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侯莫陈乂对皇帝的意思完全赞同,甚至主动提出,要从府院抽调宰辅亲自下道坐镇,每道驻派一到两员宰辅,负责督查巡视。
  “朕以为可以,便以宰辅出巡道郡,每道派出一员,加巡抚使之衔,另外御史台也要加派巡察御史下去。巡抚使负责巡视安抚,主持地方防蝗救灾事宜。对于道三司使以及太守等地方官员,若有治蝗防灾不利者,可直接就地罢免,先斩后奏。对于治蝗防灾表现积极,处置有方者,也可直接提拔升迁。”
  罗成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打着,对于这次的灾情他是极为重视的,虽然眼下还没到蝗卵孵化而出的时候,可防灾就得趁早,只要处置得当,就能把灾情降到最小。
  “圣人,挖蝗卵十天,各地捷报频传,仅河南偃师一县,十天就挖得蝗卵三千石,河南府共挖蝗卵两万石,整个河南道挖得蝗卵十四万石,而山东、淮南、关中也奏报得卵甚多,都在十万石左右,河西陇右朔方河北河东巴汉几道,也各有三五万石的收获。”
  各道相加,才旬日之间,就得蝗卵五六十万石。
  这个数字让人既惊且喜,惊的是居然能挖出来这么多蝗卵,喜的也是挖掉了这么多蝗卵。
  “这次诸道动员全民挖蝗卵,效果不错,不过还不能高兴过早,刚开始挖的都是蝗虫产卵最密集之地,得卵甚多,可还有许多地方虽没这么多卵,可也一样不少,得发动百姓,继续挖蝗卵,对于一些荒草地,尤其是河边塘边湖边的荒草地,必须得烧草、翻耕,尽可能在这第一轮灭蝗行动中,除掉更多的蝗卵。”
  有人提出,“数十万石的蝗卵,一换三的粟谷,这可是要一百多万石粟啊,皇家兑现的出来吗?若是到时不能兑换,只怕这项仁政反而会让百姓不满啊。”
  “这个放心,朕早就让内侍省全面调动资源,从海上、从黄河长江运河上,从陆路上,水陆一起调运粮食,各道内都设立了大转运仓,兑换蝗卵的粮食不成问题。”
  一百多万石粮食虽多,可现在水陆交通比较发达,都在良性运转,还没受到半点灾情影响,再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如今还没出现灾情,这一百多万石粮是分在十余道中,每道分下来并不多。
  如今调集粮食还是比较方便快速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石粟加上了调运的费用,也不过一百多文钱而已,要知道这都是洛阳的米价了,而在青徐淮南等产粮地,在青岛、旅顺、广陵这样的大港,一石大米才五十文钱,若是在南海和交趾郡,一石大米更是才三十钱。
  其实很多时候遇大灾出现饥荒,关键还是当地绝收后,其它地方来不及调运粮食进入,导致出现饥荒,而并不是全国无粮。
  就如隋末大乱,许多地方因受战乱、灾害等影响,出现饥荒人相食,可是朝廷的各大转运仓里,却还有几百万上千万石的粮食存着,隋不是无粮,而是当时许多地方受动乱影响,道路不畅,运力不足,有粮也难以及时的运送到灾区去。
  一万石粮食,才一千多贯钱,十万石粟,也不过万贯,百万石粟不过十来万贯钱而已。
  这对于如今一年能够收入三千万贯的皇帝内库来说,这点钱还真不算什么,各地的粮仓里也有许多粮食,粮食并不紧缺。
  需要的,只是及时的调运而已。
  粮食最大的成本其实不是人力耕种这些,而是要远距离调运,运输的成本更高。这也是为何罗成建国之后,对于粮食征收和仓储十分重视的缘故。
  百姓交的田赋粮食,再加上朝廷每年都要拿出大量的钱来收购百姓手里多余的粮食,给百姓留足了口粮的同时,朝廷对这些收购上来的大量粮食,也是逐级存储。
  乡一级设有社仓,县一级有义仓和县官仓。
  郡有郡仓和转运仓,道一级更是在水陆交通要点上,设立多个大转运和储藏仓,并设立了常平仓,以平稳市场粮价和救济灾年。
