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跑到高句丽人那边去了。
  “斛斯政本来就与杨玄感交好,他定是早已得到消息,所以叛逃高句丽。”
  王仁恭大叫一声不好。
  “陛下,斛斯政叛逃到高句丽人那边去,定会将我们这边的虚实如实告诉高句丽人,甚至说不定,斛斯政早就已经与高句丽人暗通好了。如今杨玄感一反,李密北上,就怕高句丽人也要反攻了。”
  杨广有些慌了。
  手握四十万大军在辽东,但运河一断粮,他们就难以坚持,而高句丽人若是再配合着李密夹击,则可能再次大败。
  “陛下,臣建议,在李密还未攻下涿郡、临渝关之前,立即撤回关中,先平内乱,再征外敌。”
  屈突通也奏请皇帝先回涿郡。
  “可眼下平辽正是关键之时,朕刚刚攻下辽东,罗成也刚拿下卑沙,如今眼看着就能继续东进,围攻国内,一举灭亡高句丽!”
  “陛下,平辽不急于此一时。若中原乱,则天下危矣!”
  “可宇文述、杨义臣他们已经率六军东进。”
  “可马上传召他们收兵撤回。”
  无疑,在这些臣子眼里,征辽与平乱,还是中原重要一些。
  “朕已攻下辽东,下一步就能破国内,然后横招辽东,征辽朝鲜!”杨广的眼里,满是痛苦之色,他力排众议,非要二征高句丽为何?
  不就是因为上次东征,虽败,可也已经把高句丽人打的元气大伤,所以他才拼着众人反对,也要进行危险的二征,就是不想给高句丽人喘息之机,不想第一次的四十万将士白白牺牲,想要一劳永逸。
  可这该死的杨玄感!
  “若朕只派一支兵马返回镇守涿郡呢?”杨广问。
  “陛下,就算涿郡不失,可运河也断了,粮草无法继续运过来,辽东几十万大军拿什么支撑呢?若这个时候高句丽再反攻,我数十万辽东大军,有全军覆没之险啊,请陛下三思!”
  “罢罢罢!”
  喊出这三个字的时候,杨广真感觉万念俱灰。
  一切一切的努力,都已经化为了泡影。
  “诏令。”
  “授李景为涿郡太守,火速率本部人马回镇涿郡。”
  “令罗艺为辽东太守,镇守襄平,调李渊为新城太守,镇守新城,授王仁恭为辽西太守,镇守怀远。屈突通为柳城太守,镇守柳城。”
  “急召宇文述、杨义臣率六军撤回。”
  “诏罗成率水师回河南平乱。”
  一连数道诏令下达,也意味着二次东征结束了。
  鸭绿江口。
  罗成率军四万乘船抵达鸭绿江口,皇帝的诏令还没来,但罗成已经知道了杨玄感叛乱的消息,消息是由张亮派人送来的。
  看完密信,罗成轻叹一声。
  “该来的还是来了。”
  前方鸭绿江口不远的西岸就是大行城,上次他攻占过,后来这里还收纳了几万八军败兵。此时,这座城池已经再次驻扎着高句丽人,因为高建武在国内城称王,所以对下游江口的大行城、泊钓城都加驻了兵马。
  短短半年多时间,大行城甚至还加固了。
  大行城驻军三万。
  扼守着江口。
  “大帅,何事?”
  来护儿见罗成迟迟不下达进攻的命令,过来询问。
  “中原出事了,杨玄感在黎阳发动叛乱,现在率兵往攻洛阳,李密率兵往攻涿郡,王薄率兵攻齐郡。”
  来护儿大吃一惊。
  “杨玄感居然叛乱了!”
  “嗯,叛乱了。”来护儿摇头叹气,当年他可是隋着杨素东征西讨过的,跟楚国公府那是有不少香火情的,谁能想到,杨素才死几年而已,现在杨玄感居然叛乱了,还是在这种东征的关键时候。
  “准备撤退吧!”
  刚赶来的周法尚担忧的问,“陛下未有旨意下达,我们无旨而撤军,可行?”
  “平乱要紧,内乱不平,军心不稳,这仗还如何打?而且,皇帝一接到这消息,肯定也只能撤军,到时陆路各军撤了,咱们水师孤军攻打国内城吗?”
  不管诸将的担忧,罗成一声令下,全军撤返中原!


