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踏三国-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百六十二章 七擒孟获 二
  入夜,诸葛亮让太史慈把孟获手下的董荼那和阿会喃,带到了自己的大帐之中,亲手解去了他们身上的绳索,赐给他们酒食,然后温和的说道:“孟获不识天威,犯上作乱,你二人又何苦助恶?本相深知你二人与那孟获和金环三节不同,是秉承亲近大汉的一方洞主,只要你们不再帮助孟获,本相绝不会为难你们。”
  董荼那和阿会喃对视了一眼,均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惧意。
  原本在他们看来,这次答应孟获随军出征,可以轻轻松松击败宛如绵羊的汉军,进而捞取一笔不菲的好处,谁料义勇军的战斗力远超他们的想象,如果说义勇军是绵羊的话,那他们二人手下的蛮兵,最多只能算是强壮一些的小羊羔而已,现实的差距,和他们事先所想,实在是差的太远了,经此一战之后,他们已经没有了和汉军继续做对的勇气了。
  二人在对视一眼之后,没有半分犹豫,同时拜倒在诸葛亮面前,同时说道:“多谢相国不杀之恩,我二人明日一早便返回南中,今后绝不敢再与汉军为敌。”
  诸葛亮将二人扶了起来,笑着说道:“返回南中之事倒也不急,本相还有一件事情需要你们去做,却不知你们肯不肯帮本相这一次忙?”
  两人连忙说道:“诸葛相国旦有吩咐,我等誓死不辞。”
  “既如此,附耳过来……”
  翌日,天色大亮的时候,三万义勇军早已悄然退去,就好像从未出现过,没有留下半分的痕迹,只有被收缴了武器的四万蛮兵,证实着义勇军确曾来到过这里。
  义勇军在退走的时候,将四万蛮兵手中的武器全部收走,连一块铁片都没有留下,同时解除了一小部分蛮兵身上的绳索,让他们重获自由,去解救更多被捆绑在一起的蛮兵,董荼那和阿会喃便在此列。
  董荼那和阿会喃在第一时间来到孟获身边,将孟获身上的束缚解开,劝慰着说道:“大王,这大梁义勇军确实非同寻常,咱们还是不要再趟这浑水,回南中去吧。”
  不等孟获说话,金环三节站起身来,向二人怒目相对,呵斥道:“决计不可!这次战败,义勇军是靠偷袭得手,真正的战力,并不比我们高出多少,只要我们今后多加戒备,谅义勇军也不是我们的对手。再说,若是战败一次便夹着尾巴逃回南中,那我们可就成为笑柄了,其他的洞主会说咱们是被大梁义勇军吓破了胆!”
  孟获点着头说道:“没错,义勇军是厉害,可咱们也不是泥捏的,咱们绝不能就这样回去。本王和诸葛相国有约,若是过了今日,他若再能擒住本王,本王便心甘情愿的归顺大梁,到时,去留自有诸葛相国定夺。好了,不必多说了,赶紧整顿人马,咱们需要尽快和本王的夫人回合,武器粮草都被汉军收缴了,咱们难道在这里等着被饿死不成?”
  看到孟获做出了决定,董荼那和阿会喃也不再多说什么,默默地转开身形,去整顿各自部下散落的人马了。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金环三节小声向孟获说道:“大王,他们两人有点不对劲。据我手下的族人说,昨夜曾看到诸葛相国连夜召见他们二人,会不会……”
  “绝无可能!”孟获挥手打断了金环三节的话,冷厉的说道:“若是他们真有背叛之心,咱们早已化作尸骨了,焉能站在这里?别忘了,刚才在咱们身上的束缚没有解除之前,他们要杀咱们易如反掌!不过,本王也觉得他们两个有点奇怪。给本王盯紧他们,若是发现他们和义勇军勾结,立刻告知本王。”
  迈步向前走了几步之后,孟获又回转身来,对金环三节说道:“对了,如果咱们的粮食不够今日食用的话,就到附近的村子里去借点粮食来,反正这益州南部,如今也是无主之地了。”
  在南蛮人口中的借,其实就是明抢,这是金环三节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了,烧杀抢掠,金环三节样样精通,他狞笑一声,大声答应道:“明白!”