  边关之地,还设有许多重要的军仓。
  此外,在运河、黄河、长江、淮河、汉江等重要的大河,以及沿海大港,还有六京,皆设立了国家级的大战略储备粮仓。
  这些仓里每年都运入粮食储备,常年保持在一个高位储存量,每年新粮进来,除粮再出仓卖到市场上。
  一般地方小灾小患的,地方自己的粮食就能决。
  若是遇重大灾情或是大战事,则会动用各道郡设立的转运仓中之粮,而一旦到了最紧急的时候,朝廷才会动员到国家级战略储备仓的粮食。
  天下太平,地方安稳,水利设施修的好,江河堤坝修的牢,那么以现在朝廷十亿亩耕地的粮食产量,其实是能够保证年年还有节余的,节余的粮食,通过司农寺和民部的全盘统筹调设,最后进入一个个的粮仓之中。
  除了这些官仓之外,皇家内侍省下也还在全国设了上百个粮仓,都是在朝廷每年粮食收购计划完成后,内侍省再从各地收购来的粮食,这些粮食转运储存在各个水陆交通要地,存有上千万石的粮食,也是一大补充。
  历史上,唐朝天宝年间,中原安定,朝廷官仓存粮就达到九千六百多万石,而当时的耕地也仅八亿五千万亩。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朝廷这几年年年在各地努力的积储粮食,每年存储增加千万石粮,而罗成的内侍省皇家粮仓,也在悄悄的积攒粮食,每年新增数百万石,如今朝廷储粮无数,罗成手里也还有了千万石粮的小粮库。
  正是有这底气在,他才敢说一斤蝗卵换三斤粟,要不然,这才十天就挖了五六十万石蝗卵,罗成还不得很快就拿不出粮来。
  当然,罗成比较有底气扛过这波蝗灾的根本还在于百姓手里有粮。


第1324章 代言人
  “过去隋室按租庸调制征税赋,百姓均田少,税赋却不能少,中原人多地狭,尤其是经历了开皇十几年的安稳后,人丁繁衍更多,到了大业时,均田制难以推行,无田可再均。百姓们一户数丁,也就二三十亩地甚至更少,所耕之地,最后大部份产出却都要上缴,所留及少。”
  隋朝六大粮仓,都是千万级的国家储备大仓。
  地方上还有社仓义仓等许多官仓,粮食大多都征到了官府手里,百姓们手里,尤其是一般的普通百姓手里,根本没多久粮食富余,往往有时还青黄不接。
  大量的粮食,除了在朝廷手里,便都是在那些大地主们手里。而一旦遇到灾荒之时,朝廷严格的仓储制度又规定,得经过朝廷批准才能开仓赈济,但层层上报极费时间,等上面批准了,往往下面的灾情已经扩大到不可控制,饥民们已经开始流动起来了。
  而那些地主们呢,手里有的是粮食,可越是遇到灾年饥荒之时,他们就越加不会把粮食放出来,甚至借机抬高粮价等等。
  所以说,隋朝其实从不缺粮食,哪怕是到了大业末年之时,只是隋朝的税赋制度和粮食政策,使的百姓手里难以存粮,而一遇灾荒,官府和地主们手里的粮食又到不了他们手里。
  “藏富于民藏粮于民藏兵于民,这是我朝立国之初就定下的国策。”罗成的这些国策,其实也是后世学来的,比如这粮食统购计划,比如最早时的粮食统一配给计划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从后世学来的,都是为了加强粮食的安全。
  官仓有粮,但百姓手里也得有粮。
  比较官仓的粮食,得调度,得要时间,而百姓手里若有粮,就算今年遇灾,可能第一时间自救。
  “近几年,各地连年丰收,粮价也越来越低,在岭南,稻谷丰收之时,斗米才卖三钱,而在青岛等海港,也只卖五钱,洛阳作为京畿之地,物价比其它地方都贵,可大米也常年才十二三钱一斗,最贵之时也不超过二十文钱。”
  其实百姓也苦,丰收则谷贱,谷贱伤农。若是遇灾荒歉收,则更苦。
  朝廷虽也设立常平仓,设立和籴制度,还设立了粮食统购计划,每年都会收购大量粮食,并设立了一个保护价格,就算丰年,也不至于让粮食价格太低,伤害粮农。
