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飘在大唐(飞刀)-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二也自觉失言,忙四下看了看,见两个驿吏围在柜台前自顾自的闲话,其他几桌上的客人都一幅急匆匆地样子,无奈地看着大雨着急。
有个穿长条斑马装的长瘦汉子,对着天气叹了一口。他大概是个商客,看样子像是西域人,要到长安做生意,或者是回西域去。
“我看,咱们今天没准走不成了。”柳二转头看了看外面的雨,天气阴沉,大雨哗哗如从天上泼下来一般,“谁知道怎么摊上这么个差使。”
“我看这差使没什么不好。”赵三郎伸手摸了摸腰间,他的腰间微鼓,缠了一个内袋,是路上的盘缠。
唐代的驿路十分发达,出公差其实花不了多少钱。
“嗯,杨中书令就这么一个儿子,自然不肯委屈了他,照顾咱俩的口袋也是应该的。”
“话不能这么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杨尚书让咱们一路上照顾好杨公子,自然要尽心尽力。”赵三郎脸色一肃,正色言道。
他们两个一个称杨中书,一个称杨尚书,说的都是杨豫之的父亲杨师道。杨师道因为杨豫之的事情,受到牵累,从中书令已被降为吏部尚书。
柳二见说,知道赵三郎一向做事儿忠实,在大理寺是出了名的。又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不便顶嘴,笑了笑,话头一转说道:“二哥,你猜这寿春县主漂亮还是那武小娘子漂亮?”
“大概是那武小娘子漂亮。”赵三郎想了下,说道。
“也不见得,我看这个绿衫女子,只这身段便知是个绝色的女子……”
正说间,突然那绿衫女子回过头,向这边看过来。唬了柳二一跳,忙低下头去。
驿馆内距离柳亭有一段距离,相互根本看不到。但一想到那女子一双眼睛的威慑力,柳二心中不由打了个突。
早上一路从长安城出来,绿衫女子曾叮嘱二人一路上要好好照顾杨豫之,当时柳二想笑着打个哈哈,被那绿衫女子横了一眼,吓得他笑了一半忙又缩了回去。
“虽然不是公主,但听说这个寿春县主却极受圣上宠爱,好厉害……”柳二心中如此想,不敢再说下去。
……
那绿衫女子自然不是什么寿春县主。
到了渭城,杨悦才知道原来渭城便是咸阳。在渭水之滨,因而叫做渭城。
大雨磅礴之后,已渐渐转为蒙蒙细雨,阴沉绵长,更添了无限惆怅。
八角柳亭,一曲“阳关三叠”,依依惜别。
这首曲子在这个时候还不存在。只是到了这个渭城驿站,让杨悦便想起王维的那首“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此情此景竟然正自己的心情十分相似,便不由自主的弹了一曲“阳关三叠”。这首曲子在现代是学琴入门常弹之曲,也是杨悦唯一一首还能记得起来的曲子。
“为什么?”
一曲弹罢,见杨豫之与尉迟洪道已吃了不少酒,杨悦禁不住问道。
“什么?”尉迟洪道一愕,莫名其妙的看了看杨悦。
“为什么非要去安西?”一直忍着没问,此时杨悦却终于憋不住心中郁闷,看向杨豫之。
“对不起大哥,这些日子让你们白白费心了。”杨豫之一扬头,一口干完杯中酒,勉强一笑。只是他的笑容让人十分的难过,似是从脸上强行挤出来一般,与他那视死如归的慷慨神色极不相称。从前那个无忧无虑地朗声大笑的少年再也不见……
“不要给我说这些废话。为什么一心要去赴死?”杨悦微微皱眉。
“赴死?”尉迟洪道纳闷地说道。
“不要告诉我,你不知道安西都护刺史姓郭,叫做郭孝恪。”杨悦则是今日一早才知道了此事。
杨豫之最终被判“流三千里,不赎”,他流放的地方本来可以选择“岭南”或者“辽东”,杨豫之却自己要求到“安西”。而安西都护刺史郭孝恪,与杨豫之打杀的那个郭孝慎是从堂兄弟。
杨豫之没有回答。
尉迟洪道却“哎呀”一声,不解地说道:“我怎么忘记这事儿。郭孝恪、郭孝慎,他们两个一定是亲戚。你怎么可以选择去那儿?”
