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都知道大秦真要开战的话,萧铣一点胜算都没有的,这种情况下,谁愿意螳臂挡车呢。
  这就如同当年隋朝与西梁朝廷一样。
  “百姓无罪,还请莫要骚扰杀掠!”杜之松叉手请求。
  许智仁道,“某为湖南道按察右使,是秦官,也是本地官长,又不是贼匪,如何会害百姓?放心,湖南归秦,百姓可脱离灾难饥荒也。”
  “走,去见下南郡王!”许智仁笑道。
  大队士兵从船上下来,这些本来是萧铣倚为依仗的禁卫,是过去对抗诸镇军头们的卫士,可现在他们在江上转了一圈,便易帜归秦,如今反倒要去逼宫了。
  江陵城,南门。
  城门守将看到大批的士兵来到门下,旁边还跟着许许多多来看热闹的百姓,甚至有许多灾民们。
  守门士兵面面相觑。
  先前萧铣派大军登船去讨江夏沔阳叛乱,城中只余禁军不过几千人。
  现在大军来到城下,看着那秦旗。
  文士弘和盖彦来到门前,“打开城门!”
  城门守将看看二人,又看看二人身后的秦旗,再看着那乌泱泱的人头。
  最终还是开门了。
  当萧铣赶到的时候,城门已经打开,许智仁已经率军入城。
  他们相逢于长街之上。
  许智仁上前。
  “南郡王,码头上船已经在等候了,请郡王登船赴洛朝见天子!”
  萧铣望着文士弘和盖彦。
  “你们为何要背叛?”
  二将不答,只是叉手行礼。
  萧铣浑身颤抖,可看着四周那沉默的士兵,也知道大势已去。本以为,还能放手一搏,可如今方知,其实他早就没有了半点反抗的余地了。
  许智仁对杜之松道,“杜司马,请劝说下南郡王,勿执迷不悟也。”
  杜之松上前,“郡王,眼下入洛,依然不失富贵也。”
  萧铣仰天长叹。
  良久,他终于还是垂下了高傲的头颅。
  想当初大业末年,天下大乱,他当时也不过一县令尔,时董景珍等巴陵军官们拥他为主,其实也不过是因他是南梁西梁皇族子弟而已。
  从始到终,他这个梁天子,也一直没能得到董景珍等人的真正拥护,这些年,他尽跟这些军头们斗了,杀了这个又起来那个。
  终究,还只是便家了罗成。
  “就请许按察使在孤离开后,暂摄湖南道一应事务!”
  说着,萧铣让人取来了自己的湖南道节度使帅印,转交给了许智仁,然后带着杜之松等一干江陵官员们登上了本应去讨伐叛乱的战船,前往汉口,然后再换汉船溯汉江而上至襄阳,再沿朝廷这几年修建的南襄运河直入河南往洛阳。
  踏上五牙楼船,站在甲板上,萧铣忍不住回头。当初他将梁都迁到江陵时,还曾意气风发的以为,自己能够光耀祖宗,恢复萧梁。可谁知道,十年努力,终究还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数条船护着五牙楼船顺荆江而下,直往汉口。
  江陵城头,已经红旗飘飘。
  暂代湖南道节度使的许智仁,立即开始发号施令,先是立即向朝廷奏捷报喜,然后又马上给自己的父亲,驻于襄阳的湖北道右都督许绍去信,请他派兵南下江陵,同时他还向驻于汉中的巴汉道左都督黄君汉去信,请他派兵自长江上游出兵南下,协助接防。
  此时湖南道诸郡地方上,还有许多大小军头,这些人未必肯配合交权,必须得施加压力,最好的压力,当然还是秦军出动。
  当然,除了借兵外,许智仁还向二道请求借粮。
  如今湖南道诸郡,灾情严重,流民众多。江夏和沔阳已有安陆和永安二郡救济,但其余诸郡也还有上百万灾民需要粮食救济。
  若是没有粮草救济灾民,只怕到时就会形成更大的动乱了。
  坐在萧铣的宫里,许智仁写完几封信,伸了个懒腰。
  “这个翟摩侯,擅自作主,倒是折腾的我够呛。”
