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庶子风流-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崇许是为了挽回刚才丢失的颜面,躬身道:“陛下,臣愿亲赴大同府,带方程归京,让其当面解释缘由。”
此事崇康帝想也不想直接否了:“区区一个大同总兵,怎能劳朕之肱骨大臣出京?”
一个方程不过十万兵马,一个赵崇却最起码可聚起三十万甚至更多兵马。
崇康帝不会糊涂此事。
至于其他人的请命,崇康帝也一一否了。
不过,他的脸色也愈难看。
他心知,方程之例绝不可开,不然遗祸无穷!
至此,贾琮忽然再度开口,躬身道:“陛下,臣愿为陛下分忧。”
崇康帝闻言一怔,皱起眉头看向贾琮,目光古怪。
这厮该不会是活腻味了吧?
贞元勋臣与他血海深仇,崇康帝甚至怀疑,他步入九边之时,便是他不得好死之日。
他敢去九边?
贾琮嘴角弯起一抹微不可觉的笑意,却没有逃过崇康帝的眼睛,崇康帝微微眯眼,目光审视的看着贾琮,就听贾琮道:“当初武王府曾因臣一阙词,而相赠了四名武王亲卫。臣能在黑辽虎口夺食,名列军功簿头名,便是沾了此光。另外,臣还想从芙蓉公子处,借武王令和银军一用……”
此言一出,满朝侧目。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当着国朝重臣的面,如此不加遮掩的提及武王的影响力……
然而,其动机却是如此的……
“无耻。”
开国公李道林同样不加遮掩的当众骂出这两个字来,目光肃煞的看着贾琮。
贾琮回身,正面直对李道林,道:“开国公,你以为武王若在此,会容一个不听朝廷宣调的边疆大将么?你以为武王会眼睁睁的看着,曾经麾下的部将,变得骄奢淫逸,而无动于衷?武王为本朝亲王,以其影响力来肃清军中不法,何来无耻之言?”
李道林:“……”
这就是武将对上文人出身之人的劣处,分明其行可耻可鄙,却能让他说成伟光正。
简直毒如蛇蝎啊……
经此交锋后,崇康帝原本大半不赞成的心思,此刻变得动摇起来。
只是……长安与大同府相隔近两千里之遥。
再加上办差事……
贾琮若在两个月后回不来,被牵绊住,或是出了意外。
那……
许多大事都要耽搁了。
许是看出崇康帝的顾虑,贾琮躬身道:“陛下,臣星夜兼程,一月可返。最多不超过一个半月……锦衣卫在北省被压制无立锥之地,大同总兵方程更是肆无忌惮行羞辱之事,侮蔑天子亲军。此獠不诛,后患无穷。”
崇康帝想了想后,缓缓颔首道:“准。”
……
慈宁宫,寿萱殿。
董皇后、并元春及吴贵妃、周美人等天子后妃们齐至,陪同太后过节。
不过太后不耐烦吴贵妃等人对元春的嫉妒艳羡,勾心斗角,并未多留她们,只让她们坐了坐,就让人各自回去。
最后,直留叶清一人陪伴。
这段时日,太后明显衰老许多,记性越差,许多事前脚刚说罢,转身又再询问。
叶清显然有极好的耐性,丝毫不觉其烦,一遍又一遍的温声回答。
“小九儿啊,你何时才能成亲啊?再晚些,哀家怕等不到那一天喽……”
这话,太后已经问了不知多少回了。
叶清却还是含笑答道:“明年如何?最迟也就是明年老祖宗千秋节,等明年年底,说不得老祖宗能看到小小九儿呢。”
这话让慈宁宫内的昭容彩嫔们差点没抽歪了嘴,当世能说出这样话的闺阁姑娘,怕也只有眼前这个了。
偏太后闻言喜欢的什么似的,捂着嘴“荷荷荷”的笑的开颜。
连嘴角流出些口涎也不觉。
叶清笑着用帕子轻轻替她擦拭去,太后愈发高兴,她拉着叶清的手,道:“哀家存了一辈子的宝贝,等你成亲那天,都给你,都给你!”
