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要让人接受这种吃虫的行为,估计也不容易,毕竟在中原人眼里,只有那些蛮夷们才会吃虫子。
  罗成打算好好宣传一下,不但要搞全蝗宴,还要带头服食蝗粉,他甚至准备让军医院的孙药王写几篇软文,刊到大秦销量最大的几份报纸上,好好的宣传一下,到时他再来个带头服蝗粉,估计就有人愿意吃了。
  嗯,还可以想办法,把这蝗虫粉包装包装一下,比如里面渗点面粉啊或是加点糖撒点盐啊,再加点包装,做成有种种神奇功效的保健蝗粉,喝起来味道又还很不错,再宣传下说连皇帝都天天饮用,罗成就不信,还不能引领一股子服用蝗虫粉的风潮来!


第1320章 天上掉粮食
  一大早,偃师县邙岭乡丁家台就在敲锣打鼓。
  村民丁老三昨夜到打鱼,睡的晚,这会睡的正香,听到这锣鼓声也被吵醒,他红着眼睛坐起来,却一眼看到本该在学堂上学的儿子在家。
  “你个小兔崽子,居然敢逃课?你阿爷我送你去上学,容易吗?虽说小学堂上免收学费,可这个书本费纸笔钱哪个少了,供你小子辛苦上学,我起早摸黑,忙完地里的庄稼,有闲就还要去打鱼摸鸟,还去县里做役,你娘了养鸡喂猪,你小子居然还逃课。”说着他就往床边摸,想要揍这小兔崽子一顿,普通人家要供养个孩子读书多不容易啊。
  哪怕现在纸墨笔没以前那么贵了,可也不便宜啊。
  “阿爷,我没逃课,是我们学堂今天放假呢。”
  “你骗个鬼来,今天不年不节,也不是旬休,放的什么假?”
  “真放假,我们全校都放假了,老师说上面通知,要搞全民大除蝗,所以放假,这让我们回来拿工具,然后还要回学堂由老师带着去挖蝗卵呢。”
  丁老三揉了揉有些红的眼睛,不解的问,“放假挖什么?”
  “挖蝗卵,就是蝗虫产在地里的卵呢,说是去年冬天涝冬无雪今春旱,怕是要有蝗灾,所以圣人下诏,让各地官府挖蝗卵做防备呢。”
  丁老三起身走到自家小院里,见妻子也正把家里的筛子铲子等拿出来,“你这是做啥?”
  妻子李氏道,“一早民兵队长就在敲锣打鼓,说县衙通知,让各村到河滩去挖蝗卵,还说一斤换卵能换三斤粟米呢。还说若是哪村的地界上蝗卵挖不干净,回头发生了大量飞蝗,到时就要治罪呢。”
  “还有这事?”
  “可不,听说上面下了死命令,哪个县里治蝗不利,县令县丞县尉主簿都要撤职免官,哪乡治理不利,乡亭长巡检等都要撤职,里中治理不利,里正村长都要撤职。”
  丁老三摇着脑袋,“从来没听说过什么挖蝗卵啊?”
  这时老三的母亲从房里出来,“天旱那是有旱魃,得打旱魃,这有蝗灾,得拜蝗神。咱们乡里的蝗神庙前几年拆了,这不蝗神收不到香火敬供,就恼怒了,这是要降下蝗灾来惩罚咱们,得让乡里再建一座蝗神庙,大家敬供。”
  丁黑娃便道,“婆,我们老师说了,蝗灾是自然现象,跟蝗神无关,拜蝗神也没用。”
  “你个娃儿读了几天书,就什么都知道了?”
  丁老三瞪了儿子一眼,不让儿子反驳母亲。他让儿子去给他打来盆水洗脸,“一米蝗卵换三斤粟,这蝗卵好挖吗?”
  黑娃打来水,把毛巾递给父亲,“好挖,我们老师都带我们到挖过,有蝗卵的地方,孔窍密集,主要就在河滩边、湖塘边,都是水淹过又退水的地方,这种地方外面土硬实,里面却还有水份,最是这些蝗虫喜欢下卵的地方,就咱们台子前面的河滩上,到处都是孔窍,密密麻麻,就在地下一寸左右都是蝗卵呢。”
  “我们老师算过,挖一斤卵,大约有四到五百个卵块,一个洞里就有一个卵块的。”
  丁老三一听,来了兴趣。
  “河滩上地下一寸左右,那么说一斤得挖四五百个洞啊?”不过一寸深很浅,而且河滩地再硬实也不比山地啊,如果蝗虫下卵的孔窍很密集,那么还真有挖头。
  他们这一家子,他跟妻子负责挖,儿子女儿负责筛,一天怎么得也能弄个十来斤啊。
  十多斤粟说多不多,可如今春耕还没开始,而且看年景气候,今年一直旱,估计也没水春耕,以前这里也发生过蝗灾,他是记的清楚的,蝗灾遮天蔽日,所过之处那是寸草不留,蝗灾一过就是饥荒。
  如今家里虽说存有不少口粮,可大家都怕饥荒,能多存点粮就是点。
  胡乱洗了几把脸,老三当即决定带全家去挖蝗卵。
  “先到村头去听下村长怎么说。”
  “好。”
  丁老三牵着才三岁的小儿子石头往村头走去,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村民。
  村头的一面墙上,还贴了一张布告。
  “要想渡荒年,快快挖蝗卵。”
  “要想吃白面,就要挖蝗卵!”