  许智仁抱怨了几句,本来朝廷计划里,这两三年里都不会想动三藩,尤其是今年这个时候,中原到处受灾,朝廷全力忙着救灾呢。
  这个时候突然跟南梁闹起来,虽说现在结果比预料的还好,可是这也一下子新增了上百万的灾民要负担了,这本来是南梁的事情,现在都成朝廷的事情了。
  这还是好的结果,若是这次出了点意外,打起来,那负担就更大了。
  不过看着桌案上摆着的那枚湖南道节度使帅印,许智仁又不由呵呵的笑了几声,不管如何,自己起码也暂摄了节度使之职,也算过了把帅瘾了。
  “但愿接下来各郡能够识时务一些,不要再生什么节枝就好。”


第1341章 上将出巡
  洛阳。
  自安陆太守翟摩侯上报江夏和沔阳二郡易帜后,罗成便没有怎么睡好过了。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时此刻,朝廷虽无外患,可也都全力忙于灭蝗救灾,这个时候,三藩变乱,这可是朝廷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可偏偏这翟摩侯不懂大局,非要在这个时候为了贪一时之功,接受了江夏和沔阳二郡的易帜,甚至都等不及请示朝廷就同意了,那边还已经开始接收灾民,拔调粮食过江,还派出了安陆的卫营兵南下。
  不管翟摩侯如何大胆,可他是大秦的安陆太守,他的行为,一样代表了朝廷。
  这种时候,朝廷也已经被翟摩侯牵着鼻子走,只能进不能退了。
  锦衣卫和皇城司都迅速组织了专门的小组,负责关注三藩,尤其是江汉一带。
  一条条消息,正汇总而来,全是最优先等级。
  “圣人,大喜。梁将盖彦和文士弘率舰队易帜,回师江陵逼萧铣入朝,如今江陵城已经易帜,萧铣也乘船来洛。”
  “还有,夷陵和清江二郡,也皆已经易帜。”
  如此一来,整个南梁的长江以北之地,尽入大秦,甚至江南还有清江和江夏两郡,以及夷陵和南郡部份也都入秦。
  这确实是好消息。
  第二天一早。
  罗成在宣政殿召开御前会议。
  这次的御前会议比以往少了不少人,有不少宰辅们现在还地地方任巡抚使,负责救灾。
  当枢密使张须陀通报了荆湘最新形势动态后,大家都非常高兴。
  “看来江陵小朝廷,比我们预料的还要脆弱,不堪一击。早知如何,应当早削平三藩。”
  “其实朕现在并不想削藩,哪怕这次南梁直接削平归秦,可江西林士弘、江东沈法兴呢?此二藩可没有湖南萧铣这么内讧的厉害,我们对江东江西二藩的渗透也还远不如湖南,现在提前把萧铣平了,这并没有什么好处,这早晚都是我们的,可是现在却必然要引的江西江东二藩反弹了。”
  三藩若是不动他们,他们是不敢来惹朝廷的。朝廷再安心发展几年,到时要平三藩,那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本不会太麻烦,就如现在平湖南一样。
  可现在江南二道还没到时候,这个时候平了湖南,只会引的江南二藩鱼死网破了。
  “圣人,臣以为,可先不管江南二藩,既然对萧梁动了手,就要把事办妥当,趁此机会,彻底把萧梁的影响清除干净。”
  魏征提议,“可将夷陵、南郡、江夏、沔阳、还有清江这几郡,都划入湖北道。然后江南其它诸郡,仍归湖南道。”
  之前的湖北道,是汉江北诸郡,而湖南道是汉江南诸郡,湖南比湖北道郡多的多。
  “之前设立湖北道,本也是为削萧梁而做的准备,现在正好将萧梁诸郡一分为二。”
  有人则问,“既然如此,为何不以长江为界,把江北归湖北,江南归湖南,为何还要把江南的清江和江夏两郡划入湖北道,另外,为何南郡地跨江南江北?”
  “再有,为何把先前隶于巴汉的房陵郡划到湖北来?”
