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利品拍声所得,直接拿出了三成来发给将士们做赏赐,引的一片欢呼叫好之声。
  仅仅三天,七重层就成了一座空城。
  能拆的全都被拆走了。
  刘仁轨留下一个营看守,并把伤兵留下后,便带着军队继续前进。接下来刘仁轨的左路军一路高奏凯歌,却是再没碰到七重层这么顽强的了,一连三座城池,皆不战而降。
  加上右路军攻破的四座城,刘仁轨短短时间,已经拿下了新罗九座城。


第1490章 无法无天
  百济道,熊津城。
  承宣布政使司衙门签押房。
  左布政使杨温、右布政使韦挺站着迎接左都督指挥使席君买,右都督指挥使王君廓,还有左提刑按察使岑文本,右提刑按察使宇文士及。
  自长孙无忌回朝拜相后,百济道便取消了宣抚使一职,临时设置的位于三司使之上的宣抚使撤消,百济道恢复了三使司各司其职,互不统属的局面。
  不过今天,三使司的六位长官,却是难得齐聚一起。
  六位长官至布政使司衙门聚齐相议,也说明如今的百济道三司使虽说互不统属,实际上已经是以承宣布政使司衙门为首了。
  左布政使杨温字恭仁,是隋朝皇族宗室,观王杨雄之子,在隋曾任吏部侍郎、河南道大使等职,江都之变后任吏部尚书,归长安后,做了李渊的宰相黄门侍郎。后归秦,这些年慢慢的又得到重用。
  而韦挺,是关中京兆韦氏家族,他父亲是隋民部尚书韦冲。这两位如今主持百济道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等。
  “新罗紧急送来一道急书。”
  杨恭仁开门见山,拿出一封书信。
  刘仁轨率军攻入新罗,连战皆捷,攻破新罗九城。新罗贵族们也是惊惧万分,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秦军反应这么迅速。
  他们当然不会知道这是刘仁轨个人决定,还以为是洛阳那边如此反应迅速呢,于是连忙向大秦遣使谢罪。
  一面派人去洛阳请罪,一面又派人来熊津城,希望大秦能先停止进攻。
  “要不是新罗人的这封请罪信,我都还不知道刘仁轨居然已经出兵新罗,还连夺了九城,真是有本事啊。”
  杨温一边说着一面目光望向两位负责百济道军事的左右都督指挥使。
  席君买看过信后,也很意外。
  “杨公,此事我也是刚听说。”
  席君买目光转向王君廓。
  “刘仁轨没有事先通知过我。”王君廓冷声道。
  杨温不满的道,“那这就奇了怪了,简直是有鬼了。他刘仁轨是得天子信任没错,是羽林郎出身,简在帝心,但是他也只是百济道东明郡的太守而已。他要出兵新罗,不说经过朝廷,起码也得先经过百济都督指挥使司吧,你们两个都督怎么能说不知情呢?”
  “确实不知情!”
  席君买和王君廓在百济多年,可谓是老资历了,但如今朝廷撤消了宣抚使,三使司格局下,都督指挥使司确实已经不如承宣布政使司了。
  “那究竟是刘仁轨胆大妄为呢,还是你们都督指挥使司玩忽职守渎职之罪呢?”
  负责刑名司法以及拥有监督之权的提刑按察使司的两位长官,宇文化及和岑文本也是很惊讶。
  “杨公,我以为现在还是先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主,至于追究责任,可以先放一下。”
  宇文士及道。
  “事情还不够简单吗?”
  “可我们也不能听新罗人一面之辞啊,既然事情是刘仁轨弄出来的,总得先听听他的话。再说了,刘仁轨率军攻入新罗,连破九城,这也未必就是什么坏事啊,所以我们有的是时间可以调查,不急于下结论。”
  宇文士及与王君廓一样,都是当初流放到百济的长流罪官,这些年凭借着平定百济之功,一步步又做到了三司长官之位,他自然还是比较向着一起并肩战斗过的两位都督的。
  岑文本也是差不多态度。
  “这事情还真是奇怪,怎么刘仁轨突然就出兵新罗?”
