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踏三国-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湖。
当然了,现在的青海湖,根本就不出名,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
马超把训练水军的地点选择在这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无名的青海湖足够安静,在远离世人关注的角落,不易被旁人发觉,可以更有利于周瑜的练兵。
此外,青海湖海拔很高,普通人在这里训练,会有眩晕的不适感,可一旦克服了这个困难,练出来的兵,再面对其他困难的时候,便能够从容应对了。
水军,是要在水面上作战的,风浪一起,水面起伏不定,很容易导致晕船,而在青海湖练出来的水军,对晕船这个现象,是绝对免疫的,再波涛汹涌的水面,也不会对他们造成任何影响。
第五百三十四章 孙尚香
半个多月后,一队车马豪华的仪仗队,穿过江东所掌控的荆州四郡,踏入了陈到管辖的新城郡,再往前行进百余里,便是荆州的治所襄阳了。
“停!”
一声娇喝,自奢华的宝马香车中响起,万余人组成的仪仗队,立刻停下了脚步。
车厢的卷帘倒卷,露出一张美轮美奂的娇颜来。
身披凤凰刺绣的红色吉服,孙尚香缓缓自马车上走了下来。
与其他女子的娇柔不同,孙尚香的脸上带着一股英气,与马云禄倒是有几分神似。
下一刻,孙尚香毫无淑女风范的展开双臂,舒服的伸了一个懒腰,樱桃小口中呢喃着道:“可憋死人家了,终于可以下车透透气,舒展一下筋骨了。”
负责保护孙尚香的江东战将贾华见状,连忙翻身下马,快步来到孙尚香面前,低声劝道:“郡主,大庭广众之下,还请郡主注意仪态。”
贾华乃是孙权的贴身护卫武将之一,与周泰齐名。本来孙权是想让周泰来保护孙尚香去成都的,可惜在荆州乱战中,周泰为保护孙权身受重创,至今尚未痊愈,孙权便只好命贾华来负责此事了。
能够成为孙权的贴身武将,可见贾华也是有些本事的,而且较为注重礼节。所以在见到孙尚香大伸懒腰后,便立刻过来劝阻了。
扭头看了贾华一眼,孙尚香嘟起了小嘴:“哼,无趣!你若想拦我,先打败我再说!”
贾华闻言,有苦难言,不敢再有半句劝谏,讪讪的退了下去。
且不说孙尚香乃是孙权胞妹,是郡主之尊,绝不是贾华可以冒犯的,单说孙尚香的武艺,贾华也是自愧不如啊!和孙尚香交手,那不是找虐吗?贾华可没那么傻。
斥退了贾华,孙尚香更加得意了,旁若无人的伸展了一下娇躯,竟是随手抽出一柄佩剑来,在马车之前舞起剑来!
孙尚香虽是孙权的胞妹,可性格却与孙权大相径庭,倒是和逝去的孙策很像,天生就喜欢舞刀弄枪。一日不练舞,她就会感到浑身难受。
沿途之中,孙尚香在车中憋闷了多日,早就忍耐不住了,现在好不容易走出了自己家的地盘,再也没有孙权的耳目在侧,孙尚香便不管不顾起来。
“郡主好剑法!”
一声暴喝,忽的在不远处响起。
贾华一惊,连忙转头看去,却见不知何时,前面的山坡上,竟是出现了一队衣甲杂乱的马匪,骑乘着毛色不一的战马,手中握着马匪惯用的马刀。
刚才发声之人,用一块黑布遮着脸,看不清面貌。
“尔等是何人?可知我家郡主的身份?”贾华怒不可遏的呵斥着。
区区蟊贼,也敢来大劫江东郡主?真当我江东的刀锋不利吗?
为首的马匪无视贾华的怒火,好整以暇的举起手中的大刀,向孙尚香一指,喝道:“本大王正好缺个压寨夫人,就是你了!儿郎们,去把压寨夫人给本大王抢回来!”