第475章 战荥阳
  东都洛阳两支兵马出京平乱,一支入河内增援临清关,一支进荥阳增援虎牢关。
  荥阳、虎牢关。
  这座洛阳的东大门,此时由河南抚慰大使裴仁基以及河南讨捕大使荥阳太守张须陀镇守。
  河南郡丞裴弘策率东都八千兵马来援。
  “杨逆到哪了?”
  裴弘策一进虎牢关,便马上问。
  “数日前,杨贼攻不破临清关,便调头回汲郡,在南边渡黄河入东郡,如今正往虎牢关而来。”
  裴弘策一听就不太乐意了。
  “两位也都是名动一时的百战之将,俱有虎贲之称,为何却在此坐看杨贼肆虐,何不率兵进剿?”
  裴仁基便解释说,“杨逆兵众,且直奔东都而来,所以我与张大使相商后,认为,可以在此以逸待劳,坐等他送上门来。我们也好趁机抓紧时间,征召各郡兵马集结于荥阳,与杨逆到时决战,一战灭之。”
  这本来是挺稳的一个决策,可从洛阳来的裴弘策却嘲讽二人胆怯。
  他虽只是一个郡丞,可毕竟是奉洛阳留守的越王杨侗和樊子盖的命令来的,是东都援军主将。
  “二位既然不敢出战,那便为某守好虎牢关,待某明日出关去东郡剿灭杨逆此贼!”
  张须陀被裴弘策一通损贬,但还保持着冷静。
  “裴将军切莫轻敌,杨逆士气正盛,须得小心。”
  可裴弘策哪听的进去,他认为既然杨玄感在临清关前都打不过,那更不是自己对手,毕竟临清关兵力更弱。
  待裴弘策大摇大晃出去后,裴仁基笑着对张须陀道,“没见过如此狂妄之辈。”
  “毕竟文臣统兵,有时也能理解的。”张须陀叹道,他跟裴仁基都是武家出身,以军功起家,同裴弘策这样的文官还是有区别的。
  “那就不管他?”
  “让他去试试杨玄感虚实也好,咱们的任务还是得守着虎牢关,毕竟事起仓促,一时间我们手头也没多少兵。”
  若是一般贼匪,张须陀肯定就出兵去围剿了,可毕竟对方是杨玄感,张须陀最担心的不是杨玄感有多少人,而是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响应他。
  一旦荥阳有失,这洛阳可就危险了,不管怎么样,他张须陀都不能放杨玄感杀到洛阳城下去。
  稳妥起见,也就只能先在这里等着了。
  第二日一早。
  裴弘策果然就率他自己的八千东都兵出关往东郡而去。
  八千东都兵刚到达运河边上,便遇到了杨玄感的前锋。
  杨玄感之弟杨玄挺亲率两千轻骑为前锋,虽然只两千骑,可这却是一支精锐。不是仓促间召集的那些乌合之众。
  两军在运河边上的荥泽县边相遇。
  两军不期而遇。
  一边是东都洛阳军八千人马,三千精骑五千步卒,装备精良,而且有许多东都的勋戚贵族子弟随军,而另一边的杨玄挺只两千人。
  他们的装备看起来显得有些五花八门,皆因这两千人来自府兵、贼匪、郡兵等几个系统,所以装备并不一样。
  如此一来,两军区别就十分明显。
  还未开站,东都兵就已经在嘲讽杨玄挺的破烂。
  甚至不少军官们也跟杨玄挺相熟,毕竟以前都是顶级勋贵子弟,他们公然嘲讽杨玄挺。
  可杨玄挺任由他们如何嘲讽,却并不回应。
  “准备!”
  杨玄挺冷声喝令,率先挥起自己的马槊。
  毫无半点花招,见面就是硬刚。
  杨玄挺策马在前,一骑当千。
  那两千看似杂乱的叛军骑兵,也紧随其后杀出。
  两军对垒,硬战。
  交战不到半个时辰,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八千洛阳兵居然众不敌寡,渐渐的溃了。
  先是步兵溃败,然后骑兵跟着也乱了,最后乱成了一锅粥。
  这八千洛阳兵,虽是裴弘策统领,可下面的军官多是那些勋戚贵族子弟,一个个都牛逼轰轰的,打起仗来,根本不听命令,只管打自己的。
  结果便是八千人毫无指挥,更无默契,而杨玄挺这两千人却都遵从他的指挥。
  裴弘策大败。
  退入荥泽县城之中。
  坐下来喝了几杯茶水,总算解了口渴,裴弘策还十分不甘心失败。
  总结了下失败的经验后,他认为是那些勋戚子弟坏事,然后把这些人召起来痛骂一顿后,下令重新整备,出城再战。
  这一次他下令,没他的命令,谁也不得乱来,他要堂堂正正的击败杨玄挺。
  裴弘策率着还有些心慌的败军重新出城,在城外集结列阵。
  这个时候,杨玄挺率军已经上来了。
  只是看到裴弘策的军阵后,杨玄挺这次没有立即进攻杀过来,却反而下令坐下来休息。
  近两千轻骑就那样下马,坐在了地上。
  “搞什么?”