  “莫非是贪图军功?”
  “若只是贪功,他凭什么可以召集东明郡的所有卫府营兵和民兵?大家为什么要跟着他一起疯?”
  没理由啊。
  杨温则认为,新罗人的请罪书都到了,刘仁轨若不是有意的,那他也应当早就有报告上来了。
  现在城都破了九座,却没个理由,这不能原谅。
  他们都知道刘仁轨是极得皇帝信任的一个年轻将领,天子门生。
  但无论如何,他也没有理由这样隐瞒三使司衙门,擅动兵马。
  “立即查一查。”
  席君买道,“我去找下锦衣卫、皇城司还有枢密院和兵部在我们百济的人,问问他们到底是什么情况。”
  第二天一早,六位三司使再次齐聚。
  事情已经查的很清楚了。
  新罗国王忽然去世,然后内乱,刘仁轨得到消息后马上出兵,都没先奏报朝廷,也没跟三司使打招呼。
  “这个刘仁轨,出兵都十天了。”杨温拍着桌子。
  王君廓却是那副冷面孔,“事情已经弄清楚了,刘仁轨是以发生叛乱,紧急动员平乱为由调动兵马的,这倒不算擅动兵马。他调兵的时候也马上写了报告派人送过来,不过因为送信人路上生病耽误了点时间。”
  “你意思是刘仁轨一点问题没有了?”
  王君廓很不客气的顶回去,“有什么问题?新罗人的行为难道不是叛乱?刘仁轨作为边郡太守,发现叛乱第一时间率兵平乱,难道有错?他现在十天破了九城,这难道不是大功?”
  杨温很不满的道,“刘仁轨只是一个太守,新罗是朝廷的藩属国,不是东明郡下的县乡,要平乱,他也得先奏请朝廷。”
  “他奏请了,只是送信人路上耽误了。”
  “可他没等回复。”
  “军情紧急,平叛如救火,耽误不得。”
  王君廓与杨温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这时岑文本便过来打圆场,“好了,既然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也就好办了。刘仁轨呢,确实做事有些不太守规矩,当然,新罗人叛乱也确实是事实。好在刘仁轨出兵新罗,结果还是好的。眼下我看我们要讨论的不是刘仁轨出兵的事实,而是新罗人现在已经派人来请罪求和,我们要如何回复呢?”
  王君廓冷声道,“回复个屁,他们既然有种叛乱,那就洗干净屁股,等着被灭杀吧。”
  “这事情还是当由朝廷决断吧?”岑文本道。
  “刘仁轨是边郡太守,我是边道都督,遇叛乱,自当平定,何需处处等待朝廷,惊扰圣人?我今日就要以都督指挥使司衙门名义下令,召集百济卫府营兵和部份民兵,也要杀到新罗去平定叛乱,支援刘仁轨!”
  “王都督,你说话可要负责!”杨温恼怒。
  “我当然为自己说的话负责。”王君廓说完,便甩袖离开了。
  “席都督,你身为左都督,难道不应当拦着王君廓吗?”杨温问。
  左都督指挥使王君廓笑了笑。
  “抱歉,杨公,我认为王右都督的话并没有错,新罗人既然敢叛乱,那我等边将自然就要镇压,我也先告辞了,对了,杨公文笔好,就代我等向朝廷详细说明下这里情况好了。”
  两位都督离去,杨温气的面色发青。
  “这些跋扈的武夫,无法夫天了。”
  “杨公,切莫如此说,他们也是根据紧急动员法用兵的,并非无法无天。”宇文士及提醒老朋友杨恭仁。


第1491章 韩侯
  洛阳。
  宣政殿。
  皇帝召开御前会议,宰辅等重臣参与。
  “新罗已经连续派遣多批使者前来洛阳谢罪,贡篚相望,并请求皇帝册封世子金春秋为新王,让他回国继位。”
  锦衣卫都督黄君汉奏报。
  皇帝罗成坐在龙椅上,“诸位大臣议一议吧。”
  中书左侍郎房玄龄奏言,“新罗贵族先是国王病逝时封锁消息秘不发丧不肯奏报朝廷,然后又暗中扶立新君,此为叛乱,如今因百济东明郡太守刘仁轨出兵迅速,连丢多城,才惊惧之下派使者来京请罪,说要迎立金春秋回国继位,这更是欺君!”
