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1639-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奈何人心欲壑难填,对于官僚、地主和大商贾,远不是一纸禁令就能禁止,通常以婚娶契约掩盖蓄奴事实,其构买奴婢的文契,皆不书为奴婢,而曰义男义女,两百年来,愈演愈烈,如不严厉打击,早晚境内遍地豪强,国家掌握丁口,未必多于大户之奴仆。
  本王在扬州、南京之时,曾取缔人伢子,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今新旧朝交替,正是严令禁绝的最佳时机,如果现在不予理会,恐怕几十年,甚至十来年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说着,李信挥了挥手:“今天到此为止,大家请回罢,下一次的常朝,在皇极殿召开。”随即转身而去。
  官员们兴奋讨论着,加薪、解决住房固然是新朝的福利,但是清除了百来人,尤其是对朝庭的改革,不仅意味着有位子空出来了,还会有更多的官位,凡是自负有些才能的,无不跃跃欲试!


第三二五章 海军陆战队

  (谢谢好友中华潮的月票~~)
  “皇爷,李司令召开常朝的大体内容,奴婢都记下来啦,请皇爷过目!”
  魏清慧回到乾清宫,把一页写满了绢秀字迹的纸张呈给了崇祯。
  这还是李信叫柳如是帮她整理的,否则以她那鬼鬼祟祟的行径,哪能记得那么完整?李信也不怕被崇祯了解,甚至他还期待,崇祯在北美立国之后,能够采用他的先进治国理念。
  当然了,以朱家人的禀性,是不可能放权的。
  崇祯仔细看着,除了设立丞相在他看来是取死之道,以及把司法权独立出来不屑一顾之外,其中的很多东西,是他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不由叹了口气,神色感慨之极。
  而李信在回了府之后,李仙风就迫不及待问道:“摄政王,您召孙传庭入京,他未必肯来,或还会联结郑芝龙、刘泽清、高杰、左良玉、黄得功及刘良佐勤王,摄政王不得不防啊!”
  在李仙风的眼里,李信举世皆敌,除了他提到的这几人,还有李自成、满清、张献忠,乃至于仍盘踞在英霍山区的革左残部。
  之所以这些势力没有联手攻击李信他,一来彼此之间本身就矛盾重重,二来李信两败清军,除了实力让人忌惮,也拥有抗清的大义,等闲不好对他动手。
  但是孙传庭不是傻子,李信叫他来北京担任兵部尚书,他就得丢掉兵权,从此任李信宰割,孙传庭能愿意么?
  很可能会秘密联结多方势力,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发兵相向。
  事实上李信的地盘并不大,大概涵盖了南京周边、安徽东南、江苏苏北、山东全省与河北、北京一带,在战略上无险可守。
  李信摆摆手道:“刘良佐等人,不过是丧家之犬罢了,不足为虑,李自成要与满清争夺山西,腾不出手,张献忠胸无大志,占了四川,关起门来,据地称王还来不及,哪会主动来攻我?唯一可虑的,是孙传庭与郑芝龙勾结,不过孙传庭此人老奸巨滑,决不会当出头鸟来撩拨我,多半会百般推托,不用担心。
  再退一步说,局势真往最坏的方向发展,这几方纵要结盟,也必然各怀鬼胎,不经过一番合纵连横,各种交换是不可能向我出兵,我替他们估算了下,最少也要一两年的时间才有望达成,因而时间站在我们一方,每过一刻,我们就强大一分,一些跳梁小丑,何惧之有。”
  “摄政王高见!”
  李仙风想了想,确实如此,拱手赞道。
  李信又和李仙风谈起了在南京的施政要点,很快的,大半个时辰一晃而过。
  “总司令,陈永福求见。”
  这时,黄海在外唤道。
  “哦?请他进来!”
  李信伸手示意。
  “得令!”
  黄海施礼离去。
  李仙风也站起来道:“摄政王,那老夫就告辞了,近日会尽快赶往南京!”
  “李抚台好走!”
  李信把李仙风送出门外,不片刻,陈永福迈入屋内,拱手施礼:“参见摄政王!”
  “诶~~”
  李信摆了摆手:“军中还叫我总司令!”
  “参见总司令!”
  陈永福重新施礼。
  李信让陈永福坐下,便笑道:“这段日子过的如何?”
