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下旨,移驾中京洛阳。现在车驾刚启行,往洛阳去呢。”
  “河东尽失吗?”李世民怔怔出神。
  “嗯,河东诸郡,已经尽归朝廷了。”玄霸的回答不是失守,而是尽归朝廷,李世民扭头看着玄霸,突然觉得他好陌生了。
  “四弟,哥都快不认识你了。”
  “二哥,你现在的样子,我也快不认识了,你不再像是从前的那个二哥了。”
  “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李世民叹道。


第840章 各谋退路
  秦开元二年,初夏。
  秦皇御驾亲征,一举平定河东的消息传出,天下震荡。
  山南。
  桐柏山下,当地豪强杨士林请来另一豪强田瓒。
  两人都是汉东豪族,何谓豪族,便是土气蛮横。两人本是汉族豪强,但桐柏山、大别山一带,又多未开化的土蛮,这些土蛮都是蛮族部落,随着汉人的强大,不断的被汉化同化,少数部落退往山区,居住在大山之中。
  杨士林和田瓒两家祖上其实就是早年归化的土蛮,渐渐的也就成了一地的豪族,在当地有钱有势。
  此前他们也在地方为吏,隋乱之时,先投孟让再投李密然后又投萧铣。
  “萧铣此人虽号为梁帝,可实际上梁朝大权却尽在手下八王之手,可谓是个无兵无权的皇帝,先前宋王杨道生进攻夷陵许绍,却为许绍所败,战士死伤大半。而后秦军大将自武关南攻房陵郡,又斩其东平王阇提。”
  “现如今秦皇先吞河南,又定河东,听说秦皇御驾往洛阳,这天下当归罗我,人人皆能看出来。秦皇自辽东关外举事,自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入山东,夺淮南,占范阳,如今又夺河南、平河东,这天下大半已归大秦,军队未遇阻滞,英雄景仰攀附。而且秦皇待人处事襟怀坦荡,任用善人,勉励有功之人,不念旧恶,据有优胜之势来争夺天下,谁还能与其匹敌呢?”
  他叹了声气。
  “我等家族也是汉百数百年的豪族,如今托身于不该托身的地方,只能坐待被消灭。现在各地纷纷归附大秦,如咱们西边夷陵的许绍等四郡官员,便率四郡归附,我觉得咱们也得抓紧机会,也举兵归附。”
  此前已有许绍等人率夷陵、竟夷、舂陵、澧阳四郡归附,单雄信又夺得房陵郡。
  杨士林和田瓒等豪强控制的汉东四郡,汉东、义阳、安陆、永安这四郡,如今北东西三面皆是秦军所据,仅南面隔长江才是萧铣诸将所有。
  形势已经越来越不容迟缓了。
  对于杨士林这样的豪强来说,他们毕竟是出身于土蛮,所以虽然在汉东有很强的号召力,但朝廷向来也是不怎么完全信任他们的。
  他们先后投过孟让李密萧铣,可都没得到什么真正的信任,而且他们也没有如李密孟让这样争天下的野心。
  如今看着天下大势归于秦朝,于是也便开始谋划着退路。
  现在萧铣外表看着还很强大,可核心的势力只剩下了南郡、襄阳郡、沔阳郡、江夏郡和清江郡、巴陵郡、长沙郡,至于更偏远的南面地区,其实虽地广可却偏远。
  而如今作为梁臣,杨士林很清楚现在的萧铣远没有外表这么风光。
  在当初起事之初,萧铣其实就只是被江汉的地方军将豪强们起事后所立的个傀儡罢了。隋末大乱,校尉董景珍、雷世猛、郑文秀以及张绣等共谋起兵反隋,本来开始董景珍要当首领,后来大家觉得董景珍毕竟只是个校尉,而其余人更只是旅帅队头这样的低级军官,难以号令服众。
  于是最后提出把罗川县令萧铣推出来拥为首领,毕竟萧铣是梁朝皇帝后代。
  其后萧铣于是募集人马,准备响应,恰逢颍川贼沈柳生进犯,萧铣兵败,干脆劝说他跟他起兵反隋,还说有许多将校愿拥立他恢复梁朝,于是沈柳生归附萧铣。
