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不少人只是迫于无奈,天灾、瑶役、饥荒,最后不造反就得饿死,于是只能愤而造反。
  而有的人造反,并不是要饿死了,他们衣食无忧,甚至有不低的地位,是地方豪强,如王薄,可也造反了。
  而杨玄感和李密,二人造反就完全是狼子野心,或者他们自称为宏图大志,两人都是大隋最顶级的勋戚贵族,却依然一直暗暗谋划着,时刻准备着,一旦有机会,便毫不犹豫的擎起了大旗。


第471章 黎阳乱
  四月初八。
  汲郡城,卫县。
  一骑轻骑自东边风尘仆仆赶到。
  汲郡城门守军上前拦下。
  “下马入城。”
  马上骑士大喊,“紧急军情,罗成已经率部在辽南造反,刚率军杀回东莱郡了,赶紧告之楚国公。”
  “齐国公怎么可能谋反?”守军士兵惊慌问道。
  “罗成三月在辽南屡战高句丽,先破建安又夺卑沙,但在攻打石城之时,损兵折将,大败。因他轻敌冒进,陛下欲降其罪,于是罗成便反了,他们渡海回攻东莱,目前正往西来!”
  罗成造反的消息一时间传遍整个汲郡城。
  慌乱有之,不信的也有。
  一时纷纷攘攘。
  这个时候,礼部尚书、汲郡太守、黎阳督运粮草的杨玄感站了出来,声称罗成不知皇恩,竟因兵败后不肯受罚而起兵造反。
  “我杨玄感,世受国恩,在此危难之际,自当起兵以讨伐不臣,尔等都随我共讨国贼!”
  杨玄感召集了汲郡城中兵马,然后以保护黎阳仓粮草为由,向黎阳仓进发,并派出人马,向四处各地下令,让他们发兵在黎阳会合,以共同讨伐罗成,同时,还下达了征召令,大规模征兵。
  杨玄感行动迅速,仅用两天就到达黎阳。
  一进黎阳县,他迅速封锁县城,把县中所有男丁都带走,然后转进黎阳仓城。
  他一面封锁黎阳仓城,控制粮食,一面也把黎阳仓城前的粮食码头上所有运粮来的江淮船只和船员,以及往涿郡运粮的船只及船员都扣下来。
  他强征他们为军。
  短短几天时间,杨玄感手底下已经拥有几万人马。
  其中有从汲郡带来的八千府兵、郡兵、壮丁,也有他上次清河郡剿匪后收编的大量贼众,等他再在黎阳县和黎阳仓中扣留大批船员、壮丁,于是人马迅速膨胀到了五万余人。
  李密这时也带着数支人马从清河郡高鸡泊以及平原郡豆子岗赶来。
  人马转眼间就已经达到了十万之众。
  李密建议杨玄感开仓放粮。
  “之前你派人假装从东莱赶来报信,说罗成造反,这招确实不错,让我一下子有机会获得临时调动兵马大权。现在我们人手已经足够,是否可以公开打出起兵旗号?”
  李密认为不急,但杨玄感却等不急了。
  不顾李密劝阻,杨玄感在黎阳仓面对着十万聚集起来的府兵、郡兵、收降的贼匪,裹挟控制的江淮船手、地方民壮等讲话。
  杨玄感很奸诈的先再一次向大家确认罗成已经在东莱郡造反的消息,还把来护儿、周法尚两员水师大将的名字也拉了进来。
  “主上无道而昏庸,不顾天下黎民百姓的死活,天下扰攘不安,却执意东征。去岁东征高句丽,死在辽东的将士四十万,而因转运粮草而受困饿而死民壮更多不胜数,因东征,中原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皇帝不思赈济百姓,安抚天下,却又再次东征,如今连罗成、来护儿、周法尚这样的大将,也都无法承受东征之累,纷纷起兵反抗!”
  “我杨玄感,不忍心看到中原百姓继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今毅然决然也要起兵举事,推翻昏君,再造乾坤!”
