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1639-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城头有明军遗留的火炮,可是一来,在朝阳门下面的,是一万多人,又是枪弹又是箭矢,火力极其凶猛,压的守军抬不起头。
二来即便守军冒死开炮,可是荡寇军紧挨着城根攻城,位于火炮的射击死角之内,开了炮打不着,也就是最开始开了几炮,打死打伤了近百蒙古骑兵,之后再没有开炮的机会了,反而蒙古人感觉丢了脸,马奔的隆隆作响,箭射的如下雨一般,非得找回场子不可。
守军明知道荡寇军在外面凿城门,却是束手无策,援军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到来。
“快点,快点,再加把力!”
在叮叮当当声中,厚实的城门被一寸一寸的劈开,逐渐现出了参差不齐的孔洞,可以看到门洞内的顺军战士。
“开枪!”
荡寇军战士纷纷架起枪,向里面射击。
从里面向外射击很困难,但从外向里射击很容易,一阵轰隆剧响中,有零星的惨叫传来,将士们更加振奋,不片刻,洞口已扩大到了半人高。
确认门洞里再无顺军,几名战士钻进去,打开了城门。
刹那间,蹄声大作,骑兵如旋风般直冲而入!
第二八八章 不大对劲
“什么?朝阳门破了?”
消息传来,李自成的脸青一阵,白一阵,难看之极。
大军自西安出兵以来,势如破竹,顺顺当当,可谓好兆头,眼见就要攻进北京称帝,实现人生愿景,却被李信当头一棒打断,如今又丢了朝阳门。
李自成对谶语深信不疑,否则如宋献策这般的江湖骗子也不会被他倚信。
朝阳,正是日之初升之意,预示着远大未来还在后面呢,可荡寇军哪门不好攻,偏偏攻下了朝阳门,不就是寓意着刚升的骄阳被乌云遮敝了么?
这是非常不好的兆头!
“他娘的,怎么连个城门都守不住?”
李自成暴怒!
报信的士气哭丧着脸道:“皇上,守朝阳门的才几百名弟兄,上城又未多久,布置还未得当,荡寇军的骑兵就冲了过来,打了几炮根本阻不住,蒙古人会绕城飞射,把箭矢射上城头,底下还在放枪,弟兄们露不了头,只能眼睁睁着荡寇军凿开城门,冲了进来。”
“他娘的,要是昨日进城,早做布置,该有多好,那姓李的纵有十万兵也破不了北京,老子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何十八下雨,十九就进不得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还能管着老天爷啥时下雨!”
郝摇旗突然大骂出口。
虽未指名道姓,但也差不多了,宋献策立时心头一紧,低下了脑袋。
郝摇旗原是闯军中的旗手,每于冲锋陷阵之际,摇动旗帜,这样的人,是悍不畏死,也是无所畏惧的,发起脾气来天王老子都拉不住,是顺军中鼎鼎有名的刺头,宋献策可不敢和郝摇旗顶撞。
“嘿,他当他是龙王爷么?”
也不知是谁,怪笑一声。
宋献策一阵恐惧涌上心头,心里暗道一声倒霉,他本是一片好意,担心下雨脏了李自成的靴子,想着迟个一天两天进城无伤大雅,再装神弄鬼一番,还能显得他的本事,可人背起来,喝凉水都能塞牙逢,要早知道荡寇军已经北上,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出这种馊主意啊。
恰好李自成不满的看向了他。
顿时,宋献策扑通一声跪下,颤声道:“皇上,臣有罪!”
牛金星连忙道:“皇上,老宋也是一番好意,谁知道那小子行军如此隐敝,当务之急,还是把兵力集中起来,免得措手不及,被各个击破!”
“起来说话!”
李自成想想也是,宋献策担任军师,在顺朝文官中,地位仅次于牛金星,处置宋献策不仅会引起动荡,人心也会不稳,于是挥了挥手。
“谢皇上!”
宋献策佝偻着身子爬了起来。
“眼下该当如何?”
李自成问道。
牛金星道:“皇上,仪仗与辎重多随皇上入了北城,移动不便,不如传令,全军向北城集中。”
刘宗敏不愤道:“难道南城和外城就白白让给了那兔相公?”