  “蝗卵一斤,换粟谷三斤,有多少换多少。”
  “治蝗不利,全村受罚!”
  村长站在前面,正在高声向村民们宣读上面的指示。
  有村民比较关心这蝗卵究竟能不能换粮食,还有人说这蝗卵有啥用,谁会用粮食来换,肯定是骗人的。
  “骗你个熊球,朝廷能骗人?这可是圣人明发的诏令上写的,不论天下诸道郡何地,都能向衙门以蝗卵换粮,有多少换多少。”
  “还真有这种好事?”
  “先前县里也派张佐史下来通知了,说咱们丁家台紧靠黄河,前面就是大片黄河滩,说那里蝗虫卵密布,让我们务必要挖干净了。至于蝗卵换粮,到时县里会来人下村直接收换,不用我们麻烦去乡里县里。”
  “天气渐热,这蝗虫卵到三月间就要孵化成虫到,大家都赶紧动起来,不管你手里有什么重要的活计,都给我到河滩上去挖蝗卵。”
  村长还要求村里的民兵队长、妇女队长们带头。
  会后,村民们倒是热情高涨,纷纷从家里取了工具,然后全家老少一起上阵,都往河滩上赶去。
  等到了河滩,发现附近河滩上已经有邻居村开始在挖了。
  丁老三让儿子选了块地,与村民们相隔开来。
  “阿爷,你看这密密麻麻的全是孔窍,这里面肯定有许多蝗卵。”
  “这里面都是粮食呢,赶紧挖。”丁老三呵呵笑着道,在他看来,这简直就跟地里直接刨粮食一样,比起种庄稼可要轻松的多了。
  丁母却在那里念念有声,细听却是在念叨着蝗神勿怪之类的。
  老三拿起锄头,一锄头下去就挖了一大块土起来,黑娃眼尖,一下子看到了土里的卵。
  “阿爷你看,一大排的卵。”
  几乎都不用筛子,直接就从干土里捡起了一条长的蝗卵块,这就是一只蝗虫下的卵了,里面有几十粒蝗虫卵。
  老三低头瞧了瞧,“还挺容易的。”
  “阿爷,这土里还有。”黑娃大声道,刚才老三挖出来的那一锄头土里,居然不止一个卵块,而是有数个卵块。
  “娘的,还真多,要都这么密集,那这还真是天上掉粮食呢,一天挖个二十斤都没问题。”
  李氏道,“咱这么多人,勤快点,挖十几斤都行呢,一斤卵换三斤粟,那一天不得四五十斤粟谷收入。”
  这下连丁母都顾不得念蝗神勿怪了,一天刨地能换几十斤粮,这不比天上掉粮还轻松啊。
  “别站在那里光说了,赶紧挖,快挖。”丁母催促儿子。


第1321章 李县丞
  偃师县丞李纲,身着一袭青色官袍,带着几名胥吏来到河滩巡视,发现在官府的动员之下,河滩上遍布官姓,大家热情高丈,全家老少一起上阵,挖的兴奋。
  李纲黑着脸走了一圈,不时停下来看看,问问。
  他越看越心惊,那黄河滩上,还真挖出了许许多多的蝗卵,几乎一锄头下去,就能挖到好几个甚至是七八个蝗卵块。
  触目惊心。
  这才不到中午,许多人家就已经挖了小半桶的蝗卵了,粗略一估计,起码得有五六斤。
  就这块河滩上,仅邙岭乡十几个村子,就有不下四五千老少在挖,得挖了有几千斤了。
  看着那一桶桶的蝗卵,李纲的心越来越沉,他开始意识到,这一次也许真的将面临着天大的蝗灾,仅这么一片几千亩的河滩地,半天就挖出几千斤蝗卵来啊。
  一斤蝗卵得有一两万个,若是都孵化出来了,想想一两万只飞蝗,那就能直接毁掉一大片地方的庄稼,几千斤蝗卵,岂不是就能孵化出几千万只飞蝗?