  杨玄感还跟大家描绘了造反的大好前景。
  战神罗成已经在东莱造反,大将来护儿周法尚等数万水师将士无不响应。而罗成的叔父罗艺也在辽东起兵响应,罗成的老师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在河南响应。
  “如今我们举旗,正是顺应天势,必能一举成功。”
  说完这番谎言后,杨玄感下令恢复文帝时的一切法制官职等,改郡为州,然后自称楚霸王,开楚霸王府,分官授官。
  李密授封为长史兼授前将军。
  以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袆为怀州刺史,又把自己秘密招来的数个自家兄弟,各授将军等职务。
  连王伯当也授了个左将军兼沧州刺史,王薄授了个右将军兼齐州刺史。
  杨玄感开府授官,又开仓放粮。
  黎阳附近无数百姓争相前来领米,大家拿着各种筐啊桶啊罐啊,白花花的米一仓仓的放出。
  对于来领米的百姓,杨玄感十分大方,要多少就给多少,许多百姓一时找不到装米的,拿篮子柳筐等装,装了米边往回走就边漏,可也没人痛惜。
  黎阳仓外的道路上,全是遗落的米麦,铺满一路,任人脚踩脚踏。
  杨玄感各种宣传,使的百姓还真以为,这天下皆反,杨广已经成孤家寡人再也回不来了。
  于是纷纷踊跃报名参军。
  杨玄感的队伍再次膨胀。
  “霸王,某以为如今北据幽州,断杨广后路,为上策。西入大兴,控制潼关,为中策。就近攻洛阳,胜负难测,实为下策。”
  可杨玄感此时志得意满,手下拥有近二十万人马,他膨胀了。
  再说他本来就不看好西进关中的计策,觉得一路太过遥远,而且他在汲郡起兵,手下是以关东群盗以及河北百姓为主,让他们舍远求近,千里迢迢随他去关中,只怕大家并不愿意。
  至于说北上涿郡,他觉得也不是上策。
  “法主啊,只要我们能一鼓作气拿下洛阳,其它的就都好说了。所以我觉得当务之急,还是先兵发洛阳。”
  可李密却还是苦劝。
  最终杨玄感有些不耐烦。
  “要不这样,我分兵五万于你,你率部北上攻取涿郡,再封堵临渝关,使杨广不得归。”这算是杨玄感的妥协之策,为了安抚李密,他还特意加封李密为魏国公,授幽州刺史,加使持节都督幽易诸州军事之职。
  李密无奈,“还请楚公当心罗成,就算我攻夺涿郡封堵了临渝关,也得当心罗成渡海而归。”
  “那就派王伯当与王薄二人,率五万人马渡河去攻打齐郡,只要攻下齐郡,便能堵住罗成西进之路。”
  李密走出帐外,长叹了几声。
  “不肯听信我之良言,必招致大败也。”


第472章 东都危
  兵贵神速。
  杨玄感就曾经跟李密说过,论谋划他不如李密,但若论两阵对阵指挥打仗李密就不如他了,这是实话。
  眼看着气氛差不多了,聚集起来的这二十余万大军,杨玄感也经过了简单的挑选和编练之后,他便开始出兵。
  李密率军五万为左路,沿运河北上,去攻取涿郡,封堵临渝关。
  王伯当、王薄率军五万为右路,越过黄河南下,去攻打齐郡,占据河南东部的这个战略高地,封堵罗成西来。
  然后杨玄感自己亲率十万为中军,由他的兄弟杨玄挺为先锋。
  三支兵马各自出黎阳。
  杨玄感的麾下,虽号称是十万,其实也就是乌合而已,其中有约三千人的府兵,五千人的各郡郡兵,以及大约万把的收编反军,其余的嘛,则多是由裹挟欺骗来的江淮水手、地方民壮等组成。
  除了府兵郡兵还有些装备,绝大多数的其它部下,身上穿的都是临时拿船帆改制成的布甲,手里更是以长矛为主。
  甚至不少,连长矛都只是削尖的木棍。
  没有弓,没有甲,多数士兵拿着单刀,或者仅有一根削尖长矛,拿着柳木做成的木盾,甚至干脆就是锅盖做盾。
  不过这支兵马士气不错,他们都以为自己并不是一支孤军造反,觉得还有罗成罗艺张须陀这么多兄弟们造反呢。
  再说,他们不缺粮。
  黎阳仓几百万石粮食,任他们取用,许多之前还吃不饱饭的百姓,吃了几天干饭后,信心大增,觉得跟楚霸王很有前途。
  出发前,杨玄感也没忘记来个动员,鼓舞士气。
  “我杨玄感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更是已经位极及臣。可如今不顾破家灭族而起兵,乃是为天下解倒悬之危,救黎元之命耳!”
