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连城。
  不过黄河的特征就是变化无常,携带着大量的泥沙。
  汉时潼关北的黄河南岸是陡峭崖壁,可到了隋朝时,南岸却已经冲积出了大片的河滩地,因此就使得进入关中有了一条新的道路,还不必翻越塬上。
  因此,隋朝时便在靠近河岸的塬边,又修了一座新潼关城。
  但毕竟这座关城还是修建在塬上,虽有居高临下之势,但并没能直接拦住黄河南岸道路。
  故此,现在朝廷决定在隋潼关之北,直接在塬下的黄河南岸河边,修一道关城,北接黄河入水,南接塬上,直接把路全拦起来。
  虽说眼下并非乱战之时,但新潼关修起后,也能起到打击走私、征收关税、辑拿逃犯逃奴等作用。
  “禁谷沟口,我们也还同时增修一座军堡把守,塬上则保留汉潼关,改为驻军营堡。”
  罗成点了点头,曾经号称第一险关的潼关,在如今北方一统的情况下,其作用已经大大减少了,但依然将是晋陕豫三道交通要道,增强控制,也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过了潼关,进入关中。
  车驾抵达长安城,无数军民前来迎驾。
  政事堂的宰相们提前到了长安,他们准备了一个比较隆重的入城仪式。罗成倒也配合,这是他头一次入关中,有必要展示下朝廷的威势和帝王的权威。
  随驾的禁军和内军在城外休整了三天,换上了崭新的军袍,擦亮的武器,连马都刷的油亮。
  入城这一天,军容齐整,旗帜飘飘。
  皇帝乘坐在十二匹马拉的金辂上,由裴行俨与来整两位万人敌驾车。
  罗成一身金盔金甲,有如天神,他一出现,无数长安军民齐声欢呼,一起欢呼庆贺这位战神天子的到来。
  朱雀大街很宽,足有五十丈宽。
  一支支禁军精锐兵马,雄赳赳的从大街上开过,大街两侧围满是军民百姓,大家翘首垫足观看,无不漬漬惊叹。
  一路进入太极宫中。
  一入皇宫,罗成便下诏,长安太极宫以及关中诸行宫中的宫女,年满二十五岁的统统放还,若是家乡已无家人的,可由朝廷做媒,配给禁军将士。而年满五十的宫人,也放出宫,于宫外建起一个养老院,供养这些年迈宫人。
  这条旨意一下,宫里的无数宫人都怔住。
  好些白发宫人,还是在开皇初进的宫,有些甚至是在北周时进来的,虽然隋朝建国后从汉长安城迁到这座新的大兴城,再到唐朝又改名长安城,这些人在宫里呆了一辈子了,从妙龄少女,到白发鸡皮。
  如今,皇帝居然要放她们出宫,还要为她们养老,简直不敢相信。
  皇帝入长安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下旨,把此前参与谋乱的乱党被没收之宅第,统统拿来售卖。
  第三件事情,皇帝驳回了此前御史上奏关于长安城近来管理混乱,许多官民皆临街开窗开门,不合制度,甚至有商贩沿街见卖等不法行为。皇帝批示,保留里坊制度的同时,允许临街的官民百姓都可以向街开门窗,并允许将临街的房屋改成商铺出租出售,允许商人沿街开设店铺经营,也允许商贩在指定的街区摆摊贩卖商货。
  只要不是占道经营,不是无证经营,不污损街道等,都是允许的。
  这条旨意一下,更是引得满朝官员惊呼,全城百姓欢呼。
  要知道,在此之前,城市城市,城市之中有市场,所有的商铺都是集中在专门的市场里,比如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洛阳有南市西市北市三大市场。
  商人们必须得集中在市场里面做生意,甚至市场里还划分出了专门的行区,一行行都是在一起经营的。
  而百姓则居然在一个个坊区里面,这坊区就有如后世的小区,是封闭隔离式的,有坊门坊墙,就算是挨着街道的坊内居民,也不得在坊墙上开门开窗,只有达到很高品级的官员贵族,方有特权在坊墙上开门开窗。
  街上更不许沿街售卖摆摊这些。
  街道就是行路的,市场才是经商买卖东西的地方,坊区只是住人的。
  这样的设计,易于管理,有利于防御,但却也并不是很方便。
  比如长安城的居民,要买个菜,只能去东西二市,居住在南城的百姓,一早去买个菜,得走好几里地。
  而且不到天亮,城门坊门是不开的,一到天黑,不得出坊门上街。
  种种规定,使得居住于长安这种巨大都市中的百姓,其实生活极不便利。
  而现在,皇帝在见到长安城很萧条之后,下了这道旨意。
  允许百姓打破坊区的限制,可以在坊墙上开门开窗,允许沿街设立商铺,甚至允许摊贩们在指定的街区摆摊售卖。
  这一切,都是极不符合长安城的设计理念的,完全把城市的防御功能和管理功能给打乱了,但皇帝却坚持已见。
  过去的城市理念,还是太过于拘束,他更喜欢宋明这样的市井文化。
  皇帝同时下令,把长安城中的几百座大大小小的佛寺道观,全都迁出,原佛寺道观改做书院、孤儿院、养老院、医院等。
  长安一百零八坊,一个大兴善寺就占了一坊之地,太过了。


第972章 时清终未忍辞官
  “陛下,长安毕竟是大秦之西京,如此改动,岂不鱼龙混杂,市井混乱?”