  朝廷和皇家成了最大的粮食收购商和出售商,没了过去那些粮商们控制粮价,操控价格,囤积居奇等,这些年粮价倒还是比较稳的,种粮的百姓,和买粮的百姓,都不用面临起起伏伏的各种粮价波动,免受很多损失。
  粮食买卖是大宗买卖,主要的成本还是在于运输,如果是本地买卖,那么成本低。都说百里不贩薪,千里不贩籴,路上运输的成本,实在是太高。
  不过如果规模上来了,便可摊薄这增加的成本,罗成做生意,就喜欢搞规模化,一般的小粮商,多是本道本郡甚至是本县做生意,量就那么大,可罗成做粮食生意,是把整个天下都化为一盘棋,统一调度,格局大,自然有他的优势。
  不过其实粮食买卖搞太大,成本虽然能摊薄,但真不是什么暴利的买卖,毕竟罗成又不会搞什么操纵粮价,借灾发财这一套,比起皇家其它的买卖来,这贩卖粮食还不如养鸡养鸭来的赚钱,在各大城市边上设养殖场,就近供给当地城市消费,那买卖可比粮食好做的多。
  但粮食买卖毕竟是涉及到民生的重要东西,这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因此罗成就算是一开始是赔钱在做,他也还是指示内侍省全力去搞。
  好在内侍省的人还是挺精明的,做了几年,现在有一千多万石的存粮,还能自负盈亏,甚至年年能有不少的节余盈利。
  侯莫陈乂为河南巡抚,房玄龄为关中巡抚、杜如晦为山东巡抚、禇亮为河东巡抚,温彦博为陇右巡抚……
  府院一半的宰辅授给巡抚衔,出巡地方诸道,主持灭蝗救灾事宜,皇帝也另从内侍省派出十几位内给事宦官,让他们到地方去负责皇家在各道的捕蝗等事项。
  军医院。
  罗成和孙思邈凑在一起。
  两人面前,是一桶蝗虫卵。
  “圣人,真要把这蝗卵做药?”
  “不是入药,是做成养生保健品。”
  孙思邈本来在长安终南山里隐居研究医药,编写医书,后来为皇帝医治好脑卒中风,被皇帝留下来,委他为军医院长,还请他主持编纂本草纲目,整理从民间收集来的历代医家们的著作,甚至许多民间偏方等。
  老头在军医院干的很高兴,有皇帝的全力支持,手底下大把的医生和医学生打帮手,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编纂工作也很顺利。
  军医院在他挂名主持下,如今也是规模日益扩大,现在甚至是超过了国子监的生员规模。国子监有学生一万二千多人,而军医院现在各科学生已经有一万五千多人。
  “圣人,医书中蝗虫为药,是以全虫入药,其功能主治为补养强生。可治小儿哮喘、百日咳,还能治失眠、咳嗽气急。”
  罗成笑着道,“你说的这些我知道,不过这么多蝗虫卵也不能光喂鸡鸭,太浪费了。其实据我研究啊,这蝗卵功效并不比全虫差,甚至还更有营养呢。将之蒸熟晒干碾成粉,然后再配上一些其它的东西添加进入,再加点糖之类的,这必然能做成一道既美味又有营养的养生保健粉啊。”
  罗成甚至都已经想好了,用糙米、大豆、燕麦、山芋等磨成粉配在一起,再添入少量的糖、盐再加入蝗卵粉,混合成养生粉,其实就类似于五谷养生粉。
  甚至可以搞出数个配方,比如高配的还可以加入山楂、莲子、枸杞、黑芝麻、红枣、核桃、银杏等等。
  当然,最主要的肯定还是以蝗卵粉为主,低配的甚至可以加入点高粱或是谷糠等进去磨粉。
  这些东西吃起来,当然确实是会有一些好处的,比如既有膳食纤维啊,又富含蛋白质,还会有许多维生素啊、矿物质等。
  不过要想让百姓接受这种东西,肯定也不容易。
  所以罗成就想让孙思邈来背书,就说是他研究出来的具有许多种养生保健疗效的好东西,药王的名头现在还是很响亮的。
  “朕其实也不是想用这东西赚钱,只是想把这蝗卵粉也变成一样食物。”
  罗成相信,若是大家接受了这种蝗卵粉,以后吃蝗虫粉肯定也不会再有障碍,将来说不定吃习惯了,自己就会去捉蝗虫来各种吃了,将来吃习惯了,蝗虫还能成灾?