  日落的时候,孟获所部蛮兵在白天并没有走出多远,因为军中缺粮,金环三节让部下四处掠夺粮食,因此耽误了行军的进程,四万蛮兵一整日的时间,仅仅走出了一百多里,不过行程虽然被耽搁了不少,但总算是暂时解决了粮食的问题,金环三节率部掠夺来的粮食,省着点吃,能够维持四万蛮兵食用两、三日的了,在这段时间内加速行军,只要能够按时到达犍为与刘备汇合,那就不会再为粮食问题担忧了。
  当孟获在下令停止进军、生火做饭之后,蛮兵们爆发出一阵欢呼,然后便七手八脚的忙乎了起来,浑然没把昨日傍晚被义勇军偷袭的教训放在心上。
  这些五脏庙惶急的蛮兵们没能吸取教训,但孟获却也不会如此,他安排本部的一千蛮兵,在东南西北四角设立了八队巡哨,严密的监视着四周的一切风吹草动,并让金环三节将帐篷扎到了外围,充当起了第一道警戒线,孟获自己更是甲不离身,端坐在自己的大帐内,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
  可是直到夜色深沉,义勇军依然没有任何出现的痕迹。孟获早已双眼打架,困乏的不行了,就更不要说那些经过一整日的奔波,身体疲乏的蛮兵们了。


第五百六十三章 七擒孟获 三
  放任孟获连夜率部离去之后,诸葛亮看着身边的董荼那和阿会喃两人,笑着说道:“二位洞主辛苦了,本相会将两位洞主的功劳上报朝廷,奏与吾王知晓,亲自为二位洞主请功。”
  董荼那和阿会喃受宠若惊,连忙向诸葛亮拜倒在地,口中称谢不止。诸葛亮从四轮车上站起身来,走到二人身边,将二人亲手扶起,道:“等到天明,本相会把二位洞主所部的武器、军备原封奉还,届时,本相还会让太史慈、王平二位将军率领一支人马,乔装成蛮兵,与二位一同回转南中,一举平定孟获部落的留守兵力,还望二位洞主鼎力相助才是。”
  董荼那和阿会喃拍着胸脯保证:“相国大恩,我二人永生不敢或忘,必定全力协助二位将军,将自祝融夫人以下的大小首领一并擒获!”他们口中的祝融夫人,就是孟获的妻子,是南蛮人中出名的美人,武艺不俗,尤其擅长飞刀,五十步之内百发百中,是孟获生平唯一惧怕的人。
  因为南蛮人的习惯中,没有女人不能涉政这一项,所以平时孟获不在部落的时候,便是这位祝融夫人代为主持日常事务。
  “好,既然如此,本相便恭候诸位大胜的消息。”诸葛亮长笑着说道。
  让太史慈、王平率领两万义勇军乔装成蛮兵,随同董荼那和阿会喃一起回转南中,这是诸葛亮定下的釜底抽薪之计,等到他们将孟获部落的人员一举成擒的时候,诸葛亮这边也该差不多能收服孟获的心了,到时候再把俘获的祝融夫人等带到孟获面前,让孟获看到他已经失去了根基,而且义勇军并没有真正的伤害到祝融夫人他们,相信到时候孟获一定会真心归降大梁,再也不会反叛了。
  这样双管齐下的方式,可以更快的收服孟获。
  毕竟,如今局势危急,北方、荆州各处的大战一触即发,诸葛亮必须要速战速决,尽快收服孟获的心,而后带领部下义勇军赶到马超的身边去,帮助他一起度过这个难关。这也是诸葛亮要以攻心之策,收服蛮王孟获以及南中诸多蛮人的初衷。
  天亮之后,看着太史慈他们率部离去的背影,诸葛亮笑着对身边的马岱说道:“伯瞻,下一步,你说孟获会怎么做呢?”
  经过马超潜移默化的改造,诸葛亮现在已经不再是历史上那个事必亲恭的实干家了,对接班人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已被诸葛亮在心中提上了日程,他始终没有忘记,数年前当自己最初正式投效到马超麾下的时候,贾诩从第一谋臣的位置上逐渐隐退的事情。
  所以,诸葛亮才会时常向身边的人征询意见,并调配给手下人极大的临时权限,让他们来代替自己去完成一些具体的事务。此刻,诸葛亮开口询问马岱的意见,其中就有培养马岱的意思,这也是马超离开成都前,特意交代诸葛亮要去完成的任务。
  马岱可是马家的老四,是马超的家族兄弟啊!
