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崛起_庚新-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桩婚事中,说实话武延基和李仙蕙的婚事不过是个搭头,武则天并不是很看重。原因嘛,她一直不喜欢武延基,否则也不会给他一个‘继魏王’的头衔;而李仙蕙呢?那孩子的性子太闷,不喜欢说话,更不得讨人欢喜,武则天也不在意。

她真正看重的,还是武崇训和安乐的婚事。

武三思尚在人世,武、李联姻,若有朝一日她离开人世,凭武三思的手段,也能保得武家周全。如果这桩婚事不能成的话,武延基和李仙蕙的婚事,也就不再重要。

“公主请三思,何以太子答应了婚事,便是他德行有亏?”

太平公主的脸上,浮现了一抹怒色。

她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仿佛自言自语道:“我就说呢,怎么会突然间发生那种事情?”

“太平,有话直说。”

“大家,太平今日,要参太子一本。”

“啊?”

“太平参太子的便是,太子德行有亏,一家女两家许且不说,而且还为了能够与梁王结亲,更派人刺杀亲家。此等作为,若传扬出去的话,我李家当颜面无存。”

狄仁杰激灵灵一个寒蝉,扭头骇然看着太平公主。

李显可是你哥哥,你这么说,岂不是想要置太子于死地?

“公主,你说的可当真?”

“当真。”

“那你可知道,太子之前将安乐许配何人?又是何时许婚?可有证据?”

此时,武则天也露出紧张之色。

如果太平公主说的是真的,那她可就太小看了李显。原以为李显是个糊涂蛋,但至少还算仁厚。可如果他为了和梁王结亲,不惜刺杀亲家,那他的品性可就有问题了。

“来人!”

“奴婢在。”

屋外,有内侍匆匆进来。

“立刻宣太子觐见……传朕旨意,浴日楼三百步之内,不得有任何人走动违者格杀勿论。”

武则天的心中,升起一股怒气。

她觉得,自己被李显给骗了。

狄仁杰则看向了太平公主,嘴巴张了张,但最终没有说出话来。

太平公主倒是显得很悠闲,非但没有半分紧张,反而很轻松。她脸上仍带着些许怒意,在武则天书案前的一张锦凳上坐下,甚至还从书案上端起了一杯蜜浆水。

大约半个钟头,李显急匆匆跑了过来。

他衣冠有些不整,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看到他那副模样,太平公主的脸上顿时露出不屑之色。

而李显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进来后见狄仁杰也在,脸上随即浮现出了喜色。

“太平也在啊。”

他向太平公主打了个招呼,而后上前向武则天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儿臣拜见大家。”

武则天则一手扶案,身子前倾,凤目圆睁,目光灼灼凝视着李显。

李显一开始还没什么感觉,可渐渐的,他有些发毛了,站在那里竟有些手足无措。

“太平,把你刚才说的事情,与太子当面对质。”

“是。”

太平公主欠身一揖,站起来便走到了李显的面前。

李显有些糊涂,看着太平公主,疑惑问道:“太平,你要和我对质什么?”

太平公主则冷笑了一声,“太子,太平在外面听到了一些传闻,所以想要请教太子。”

“请教不敢当,你听到了什么。”

李显露出茫然之色,搔搔头,疑惑不解。

“太子,我听说你要与梁王结亲?”

“啊,太平你也听说了?呵呵,是有这么一件事情,我还说等向大家禀报之后,再与你说呢。”

李显脸上顿时浮现出笑容,连连点头。

太平公主却脸色一寒,“那太平就要请教,你要把膝下哪位公主,许配给梁王之子?”

“是安乐啊,她已经十四了,正好可以成亲。”

“那太平再请教,安乐此前可有婚约?”

“婚约?”

李显一下子懵了,他感觉到事情似乎有些不对,于是忙扭头向武则天看去,却见武则天面沉似水;再看向狄仁杰,发现狄仁杰的脸色好像也不太好看。他胆子本来就不大,一下子就乱了方寸,说起话来,更结结巴巴,“太,太,太平,你开,开什么玩笑?裹儿此前一直,一直,一直随我在房,房,房陵,哪来的婚约。”

第二百二十三章太子不贤(下)

太平眼中,闪过一抹冷色。

“可是太平却听说,裹儿出生时,就有了婚约。”

“啊?”