  平章事、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曾任百济道宣帅数年,对新罗情况较熟悉,此时更是认为当抓住机会,一举发兵平灭新罗,如此进去便可彻底掌握朝鲜半岛,为下一步平定东瀛,然后彻底安定东海做好准备。
  “圣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今新罗贵族叛乱在先,我们绝不可错失此良机。”
  连门下左侍郎王珪也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今有机会不灭新罗,那么将来子孙时再来打新罗,就不免要事倍功半,徒增耗费。
  “枢密使?”
  罗成问徐世绩。
  徐世绩是第一任安东道宣帅,也曾代管过百济,对朝鲜半岛他更有发言权。
  “圣人,臣这里还有一个今早刚收到的好消息,还没来的及奏报,现在就当是个惊喜告诉圣人。刘仁轨统兵四万,于新罗买肖城与新罗军大战,败其二十万大军,斩首八千,俘虏三万余,缴获战马三万八千余匹,兵仗粮草辎重无数,并夺得重镇买肖城。”
  这个消息在殿上一宣布。
  宣政殿的一众宰辅重臣们,纷纷以手中玉笏拍击掌心,连皇帝罗成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这个刘仁轨,胆子大,本事更大。阿达城兵不血刃拿下,七重城更是打出了我大秦威风,想不到这么快又来了个买肖城大捷,以一郡之卫府营兵加上民兵不过四万之数,却能败新罗二十万众,了得。”
  皇帝十分高兴。
  新罗买肖城在七重城之南,新罗一面向朝廷请罪,一面又调集举国之兵在买肖城守卫,以阻挡刘仁轨进攻之路,意图屏卫都城。
  可是谁又能料到,刘仁轨依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他以一郡之兵,攻一国之军,四万对二十万,以一敌五,依然大胜。
  平章事、兵部尚书李靖道,“朝鲜安东、百济两道部署卫府营兵不过三万六,其中还有部份是部署在东瀛列岛的平户、长崎等岛,东明郡所驻府兵总数不过八营四千人而已。”
  四万军队,府兵才四千,民兵有好几万,结果依然战胜了二十万之众,这还是进攻而不是守城做战,更了不得了。
  “刘仁轨是圣人门生,得到圣人亲自指点,看来已经得了几分真传了。”宰相秦琼也笑着说道。
  殿中众臣都认为眼下形势大好,当趁机灭掉新罗。
  虽然新罗贵族不该另立新君,可朝廷直接就要灭人国有些不讲道理,太过强横,但如今朝堂上的这些宰辅们,可没有几个是那种迂腐的书生,这种时候,没有谁讲什么仁义道德。
  “天若不取,反受其咎。”
  这是君臣们一致的态度。
  “既然如此,那朕就干脆授他刘仁轨为鸡林道经略使,兼鸡林道左都督指挥使,兼鸡林郡太守,由他主持征讨新罗之兵事,其麾下之原东明郡之府兵就地转为鸡林道之驻守卫府营兵,所部民兵中,也择两万人转为驻鸡林道之卫府营兵。”
  这等于皇帝终于下定决心要灭掉新罗国,改为鸡林正郡,并给了刘仁轨这个经略帅两万四千的府兵兵额。
  经略使在朝廷中虽也是一个临时性的使职,且比宣抚使地位略低,但依然是一个设立在三司使之上的职位,能够暂时统领一道之军政事务。