  马岱再过三个月,也就是过了这个冬天,到明年的二月,就要年满十八岁了。在这个年龄上,马岱有着超脱年龄的稳重和成熟,一身武艺也尽得马超的真传,虽然他不用枪而是用刀,可刀法上的造诣已经有马超三、四分左右的火候了,是个难得的文武双全的帅才。
  假以时日,马岱成为向像历史上那样的名将,甚至超过他在历史上原本的能力,都不是什么问题。诸葛亮也愿意和马超一起,悉心培养马岱,让他成为大梁新生代的领军人物之一。
  马岱稍作思考,便朗声说道:“相国,孟获不是傻子,咱们接连两次发动夜袭,孟获一定会对此有所准备,而且一定会将防守做得更加严密,凡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夜袭基本已经不太可能了。孟获应该会针对我军兵力不足的短板,改为昼伏夜出,白天的时候按兵不动,晚上加速行军,争取早日和祝融合兵一处。”
  诸葛亮闻言,眼中大有赞赏之意,以马岱现在年纪,能看到这一步,已经算是相当了不起了。孟获在两次被擒之后,经过痛定思痛,一定会想到,义勇军不大可能会在白天出现,因为这样会提前引起当地守军的注意,只会将祝融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对义勇军没有任何好处。
  义勇军想要大举进攻孟获所部,只能是在日落之后,隐蔽的发起攻势,才能达到瞒天过海的效果,所以,孟获将行军方式改为昼伏夜出,白天利用汉军不能发起大举进攻的机会进行修整,晚上精神饱满的急行军,让义勇军摸不到他们的踪迹,是目前形势下应对义勇军最有效的办法。只要熬过一天一夜的时间,那便算是诸葛亮输了这场赌约。


第五百六十四章 七擒孟获 四
  翌日正午,孟获所部的三万多蛮兵刚刚安顿好营地,却不曾想上万义勇军忽然从营地内的地下冒了出来,以小将马岱为首,来了个中心开花,诸葛亮又及时率军赶到,与马岱里应外合,第四次将孟获生擒活捉。
  诸葛亮早就算定了孟获所部的行程,因此让马岱率军提前赶到,在地面上挖掘藏兵坑,然后将上万义勇军藏在了里面,随后诸葛亮又命人清理好地面上的痕迹,受过马超后世作战思维引导的义勇军们,硬生生的把后世的地道战完美的使用了出来,打了孟获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这一次被擒,依然没能让孟获完全心服口服,以诸葛亮使诡计为由,再次拒绝投降。面对孟获的固执,诸葛亮也不以为意,大度的放任他离去。
  十二个时辰之后,就在孟获所部仅需一日的路程,便可以与祝融汇合的时候,再次遭到了义勇军的伏击,这一次伏击是马岱向诸葛亮献的计策,他让部队化装成溃败的蜀兵,让孟获误以为是刘禅残部前来投奔他的兵马,趁着孟获毫无防备之际,忽然暴起,第五次将孟获擒拿。像前四次一样,孟获依旧不肯认输,诸葛亮也依旧没有为难他,任凭他自行离去。
  五次被擒之后,孟获学乖了,他不在带着缺乏粮食、武器的部队向祝融靠拢了,而是调转身形,向着南中方向赶了回去。
  孟获认为,诸葛亮一定想不到他会放弃和自己的夫人祝融汇合,转而踏上返回南中的道路。可是事实证明,孟获身体上的肌肉无疑比诸葛亮强壮了很多,但是论起谋略,一百个孟获也比不上半个诸葛亮。
  在返回的路上走了大半天,孟获率部来到一处险要的山谷,却意外的再次遇到了义勇军的伏击。义勇军在充分的信息情报支持下,提前一步再次设下伏兵,给孟获来了个守株待兔,让他一头扎进了汉军的包围圈中,第六次被五花大绑的带到了诸葛亮的面前。
  这一次,诸葛亮没有面见孟获,只是让马岱给孟获捎了一句口信。马岱怒目圆睁的来到孟获面前,大声说道:“诸葛相国面羞,不欲与你见面,让你作速离去,整顿兵马准备好下一次被擒!”在马岱的叱呵声中,孟获满脸羞红的率部离去,继续向返回南中的方向赶路。
  在接下来的数日时间内,义勇军意外的没有任何动静,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再也没有出现在孟获的视线中。
  就在孟获疑惑不已,不明白为何汉军三日来毫无动静的时候,诸葛亮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在蛮兵返回的沿途散布消息,传言益州南部的两个郡已经被义勇军攻克,以祝融夫人为首的各个洞主,都被一举成擒。
  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孟获心中惊慌失措,祝融夫人是他最爱的女人,而这两个郡又是他刚到手不久的富饶之地,若是失去了这两样,孟获即便是能活上一千年,也会觉得索然无趣。
  因此,孟获不顾消息的真假,督促部下蛮兵加快速度向两郡赶路,在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却碰到了前来迎接他的兀突骨等数位洞主,双方见面之后,孟获才得知,原来在南中,到处都是孟获已经被义勇军擒拿的流言,兀突骨等人担心不已,便率领留守南中的几位洞主,起兵五万前来救援孟获。
  双方刚刚把话说开,孟获便感到心中一沉,自知自己再次落入了诸葛亮的圈套之中,而且这一次还把兀突骨等人都给圈了进来。孟获刚要做出应对之策,四周忽然响起了一阵密集的鼓声,无数的汉军从四面八方涌现出来,将孟获等人团团围在了中间。
  孟获的猜测是正确的,他被擒的流言和祝融夫人被擒的流言,都是诸葛亮故意放出来的烟幕弹,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蛇出洞,让孟获和兀突骨同时落入诸葛亮的计算之中。可是,诸葛亮的智谋,岂是孟获可以轻易窥破的?