叶清笑道:“那敢情好!孙女儿这一高兴,说不得生对儿双生。”
太后闻言,差点没笑抽过去,只是笑着笑着,眼泪又下来了,泪眼巴巴道:“唔,那你可一定要生对儿双生,哀家就能和我的爹娘交代了,不然我也没脸见他们呀。”
叶清笑着点点头,将手中的梨削成轻薄的一片片,然后再喂太后吃。
太后吃了两片就不肯再吃了,忽然又道:“对了,哀家还有一样东西要留给你!”
见她说的郑重,叶清好笑道:“老祖宗还藏着好宝贝?”
太后得意笑了笑,如同老小孩儿,她同叶清道:“你不说生双生儿,哀家还差点忘了!你们都知道宫里有个张老供奉,却不知哀家宫里也有一个女老供奉,专管接生!有她在,保管再难的孕产,也能顺利落生。”说着,面色忽又转哀,有些自责道:“当初,哀家就派了她去给你九叔藏着的那个女人瞧过胎位,哀家不该为太上皇出那个主意啊,哀家是天家的罪人哪……”
叶清闻言,眨了眨明媚的大眼睛,将为太后削好的梨片放进口中嚼了嚼,轻声问道:“老祖宗,那个稳婆,现在何处?”
太后叹息一声,道:“让皇帝借给贾家那个贵妃身边伺候着了,说到底,他也是太上皇的血脉……不过你放心,等那贵妃一旦临盆,哀家必是要收回来送给你的。小九儿,你到底何时才能成亲啊?”
叶清这次没有答,她眨了眨眼睛,转头看向殿外。
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
第六百六十五章 元妃省亲
过了申时,崇康帝还在同贾琮叮嘱去大同府后的诸般事宜。
事情没那么简单,不能蛮干,只能智取。
大同总兵方程不是江南六省锦衣千户所那些废物,仅仅仗着火器之利,绝不可能拿下拥兵十万的方程。
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悍将,也未必在意他们在京城的家眷。
尤其是方程父母双亡,都中宅第中只有妻儿。
可女人孩子,方程并不缺,他在大同府有的是。
而且,武王之威,未必那么有用了……
“贞元勋臣在京中连连折倒,而武王也未发一言,你以为他还是从前那个王爷?这世上什么都会变,尤其是忠心,更是可笑。你若果真以为拿着武王令和他身边的亲兵就能让方程乖乖赴京领死,那就太幼稚了。”
崇康帝给贾琮泼着冷水。
贾琮想了想,点头道:“陛下所言有理,武王的光辉早已褪色,当初臣未下龙首原,都被人以军弩伏击,从那时起,臣就知道武王不再是当年的武王了。不过,臣以为方程总不会在明面上就敢蔑视武王令和武王府亲兵。他撞客心生恶鬼,不代表他手下的参将、游击们也都心生恶鬼。臣不敢大意,但是,一个喝兵血喝的丧心病狂,将兵卒视为佃户奴仆的将军,臣以为,他不会有多得军心。臣去大同府之后,先潜伏起来,等联络到一些忠义之士,再将方程并其当局一举毙杀。太平盛世,就敢拥兵自重,妄图形成军阀割据,当杀!”
崇康帝看着贾琮,见他这般大的杀性,怎么看都觉得顺眼。
贾琮知进退,从不插手朝政,也不在朝廷上安插官员,他甚至从不和文官来往。
而也极少与武将们勾连,一心当他的锦衣卫指挥使,还当的颇为出色,根本不怕成为孤臣。
这样忠心耿耿,又注定不可能造反的臣子,哪个皇帝不喜欢?
而且,这种性子尤其对崇康帝的心思。
只可惜啊,他时日不多了,不然这对君臣,必然能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
念及此,崇康帝心中生出一股暴虐之意,寒声道:“你放手去办,不管是死是活,一个半月内,一定要将方程带回京来。等他回京后,朕要将他九族片片凌迟!”
贾琮闻言,心头一凛,躬身应道:“臣遵旨!”