“哎~~”
牛金星叹了口气:“只能如此了,毕竟荡寇军来的太快,将士们猝不及防,如不及时收缩,怕是会被各个击破啊,而且从表面上看,皇上让了一半北京给李信是吃了亏,但同时,一来是站足了根脚,李信很难再提出不合理要求,除非他不要脸。
二来,从眼下形势来看,对我们稍有不利,但双方都有北京老百姓为质,动手必然慎重,咱们可借机稳住,调动别处兵力来援,早晚那小子撑不住,要么退军,要么大败于皇上之手。”
“嗯~~”
李自成点点头道:“传旨,全军退回城北!”
“遵旨!”
几个亲兵飞驰而出!
……
“皇上,皇上,贼兵退往北城啦!”
乾清宫中,王承恩连滚带爬,大哭着向崇祯汇报喜讯。
“哦?”
崇祯猛站起来,那不安的心徐徐放下。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呜呜呜~~”
魏清慧也忍不住,向崇祯磕起了头。
崇祯全家,包括周后、袁贵妃、长平公主、昭仁公主、还没来得及送出宫的太子、永定二王,甚至懿安张皇后都破例的围在了乾清宫中,焦急等候消息。
这时听得喜讯传来,纷纷喜极而泣,懿安皇后还拭着眼泪道:“天可怜见,祖宗显灵啦,皇上,这次可得厚赏吴三桂才行呢!”
崇祯连连点头,问道:“可看到吴三桂的兵了?”
王承恩迟疑道:“好象是有别处的士兵进来,因隔的远,奴婢看不大真,要不奴婢再去瞧瞧。”
“不必了,朕亲自登承天门去看!”
崇祯猛一摆手。
王承恩连忙劝道:“宫外兵慌马乱,皇上万勿轻出,以免小兵不识天颜,惊了圣驾啊!”
崇祯根本不理王承恩,向魏清慧喝道:“将朕的宝剑取来!”
魏清慧赶紧取下挂在墙上的御用宝剑,用长袖拂去了剑鞘上的浮尘,系在崇祯腰上。
崇祯大袖一挥,迈步向外走,这一刻,他意气风发,数日来的忧愁与惊惧不翼而飞,又回到了以往那个乾纲独断,刚毅果敢的皇帝。
王承恩无奈,招了数百名年轻太监,紧紧跟在崇祯身后。
崇祯却不急着走,让人牵来一匹通体雪白的战马,一步跨上,才勒着缰,向承天门驰去。
其实崇祯并不是个文弱皇帝,还是习了些武艺的,偶尔会带着皇亲国戚骑马打猎,这一骑上战马,一袭龙袍掩映,倒是威风凛凛。
皇后、懿安皇后与袁妃相视一眼,均是摇头苦笑,那笑容中,带着欣慰与欣喜。
她们清楚,崇祯是担心吴三桂恃宠生骄,势大难制,才身着龙袍登上承天门,让关宁将士看清楚,谁才是大明之主,谁才是这天下之主!
承天门正对着内城城门正阳门,很快的,崇祯一行人登上了承天门,两道城门相隔数里,确实能看到,一队队的顺军士兵在向北城退却,后方远处,跟着身披铁甲的骑兵,一看就是明军的制式装束,仿佛是在驱逐顺军,另外还有些蒙古骑兵,与铁甲骑兵混在一起。
“妙哉!”
王承恩叫了声好:“想不到吴三桂竟请来了蒙古人,皇上,这下更不用担心啦!”
崇祯捋须微微笑,注视着下面忙碌的兵将,可是渐渐地,他发现不对劲了,要说蒙古人不认识他,还情有可缘,可那些关宁铁骑,偶尔会抬头向皇城扫一眼,明明自己身着龙袍,却大多摆出一副视若无睹的样子,既便有人关注,也是极为无礼的伸手指指点点。
当自己这个皇帝不存在?
王承恩发现崇祯面色的变化,暗道不妙,连忙劝道:“皇爷,城下兵将皆是从关外而来,缺乏教化,待得吴三桂进宫叩陛,皇爷再敲打他便是。”
崇祯等不及了,喝道:“你去把吴三桂叫来,朕要嘉奖他,再打听曹化淳、王德化那两个奴婢是否真投了贼,还有守城的那些奴婢,先着吴三桂拿下,有罪的定罪!”
“奴婢遵旨!”