李显双手捂面,用力搓揉了一下,眼中尽是迷茫之色。

“太子,太平再与你提个醒,嗣圣元年,均州武当山下,不知太子是否还记得呢?”

一段几乎已经遗忘了的往事,蓦地浮现在李显的脑海中。

那一年,他被贬均州,不久之后又被贬去了房陵。当时的他,惶惶如丧家之犬,身边甚至没有多少家臣护卫。在去房陵的路上,他途经武当山下,遭遇了一场伏击。

那场伏击,令他后来大病一场,几乎因此而丧命。

而在那之后,李显更努力的想要把那段经历忘却,一晃十五年,整整十五年了……

那个白发如雪,衣袂飘飘若神仙般的老人。

那个坐在老人背上背篓里,若粉雕玉琢的小娃娃……那天,裹儿在车中降生。当时连个接生的稳婆都没有,裹儿出生的时候,甚至连襁褓也找不到。那个小娃娃把身上的棉衣脱下来,将裹儿包裹住……一晃十四年,整整有十四年了啊……

“太子,想起来了?”

太平公主那冷幽的声音,在李显耳边响起。

他抬起头,眼中泪光涟涟。

“太平,若你不提此事,我真的都要忘记了。”

说罢,他转身,声音哽咽道:“母亲,还请原谅儿臣不孝,时隔十四年,儿臣,儿臣,儿臣都忘了这件事情。太平说的没错,十四年前,裹儿出生,儿臣就为她定下了一门亲事。”

李显的这个回答,让武则天和狄仁杰都沉默了。

武则天静静看着李显,她想要知道,李显是真的忘记了?亦或者是在她面前做戏?

“忘记了?”

太平公主嘿嘿冷笑,“太子怕不是忘记了,是不愿意再认那一门亲事吧。”

“太平,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太平公主脸上的冷意越来越浓,冷声道:“太子如果忘记了的话,又何必派人前去刺杀?”

“什么?”

李显激灵灵一个寒蝉,健步上前,一把就抓住了太平公主的胳膊。

“太平,你知道他们在哪里?”

“太子!”

这时候,武则天突然开口,语气阴冷道:“你不会是想告诉朕,你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吧。”

“儿臣不知,儿臣真的不知啊。”

李显很激动,用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口吻吼道:“母亲,当日儿臣接到母亲的旨意,命儿臣从均州前往房陵闭门思过。在路过武当山的时候,儿臣突然遭遇一队刺客的袭击,儿臣的卫队死伤惨重。当时正好有一位老神仙从武当山上下来,看到儿臣遇险,便仗义出手,赶走了那些刺客。裹儿也就是那天,降生在路边的车上。

那时候,儿臣身边甚至连一件为裹儿御寒的衣物都没有,还是那老神仙身边的小仙童从身上脱下了棉衣,为裹儿包裹御寒。裹儿的名字,也就是因此而得来。”

“有这种事?”武则天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

李显是她的儿子,他没有做好皇帝,她把他罢黜,赶去了均州,后来又欠房陵,那都是她的主意。她是母亲,同时又执掌天下,她有权力决断李显的任何事情。

可是她却不记得,她派人刺杀过李显。

而且她若要李显死的话,何需刺杀,只要一道诏书即可。

谁,是谁要刺杀李显?

武则天的脸色非常难看,不过内心里对李显,已经有所原谅。

“太子,为何没有听你说过此事?”

李显深吸一口气,苦笑道:“那次遇到刺杀后,儿臣一病大半年,到了房陵之后,更担心因此而惹来母亲的怒火,所以就没有禀报。之后,儿臣也都在尽力遗忘此事。”

他说完,又转向了太平公主。

“太平,你告诉我,你知道他们在哪里吗?

我后来曾派人去找他们,可是他们却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我怎么也找不到。那几年,我每天都在想那位老神仙,想那个小仙童……你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我想要报答他们,可是却不知道他们的下落。没想到,没想到他们都还活着?”