上千名马匪立刻爆发出一阵唿哨,从四周策马冲下山坡,直冲孙尚香的护卫队。
在上万人的护卫队中,只有五千人是江东的正规军,另有三千女子,是孙尚香训练出来的亲卫队。还有两千多人,是手持各种乐器的仪仗队,更是不值一提。
数年前,孙尚香闻听梁王马超胞妹马云禄,拉起了一支娘子军,声名显赫,便忍不住生出了比较之心,不顾孙权的劝说,也拉起了一支三千人的女子部队来,孙尚香亲自担任她们的教习,教授她们击剑、挥戈之技。
可是孙尚香忽略了一点,马云禄的娘子军,是真正上过战场的,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而她拉起来的女子部队,不过是一群莺莺燕燕,从未上过战场。在和江东军较量的时候,各部江东军忌惮孙尚香的身份,不敢和这支亲卫队动真章,屡战屡败,导致这支亲卫队傲气滋生,从不把男子放在眼里。
可是现在,到了关键的时刻,三千亲卫队却忽然发现,面前的这些马匪身上,所爆发出来的那股凶戾之气,竟是吓的她们连腿都迈不开了,双股隐隐间竟是剧烈的颤抖起来,连站都有些站不稳了,何谈上阵杀敌?
甚至一部分的亲卫队成员,都被吓的尖叫起来!
非但双股打颤,尖叫连连,被孙尚香引以为傲的亲卫队,还在惧怕中,反而成为了贾华部下江东军的障碍,她们围在孙尚香的四周,宛如一座座木桩,以至于贾华想指挥部众把孙尚香保护起来都做不到。
等贾华再想越过孙尚香的护卫队,把战阵不放在亲卫队之前,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上千名马匪呼啸而来,挥舞着马刀杀入了孙尚香亲卫队中,刀锋一转,便是一阵大杀特杀!
纸上谈兵的亲卫队,立刻被击溃,不少女子被眼前的血腥惊呆了,连闪躲都忘记了,弯下腰剧烈的呕吐起来。这样的血腥场面,对她们而言,太过残忍了一些。
第五百三十五章 二女争锋
“该死!”
贾华怒骂一声,舍弃了自戕在自己刀锋上的尸体,转头看向身边不远处的另一名重伤“马匪”。
这次更干脆,不等贾华靠近,那名衣衫褴褛的“马匪”,忽的仰天大吼道:“国君年幼,俺却不能侍奉左右了!兄弟们,先走一步!”
手起,刀落,于一蓬血光迸现中,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余的受伤“马匪”见状,自知再无侥幸之理,纷纷横下一条心来,架起马刀横在脖子上,面向西南的方向,引颈自戮。
在场受伤落马的“马匪”,足有上百名,而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选择了自杀!
看着遍地的尸体,贾华目瞪口呆。
他没想到,这伙看上去像极了马匪的汉子们,对自己下手也这样狠!
“刘禅!卑鄙小人!我家君侯本欲将郡主下嫁与你,你缺如此不识抬举!可恨!”贾华一把丢掉了手中的战刀,声嘶力竭的怒吼着。
为什么贾华会辱骂刘禅?
很简单,最先自杀的那名“马匪”,曾说出一句“国君年幼”来,这句他在临死之前无意中说出的话,却给贾华指出了方向。
这伙冒充马匪的死士,来自于一个诸侯国,并且他们所在的国,理应是少弱之主。
再加上,其他的死士们,在横刀自尽之时,有意无意的全部面向西南,这就更让贾华怀疑,他们是来自蜀国的正规军冒充的了。
最主要的是,在其中一个死士露出来的衣衫下,贾华看到了一抹醒目的绿色!
蜀国的正规军,可都是穿绿色战袍的!
而且贾华还知道,在蜀国,有一支神秘的部队,号称“白精兵”,据传闻,这支精锐的人数并不多,但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手,是蜀国先主刘备精心训练出来的,后来刘备死后,白精兵也就随之沉寂了下来。
根据刚才的战斗,仅仅一千名死士,便能在贾华五千部众的手里,硬生生的抢走孙尚香,且一个个杀气纵横,人数又并不多,对刘禅又极为忠诚,宁可自杀也不愿吐露真相,要说他们不是白精兵,贾华真的不相信!
狠狠地一跺脚,贾华翻身上马,快读的调转马头,怒吼道:“速速去般救兵来!定要救回郡主!”
那可怕的白精兵,让贾华望而却步。为了保证孙尚香的安全,贾华可不干贸然的追上去,只好回到长沙去搬救兵了。
自以为找到了事情真相的贾华,根本就不知道,他究竟是在面对什么样的对手。
与贾华背道而驰的另一个方向,脸上蒙着黑布的匪首一路疾驰,带着跟随在身后的八百多“马匪”,兜兜转转的穿山越岭,最终进入到了南郡城中。
庞统早已等候在此了,见到这队人马归来,笑问道:“将军得手了?”