  裴弘策看不懂,那些军官们也看不懂。
  刚吃了败仗,裴弘策不敢拿大,看不懂就没敢进攻。
  于是,杨玄挺率军下马,坐在地上休息。
  而裴弘策带着几千人马,排着整齐的军阵站在远处观看。
  这一看就看了大半天。
  时间一长,连裴弘策都有些不耐烦了。
  “看来这些贼逆果真是累了。”
  “要不咱们杀过去?”一名勋戚子弟问。
  裴弘策皱了皱眉,觉得主动进攻也没什么底气,“算了,咱们背依城池立阵,等他们来攻。”
  可这一等,又是半天,叛军还是不来攻,依然坐在那休息。
  这下东都兵就不乐意了,他娘的叛军倒是坐在那挺舒适的,这天虽然是初夏,可大日头的排着军阵还披着铠甲拿着武器晒半天,也是口干舌燥的。
  渐渐的,许多东都兵也放松警惕,甚至有人开始摘下铁盔,除下铠甲。
  最后连裴弘策自己,都解开了铠甲,想要透透气。
  那边的杨玄挺一直在观察着这边的东都兵,眼见这都已经对峙近两个时辰,东都兵完全松懈下来,他笑了。
  他们虽一直下马休息,可却是身不卸甲,矛不离手,人不离马的。
  “上马,杀!”
  杨玄挺一声大喝,突然跃上战马,然后一马当先,率兵杀向官军。
  已经休息足够的叛军轻骑,如狼似虎,猛的冲进慌乱不堪的东都兵中,一场边倒的屠杀开始。
  仅片刻,裴弘策和他的几千兵马,便在荥泽城下大败,八千东都兵,两战之后,只有裴弘策带着不地百来骑逃向荥阳虎牢关,而更多的士兵连身后的荥泽城都没能逃进去,因为荥泽城中的官员见官军大败,根本不开城门放他们进来,于是许多东都兵只得转身向杨玄挺投降。
  杨玄挺从容的荥泽城上官民的注视下,把数千东都兵缴械,他们先给自己换上了精良的装备,最后又把这些败兵都收编于麾下。


第476章 隋二世而亡
  旅顺郡,大连港。
  罗成从鸭绿江撤退,途经旅顺时特意入港补给休整。
  “你当初说杨玄感要造反,当时我是不太相信的,没料到,还真被你说中了。杨玄感真反了!”老三嗣业见到罗成后,充满震惊的道。
  “他早就显露出许多造反的蛛丝马迹了,只不过许多人都不愿意相信罢了。”
  “我也不相信啊,毕竟杨玄感身为上柱国、楚国公,又是礼部尚书,可以说是已经位极人臣富贵无比了,还反什么。”
  “正因为他位极人臣,所以他才反,因为他还想要那九五至尊之位,毕竟他已经摸到了点九五之位的边,再努力一把,未必不能进一步。”
  可老三却只是摇头嗤笑。
  “楚国公府杨家如今的地位,那是他杨玄感打下来的吗?他杨玄感三十出头,有如今地位,那都是继承他爹的余荫,被人称几句小霸王,还真以为自己有多了得了?这种人,就是有病,可惜一直没有人告诉他而已。”
  “哈哈哈,你说的倒也没错,杨玄感还是太年轻了。连他爹杨素当年何等人物,都不敢有半点造反念头,他却想当皇帝,真是痴心妄想。”罗成也摇了摇头道。
  嗣业叹息一声。
  “这二次东征算是结束了?刚从北边传来的消息,皇帝可是攻下了辽东城,仅用了几天时间,就破了辽东第一重城,可惜啊。若不是杨玄感叛乱,只怕这次东征就能够成功了吧。”
  “反正这里也就咱们兄弟两个,没有其它人,所以有些话我也就不用藏着掖着避着谁,要我说,其实这二征辽东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为何?若杨玄感不反,岂会失败?”