王承恩看出崇祯需要杀人才能泄去这几日来受到了惊吓和愤恨,不敢多言,施了一礼,就带了几名太监匆匆步下城楼。
一路所见,没有老百姓,均是神色匆匆,一脸肃穆的士兵,手拿着火枪,枪口上着乌黑的刺刀,这与他印象中的明军武备不大一样,不过也没多想,毕竟他只是个太监,对外事,尤其是军事不太了解,他对军事的看法,还停留在长矛弓箭时代,顶多有些火炮。
‘嗯~~’
王承恩暗暗点头,不愧是我大明的关宁铁骑啊。
看着那一名名威武的士兵,突然王承恩热泪奔涌,有种想哭的感觉。
“哎,你这太监,怎么乱跑呢,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终于,王承恩被关注到,一名看上去是个小头目的骑兵将领他喝斥。
“大胆,这是提督京营,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公公……”
一名小太监瞪大眼睛回骂过去,王承恩立刻挥手打断,拱了拱手:“吴三桂将军可曾入城?咱家奉皇上口谕,传给吴将军!”
第二八九章 晴空霹雳
(谢谢好友5335YN的月票~~)
刹那间,空气中蒙上了一层诡异的气氛,数十名骑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想要说什么,那个小首领已挥手道:“原来是王公公,咱们的大部队马上就进城,请稍等片刻,来人,先带去夫人那里!”
“得令!”
几名士兵上前,示意王承恩和他们走,王承恩大袖一甩,向后面走去。
仅隔着两条街,一座朴实的小院里,曹化淳、王德化与吴孟明凑在虚掩的门板后面,望向外面来回穿梭的荡寇军士兵,均是面色沉凝,目光中还带着不知所措。
原先他们已经诀议要投降顺军了,守各门的太监也是在他们的怂恿下,阻挠兵部官员上城视察,并且向顺军打开了城门,可是没想到,荡寇军也挤进来了。
两军同处一城,随时会爆发祸及全城的战争,局势无比复杂。
“曹爷,您说这荡寇军过来是干啥的,不会来真勤王吧?”
吴孟明小声问道。
他是锦衣卫都指挥使,按道理来说,锦衣卫是天子亲军,就如汉唐时代的御林军,负有保卫皇帝的重任,但是从三大营在沙河溃散开始,崇祯身边已经没有锦衣卫了,只有太监在守护安全,形同于锦衣卫集体背叛了崇祯,如果崇祯重新得势,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的他,怕是要被诛灭九族,受那千刀万剐之刑。
吴孟明就怕李信干出傻事。
曹化淳也不安道:“干啥都不会来勤王,那李信是个聪明人,人家自己打天下,凭什么给皇上卖命?”
王德化问道:“那咱们该投谁?”
“嘿!”
曹化淳嘿的一笑:“你敢投荡寇军么?你别忘了,那姓李的抄起咱们太监的家来,可不手软呐!”
“还投李闯?”
王德化那胖胖的脸拧成一团道:“李闯好象也没那么多人马,否则他何必退出南城和外城?要咱们看呐,他的兵力很可能连十万都不到,不足以守住整个北京,才被迫让了一半出去,眼下只能再回到宫里,到皇上身边先看一看,皇上问起来,就说咱们一直在城头督军,直到城破了才往回赶。”
“那……咱们的家业?”
王德化满脸心疼。
吴孟明幸灾乐祸的笑道:“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能留着条命就算不错了。
“你娘的!”
两个胖乎乎的太监同时瞪起绿豆小眼,狠狠望向吴孟明。
吴孟明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拱了拱手:“两位公公若要回宫,就赶紧去吧,吴某打算去投奔司令爷,将来或许还有再见面的机会。”
说完,就拉开门,大踏步走了出去,并大喊:“我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我要见司令爷!”
王德化与曹化淳相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那咬牙切齿的样子。
是的,按照李信的抄家标准,是抄太监和勋贵的家,吴孟明纵然家财万贯也不在此列,而且荡寇军有既往不究政策,吴孟明再是两手血腥也不会被追究,至不济能当个富家翁,说不定还能如南京锦衣卫一样,被收编为警察,执掌北京城的刑侦。
这比投靠李自成好多了,毕竟李自成的流寇标签不是那么容易去掉的,行事方面也不如李信那样有规矩,投靠李信比投靠李自成心里踏实。
而自己除了回宫,看着家产被抄,已经没有选择了,唯一能期盼的,就是掌握北城的李自成不会抄太监的家。
……
高桂英暂时驻扎在朝阳门,王德化被带到之后,她也没空理会,安置在靠城墙的屋舍里,着专人看管,等着李信过来。
约摸傍晚时分,李信领着步兵和炮兵赶到了北京,之前发生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称赞高桂英处理得当,柳如是等几个秘书还在后面的车里,从济南到通州,连续行船,下了船又急速赶路,身体吃不消了,缩车里睡觉,跟在李信身边的是凡纳莎和约翰。
说起来,李信把这兄妹俩带在身边也没安好心,主要是扣作人质,以防止留在南京的皮尔出问题,他对英格兰人是半点信任都没有,说句难听话,盎格鲁。撒克逊人是世界祸乱的最大根源,也是搅屎棍,没点制衡手段是不行的。
“噢,上帝,这就是明国的都城,真雄伟!”