  这个问题,兵部尚书秦琼代为回答。
  “朝廷划分诸道,有两个标准,一是山川形便。在划界的时候,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而进行划分,这样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区分。比如秦岭、黄河、淮河、长江这些都是最好的划分依据,一些大山大川两边的百姓,甚至生活习俗等也都完全不同,如此划界,也是利于管理。”
  “当然,山川形便虽易于分划,易于管理,但是~”秦琼顿了一下,“但是这样的划分也是有隐患的,如果完全以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道郡,那么就容易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形胜之区。”
  “尤其是在道这一大的区划上,由于区域足够大,那么就极容易形成凭险割据的局面。历史上也是有过许多这等例子的,比如秦末之时,赵佗兴兵绝新道,割据岭南自立,建立南越国,使的岭南地区直到汉武帝之时才重新收回中原统治。”
  “再又如刘备割据益州,三国之中实力最弱,但他凭着巫峡之险、秦岭之固,加之天府之国的丰腴,却依然能鼎足三分,与曹操抗衡数十年。”
  也正是因为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因此在道这一级的划界上,不仅仅考虑山川形便,还得考虑犬牙交错。
  故意把一个地区的一些战略要地,划到另一道去,互相掺沙子。
  比如说河南道,本就是在河南以南,可大秦划道界的时候,却把在黄河北岸本就应属于河东道的芮城,也就是中条山以南,黄河以北这一块划到了河南道。
  又把本该属于河北道的洛阳北面的河内郡,划到了河南道。
  而同时,本来应当属于河南道的弘农郡,朝廷又划给了关中道。应当隶属河南的南阳郡,朝廷划给了湖北道。
  应当属于关中道的商洛郡(关中四塞之一的武关在其中),又偏偏划给了巴汉郡。
  至于天府之国蜀地,朝廷偏偏在蜀和关中之间,硬生生的设立了一个巴汉道。
  汉中对于蜀地是非常重要的,可朝廷并没把汉中给蜀地,甚至连巴东巫峡这样的重要门户,也划给了巴汉,硬生生的让蜀汉成了两个道。
  山川形便是大致的区划标准,然后特意犬牙交错,分割这些战略要地。
  在军事上,这是有必要的。
  湖北和湖南,理论上来说,应当是以长江为界,可实际上朝廷必须得掺沙子。
  在江南,把清江郡和江夏郡一头一尾的划给湖北。
  这么一划,湖北便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中枢的感觉,有汉水和长江这两条重要的河流水道,同时还把南阳盆地这个中原门户给划进来了。
  原本的湖北道,总体的地理上来说是有点缺失不全的,但这么一划,未来必然一跃为重镇要道。
  “重划后的湖北道,当派一上将军亲往镇守,朕以为可请天策上将军兵部尚书平章事秦琼前往湖北,授以湖北湖南巡抚使职,负责巡抚地方、安抚百姓,救济灾民。”
  “朝廷调派一万二千人马,随秦大将军南下驻防,如何?”
  秦琼叉手领旨,“臣愿往!”
  秦琼为宰相,他军中也有威望,他为巡抚统兵南下,巡抚湖北湖南,确实是没问题的。
  “圣上,对于原萧藩各地官吏军将们,该如何处置呢?”
  “量才录用,如张镇周、周法明可暂留太守之职,继续协助朝廷管治地方。如盖彦、文士弘,可分别授给湖北道右都督指挥使和湖南道右都督指挥使,其余太守等,视情况而定。对于原萧梁之兵,全都遣散回乡授给田地,军官全都待兵部铨选考核后录用授职。”
  “当务之急,还是先接管地方,同时救济灾民,得尽快让荆湘之地安稳下来。”


第1342章 两手硬
  洞庭湖。
  犹如一颗巨大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
  八百里洞庭,面向长江,接入湘江等四条大江,水波浩淼。
  这本是鱼米之乡,可是今年的大旱一样涉及到了这里,八百里洞庭湖,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二的湖面,许多原本水波浩淼之地,现在仿佛成了沙漠。
  到处都是裂开的大口子,不时还能发现那火白的土地上,有晒干的鱼虾螺壳等,一些渔船趴在干裂的地上,像是搁浅的鱼。
  “真是几十年未遇的大旱了。”
  “还是几十年不遇的大蝗灾呢,你看看,一眼望去,都看不到半点绿,全被蝗虫啃光了。”
  几名湖南道官员们陪着相国秦琼巡视。
  秦琼在三月底抵达洞庭湖,随他一同来的,还有一万二千名精锐战士,这个时候,洞庭湖南北,已经早有原湖北道和巴汉道和淮南道三道的兵马过来了。