“你们想多了,我选择那儿,只是因为大哥平日不是总说,好男儿要存四方志,要把我大唐的文明传到四方。西域向来便是……”
杨豫之说了一半,看到杨悦的眼神,便不再说下去。
“你在大理寺一直在要求给郭孝慎偿命,你以为我不会知道么?”杨悦一点一句的盯着杨豫之说道,“为什么?”
“偿命?”尉迟洪道纳闷地看着杨豫之,叫道,“自你进了大理寺,大哥为你的事儿想了多少办法,费了多大劲……你,你……”尉迟洪道气咽。
杨豫之想了想说道:“大哥一向主张‘人人平等’。这一次兄弟致死人命,‘杀人者死’,我怎能凭着特权逍遥法外……”
“你以为我会信?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你并非十恶不赦之罪,更何况你本身并未想杀姓郭的,更何况你情有可愿……”杨悦冷“嗯”一声:“哀莫大于心死,你难道真的不想让我们知道真像?”
自从杨豫之醒过来,无论众人怎么问,杨豫之都不肯说出当日到底发生了什么。杨悦担心他想起当日之事会痛苦,因而一再告诫众人不要问当日之事,只是此时,她自己却再也忍不住问了出来。
武照为什么要让杨豫之杀了郭孝慎?武照为什么又要自杀?武照给杨豫之说了什么,以至于他根本不想活下去?杨悦百思不得其解。
这些天,杨悦一等众人想尽办法去救他,杨豫之自己却请求大理寺判自己死刑,并且说自己是故意要杀死郭孝慎,而那武照也是自己推到河里去的,并非自杀……一心想要自寻死路。
面对这样的“案情”,令大理寺恼头,便是李世民也十分的费解。杨悦得知后,更是有点抓狂。
最后,实际上是杨悦极力说服李世民,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杨豫之性命。
李世民举行大朝会,这才判了个“流三千里,不赎”。
在选择流放的去向时,本来说好去“辽东”。杨悦知道明年会向高丽出兵,万一杨豫之运气好,能戴罪立个功,这个流三千里,也许会变成好事儿。而且蜀王李愔在河北道,自然会想办法照顾杨豫之。
没想到杨豫之自己却极力要求去“安西”。
安西就安西吧,杨悦认为杨豫之在家不过是只知玩乐,出门缎练一下也并非坏事儿。所以并未放在心上。
直到今日早上听李世民说了安西都护府刺史叫做郭孝恪,杨悦心中才咯噔一下。郭孝恪,郭孝慎,只听名字便可以想象,二人或许有些联系。果然一打听之下,才知道那郭孝慎是郭孝恪的一个远房兄弟。二人虽然相差年龄较大,但却的确是同门兄弟。即便是二人的亲戚关系并不紧密,但总是亲戚。刁难、打击报复,总会难免。
杨悦这才明白杨豫之一直都抱着必死之心。
听了杨悦的问话,杨豫之眼中划到一道深深的伤痛,凝神闭气片刻,皱眉说道:“只有这件事儿,大哥请不要问我,我不想说。”
一阵沉默,杨悦没有勉强他说。她看到他眼中那道伤痛。
“究竟发生了什么?”杨悦心中不由默默地想。
柳亭里三人都没有说话。连尉迟洪道这个一向粗豪的少年,也看出杨豫之的这份痛苦,默默地没再去怪怨他,一只大手在杨豫之肩头拍了拍,以示安慰。
过了许久,杨悦紧盯着杨豫之,开口徐徐言道:“无论发生过什么,但有一点请你答应。无论如何你必须活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人的生命最珍贵不过,你痛过,痛得死去活来。那种感觉你知道,不要让你的父母也有这种感觉。
洪道和我还有力气来这儿为你送别。长公主跟中书令连送你的勇气都没有,你应当知道他们心中有多痛。
孔圣人说过:‘夫孝,德之本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你的父亲只有你一个儿子,如果你有三长两短,杨中书只怕也会随你而去。这些天杨中书一直躺在床上,长公主整日以泪洗面……你真想让他们痛不欲生?
