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国的这份协议的达成,可以说让曹宝最后一丝幻想也破灭了。
  江南三国向秦国称臣,自降藩属,奉开元年号。
  淮南的李子通想当藩属秦国还不肯,结果三国出卖了李子通,秦琼在彭城集结兵马南征。
  大军都还没越过淮河,结果李子通部下就纷纷叛变降秦。
  一场兵变,李子通狼狈的逃离江都城,他渡江欲投沈法兴,结果被沈法兴诱擒,反将他送过长江交给了抵达江都的秦琼。
  秦琼派人直接把李子通押送洛阳,淮南之地的李子通旧部纷纷归附,几乎是不战而下。
  从汉江口到长江口,江北尽归秦国。
  而从汉口到秭归的这一段荆江,虽然江北岸到汉江南岸还是萧铣的,但汉江北也已经尽归秦国。
  更别说一过秭归往西的巴蜀地方,现在几乎是传檄而定。
  在五岭以南,岭南东和岭南西现在更名为广东道、广西道和广南道,还有西南的云南道和黔中道,也已经全都改旗易帜,名义上归附大秦一统,奉开元正朔。
  连原本朔方的梁师都这块硬骨头,虽然也想反抗到底,可是他的部将贺遂、索周等纷纷率部献所守之城归降,一时间,十二城降秦。
  梁师都一时间只能退守朔方城。
  嗣业率军围攻朔方,又拔东城,梁师都退守西城隅顽抗。奈何此时四面楚歌,连原本他倚之为心腹的稽胡部族兵,也不可靠。稽胡大帅刘汝成眼见梁师都困顿,于是暗中派人求见嗣业,约为内应。
  五月,梁师都部下大将辛獠儿、李正宝、冯端等欲归降,刘文、刘兰成等也都秘派人联络嗣业。
  五月底,李正宝等发兵突袭梁师都的皇宫,刘汝成带兵打开城门引秦军入城,而混乱中,梁师都的堂兄梁师洛手刃兄弟,提梁师都首级跪迎秦军。
  梁师都一死,其北梁将士皆降。
  整个关陇地区,再无一反王。
  曹宝寄希望于局势大变,然后东山再起,明显是不可能了。眼看着粮草一天天减少,他也只能寄希望于突围。
  虽然如今北方一统,突围出去,也无地可逃,但他还不是不肯降。
  邺城外。
  三路大军十五万人马,把邺城围的跟个铁桶似的。
  眼看着已经入秋,但存孝却没急着猛攻城池。
  “据情报显示,眼下城中只剩下十万夏军了,他们被困多时,粮草将尽,如今梁师都也被灭,李子通又被擒,整个天下,我秦军已无人可敌,无不臣服,曹宝等也再无幻想,他们即将要出城决一死战。”
  “大帅,曹宝真会出城决战?”
  “这个情报非常可信,现在邺城中已经有许多人盼着我们早日收复城池了,因此各种消息很多。”
  仗打到现在,已经没有半点悬念了。
  存孝的三路大军一路打来,收复了河北各地,还歼灭了夏军近十万人马,现在仅剩下一个邺城和十万孤军,存孝都不用打,只要围困就能困死他们。
  北方的战事已经结束,甚至南方也暂时不会有战事,大秦兵精粮足,粮草辎重源源不断的抵达,就算再围半年都不会有半点事情。
  可夏军就不同了,邺城再坚固,也只是座孤城,丧失了外围全部地盘后,城里别说粮草将尽,就是连烧火的柴都没了。
  “十万饥困之军欲突围,当心他们做困兽之斗。”屈突通提醒道。
  存孝却不急不缓,“无妨,我这里早就得到了一条锦囊妙计,就等着他突围呢。”
  原来,早在半月前,存孝就已经通过情报,判断出夏军要出城突围,于是他特意秘密组织了许多民夫和辅兵,在漳水上游截断水流,筑河堤蓄水。
  就等夏军出城后,来个水淹七军。
  果然。
  不出三日,曹宝果真在一个清晨,打开了邺城城门,率军突围。
  两万夏军骑兵为前锋,后面跟着步兵辅兵,护着皇帝窦建德以及众将校们的家眷等,浩浩荡荡的突出城来,直扑秦军阵营。
  秦军依托阵营,与夏军展开激战。
  从早上杀到午后,夏军的骑兵被秦军围住,其步兵又被随后赶到的两翼秦军合围,近十万步兵和家眷前进不能,后退归路又被截断,只得被驱赶着往东。
  他们被赶到了漳水的河岸边。
  节节败退的夏军发现漳河水浅,可直接过河,大喜。
  然后他们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一个陷阱。
  当无数的夏军开始渡河后,时机终于到了。
  罗存孝命令上游决堤放水,汹涌的河水滚滚而下,顷刻间就冲了下来,原本极浅的河床,突然就河水奔腾,水深很快达到一丈多深,且水流湍刀。
  被驱赶至此的数万夏军步兵,哪料到会有此灾,一时间溺毙数千,队伍冲散,军阵不再。
  八万步兵与数千夏军家眷便被冲溃,而那两万骑兵也彻底成了孤军,被秦军大军围困在邺城外附近。