  绝大多数的百姓也不懂那么多,只是觉得这话挺有道理啊,毕竟人家杨玄感,身为楚国公,又是礼部尚书,还有一品的官阶,人家还是弘农杨氏族长,杨家的富贵天下谁不知,现在人家起兵,确实不是为那些什么功名富贵的。
  叛军士气如宏。
  杨玄感出黎阳仓,一路向东都进发,沿路地方百姓纷纷加入,甚至许多豪强士族也跟着响应。这些豪强大族倒不是说看不明白,但他们却另有想法。
  当年杨家的天下也不是神授的,也是自北周宇文家夺来的,而宇文家又是自魏朝元家夺来的,所以说嘛,他们更清楚这权力的内幕本质,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王。
  如今杨广二征辽东,天怒人怨,而楚国公杨玄感不论是个人威望名声本事,还是他们家族的实力影响力,那都是极了得的,谁就能说杨玄感不会是下一个宇文泰,不是下一个杨坚呢?
  从龙之功还是非常诱人的,许多人都不看好杨广,尤其是在此时,各种错误的消息之下,一听连罗成这样的战神都反了,那杨广肯定凉凉了。
  关东沸腾。
  各地百姓,跟去赶大集一样,纷纷丢下家中的活,跑去投杨玄感,反正留下来还得给东征运粮。
  运一石路上耗费数石,这哪是运粮,这是破家破产。
  不过也有人认为杨玄感成不了事,觉得天下还会是大隋的。
  比如被杨玄感授为怀州刺史的河内郡主簿唐祎,他之前本来是带着本郡民壮运粮去黎阳的,结果倒霉就碰上杨玄感作乱,然后人就被扣下了。
  杨玄感封他为怀州刺史,让他回去传播革命的火种。
  唐祎当面答应的好好的,但一回到河内郡之后,马上就派人向东都留守樊子盖告密。同时,他还劝太守郡丞按战时机制,整军备战,动员乡勇。
  那边洛阳城里的樊子盖一听也是吓一大跳,此时各种流言都在传过来,有些是商人带回来的,有些则是杨玄感故意派人回来散播的谣言。
  今天是罗成在东莱造反了,明天又是罗艺在辽东造反了,后天甚至有宇文述弑君,率骁果南下的消息。
  各种消息纷至沓来,东都方面也是人心慌慌。
  好在唐祎这个时候派人过来,送来了比较可靠一点的消息。
  东都,洛阳。
  东都留守府中,樊子盖刚入宫见过留守的越王杨侗,他安抚住了这位心慌慌的皇帝孙子。
  回府,樊子盖开始研究对策。
  今年已经六十多岁的樊子盖是位老臣,他祖籍淮南,祖父曾是南朝梁的越州刺史,父亲在侯景之乱时投奔北齐,后官至仁州刺史。
  樊子盖因此虽长在江南,但年轻时是在北齐出仕的,他一开始是北齐武兴王的行参军,后来又做到了县令,再后来又做了东汝、北陈二郡太守,直到员外散骑常侍,封富阳侯。
  入隋以后,他历任枞阳太守、辰州刺史等八个州郡长官之职,加上在北齐做过的两郡太守,樊子盖一生便做过十地的太守或刺史之职,可谓相当了得。
  此时,他是民部尚书,任东都留守。
  因为他虽在地方任职多年,可为官清廉,且还懂的治军打仗,曾经平乱有功,所以爵封建安侯。
  皇帝对樊子盖的评论是十分不错的,因此上次东征时,特意让他坐镇涿郡,这次又让他留守洛阳。
  杨玄感黎阳叛乱,东都都是人心惶惶,但樊子盖没慌也没乱。
  思虑许久,樊子盖做出第一个处置,是立马下文大加赞赏了唐祎,并升他为郡丞,然后让其率河内郡兵马封堵临清关。
  临清关是汲郡通往河内郡运河上的一座关城。
  封堵住这座关城后,杨玄感想进入河内就比较难,这样一来,他就只能先越过黄河,然后得经荥阳虎牢关才能到达东都洛阳城下。
  虎牢关,怎么也比河内到洛阳的几座河津桥难过的。
  他紧接着下第二道命令,命令河南讨捕大使、荥阳太守张须陀,严守荥阳虎牢关,把守好洛阳的东大门。
  同时,他又向皇帝急奏这边的情况,请求皇帝发兵。
  另一方面,樊子盖还不忘记向关中长安借兵,让镇守长安的卫文升率兵来援东都。
  做完这些,樊子盖又紧急组建了两支兵马,准备开到东郡荥阳一线去阻击杨玄感。
  只不过东都留守的兵马也不多,所以两路兵马,各只有八千人。
  把这些都做完后,樊子盖便只能静静的等候结果了。


第473章 乱世之枭雄
  河内主薄周祎被洛阳破格提拔为检校河内郡丞,他也确实不负洛阳所望,率领着河内兵民把个临清关守的死死的。
  杨玄感一路得意而来,到达临清关下时,人马已经膨胀到二十万之众。虽然后面无数人,只是跟着瞧热闹差不多,一把柴刀一把锄头就算武器,可杨玄感是来者不拒。
  他以为,自己能够这样一路来到东都城下。
  可当他到达临清关时,却发现这里完全不一样。
  没有人来迎接,没有人来投奔。
  乡村看不到人,城关则紧闭。
  周祎站在临清关头,骂他叛臣。
  杨玄感大怒,这个在黎阳仓城中对自己俯首贴耳的家伙,居然如此两面三刀。
  “周祎,待本霸王攻破关城,定砍下你狗头当夜壶!”