  萧铣也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沈柳生于是为他招募同党旧伙,数天内,远近贼匪乱兵争相归附,众达数万,然后随萧铣去巴陵郡。
  董景珍派人来迎,结果先看到了沈柳生率领的前锋大部。
  沈柳生跟部下商议,觉得自己最先归附萧铣,功当第一,而此时巴陵郡中兵众而将多,实力还在他之上,到时入城后,谁肯位居他之下?他便与部下商定,不如杀掉董景珍派来迎接他的部将,扣押其兵马,然后挟萧铣夺进取巴陵,如此一来,谁也别想坐到他头上去。
  随后,沈柳生也是这样做的,他与萧铣兵马入城,董景珍等人自是大为不满,十分愤怒,请求萧铣杀掉沈柳生。
  本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其实对萧铣是很有利的,毕竟董景珍等人又不是他的部下什么,只是起兵要借他的名头才迎他来。若是手里无兵无将,那入城后便就成了董景珍等人的傀儡了。
  而现在有沈柳生这个被他亲自招降的贼首,带领着几万人马随他过来,这正好两边平衡,不管怎么说,沈柳生也能算是他的嫡系,两边平衡,他这个主公的地位就稳了。
  偏偏萧铣犯了一个大错,他被董景珍等一干巴陵军将一请求,于是真就下令斩杀沈柳生。
  沈柳生一杀,其部将几万人马,一夕之间散尽。
  于是萧铣从此就彻底的成了孤家寡人,兵马大权尽在董景珍等人手上。
  于是此后他虽被众人拥立为帝,设立百官,恢复梁制,可随后又被迫封董景珍为晋王,雷世猛为秦王,郑文秀为楚王,张绣为齐王、杨道生为宋生、许玄彻为燕王、万瓒为鲁王。
  一口气封了八个异姓王,全都是董景珍张绣他们一伙的,没一个萧铣的嫡系心腹,此后诸将各统兵攻城略地,诸王各立山头,据守一地。
  萧铣虽移都江陵,可实际上连一支真正属于他的兵马都没有。
  发展到如今,八王手握四十万兵马,各拥数郡地盘,早就把自己地盘经营的跟个人封国一样。
  而且这八王虽说此前也是府兵军校,可如今个个嚣张跋扈,擅兵横暴,对江陵的梁帝那是毫不放在眼中。
  甚至大司马董景珍的弟弟为武卫将军,却因横行不法被萧铣斥责后,心一横,干脆想要杀了萧铣,事泄,他反被萧铣下旨召入宫中然后以身边近侍太监等杀死。
  杀了董景珍的兄弟后,萧铣担心局势会越发难以控制,所以便干脆听取了身边一位文臣的建议,以休兵农耕为由,命令诸王解散兵马,诸王各只许留一万人马,其余兵马尽皆裁撤回乡。


第841章 天子入洛阳
  这道诏令一下,可以说是诸王皆大为不满。
  尤其是董景珍,他亲兄弟被萧铣所杀,他镇守长沙,皇帝派人手书赦免他,却又要他解散兵马,然后招他回江陵,他只要是不傻,都明白皇帝没安好心了。
  连八王都已经恼了,更别说杨士林田瓒这样本就不是其嫡系的后附诸将了。
  “萧铣性情外表宽仁而内心疑忌,妒忌胜已者,偏偏却无兵马实权在手,之前不过是天下动乱,山南空虚,于是诸将才可以攻城略地无往不胜,短短数年便拥四十万之从,数十郡之地,如今中原已有王者出,萧铣却还搞出解甲归田这一出,这是做死啊。”
  许绍此前率四郡投秦,萧铣派宋王去攻,结果却反而吃了大败仗,随后秦军攻房陵,又斩了东平王,可以说,梁国的虚实早就暴露的彻彻底底了。
  “董景珍镇守长沙,张绣镇守巴陵,雷士猛镇守江夏,若是能说服这三将也一起归秦,功劳不小。”
  “董景珍兄弟谋反被杀,萧铣现在要招他去江陵,我倒觉得可以去联系他,至于其余的张绣和雷士猛二人,暂时还看不清,这二人向来残暴,只怕未必愿意放弃这逍遥王爵之位。”
  “那就先联系董景珍。”田瓒决定。
  长沙郡。
  董景珍正在忧心不安之际,接到了汉东杨士林的密信,看完后,董景珍咬牙切齿。
  “萧铣老儿,安敢如此欺我乎?若无我辈,他岂能称孤道寡,如今天下未定,却已经要诛杀功臣乎,既然如此,那就反了!”
