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王只是心直口快,觉得陛下如今大肆重用许多隋朝旧臣,给他们授官封爵未免太过轻易,其实魏王今天的话,也是许多军中将士们的心思。”
  罗成转身。
  他将长孙拥入怀中。
  “朕又岂会不知道将士们对此事有会些想法,但马上可以打江山,却不能完全依靠马上来治江山。若是朕只一味重用军伍中的兄弟,那到头来不过是又缔造了一个新的关陇集团而已,这样的军头集团若把持朝政,早晚朝廷还得出乱子。或许我在世之时不出事,可以后呢?”
  西魏北周隋,这三朝短命的根本原因,其实都能跟关陇集团有关。
  “魏王是我亲兄弟,打仗也是把好手,可若是让他来治理地方,哪怕是只给他一个郡,他都未必能比的上陈叔达、萧瑀这些人,而若说到主持朝政中枢,全盘规划,他就更不行了。所以说形势不同了,策略也不同。”
  “再说了,你觉得什么是朝廷?”
  长孙拥着皇帝,沉思着。
  “朝廷就是天下?”
  “哈哈,朝廷,朝廷是治天下的工具,而如何治天下?其实归根到底就一个字,人。把天下的人尖儿,都聚拢到朝廷来,那么这天下也就稳了。不仅仅是随我征战的将士兄弟们,还有旧贵族官吏,那些地方的士族豪强,地方上的地主百姓商贾,统统都要拢到一起来。”
  “你推开谁,拒绝谁,谁就可能另起朝廷,尤其是那些人尖儿。”
  当年北魏起家代北,最早立都在马邑的平城,为防北方草原上的柔然人,所以特意在北疆边防设立了六大军镇,后来军镇还不断增加。
  最早时,这六镇是北魏性命攸关之所,因此对六镇十分看重,将士到六镇任官当兵,也极有前途,所以勋贵官吏豪强子弟争着去。可后来北魏一统北方,迁都中原洛阳,后来柔然人也没以前强悍,北疆六镇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于是慢慢的,六镇不受重视,去那里不是机会,反成了发配流放。
  最终六镇被边缘化,六镇将士得不到升迁机会,始终被排挤。
  六镇怨恨,最终便掀起了六镇大起义,那群六镇边将士兵,一举掀翻了北魏朝,后来六镇中出身的高欢、宇文泰等建立了东西魏,开创了北齐北周二朝。
  其中武川镇一系的宇文泰等人建立的西魏,最后还又建立了北周、隋两朝,历史上,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其祖父李虎也是武川镇军头。
  “你们长孙氏也是北魏皇族,所以说对此应当很清楚,当年若北魏拓拔氏不汉化,接纳汉人,联合魏赵的汉人士族豪强,也不会有一统北方的机会。在北魏之前,诸胡乱华,纷争不断,始终难以安定,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视北方汉人为敌,这才有了北方遍地坞堡的情况。”
  对罗成来说,团结大部份,打压敌对的小部份,这是必须的。
  如左才相这种见读书人就杀,张金称这种见富就劫,朱璨这种到处劫掠甚至吃人的这些人,是永远不可能成事的。
  为何历史上农民起义那么多,最后成功的也就刘邦和朱元璋呢,因为大多数的农民军不知何为制度,不懂何为秩序,甚至连团结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他们天然的就把士族豪强地主官吏全都推到了对立面,这如何能赢呢。
  而刘邦和朱元璋虽起身草莽,却能做到立制度接纳各方,于是才能成事。
  “朕之前罢节度使,在各道新设三司六使,三权分开。朕知道有不少老兄弟不满,但许多人暂时还只是把这不满放在心里,老四也是个不满的人,这次正好借老四来立下威,老四是朕之亲兄弟,朕既然连他都能一撸到底,朕相信其它人也应当能明白到朕之决心。”
  “陛下,魏王不会因此想不开吧?”