  曹宝等少数将领逃走。
  绝大多数的夏军最终投降。
  骑兵投降后,存孝派人开始拉网搜捕被大水冲溃的步兵。
  面对奔驰来去的秦军轻骑,夏军步兵毫无斗志,纷纷放下了手中的兵器,举手投降。
  八月初三,曹宝曹湛两兄弟在清河郡被窦红线率女兵围堵,对于继母的兄弟,窦红线却毫不客气。
  她亲自提着马槊追杀曹宝。
  曹宝兄弟身边不过数十骑,又如何是窦红线和她那一千女兵的对手,最终兄弟俩被乱箭射杀,窦红线亲自砍下了两人的首级。
  而董康买、高雅几员夏军,也没有最终逃脱。
  整个河北都拉起了大网,到处搜捕通缉,这些夏将逃离战场后,都纷纷落网被捕。
  而夏皇窦建德则在邺城外投降,面对秦军轻骑,他没有丝毫反抗,很平静的告诉了他们自己的身份,并投降。
  八月初五。
  存孝的捷报送至洛阳。
  邺城大捷,生擒窦建德,斩杀曹宝董康买等,河北平定!
  值班的宰相房玄龄接到这份捷报,迫不急待的就往宫中去,皇帝还没睡醒,结果就被内侍叫醒了。
  等皇帝来到延英殿见到房玄龄,这位宰相激动的献上捷报。
  “陛下,北方一统!”
  罗成接过捷报,迅速扫过一遍。
  然后,皇帝把身子后靠,半躺在椅中。
  良久。
  皇帝才终于长长的吁了口气。
  “虽然早就料到了这一天,可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朕还是有些激动。”
  “恭喜陛下,一统北方!”


第920章 延英殿群殴
  又是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今年的中秋节,洛阳城里格外的热闹喜庆。
  连年的战事,总算看到了点到头的希望。虽还有江南三藩在,但起码北方已经彻底平定了。
  而随着北方战事平定,皇帝也下诏宣旨,免去河北河东淮南关中陇右朔方定襄这诸道的一年两税。
  同时,随着北方平定,朝廷也开始对北方诸道派出官吏,考核胥吏,全面普查人口户籍,清量田地,然后以此为基础全面推行两税法。
  朝廷也正式的废除了租庸调的税制,而全面推行两税法。两税法分为户税和地税两税,户以贫富分九等,地按亩征粮。
  虽然依然还是均田授地,但已不再是按丁纳租调,而是按户等和田亩来纳户税田租。除此外,一应杂税钱也全都纳入了两税之中,不再额外征收。比如百姓们以后不再用免费服役,因为他们交的两税钱里,已经包含了一笔代役钱。
  朝廷要做役,则出钱雇佣服役,百姓若被征召服役,不再是免费服役,相反还有钱。
  过去一丁一年要免费服二十天的役,若没服完,还要出钱折役名为以绢代庸。
  新的这种两税制下,不论官绅贵族平民,皆一体纳粮缴税。以往官员们不纳课不服役,现在一样的是按亩纳税赋,一样的交钱代役,唯一不同的,也只是官员们可以按品级减掉本人相应的减税额,但除本人外的子女兄弟亲戚等,都不能减免。
  新的税制更简单,分夏秋两季征收,也更公平合理。
  占田地多者,家庭富裕者,缴纳的税多,占地少者税少,若是无地则无地税,无财产也无户税。
  同时,工商则有工商税,茶盐酒矿等还有专税,这是过去隋时未有的,同时,就算是官商贵族士人之家经营这些,也一样是不能减免税额的。
  没有征兆显示接下来还会有大战,虽然所有人都清楚,南方的三王肯定还会被平灭,但起码不是现在。
  紫微宫中。
  皇帝今天设下宫廷酒宴,款待功臣。
  平定关陇的罗嗣业、殷开山、段志玄、侯君集等,平定河北的罗存孝、冯孝慈、赵贵等,还有平定河东的屈突通、裴仁基、尉迟恭等,有平定关外的宋老生、罗士信、徐世绩等。
  并有平定淮南的秦琼、苏定方、杜伏威、辅公祜、阚棱、王雄诞等。
  平定山南汉中的单雄信黄君汉翟让等。
  平定岭南的罗艺、李袭志、冯盎、李靖等等。
  又有朝中的诸位宰相侯莫陈、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张须陀、杜淹等做陪。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其实还是另一群人。
  当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李轨、陈棱、慕容顺、梁师洛、李世民等入殿后,一众宰相功臣们的目光都变的很有意思。
  “蒲山郡公,这边请!”