  董景珍长的很魁梧高大,他府兵出身,本身也是洞庭湖边人,脾气向来暴躁。
  其实他兄弟谋乱之事,也有他的意思,本来也不是真谋乱,只是因为萧铣的那道解甲归田令,令诸王十分不满,于是他便让兄弟故意搞点事情,敲打下皇帝。
  谁知道,这个萧铣居然还有胆子把他兄弟骗入宫中杀了,如今还要来招他入京。
  若仅是如此,他倒也不惧。
  可现在他有消息从江陵传来,说皇帝听信谋臣建议,给镇守巴陵郡的齐王张绣密旨,让张绣派兵讨伐董景珍,并承诺攻下长沙之后,将长沙郡划给张绣,并晋张绣为尚书令。
  有这好处,张绣动心了。
  张绣与董景珍本就不是一伙的,最初董景珍等人是巴陵郡的校尉,而张绣一伙则是沔阳郡的府兵校尉,两伙人一起密谋举事,最后谁都不服谁,于是只好推出萧铣来。
  现在董景珍镇守长沙郡,张绣镇守巴陵,双方实力相当。
  “老子当初做这事,也是为了大家,现在张绣小儿,居然背叛我,既然如此,那就反了。”
  当下董景珍立即回书杨士林和田瓒等,约好五郡一起举兵归秦。
  中京,洛阳。
  罗成称帝之后,第一次驾临东都。
  上一次来洛阳,还是一次东征后回洛阳朝见天子。
  一晃都已经六年了。
  从河东一路南下的时候,沿途所见还好些,虽然大片田地荒芜,许多村舍毁弃,可总算各城池还能见到不少人。
  但过了黄河进入河南地界后,却是触目惊心。
  大片大片的田地长满了杂草,有些田地里甚至已经长了过人高的灌木树丛,这不是一年两年能长起来的,这起码是数年的荒芜所致。
  道路边上,甚至有许多没有掩埋的白骨就露于野外。
  有时一连上百里之地,都见不到一点人烟,所经的村庄全都毁弃,甚至好些城池都只剩下残垣断壁了。
  “曾经最富庶的中原之地,想不到如今却是这么一副末世景象,白骨露于野,百里无鸡鸣,田地全荒芜。”
  萧瑀骑着马在皇帝身旁,也不由的感叹。
  “河东这几年虽贼匪多,可毕竟还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但中原之地,先是贼乱不断,再又有杨玄感叛乱,此后又有李密,再有王世充,不知道打了多少仗。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只能逃亡。”
  连绵不休的匪患兵灾,再加上拉网式的掠夺征派,以及摊逃,然后便是因水利失修导致的几次黄河决堤水灾,再加上差不多三五年一次的大旱,使得中原的百姓确实活不下去了。
  要么被裹胁入了贼军,要么被征入了官军中,要么就加入了逃荒大军。
  “中原河南之地,曾经一郡便有二三十万户人口,拥有一二百万口人,往来商贩更是络绎不绝,何等的热闹啊,可如今,却只有一片荒凉了。”
  温大雅作为罗成的翰林学士,向皇帝奏报道,“据现在河南诸郡初步统计的数字,不少郡只剩下了万把户,甚至有的郡连一万户人都没有了。”
  一直快到了洛阳,才感觉这边人稍多了些,稍有了点人气。
  但进入洛阳城后,罗成也不由的摇头。
  才修了十几年的新都洛阳城,现在也是残破不堪。
  渠道堵塞,城中脏乱,污水横流,遍地都是乞丐饥民。
  哪有半点煌煌京都的气象。
  皇帝的车驾所过之处。
  无数的百姓跪伏街边,号淘大哭。
  他们的哭声,是高兴是喜悦。
  大秦皇帝来了,或许苦难终于可以结束了。
  罗成扭头对萧瑀和温大雅他们道,“如今首要之急,是赈灾安民。把手头的粮食都调过来赈灾,先让这些饥民填饱肚子活下来。”
  给百姓们放粮赈灾,最好是以工代赈,择其中强壮者去修桥铺路,修补河堤桥梁、修葺城池。
  “接下来就是要恢复生产,百姓愿回原籍者发给粮食,不愿回者可就地落籍编户,然后给他们授田分地,若是愿意去关外的,可享受优厚的移民待遇,能够多分田授地,还有免费的屯庄房屋居住。”
  “今夏是没有收成了,但是不能再耽误了夏种。”
  “陛下,洛阳残破,是否先征集青壮民夫先修葺宫室城池?”