  孟获所猜到的,只是诸葛亮计划中的一部分,诸葛亮利用三天休整的时间,又秘密抽调过来了三万生力军,除了要将孟获等人再次擒拿之外,还要一举端掉孟获的老巢,将兀突骨等洞主引来,就是为了让太史慈等已经潜伏到益州南部的两万义勇军减轻压力,趁着两郡空虚,迅速将祝融夫人和其他几位洞主擒拿,让孟获投鼠忌器。
  看到四周站满了义勇军,兀突骨怒道:“绵羊也敢来围剿狼吗?今日便让你们知道我南蛮人的厉害!”兀突骨身高一丈二,天生力大无穷,是南中出名的大力士,单以力量而论,就连孟获都不是他的对手,但或许是因为兀突骨太倚重自己力量的缘故,导致他的武艺不精,这才被孟获压了一头,屈居南中的二号人物。
  此刻面对汉军的包围,没有领教过汉军强悍战斗力的兀突骨,心中自然不服,大有欲与汉军一决死战的架势。
  听到兀突骨的怒吼,早已对孟获心生不满的马岱扬声喝道:“那大汉,可敢和某单打独斗吗?”
  兀突骨见到向自己喊话的人,只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不由得哈哈笑道:“毛头小子当真不知死活!俺一棍便可将你砸为肉泥,出来受死吧!”说着,他便策动自己坐下的白象,脱离了蛮兵的大部,独自来到两军之间的空地上。
  因为身高和体重的原因,战马根本不可能成为兀突骨的坐骑,所以兀突骨只能驯养白象来充当坐骑,速度虽然比战马慢了很多,但胜在冲击力强悍,配合上兀突骨的巨力,倒也算得上是相得益彰。
  马岱没有半分犹豫,舞刀跃马向兀突骨冲了出去,借助着战马速度比大象快的优势,闪电般接近兀突骨的身侧,一抖手中长刀,向着兀突骨的肋下狠狠地斩了过去。
  兀突骨哈哈一笑,浑然不将马岱这一刀看在眼中,抡起手中的大铁棒,便向马岱的长刀上砸了下去。在兀突骨的设想下,他这一棒足以将马岱的长刀砸断,顺带着利用震动力,把马岱带落马下,之后,他只要稍微给坐下的白象一个指示,白象一蹄子下去,马岱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可是,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兀突骨的预料。


第五百六十五章 祭泸水
  益州南部之战,诸葛亮七擒孟获,最终使得南中自孟获以下,真心归附。
  南蛮人归附之后,诸葛亮行使了马超授予他的临机专断之权,将南中之地划分为云南、兴古两个郡,纳入益州的版图之中。
  在治理云南、兴古两个郡的时候,诸葛亮采用以南蛮人为主,以汉人为辅的政策,任命孟获为云南郡守,祝融为驻军主将,汉人吕凯为主簿;董荼那为兴古郡守,蜀中之人马忠为驻军主将,阿会喃为参军。南蛮之人与汉人共同治理的方针政策,并且不留下一个汉军,驻守两郡的兵勇,全部出自蛮兵之中。
  这个举动,赢得了南蛮人对诸葛亮的进一步拥戴。因为诸葛亮的这个安排,让南蛮人感觉到,诸葛亮把他们当做了自己人,而不是留下汉军来监视他们的附庸。
  诸葛亮的这个举措,其实也是效仿马超安置原来的羌、氐、乌桓等异族人的方法。想要让南蛮人彻底臣服,就必须要征服他们的心,让他们逐渐与汉族的血脉、文明相互融合,而不能靠一味的强征。
  留下少数的汉人,指引南蛮人逐渐进步,就是在南蛮人之中,燃起一点星星之火,当南蛮人在较为和平的环境下,体会到汉人的先进文明后,他们便会完全放下抵触之心,心甘情愿的融入进来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是马超送给诸葛亮的一句名言,诸葛亮时刻谨记在心。
  当然了,诸葛亮以攻心之计征服南中,看似容易,实则却是异常艰难。天时、地利、人和,外加运气,缺一不可。所以诸葛亮在处理好云南二郡的政务之后,也在二郡中抽掉了一部分兵力,补充到了自己的部曲之中。