  想到遮天蔽日的飞蝗,所过之处寸草不留的样子,李纲头皮发麻。
  看来皇帝之前会议上所说的确实没夸大。
  一名老吏在旁边道,“以前咱们这里隔几年也总会有蝗灾,可我这活了大半辈子了,还从没见过这么多的蝗卵,这一次,能算的上是百年不遇啊。”
  李纲没吭声。
  继续转,一天下来,他把那几千亩的河滩都转遍了,发现哪都一样,到处是密密麻麻的孔窍,百姓一锄头下去,就能挖出好多个卵块,挖卵相当轻松。
  顾不得疲惫,李纲对身边的老吏道,“一定要通知大家,勿必要挖干净,不要图快,就粗心大意有遗漏,这漏掉一个卵块,回头就能生出数十只飞蝗,除恶务尽!”
  坐在黄河滩上,李纲心情很沉重。
  一天下来,只吃了两个蒸饼,可他也顾不得疲惫饥饿了。
  胥吏劝他回县城,他却坚持说,打算暂时不回去,这些天就先在这块河滩上盯着。
  午间。
  各家都忙着挖卵也没空回去,于是匆匆吃了点家里带来的干粮喝了点凉开水,便继续挖。
  大家挖卵休息空当,还会跑到旁边邻居们那看看收获,对比一下战果。
  丁老三挖的非常卖力,对他来说,其实挖蝗卵倒不算多累,以前他兄弟好几个,可有的死于饥荒,有的死于战乱,战乱中也还是死于饥荒。
  为了一口吃的,他上山打过猎下河摸过鱼,甚至饥荒时吃过草根树皮也吃过土,那种饿的前胸贴后背,眼睛发黑,肚里冒酸水的感觉,实在是记忆深刻。
  如今日子好过些了,可也一大家子人拉养,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三儿二女,以前还夭折了三个,老大柱子在县城里当伙计,老二黑娃在学堂里念书,小儿子刚三岁。媳妇总说还想再生两个,越是穷苦的人家,便总越想多生几个,没有别人可依靠,便会想着将来依靠儿女,儿女多,兄弟姐妹也多份依靠。
  家里有几十亩地,都是这几年分下来的,有水田有山地也有桑林地,不过他们邙岭乡生活在邙山北面,靠近黄河,收成不稳定,有些田地经常会被水淹,虽然水淹地朝廷会减免地税,可收入也少了。
  老三有闲的时候,都会去捉鱼打猎,有时也会跟村里人一起到县城或是洛阳去找活干,打段时间的短工,以贴补家用。
  他还想着,等日子再好点,家里攒点钱,然后再借点,把家里的老房子再翻新一下,加盖几间房,再加个后院,儿子一天天大了,总得给他们准备好结婚后一家子居住的地方。
  天一点点黑下来。
  太阳已经消失不见。
  大家却还舍不得离开。
  “挖了有多少了?”老丁放下锄头,问妻子李氏。
  李氏抹了把汗水,把桶子递给老三。老本提着桶子估摸了下,“估计得有十五六斤呢。”
  “真有这么多?”
  “我手一提就知道多少,错不了。”
  “十五斤,那岂不是能换四十五斤粟?”丁老三一家八口人,大儿子在县城商铺里当伙计,两个女儿也都在洛阳的工坊里做工挣薪水,家里还有两儿加三个大人,不过平时二儿子上学,中午是在学校吃的。
  家里三大一小,一天也就三升粮。
  “省着点吃,够咱家吃半个月的呢。”
  洛阳米价,斗米二十文钱,粟谷要便宜些,可一斗也得十几钱,这么算下来,今天一家子挖蝗卵,那也能换上百钱呢。
  老三说不是这么算的,蝗虫起,饥荒来,饥荒年月,黄金也买不到粮食的。
  “就是不知道会不会真的收。”
  看着天色也很晚了,一会还要走路回去,村长和民兵队长已经在吆喝着大家回家了,怕太晚了有野兽犲狼。
  大家收拾了下工具,结伴回家。
  路上,都在讨论着这蝗卵换粮的事情。
  “这么晚了,估计今天肯定是不会有人来收了,就盼明天会有人来收呢。”
  “后天有人来收也行啊。”
  摸着黑到了村子,发现村口有人在等着。
  “张佐史,你怎么来了,这么晚了。”
  “新来的李县丞下了命令,要求我们今天无论多晚,也要下到各乡各村,把这挖好的蝗虫卵登记换粮,你看,我们这已经把粮食拉来了。”
  大家看见那边,果然有两大车的粮食,不由的兴奋起来了。
  “赶紧村里请。”
  村子里只有几个手脚不便的人留村里,其余能动的白天都去河滩挖卵了。
  村长把张佐吏他们几个迎进村里。
  “我这就叫我婆娘去张罗饭菜!”