如果你痛地想死去,你已经死过一次。你当日没有知觉,没有意识,跟死去没有两样。是我跟洪道,不,更确切的说是小柔把你从鬼门关上又抢了回来。小柔的肩膀至今还吊着,你是我们救活的。你没有资格轻言去死你痛过,死过一次,这一次是你的第二次生命。
你要好好地活下去,不要让人失望……”
“大哥——”
杨豫之一直默不做声,闭神静静地听杨悦说话,随着杨悦的话,心头不住翻腾,最后终于忍不住,抱着杨悦失声痛哭起来。
“记住,你的生命并非你一个人的,不可轻言放弃。”许久之后,见杨豫之不再哭泣,杨悦知道他终于有了生的念头,坚定地握住他的手说道。
杨豫之使劲地点了点头:“好,我答应你,不会再想着去死。”
“中怕你这一路西去,却不是你想好好活便能好好活的。”杨悦摇了摇头,冷静地说道,“只怕你想要好好活,反而会有一凡艰难在等着你。”
杨豫之扬起头,眼中却已有了几丝坚定,嘴角划出一道笑意:“不怕他不来难我,只怕他不来为难我。”
“好兄弟能死境中爬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好男儿,真正的强者无论如何你都要挺住”杨悦拍拍杨豫之的肩膀,赞赏地说道,“死并不可怕,真正地是怎样从死地生存。怎样生存下去兄弟,不要让人小看你。”
“大哥,放心。终有一天,我会再回来。好好的站在你面前!”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千里之外
从渭城回来,杨悦心情不佳。送别总是伤怀,更何况杨豫之将去的地方,可谓生死难料。进了大内,直往咸池殿去。
杨悦的金鱼符已制好,金鱼袋十分显眼地悬在腰间。一路进来,各道守门内侍,殷勤地向她笑着点头,放她径自进去。
咸池殿中。
赵王李福跟曹王李明已开始上蒙学,不在。只杨贵妃正百无聊赖的坐在殿中。
看到杨悦进来,杨贵妃笑着迎上去:“悦儿有些日子没来咸池殿,怎么就不来看看师父?”又见杨悦似乎心情不佳,关心地出言问道:“悦儿脸色怎么如此不好。是不是病了。”边说着拿手去摸杨悦的头。
杨悦强打起精神来,摇头说道:“没有。只是刚送走一个朋友,有点累了。听说师父找我,不知何事?”
“嗯,河北道军中有人来。愔儿来了书信,有一封是写给你的。”杨贵妃回过头,招呼宫女将书信拿来。
“写给我?”杨悦有些意外,想了想又觉得正常,怎么说她与李愔两个人都是很好的朋友。
从宫女手中接过书信,打开来看。却只有两个字:“想你”。
杨悦不由一怔。这算什么?情书?
然而此时,却恰好拨动了她内心深处的一根弦。
这些日子为了杨豫之的事儿奔波、着急、伤痛。看到这两个字,竟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想一想,最亲近的三个兄弟。上个月送走李愔去了河北道;今日又送走杨豫之去了安西督护府;尉迟洪道进了和尚寺;而自己又要周旋在这个胆颤心惊地宫中,唯恐稍有不慎便被李世民发现。而且李世民看自己的眼神越来越怪,自己这些日子为了杨豫之的事儿,难免会露些痕迹……过去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了,真让人怀念。
杨贵妃看到杨悦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不免好奇地问道:“上面写了什么?”
杨悦忙折起书信,强笑了笑:“没什么。”
“没什么?你都快要哭了,还说没什么?”杨贵妃狐疑地说道,“是不是愔儿又惹你生气,要不要我写信骂他。”
“真的没什么。”杨悦将书信放入怀中。与杨贵妃闲话一会儿,找了个借口尽快离开。
从咸池殿出来,杨悦沿北海池北沿慢步,坐在当日与李愔一起谈天的地方,静静出神……
铁锁重甲,全身武装,负箭八十支,背重弩,手持陌刀,腰跨横刀,粮袋满载。
近二百人正在急步行军,目标是百里外的茂山,行军要求只要两个时辰……
这队人马极不齐整,行不到一半,只剩百八十人。再一半,剩四十人左右,按时到达目的地的不过三十人而矣。
一路上有骑兵骏巡,无人敢偷懒作弊。
目的地设在一个半山腰中,山腰上有一个宽敞的平台,能按时到达平台者,被编入队中。
平台另一侧则是两个靶场,弓、弩各一。兵员分作两队,一队入弓靶,一队入弩靶。
弩靶远二百三十步,弓靶一百六十步。铁弓足有二百四十斤,弩重一十二石。
两队人引弓射靶,每人射四支箭,能中二支或以上者,入左队,不能中者入右队。
然后再互换靶场。同样,四箭能射中二箭及以上者,编入队中,其余淘汰。
如此严格的选兵,还从未见过。被淘汰者十分失望,坐在一旁不肯离开,望着被选编入队的同伴,露出羡慕之色。
顺前山腰的平台上方,也是一个平台。不过那个平台要比下面的平台小了许多。台上坐着一个中年将军,三缕胡须黝黑,精力充沛,十分威武。他的身后站着几个年轻的副将。皆玄甲重铠,身体挺拔,精神抖擞。
众年轻副将中,有一个极为显眼,身长肃立,与众将一般矫健,却更加英俊抢眼。
与众将不同,他的腰间跨的不是横刀,而是一把“破”剑。那把剑实在是太“破”,两片木板合在一起便是叫做剑鞘,陋得实在不能再陋。与小将军英气勃勃的一身贵重玄甲相配,实在不大相称,更显出它的“陋”。
众将向下看去,对下面平台里的众人,一览无余。
中年将军似是对眼前的结果极不满意,端起身边桌子上的茶水呷了一口,摇了摇头。
英俊小将听了他的叹气声,问道:“江夏叔似是不满意?”