  “这……”
  陈永福挠了挠后脑壳,吞吞吐吐道:“弟兄们都说,成了荡寇军,待遇比原来好多了,虽然训练也比以往刻苦,但大伙儿都劲头十足,渴盼为总司令立功,因此……这段时间,骨头闲的都快散架啦!”
  在对清军的战斗中,李信没有让陈永福参战,陈营战士看着别人因功晋职,或者组织蒙眼摸妻,抱得如花美眷,能不心痒痒么?
  对于陈永福的任用,李信还是很慎重的,没有把随陈永福来的两千余人编入自己的序列,而是给了个独立旅的番号。
  什么是独立旅?
  就是独立于主力部队之外的非嫡系编制,用现代话说,是杂牌军。
  当然了,李信不会真把陈永福当杂牌军打发,好歹陈永福是第一个带兵来投的,有标杆效应,不适合收编,于是今天把陈永福叫了过来。
  李信问道:“陈将军,我想把你的部队改编为海军陆战队,你看如何?”
  “海军陆战队?”
  陈永福满脸不解。
  李信点点头道:“海军陆战队通常与海军配合作战,却又独立于海军,主要用于抢占滩头阵地的登陆作战。”
  陈永福面色阴晴不定,一副想说话,却又不敢说的模样。
  李信笑道:“有话但讲无妨。”
  “那……那末将就直言了!”
  陈永福猛一咬牙道:“弟兄们本来就觉得在军中白吃白喝,什么都不干,有愧于总司令,这海军陆战队……一看就是没什么仗打的悠闲军种,陈某实在想不明白,过江过河直接拿炮轰过去就是了,要什么登陆作战?”
  “哈哈哈哈~~”
  李信仰天大笑起来。
  陈永福一脸懵逼的看着李信。
  好一会儿,李信笑毕才道:“陈将军啊,我就知道你会这么想,若放在以前,就中原这么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大家关起门来打,海军陆战队确实没太大的用,但今后,我军必须与世界列强争锋,拿什么争锋?陆军肯定不行,必须是海军,登陆作战将非常频繁,用到海军陆战队的地方会非常多,现在就有一块硬骨头让你啃,你敢不敢啃?”
  “敢!”
  陈永福一口咬定。
  “好!”
  李信叫了声好:“过一阵子,我将以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攻打觉华岛,再攻占宁远,以大海和海军为依托,逐步打开我军在辽东的局面,并且砍伐森林,打造海船,你先回去,把战士们摸个底,凡是老弱病残,或者晕船者,必须淘汰,人数暂定为五千,缺额从漕丁中招蓦,我再配几个前锋营的精锐给你,协助你搭建海军陆战的框架,要求半年之内,必须成军!”
  觉华岛距离宁远仅二十里左右,是吴三桂占据宁远时的屯粮处所,呈葫芦型,方圆二十来里,又有磨盘岛、张山岛与阎山岛三个副岛拱卫。
  如能夺取觉华岛,宁远城将直面于海军的炮火之下,可以用重炮轰击城池,宁远必破,实际上辽东的很多地方都可以使用海军攻打,李信可不会在陆地上和满清一分一寸的争夺地盘。
  “得令!”
  陈永福满脸振奋的施礼。
  李信微微一笑:“你的任务很紧,只有半年,一应钱粮物资作出预算之后先拿来给我看,再向后勤部申请,倘若今次作战顺利,将来还会扩大海军陆战队的规模,用于对台湾,菲律宾和马六甲的作战,你去准备吧。”
  “得令!”
  陈永福重重一拱手,转身离去。


第三二六章 晋商

  陈永福离去之后,李信下令,让慧梅和慧英来京,北京明报总社的筹建发行需要她们打理,又让周菡火速调拨好手过来,搭建财务总公司北京总部,顺道把寇白门的弟弟带过来。
  至于周菡和红娘子,因肚子大了,不便远行,只能生过孩子再来。
  最后李信让张鼐于半年之内带兵三万来京。
  看着李信忙碌了大半天终于清闲下来,柳如是心疼的倒了杯温茶,递过去道:“李公子,喝点水吧。”
  李信点了点头,抿了口茶,半眯起了眼睛。
  柳如是美眸中柔情一闪,绕到后面,替李信捏起了肩膀,那手指柔柔腻腻,轻重适中,再有阵阵淡雅的幽香袭来,李信舒服的哼出了声。
  ‘这家伙!’