  比如说兀突骨麾下的三万藤甲兵,便有一万精壮补充到了无当飞军中,外加孟获麾下的一万精锐,使得无当飞军的人数,激增到了五万人之多。
  比起奔雷骑和破军阵,无当飞军的组军要求相对要低一些,毕竟无当飞军的定位是轻甲弩兵,突出的是攀山越岭和远程打击的能力。而蛮兵自幼便生长在深山大泽之中,穿山越岭对他们而言,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这两万蛮兵编入义勇军,还是诸葛亮直属的精锐无当飞军,表达了诸葛亮对南蛮人的信任,可以毫不避讳的把两万南蛮人带在身边。日后这些人若是能建功立业,捷报传回家乡,口口相传,无疑是有利于大梁的。
  同时,诸葛亮也在无形之中,削弱了南蛮人的战力。两万精锐,可不是说能训练出来就能训练出来的,这两万人被抽走,南蛮人纵是日后反悔,短时间内也不能掀起太大的风浪了。
  等南蛮人重新再练出两万精兵的时候,诸葛亮相信他们大多数人都已经接受并习惯汉人的先进文明了,就算让他们反,他们也不肯再反了。
  在云南两郡仅仅停留了半个月之后,诸葛亮便欲要率军返回成都了,因为他十分挂念马超那边,他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马超的身边去。
  因感念诸葛亮的大恩,孟获率领云南两郡的各级官员五十余人,出城相送。在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原来南蛮人的各路洞主,仅有七人,是新加入的汉人面孔,以目前的情势而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大军行至泸水边,时值隆冬时节,本应有些上冻的泸水,丝毫不见结冰之象。即便云南之地酷热,可也不应如此,就连生于斯长于斯的孟获等人见了,都觉得很是反常。
  事出反常必有妖。
  心细如发的诸葛亮没有立刻让大军渡江,而是先放了几只空无一人的木筏下水,试探水情。
  不料木筏刚一下水,泸水中忽然阴风大作,水面上无风起浪,行驶在水面上的几只木筏悉数被扬起的浪头吞没。
  诸葛亮见状,询问于孟获。孟获答曰:“此处原有猖神作乱,为祸四方,往来者必须以祭品献礼,方能安然渡水。”
  “当用何物烹祭?”诸葛亮好奇的问道。
  泸水是诸葛亮率部返回成都的捷径,如今马超正在北方与曹操一决生死,诸葛亮归心似箭,自是一日也不愿意耽搁,便向孟获追问道。
  孟获刚要说话,却欲言又止。在诸葛亮的注视下,孟获才无奈的说道:“往昔,我等蛮人祭祀猖神,皆是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外加黑牛白羊烹祭,方能令泸水之中风平浪静,并护佑我南蛮之人来年民泰安康。”
  诸葛亮不悦的说道:“如今战事方休,岂能再动杀戮,以活人祭祀?”
  孟获皱着眉头说道:“往年祭祀,皆是来年开春之际,从未有过今日这般,犹在隆冬岁月,泸水上便如此阴风大作,实属怪哉!”


第五百六十六章 荆州争锋
  顺流而下,总要比逆流而上容易。
  三十万江东军还未到达荆州,顺流而下的周瑜,便已经来到了目的地,与陈到之间的激战,一触即发。
  自刘禅向马超献上降书的那一刻起,陈到便已经厉兵秣马,时刻做好死战的准备了。他跟随刘备这多年,是绝不会投降大梁的,就算周瑜不来,他也要整顿兵马,杀到成都去,恢复蜀国的国号。
  此番与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