  宰相萧瑀在皇帝的紫宸殿召见上,大为反对皇帝的这新政。他认为,这太不应当,简直就是胡来。
  “朕却恰认为,打破坊街隔离,打破市场的限定,有助于让长安城活跃起来。你们看看现在的长安城,毫无活力,死气沉沉。过去长安城有数十万之民,而现在呢?不到十万啊。”
  一座设计时能够容纳百万居民的巨都,现在却只有十万人口不到。
  只有西城稍稍有点人气,过去号称东贵的东城,因为大量旧贵族和前朝官员参与谋乱被抄家,或因被牵连其中被流放,使得东城区一片死寂。
  至于过去百姓们居住的南城,也只有靠近北边的地区住了人,而更南面的城区,多好坊区都是空的,甚至有些坊区是自建城起就一直是空着的,根本还没有建起民宅,许多长安百姓干脆拿那里当成了麦地稻田或者是菜园子,在那里种稻种菜。
  而还有大量的佛寺道观等占据了许多坊区。
  罗成很直接的告诉萧瑀,继续这样下去,长安城只会死掉。
  他并不希望帝国的西京死去,这是大秦西部地区,最大的一座城池都市,就算如今朝廷设立在东京洛阳,西京只是一座陪都,但他还是希望把长安城打造成为一座西部的核心军事重镇,以及西部的经济中心。
  整个河朔关陇诸道的商贸往这里集中,甚至是连结起巴汉、剑南、河东、河南等地。
  长安城因偏于一隅,在大一统的时期,尤其是如今,已经不再适合做天下之都城,选洛阳作为都城是必然的。
  但长安城也有其不少优势,因此作为西部的中心,还是有必要的。
  天下重心东移,这是历史趋势也是必然,天下一统,南方的重要性会突显出来,江汉、黄淮、江南这些地方都将成为新的赋税重地,其税赋通过运河更便利转到洛阳,但却极不利于转到长安。
  更别说,以洛阳为都,政令等也更方便传递到天下各地,而关中之地,却连供养长安都不足,若是成为天下中心,处处限制。
  不管皇帝怎么说,可萧瑀还是认为,打破坊街之举还是太过出格,甚至认为朝廷如今太过重商不是好事,认为士农工商的秩序不能乱。
  “朝廷应当适当的抑制一下工商了。”萧瑀直言。
  罗成哈哈一笑。
  “萧相,你知道现在朝廷不打仗的时候,一年光是北衙禁军就得要两千万贯的军费开支,内衙还得要五百万贯,而南衙府兵虽说是寓兵于农,可朝廷每年一样得要至少五百万贯军费投入其中。这么算下来,一起打底三千万贯起,这还只是个大概数字。”
  “而随便一场战争,哪怕是小规模的,军费也是几十万上百万,如果是一场动员十万人以上的战争,那军费更是止不住。你知道这次朝廷为打好吐谷浑这一战,预算的军费开支是多少?动员军队民夫,消耗钱粮物资军械等等,还有修建城堡,战后抚恤善后等等,起码得要三千万贯,这还是最低的预算,若是战争不能速战速决,则这开支还将不断增加。”
  没有工商,朝廷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税赋收入,没有钱,就养不了这么多兵马,没有精锐的军队,又如何守卫边疆击败敌人呢?