“主子爷……”
这时,在外面听一个小黄门儿耳语了数句的戴权走来,轻声道:“皇贵妃娘娘归宁省亲的时刻到了,皇贵妃娘娘想来和主子道个别……”
崇康帝不耐烦道:“让她自去就是,不必再见。让周围人好生看顾着,有半点闪失,后果他们自己知道。”
戴权闻言,忙应下后,又出了东暖阁去传旨。
待扰乱的人离开,崇康帝再问:“你准备几时出发?”
贾琮想了想,道:“越快越好!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今日臣在军机处说了打算,便有一丝可能泄露出去,让方程有所准备。而且,方程多半在京中也有耳目。所以,臣打算一会儿离宫就出发。贾家正在迎贵妃省亲,谁都不会想到,臣现在就会前往大同府。一步快,步步快。臣将叛逆方程斩了,早日回来,再为陛下效命。”
崇康帝闻言,都微微动容,凝眸看着贾琮,道:“现在就走?”
贾琮点点头,道:“兵贵神速。”
崇康帝微微吸了口气,轻声道:“若朝臣皆如爱卿,朕何止于此……”
贾琮大礼拜道:“臣不敢骄傲,实是臣受陛下恩眷太重。以臣微末之功,初封伯,再封冠军侯。古往今来,圣眷隆重如臣者,屈指可数。臣愿为陛下之霍骠骑!”
这么肉麻谄媚羞耻的话,实在不该从一个气度淡然的少年口中说出。
但求生欲爆棚的贾琮,此刻宁肯姿态放低一点,也要在这头即将死去的暴龙心中,留下忠臣孝子的好印象。
因为贾琮感觉到,这位人间帝王,好似快要失控了……
……
“哦?问我借武王令?”
慈宁宫中,叶清看着躬身赔笑的戴权,莫名其妙道。
一旁太后更是如同看二傻子一样看着戴权,目光渐渐不善……
见此,戴权一张老脸渐渐发白,结巴道:“清……清小主儿,是……是那……是那冠军侯派奴婢,前来相借的……”
叶清好笑道:“他算老几?”
戴权闻言,只觉得一辈子老脸算是丢的一干二净,心里把贾琮骂个狗血淋头,就要告退,却听太后忽然问道:“那冠军侯,可就是贾贵妃的弟弟?”
戴权忙答道:“是的,太后娘娘。”
自那日太上皇驾崩,太后和天子起了正面冲突,当场摔倒在地,几乎薨逝,将崇康帝吓的跪地请罪,戴权就知道太后便是当下最惹不得的人。
若太上皇刚死的“不明不白”,太后也紧跟着凤危,那整个天家干脆直接崩溃算了。
太后被救醒后,就好似一下老了十几岁,也记不得天子对他的不敬了,也不记得太上皇死的不明不白了,整日里都有些晕乎。
但越是这般,崇康帝越是看重,绝不允许太后此时出事。
所以同太后说话,戴权打起十二分小心。
太后闻言,“唔”了声,“小声”对叶清道:“小九儿,这个人还是要拉拢一下的。不然等哀家死了,就没人护着你了,哀家怕有人对你不利。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叶清闻言,瞥了眼都不知该把耳朵藏到哪里去的戴权一眼,点点头道:“既然太后这般说,那我就借他一次罢。你告诉贾清臣,他欠我一次人情,日后他可别不认。”
戴权忙点头哈腰赔笑道:“断然不会,断然不会,有太后娘娘和皇帝主子作证,天下谁人敢赖账?”
“去吧……等等。”
叶清叫住正要离去的戴权,问道:“贾清臣借武王令什么时候还?”
戴权随口道:“一会儿冠军侯就出京,最迟一个半月……额。”
似乎意识到说漏嘴了,戴权忙掩住口,眼睛骨碌碌转。
叶清嗤笑了声,摆手道:“行了,我不多问了,让他早点给我还回来,好歹是个纪念。”
戴权如临大赦,忙不迭的答应后,匆匆离去。
身后,传来叶清开朗的笑声:“来,老祖宗,再吃片梨润润嗓子,咱爷俩儿再唱一曲儿……”
“梨花开,春带雨。”
“梨花落,春入泥。”
“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
……
“你和小九儿什么名堂?”
