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1592-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部左侍郎萧大亨再次来到了军营前,对已经整装待发精神焕发的包括萧如薰在内的一千名有功将士进行了最后的检阅,并且宣读皇帝的圣旨。
  大家要去见皇帝了。
  这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值得欢庆的事情,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和掌控者,拥有天子的名号,在寻常百姓眼里无异于神明,对于百姓来说,皇帝就是他们的天,他们敬畏皇帝像敬畏上天一样。
  诚然,有些人会发些小牢骚,但是当皇帝真的出现在面前,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而不是口口相传的词汇的时候,深殖于灵魂深处的对皇权的敬畏一样会让他们激动莫名。
  要去接受检阅的人们上至将军下至士兵都是满满的激动与自豪。
  而因为差了几个斩首数就没能被选入千人队里面的其余士卒的脸上满是后悔和羡慕嫉妒的情绪。
  萧大亨对这支千人队的着装列队还有精神面貌等等非常满意,觉得几乎是无可挑剔的,这样一支千人队可以完美的体现出大明王朝的盛世繁荣。
  “那么,萧镇南,可以出发了!请上马!”
  按照皇帝的要求,萧大亨会为萧如薰牵马牵一段路程,直到下一个人接手为止,而下一个人到底是谁,萧如薰也不知道。
  这一回,萧如薰没有谦让。


第七百六十一章 老夫亲自为你牵马
  作为一名地位特殊的武将,萧如薰是有自己的底气的。
  土木堡以后,大明王朝赐封的武勋贵族很少有靠本事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基本上都是靠得到皇帝的宠幸得到爵位,然后身死之后爵位被除。
  这种人得到的都是流爵,不能世袭罔替的爵位,所以根本不能掀起什么波澜,而其他经历千难万险得到世袭爵位的人则少之又少,这些人基本上都有本事,有能力,非常难得。
  但是有一点,这些人也没有立下过足以让文官集团重视起来的超绝功劳。
  和萧如薰这一次不一样,萧如薰得到的是足以让整个文官集团为之震撼,甚至于是在民间引起巨大震动的功劳,一战消灭了三十多万北虏,把北虏的风头狠狠的打压下去,再现了洪武永乐时期大明王朝的赫赫武功。
  这是谁都无法磨灭谁都无法怀疑的,若有怀疑的,可以去长城外看看那几十座高耸的京观,恐怕看了之后就永远都忘不掉那个场面了。
  所以就算是文官集团内部,也有不少对萧如薰敬畏有加的人存在,觉得这个人实在是太可怕了,居然可以得到这样的功劳,创下如此功业,如果不重赏,那实在是说不过去。
  所以当关于萧如薰的封赏掀起波澜的时候,群臣主要在意的是封号的那个字而不是国公爵位本身。
  群臣都认同萧如薰的功劳,觉得这个功劳实在是无话可说,无懈可击,他们无奈了,只能认了。
  这是很久都没有感受到的感觉了,那种无力的感觉,真的是很久很久都没有体会过了。
  皇帝下令,兵部左侍郎出城三十里迎接凯旋大军,为萧如薰牵马过卢沟桥,去往城外军营。
  献俘仪式当天,由兵部左侍郎萧大亨再次为萧如薰牵马,引领献俘军队和仪仗队一起前往北京城南正门永定门。
  永定门是京师外城南面正门,在京师中轴线上,意义非比寻常,从正门光明正大骑马而入,一路走下来,萧如薰不用下马,可以一直骑在马上,反倒是为他牵马的文官个个都是高官,个个都要步行。
  也不知他们心中是否有怨气。
  有也无所谓,萧如薰根本不在乎。
  献俘大队和仪仗队匀速前行,很快抵达了永定门。
  城内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但是在城门外已经是旌旗飞扬人山人海的架势了,身穿精良军装的士兵列队整肃,气势非常,门外也已经聚集了不少围观的百姓,军队出现的时候,百姓们便开始欢呼了。
  为这支真真切切打败了北虏保护了他们的军队和那位将军献上发自内心的欢呼。
  这不就是征战沙场不计生死奋力杀敌的真正意义所在吗?