  “不会的,他顶多会生气,也许还会骂骂咧咧,对朕说些不敬之语,但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平复情绪的,至于说记仇想不开,更不会了,等过了这茬,朕再让他出来任事就是。”
  不管存孝生气不生气,罗成还是愿意先拿这个兄弟来唱出戏的,相信有存孝这个榜样在,不管是嗣业还是刘武周又或是杜伏威等,都应当能明白皇帝的心意。
  不管高不高兴愿不愿意,各道三司六使的分权制度,必须要推行下去。
  “陛下辛苦了,朝廷之事这般费心。”
  罗成笑笑。
  “是啊,外面那些豪强枭雄,个个都想当皇帝,争的头破血流,拼上全部身家也在所不惜。可又有几人知道,这皇帝又岂是那么好当的。杨广当了十二年皇帝,可他营建的东都,还有文帝建的大兴,两座京师他加一起呆的时间都不到三分之一,其余时间都在巡视天下,一般人都说皇帝喜好巡游,是贪玩,是到处找美女,其实,李渊王世充这些人难道不清楚?皇帝的巡游根本不是因为玩乐。”
  “除了雁门之围以后,皇帝消沉怠政被宰相欺瞒,其实杨广以前每天都要阅读奏章到半夜,堪称宵衣旰食的典范。”
  杨广只能说是个昏君,不能说他是个庸君,更不能说他懒政贪玩享乐,他跟中晚唐那些喜欢打马球喜欢游猎什么都不管的皇帝根本不是一类人。
  “天下亿万百姓,万里山河,全靠陛下一人又如何忙的过来呢?”
  “所以说,皇帝需要任用贤人,倚靠宰相治国。朕已经召左仆射侯莫陈乂、右仆射杜如晦、中书侍郎房玄龄、门下侍郎魏征四位宰相前来洛阳了,现在又有萧瑀为门下侍郎,宰相有五个。不过朕觉得还是少了一些,还要再选拜三到四个宰相才好,这样群相执政,众正盈朝,朕也能轻松许多了。”


第844章 太极宫大火
  从昨天开始,李渊就没有离开过太极殿。
  被他寄以最大希望的次子世民兵败霍邑,五万大军尽没,连世民都被擒了。而紧接着秦军便势如破竹,在河东横扫,短短不过数天,半个河东的各郡尽相投附罗成。
  李存孝烧毁了蒲津大桥,然后分兵驻守潼关和同州,扼守这两个关中门户。但是存孝仅有三万兵马,加上从河东败撤回来的万把败兵,也不过四万。
  而与之相对的,却是罗成彻底吞并河南和河东两地,对他呈现了两面包夹之势。
  更何况,连武关也早丢了,如今李渊还得分兵驻防蓝田,防止秦军自东南杀入关中。
  各地的文书如雪片般飞入太极宫中,几乎每一份都加盖着急报的符印。
  蓝田方面的淮安王李神通甚至是一日七八封急报,说武关方面秦军动作不断,正不断增兵,如今已经有起码五万以上的兵马汇集,随时可能杀入关中。
  潼关方面的李孝恭也奏急,说现在他以四万兵马,既要守潼关又要守同州,要守两个门户,实在是太难。
  尤其是潼关这个重中之重的门户,现在仅有三万人守,既要守黄河边的潼关新关城,还要守塬上汉代旧关,同时还得分兵守东南禁谷小道十二连城,兵力是捉襟见肘,尤其是接连两次大败,如今军心动摇,士气大跌。
  驻守同州的是李孝常,可他手中兵既少又弱,虽然蒲津大桥烧掉了,可秦军也在扫平河东后,开始在对岸的蒲坂集结,这里虽没桥了,可河面宽阔,水流平缓,是一个极好的渡口,秦军随时可能渡河来攻。
  “雪上加霜啊!”
