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大哥-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国公:李靖。
“杀!除侯君集之外,一个不留。”
“是!”
一把当先之人,正是新上任的大将军,秦浩的铁哥们苏定方。
其实根本就不用他表现的这么积极,这队骑兵出现的时候,已经代表着战争结束了,那些死士连反抗的力气都已经没有了,有的干脆扔下刀子嚎嚎大哭,有的则直接抹了脖子,就是没有反抗的。
南衙屯卫!
他们怎么来了?是谁调的兵,又是怎么传递的消息?难不成这李靖真的会神兵天降不成?
既然南衙屯卫已经来了,他们今天这场所谓的政变,也就是一场笑话了。
侯君集很快就被抓了,他压根就没有反抗,苏定方也是损,拿枪杆直接一棍子先把侯君集的腿打断了才抓,可怜的老侯同志腿刚好,又跪下了。
愿赌服输,成王败寇,他此时的心思反倒比自己想象中要平静,只是他就奇了怪了,南衙的兵是怎么这么快过来的?
以距离来算,这大晚上的,南衙从收到消息、确认消息,再组织骑兵过来,这时间都够他在宫里杀八个来回的了,更何况中宫被他控制,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有虎符,就算收到了消息,谁敢在不确定真假的情况下无虎符而率南衙兵进太极宫?
其实侯君集想的没错,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前,南衙的屯卫在政变中基本就是个摆设,从李渊到李隆基,每一朝都有宫廷政变,每一个皇帝几乎都是靠政变坐上去的,可南衙十几万屯卫,愣是没有一次在其中哪怕打过一次的酱油。
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时候还是大白天,他也不过就用了八百亲兵而已,等屯卫确定北衙真的出大事儿的时候李渊册封太子的诏书都写完了,像他的那个曾孙李隆基更叼,据说他玩政变的时候手里一共就二十来人,还特么成功了。
所以说,如果李世民真的死了的话,侯君集今夜的计划最少有五成以上的可能性,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起码可以当一个类似于董卓那样的权臣。
可特么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自己是败在哪了,屯卫怎么就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他身边了,以至于他现在整个脑子都是乱的。
福至心灵的,侯君集突然朝大安宫的方向看了一眼,正好看到秦浩和李承乾说说笑笑的漫步走了过来,秦浩还心情特好的跟他打了个招:嗨~好巧,咱们又见面了。
“是你!!你早就知道我要反是不是!不,不对,那个魔教的妖女是你的人!是你诱我反的!卫国公,他是魔教的人,他才是魔教的人呀,快抓住他!抓住他!大唐江山,早晚毁在他的手里!”
不得不说侯君集还是挺聪明的,可惜他聪明的太晚了,如果这不是大庭广众之下,秦浩没准还真就承认了,到时候侯君集脸上的表情一定很精彩。
可现在,侯君集说的这话跟放屁已经没什么区别了,没有人会相信哪怕一个标点符号的。
其实秦浩对今夜的应对很简单,首先,他早就知道侯君集要造反,所以他让苏定方这些天每天都把骑兵和步兵拆分出来,单独训练,尤其是骑兵必须夜训,还规定了地点,以便于出了事儿他第一时间可以整装待发,并找得着他。
苏定方当然知道这样的命令是有问题的,但他相信秦浩,况且秦浩几乎是代理中书令,安排一下他怎么训练顶多比较敏感也不能算不合规矩,敏感感觉到要出大事的苏定方倍表现的特别积极。
当然了,苏定方当大将军的时间毕竟不长,若无虎符和调令,他肯定是不敢率军入城的,就算他敢,底下那些将士们也肯定不会听他的。
后面发生的事儿就简单了,一回到长安,亲自去找了房玄龄和那些唐联储老臣,说收到消息侯君集今夜要谋反,这种事从来都是宁可信其有的,秦浩这人关键时刻还是靠谱的,就算最后虚惊一场也没什么损失,锅也是秦浩背。
然后,李靖和房玄龄他们就根据秦浩给的地址,找到了整装待发的苏定方,苏定方二话没说就领着骑兵冲过来了,时间刚刚好。
至于虎符?我李靖调兵还要个鸡毛的虎符,调令?我房玄龄都亲自过来了还调什么令。
又不一会,李勣也满身是血的到了,侯君集派去控制百官和将士家属的那些死士也已经全都做了刀下亡魂。
于是侯君集精心策划的一场谋反,噗噜一声就没了。
李靖二话不说,一脚将侯君集踹倒在地,怒目而问道:“圣人呢?说!圣人现在怎么样了?”