  比起这些欢呼声,似乎其他的东西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萧如薰如此感慨着。
  随行的士兵们,包括武将们的内心深处是如何感慨的,萧如薰不清楚,但是有一种名为自豪和骄傲的情绪,萧如薰相信他们每个人都有。
  说不定还有为此红了眼眶的。
  人之常情了。
  远远的,萧如薰眺望着永定门下的迎接队伍,看到了一个熟人。
  兵部尚书石星。
  原来如此,第二站迎接自己的,是兵部尚书石星。
  那么接下来迎接的人,最起码也是尚书级别的高官了。
  距离石星差不多五十米左右的位置时,萧如薰对萧大亨说道:“萧侍郎,可以了,到这里就可以了。”
  萧大亨停下脚步,回头看着萧如薰。
  萧如薰从马上下来,对萧大亨行了一礼:“多谢一路相送。”
  萧大亨整了整衣冠,一礼及地:“将军言重。”
  而后,萧如薰直起身子,牵着马匹引着队列向石星走去。
  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在石星面前摆谱的,石星虽然也是听命行事,但是对他的提拔和保护还有支持也是出了大力气的,石星一直都在为他说好话,这件事情萧如薰是很确定的。
  无论他是否为自己牵马,萧如薰都要表示足够的尊重。
  石星也向萧如薰这边走来。
  “萧如薰拜见石部堂。”
  “萧镇南言重了,老夫才是要拜见萧镇南。”
  两人互相行礼。
  “一别经年,石部堂身体可还好?”
  之前来京师的时候,因为时间紧急,萧如薰并没有去兵部拜见石星就急匆匆带兵走了,眼下再次和石星相见,已经时隔数年了,石星和记忆中相差不大,只是鬓角边多了不少白发。
  京师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
  “多谢萧镇南挂怀,老夫身体尚可,此番惊闻萧镇南立下大功,喜不自胜。”
  石星微微笑着,而后一伸手,对萧如薰说道:“请萧镇南上马,老夫亲自为你牵马!”
  萧如薰再行一礼,没有回绝,翻身上马,石星走过来牵起了马缰绳。
  士兵吹响号角,鼓声隆隆想起,队伍再次走动,人群的欢呼声更大了。
  步入永定门,就是大明京师北京城了,萧如薰在石星的牵引下走过了甬洞,入目便是一条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直道和道路两旁飞扬的旌旗与欢呼的百姓。
  欢呼声更加高涨,似乎每个人都在尽自己全部的力量欢呼,鼓声和号角声时不时响起,更为这热闹而雄壮的场面增添了些许的战斗意志。
  而当献俘大队后面跟着的一百多辆囚车出现的时候,京师的百姓们再次重现了之前的小规模献俘所展现出来的对北虏的怒火。
  臭鸡蛋萝卜头还有烂菜叶子什么的无比精准的向那些被捆在十字木架上的北虏头目们砸去。
  和之前被送来的那些北虏头目不一样,这批一百多号人在大同和明军前行的一路上已经被明军将士们折磨的人不人鬼不鬼了。
  为了彻底的将他们的精神气打掉,萧如薰任由充满戾气的士兵随意折辱殴打他们,只要不伤及性命就随便来,士兵们有事没事就一巴掌甩过去,一拳轰过去,把牙齿全都给打飞了,还有些耳朵被打聋的。
  而剩下来一些意志比较坚定的,口出狂言的,就是不认怂的,萧如薰也有很好的办法。
  阉了。
  和对付扯力克的时候一样,谁不老实不乖乖低头,萧如薰就派人把他们给阉了,然后让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胯下那玩意儿被当地的野狗吃掉,被明军大肆嘲讽。
  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打磨手段了。
  于是十好几个北虏头目直接就疯了。


第七百六十二章 赵志皋觉得自己好像看到了些什么
  现在,这些曾经统帅几万人几十万人的叱诧风云的北虏头目们一个个都乖的和鹌鹑一样,不敢说话不敢抬头不敢反抗,只敢求饶,完全看不出曾经的气概了。
  现如今被百姓们怒骂,被他们用各种东西砸,砸的头晕目眩甚至满脸血,却也一声都不敢吭,那模样别提多凄惨了。
  深受北虏之害的百姓们尽情的发泄自己的怒火与不满。
  石星牵引着萧如薰一路从永定门往宫城正门正阳门走,走到约一半路途时,石星停下来了,萧如薰又看到了自己的老上级,现在的刑部尚书宋应昌。
  要说关系深浅的话,宋应昌和萧如薰之间的关系要深得多,至少比石星多,在朝鲜战场上,宋应昌不止一次的和萧如薰亲切交谈,还帮助过萧如薰不少次,使萧如薰免去了不少无妄之灾。
  对于宋应昌,萧如薰是感激的。
  和对待石星的态度一样,远远下马,牵马步行,与宋应昌相互行礼。
  “一别经年,宋公可还好?”