  这一切,都是连锁一起的。
  一环脱节,带来的就是连锁的反应。
  萧瑀却还只是老观念,口口声声说士农工商,说要抑制工商,却看不到,如今大秦恢复的这么快,实力这般强,全靠的都是工商。
  比如萧瑀不止一次的提出要废除盐税,却看不到盐税现在一年收入三千多万贯,且每年都还在快速增长中。
  这么大笔钱,罗成也无法废除盐税啊。
  若按萧瑀说的,抑制工商,回到隋朝那种工商无税,只收租庸调的时代,看似好像挺好,可实际上,一有点工程劳役,一有战事,所有的负担就全压到百姓头上了。
  也正是因此,隋朝看似无比富裕强大,可一场东征就垮了,本质原因就是隋朝的制度不合理,尤其是其税制。
  天下掌握财富的那些人,没负担起应当承担的税务责任,可偏偏连温饱都很难达到的普通百姓,却几乎完全承担了国家的税务。
  于是朝廷富裕,贵族官员地主豪强们个个富裕,偏偏就是百姓毫无积余。
  现在萧瑀却还口口声声要复古合理,却是假装看不到那些本质的问题。
  现在大秦的这些制度,可以说正是大秦的根本,谁要动摇更改这些制度,那就是要动摇大秦的根本了。
  侯莫陈乂毫不客气的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萧侍郎身为宰执,可却如一书生般迂腐,若是继续居于政事堂中,于国为大患也。”
  宰相当面攻击另一位宰相,还说的这么重,殿中气氛一下子就凝重起来。
  温彥博想要为萧瑀说话,可这个时候连杜淹也跟着出来踩了一脚。
  “萧瑀之言,确实实古不化,太过迂腐,有失宰相之体。”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此时却反而不出声了。
  尚书右仆射王子明这个时候倒是出来缓和了下气氛,“臣觉得陛下欲在长安推行新政,也算是一个试点,至于好还是坏,可以等一两年后看结果。至于说抑制工商,臣觉得还是有些过了。”
  萧瑀若是聪明人,这个时候就应当看出风向,当马上向皇帝请罪认错,这事或许就过去了。可他的脾气,向来执拗,当年他为杨广国舅,尚从不向皇帝妥协低头,更何况他认为自己根本没错。
  “陛下,还请三思而后行!”
  可皇帝却不理会萧瑀,明摆着是不接受他的谏言,而诸相又纷纷指责他。萧瑀一时觉得心灰意冷,一赌气,干脆殿上辞相。
  “萧相,政见有所不同很正常,也没必要一言不和就要辞相。”罗成终于出声了。
  可这话并没有让萧瑀有半分安慰,反而让他更加拗起来,坚决要辞。
  罗成出言劝了几回,萧瑀却是毫无退意。
  “既然萧瑀三辞相印,朕也就不勉为其难。”罗成不再挽劝,却是直接同意了,“这样吧,朕现在就实封萧瑀于青海湖西,封地百里,封邑千户,赐封号宣德国公。”
  宣德本是杨广当年灭吐谷浑后设立的四郡中的西海郡下宣德县名,在祁连山南,青海湖西,现在皇帝从中划出一百里地来,封给萧瑀建立公国,爵号宣德。
  爵位依然是国公。
  “加太子少傅!”
  太子少傅为从二品,但只是个虚衔,除相之后,皇帝连一个实职都没给他留,也没让他外放地方,而是直接让他去封地就藩。
  “臣萧瑀拜见皇恩,领旨,谢吾皇!”萧瑀脾气拗起来,八头牛都拉不回,他直接就谢恩领旨,一点回转余地也不留。
  当即,他摘下自己的麒麟符,脱去自己的梁冠,放下玉笏,直接退出了紫宸殿。
  中书侍郎萧瑀,除相。
  一众宰相目送着这个拗相公离去的背影,各有所思,但却并没有人为他挽留,或许众人都认为,拗脾气的萧瑀,其实并不适合站在政事堂上吧。


第973章 胸有良策定西疆
  萧瑀罢相,但仍然能得加太子少傅之衔,得封宣德国公之国,可见并没有得罪皇帝。诸相看到萧瑀这个结果,其实也是颇为感叹,不管怎么说,堂堂政事堂宰相,中书侍郎,就算去相,也确实不应当加罪于身,更不当贬谪地方。
  如今虽说要离京去祁连山下就藩之国,可也不能算是贬谪。
  千户真封,百里封国,这可是朝廷第三位正式实封的诸侯了,前两位是皇帝的胞兄,萧瑀则是第一位异姓诸侯。
  第二天。
  皇帝便下诏,授房玄龄为中书侍郎,以陈叔达为门下侍郎。
  如此,两位中书侍郎便是侯莫陈乂和房玄龄,两位门下侍郎则是魏征和陈叔达,左右仆射是杜如晦与王子明,另枢密使张须陀、兵部尚书卫文升、吏部尚书屈突通、御史大夫杜淹、翰林院学士承旨温彦博,政事堂十一位宰相再次备齐。
  萧瑀的除相,并没有影响什么大的反响。
  张须陀和卫文升这两位宰相,也各自前往金城郡和武威郡前线坐镇,秦琼尉迟恭等五员虎将,也赶往青海湖边。
  每天都有飞鸽送来前线军情。
  秦琼向皇帝的奏疏中,几次三番的重复自己的信心。
  “此战必胜!”