侯君集满嘴鲜血,却哈哈大笑道:“圣人?哈哈哈哈,李世民已经死了,死了!哈哈哈哈,我侯君集能拉堂堂千古一帝陪葬,也算是值了,哈哈哈哈。”
李靖脸都黑了,怒道:“拉下去,关起来,严加看管不许他自尽!”
第四百五十八章 当日少年已长成
猎猎作响的旗子上,绣着一个硕大的唐字,一支精悍的强军,伴着震耳欲聋的铁蹄之声越来越近。
城墙上的守军无比紧张,因为这样的一支大军,居然摆出了锋矢之阵,猛冲而来,看上去跟要攻城似的,直到来人走得近了才放下心神,为首一员大将,正是圣人的心腹重将程知节,而这支军,自然也是圣人亲军,飞骑。
“开门!”
圣人回来了,门将自然连忙将大门打开,本来按礼制来说,天子回架,应该是鲜花铺路,洒水迎接,做足礼数才对,怎么会无缘无故的突然回来,谁也没通知,而且看这急吼吼的架势,跟要攻城似的。
程知节见状,点了点头,便打马而回,朝李世民道:“回圣人,城中一切如常,门也已经开了。”
“呵呵,果然不出朕所料,贞恒这小兔崽子,早就知道侯君集要反,走吧,进城去,再去见老朋友最后一面。”
另一边,宫里,台阶上的血还没来得及收拾干净,便听到了李世民突然回宫的消息,众人无不大喜过望,再李承乾的率领下出宫迎接,虽然等他们出去的时候人家李世民已经快来到宫门口了,但好歹是个意思不是?
之前侯君集一直信誓旦旦地说李世民已经挂了,他们虽然嘴上不信,可谁心里不犯嘀咕呀,现在好了,李世民安然无恙地回来了,众人的心自然也就可以放到肚子里了。
下了车,李世民先是跟房玄龄了解了一下事情的始末,倒也没说什么,径直回到了紫宸殿,就在群臣全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中宫就有旨意传来了,要秦浩一个人去紫宸殿觐见。
秦浩心想,这次这么大的事件,自己一个首功是免不了的,要先见自己倒也正常,没想太多,也就去了。
结果,一进宫,秦浩就有点傻了。
只见宫殿上武士成林,铠甲鲜明,各个手中都拿着明晃晃的兵刃,一排肃杀景象,程咬金手持一杆马朔,站在头里,见秦浩进来,只一挥手,紫宸殿的大门就关上了。
这场面,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些,秦浩吓得噗通一声就跪地上了,关键是脑子里还一头雾水,几个意思啊这是?
李世民的声音幽幽从帘幕后面传来,却没掀开帘子。
“贞恒。”
“臣在。”
“你可知罪?”
秦浩一身一身的冷汗,把衣服都给打湿了,却也只得慌慌张张地道:“还请圣上明示,臣。。。。实在是不知罪在何处啊。”
“不知?朕问你,侯君集之反,可是你诱反的?”
秦浩嘴里发苦,这种话他是无论如何不能承认的,只得辩白道:“臣惶恐,臣实在惶恐,圣上您是知道我的,我就算跟天借了胆子,也不敢干这样的事啊,再说臣何德何能,能诱得了侯君集?”
“你敢说侯君集造反,你事先全不知情?”
“圣上明鉴,臣之前确实察觉到了一点蛛丝马迹,但一来实在没有证据,以臣跟侯君集之间的间隙,若贸然告发,必无人会信,二来臣自己也不太相信,侯君集真有这样的狗胆,所以也就没说。”
刷的一声,帘幕被李世民拉开,李世民走上来一脚就将秦浩踹了个跟头,怒声道:“蛛丝马迹?事到如今你还敢跟朕狡辩?朕问你,魔教这次和侯君集联合,是不是你的功劳,说实话!你以为朕为什么没有死?”
秦浩心头微微一慌,莫非这李世民真的察觉出什么来了?
不过秦浩还是咬着牙道:“没有,圣上明鉴,我与魔教有不共戴天之仇,魔教妖人有两次差点就要了臣的命,臣怎么可能跟魔教有什么关系?”