  “多谢萧镇南挂怀,老夫尚可。”
  宋应昌望着萧如薰,仿佛有千言万语想要说,不过这里显然不是说话的地方,宋应昌便一伸手,对萧如薰说道:“请萧镇南上马,老夫为你牵马!”
  萧如薰再一礼,而后翻身上马,继续向前。
  一路旌旗欢呼不断,似乎满京师的百姓都站出来为萧如薰欢呼,为他的功业欢呼,萧如薰甚至在想,那考中状元之后的御街夸官比之现如今的全城欢声雷动,到底哪个更值得追求?
  要萧如薰来说的话,比起软绵绵的笔,萧如薰更喜欢钢直的刀剑。
  宋应昌一路将萧如薰送到了宫城正门正阳门外,然后停下了脚步。
  萧如薰远望去,正阳门外也有人正在等候。
  “季馨,站在正阳门外的是吏部尚书蔡国珍,再往前面,承天门前等着你的是沈一贯,端门前等着你的是首辅赵志皋,务必小心谨慎,事事以小心为上。”
  此时,石星也站在萧如薰身后不远处,低声对萧如薰说道:“特别是面对沈一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此人城府极深,不可落人话柄。”
  听这两位对自己友善的老上级的告诫,萧如薰心中暗暗警惕。
  “多谢告知,来日再叙!”
  萧如薰下了马,牵着马带着队伍继续前行。
  到正阳门为止就是宫城了,宫城里,一般百姓就不能进入了,但是沿着正阳门往宫城里面走的时候,萧如薰依然能看到两边站着的士兵,依然能听到他们的口号,还有战鼓声与号角声。
  倒不如说没有了百姓们的呼喊之声,战士们的呼喝声更加雄壮,更加有气势,更能让萧如薰感受到一个帝国王朝应该有的气象。
  蔡国珍为萧如薰牵马到了承天门口,承天门便是天安门,是在满清顺治年间改名为天安门的,意义非凡,在这里等待着萧如薰的是大明王朝此刻权力最大的人物。
  比起他身后的端门口等待着的那位老首辅更加有权力的人物。
  沈一贯。
  说起来,萧如薰从未与沈一贯见过面,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但是从诸多人的口中讲述而来,加上萧如薰自己的猜测,一只笑面虎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眼下,在不远处看着沈一贯,心里的形象和面前的形象已经逐步重合,严丝合缝没什么差别了。
  这是一头择人而噬的笑面虎。
  对他,萧如薰万分警惕。
  两人逐渐靠近,距离还有几步路的时候,两人同时停下脚步。
  “末将萧如薰,拜见次辅!”
  萧如薰朝沈一贯行礼。
  沈一贯不占便宜,立刻还礼:“萧将军无需多礼,此番,老夫奉陛下之命来为萧将军牵马,是为了表彰萧将军为国驱逐北虏的大功劳,这等大功劳,多重的礼遇萧将军都担得起!大明的未来,更需要萧将军这样的大将来扶持。”
  满嘴漂亮话,回过身去就是阴招迭出,笑面虎就是如此可怕的生物,而偏偏笑面虎的成功率很高,因为大部分人都会被笑面虎的笑面给骗过去,从而放松警惕。
  而沈一贯越是吹捧萧如薰,萧如薰就越是警惕。
  “次辅所言,末将愧不敢当!”
  “当得!你当得!你要是当不得,谁能当得?哈哈哈!好了好了,不多言了,陛下还在午门等着将军呢!”
  沈一贯一伸手:“将军请上马!”
  萧如薰再一礼,翻身上马,沈一贯上前牵住马缰绳,为萧如薰引路。
  这在不知实情的人看来,也不知道有多么羡慕,不说那些部堂级的大佬了,就是侍郎牵马对武将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殊遇。
  和汉代皇帝动辄筑台拜将重赏封侯之举措相比,大明的将军只能算马弁了,地位低,权力小,没有话语权,三品武将都能被六品小文官管的死死的,动辄打骂,这是何等的耻辱?
  而眼下,就在他们面前,大明内阁次辅为萧如薰牵马。
  这种待遇差别,若是互换一下,真的是死了都愿意啊!