匪首一把拉下脸上的黑布,露出本来面目来,不是进来屡立战功的副将王平,又是何人?
王平翻身下马,伸手向后一指。
顺着王平所指的方向看去,庞统看到在一匹无人乘骑的战马上,横卧这一个娇俏的身影,正是江东的郡主孙尚香!
“将军辛苦了,但还请将军不辞劳苦,连夜快马加鞭,把此女送到长安去,交于吾王处置。”庞统对着王平稽首说道。
王平咧了咧嘴,笑道:“大司马旦有所命,末将无不遵从。更何况为大王做事,何来辛苦之说?末将这便启程!”
也不多做停留,王平重新翻身上马,命人把孙尚香捆缚住双手双脚,扶到庞统早就准备好的马车中,向庞统一拱手,便率军出城,直奔长安而去。
十余日后,昼夜兼行的王平,来到了长安。
马超此前并未见过王平,但在和庞统的日常公文中,曾数次见到庞统夸赞王平心思细腻,武艺上乘,并且统军有方,是为值得重用的大将之才。
能得到凤雏的极力推荐,便是熟知历史的马超,亦不由得对王平更高看了一眼。
得知王平回到长安,马超立刻召其进入金华殿来。
八尺的身高,刚毅的面容,王平的外观,首先就赢得了马超的喜爱。
之后的一番谈论,马超发觉王平见底卓绝,眼光长远,除了不识字这个缺点之外,还真的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了。
于是,马超当即加封王平为讨寇将军,破格提拔了他。
同时,马超还交给了王平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读书识字。
马超命人在梁王府的兰台中,拿来十部竹简,命王平在一年之内,全部熟读一遍。
第五百三十六章 大阅兵 上
女人,永远都是让人捉摸不透的。聪慧如马超者,亦不能参透其中的奥秘。
不久之前,马云禄和孙尚香这两位大小姐,还跟天生死敌一样,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可是随着一场比斗的完成,两人平分秋色之后,竟是忽然变的如胶似漆,好的跟一个人似的了,宛如失散多年的亲姐妹一样。
论年龄,孙尚香比马云禄小了一个月,称马云禄为姐姐,马云禄则是唤孙尚香为妹妹。
不顾马超和王平的尴尬,二女手挽着手,嬉笑着走出了大殿,一路姐姐妹妹的亲密呼唤着而去。
“这……”王平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马超摇头笑道:“算了,由得她们去吧。只要别让孙尚香踏出长安城就行了。”后半句话,马超并不是对王平所说。
王平知道,在自家大王的身边,随时随地都有着一群看不见的神机营密探守着,马超那些看似自言自语的话,其实便是对他们所说的。
翌日,大梁众臣齐聚金华殿,一些在外地驻守的主将或是郡守,也都提前得到通知赶了回来。
众臣之中,似庞统、张辽、徐晃这样驻守各处战略要地的主将,因职责重大而未能前来。
马超把大家叫到长安来,是有件事要去做。
他要阅兵,大阅兵!
这在后世是一件很寻常的事,但是在东汉末年,却还不算常见。
阅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彰显武力,震慑敌人,同时增强境内自民对自家军队的归属感和支持,并检阅部队,查缺补漏。
而马超在此时决意举行大阅兵,还有另一个目的,他要让辛苦了数年的周瑜,闪亮登场!
