的身影。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马超对周瑜的厚望,并不比对诸葛亮和庞统差。
数年前,马超便秘密交给了周瑜一个任务,让他暗中在军中挑选了数万精通水性的悍卒,到金城郡附近的一个大湖中,去训练水军了。
马超起兵于金城,对金城的地理自然无比的熟悉。
金城西边,有一座巨大的湖泊,远比江东的鄱阳湖、洞庭湖要大的多了。只是因为金城地理位置偏僻,故而这处大湖,不为世人所熟知罢了。
可熟知历史的马超知道,这个大湖,在后世可是很出名的。它就是后世海拔颇高,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青海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