  柳如是暗啐。
  李信却是突然问道:“柳姑娘,我想用钱谦益,你说让他做什么官好?”
  “啊?”
  柳如是惊呼一声,神色有些不大自然,毕竟不管怎么说,钱谦益是她的前任啊,她也曾对钱谦益动过心。
  李信淡淡道:“柳姑娘不必多想,你和钱谦益的事我都知道,发乎于情,止乎于礼,这没什么,谁说一个女人一辈子就要守着一个男人,当相处成为一种折磨的时候,还不如及早分开。
  唐宋之前,女子可以离婚再嫁,但从本朝开始,女子被三从四德约束,这无疑是历史的倒退,早晚我会改回来,提到钱谦益你没必要不自在,他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是你人生的一段旅程。”
  柳如是心都要醉了,李信这话,说进了她的心坎,这不正是她最为渴望的男女关系么。
  “柳姑娘?”
  见柳如是的手指不动了,李信轻唤了声。
  “啊?”
  柳如是猛晃了晃脑袋,俏面浮上了一抹鲜艳的潮红,才回过神来,一边按着,一边道:“牧斋兄没什么大志,人也有些刻板,这正是他早年朝堂不顺的原因,但是凭着他的地位,你想要用他,至少要给个堂官,六部里,刑部没有了,吏、户、兵、工又职责重大,以他的性子干不来,所以……唯有礼部堂官才适合他。”
  “嗯~~”
  李信点点头道:“柳如娘言之有理,待会儿帮我拟一份诏书,调钱谦益进京,任礼部尚书。”
  柳如是讶道:“牧斋兄并不认同你的作法,他不怕他任了礼部尚会坏你的事?”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李信神秘的笑了笑。
  钱谦益对于李信来说,仍有价值,钱谦益曾被逼写过《大义觉迷录》,在世人眼里,就是李信的人,也属于离经叛道那一类,由钱谦益任礼部尚书,比他自己更适合反程朱理学,推行唯物辩证法。
  至于钱谦益来不来的问题,李信不担心,他就不怕真来一次水太凉?
  钱谦益这种性格很容易被拿捏,李信以死相胁,包保钱谦益服服贴贴。
  当然了,水太凉的事情,李信不敢告诉柳如是,他相信钱谦益也没脸在柳如是面前提及。
  “黄海!”
  李信向外唤道。
  “末将在!”
  黄海出现在门口,抱拳施礼。
  李信吩咐道:“着人去一趟山西会馆,叫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与黄云发,五日之内来京见我,否则对山西会馆以汉奸论处,另着吴孟明看住西山会馆,只许进,不许出!”
  “得令!”
  黄海神色一肃,施礼离去。
  他知道李信要动刀了!
  ……
  三日后,张家口!
  张家口俗称东口,与晋蒙交界处的西口,又称杀胡口(清朝改名杀虎口),并列为对蒙古的两大贸易口岸,晋商几乎把持了对蒙贸易。
  说起晋商,就不得不提到九边与盐引,开中法规定,商人把粮食和其他军需物资运到边境,用军队给出的收据,和官府换取换盐引,这既解决了军需物资供应,老百姓也不用背着粮食千里迢迢服役,商人又获了利,可谓一举三得。
  正是由于开中法的推行,土地贫瘠,竭丰年而不足食的山西人,踏上了走西口的商路,在西口以东,另一个重要的通商要地便是张家口。
  虽然叶湛推行的折色法与李信废除盐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晋商,但晋商仍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牢牢把持着对满蒙的贸易。
  李信提到的范永斗,是晋商之首,常年盘踞在张家口,其余七人与范永斗,在清军入关之后,合称满清八大皇商。
  早在明朝初年,范家就在张家口和蒙古做生意,历七代,传至范永斗时,已成了张家口对满蒙贸易的最大汉商,时人称其贾于边城,以信义著。
  努尔哈赤素来善待晋商,到了范永斗这一代,范家已经和满清的利益捆绑到了一起,铁器、火药、火枪、军事情报源源不绝的从关内,经晋商,输往关外,满清也越发的倚重晋商。
  根据史料记载,满清所需的全部火药、八成粮食和超过六成的金属由晋商提供,甚至京畿情报,细致到每个关口的守将姓名、士兵数量和装备清单,晋商都可以提供。
  这简直是细极思恐了。
  皇太极曾在宁远战败之后说过,他不畏惧袁崇焕,最担心的是明朝边防严查商人越境,生怕晋商彻底中断交易,这关乎到满洲的生死存亡,就在崇祯下令封锁边关之后,范永斗和其余七家晋商依然坐镇张家口,向后金转运物资,史载: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
  后满洲数度入寇,掠得大批财货人口,不再完全依赖于晋商,但晋商的重要性依然存在。
  李信让范永斗等人回来,是给他们一个回头是岸的机会,只要愿意与满蒙割断联系,他可以即往不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张家口距离北京有五百里,而荡寇军兵力不足,只能勉强守着北京,没法进取,连居庸关都没控制,更别说把手伸到张家口,否则早就带兵杀到张家口,把八大晋商抄家灭族了。
  这日,范永斗收到了北京山西会馆的紧急来书,在张家口自家豪宅里,约见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与黄云发等七大晋商。
  “大哥找我们来,是什么事?”