作为各支精锐部队中最神秘的一支,伏波锐士从未在人前展露过身手,这对周瑜、甘宁二人以及五万伏波锐士而言,是不公平的,他们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
把伏波锐士的能力展现出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其他各部义勇军,对这支精兵增进了解,日后在协同作战中,彼此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因为彼此太过陌生,而在配合上出现较大的漏洞。
马超的这个决意,是积极地,因此得到了众臣的一致赞同,各项大阅兵的准备工作,纷纷落实到了各人的手里。
眼下正是各国鼎力的关键当口,北边的大魏是老牌的强国,大魏之主曹操更是不世出的枭雄;西南的蜀国虽刚刚经历一场大败,先主刘备暴死白帝城,但根基仍在;江东的孙权自得到荆州西边四郡后,锋芒渐露,大有晋位吴王的迹象……
再加上交州的士燮、盘踞吴越的山越之人、占有南中的南蛮人以及各地的盗匪、山贼,其中对大梁抱有敌意的不在少数。
这些对手,终将成为马超和大梁的敌人,站到敌对的一方去,而大梁屡经战争,先后与曹操、刘备争雄,虽大获全胜,可终究影响了国力的发展,这个时候,正需要一场荡气回肠的大阅兵,来彰显大梁无人可以匹敌的武力,来震慑住那些心怀鬼胎的潜在对手们。
大阅兵的时间,就定在三个月之后。
这三个月中,各部义勇军都加进了训练,外地的一些参加大阅兵的部队,则是掐着时间,向长安赶来。
一场饕餮盛宴,即将拉开序幕,吸引了各方势力的关注,一时之间,各地派出的细作、探马,疯狂的向长安涌来,想要刺探到大梁的虚实。
对这些细作和探马,神机营密探和各地驻军,早已得到了马超的叮嘱,并未出手阻拦,只是暗中记下了他们的体貌特征以及人数,若是在大阅兵之后,有细作想要潜伏在大梁,他们再出手将之拔除。
大阅兵的时间定在三个月之后,一方面是因为各项准备工作,确实需要时间;另一方面,马超就是在给潜在的对手时间,让他们派耳目过来,不然的话,大阅兵还怎么能起到震慑各方势力的效果?
时间匆匆,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在长安城外二十里处的渭水河边,金城商会派出一队人手,以关西某一富商的名义,提前搭建好了一排排简易的木屋,如今,这些木屋中,早就人满为患了。
因为马超制定的大阅兵地点,便在渭水河边。
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贯穿整个关中,河面宽阔,有利于伏波锐士展现出他们的手段;同时渭水边上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则是方便其他马步三军进行演练。
在马超指定了阅兵地点之后,长安城就被戒严了,若无路引,任何人都无法进城。所以各方势力派来的细作、探马,只能扮作商人或是探亲访友之人,以寻常人的身份,住在城外的木屋中。
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阅兵 中
重阳佳节之际,大梁立国以来的第一次大阅兵,在万众瞩目中,终于开始了。
这一日的清晨,大梁之主马超迎着朝阳,身披白虎啸天铠,脑后系着一条粗大的白狼尾,手持紫金霸王枪,腰悬巨阙重剑,乘着龙象宝马,自长安城的南门缓缓而出。
朝阳的光辉倾撒在他的身上,为他的身周镶上了一圈金色的光边儿,神威天将军的特殊气质,跃然纸上。
马超的身后,三人两骑,并排而行。
中间一人,微微落后马超半步,一身道袍,鹤发童颜,怀中抱着一柄带鞘的长剑,宛如得到的神仙一般。
剑神王越!
大阅兵时期非比寻常,谁也不敢说没有刺客暗伏在四周伺机而动,于是王越便跟在了马超的身边,保护他的安全。
另外,王越看上去像是神仙般的人物,实则功利心很重,能在大阅兵时,跟在大梁之主的身边露个脸儿,也是王越很乐意的事情,一举两得嘛。
分居左右两侧的,就像是两尊黑铁塔一样,面目狰狞,宛如跟随在神威天将军身边的护法尊者。
这两人,骑在马上的,便是“万人敌”张飞,走在地上的,便是“擎天柱”胡车儿了。
在马超的身周十步之外,一队浑身包裹在黑色玄袍的肃杀死士,迈步而行。
跟随在马超身边近十年之久的这一部分神机营精锐们,第一次亮相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因为破军阵要参与大阅兵,所以神机营们便接替了他们的职责,从暗处站到了明处,护卫在马超的身侧。
这一部分的神机营,只有百余人,但却是整个神机营中最精锐的一部分人,协同作战能力不输于破军阵,单兵能力在王越的教导下,却要比破军阵强悍的多了,各个都称得上是当世一流的剑客了。
如果有人敢在这个行刺马超,肯定会在第一时间承受来自这些神机营精锐的怒火与剑锋。
感受到他们的肃杀和与众不同,原本潜伏在暗处蠢蠢欲动的刺客们,悉数沉默了下来。
刺客们不会忘记,有着当世第一刺客之称的韩龙,受魏王曹操之托,潜伏马超的驻地,想要暗杀马超,结果却有去无回,很多人都在猜测,韩龙便是死于一支神秘部队的手中,现在看来,多半便是第一次现身的这百余名神机营精锐了。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神机营想要杀的人,还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
马超一马当先出城之后,大梁的文武重臣分列两旁,武将骑马,文臣乘车,紧随其后。
一队队的刀斧手、仪仗队,穿插在群臣之间,一面面紫金色的青龙旗帜上,刺绣着诸葛亮、关羽等核心重臣们的官职、姓氏;其后是数量更多一些的红色凤凰旗,上面则是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等人的郑泰、钟繇、杜等人的官职;
再往后,则是近百面的白色狼牙旗,各地的郡守、主将,以及马玩、王平等文武将官的名号,尽在其中;最后面,是数不清的青色旗帜,自副将以下至队率以上的各级官员,按照顺序站立在属于自己名号的旗帜之下。
一时之间,旌旗蔽日!