手里把顽着武王令,崇康帝面色阴晴不定的看着贾琮问道。
贾琮犹豫了下,答了两个字:“孽缘。”
饶是以崇康帝坚硬冰冷的心性,听闻这二字,都忍不住抽了抽嘴角,目光古怪的看着面色惆怅的贾琮。
见你娘的大鬼了……
他素来知道读书人不要脸,越是才子越是渣,还不要脸的天经地义。
这天下第一才子,莫非就是天下第一不要脸之人?
不过崇康帝现在也没心力理会这些,随手将武王令丢给贾琮,道:“那么,你现在就出发?”
此刻外面天色已暗了下来,即将入夜。
贾琮吸了口气,大礼拜道:“请陛下再赐天子剑,使臣皇威加身。”
崇康帝闻言,因武王令出现而憋闷的心情舒缓了些,倒也没再多说什么,让戴权取来了之前从贾琮处收回的天子剑,又赐给了他。
而后,看着贾琮阔步离去。
希望,他能早日归来。
穿过殿门,看着殿外暗下来的天色,崇康帝心中颇为郁结:
可恨啊,朕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苍天无眼,何其不公!
可恨!
可恼!
那些叛逆还不肯消停,合该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崇康帝站在那,无端的暴怒红了眼,见此戴权恨不能将身子缩成一团,寻条缝隙藏进去。
只这两日,就被因些琐碎小事杖毙了十来个小黄门儿。
如今宫中火者都视往日飞黄腾达的圣地养心殿如地狱啊……
……
神京西城,公侯街。
街头巷口,俱系帷帐挡严。
贾家贾母、王夫人等有诰命在身者,皆按品服大妆,等在荣府大门外。
贾政则携贾家诸子弟等在东街门外,静悄悄,耐心等候。
天色渐暗,王熙凤于园中调度,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
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
府门外,正当诸人等的心焦之时,忽见自东街门来了一对骑着高头大马的红衣太监。
自东街门下马,将马赶出帷帐,而后垂手面西站着。
半日功夫后又来一对,陆陆续续共来了十余对后,方闻得隐隐细乐之声。
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夔头,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
又有值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缓缓行来。
贾母等连忙路旁跪下,早飞跑过几个太监来,扶起贾母、王夫人来。
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
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
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
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
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
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入园后,元春下舆乘舟游园,一路游历观赏。
不过也是走马观花罢,终了,在省亲别墅侧殿换了衣裳后,招贾母、王夫人并迎春姊妹等人进殿说话。
归家终见至亲,元春欲见家礼,贾母等人却跪止不迭。
骨肉至此,早已国礼高于家礼。
皇贵妃之尊屈身下拜,她们如何当得起?
见她们如此,元春满眼垂泪,作罢后,方上前厮见。
只是一时间虽有千言也难出口,只能相顾落泪。
李纨、王熙凤、迎、探、春姊妹们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
半日后,元春方忍悲强笑,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
众人忙上来解劝,贾母等让贾妃归座,又逐次一一见过,又不免哭泣一番。
贾妃因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王夫人启曰:“外眷无职,未敢擅入。”贾妃听了,忙命快请。
待宝黛进殿,元春格外多瞧了两眼,暗自点头。
后又传旨贾政进殿,父女隔帘相见,一番劝勉后,终将宝玉传至。
看着自幼带大的骨肉手足已长的这般大,元春泪如雨下,被劝住后,叮嘱宝玉好生进学长进,但也不可太刻苦,熬坏身子非孝道。还让他多同贾琮学……
见宝玉愈发不自在,贾母到底心疼,便岔开话题问道:“你琮兄弟早起就入了宫,我原道他能送你回来,怎还不见人影?一点礼数也不懂。”
元春笑道:“散了百官宴,他就被陛下招至养心殿议政,连我去请旨归宁,陛下都不得空见我,可见有大事在商议,我这回娘家,也不过是小事,哪里能耽搁他们国朝大事?”
贾母:“……”
元春回过头,又以长姐的身份教宝玉道:“你和琮哥儿一天的生儿,虽不能和他这样天纵奇才比,却也不好相差太多……”
宝玉:“……”
好在元春见好就收,到底难得回一次娘家,不愿让家人太难堪。
外面贾政又请示园中诸景题名何处需要更易?