江夏王慨叹一声说道:“自贞观十年以来,基本没有大的战役。这些折冲府的兵将都疏于训练,兵力大不如前了。”
“何以见得?”英俊小将言道。
“若在以往,二百人中至少能选出一队人马。”
“一队?”英俊小将似是十分吃惊,“五十人?这么多?”
“有比这更多的时候,选出两队,也有可能。”江夏王摇着头,说道,“这些卫士都是世袭的兵户,虽然老子能打仗,儿子不一定就健壮。”江夏王一边说一边回头看了一眼英俊小将,似笑非笑。
英俊小将知道他在揶揄自己,不服气地说道:“江夏叔,要不要我下去试射一下给你看看。”
江夏王忙笑着摇了摇头:“这些天来,你专找最壮的健儿挑战,还不够过瘾么。莫要再下去捣乱。”
英俊小将停下步子,回头一笑:“我不过说说而矣。”
“圣上对你们这些小犊子太爱护了。当日圣上作战出生入死,从不畏惧,却从来不肯让你们这些皇子去征战。这次肯放你出来,定是你百般哀求……”
英俊小将嘿嘿一笑道:“别忘了我是被贬到军中的。”
“贬?”江夏王站起身来,打了个舒张,四下看看,抬腿向山上走去,“我怎么听说,有人想要‘将大唐文明传递四夷’”
英俊小将嘿嘿一笑,跟在他后面,向山顶走去。
……
“江夏叔,你就答应我吧。”李愔追在江夏王李道宗身后,嘻皮笑脸地说道。
“好好的果毅都尉你不当,当什么火长?”江夏王无奈地说道,“你是嫌圣上对你的‘贬斥’还不够低?”
李愔并不说话,只嘿嘿的笑:“反正现在还没到正式打仗,等正式出征的时候,叔父不给我一个营的兵力,我可不依。”
“既然你想当将军,干嘛非要去当这个火长?”江夏王回头看了他一眼,奇道。
“嘿嘿,”李愔笑道,“我只是想看看如果不是靠着身份关系,我能不能升迁到现在的位置。”
江夏王冷“哼”一声,笑道:“我看你是被那个丫头惯了迷魂汤。不靠身份?你要真想从底层一步步往上熬,得建多少功才能达到?当年圣上一出战便是将领一军,可不是什么火长。再说以你的身手和能力,当这个都尉已绰绰有余,干嘛非要给自己找不自在。你不好好帮我选兵练兵,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浪费。”
“反正还早,叔王给我一个月的时间,看我能不能从火长升到旅帅。再说了我从来没有带兵的经验,虽然这些日子跟着叔王学了不少,但总是经验尚浅。叔王交给我这个半吊子去练兵,真的放心?”