  罗成给自己倒了杯茶,又给老三倒了杯,茶杯端到鼻子前闻了闻,“嗯,好茶不错。”
  “为何?”
  “很简单,皇帝一心只看到了辽东,却忽略了中原,他看到的是上次只差了一点点成功,却没看到,因为上次征辽,天下已经乱起。不想着马上休养民生,却还强要再征,时间还隔这么短,这是无视天下啊。”
  “有句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正所谓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天下啊,只能顺势而取,不可逆势而为。哪怕是皇帝,是九五至尊,也一样。当年文帝为何取天下如此之易?那是因为顺势而取,别人只看到取的易,却看不到这背后的博弈凶险。”
  “宇文家夺西魏元氏天下,才历经了多少年?要说当年北周不强吗?偏居关中一隅,本是三国最弱,最后却反而先灭最强的北齐,一统北方,可宇文邕死了没几年,这北周天下就没了,这难道不是教训?”
  宇文泰宇文护宇文邕,哪一个不是枭雄豪杰,可就因为子孙没出息。宇文邕把皇位传给长子宇文赟,名字是取的好,文武贝,要文有文,有武有武还有钱,可结果这是个败家仔,皇后就立了五个,你说这古往今来,有哪个皇帝如此胡闹,同时并立五后的?
  还有,这皇帝没当几年,自己才二十出头,却要把皇位传给才一岁的儿子,自己当太上皇,这般折腾,北周不亡国谁亡国?
  杨坚也算是一代雄主。
  其实罗成在后世的时候,对中国古代四百多位皇帝,最佩服的也就那几个,如秦始皇,那有统一天下,结束数百年纷争,并且还推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的伟大制度,可以说,是秦始皇真正把华夏之地的子民,统一成了一个民族,若非当年的书同文,后来的华夏地区,肯定不过又是一个欧洲列国而已。
  秦始皇之后的汉武帝,罗成以前也很欣赏,因为这个皇帝虽然独尊儒术,但他外王内圣,推行霸道,却是打出了血性,让汉家子民继承了秦始皇传下来的这种开拓进取精神。
  秦皇汉武之外,罗成最喜欢的皇帝就是杨坚了。
  为何?
  因为在他看来,当年若不是杨坚夺位,则中原南北方可能继续分裂,甚至是南北从此彻底分裂成两部份。为何这样讲?
  西晋八王之乱后,五胡十六国乱中华,北方诸胡群起而立,你争我夺,汉人就是最弱小的,王导劝衣冠南渡,北方被抛弃。
  虽然后来北魏统一北方,而且北魏也确实推行了汉化,但再推行汉化,北方的胡化也是非常严重的,鲜卑人一面汉化之时,却又一面把汉人胡化。
  后来结束东西魏统一北方的北周,其实也一样是大行恢复胡化制度的,宇文泰的府兵制也好,官制也罢,很多都是复行胡化。
  而杨坚夺位之后,却开始全面清除胡化,恢复汉魏礼仪,恢复周礼等等华夏文明,功不可没。
  尤其是杨坚称帝不久,便把西梁、南陈灭亡,一统南北,把分裂了几百年之久的南北,重又粘合起来。
  相比起后来的唐宗宋祖什么元宗清圣,确实更强。
  一个看起来好像只是捡了个大便宜的杨坚,缔造的却是中华第二帝国的开端,可惜这继承人差了点。
  表面看起来杨广极具才华,又十分勤奋,还有宏图大志,可惜他跟杨坚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杨坚做事,手段老道,平衡拿捏的非常好。
  一统天下不说,还把强大的北方突厥搞的四分五裂,虚弱无比,只能俯首称臣。虽然也曾经东征失败,可杨坚没有马上再来一次,而是立即停止了东征。
  杨坚对度拿捏的极好。
  他以关陇集团起家夺位,最后对关陇集团又拉又打,控制的极好。
  可杨广呢?