  李渊不由的叹气连连,先是长子建成大败于弘农,紧接着次子大败于临汾,如今李唐已经把关外之地丢的一干二净了,手里唯一还能抽调的兵马,也就是陇右的柴绍军。
  李渊揉了揉有些酸疼的眼睛,在殿中继续踱步,他在那副平铺在殿中的巨大天下地图上踱着,希望能够找出一两个应敌之策。
  两名宦官小心翼翼的进来,将一迭最新的奏报放到皇帝的桌上,然后悄然退出。
  李渊看了眼这些文书,眼里带着一丝希翼。
  他走过去,拿起一封。
  结果打开一看,大失所望。
  这也是封坏消息,汉中西城郡土蛮邓世洛率土蛮起兵,斩杀了李渊派去的唐朝太守郡丞等官员,夺取了金川、安康两城,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西城郡是汉水上游,其下游紧邻的便是房陵郡,此前秦将单雄信已经攻夺了房陵,现在西城又不守,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了。
  再拿起一封奏报。
  永安王李孝基、右武卫大将军姜宝谊、总管王俭、吕珉率军攻朔方梁师都,遇伏兵败,全军尽没,一万余人马一个没回。
  看到这消息,李渊不由的身子晃了几下。
  李孝基死了,这还是大唐战死的第一个宗室郡王,之前庐江王李瑗和赵王李世民还只是被俘,现在永安王李孝基直接兵败战死了,两个总管一个大将军也没了。
  梁师都击败李孝基后,乘势攻灵武。
  而驻守灵武的云定兴,此时却率军北上至九原防御罗嗣业。
  “九原千万不要有坏消息了。”李渊心里暗暗祈求。
  再翻开一封。
  又是坏消息。
  巴东郡蛮族首领冉肇则见天下动乱,也杀官造反了。之前巴蜀各地归附关中朝廷,李渊便分派自己的亲信前往接任。
  这些新的刺史、县令等到任后,对李渊那是十分忠心,因为接连战事,关中钱粮急困,于是新到任巴蜀的这些刺史县令们,对于征收粮草兵员十分用心,百姓若是交不出,就要被锁拿鞭打。
  而冉肇则等这些蛮子,以前日子其实是挺逍遥的,隋朝对他们的政策还是较宽松的,只要你老实的效忠天子,朝廷对他们也没啥要求,每年进贡一些土产方物不搞事就可以了。
  可现在李渊派出的官员,因为要向长安那边送钱送粮还得送兵员,送各种物资,都恨不得刮地三尺。
  官府在编的汉民凑不够钱粮物资,那就连山里的土蛮也不放过。
  勒令他们缴纳钱粮,还要派出青壮运粮、打仗,土蛮稍有不从,就要被捉到府衙前枷号示众,这一举动,惹的土蛮们纷纷怨恨。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于是便有了西城邓世汉、巴东冉肇则等土蛮的举事,也才有了他们登高一呼,从者如云。
  李唐在巴蜀一带,其实虽然名义上是统治了,可实际上没什么根基,之前李渊拥杨侑打隋朝旗号的时候还好点,可现在他自己当皇帝了,巴蜀也还是有不少人暗暗不服的,更别说如今李渊连吃败仗,而罗成又不断的给巴蜀的官员和士族豪强写信,各种许诺封官,亲军都尉府也加大力度在这边活动。
  于是乎,现在巴蜀这边就如断线的风筝一样,越来越脱离长安的控制了。
  “邓世洛、冉肇则,区区土蛮,也敢趁火打劫!”
  李渊怒骂。
  可骂完,李渊也无能为力,现在重心是关中,巴蜀那边有心无力。
  本来学希望从巴蜀抽调兵马来救援,现在看来是没希望了。
  他不由的把披在身上的大裘又紧了紧,连续两天不眠不休,他也已经吃不消了,本来就有婆婆面称号的李渊,脸上皱纹更多了,满脸的褶子,再加上已经花白的头发,真如一个老婆婆一般。
  若是没有建成的那场大败,说不定孝恭早就入了巴蜀,为他安定了西南,不使那边生乱,可以有稳定的钱粮运入关中供军。
  “迁都。”
  这个时候,李渊突然又想起了这个迁都的念头。
  只是汉中的南郑已经不适合了,南郑的下游邻居就是西城郡,南面不远就是巴东郡。如今两郡都已叛乱,汉中的南郑如何还能去。
  桌案上还有剩下的几道奏折,可李渊已经不敢去看了。
  “走水了!”
  突然有呼声自殿外不远传来,李渊嘴唇颤抖。
  他快步走到殿前,推开门。
  殿门推开,门外的夏风呼呼的吹进来,他惊愕的看到,太极宫的前朝正在漫天星空之下燃起冲天大火,火光迅速蔓延,很快就照亮了半个天空。
  太极宫里已经乱成一团,宿卫的禁军、侍卫们慌乱的跑来跑去,值班的宫女和宦官也在四处奔散,到处都是呼喊之声,有的喊着救火,有的去打水,有的则无头苍蝇一样的往宫外跑。
  “怎么会起火?”李渊站在殿前飞快的思绪着。
  这时大队的侍卫赶来,“陛下,宫中走水,请陛下暂出宫躲避。”
  “是哪起的火?”