  “有种你来拿!”周祎只是不屑的回复了一句。
  杨玄感下令攻城。
  可临清关作为运河重要关城,也算是东都洛阳外围的一道门户,岂是那么好攻的。杨玄感一无攻城器械,二无准备。
  仓促攻城,打了半天,结果没有半点效果,反而死伤了不少乌合。
  而多日来士气极高的义军将士们,看着临清关下那惨烈的死伤,似乎也才刚醒悟过来这是造反,这是战争。
  造反是要杀头的,打仗是要死人的。
  有些人那点热情一过,马上就开始开小差。
  当天晚上,一夜之间,杨玄感的二十万大军,就走了好几万。
  杨玄感又攻了一天,又走了几万。
  三天过后,二十万大军,结果居然只剩下了十万。
  “不能再攻了。”杨玄梃过来劝告兄长。
  “此时不是跟那唐狗斗气的时候,先让他得意一二。咱们必须借着这一股气势,直抵东都城下,一鼓作气拿下洛阳,到时才能收纳洛阳及周边真正的兵马,而不是眼前这些乌合之众。”
  杨玄梃看的还是很清楚的,现在他们只能先用这些人,但不能一直靠这些人。只有拿下洛阳,才有根据,才会有兵马,才能抵抗马上就要到来的平叛官军。
  如果在这小小的临清关下被阻太久,那别人都会看出他们的虚弱,连那些贼匪百姓,只怕也会离散。
  “不如转而向南,我们先回汲郡,从卫县南渡黄河,经白马进入河南东郡。”
  杨玄感虽恨不得立破临清关,杀周祎狗贼,可此时也只能无奈点头。
  左路的李密出黎阳后,一路也算顺利。
  他并没有逢郡必攻,而是一路越城而过,直接往涿郡去。一路之上,李密派人四下宣传,还是那一套,罗成罗艺杨玄感都起来反昏君杨广了,现在号召天下有志之识都起来反昏君。
  李密很大方豪爽,虽然他也仅仅是杨玄感封的魏国公、幽州都督,可他对各方来投的人马,却十分大方。
  带十个人来投,他就肯封个九品队正。
  带五十人来投,他就封个八品旅帅,带百人来投,他直接给六品校尉。
  一些地方豪强来投,他更是直接给县令、刺史等职,反正也不要钱,官给的太多,甚至连印都授不出,就拿纸写一道任命,至于其它的官服啊官印啊,自己刻去。
  许多贼匪来投,李密更是豪爽。
  你是能带个千把人来,就给你封个伯爵,你若带个几千人,直接封侯,若是能带过万人来,就封公。
  国公封别人国公,这也算是天下奇葩,可偏偏那些草莽贼帅们,还十分高兴。
  到后面,李密干脆不用别人来投,他走到哪,就封到哪。
  过清河郡,张金称并没来投,李密派人去给张金称封了个清河郡公、贝州刺史之职。
  路过平原郡,李密又派人给豆子岗里的窦建德封爵渤海郡公、德州刺史之职。
  豆子岗。
  窦建德听那位自称李密使者的人宣读完后,却并没有什么表情。
  那人有些意外,毕竟在别处,那些草头王一听封赏,都是十分高兴的,甚至还会打赏他不少钱财的。
  “渤海公?”
  窦建德只是哼了一声,“某是窦建德,不是什么渤海公。”
  那人有些悻悻,“窦将军,如今楚公举旗,天下无人响应,窦将军何不顺应大势呢?”