  只可惜这种待遇只给一个人。
  从承天门到端门,一路上也是旌旗飞扬,这些军队应该就是京营兵了,看起来穿的十分英武,气势也还足够,但是作为不征战的花瓶,这些人也就只剩下好看了。
  萧如薰在设想着该如何给这些花瓶来个实打实的翻天覆地的大改造。
  端门到了,作为午门前最后一道重要的城门,大明内阁首辅赵志皋正等在端门口。
  本来朱翊钧觉得赵志皋年纪大了,就不要去折腾赵志皋了,但是赵志皋自己不愿意,非要来,说他没有为朱翊钧做过几件事情,现在这种简单的事情,他希望为朱翊钧做一些。
  因为没有多少机会了,他所受到的恩遇,没有多少机会可以回报给朱翊钧了。
  朱翊钧觉得心里酸涩的很,便答应了赵志皋。
  如今,白发苍苍的赵志皋拄着手杖,远望着缓缓而来的萧如薰和沈一贯。
  人越活越老,越老越精,特别是有故事的有经历的自身身份不凡的老人,那份智慧和对人生的感悟真的是令晚辈叹为观止,所以古人有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经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怎么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虽然大多数的人是愚昧的,一生也未必明白哪怕一件事情,但是总有他明白的地方。
  赵志皋显然是个宝贝,虽然对于国家而言,他太软弱了,没有魄力。
  但是他看着远远而来的年轻的萧如薰和老迈的沈一贯,总是感觉自己仿佛看到了一些别的东西。


第七百六十三章 献俘仪式
  萧如薰和沈一贯来到了距离赵志皋几十米的地方,萧如薰跳下马,接过了沈一贯手里的缰绳,带着献俘队伍缓缓前进。
  “末将萧如薰,拜见首辅!”
  面对这位顶着首辅名号的老好人,萧如薰是没有一点脾气的,他知道这个老人对待自己比较温和,三年前也给了自己一些帮助,在他本身都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能给自己一些必要的支持,让自己渡过难关,萧如薰是感激的。
  一路走来,萧如薰觉得自己也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若是没有这些人的帮助,他显然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所以他明白,文官集团内也有忠良之人,脏污发臭的泥潭内也能长出圣洁的莲花,所谓出淤泥而不染大概就是赵志皋最好的写照了。
  和所有的白莲花一样,它们并不能改变养育出自己的这片泥潭,尽管他们本身和泥潭格格不入。
  赵志皋没能做成任何事情,他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建树,倒不如说他根本也不可能有什么建树,因为他根本没有那个权力,在泥潭里,越黑越臭越有权力,越白越香越是会被边缘化。
  但即是如此,白莲花依然漂亮。
  赵志皋自己未必没有那样的感触。
  “萧镇南快快请起,老朽奉陛下命,来为萧镇南牵马。”
  说罢,赵志皋颤巍巍的上前要为萧如薰牵马,萧如薰赶快阻止了赵志皋。
  “首辅年事已高,手脚不便,还是不要如此了吧!且让末将牵着马与您同行如何?”
  赵志皋还要说些什么,萧如薰干脆说道:“陛下就在午门,为人臣者虽然立下功勋,也不敢在陛下面前骑马,首辅以为呢?”
  赵志皋想想也是,见萧如薰已经决定,也不再勉强,便开口道:“既如此,老朽对不住萧镇南了。”
  “不敢,不敢。”
  萧如薰牵着马,请赵志皋在前面走,自己稍微落后赵志皋半个身位。
  赵志皋眼见如此,心下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触,只得默默的往前走。
  走着走着,忽然用比较低的声音向萧如薰问道:“萧镇南,今后可有什么打算?”
  萧如薰觉得奇怪,便回答道:“自然是等陛下安排,陛下安排末将做什么,末将就做什么,自然,末将更希望的还是驰骋疆场为国抗击外辱罢了。”
  “难得良将,难得良将。”
  赵志皋呵呵呵的笑着:“竟不想大明还能出如此良将,真是难得,难得,只要有萧镇南在,我朝边患无忧矣,萧镇南之威名可当十万大军!”
  萧如薰忙道:“老首辅过誉了,末将愧不敢当!”
  “你当得,你当然当得,你若当不得,还有谁当得?”