  “好像是承乾殿那边。”
  李渊在侍卫的拥护下,匆匆的往后宫方面去,自玄武门出宫,前往北苑暂避,空气中到处是刺鼻的烟味,到处弥漫着火灰,李渊狼狈无比。


第845章 洛阳
  洛阳城是一座新都城,他不是汉魏洛阳旧城,而是大业年才全新修建的一座宏伟都城。虽然战火几度烧到皇家西苑,李密兵马数度杀到洛阳城下。
  可始终没有攻入城中,洛阳城下也未发生真正的猛烈攻防战,还没等李密和王世充在外围决出胜负,这洛阳城便被秦军巧计趁虚拿下,因此可以说,倒也保全了洛阳。
  起码对于洛阳城中无数的百姓来说,秦军早一天到来,他们就少饿死许多人。
  在裴行俨入洛阳城之前,洛阳城里已经没有粮食可买了,贵族豪强或许还早早囤积了些粮食,而一般的百姓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在魏军不围城的时候,他们还能出城挖点野菜之类的,而当魏军围城时,便只能困饿城中。
  饿急了,买黑市的两脚羊,甚至易子而食都有。
  在李密和王世充争夺洛阳的那段时间,其中还发生过一个罗成现在看来很搞笑的事情,就是东都百姓被困绝粮,王世充向李密提出过一个交易请求,就是拿洛阳城中的钱绢布匹来换李密手里的洛口仓中粮食。
  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当时李密居然还真同意了,双方之间还进行了好几次这样以钱帛换粮食的交易。
  虽然最后李密停止了交易,可许多东都商人依然暗暗与魏军将领交易换粮。
  洛阳城中最艰难的那断日子,斗粮卖到万钱,还只能用黄金交易。
  但是现在,已经大为改变。
  从范阳赶来的四位宰相和诸部寺的官员们,迅速接手了洛阳这个烂摊子。
  而一船船的粮食,正通过运河和黄河,从山东、淮南、辽东运来。
  “陛下,臣等按陛下吩咐,将东莱港运来的第一批军粮先做救灾之用,实行登记定量配给制,以工代赈,效果极佳。昨日,洛阳城中已经没有饥饿而死的倒尸。”
  尚书左仆射杜如晦禀奏道。
  “很好,粮食宝贵,所以现在必须严格执行定量配给制,一定要让这些救命的粮食真正落到百姓的口中,严禁有人高价收粮。从现在起,禁止粮食私下交易,禁止商人囤积粮食,敢有私下粮食贩粮卖粮者,皆查没所有粮食以及其家产,并处流放辽东屯田之刑罚。”
  其实李密围洛阳时,王世充手里还有粮食的,洛阳城中也有粮仓,存了不少粮食,可当时王世充死守着这些粮食,只供给军队和百官。
  此外不少粮商和贵族手里也囤积有粮食,但他们的粮食也绝不会拿出来的。
  而市场上那些斗米万钱的黑粮,一部份来自粮仓官吏的偷卖,一部份则是胆大的商人跟城外的魏军交易买来的,他们冒险走私,一来一回,就能赚得数十倍的利润。
  但现在,罗成不管你是前贵族也好,还是什么士族名流也罢,统统禁私自囤积储藏大量粮食,禁私自贩卖交易粮食,违者直接处以没收甚至是流放的罪刑。
  商人和贵族手里有粮的,可以允许多留一些口粮,允他们留够一年口粮,多余的都要和籴卖给朝廷。
  而朝廷的粮食也不随意卖,而是采取定量配给售卖制,先得在官府这里登记,有身份凭证,才有定额量。
  官府给他们登记名册后,发给身份牌,并发给粮票,一次只发三天的量。凭身份牌和这不可流通交易的记名粮票再到专门管理粮食的军粮仓去领粮。
  领了这救济粮,便要承担相应的免费劳役,以劳役换粮食。
  正是在这种粮食政策下,如今虽然秦军还没运多少粮食过来,可洛阳的粮荒却暂时的稳住了,起码每个人都有粥喝不用担心饿死了。
  而每天都有运粮船队抵达洛阳运河,更是让百姓民心安定。
  虽然这粮食政策也侵犯了许多贵族豪强和粮商的利益,可这种特殊时候,罗成才不会管他们,谁敢公然抗旨,捉到就是严惩。
  一切以安稳为首要,只有大家手里有粮,能填饱肚子才有安稳可谈,否则饿急的人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一面是无数饥饿的百姓,一面是少数旧日权贵豪强,罗成很清楚知道自己要站在哪一边。
  一切都在慢慢的恢复之中。
  数支精锐集结在陕县、蒲坂、武关等处,对关中保持着强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罗成也把许多河南河东原来的兵马,将其中部份精锐者点选留下,混编入秦军中,然后担负起扫荡地方流贼山匪的任务。