说着说着,李显声泪俱下,竟忍不住蹲下来。

武则天犹豫了一下,起身绕过书案,走到了李显的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以她七十五年的阅历,她分辨得出,李显是真是假。

“太平,你接着说。”

太平公主看着李显这副模样,心里也有些难受。

不管怎样,他是自己的兄长啊……

可是,她也知道,自己不能心软。李显绝不是一个合适的帝王,如果他和武家结亲,日后势必会被武三思所控制。这,绝不是太平公主想要看到的结果。所以……

太平公主深吸一口气,冷冷道:“太子说不知道他们的下落,可是太平却听说,太子派人前往荥阳刺杀他父子。”

“我没有,我没有派人刺杀他们……太平,你说他们在荥阳?”

武则天听到这里,眉头一蹙。

一个名字,在她脑海中浮现,那瘦弱的身影,好像在她眼前晃动。

“太平,你说的那家人,不会是姓杨吧。”

太平公主一愣,扭头向武则天看去,“大家也知道此事?”

“姓杨,没错,就是姓杨!”李显却突然间疯魔了一般,大声喊道:“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杨守文!那小仙童就叫杨守文,我想起来!当时那老神仙叫他做阿閦奴。

母亲,儿臣都想起来了!”

果然是他!

武则天一时间沉默了。

半晌后,她轻声道:“太平,你说的那家人,是不是就是从昌平迁来荥阳,此前昌平之战中,曾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却没有出现在奏疏里的昌平县尉杨承烈?”

“母亲!”

李显脑袋嗡的一声,闪过了一道灵光。

这件事他也知道,当时说起杨承烈杨守文父子的名字时,他还觉得有些耳熟来着。

蓦地,他向狄仁杰看去。

却见狄仁杰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之色。

而武则天那双凤目更眯成了一条细线,若仔细看时,会发现那眸中冷芒闪闪……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篙共一丘……”

武则天突然间仰天大笑,眼角更闪烁着一抹泪光。

“哈哈哈,朕当真是老了,以至于谁都想来哄骗朕……朕就说嘛,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哪里有这般悲愤的情绪。士甘焚死不公侯,士甘焚死不公侯啊!真是有趣。”

“母亲,你在说什么?”

武则天没有理睬李显,而是看着太平公主。

“太平,你可知道这首诗吗?”

太平公主这心里,没有来得咯噔一下,强笑道:“太平当然知道,这就是那杨守文所作。”

“太子,你明白吗?”

武则天又看向了李显。

只是李显却露出茫然之色,轻轻摇头。

“朕就知道你不明白,不过朕也是方才才弄清楚了!

怀英,安乐和高阳郡王的亲事先放一放,朕想要见见这个士甘焚死不公侯的杨兕子。传朕口谕,着荥阳刺史追查杨家父子被刺一案,若有牵涉其中者,严加询问。

朕也想要知道,到底是谁要刺杀那父子……昨日婉儿与我说,一个区区潘道子就调集了五六十个刺客围攻?呵呵,此事若非潘家在后面指使,那就是另有别情。

怀英,你派人去荥阳,把杨家子给朕接来洛阳。朕也想看看,在朕的眼皮子下,谁想要杀他。也许朕真的老了,以至于有些人似乎都忘记了朕的手段。”

第二百二十四章东宫(上)

丝丝凉风偶尔夹着几点雨星飘落,落在李显的脸上。

站在上阳宫外,他显得那样失魂落魄。暮色笼罩皇城,使得皇城内光线非常昏暗。

李显深吸一口气,浑噩噩的大脑慢慢清晰起来。

这时候,从上阳宫中驶出一辆马车,在李显身边停下。

车帘挑起,露出太平公主那张妩媚娇靥,她看了一眼李显,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但旋即又恢复了平静。

“太子,可要我送你一程?”

太平公主可说是这皇城中,少数几个能够乘坐车驾的人。

李显扭过头,目光颇有些复杂的看了太平公主一眼,而后强笑道:“我想一个人走走,就不劳太平了。”

言语中,不再似早先那样亲切,透着一种淡淡的疏离感。

李显为人糊涂,又胆小懦弱,却不代表他是傻子。

而太平公主浑不在意他的这种表现,只淡淡一笑道:“既然如此,太子就多保重。不过太平有一句话,也许不当说,但不吐不快。太子不仅仅是天下的太子,更是东宫的太子。这东宫之中,若太子说话算不得数,母亲一定会觉得很不高兴。”

“你……”

“言尽于此,太子保重。”