李世民笑着点头道:“好,好,好,嘴够硬,你可知朕为什么没有死?”
“圣上洪福齐天,侯君集一点微末的刺客之道,自然不能伤到圣上分毫。”
“不,魔教这次准备的还是很充分的,若不是朕提前察觉,并故意布局,朕现在已经死定了,你也不用瞎猜了,他们勾结了李君羡,无非是里应外合之法而已,朕心知魔教是心腹大患,并猜到了他们会勾结重臣,故意给他们创造了这次机会而已,想借机将他们一网打尽而已,因为实在不知道他们勾结的是谁,才没告诉你们而已。”
秦浩心里暗自后怕了一下,暗想,恐怕除此之外,还有试验群臣和太子的目的吧。
“朕也没想到,这人会是侯君集,朕也很痛心,但是朕,这次竟然有意外收获!秦!贞!恒!朕问你,你是怎么察觉出侯君集的异动的,为何魔教妖人别人不找,偏偏找上了跟你有仇的侯君集!回答我,回答得好,你明日便是新的中书令,答不上来,朕现在便砍了你!”
秦浩自然是有一套早就编好的说辞,无外乎先察觉魔教异动,后通过魔教查到侯君集之类的,可是此时,他却不太敢说了,李世民对魔教的认知,似乎远在自己想象中之上,还能使出这样一条将计就计来,自己未必就忽悠得了他。
想到此,秦浩缓缓摘下了自己的乌纱,眼中含泪,悲愤地道:“臣知侯君集与陛下,当年也曾情同手足,臣早知他要反,却迟迟不报,确实也有借此除一强敌的私心,但臣自问,跟随圣上一十三年,尽心竭力,绝无半点不忠不义之举,若圣上要杀,便杀了臣吧。”
李世民瞅着跪在地上的秦浩,久久无语,好半天才叹了口气道:“唉,起来吧,是朕,一时失态了,你走吧,玄龄已经老迈,多次跟朕提出要让出中书令一职,只是你之前资历还浅了一些,明天起,你便正式上任吧。”
“多谢陛下。”
…………
一直到秦浩退出紫宸殿,程咬金才不解地问道:“圣上,这小子刚才。。。。什么也没说啊!他还是没说,他怎么知道侯君集要反的啊。”
“唉,这次,是朕失态了,什么都没说,也就是什么都说了,侯君集的确是他诱反的,魔教的事,起于西南,可怜那侯君集在西南待了这么久,如今的商路上,却尽是青帮之人,呵呵,要说他没查到点魔教的消息,朕是万万不信的。”
“那您的意思是。。。确实是他诱反了老侯,而且他还承认了?这。。。。那您还放他走,还升他做中书令?”
“历朝历代中,何曾有过一条罪名,叫诱反啊!你让朕怎么治他的罪?侯君集若确无反心,他又如何诱的了?至于贞恒,你还当他是那个,十三年前孤身进京的那个少年人么?唉!老了啊,今天这些话,不该问的,朕应该,装糊涂的。”
写在小结局后面的一点感言
这一章,我发的晚了点,从八点到现在,陆陆续续改了好多回,删了改改了删,最终还是决定,以这样的方式为贞观时代画上一个句号,主角在李世民面前怂了一辈子,最后硬气一点,或许是毒点,但至少我觉得挺爽。
后面要写的,就是后贞观时代的东西了,秦浩已经位极人臣,大唐也已经实在是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了,所以我个人管这一章,叫小结局,以这样的方式收尾,不知道你们是否满意。
后面的后贞观时代,我估摸着许多人可能就不看了,所有有点心里话,这个时候不说,好多人可能就看不到了,所以写一个小感言。
我要说:谢谢。
说来惭愧,我是个挺功利主义的人的,写书的目的最开始的确是为了兴趣,不过现在,确确实实是为了可以赚一点钱,可是这本书上架前的推荐并不好,最终上架的时候收藏才两千多一点,首日订阅180,推荐票二十几,打赏几乎没有,这个成绩,不算全勤的话也就刚好够我烟钱。
说心里话,当天我就想切了算了。我知道有些作者很值得敬佩,一百以下的均订也能坚持写个几百万,但我真没那韧劲。
只是后来思想挣扎了一下,还是决定写下去,因为我看见许多许多从猎头时便跟我在一块的老朋友,许多人都说很喜欢这个故事,大部分我都记不得名字,但看到了我就会认出来,还有书友群里总冒泡的那几位,也都是表示支持的,要知道,上一本猎头是烂尾了的。
世上最强猎头烂尾,这些伙计们不离不弃的跟了过来,说实话心里是很感动的,我就想,这本要是再切,他们得多失望啊,本来就已经辜负一次了,总不能再辜负第二次吧,咱东北老爷们不能干这样的事儿,是不。