远远看去,一面面旗帜随风飘舞,猎猎作响,当真映照了那句古语;猛将如云,谋士如雨!
大梁之主麾下,人才何其多也!
仪仗队的外围,则是手持麒麟盾牌,腰悬西凉弯刀的刀斧手。
他们的身上,是清一色的鱼鳞铠。片片鱼鳞形状的甲叶,在阳光的映照下褶褶发光,随着他们的步伐,甲叶相互撞击,发出一阵铿锵之声。
等武文众臣过去之后,一辆十六匹匹白义良马拉载的超大马车上,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
石碑的顶端,以四只白虎形状的雕刻镇守四方,而底座处,则是盘踞着同等数量的四只玄龟。
黑色的石碑上,用红色的朱莎,密密麻麻的镌刻着数不清的名字,犹如一张张殷红的字符,令人触目惊心。
路旁围观的众多老百姓们,其中有一些识字的,带着好奇之色,向石碑上看去。
最先跃入他们眼帘的,是石碑顶端刻着的三个大字:忠义碑!
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阅兵 下
三通战鼓擂罢,全场一片寂静。
在场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放到了新搭建起来点将台上,那里,万众瞩目。
点将台分为四个层阶,按照先前出城时的旗帜颜色来划分区域,梁王马超以及拥有紫金色旗帜的诸葛亮、关羽等十多个人,坐在最高处的台上;红色凤凰旗帜的郑泰、杜等人,便坐在第三层,也就是第二高的台上,其余众人,以此类推,根据官职落座。
沉静之中,马超忽的挺身而出,来到了最高层点将台的边缘处。
铮……铮铮
随着马超的步伐,一道琴音凭空响起,仅仅几个音符,便宛如天籁之音。
琴音由低沉忽的转向激昂,马超适时的开了口:“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马超每念出一个字来,那琴音便迸发出一个音节与之相和,雄壮刚毅的声音,与天籁之音结合在一起,直如龙吟虎啸!
下一刻,马超反手拔出腰间的巨阙重剑,剑锋直指天际,大声怒吼道:“义勇男儿!犯我强汉者”
铮!琴音随之爆发出了一个高音节,余音缭绕。
“虽远必诛!”
数十万义勇军将士,齐声应答,声动九霄!
在场的围观之人,毫无防备,立刻被这股冲天的声浪给吓了一跳。随即,大梁的子民们,脸上惊慌之色很快消退,取而代之的,则是无尽的骄傲之情。而那些别有用心的各方势力之人,则是震惊莫名,久久不能平静。
“犯我大梁者”
在琴音的衬托中,马超再次怒吼道。
一呼万响:“必杀之!”
呛啷
巨阙重剑归鞘,马超肃杀的站在点将台上,迎风而立。
咚咚咚
琴音消退,战鼓声再次雷动而起。
不知多少面战鼓,按照特殊的节奏,轰然擂动了起来,那悲壮、苍凉的节奏,瞬间挑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神经,令他们忍不住的热血沸腾!哪怕是各国的细作,仍是如此。
胡笳十八拍!
以战鼓的刚猛代替古琴的婉转,以鼓声的厚重取代琴音的清越!
这,便是义勇军进行大阅兵的序曲!
如雷般的鼓声,在历经一段持续的高音节之后,渐渐减弱,而另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