“放心我有什么不放心,你自小喜好读兵书,你府上那些卫士没事拿来被你操练,还不是经验?再说有苏定方苏将军在,让他教你,我有什么不放心。”
见说了半天,江夏王总是不许,李愔脸上有些悻悻,十分的扫兴。
李道宗抬头向远处看了一会,想了想,自语道:“这个法子却也不失为一个好法子。你想尽快熟悉作战的队伍,真得深入下层才好了解。”
转头看了一眼李愔,说道:“怕了你了。给你十天时间,你如果不能从火长升到队正,就别怪我不客气。到时候我真得考虑是否带你去打仗,免得成为累赘。”
李愔大喜,跃身空翻一个跟头,大笑道:“好,一言为定。如果连一个队正都当不上,我还当什么将军”
“既然你想熟悉兵阵,先跟着苏将军到太行山里去练步兵。我还要到赵州去选兵,等我回来,你再跟我练骑兵。”
“怎么去练步兵,我想去骑兵队?”李愔急道,“骑兵才是大唐的精锐。”
“不要小看步兵,一支好步兵,足以成为骑兵的克星。”李道宗看了他一眼,正色道,“到辽东作战,不比草原。山地较多,只怕骑兵反不如步兵管用。”
“法曰:‘易地则用骑’,‘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正是这个道理。李愔谨尊叔父教导。”李愔忙敛了笑容,行礼说道。
“好了。知道你兵书读了不少。你先去苏将军那儿去报到吧。”江夏王李道宗挥了挥手。
李愔行礼别过江夏王,往山下走去。山下五百步远的地方,苏定方将军正在点兵。
“等一下。”李道宗又喊住他。
李愔一愣,以为江夏王又反悔,刚想要找理由反驳。却见李道宗从袖中抽出一封书信,说道:“差点忘了,宫中有书信来。应当是杨贵妃给你的信。”
“书信?”李愔一喜,笑道,“只有一封?”
“还要几封?难道本王的使差是你的邮差?”李道宗没好气地说道。
李愔接过书信见果然只是母亲写的,不见杨悦的回信,脸上不由挂满失望之色。
李道宗戏道:“难怪人说‘娶了媳妇忘了娘’。你还没有娶那丫头,没见到那丫头的书信,只看到母亲的书信,竟然没有一点喜色。”
李愔尴尬一笑:“谁说我没有喜色,我高兴得很。”
“嘿。真不知你是为了那个丫头才想打仗,还是真想打仗”
“自然是真想作战我要做一个英雄,像父皇一样的英雄。”李愔大笑着拿了书信走开。
“像圣上一样。”李道宗眼中充满了笑意,“嗯,说得好,有志气。”
回头看了一眼站在山腰处的冯文瓒,招手让他过来。
“江夏王。”冯文瓒走上山头行礼说道。
“你去准备一下,跟蜀王一起去苏将军那儿报到。”
“苏将军?”冯文瓒奇道,“蜀王不是要跟将军去赵州么?怎么又要跟苏将军去山里?”
“嗯。蜀王想先去学习步兵练法。”李道宗说道。
沉吟一下,突然问道,“你是圣上百骑中的骁将,为什么圣上特意派你跟蜀王到军中?”
“蜀王被贬为果毅都尉,圣上派禁卫亲自督察。”冯文瓒忙行个军礼正色说道。
说完又笑了笑,言道,“圣上不过是派我来保护蜀王。要不也不会派我来,圣上知道我跟蜀王关系好,蜀王真要有什么怨言,我定然也不可能上报。”
李道宗眼中闪过一道笑意:“好。你明白就好。蜀王要去苏将军军中,你跟他一起去吧。”
冯文瓒点点头,忙回营中去牵马。
“哈哈哈……”半山腰突然传来一阵笑声。冯文瓒回头去看,见是蜀王。
李愔看了杨贵妃的书信,信中数落他不要为难杨悦,杨悦不肯嫁给他,自然有她的难处……说杨悦看了他的书信哭了,李愔心中却乐开了花。
“你肯为我哭,你到底还是喜欢我。”李愔乐观地如是想,纵声大笑,“你心中一定也想我。等着我,我一定会做一个英雄……”
不过,真实的情况与李愔的想法却有些偏差。
杨悦默默地坐在假山石上,静静出神。
想的却是杨豫之,她发愁杨豫之到了安西都护府,是否会受到郭孝恪的报复。
李愔那里没有这些担心,自然也不用她多想。
李愔明义上虽然是被贬到军中,实际上是他自己的要求。那晚在这个地方,二人的谈话尤言在耳。虽然李愔说要当一个英雄,然后要求到军中去。但杨悦知道他一向有随军征战的想法。当日在蜀王府中谈起辽东之事,不只李愔,还有尉迟洪道,包括李贞,还有她自己,都高昴地唱着军歌,想去辽东出战。还说过要将大唐文明传递四方……
“你怎么坐在这儿。”突然身后一个声音,打断了她的胡思乱想。
第一百三十五章 身世传奇
大内,两仪殿。
群臣宴乐。
李世民生性豪爽,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