  范永斗年龄最大,家业最大,在晋商中被尊为大哥。
  身着旗装的丫鬟刚刚上了茶,并给各人点上烟,性急的王大宇率先问道。
  “你们先看看吧。”
  范永斗把山西会馆的急信传递过去。
  七人相继传看,屋内的气氛陡然凝重起来。
  “诸位以为如何?要不要去北京?”
  范永斗向下问道。
  席间默不作声,每个人都哼哧哼哧的抽着烟,很快,屋子里烟雾燎绕。
  李信的要求,形同于最后通碟,要么回归汉人怀抱,免得大清被灭之后不得好死,原本晋商从来不担心大清灭亡的问题,但是多尔衮挟十九万大军进攻北京,死伤达七万之多,吃了自努尔哈赤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败仗,晋商就不能没点想法了,至少会反思与满清是不是走的太近?
  做生意的唯利是图,通常会为自己留点退路
  可是李信的意思传达的很清楚,与满蒙断绝往来,撤回北京,那么,不能与满蒙做交易,损失的巨额利润谁来填补?更何况李信的力量只在北京周边,没法接应他们,凭他们自己的力量,要想在满蒙的眼皮子底下,把巨额家产运回北京也难如登天。
  范永斗不急不忙,跷着二郎腿,背靠着太师椅,半眯着眼睛叭达叭达抽烟,品着烟草的香气,好一会儿,才磕了磕烟锅,有丫鬟会意的接过,倒去烟灰,重新装上烟丝,点燃递回去之后,才慢悠悠道:“据我得知,摄政王爷以英王爷为先锋,率耿仲明与吴三桂,约五万兵力,向大同急速奔去,料想不久,夺取大同的消息当会传来。”


第三二七章 对抗到底

  (谢谢好友书友20190105213955831的一张月票~~)
  “哦?”
  席中讶声四起。
  多尔衮领军出了居庸关之后的行踪虽然站在李信的角度不难猜测,但是他有穿越者这个最大的金手指啊,可以根据多尔衮的性格和平常的行为推测他的行踪,而别人不行,哪怕李自成都猜不到清军会去袭取山西,因此清军攻打山西,被列为了最高机密。
  范永斗满意的看着下面,待得讶声渐止,才道:“诸位,闯逆在山西毫无根基,大清以重兵压境,夺取山西不在话下,即便摄政王一时不察,没能攻下北京,但取了山西,再取河南,迂回包抄北京,夺取中原天下把握反而更大些,而那李信虽侥幸占了北京,却四面受敌,老夫料他一两年之内,必将退回江淮,再无所作为,还望诸位莫要被他吓着,一心一意跟随大清,将来大清皇帝与摄政王爷,必不薄待我等!”
  这话一出,众人纷纷称是。
  毕竟李信虽然战无不捷,连战连胜,但他崛起的时间短,才几年,很多人对他不了解,而大清已经是第三代君主了,花了几十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脉络清晰,给人一种根基稳固的错觉。
  尤其是晋商,从努尔哈赤时代就为大清服务,对大清的了解异常深刻,一场败仗,并不是灭顶之灾,大清的根基未损,几大名将未失,在心目中,他们仍然倾向于大清。
  而且多尔衮素有睿智之名,他们相信多尔衮能顺利取下山西,包抄李信!