凡纳莎哪里清楚李信的心思,看着那高耸巍峨的城楼,不禁失声赞叹。
约翰的眼里,也是闪烁着野性的光芒。
李信微微笑道:“这一路两位都辛苦了,进了城先好好休息一下,有机会,我带你们去皇宫里面转转。”
“嗯!”
凡纳莎期待的点头。
“总司令,崇祯身边的太监王承恩过来了,说是要见吴三桂哩!”
这时,一名亲卫匆匆而来,古怪的说道。
“哦?崇祯把老子认作了吴三桂?”
李信也现出了古怪之色,随即就迈步向前走去。
他的身上,还带有高邮吴家的一封信,请他有机会转交给吴三桂,内容他也看过了,是劝吴三桂投降,讲真,李信并不看好。
吴三桂的爹娘都在北京城里,也没见他降了李自成,又怎会因亲戚的书信降了自己?
说到底,那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是胡扯的,吴三桂本有野心,看准了满洲人口少,要想入关统治,就必须倚重如他这类的明朝领军大将,他想走的是元朝世候的路子,世世代代藩镇割据,领军镇守一方,如同个土皇帝,只是满清吸取了元朝教训,居然搞成了中央集权政府,又一步步的收权削藩,逼迫吴三桂不得不造反。
同时他看高了自己,也看准了八旗兵已经腐化,战斗力下降的厉害,满以为振臂一呼,应者如云,却不料,他的最大敌手是汉人官僚和绿营兵,皇帝梦破碎,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不过无论如何,高邮亲戚的劝降信还是要交到吴三桂手上的,至少这是高邮吴家的一番心意,哪怕李信并不看好。
很快的,李信见到了王承恩。
王承恩目光惊疑不定,吴三桂三十出头,生的粗豪威武,而眼前这个年轻人,俊秀瘦削,也就二十多一点的模样,难道是吴三桂架子大?
“你家将军呢?咱家有皇上口喻,速叫你家将军来接旨。”
王承恩不悦道,他清楚这时不能怂,因为他代表崇祯,他臆想中的吴三桂又心思不明,绝对不能被夺了气势,一定要让吴三桂见识到皇权的威严,才能甘愿受崇祯驱使。
“哈哈哈哈~~”
李信忍不住笑出了声。
二瓤也哈哈笑道:“你这老奴,瞎了你的狗眼,吴三桂算个什么玩意儿,荡寇军总司令在此,还不速速参拜?”
“什么?”
王承恩那白白胖胖的面孔刹那间苍白如纸,小眼眨巴眨巴的打量着李信,一股颓败的气息迅速蔓延了全身,随即扑通一声,一屁股跌在了地上。
“王承恩,我就是荡寇军总司令李信!”
李信一步踏上。
王承恩却是在地面爬着,朝紫禁城的方向大哭磕头:“皇爷,皇爷呐,大明朝如今还能指望谁啊,可怜太祖爷打下的江山,就这么归了别家!
皇上,您并非荒淫之君,并非昏庸之主,却怎落到这般下场,奴婢知道您不服,奴婢也不服呐……”
王承恩哭天抢地,捶胸顿足,眼泪水如不要钱般哗哗直流。
李信则是面含微笑,如看好戏般的看着,王承恩打的什么小心思不难猜,无非是装可怜,替崇祯喊冤,以打动自己的恻隐之心,为崇祯收拾江山。
如果换了旁人,真有可能心生不忍,毕竟当时人一致认为,崇祯非亡国之君,是群臣误国误君,但李信是现代人,对崇祯的禀性了解的太清楚了,如果不是崇祯瞎折腾,没准儿大明还能多撑个一两代呢。
而且从康熙朝开始,小冰河期结束,大明多撑个几十年,气候变暖,风调雨顺,资本主义萌芽也逐渐转换为了生产力,未必就不能焕发第二春,自发的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可惜大明的家底全给崇祯败光了。
第二九零章 求皇上收留
(谢谢好友5335YN和龙哥2628的月票~~)
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王承恩睡地上撒泼打滚,围观的几人无动于衷,渐渐地,他也觉得没劲,索性如死猪般睡地上一动不动。
二瓤踢了他两脚,嚷嚷道:“死太监,崇祯叫你来做什么,听说你还带了崇祯的口喻,说来听听?”