  “我们路上吃了干粮,还是先办正事,估计大家也都在等着换粮呢,麻烦弄点火把和油灯,咱们就到这村头先把蝗卵换了。”
  大家都很兴奋,好多人跑去拿了灯来,还有人直接在村头开始烧起火堆来。
  张佐吏还是很认真办事的,新来的县丞来头太大,刚贬下来的大学士还是太子老师,虽说现在只是八品县丞,可人家毕竟当过太子老师,哪知道哪天又上去了呢。故此,大家对张县丞明显不太合理的命令,也没敢反对,就辛苦跑一跑算了。
  “大家排好队,一个个来。”


第1322章 圣人仁慈
  “劳烦丁村长,你到村里拿两把秤来。”
  张佐史在县衙里,正式职务其实是户曹书吏,既不是佐也不是史,佐是户曹的长吏,史是次吏,相当于是局长和副局长了,张佐史仅仅只是个普通的户曹书吏,但平常下来,大家都还是习惯尊称一声佐史的。
  这位张佐史办事倒也是比较认真的,虽然自己带了秤来,可还是让村里也取两把秤来,先一起比过。
  “这秤大家放心了吧?”
  “张佐史办事,我们放心。”村民们看到三把秤秤出来都一样,于是便笑着道。
  “好,那现在就开始称量换粮。”
  丁家台村民们挖了一天,收获倒也相差不大,多是十来斤,也有那人丁多的一天下来挖了有二十一斤,有人丁少的,一家子一天下来也挖了七八斤。
  村长家抬来了吃饭的桌子,几名县衙的胥吏在那里称量登记。
  “十六斤二两。”张佐史报道。
  秤砣在秤杆上已经快挂不住了,这是张佐史特意让了点给村民,绝不吃斤两。
  “丁老三,十六斤二两。”那边一名胥吏在灯下提笔记在帐上,然后开始有另一名胥役从车上搬下一袋粟谷。“换粮四十八斤六两。”
  粮袋打开,里面是粟谷。
  已经换到手的村民们早就仔细的看过,都是去年的粟,并不是什么压仓之类的陈年霉坏的粟谷,储藏的很好,咬一口,能感觉到粟米的纯正甘甜。
  丁老三从婆娘李氏手里接过布袋递给秤粮的胥吏。
  胥吏先秤了下布袋,然后扣了二两秤。
  四十八斤八两,除二两布袋,刚好是四十八斤六两,秤尾高高翘起,胥役还让了起码半两给老三。
  老三欣喜的把这袋子粟谷提过来,伸手到里面仔细的抄了几下,感受着那粟谷在手中流过,他露出了缺了一个的满嘴牙。
  “谢了。”
  老三媳妇拿了根绳子递给他,“赶紧扎起来,别一会洒了。”
  “不会,不会。”老三高兴的跟个孩子似的。
  黑娃则带着弟弟围着跳来跳去,更加高兴。
  其实正常年景,只要不涝不旱的,丁老三家现在已经不会饥荒挨饿了,家里几十亩地,除去种桑种枣种麻的,其余的都是种粮,水浇地种麦,山上种粟,粟谷收成低些,但一年下来,除去买肥的钱、然后再刨去交皇粮的,剩下还是能有不少的,每年家里除了留口粮,还能卖不少。
  而且两个女儿在洛阳的丝坊里做工,一年下来也能给家里添不少进项,大儿子在县衙做伙计,虽说还没有薪水,可衣食住全包了,逢年过节也还有点赏钱。
  家里最大的开销就是黑娃读书,纸墨笔砚的,还有逢年过节得给老师们点节礼,但总之日子还是可以的。
  可饥荒里饿过来的人,对粮食的感觉不比寻常。
  每年家里卖粮食,老三总要多留一些。
  媳妇干脆自己拿绳子把口袋扎了,丁母更是不理老三,对儿媳道,“新妇啊,咱们把这粮拿回家,放到仓里,莫让老鼠偷吃了去。”
  俩妇人便先回去了,家里有个小地窑,里面用石头垒起,又加了木盖,能比较好的防鼠,家里甚至养了只猫看着粮食。
  老三还留在村头,看着别人把蝗卵称重,称粮食,自己也是十分喜悦。
  不少已经换了粮的人,粮食到手,更加欣喜,开始在那里谈起你家多少斤我家多少家。
  “第一天挖,还是有些手脚慢了,明天就能挖更多。”
  “这是圣人给咱们发粮食啊,没用的蝗卵换成粮食给咱们,既为咱们去除蝗害,又给咱们粮食,圣人好啊。”
  丁老三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感激皇帝,只好反复说的那几句话。
  大家都对圣人十分感激,觉得这蝗卵哪有什么用,现在却换给他们实实在在的粮食,确实是圣人体恤他们。
  还有人说,咱们正好占了这河滩的便宜呢,以往靠近黄河,总遭些水患,想不到如今这河滩还是个宝。
  “可不!”