结果,就这么一坚持,奇迹出现了,我上架之后其实依然没上过什么比较好的推荐,一个多月一次,绝大多数作者都是这个待遇,但书的成绩居然在不显山不漏水的,追上来了,我自己都一脸懵逼了。向大家汇报一下成绩吧,刚上架时180,现在已经860了,而且还在长,虽然依旧算不上是多好的成绩,却已经非常满意了。
通常来说,像我这种几乎没在首页上待过的书,写到这个字数的时候订阅早就该掉了,是那些老朋友们的不离不弃,才让我有写下去的动力。所以我想说,谢谢。
其实,刚上架那会,虽然有个完本的执念,但当时的想法是,写个七八十万字也就差不多了,所以老书虫应该都能感觉得出来,书的中期节奏非常的快,因为赶着结局啊,侯君集造反这一段,在我原本的大纲中就是全书的结局的。
我必须臭不要脸的承认,秦小昊这个人物是我后加上来的,看过我新书的朋友应该知道,那本来是下本书的创意的变种。为啥?因为后来成绩慢慢好了啊,一直到现在订阅都还在稳步增长,我一看这么多人喜欢我这书,那我不能秃噜一下就没了啊,于是,就有了秦小昊。
现在想想,这应该是心态很不成熟的表现。
后贞观时代,没有了李世民,我估计看得人应该不会很多,不过我还是会写,给秦浩和秦小昊一个真正完美的大结局吧,如果看得人多,再写他个三四十万字也没什么温蒂,您要是喜欢的话就看看,不喜欢的,上一章也算是勉强能完结撒花了吧,哈哈哈。
总之吧,谢谢你们了,谢谢你们,让一个本来扑街的作者,找到了一点自信,让我知道,原来不靠推荐均订是真的可以慢慢涨上来的,尤其谢谢那些,从猎头跟过来的,不离不弃的老朋友们,此致敬礼吧。
最后,再推荐一下我的新书《爸,这好像是北宋》,真的不错,挺好看的。
对了,最后说一下更新问题,新书上架前应该会保持每天两更,上架之后爆发,这本好大哥就不保证了,应该会是每天一更,偶尔两更。
第四百五十九章 英雄迟暮
贞观二十二年,为大唐劳累一生,七十岁高龄的房玄龄病逝,追赠太尉,临终之际,李世民破例授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可以在走之前亲眼看见二子显贵。
之后,李世民罢朝三日,以示哀痛。结果令人尴尬的是,还没等第四日呢,李世民自己又病了。
李世民今年还不到五十,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唯有那该死的,怎么治也好不了的风疾,却已伴了他将近二十年了,奇珍异宝吃了无数,奇人异事看了不少,却始终不见好转,朝廷下令,天下若有能治此症者,赏万金,然而十几年过去了,这病一天比一天厉害,那钱,依然没有人能拿的走。
听闻圣人身体不适,群臣只得各回各家,哪来的哪去,只是李承乾闻言却脚下一个踉跄,若不是秦浩赶忙伸手扶住,一个不好恐怕就躺地上了。
“你没事吧。”
“没事,骤然听闻父亲身体不适,心中有些震动而已,好了,回去吧。”
说着,李承乾推开秦浩,缓缓的走了,只是秦浩的心中有了一些阴霾。
回到家,没等他坐下歇息一会呢,宫中便传来了消息,李世民又传道士进宫炼丹了,据说还有个从阿三那边传来的假和尚,也炼制了些乱七八糟的药来。
果然,没多大会功夫秦浩他们家客厅就成了个小朝堂,文武百官乌央乌央的过来请他劝谏,秦浩想都不用想,长孙无忌家里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房玄龄一死,朝廷上便是秦浩和长孙无忌分庭抗礼的局面了,褚遂良的门下省根本就顶不上事,没了魏徵,力度根本就不够,再加上褚遂良又是个脑子里缺根弦的,只学了魏徵的皮,压根没学会魏徵的神,李世民烦他还来不及呢,现在说的话跟放屁差不多,所以能干这事的,就只有他和长孙无忌了。
按说,秦浩是魏徵的学生,到了他现在这个地位,一举一动都是要写进史书的,所以哪怕是装装样子他都得对皇帝陛下如此荒谬的行径表示一下愤懑和谴责,可秦浩难啊,这时候别说是他了,估计就是他师父复活都没用了。
李世民不知道炼丹长生是无稽之谈么?他比谁都清楚,早年没少嘲笑那些嗑药的皇帝,他不知道丹药里面有毒么?他也知道,他太知道这玩意吃下去会毁身体了,可是没办法,他疼啊!