王承恩暗道,口喻是给吴三桂的,哪曾想来了这尊活祖宗啊,一时之间,竟哆嗦着嘴唇说不出话来。
李信淡淡道:“王承恩,念你是少有的忠仆,本司令不为难你,你回去带话给崇祯,让他把命留着,改日要找他好好谈一谈!”
王承恩爬起来,拱了拱手:“李司令放心,咱家定会把话带回,告辞!”随即招呼上在外等候的几名太监,快步离去。
李信转回头道:“着弟兄们辛苦点,守着皇亲国戚和大太监的府邸,不许放跑一个。”
二瓤振奋拱手:“得令!”
李信嘴角也露出了笑容,虽然他不搞全面拷饷,但光是皇亲国戚和太监头脑,就足够他吃饱了,只是北城……他的目光投了过去,心里暗道可惜。
经过一整天的磨合,两军默认了以内城中线的阜成门和朝阳门为界,以北由顺军占领,以南由荡寇军占领,相当一部分皇亲的府邸和产业在北城,白白便宜李自成。
李信并不愿在北京与李自成开战,把这座千古名城毁于战乱,成为历史的罪人。
全军忙碌起来,依据北京中线,搭建角马、路障等设施,在这方面,李信比李自成经验丰富,具体可参照东西柏林。
……
“什么?是信贼?”
崇祯听得来报,惊的站了起来。
再看着跪在阶下的王承恩,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一股绝望涌上了心头!
他满以为来的是吴三桂,王承恩走了之后,他还盘算着如何恩威兼施的收服吴三桂呢,但来的是李信,击碎了他所有的谋算与希望。
崇祯失魂落魄的站着,身体晃了晃,那重燃起的精气神再度消逝。
“皇爷!”
魏清慧大胆唤了声。
崇祯摆了摆手,颓然坐回龙椅。
后面他那一家,也听到来的是李信,欢声笑语嘎然而止,殿内陷入了死寂。
“皇爷!”
吴祥小心翼翼问道:“要不要准备薪柴?”
崇祯陡然一惊!
要知道,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先前崇祯心存死志,凭着是一口气,后听说吴三桂领兵到来,那口气也散了,现在再叫他凝聚一口气去死,谈何容易?
甚至他的心里,还升起了一股对死亡的恐惧!
周后也是如此,她是真真切切死过一回,吊在房梁上,颈脖欲折,呼吸断绝的痛苦如噩梦笼罩在心头,说什么也不愿再受二回罪了。
但无论是周后还是崇祯,都说不出怕死的话。
“娘,女儿无罪,我不想死!”
长平公主突然哇的一声痛哭起来,周后不禁把长平公主搂入怀里,含泪啜泣。
崇祯则颠狂一般,仰天长啸:“皇天在上,我难道是一个昏庸无道的亡国之君?我难道是一个荒淫酒色,不理朝政之主?我难道是一个软弱无能,愚昧痴呆,或者年幼无知,任凭奸臣乱政的国君么?
难道我不是每日黎明即起,虔诚敬天,恪守祖训,总想着励精图治的英明之主?天乎!天乎!你回答我,为何给了我希望,又让我绝望,皇天,你为何如此残忍?为何不讲道理?
你说!你说!
我呼天不应,叫地不灵,你聋了么?真是皇大聩聩!皇大聩聩呀!”
“唉唉,天呀!祖宗三百年江山,竟然失于我手,可叹我辛辛苦苦,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梦想中兴,无奈文臣贪赃,武将怕死,朝廷只有门户之争,无为朕分忧之臣,到头来落一个亡国灭族的惨祸,一朝亡国,人事皆非,山河改色,天理何在!
唉,苍天!我不是亡国之君而偏遭亡国之祸,这是什么道理?你回答我!回答我啊!”
崇祯如疯了般,歇斯底里的咆哮。
也确实,由失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