  “李密杨玄感之流,成不得大事。当初高士达不听我之劝,非要去随李密攻平原郡,结果一去不返,还葬送了上万弟兄们的性命,我岂还会再上这等恶当?你走吧,我也不为难你。若是见到李密,就告诉他,别人会信他李密那张破嘴,可我窦建德不信。”
  使者悻悻而归。
  刘黑闼问窦建德,“大哥,咱们为何不响应李密他们,如今他们举事,天下震动,无数人纷纷响应,未必他们就不能成事。”
  “我料定他们是成不了事的,你别看他们现在好像很红火,可是凉的也会很快。”
  刘黑闼却不这么认为。
  他们落草也是无奈之举,可之前投高士达,结果好容易拉起来一个三千人战营,却让高士达一下子给送了两千。
  虽然上次有罗成照顾,让他们得以逃过一劫,可现在这样的日子刘黑闼不愿意再继续下去了,要搞就搞的红红火火轰轰烈烈一点。
  “就咱们这千把号人马,难道还能争天下不成?”刘黑闼问,自立是不可能的,早晚得投奔明主,他觉得李密杨玄感还不错。
  “如果黑闼你觉得他们能成事,你想投奔他们,大哥不阻拦你。但是你自己要多加小心,万一他日发现他们成不了事,可以及时调头回来,我们永远把你当兄弟。”
  “你们真不去?”
  “我不去,伏宝你去吗?”
  “姐夫不去,我也不去。”
  刘黑闼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出去闯一闯,呆在这豆子岗中,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他带了大约二百来个愿意随他出支闯荡的兄弟一起去投李密。
  只是让刘黑闼有些失望的是,李密见他来并没太高兴,看到他只带了二百人来,更是只是授了他一个偏将之职,让他统带五百人马。
  “我要见魏公,我当年在齐国公麾下,在辽东征战时就已经是二百人长了,如何为何还只授偏将之职?”
  中军一名校尉冷声道,“罗成麾下二百人长,如今魏公授你五百人偏将,对你算是够重用了,走吧,魏国公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第474章 辽东撤退
  辽东。
  辽东城已经重新改回旧名襄平,只是这御驾亲征攻破辽东第一重城的胜利喜悦没持续多久。
  “陛下,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叛乱!”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杨广不相信。他以前忌惮杨素,还逼死了杨素,后来又打压了弘农杨家,但这几年,他觉得杨家老一辈都死了,小辈的杨玄感当家,杨玄感和他的兄弟们被他训的还是很服帖的。
  要不然,这次他也不会让杨玄感坐镇黎阳督运粮草。
  本来自认为早就驯服的杨玄感居然反了,还是在这种关键时候背后插他刀子,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杨广差点没晕过去。
  “陛下,杨玄感黎阳做乱,附逆者顷刻间达一二十万,如今河北一片混乱。杨玄感亲率十万往攻洛阳,李密率五万北上涿郡,王薄率五万南下齐郡。”
  “陛下,杨贼其心可诛,他派李密北上,这是要断我们归路啊。”王仁恭提醒皇帝。
  王仁恭是次东征之时,表现的十分突出,得杨广极为看重的一员大将。王仁恭以军功起家,最早是秦王杨俊的属下,后来随杨素征讨,因功晋升,再后来一直担任吕州刺史、卫州刺史、汲郡太守、信都太守等职;
  两次东征,他都随驾。
  他一眼就看出了杨玄感派李密北上的杀招所在。
  虽然此次东征,没有上次聚兵多。可在辽东,也依然还聚集了四十万兵马,更别说大量的民夫,这么多兵马的粮食,都得靠关内转运过来,尤其是依靠着运河这条生命线。
  现在杨玄感在黎阳做乱,不说直接威胁东都洛阳,而且必然切断运河粮草供给。而这李密再率兵北上,这分明就是奔着涿郡去的,到时攻下涿郡,把临渝关一堵,他们就回不去了。
  “陛下,斛斯政跑了,叛逃高句丽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又一个坏消息到了。
  兵部侍郎斛斯政向来得杨广信任,虽然段文振再三提醒皇帝,这个人用不得。但皇帝还是用了他,现在他跑了。
  还跑到高句丽人那边去了。
  “斛斯政本来就与杨玄感交好,他定是早已得到消息,所以叛逃高句丽。”
  王仁恭大叫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