  以往秋天时,村民也会在黄河滩上种点豆子什么的,利用秋天黄河水少,也能借着河滩增收点,可河滩种粮,有时一遇秋汛,也可能连种都收不回。
  如今想不到,这河滩上挖蝗卵,还能换这么多粮呢。
  “是啊,咱们乡山南那边的,就肯定没有这么好挖蝗卵的地。”
  有人就想到,那会不会有人跑咱们这来挖蝗卵啊,咱们这河滩蝗卵多,一天能换四五十斤粮食呢。
  “村长啊,咱们是不是得组织下,不能让别人跑来咱们村的河滩挖卵啊。”
  也有人在好奇的询问着张佐史,问他这蝗卵收了送哪去呢,总不能倒掉吧。
  “喂鸡喂鸭喂鹅。”
  “这能行?”
  “行不行我也不知道,但我听上面人说,皇上是要拿这些去喂鸡鸭呢,还说用这蝗卵喂出来的鸡鸭长的快。”
  丁老三听了便道,“这一斤卵可值三斤粟谷呢,拿去喂鸡鸭也太奢侈了吧?”
  “所以说啊,这是咱们圣人体恤百姓啊,粮食喂鸡鸭当然划不来,可圣人让大家挖卵,也不让大家白出力,虽说这挖掉了蝗卵避免蝗灾其实是对我们自己好的事。”
  “是啊,圣人仁慈啊。”
  大家都认定,拿三斤粮来换一斤蝗卵,最后却把这蝗卵拿去喂鸡鸭,肯定是亏本的买卖。不说粮食金贵,这运粮来运卵走,花费开支也不小啊。
  张佐史拿起帐本仔细核对了遍,“丁村长,我这里还剩下点粮食,今天就不拉回去了,就先存到你家,明天我早点再拉粮食过来。天晚了,我就把蝗卵先拉回去了。”
  村长道,“张佐史要不今晚就在这时歇下。”
  “还得把这些蝗卵送回县衙呢,如今这些可是上面极重视的,李县丞说了,今天必须把蝗卵都运回去,路上还不能出半点闪失呢,我这账啊,还得交给李县丞核对呢。”
  “晚上来也太麻烦张佐史了,要不你后天早上来也行,大家挖蝗卵很积极,只怕回来也晚了。”
  “我回去再询问下县丞吧,若是县丞肯,那是最好,若是不行,我们也只得辛苦点了,没办法,端了这公家碗吃这饭,就得听命令。”
  村长看了那一袋袋的蝗虫卵,“天这么黑,要不我带些民兵,送佐史回去,路上也安全点。”
  “也好,今天就麻烦村长你们了。”
  “是我们麻烦张佐史了。”
  村长吆喝一声,顿时民兵队长过来,又点了丁老三等几个村民,“大家辛苦一下,送张佐史回县衙,务必要把这些蝗卵安全送到县里,路上可不能有差错。”
  老三笑道,“放心吧,走一趟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第1323章 巡抚
  宣政殿。
  中书左侍郎侯莫陈乂代表政事堂做汇报,“挖掘蝗卵已经在江河流域数道展开,政事堂下了死命令,把挖蝗卵防蝗灾排在了当前首位,谁挖蝗卵不利,就地撤职。”
  罗成对于这个问责制很满意,有的时候你不下的死命令,下面未必会重视。
  “挖蝗卵治蝗的同时,还得加强对各郡县粮仓的清查盘点,绝不允许出现帐上仓中满粮,结果等到要用的时候,发现粮仓空空的情况,现在就要全都清查一遍,不仅要地方自查,还得派出督查小组下去检查,在可能受灾的地区,于水陆要冲之地,增加储备粮食。”
  侯莫陈乂对皇帝的意思完全赞同,甚至主动提出,要从府院抽调宰辅亲自下道坐镇,每道驻派一到两员宰辅,负责督查巡视。
  “朕以为可以,便以宰辅出巡道郡,每道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