太平公主说完,车帘落下。

马车沿着曲折的石径向外驶去,很快便消失在暮色之中。

而这时候,狄仁杰正慢慢走出上阳宫。宫门外有等候他的马车,他看到了李显,犹豫一下之后走上前,沉声道:“太子不必忧心忡忡,荥阳的事情,老臣相信与太子关系不大。只是和梁王的婚事,恐怕会有波折,老臣实在不宜继续参与其中。

方才圣人已经下旨,命狄光远领右监门卫一折冲前往荥阳,接杨家父子前来。

老臣以为,此事不会再生波折,但太子最好是尽量处理清楚家事,免得再有麻烦。

你要知道,圣人睿智,并不是那种容易被糊弄的人。有些事她不是不明白,只是不想说出来罢了。今天的事情,圣人已经给太子留了颜面,还请太子勿怪圣人。”

李显,虽是太子,但位子并不稳固。

狄仁杰不希望再生波折,更不想李显和武则天之间产生误会。

李显轻轻点头,道:“国老放心,我清楚母亲的苦心……只是我太笨,所以……我会好好处理这件事,以后绝不会再给国老增添麻烦。”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半晌后,他结结巴巴问道:“国老,敢问杨家父子为何会流落昌平?”

“这个……”狄仁杰苦笑着摇摇头,“当年的事情,老臣并不清楚。但想来这其中一定存在什么误会,否则那杨守文也不会作出‘士甘焚死不公侯’的悲烈之语。

太子仁德,老臣也不相信太子会做出过分的事。但有的时候,并不是太子可以做主。”

“那……”李显吞了口唾沫,轻声问道:“他们来了之后,会安排何处?”

狄仁杰笑着摇摇头,“此事自有圣人决断,恕老臣也不太清楚。”

“好好照顾他父子,我欠他父子良多。”

“老臣明白。”

狄光远就是狄仁杰的次子,天授二年曾是光州司马,不过从万岁通天元年后,便辞去了官职,跟随狄仁杰左右。毕竟,狄仁杰年纪大了,身边也需要有一个人照顾。狄光远的才干算不得出众,如果和狄光嗣,也就是狄仁杰的长子相比,相差甚多。

但他心细,而且身手不弱。

如今,狄家外有狄光嗣支撑局面,也不需要狄光远去奋斗。

他只要照顾好狄仁杰,比什么都强。而且,自从他辞官之后,身上虽没有什么职事官,可是却挂了一个散朝大夫的从五品下的散职。对狄光远而言,这已经足够。

这次武则天让狄光远前去,说明她已经有了提防之心。

李显又拜托了几句,送狄仁杰上车,目送马车离去之后,才长叹一声,返回东宫。

回到东宫时,天已经彻底黑了。

原本只是几点雨星,此刻已变成了靡靡细雨。

东宫大殿里,灯火通明。

从大殿里传来了一阵阵欢笑声,却让李显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

“太子到!”

大殿外,内侍高力士高声呼喝,大殿里的笑声戛然而止。

韦氏正陪着一个美妇人说笑,看她的模样,颇有些阿谀之色。而在旁边,还坐着两个少女,和两个少年。少女赫然正是李仙蕙和李裹儿,而少年则是皇太孙李重润和李显三子李重俊。

李显拖着疲惫的身子,从外面走进来,衣服湿漉漉的。

他是从上阳宫一路走过来,虽然有随从要为他打伞遮雨,却被他给赶走了。

“上官舍人也在啊。”

“婉儿参见太子。”

那美妇人,正是上官婉儿。

她看到李显走进来,忙站起身,欠身一福。

李显摆了摆手,便径自走到了大椅上坐下。

“太子何以如此狼狈?那奴婢们便是死人吗?怎地就不知道为太子遮雨?