第1325章 今年过节不收礼
  “孙老,这是造福百姓,功在千秋的好事啊。”
  罗成劝说人的本事不错,总能找到让人难以拒绝的理由,就如当初他劝孙神医留下时,便是要让他留下来主持军医院,让他编纂本草纲目,让他整理修订历代医家留下的医书还有民间的那些药方偏方。
  “孙老你想想看,仅十天时间,各地就挖得蝗卵六十余万石啊,若是把这蝗卵蒸熟晒干制粉,再搭配上些谷糠、糙米、燕麦、大豆、山芋这样的粗粮,那就能得百万石粮啊。一个士兵一天标准口粮二升,一月六斗,一年不过七石二。普通人家,七石二甚至够两人吃。”
  一百万石能够十几万士一年军粮,够二三十万百姓一年口粮。
  “虽说如今我朝现在不缺粮食,可人口不断增长,可土地不会增长,民以食为天,能多一样食物总是好的,尤其是把蝗卵蝗虫这样的灾害之虫,变灾为粮,岂不更好?”
  孙思邈无法拒绝。
  “臣只是怕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无法改变大家的认知习惯。”
  “不怕,只要宣传到位,百姓一样能接受的。”
  说白了,其实这养生粉,又不是什么高级东西,简单的配制,尚食局里的那些皇帝养生保健专家们,哪个都会,他来找孙神医,只是想他让当个产品代言人而已。
  事实上,尚食局现在确实已经配制出了几十种蝗虫粉配方,罗成也试过,味道其实还行。毕竟都打成了粉,看不到这些小虫子后,谁还能想到这东西是蝗虫卵制成的呢。
  而只要口味不错,再加上有孙神医出来背书代言,吹嘘一下这养生粉的诸多养生保健功效,甚至是有预防一些疾病的功能后,罗成相信,百姓更不会介意里面的蝗虫卵了。
  毕竟中药的药材大名单里面,各种稀奇古怪的药材可是多的很,什么人中黄人中白、寡妇床头的灰啊,甚至各种虫子那是数不胜数,可只要能治病,谁会拒绝吃?
  换个角度,就算不能治病,可只要味道好,一样是逃不过吃货们的嘴。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养生粉!”
  罗成甚至连给孙神医的广告词都想好了。
  “从明天开始,各大报纸,甚至是洛阳的街上,都会开始大量宣传这种养生粉,到时还要请孙神医你在军医院开一场盛大的发布会,好好宣传一下这养生粉。”
  罗成甚至直接给了孙神医五千贯的代言费。
  孙思邈哭笑不得。
  “五千贯,这得卖多少养生粉啊,陛下也太大方了。”
  罗成呵呵一笑。
  “就算亏本赚个吆喝,朕都愿意。”
  第二天早朝。
  罗成在金殿上自己也插了一次广告,在殿上亲自宣传这养生粉的神奇之处,还说自己自从吃了这养生粉后,如今身体几乎完全恢复了,过去经常头晕什么的,现在头不晕眼不花,就算一口气射上几十箭,都不带大喘气的。
  他当众开始给方武百官们赐下这珍贵的养生粉。
  按品阶赐给,一品的赐下三十六罐包装精美的各式养生粉,三品的三十二罐。
  五品官都有二十罐,哪怕是从九品下的官员,也都由朝廷发下一罐。
  这些赐给紫袍官员们的养生粉,包装精美,用的是瓷瓶,外面甚至还有丝绸,再放在一个精美的木盒中,就跟那些极高档的茶叶和酒一样。
  而这些养生粉有各种口味不说,配料也各不相同,甚至还打出了不同的保健功效,什么滋养延年智慧粉,什么养血养颜保健粉,什么天胃健脾孩童粉什么祛湿清热美白粉,还有什么排毒纤体粉、补肾助元乌发粉、安神助眠粉、养颜美容粉……
  各式各样的配方粉,当然也确实是有一些养生保健作用的,至于说其中的作用能有多少,这个其实就是看你智商了。
  反正吃了会有点点好处,你长期吃肯定效果还行,但就算天天吃,也不至于会有什么坏处,毕竟这种就是纯正的食品,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添加剂,不像那些道士们的丹药一样,号称长寿续命,结果里面尽是铅啊硝这些玩意儿。
  当天,各大报纸也开始都刊登药王孙思邈的重大医学研究发现,而长安城的各个惠民药店,全城同步发售。
  各种各样配方的养生粉都有,宰相高官们得赐的那些养自然是价格珍贵的,甚至药店还直接打出了什么一品二品的标签。
  一到九品,包装不同,价格也不同,一品的最贵包装也最好,里面添加的各种好东西也更多,甚至一品的养颜美容粉里,还添加了珍珠粉。
  而除了这些包装精美高大上的九品养生粉,还有更普通些的养生粉,价格也更加便宜。
  其中一款号称是推广版的养生粉,其实就是用蝗卵和谷糠和大豆加工而成,售价仅为每斗二十文钱,仅仅比洛阳城里的大米贵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药王孙神医惊世研究成本,圣人喝了都说好的养生保健粉!”