  阚棱、王雄诞、西门君仪、许绍、黄君汉等大将,都亲自率兵入境。
  在一支支秦军的威胁下,原萧梁境内诸郡的大小军头们,无不望风归附,纷纷树起秦旗。
  他们过去跟萧铣斗的挺欢,可面对大秦时,却成了一盘散沙,根本没有抵抗的勇气。
  再加上如今大旱和大蝗灾,使的他们也是焦头烂额,连军粮都不够,还如何打仗,处处得指望大秦支援呢。
  诸郡纷纷被秦军接管,按朝廷枢密院的规划,入境的秦军,很快开始在诸郡设立新的卫营。
  锦衣卫和皇城司也很辛苦,他们几乎深入了每一个县乡,但凡手里有点兵,或是地方上有点威望的族长等,他们都去接触谈过。
  或是拉拢许诺,又或是威胁,洞庭湖两岸诸郡对秦军入境,都没有什么抵抗,他们甚至是期盼和欢迎的。
  因为秦人承诺了,接下来就会有粮食过来,大家都不用挨饿了,不用背井离乡去要饭了,更不用人相食。
  接下来还要均田分地,大家以后的税赋跟其它地方的大秦百姓一样,负担就要比现在轻上数倍。
  自大业末隋乱以来,其实大家日子越过越苦,萧铣和他的那些军头们控制着这里,税赋比过去高,兵役劳役也更高,百姓苦不堪言。
  甚至连那大别山里、衡山等山里的土蛮们,都能切身的体会到这几年日子艰难。
  洞庭湖以南,有许多土蛮。
  其实在三峡之中,也一样有许多土蛮,就连大别山里,也有许多土蛮部落,只不过相比之下,巴汉湖北的土蛮,相对要开化一点。
  而此时洞庭湖以南的那些土蛮,可就落后的多,尤其是越往南,土蛮越多越野蛮落后。
  桂阳、沅陵、零陵、衡山这几郡,其实跟岭南的情况差不了多少,都是汉少蛮多,汉人多数集中于平地,而蛮子们大多聚集于山区,数量众多。
  “湖北湖南如今皆归附于秦,以后就与我们都是一家人了,不管是汉还是蛮,按我们大秦制度,都要落籍,皆可分田授地,确产登记发给契证。大家也不用担心入籍后赋税高劳役重,我大秦的税赋是比历朝都轻的,役更少。入籍后,山里条件艰苦的部落,还能迁到平原地带,分给良田沃土,甚至子弟可免费入学读书,年过六十者,能每年免费领取食盐……”
  最重要的是眼下大灾粮荒,入籍登记,就能领取救灾粮。
  秦琼一手掌握着几万秦军,一手里是源源不断调来的粮食,可以说,他两手都硬。
  沿着汉水、长江,再通过湘江、清江、汩水、沅江、资江等河流,秦琼的军队和粮食,可以通往诸郡大城,以点成线,张起网来。
  那些军头们手中无粮,只能接受秦琼的条件,接受新的官职,然后或入朝或去他地上任新职。
  诸军头手下的军队,饭都吃不饱,自然也没有人愿意继续当兵,军官们还能保留军阶去兵部铨选侯官,而普通的士兵干脆就脱了军衣,在秦琼那里领了遣散散回家。
  绝大多数的士兵们解甲除去兵籍,领了遣散费后,又接受了秦琼的雇佣,暂时充当着运粮民夫,在江里拉纤或背粮。
  干一天活,就发一天粮,这活干的来劲。
  一船船的救灾粮通过江河运到诸郡各县,许多没来的及逃离家乡的饥民们,终于吃到了东西。
  而许多逃荒在外的百姓,也都被秦琼要求就地接受救济,不得再流动游荡。
  这种带着腥味的救灾粮,在湖北湖南却深受喜爱,饥民们发现,这东西虽然只能煮成糊糊和疙瘩团,但挺管饱耐饥的。
  甚至吃了半个月后,还能感觉到面色都变的红润些了。
  “土蛮下山入籍情况如何?”
  秦琼在各郡间巡视,如今湖北和湖南两道,各已经部署了一万二千府兵移驻,每道二十四个营。
  道郡县各级官府衙门,也都基本上恢复了运转。
  如今大河沿岸,也都设立了许多转运粮仓。
  情况正在好转,虽然还经常能看到遮天蔽日的蝗虫群飞过,可起码百姓们已经能吃上饭,已经安稳下来,不再四处游荡了。
  至于庄稼没了,现在没人关心了。
  秦琼如今比较关心的还是湖南道大量的土蛮们,过去这些土蛮实际上都是不入籍的。
  秦琼打算借着这次救灾,诱土蛮下山入籍。
  山里的蛮子们受灾的情况要好点,毕竟他们靠的不仅是种地,还能打猎。不过今年旱的太厉害,蝗灾又严重,到了此时,山里的蛮子们日子也不好过。
  住在山上,许多蛮子们连饮水都断了,十分困难。存的粮食也吃的差不多了,山中干旱,打猎也更困难,至于说捕鱼,河溪都干涸了,哪里还有什么鱼捕。
  山下的县城、乡亭,堆着许多救灾粮,每天都有人入山去劝说蛮子们下山。
  “下山的蛮子已经越来越多,岭南那边,也开始响应朝廷的号召,调拔粮食入湖南救援,从桂林郡过灵渠入湘江,粮食源源运入零陵和衡山,黔中道那边对口支援沅陵、长沙,巴汉道则支援清江、夷陵郡。”
  “有实打实的粮食摆在那,不少土蛮都下山来归附了,尤其是有周边诸道那些同源的土蛮部落出面劝说,现身说法,他们都已经有些相信入籍的好处了,如今每天下山来入籍领救灾粮的越来越多了。”
  秦琼点头。
  抓住这次救灾的机会,把土蛮诱下山入籍,这很关键。
  “江西那边,有什么动静没?”