  罗成黑着脸,“皇宫急什么?再残破也比行军野营的条件强的多,先不要修葺皇宫,凑和着能住人就行,把衙门简易的修一下,赶紧让各衙恢复运转。放粮赈灾,修路铺桥,修补河堤,疏通运河这些才是当务之急。”
  有人提出问题。
  “陛下,若把粮食用来全力救灾,那么就无法供应军队做战了。”
  眼下局势大好,正当趁胜攻打关中。
  罗成却摇头。
  “既然粮食转运不及,那么赈灾安民和征讨关中只能二项其一的话,就先暂停进攻,全力抚安救灾吧,正好也给将士们一点时间休整,接下来让他们全力扫荡新收复之地境内的贼匪,我不讲什么路不拾遗,但绝不许还有贼匪乱兵横行乡里。”


第842章 天家无情
  洛阳。
  罗成正接见陈叔达、戴胄、张镇州、周法尚等一干原洛阳文武官员。
  这些人都曾是隋臣,后归附王世充。
  陈叔达是陈后主的兄弟,他刚被罗成拜为中书舍人,坐在皇帝赐给的椅子上,还有几分不太适应。
  “陛下,王世充掌洛阳大权之后,曾在他的太尉府门外树立了三个牌子,一个牌子招求有文学才识、足能成就时务的人。一个牌子招求有武勇智略、能带头摧锋陷敌的人。还有一个牌子则招求遭受到冤屈、郁郁不得申说的人。”
  罗成听了点头。
  “很不错啊。”
  陈叔达便又道,“这三个牌子树起,确实效果很好,每天都有数百人上书陈事,王世充都招来接见,亲自阅文,殷勤慰问,人人自喜。都以为王世充会言听计从,可事实上,最后王世充什么事都没有做。他只知做表面功夫,甚至到士兵仆役这层人,王世充都以好话来取悦他们,可实际却并没有给他们什么恩惠。”
  “哦,这么说,王世充就是个喜欢做表面功夫,好空口白话之人了?”罗成捏着下巴道。
  洛阳城中的紫微宫受战火涉及不到,只是略有些失修。
  可在罗成看来,却依然还是很富丽堂皇十分奢华的,于是便也干脆懒得大修,简单的收拾一下,便移驻宫中。
  “陛下,臣提起此事,倒不是要攻击王世充,只是想以此提醒陛下,切勿逐末舍本,丢了本质。”
  罗成哈哈大笑。
  “陈舍人这番话说的很有见地,是真正有见识的谏言,朕纳之。来人,草诏加封内史舍人陈叔达为汉东郡开国公,赐紫袍玉带,食实封三百户,赏爵田千亩。”
  陈叔达慌忙拜谢。
  这一句话,就换得加官晋爵特授紫袍玉带,真是让他大为意外。
  其它诸人见状,也暗暗心动。
  于是接下来的谈话,一群人都纷纷出言献策,给了不少谏言。
  “你们都是贤良大才,这些建议都很有用,朕很高兴,朕也不吝赏赐,当然,朕也希望你们能够为国多多举才,多向朝廷推荐人才。”
  罗成虽然一口气给每人都加授了官职,甚至给出了实封或虚封爵位,但他倒没觉得太大方,主要是这些人确实是人才,本就是隋朝时的文官武将,名声也不错,如今新朝初立,正应当把这些有能力的人都招纳过来。
  陈叔达当即向皇帝举荐了不少留在洛阳的江南名士,其中既有文采斐然的才子诗人,当然也有以吏干闻名者,对他推荐的这些人,罗成都一一亲自写下他们的名字,然后让交给吏部,由他们把这些人召集起来一一考核,最后把结果报到他这来,然后按才授官。
  文笔好才气足的可以进他的翰林院,当皇帝的御笔词臣,也可以进国子监当教授、博士,或者是宫里的馆阁,教导皇室子孙和宰相重臣子弟。
  那些有干才的,不管是什么出身,可以安排到三省六部里为官做吏,给他们干事的机会。
  哪怕就只是一些名门出身的清淡名士,罗成认为也可以授他们些清闲散要之官,以此把他们的家族拉拢过来。
  议事还未结束。
  结果便听到有人在殿外喧哗。
  “何人殿外喧哗,成何体统?”陈叔达站起来喝问。
  一名侍卫进来。
  “陛下,魏王来了,侍卫让他稍等通传,结果魏王不肯,直接就闯过来了。”
  罗成听到这话,脸也不由的黑了下来。
  那边,罗老四已经一路闯了进来。
  “皇帝不是在嘛。”老四看到罗成,满不在乎的道。
  陈叔达挡在罗存孝面前。
  “魏王何如此失礼,竟敢擅自闯宫,你可知,这可是杀头大罪!”