  一名内侍过来唤有些失神的李密,请他对号入座。
  鄂国公尉迟恭看到李密居然坐到了自己的上首,登时那张黑脸就更黑了,他劈头盖脸,冲着李密直接拍桌子。
  “你算老几,一个降臣败将,安敢坐在我之上?”
  李密被吓一跳,他个头本就小,也是张黑脸,但他的人跟尉迟老黑坐一块,便显得很小个了,尉迟的块头几乎是他两倍,这宫廷宴会之上,他当着满殿公卿宰相们咆哮他,这令李密非常难堪。
  本来降秦之后,就不得重用,虽授了个九卿之职,还有个郡公爵位,可实际上一直是坐冷板凳,连寺里的职事,其实都一直是由少卿掌着,他去不去衙门坐班都是一样。
  但再憋屈,也不曾有人如今日这般当众辱他。
  李密也是有脾气的人,想当年那也曾当过中原盟主,手下四十万大军。而那个时候,尉迟老黑还在代北打铁呢。
  “这座位都是排好的,我也只是对号入座,为何在你之上,你也不当问我!”他也直接回敬了过去。
  “什么意思,莫非你想说你功劳还有我之上了?”尉迟本来自认为自己很勇猛能打的,可开国凌烟功二十四功臣没有他,辽东的元从功臣里也没他。
  虽说得封鄂国公爵位,但心里还是很不爽的。
  现在李密这么个降臣,偏偏还要坐到他的前面去,这就更不爽了,李密现在居然还敢这么不阴不阳的,他这个暴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二话不说,挥拳就打。
  李密长于谋略,单论勇武,十个他也打不过一个尉迟恭啊。哪怕尉迟手里没有马槊,那也一样是个高手。
  一拳就把李密打的飞起。
  那边同是降将出身,今日也得以列席的李仲文跟李密没隔多远,一看侄子被打飞,也恼了,扑身上来。
  两人拳来脚往打了起来。
  李世民冷眼看着这场面,一声不吭。倒是他身边的堂兄弟李道宗很积极的上前劝架。
  “不要打了,成何体统。”
  他不劝还好,尉迟恭一看,李仲文扯着他一只手,李神通又来拉他,当下更恼了,“你又算个鸟,滚!”
  说着,一拳砸过去,正中李神通左眼,打的李神通天炫地转,甚至眼睛都出了血。
  李世民本来自顾自的喝着冷酒,可一看神通眼睛都差点瞎了,也大怒,操起面前的几案就跳上去狠狠的砸在尉迟恭的脑袋上。
  尉迟恭甩了甩头,看到是独眼李二。
  “找死!”
  他摆臂挥拳,李世民早有预防,闪身躲过,可尉迟的凶猛可不是一般,马上又摆臂来砸,李世民虽举臂挡住,但也感觉一双手臂痛楚无比。
  “休伤我二哥!”
  玄霸冲了过来,他挥起双拳就如流星般砸落。
  那边李密也从地上爬起来,转身加入战团,也趁机围攻尉迟恭,一时间,倒是战的热闹。
  皇帝刚从殿外进来,结果就看到这么一出。
  当下也不由的恼了,“怎么回事?”
  魏征笑着上前来,简单把事情一说,“这尉迟老黑有点糊涂!”
  罗成走上前去,大吼一声,“够了,住手!”
  尉迟本来还想反驳一句,你又算哪根葱,结果一扭头发现是皇帝,于是扬起的拳头赶紧放下。


第921章 武川一司马
  “看看你,像什么样子,你当这是哪里,你当自己是谁?以为这里是菜市场,觉得你还是那个打铁匠?”