高力士,还不去伙上让人煮些姜汤为太子驱寒?来人,给太子那一身干净的衣服来。”

而李显却没有回应,只闭着眼睛,仿佛老僧入定。

见此情况,上官婉儿立刻明白了李显的意思,他这是在送客呢。

“太子如此疲惫,婉儿就不打搅太子休息了,先行告辞。”

“上官舍人慢走。”

韦氏也觉察到,李显的状态不太正常,连忙答应道。

李显睁开眼,朝上官婉儿微微一笑,“上官舍人慢走,外面下雨,路上还请小心。”

“有劳太子牵挂。”

上官婉儿笑了笑,便起身告辞离去。

她这一走,李重润几个孩子也想要离开,却听李显道:“大朗留下,其他人都退下吧。”

李裹儿今天,却是一身女装。

她身着一件白色的袄裙,外面是一件杏黄色的半臂,头上戴着一个束发金环,看上去颇有几分异域风情。听到李显的话,她立刻扭头看向了李重润,而后一吐小香舌。

那意思是说:大兄,你完了,老爹肯定没好事。

而李仙蕙在一旁看到,则不禁虚掩朱唇,露出了笑容。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李显长的不怎么地,可是这几个儿女,男的俊俏,女的美丽,好像是只继承了韦氏的容颜。而李重俊呢,则朝着李重润一歪头,示意你好自为之。

李重润觉得心里有些发毛,但又不敢出声。

“爱妃,你也留下。”

这时候,有内侍取来了一身干爽的衣服,走上来替李显换下那件半湿的外裳。

“传我旨意,银安殿百步之内不得有人靠近。”

“喏!”

大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东宫侍卫很快就把银安殿包围起来,一时间戒备森严。

“父亲这是怎地了?”

李裹儿本来已离开了银安殿,可是看到这种状况,顿时来了好奇心,停下脚步。

“裹儿,走啊。”

“三姐,这是怎么回事?父亲怎么封锁了银安殿?”

李仙蕙峨嵋微蹙,对自家这个好奇心很重的妹妹颇有些无奈。

说来也有趣,李显膝下九个女儿,其中韦氏占了四个。李仙蕙比李裹儿大了一岁,两人的性格完全不同。李仙蕙娴静,喜欢看书,喜欢弹琴,喜欢下棋……颇有些后世文艺女青年的范儿。为人好多愁善感,有时候甚至会为一朵花的凋零而流泪。

可是李裹儿呢,却是个活泼好动,好奇心很重的女孩子。

她喜欢舞枪弄棒,好穿着男孩子的衣服四处溜达,喜欢抱打不平。本来,应该是作为姐姐的李仙蕙照顾李裹儿。可事实上,在更多时间里,是李裹儿照顾李仙蕙。

第二百二十五章东宫(下)

“裹儿,父亲肯定有事情与母妃商量,咱们别凑热闹。”

“为什么。”

李裹儿却撅起了嘴,小脸蛋嘟起来,很不高兴。

“你看父亲什么时候如此庄重?”

“所以我才好奇啊。”

“裹儿,别去添乱了……”

李仙蕙难得强硬了一次,抓着李裹儿的手往外走。李裹儿呢,则一步一回头,似乎那银安殿里,藏着很多有趣的事情。

……

大殿里,空荡荡的,只剩下李显三人。

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一会儿看看韦氏,一会儿又看看李重润,让两人有点心慌。

“方才,母亲把我找去了上阳宫。”

就在韦氏和李重润快要忍耐不住的时候,李显突然开口道:“本来,狄国老做媒,想我将裹儿许配给武崇训。母亲也很高兴,可是太平却突然提起了一件事情。”

“什么事?”

李显目光陡然锐利起来,盯着韦氏道:“我问你,杨承烈父子,你还记得吗?”

“啊?”

韦氏乍听这名字,一下子慌乱起来。

“我再提醒你一下,十五年前武当山下,解救我一家的那位老神仙和那位小仙童。”

“太子……”

“我今天听到了一个消息,那位老神仙救下我们之后,却不知为何,后来流落幽州,在昌平隐姓埋名整整十五年。我很奇怪,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臣妾……”

“皇太孙。”

“儿臣在。”

听到李显叫自己的名字,李重润激灵灵一个寒蝉,连忙躬身上前。

要知道,李显在私下里,都是唤他做‘卢舍那’,却从没有像今日这样,叫他‘皇太孙’。

“去年你在邺县,对吗?”

“是。”

“狄国老要你熟悉公务,所以把你安排在军机房,处理往来战报,对吗?”

“是。”

“那就是说,你可以看到各地送来的战报。”

李重润吞了口唾沫,感觉呼吸有些困难。

韦氏见状,连忙起身想要阻拦,却见李显眼睛一瞪,厉声道:“爱妃,你先回答我刚才的问题。”

“臣妾……”

李显没有在理睬韦氏,而是轻轻揉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