  百姓依然面有菜色,可起码不再是行尸走肉般的目光空洞和麻木,如今大家感觉到了生活的希望,感觉到了奔头。
  洛阳城里的垃圾,也正在清扫。
  街道在恢复干净,西市、北市、南市这三个大市场,甚至也开始有从辽东、山东、淮南、河东等地过来的商人进驻,他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商货,虽然远达不到大业初二百七十行,数千上万商家的盛况,可也让洛阳城恢复了几分生机。
  地方郡县乡里正在重新恢复秩序。
  毁弃的村庄旧址上,迎来了一批批新安置下的村民,他们背着领到的口粮,拖家带口来到新家,一起伐树取土,营建新房,互助互力。
  木屋、草棚、竹篱,虽然简陋,但袅袅的炊烟,让村子有了生气,大家辛苦之余,也开始有了欢声笑语,孩子们也开始相互追逐嬉闹。
  郡守、郡丞,县令、县尉,乡正、里长、村长。
  一层层的组织正在健全。
  大道上,每隔二十里,便有一座驿站重新开张。
  而每郡中,总会有一二座军府,甚至各郡县也都有了乡团民兵。
  没有了四处横行的土匪流贼,也没了如狼似虎催征的胥吏,更没有趁火打劫的土豪劣绅,有的只是到处丈田量地,安置百姓,分田授地。
  “现在河南经历这场浩劫,一穷二白,可穷不可怕,怕的就是乱。只要不乱了,安定了,那么大家就都能安居乐业,农夫耕种,工匠制器,商人贩卖,很快又会兴盛热闹起来的。”
  中书侍郎房玄龄上奏,说洛阳原来二十二县,有三十余万户,加上洛阳宿卫驻军,宫廷中人等,整个洛阳有不下三百万人口。
  但是现在,整个中京应天府,洛阳及周边二十余县,加起来都不满二十万人口了。
  他建议皇帝,应当从辽宁、安东、河北、山东、淮南、河东等诸道,迁移当地的豪强富户来洛阳,以充实中京应天府的人口。
  这样做呢,一来能充实中京人口,二来也能釜底抽薪,把地方上不太稳定的这些豪强大户削减点力量,以便新朝能迅速在各地加强控制。
  “陛下,河套传来急报,云定兴在九原兵败,不敌晋王兵马,特上表请降。”
  “哦,这是好消息啊,看来云定兴这颗墙头草终究还是看清了形势。”罗成哈哈笑道。九原郡是河套地区的要点,拿下此地,不但控扼河套,而且还能对关中的李渊形成侧后方的威胁。
  “只是还有个坏消息!”


第846章 颉利突袭
  嗣业从河套发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云定兴跟罗嗣业打了一仗后退守九原郡城,表示愿意归附,现在派使者送来册表降书等,实际是想要讨点封赏好处。
  这个罗成倒无所谓,给他个爵位授他官职都不是问题,能够不打仗就把九原榆林等地收复,这是划的来的。
  可还有个坏消息接踵而来。
  颉利可汗阿史那咄必南下了,朔方的梁师都向颉利称臣,被颉利授封大度毗咖可汗。梁师都积极邀请颉利南下,甘做他的带路党。
  此时的颉利,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在定襄兵败罗成手下,仓惶远走漠北的咄必了。罗成这几年一直在发展,他也在发展。
  自逃回漠北后,大隋便重夺回了漠南的控制权,隋朝还立了始毕可汗二弟阿史那俟利弗设为处罗可汗,实际上是朝廷的傀儡。
  另一方面,罗成又让薛延陀在漠北立国,授封乙失钵为可汗,让其率铁勒人与咄必在漠北攻杀。
  不得不说,其实咄必还是有些实力的。
  薛延陀率领的铁勒诸部自立汗国,跟颉利死磕。而另一面,罗成此前还分封了十个突厥汗王子弟,都是祖上当过突厥可汗,也算有可汗继承权的家伙为设,授封十设,让他们各统一地。
  本意是要让他们瓜分突厥,好让突厥分散。
  谁知道,他们倒是很愿意当这分封一方的突厥设的,可颉利这几年硬生生的打垮了铁勒人,又把诸设又拉又打,十设不是被他打服就是被他打跑。
  虽说漠北还是有许多部落依然反对颉利,可颉利几年没挨罗成的打了,实力却是远比当初在定襄败在罗成手下时实力强的多。
  那个时候,他才是一个设,而现在他自称突厥颉利可汗。
  趁着中原大乱之机,颉利早就想南下报仇雪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