  大秦帝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全面启动。
  沿着陇右、河西两条路线,无数的辎重粮草、兵员、民夫,都往青海湖汇集。
  边疆的临洮、西平、浇河诸郡,也是全面加强战备。
  一路路人马,正不断向青海伏俟城汇集。
  长安城中。
  皇帝召见了刚自青海返回长安的唐俭。
  面对着这个有些胆大的使臣,罗成让他在殿外等候了足足两个时辰后,才将他召见。
  “唐俭,你好大的胆子!”
  唐俭跪坐在地,“陛下,臣以为,吐谷浑本就狼之野心,与其被动于人,不如先发致人,将主动权掌握在手中。”
  “可你并没有成功,你就算有计划,也应当先禀明朝廷,然后由朝廷策划进行。若是由朝廷策划此事,定不会有这样的失败。绝不可能放慕容恪、慕容安远、天柱王等逃离,导致今日青海之乱!”
  不过虽然训斥了唐俭一通,但罗成最终还是没有降罪于他。
  毕竟,他当时远在吐谷浑,距京城相距几千里,有些情况也来不及请求后面,虽说胆子大了点,但作为使臣和将军们,有的时候确实也需要这种决断之力。
  虽说失败了,但也不能全怪他。
  “唐俭,朕现在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积石山以南是党项羌诸部,如今党项羌大多被吐蕃说动,出兵北上来犯,朕派你秘密前往党项羌诸部,带去朕的旨意。”
  党项羌在吐谷浑以南,靠近四川,夹在吐谷浑与苏毗之间,如今苏毗被吐蕃吞并,于是党项羌与白兰羌这两大部落,便与吐蕃直接相连。
  这些羌部因地处偏僻蛮荒,所以很野蛮,有点好处,便心动。
  这次想着跟吐蕃一起北上抢一把。
  罗成让唐俭去出使党项羌的细封部等诸部,去游说这些党项羌归附大秦,罗成承诺,只要他们归附大秦,与大秦一起讨伐吐蕃、吐谷浑叛军,那么吐蕃所占据的苏毗之地,大秦将赐封给他们。
  并且,朝廷还将授封党项羌诸部官职爵位,并与他们通商贸易,开设边市,以茶易马。用中原的丝绸布匹盐酒等换他们的牛马皮毛等物。
  开放边禁,互市贸易,对于那些边境的部落来说,向来是有极大诱惑力的,一般情况下,中原都会限制与那些部落的交易,使得他们难以得到足够所需要的中原物资,借此限制他们的发展壮大。
  甚至一些小点的部落,一点资格都没有,只能跟那些有资格跟中原交易的大部落交易,花更多的代价交易。
  更别说,中原的赐封可是很值钱的,能得到中原册封,拿到中原的旗鼓,他们有时就能号令周边的小部落,甚至打着中原朝廷的旗号去征伐那些敌对势力,一般人还不敢插手干涉。
  当然,党项诸羌毕竟已经先答应了吐蕃人的出兵请求,因此要成功说服党项人,也并不容易的。
  “你若成功说服党项诸羌归附,朕既往不咎,若是你办不成,则新帐旧账一起算,两罪并罚,可愿意?”
  唐俭立马道,“臣愿意将功赎罪,出使党项羌!”
  罗成笑着点头,“既然如此,那就退下吧!”