  老四瞧了眼陈叔达,“兄弟,这干巴巴小老头是谁啊?”
  罗成瞪了老四一眼,“这位是朕新授的汉东郡公、中书舍人陈叔达,他也曾是皇帝兄弟,可却没有你这般不知礼数,不懂规矩!”
  “陈后主的兄弟啊?陈朝虽然被灭了二十多年了,可这位倒是富贵不减啊,陈朝的王爷,隋朝的太守,这刚归附咱们大秦,就又授中书舍人封开国郡公了,我倒不知,陈叔达他有何功劳,能配上这官爵?”
  罗成对陈叔达道,“陈卿等请先回。”
  陈叔达望着罗存孝,不甘示弱,“陛下,虽然大秦新立,可制度却不能废,魏王如此跋扈,必须严惩,否则将来还不知道会犯下何等大错。”
  “老头,你想死吗?”老四提起拳头。
  “放肆,罗存孝退下。”
  罗成大喝一声。
  老四这才笑着退后几步,“皇上,我也就是跟这老头开个玩笑呢。”
  罗成对陈叔达拱了拱手,“朕代存孝向舍人陪个不是。”
  “臣岂敢当。”
  陈叔达最后与诸人离去,走时还不忘记要皇帝严惩老四。
  “这些家伙,只知道耍嘴皮子,全是些墙头草,没有一个硬骨头。”老四随便找了张椅子坐下。
  “给我站起来。”
  罗成喝道。
  老四抬头,“干啥呢,咱们亲兄弟,难道还真因那老头几句话,你就要降罪于我?岂有这般道理?”
  “罗老四,你是不是觉得你是我兄弟,又新为朝廷打下了河南,所以膨胀起来了,真觉得自己了不得了是吧?”
  “没有没有,我虽有些功劳,可咱们自家兄弟嘛。”
  罗成冷冷的瞪着老四,直到他坐不住站了起来。
  “老四,汉高祖刘邦也是草莽起家,靠着一帮沛县的老兄弟相帮,还有许多天下豪杰佐助,最终开创了汉家江山。可你知道,为何汉高祖会杀功臣?为何后来留下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话语吗?”
  “啥意思?”老四脸色不太自然了。
  “其实我不是那种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之人,前提是别越线。老四,你是我兄弟,这大秦天下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可是如今不比从前了,我是皇帝,你是亲王,你的身份变了,有些话有些事就不能再随便说随便做了,你的一言一行都被人盯着。若是你继续这样下去,只怕有一天,我也保不了你,毕竟我不再仅仅是你的兄弟,我还是这大秦皇帝。”
  老四讪讪笑道,“怎么还说的这么严重了,我不就是跟那老头开个玩笑嘛。”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开玩笑也得看场合分时候,老四,我知道你最近也挺辛苦的,这样吧,如今河南平定,你那个中原都统之职就可以解除了,河南左都督指挥使、左神武军使之职也先解了,无事一身轻,我在洛阳给你赐一座大宅子,你自己找人好好修葺一些,然后呢,便在家里好好读读书,好修心养性,提高下修为。”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要免我职?”
  罗成瞪了他一眼,“给你放个假,你什么时候读书读进去了,再出来做事不迟。”
  “现在,退下吧!”
  老四怔怔出神,他望了皇帝兄弟半天,觉得他无比的陌生了,有许多话想说,可最后却还是没法说出口。
  良久,一咬牙,转身离去了。
  罗成看着老四离去的背影,也叹了口气。
  不是他无情,而是必须得敲打下老四了,否则以他现在的脾气,还不知道要惹出什么祸来。


第843章 后宫
  “臣妾听说陛下发了魏王的火,还解了他的职让他在家反省?”
  晚上。
  长孙一边为罗成揉捏着肩背,一边问道。
  “你什么时候也开始关心这些事了?”
  长孙按压的力度刚好,让罗成十分受用,“臣妾并不是想干涉朝廷政事,臣妾问的只是家事而已。”
  “天家无小事,这既是家事但也是国事。朕也知道,如今天下还未一统,许多制度都还未健全,可越是如此,这规矩越乱不得。存孝这人,我知道他,没有什么二心反意,只是向来大咧咧惯了,以前也惹过乱子,但现在不一样了。”
  “他是我兄弟,也是朝廷的魏王,还是中原都统,统领河南、山东、淮南三镇兵马,他倒没有什么异心,可就怕被有心之人利用,到时出了乱子,可就难以收拾了。”
  “魏王只是心直口快,觉得陛下如今大肆重用许多隋朝旧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