元春乃命笔砚伺候,亲拂罗笺,将此园题总名为大观园。
又改题“有凤来仪”为“潇湘馆”,“红香绿玉”为“怡红院”,“蘅芷清芬”为“蘅芜苑”,“杏帘在望”为“浣葛山庄”……
看着元春将自己之前命名的匾名一处处改去,宝玉眼泪都快下来了。
他前儿还同家里姊妹们吹嘘自己有灵气才赋,如今……
他难过,元春却写的痛快,改完题名后,兴致不减,又提笔写了一首七绝: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
戌时三刻,仅仅三百骑轻骑自神京西门开远门而出,为首一人勒马回首,望了眼居德坊方向突然升空的璀璨烟火后,毫无留恋之色,扬鞭跃马,往北而去。
待他归来时……
第六百六十六章 鬼精
崇康十四年,五月初六。
经过一夜喧嚣,荣国贾家陷入了静谧的休息中。
昨夜丑时三刻(凌晨两点),贾妃才自贾家离开回宫。
送别贾妃再卸大妆洗漱休息,贾家人直忙到寅时二刻才匆匆睡下。
今日已是日上三竿,下人们早将庭院清扫干净,连午饭都备好了,主子们才大都将将醒来。
贾母老眼睡的惺忪发肿,鸳鸯跪坐在身后,替她打理着满头银发。
家里人陆续前来问安,贾母昨夜也未曾睡踏实,脑袋有些晕晕乎乎的。
直到宝玉姗姗来迟,见家里姊妹们都已经到了,有些羞臊时,贾母才缓过些精神来,笑道:“能来就成,左右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值当什么……”说着,眼睛扫了一圈后,脸色忽然一沉,道:“昨儿贵妃归宁省亲,这样大的事,琮哥儿也不露个面。我这糟老婆子自然更不值得待见……”
贾政、王夫人、薛姨妈等人闻言面面相觑,不知贾琮怎这会儿还未来。
昨儿不露面是因为皇帝有大事相商,可总不能商议到这个时候吧?
但贾政又自忖,贾琮断不是不知礼的孩子,必然发生了什么变故,心中不由担心起来……
而听贾母这般说,堂下黛玉不由看向宝钗。
宝钗此时也看了过来,两人目光一接触即分开,随即宝钗赔笑道:“老太太想偏了,琮兄弟并非如此。他昨儿夜里就奉了皇帝急旨,出京办差事去了。连家门也没回,只打发了个亲兵回来报信。只是夜太深,老太太已经歇下了,就没敢再惊动老太太……”
此言一出,先不说旁人目光惊讶的看着宝钗,薛姨妈就差点捂住脸藏起来。
这叫什么事儿……
宝钗自然察觉出来周遭的异样,连忙红着脸解释道:“是平儿姑娘今儿一早同我说的。”
贾母拖长声调“哦”了声,愈发让宝钗无地自容后,笑道:“原来是这样……”
一旁凤姐儿好捧哏,也拖着语调“哦”了声,高声笑道:“我就说,三弟再不会这般不知礼,必事出有因。如此说来,三弟是将家业托付给了宝钗妹妹,让她代管家了?合该如此,合该如此!”
不过说着,眼角还悄悄看了黛玉一眼。
原道黛玉说不定会恼或者冷笑,却不料竟只是垂着眼帘浅笑。
周围人早就知道宝钗和贾琮之间“青梅竹马”“郎情妾意”,这会儿几乎说到了明处,也都乐意“嘲笑”一番。
宝钗俏脸通红的垂着头不说话,薛姨妈笑容似微微有些发苦……
世俗观念里,这女儿留在自己家里时才金贵,到了别人家,那就没那么金贵了。
若是上赶着上门儿,那……和刷锅水有什么分别?
薛姨妈知道有一种说法:你在媒人眼里的模样,就看她为你说的人家是什么样的,也就明白了。
薛姨妈素知在贾母心中,贾琮不是个好的,而这老太太似乎又一直想撮合宝钗和贾琮,那岂不是说……
唉。
一家人正说笑着热闹,忽然从外面传话,有贵妃谕旨进来。
忙引了来,原来是昨夜贵妃回宫,奏明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