  党项也是属于西羌的一支,因此也称为党项羌,他们闻名历史之处还是他们后来在甘肃一带建立了西夏国。
  但最早的时候,羌人却主要是发源于青海东南的黄河一带,也就是此时河源郡一带。
  汉朝时,大量的羌族内迁至河陇和关中一带,但党项人却一直留在黄河源头的麦积山一带,过着不知稼穑、草木记岁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
  他们以部落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到此时,逐渐形成了党项八部。
  其中以拓跋氏和细封氏最为强盛。
  历史上,他们也是在唐朝时归附内迁,慢慢的逐渐集中到了甘肃东部和陕西北部,后来借着唐末黄巢之乱,党项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勤王,被唐僖宗赐定难军节度使、封夏国公,赐姓李。
  至于,党项人终于登上政治舞台,在晚唐至五代的这段风云时期,他们渐渐控制了数州之地,掌握兵权,也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枭雄。
  并在北宋时,起兵叛宋建立西夏。
  但在此时,党项羌,只能算是诸羌里比较落后的一支,关陇河西一带有大量的羌人,许多都是汉朝时内迁的,他们已经算是熟羌了。
  但党项羌却始终留在黄河源头的老家,过着落后原始的游牧生活,不过这些人彪悍凶蛮的很。
  若是能够策反这些党项人内附,到时正好捅吐蕃一刀子。
  至于党项羌若是归附,得授官职封地,会不会又如历史上晚唐那样趁机崛起割据,这就是以后的事情了,罗成相信,正常情况之下,他们是不可能再有这样机会的。
  罗成还派出了另几位使者,分别前往白兰羌、多弥,以及东女国西山八国,这些都是苏毗以北以东的诸羌部落,大多都在吐蕃征服了苏毗以后,向吐蕃臣服称臣。
  不过依然还是保留了实际上的独立地位,罗成也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能够策动这些西羌诸国归附大秦,反攻吐蕃。
  而在他还没离开洛阳时,他还派了使者前往漠北,向薛延陀汗王传诏,让这位附属于大秦的漠北汗王,出兵西突厥。
  他甚至还派出了两支使团假充商队,意图往西,越过西突厥控制的西域地区,分别去波斯和罗马,出使两国,与他们结盟,一起对付西突厥。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罗成不介意多拉几个帮手,他只想要早点结束这场战争,因为现在的大秦,拖不起。


第974章 羌管悠悠霜满地
  罗嗣业嘴里嚼着一块牦牛肉干,高原上牧人自然风干的牦牛肉干带着些许的腥味,特别的硬,得很用力嚼方行。
  靠着火堆。
  倒还是挺惬意的,若不是后面的追兵,确实还不错。
  副总管郭孝恪递上来一张地图,羊皮地图上已经用炭画了好几个圈。
  “弄清楚了,突然出现的这支人马,不是突厥人,也不是慕容恪或慕容安远,是他娘的吐蕃和西羌军。”
  嗣业攻破乌海城,天柱王溃败而逃。大获全胜的嗣业也就押着俘虏和缴获的牛羊准备原路返回青海湖边。
  可谁想,西突厥人和慕容恪的兵马确实还远,可从南边却杀来一支骑兵。
  一开始嗣业还没摸清对方到底是谁,稀里糊涂的接了一仗,结果发现这支骑兵居然很强悍,嗣业并没占到多少便宜。当然,副总管郭孝恪等认为,那是因为他们的秦军主力没来,这仗主要是慕容顺的吐谷浑兵打的,他们战斗力不行,所以没能得胜。
  但不管怎么说,这确实让嗣业警觉起来。
  那支骑兵一战未胜后,却也没有马上退去,而是开始远远吊着。
  嗣业撒去十余支轻骑去打探,终于摸清了点情况,原来对方是吐蕃和西羌联军,但这支吐蕃军并不是大非川那边的那一万人,那一万人还在那边没过来。而这一支,却是新来的一支。
  “约三万人,其中吐蕃骑兵一万,另有西羌兵约两万。这两万西羌兵,有一万是多弥部的还有一万是白兰部的。”
  多弥是在牦牛河以北的一个西羌国,吐蕃称他们为南国,在苏毗被吐蕃吞并后,多弥受到压力,与其黄河源头的紫山下羌国白兰羌都向吐蕃称臣。
  这次两国受到南日论赞的出兵命令,各出兵一万,随吐蕃军而来。他们走的不是先前那一万吐蕃的路,而是越过牦牛河、翻过紫山,然后踏过黄河源头,直接就到乌海附近。
  这条路线是出积石山北,从西绕过了积石山脉。
  不过这支联军还是迟来了一步,没能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