风疾晚期,说白了就是脑瘤,不但会逐渐压迫视觉神经和各种其他神经,让人变得视力模糊,体力不支,还会让脑内剧痛无比,严重的还会让人变成神经病。
李世民再怎么牛哔,可毕竟还是个人啊,又不是神,凭什么让他保持和年轻健康时一样的英明神武?后世的历史学家在分析李世民晚年为啥变得昏庸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提到过病痛折磨这一点,但秦浩觉得,这绝哔就是根本原因。
为啥炼丹吃药?因为丹药里面的金属类毒素会透支人的潜力,让他的思维短暂恢复清明,让他变得亢奋,让他暂时没那么疼。
至于为啥会重用一个阿三假和尚,秦浩有至少八成的把握,那假和尚的药里是掺了罂粟的,可是那又怎么样呢?现代人得了这病还满世界的找杜冷丁呢,还不许人家用止疼药了?
千古一帝,如今却也已经是个被病痛折磨的不堪忍受的一个可怜人罢了。
所以这事吧,还真不太好劝谏,他又不是没劝过,长孙无忌劝的时候至少还稍微客气一点,自己每回提这事的时候,都差点被他打一顿。
所以人之常情,没办法,秦浩也就随口应付了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官员,寒暄了几句之后便命人送客了,闷着头开始琢磨办法。
李世民如今已经有点嗑药磕坏脑子的前兆问题了,现在不光是发病的时候要嗑药,平时没事的时候偶尔也嗑,不嗑就觉得没精神,提不起干劲,可是嗑多了吧,这玩意又烧脑子。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脑瘤晚期患者,糊涂了也就糊涂了,没什么大不了,临死了还是人家开心最重要,可要是作为帝国最高领导人,代价就有点高了,尤其是自己作为中书令,堪称是他犯糊涂时候的直接受害者。
加上自己又偏偏是个百官之首,下面的这些人都看着他呢,无形中还有一股巨大的压力,他现在算是明白房玄龄的难了,什么特么的百官之首,这活压根就不是人干的。
对上,出了任何事他都直接对着天子,对下,文武百官甚至天下百姓全都瞅着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天子的功劳,出点啥问题全特么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好歹还有个长孙无忌帮着分摊一下压力,老房同志是怎么做到干二十年以高寿正寝的呢?
愁啊,愁啊,愁的一把一把抓头发啊。
却在此时,宫中居然又传了消息过来,只召他、李承乾、和长孙无忌三个人觐见,秦浩一听心里就咯噔一下,暗道特么的这下坏了。
果然,见了李世民之后三人噗通一下就跪下了,李承乾当场就哭了出来,只见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嘴歪眼斜,枕在徐惠妃的大腿上,哈喇子流的到处都是。
这症状太熟悉了啊,李渊晚年也是这德行,瘫了,一半的身体不太能动了,脑瘤的绝对晚期了。
便听李世民支支吾吾的说了半天,三人啥也没听懂,还是徐惠妃翻译道:“圣上说,近来身体不适,暂由太子监国,二位大人辅佐便是,还说他的病很快就会好,叫你们不许声张。”
一边说着,徐惠妃还一边抹眼泪。
秦浩则和长孙无忌对视了一眼,心里想的问题都差不多,这么严重了么?
李世民何等要强的一个人,如此不堪没用的画面被人看见,真比杀了他还难受,秦浩注意到,他的眼角有一滴泪一样的东西流了出来。
出了门,三个人的心情都不太好,李承乾一方面悲伤欲绝,一方面其实又有一点小欢喜,心里矛盾的翻江倒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