  皇帝的质问,让尉迟恭清醒过来。
  他瞧瞧四周,低下愧疚的头,知道自己一时冲动,惹祸了。
  罗成没有急着走到自己的御座前,他就站在大殿中央,手指着尉迟恭的鼻子骂他,“北方才刚平定,天下还未一统,你们这些武将就开始飞扬跋扈起来了?朕前几天还在与宰相们商议实封之事,可是看看现在的样子,一群公侯,居然在宫廷酒宴上群殴!”
  “陛下,臣错了。”
  尉迟恭后悔莫及,单膝下跪请罪。
  “你确实错了,而且错的有些离谱。必须给予严惩,方能让你警醒。温待诏,马上草诏,尉迟恭降爵为马邑郡开国公,食邑削减为八百户真封,贬官为西平郡郡尉,降为从五品下游击将军散阶,三日后出京赴任。”
  如此重的贬降,尉迟恭却不敢吭一声。
  他跟皇帝也有段时间,知道皇帝有时越是发作的快,发作的急,反而是越没真往心里去。
  从三品武将贬为从五品下的散阶,再到四品的郡尉实职,从中央朝廷一下子贬到了青海湖边,这个力度不可谓不大。
  但刚才皇帝骂的这么重,现在的这个处置其实还是留了余地的,起码去西平郡任郡尉,这还是个实权差事。毕竟如今统一北方后,朝廷开始休养生息,虽说不至于就搞偃武修文,但也确实重新调整文武军政。
  道一级不但有三司六使,郡一级也是太守主民政郡尉负责军事兵马,文武分治。
  没贬他去地方任个长史或司马,确实是留了余地了。
  “臣尉迟恭奉诏,谢恩!”
  “退下吧!”
  尉迟恭没脸再留下参与宴会,告退,皇帝准许。
  李密有些鼻青脸仲的站在一边,看着皇帝心腹打手的尉迟恭都罚的这么重,自知今天自己也难好。
  “陛下,臣请罪。”
  罗成瞧了李密一眼,“自知有罪就好,朕待你不薄,也希望你能明白。现免去你的太常卿一职,再降爵为受命侯!”
  原本是蒲山郡公,这个爵位还是他们李家的家族爵,现在一下子贬成了受命侯,这爵号就摆明了有含义的。
  可李密还不能有什么不高兴,不得上前谢恩。
  “与你保留五百户真封食邑,在家好好读书反省吧。”
  罗成过去看了看李道宗的眼睛,“御医!”
  御医上来瞧过,说受伤不轻,不过及时医治的话能保住眼睛,只是以后肯定视力受损,而且将来估计也受不得风。
  “李道宗,朕授你为带方郡司马,待中秋后,你便去安东带方郡徐世绩那里任职做事吧,安心做事,莫辜负朝廷和朕的一片期望。”
  李道宗今天也是无妄之灾,被差点打瞎一只眼睛,结果还要被贬去朝鲜当个司马,甚至皇帝连做态给个爵位安抚下都没有。
  至于李世民,罗成只是瞧了他一眼,然后哼了一声就算了。
  李世民被这一声冷哼激怒了。
  “这不公平!”
  罗成扭头,“什么叫公平?”
  “尉迟恭嚣张跋扈,殴打官员,却只是不痛不痒的贬官。李道宗平白无故,却要被流放到朝鲜去,岂是公平?”
  罗成想了想。
  “朕此前已经准备在原北魏六镇基础上,在阴山、燕山以北,设立沃野郡、怀朔郡、武川郡、抚冥郡、柔玄郡、怀荒郡以及御夷郡。此七郡守御北疆边塞,正需猛将能臣,李世民,朕削去你爵位,贬你为武川郡司马,前往北地戍边守疆。”
  李世民冷眼瞧着皇帝,“你就不怕我去了武川后造反?或者直接叛投突厥或铁勒人?”