  赵志皋默默摇头:“你一定要爱惜自己,就算你不为家人,不为后代,也要为大明爱惜自己,大明出一个良将太难了,太不容易了。”
  萧如薰愣了一下。
  “末将当然会注意身体,战场之上,末将为主帅,自然也不会随意冲锋陷阵。”
  赵志皋看了看萧如薰,微微点了点头。
  “人活一世,哪能没有敌手呢?无论是战场之上,还是战场之外,你和老朽不一样,老朽老了,没什么用处了,活着也是给人添堵,但是你不同,你还年轻,还有为国出力的机会,一定要爱惜自己。”
  萧如薰皱了皱眉头,对赵志皋的话语感到奇怪,而赵志皋却闭上了嘴巴,自顾自的往前走,一句话也不说了,这着实让萧如薰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赵志皋是在暗示自己什么吗?
  萧如薰还没想明白,但是午门已经近在眼前了。
  这个时候,除了石星和兵部官员之外,其余官员纷纷和萧如薰告辞,或往城下队列而去,或往城门楼上而去。
  大明的献俘仪式是自有一套章程和文法的,文官们无论是立规矩还是破坏规矩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在没有多少宋代献俘仪式的场面考察的情况下,他们自己排练了一套礼法。
  在午门前,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隆重严肃,分班侍立,皇帝穿龙袍衮服,乘舆出内宫,起驾时,午门鸣钟,到太和门时,鸣金鼓、奏铙歌。
  皇帝到午门前,沿着马道,御楼升座,在午门楼下,兵部官员率领将校,引战俘下跪,而后兵部尚书报告献俘,鼓乐大作,礼炮轰鸣,诸官肃立,庆贺胜利。
  典礼官再道行礼,于是把俘虏牵过来,让他跪伏在地,兵部官员上奏:“奉旨平定某地,所获俘囚,谨献阙下,请旨。”
  这时皇帝降旨,或将战俘交给刑部,或将战俘恩赦释放,或者干脆宣布杀掉。
  所以出现在萧如薰眼前的,是一片盛大的场面,旌旗飘扬人山人海就不说了,城上城下刀枪林立,颇有肃杀之感,远望午门城楼,见有黄盖于其上,萧如薰便知道那是朱翊钧已经驾临午门楼上。
  高阶官员勋贵随同皇帝在城楼上,低阶文官武将则在城楼下分两侧侍立,陪同的还有大量盔甲明亮的士卒,好一派盛世帝国景象。
  如今前面的程序都已经走完了,后面就是兵部和萧如薰要做的事情了,石星一声令下,自有士卒将一百一十六名北虏部落首领级别的战俘从囚车上解下来,然后押着他们列队做好准备。
  接着,石星和萧大亨以及一众兵部官员一起往前走,来到萧如薰面前,萧如薰点头,看了看身后的军功武将们,给他们使个眼色,一群武将便纷纷随同萧如薰一起往前走。
  兵部官员走在左边,军功武将们走在右边,身后则是两列老老实实的战俘。
  走到一定的位置上,石星和萧如薰一起停住了脚步,然后一起跪下。
  石星清了清嗓子。
  “臣!兵部尚书石星!奉旨献俘!”
  一声高喝之后,立刻就有负责唱礼的士兵高声唱礼——
  “献俘!”
  “献俘!”
  “献俘!”
  一路传到午门楼底下,然后忽然鼓乐大作,礼炮齐鸣,诸臣肃立,以此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
  炮声停止之后,鼓乐声也停止,萧如薰便听到有声音从午门城楼那边传来——
  “行礼!”
  “行礼!”
  “行礼!”
  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变大,这就代表着接下来的流程要开始进行了。
  于是萧如薰起身,一挥手,带领士兵们将战俘们往前押送,一直到城门楼底下,一抬头能够看到上面的朱翊钧的时候,萧如薰令士兵让俘虏跪下。
  一百多名俘虏顺从的跪下,不言不语。
  然后萧如薰对城门楼上的皇帝行礼,高声喝道:“臣萧如薰,奉旨平定山西大同之入寇北虏,所获俘囚,谨献阙下,请旨!”
  这一步本来可以让兵部侍郎来做,不过朱翊钧为了让萧如薰更加荣耀,于是下令让萧如薰亲自献俘。
  到这里的时候,朱翊钧再次下旨。


第七百六十四章 萧总督,陛下有请
  朱翊钧的安排十分的个性化,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