  直接有药王和皇帝背书代言,这养生粉再经过铺天盖地似的轰炸式广告,尤其是那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养生粉的脑残广告,简单却又好记。
  搞的洛阳城里的各个惠民药店前,全都开始排起了长队。
  其实一开始,排队的人都是药店安排的托,有这些托排队带头,爱凑热闹的百姓,都来了兴趣。
  生怕自己吃了亏一样的,也都跟养买。
  没钱的就买上一斗推广款的,反正也就跟买斗米一样,皇帝都说好的东西,总不可能骗大家啊。
  而稍有点条件的,当然得买更好的。
  尤其是那九品套装,从九品下到正一品上,三十六瓶一整套,包装又精美,买了多有面。
  特别是看每个包装上还印的那些字,虽然有些字他们看不太明白,比如上面印了什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等。
  他们也不知道这些是个啥,可越是看不懂,越觉得这玩意很高深玄妙,估计这就是孙神药老神仙重大研究成果了。
  吃了肯定好,你看这后面的一大串好处,什么温润补中益气啊,什么醇厚补脾益胃,什么安神明目,活血通经……这简直就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啊。
  买,不买就吃亏了。
  越来越多的人买,排的队伍也越来越长。
  而偏偏这个时候惠民药局还适时的挂出了牌子,说是数量有限,得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到,因此要限购,每人限买多少。
  这时搞起了饥饿营销,于是排队的人更多了。
  有价无市,限量购买,这是好东西啊,一定得要买一份试试!


第1326章 赔本赚吆喝
  李贵妃给皇帝冲了一杯养生粉。
  “陛下真要喝?”
  “有何不可,这东西确实是有不错的温补作用的。”罗成笑着接过。
  “可是这里面有蝗卵啊。”
  “是蝗卵粉,经过蒸熟晒干再碾成了粉了,哪还有半分蝗卵的样子,再说这蝗卵可是优质蛋白呢,人体很需要的一个营养。再加上这里面的糙米粉等五谷杂粮,很有益处。”
  李秀宁摇了摇头,虽然杯里看不到蝗虫卵,可总觉得有些咯应。
  “糙米是个好东西啊,道家又称其为玄米,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糙米中的米糠和胚芽部份,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可安抚焦躁不安的神经,防止动脉硬化。”
  “五郎,你说的那些,我怎么好像一句都没听懂呢,那些什么蛋白质啊膳食纤维啊维生素啊免疫功能什么的,都是什么?”
  “哦,这是药学词语,是咱们的孙药王苦心钻研后的重大发现成果,他把这些新发现,用了一些新名词,你头次听到,有不解很正常。”罗成直接把这锅甩到了药王头上。
  “朕先前不是脑卒中风了嘛,用这新医名词啊,就叫高血压导致的脑溢血,幸亏神医救治及时。这高血压啊,跟饮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平时鱼肉吃的多,而且又多吃的是精米,粗粮吃的少,就导致这个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不够。”罗成忽悠着李秀宁。
  “当然,吃糙米不但能降血压还能降血糖和血脂呢。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就是中医常说的消渴症,比如朕很欣赏的一个士子马周,他年纪轻轻,就因为喜欢暴饮暴食,爱吃肉不喜欢吃素,作息没规律,导致如今已经得了消渴症。得了糖尿病的人,不能吃甜食,就连饭也最好不要吃精细大米,最好是多吃粗粮,才能缓解病情。”
  “真有这么神奇?”
  “不止呢,每天早晨若是来上一杯五谷杂粮养生粉,时间久了,还能养容美颜,甚至可以减肥美白呢。”罗成笑着对李秀宁道,“爱妃要不要也来一杯呢?”
  “可是有虫子!”
  “都打成了粉,这一冲,味道还挺甘呢,不信,你试试看。”
  皇帝把杯子递到她嘴边,她犹豫了下,还是张嘴喝了一小口,开始还不敢咽下去。
  皱着眉头过了会,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