  从云中向北出塞之路,东边一道自晋阳经云中、怀荒至大漠。西边一道自云中经沃野、燕山至大漠。
  中间一道则有武川,在阴山道上。
  古人都称阴山以北皆戈壁大漠,戈壁东西数千里,南北亦千里,无水草,不可驻牧。
  得阴山,乘高而望,踪迹皆见,故此六镇为要地。
  北魏认为,朔州是白道的要冲,此处不全,则并肆危殆,武川成为朔州北面的屏障,沃野处于河套平原,是北魏重要的牧场,因此六镇对北魏极为重要。
  如今大秦虽北破突厥,把阴山以南之地皆收归直辖,但罗成依然认为,必须把防线推到阴山以北,因此与宰相们商议许久后,决定不修长城,而是在阴山北到燕山北这一北境线上,设立七个郡。
  然后修建城池堡垒,建立朝廷的牧场,屯田放牧并举,驻军移民,守疆拓土。
  直接把边疆城堡修在大漠之南,使漠北的草原诸部越过漫漫黄沙的大漠后,无立足之点,无法威胁到北疆。
  云中、河套这些能够适应农耕的地区,将成为不受侵袭的稳定农业区。
  为了显示重示,所以罗成破格将新设立的这几地立为郡。
  李世民的祖上,就曾经是武川镇的军人,后来他曾祖李虎才能成为关陇集团的一员,成为西魏八柱国。如今皇帝罗成,却又让他去新设的武川郡任司马。
  罗成笑笑。
  “我既然敢让你去,就不担心这些。当然,若是你真的想不开,做了这些蠢事,那对我来说也不会有什么麻烦,麻烦的只是你。”
  归命侯王世充和违命侯窦建德座位相邻,不过两人从头到尾只是喝着酒看着戏,却没有插一脚的意思。
  本来是崇礼侯的窦建德就因没及时归附,最终兵败投降后封了个违命侯,好在最后一心抵抗秦军的是曹宝,所以归降后倒还能留个富贵。
  窦建德对于什么带方郡司马、西平郡郡尉、武川郡司马这些毫不在意,他很清楚,虽然他降了秦,但他与李密、王世充他们一样,这辈子都难得到秦皇罗成真正的信任,更不可能授他们什么实职要职。
  能在长安领一闲职,安安稳稳的过完下半生,就不错了。
  王世充见李世民这般顶撞皇帝都能无事,不由的一声长叹,“李渊也真是想不通,若是归秦,怎也不失一个顺命侯之爵啊。”
  窦建德却没理会他,只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酒入喉,满是苦涩。


第922章 分封·天之南、海之角
  延英殿的酒宴出了场闹剧,不过也只是个小插曲,皇帝发了通火,贬了几个闹事者,酒宴继续。
  酒宴上,皇帝也宣布了实封的旨意,政事堂负责此事,即将拿出一份实封名单出来。
  “诸位功臣将士们的爵位可能有所调整,但都是论功行赏,且开国实封爵都将为实封,有封地有封户邑民。”
  听到皇帝亲自确认这个消息,众臣们的心情无不喜悦。
  魏王存孝哈哈大笑,忍不住问皇帝,“实封之后,封臣诸侯是否就要离京就藩之国,然后不得离藩?”
  这也是许多大臣们关心的问题。
  他们都知道实封是要分到边疆去的,若是分封后就不能离藩,那就要去当野蛮人了。
  “分封赐邑,那是赏赐功勋,诸侯们一样可以担任朝廷官职。”
  不但是异姓功臣,就是宗室皇族,分封后也一样可以担任朝廷官职,前提是有才有功。若是不任职时,则确实需要返回封地藩国,特别是他们的家眷是必须留在藩国的。
  当然,朝廷也会考虑这些封臣子弟们的教育等问题,因此适龄者送入崇文馆、国子监等学校读书,长大还可以优选入亲勋翊卫府当宫廷侍卫。
  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质子,更能有效的加强中原与诸侯们的关系。
  “这样好,这样好。”存孝哈哈大笑,管他封到哪去,不妨碍他继续在中原当官,就很不错,两不耽误,在边疆有了块可以世袭的封地,中原这边也没妨碍。
  众臣们也都放下心来。
  其实关于这点,之前宰相们也是多有争议。如萧瑀和陈叔达就认为,皇族宗室子弟分封,待年满十八岁后就藩之国,此后每两到三年入京朝见一次,然后其余时间就不得离开封地。甚至杜淹更提出,宗室子弟就藩之后,就不得再离藩,更不得入京,以免以后发生麻烦。
  相反,侯莫陈乂则提出,宗室子弟应当养在京师,虽分封,但永不就藩,封地只派国官管理,得租赋收入,以免藩王在地方作乱。
  这两种想法,其实在后世比较有名的就是明清的做法,明朝便是不许藩王入京,分封地方,圈养在地方的王府中,甚至轻易都不得出王府所在地。而清朝却又恰巧相反,清朝则是不许藩王出京。
  唐朝时,一开始也是分封宗室就藩之国的,但后来有齐王佑等的谋反叛乱,所有后来干脆也就不让他们就藩,尤其是玄宗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