  江西与湖南交界,大山相隔,但也一样还是有不少道路相通的。
  “有,不少靠近湖南这边的江西百姓,以及一些土蛮,都跑到这边来,也想领救灾粮。”
  “只要他们来,那就也一样发给他们救灾粮,记得登记起来。”
  “可有些人来了就不肯走了,这些人可是林士弘的人,若是引的林士弘恼怒不好吧?”
  秦琼冷笑几声,“林士弘自己没本事救济百姓,他的百姓跑到我们这里来求食,我们岂能不管?若是他因此而有什么想法,我随时奉陪。”
  “就怕林士弘的兵饿怕了,到时什么事都干的出来。”
  “我们不过界就行,若他们过界,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秦琼道。


第1343章 平步青云
  洛阳。
  萧铣入京。
  罗成对于萧铣还是挺客气的,特意在宫中举办盛大宴席招待萧铣,并让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夷男等一干人做陪。
  萧铣看到李密、王世充等人时,还愣了许久。
  “魏公在洛阳安好乎?”
  曾经雄霸中原,为中原盟主的李密此时跟过去的死对头王世充却是相邻而坐,两人居然还能有说有笑,听到萧铣相问,笑了笑,“安好,当然安好,天下安定,吾为洛阳一富贵闲人尔。经常得圣人相邀入宫宴饮,着实不错。”
  萧铣听出李密话中的无奈,想到以后自己或许也就如李密一样,性命或许无忧,可再无自由可言,以后就将成为秦天子罗成的装饰,有藩使胡宾在的时候,便喊来饮酒做陪,说不得可能还得吟诗做赋跳舞唱歌相陪,不由觉得悲哀。
  酒宴之上。
  果然,皇帝让萧铣吟诗。
  萧铣心里愤恨,可最终还是只能起身做了首诗。
  “好,好诗一首啊。”罗成拍着巴掌赞叹着道,“卿既入朝,便就此留下,无须再还江陵。”
  罗成当即宣布,罢撤湖南道节度使衙门,同时改封萧铣为顺命侯,与归命侯李密、违命侯窦建德、应命侯王世充一起,皆为侯爵。
  又特赐他洛阳宅邸一座,奴仆等数十,虽非实封世袭爵,可好歹也是不错的安排了。
  萧梁小朝廷被废了,命保住了。
  随萧铣入京的那些南梁小朝廷的官员们,吏部兵部给予考核,有些确实有才干且品行不错的,也都量才录用,授给官阶职位,安排到各地任职。而有一些才能一般,或是品行很差之人,则要么除籍为民,要么降阶录用。
  对此,虽然不少人不满,可在朝廷面前,他们连讨价还价的资格都没有。
  至于过去萧铣封赏的那些什么王公侯伯爵位等,通通作废,能给量才授官就不错了,还想保留爵位?
  要爵也简单,凭本事去挣。
  天气渐凉。
  中原虽说夏收多数地方绝收,秋播又没水可耕种,可有朝廷的粮食救济,倒没有出现什么流民。
  受灾的百姓全都依然留在家中,不种田不耕地了,却由官府组织着以工代赈,忙着修水利设施,挖沟修渠堆水库,趁着干旱,清理河道挖淤泥,修道路建桥梁筑城池。
  大家干的热火朝天,每干一天活,累虽累,可能领到粮食啊。
  哪怕这些粮食多是带着腥味的救灾粮,可这灾年,有这样的粮食就不错了。回到家,看着家里粮缸里的粮食又多了点,心里那个安定啊。
  各地的蝗虫也已经被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