  不过靳良玉仍是问道:“大哥,咱们要是不回北京,恐怕山西会馆会被立刻查封,那李信也会严令禁止边贸,荡寇军可不是明军,明军基本上被咱们渗透了,但荡寇军未必吃咱们这套,倘若没有物资运送出来,摄政王只怕……时间久了,会心生不耐啊!”
  范永久冷笑道:“倘若我们不能根据信上的日期在五日之内赶回,那姓李的必然会查抄会馆,也肯定会禁边贸,但是诸位,这已经是第三天了,除非我们立刻就走,马不停蹄的奔波,才有可能回到北京,那我们的家业怎么办?那姓李的根本就不想我们回来,是要把我们斩尽杀绝啊!
  至于门路,咱们可以先派人打探情况,老夫就不信,天下有谁能挡得住钱财的诱惑!”
  “哈!”
  梁嘉宾哈的一笑:“无非是多使些银子罢了。”
  田生兰则是问道:“那咱们留在山西会馆的那些人,怎么办?”
  范永久叹了口气:“自求多福罢,好在我们八家的嫡系族人都在张家口,那姓李的手伸不过来,对了,咱们再筹措一批粮草,给摄政王爷送去!”
  “嗯~~”
  众人纷纷点头,既然选择了与李信决裂,那多尔衮的大腿反而要抱的更紧了。
  在信送出的第六日清晨,李信刚刚起床,黄海就来报:“总司令,那八大晋商一个都没回来。”
  李信点点头道:“早料到如此,传令给吴孟明,叫他派人去山西会馆抓人,所有人等,一概严格审问,但凡有违背崇祯禁边令,向塞外运送粮食、兵器、火药等物资者,不分主从,一律判处流刑,在流放北美之前,劳动改造,会馆充公,里面的丫鬟等女眷,就许配给有功将士罢。”
  “得令!”
  黄海施礼离去。
  李信又向柳如是道:“帮我拟诏,禁绝对满蒙贸易,不教一粒米,一个针头送出塞外,凡有违令者,流三族,优先送达扬州!”
  “嗯!”
  柳如是点了点头,坐下书写。
  得益于李信对驿站的恢复,第四天,李信禁绝对满蒙贸易的诏书就送到了扬州盐商手上,尤其是晋商,在扬州的晋商与那八大皇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接到诏书之后,扬州城建总经理梁成道召集张远山、郭有财,申泰铭与张载堉等山陕商人密议半日,向李信上表请罪,并痛斥八大皇商的卖国求荣行为,愿与之割断一切联系,并承诺决不从他们手上,留出一粒盐,一颗粮食往关外。
  有这结果,李信并不意外,毕竟山陕盐商已经在扬州定居多年了,连口音都渐趋于扬州本地话,与山西的联系除了籍贯,就是远的不能再远的远房亲戚。
  况且他们的利益与李信充分交缠在了一起,在房地产行业中越陷越深,以往看在同乡之谊,再有些利润,可以为八大皇商提供些货物,但是李信的禁令下来了,孰轻孰重他们还是分的轻的,立刻就斩断了与八大皇商的联系,甚至八大皇商派驻在扬州的联络人员,也被他们捆绑起来,扭送给了史可法。
  断的可谓彻底之极。
  另孙传庭果如李信所料,并未前来赴任,事实上李信也不指望孙传庭真能来北京当兵部尚书,他的主要目地还是打草惊蛇。
  如果孙传庭在杭州站稳了阵脚,会好言相应,然后找借口拖延上时日,待他联系的大差不差,就会打起清君侧的旗帜,号召天下讨伐自己。
  但是孙传庭只以身体有恙为由,辞去兵部尚书一职,足够的低调,说明杭州内部还是有反对声浪,孙传庭并未取得对杭州的绝对控制。
  接下来的一段时日,不停的有各种官员登门拜访李信,讲诉自己的宏图大策,虽然多数都是迂腐之见,亏亏其谈,甚至还有些人一根筋,抱着自己的观点不放手,但李信仍保持着足够的耐心倾听。
  渐渐地,他吃不消了!
  与此同时,随着李信严办义男义女,陆陆续续,一些青年男女被从官员、商贾和富户家里赶了出来,李信知道吴孟明手下留情了,并没有从严办理,不过这也是他的本意,仅为刹住蓄奴的风气,释放出更多的人口,并不是真要抄家。
  毕竟抄家这种事情,还是少做为好。
  半个月之后,史可法来了,李信不顾史可法风尘仆仆,单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