  他一味的重用如宇文述、来护儿、裴世矩、虞世基这样非关陇集团的人,重用这些没根基的人,虽然摆脱了门阀制肘,确实更自由了。
  可他也一步步的脱离了他统治的根基。
  当杨广还沉浸在他已经唯我独尊,一言九鼎的时候,却没发现,自己慢慢成了孤家寡人了。
  他提拔的重用的那些新贵集团,并不能真正的取代旧有的关陇贵族集团,为他掌控天下。
  所以就算杨玄感不反,也会有李密反,李密不反,说不定也有李渊反,到底都是因为旧有利益集团被杨广严重损害了利益,当天下尚安之时,他们当然不敢乱来。但天下一旦不稳,于是这些早就压抑着不满的人,就会纷纷而起。
  这正如历史上的杨广最终死在宇文化及这个他曾经最重用信任的宠臣之子时一样。
  一切都已经注定好了,这个注定不是天意,而是杨广种下的种种因,然后必然会有后面的种种果。
  “想不到你居然还有神棍的潜质,那你再跟我说说,还会有什么必然?这天下会乱吗?杨氏还能主宰天下多久?”老三笑问,似开玩笑。
  “若皇帝继续如此一意孤行,那么我敢说,杨氏天下必然二世而亡,传不到三代。”
  “啊?”老三想不到罗成会如此预言,一下子怔在那里。
  “这话出的我口,入得你耳,莫要再跟其它第三人说。”
  “肯定的。”嗣业怔怔的道,“你真这么确定?”
  “嗯,我很确定。”
  “那我们怎么办?”老三神情郑重的问。
  天下将乱,英雄趁势而起,而谁又会是明君,将取而代之呢?
  罗成没回答,因为不知道怎么回答,历史上李渊将成为笑到最后的人,可现在看来,李渊还在辽东混日子呢,实在没有半点新主的气象啊。至于那位唐太宗李世民,现在更是只有一只眼睛的愤青独眼龙。
  哎。
  罗成叹声气,他也看不懂未来了。


第477章 驸马
  罗成看着嗣业陷入沉默之中。
  “我们身为隋将,难道不应当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吗?”嗣业问。
  “如果可以,确实应当,但如果势不可为,那就没有必要非要逆势而行,毕竟,这天下又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
  当他说出这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时,嗣业震惊的瞪大眼睛。在他的思想里,这种话太大逆不道了。
  可罗成却说的很淡然,似乎这只是很普通的一句话。
  “三哥,我今天跟你说这些,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让你有点心理准备吧。其实你想想关陇贵族们吧,他们一起缔造了西魏,然后北周、隋,也是他们一手拥立的。王朝变了三个,皇帝换了三姓,可那些家族,不一直还高居庙堂之上吗?反是如一心保周的尉迟迥被灭了,而曾经代魏的宇文氏又被杨家灭族。所以说啊,所谓改朝换代,从来不是什么民心向背的事情,不过是一场权利的游戏而已。”
  “当你有足够高的地位,那么你便在这场游戏中有了足够多的筹码,可以让你参与更核心的游戏,否则,你只能在外围投投注。”
  罗成认为嗣业现在的位置很重要。
  旅顺太守,镇守着辽东半岛南端,拥有着旅顺、大连二港,与罗成控制的东莱郡,隔海相望。
  “乱世来临,我们要做的不是想着保哪一个,而应当是如何拿到尽量多的筹码,这样,不管这天下最后谁来坐,他都需要拉拢我们,而不是我们去投靠谁。明天我就率军渡海回东莱,你安心镇守旅顺,守好这里。这是个不错的地方,拥有良港,不管这次东征是否失败,将来我们早晚还会回来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如今二次东征虽败了,但与历史上不同的地方在于,历史上二次东征失败后,隋朝是又退回了辽河以西,在辽河以东根本没有地盘。
  但如今,朝廷在辽东,拥有新城郡、辽东郡、建安郡和旅顺郡四郡之地,辽河到海一线,除了最北的扶余,以及河口的安市这两座要塞群,隋朝已经差不多把辽河平原拿到手了。
  就算这次撤军,皇帝也绝不可能再把这夺到口的肥肉让出去的。
  旅顺作为辽东的水路港口,以后肯定会越来越重要,到时会有无数的物资从这里转运,这里也会成为优良的渔港,甚至可能会成为一个极佳的边市。
  控制这里,对罗家来说很重要。
  乱世嘛,就得有地盘有兵马。没有地盘,兵马就是无根浮萍,没地盘就不可能有钱粮,不可能聚兵养军。
  “其实我更愿意去打仗冲杀,做这太守挺无趣的。”
  “为了长远考虑,你还是安心呆在这吧。”
  罗艺如今调任辽东太守,与嗣业相距还是有点远的,中间隔了安市与建安。
  “等这次平定内乱之后,估计还得三征高句丽。就算不再是御驾亲征,肯定也还会打一场的,安市卡在这辽河口,就是个眼中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