  刘仁轨原本仅是一个边疆太守,现在却一下子升到了经略使,这升迁确实太过破例了,可他能够十天破九城,以四万败二十万,这等战绩,也让人无话可说。
  更别说,谁不知道刘仁轨、王玄策等这些少壮派的军官,都是羽林宫出来的,那是天子门生,皇帝亲信,这些人哪个不是飞速升迁。就说刘仁轨,开国之初还仅是个尉阶都没有的羽林骑,后来就几乎是一年一升,甚至有时一年几升,到如今十来年就升到了太守之位,再现在更是直升一道之经略大使。
  皇帝诏禁军大将孙仁帅为鸡林道右都督,郭孝恪为左布政使,李密授右布政使,崔仁师授左按察使,窦建德授右按察使。
  李密和窦建德这两个被皇帝养在洛阳十多年的反王,这次居然得以授任鸡林道的使职,很让人意外,但更奇特的是御前会议上宰辅们居然无人反对。
  罗成认为养了李密窦建德等十几年,如今天下大安,朝廷强盛无匹,李密等隋末反王其实已经没有半点再反的本钱了,这个时候让他们出来做点事情,也是发挥下他们的能力,总不能让朝廷白养这么多年,不管怎么说,罗成还是认为李密与窦建德等人还是比较有本事的。
  这些年在京师任点闲职,也还表现不错,故此这次给他们一个机会出来做事。
  金春秋被锦衣卫从洛阳自家宅中带走,带到了城外邙山的一座庄园里。
  他表现的很配合,也一直沉默着。
  他也知道了一些消息,听闻了老国王的去世,也知道了国内贵族们不愿意接他回国继位,然后他们惹怒了大秦。
  秦军一路攻进新罗国,势如破竹。
  据说在买肖城,新罗二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统领这支大军的是当初曾有希望迎娶德曼公主,将来或许会继承王位的金瘐信的弟弟。
  对于这些消息,金春秋听了之后也没有什么哀伤难过的。
  新罗,完了。
  在秦国几年,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一次,新罗国完了。本来秦灭百济之后,新罗就已经很危险了,只是当时秦国还要忙于稳固新征服的百济,故此才放了新罗一马。
  现在,那些愚蠢的贵族们,却把刀送到了秦人手里。
  他们挑起了战争,却并没有夺得战争胜利的能力。
  门推开。
  一队士兵拥着一名宦官进来。
  “圣旨到!金春秋接旨!”
  金春秋起身,上前跪接圣旨,完全没有半点抗拒逆反之心。
  “门下,制曰:……”
  平静的听完圣旨,金春秋口称谢恩,接下圣旨。
  皇帝诏封金春秋为韩侯,授鸿胪寺少卿。
  没有人再提金春秋是新罗王世子这件事情,金春秋自己也没有提起半句。


第1492章 贼配军
  李世民在广陵港登上远洋海船昆仑号时,腋下夹着几份在码头上买的报纸。在艉楼舱中坐下,李世民把手里的报纸摊在了桌上。
  几份新刊的报纸,头条上都是关于刘仁轨征讨新罗叛乱之事,这位年轻的将军被各种称赞,都说他深得皇帝兵法真传,用兵如神等等。
  李世民迅速的翻阅了一遍,就没有什么兴趣再看下去了。
  把报纸扔到一边,他抬起脚架到桌上,闭目养神。
  身下的船只有轻微的晃动。
  什么时候,刘仁轨这样的无名之辈,也成为英雄了?
  想他李世民当年在辽东一战成名,得天子杨广赞赏的时候,刘仁轨又在哪呢?他李世民在浅水原大败薛仁杲父子的数十万西秦大军时,刘仁轨又在哪?
  天子门生,新一代名将?
  如今的新罗军,早就是僵尸莽莽,二十万?不可能有这么多,新罗虽说能凑起二十万大军,但短时间里根本不可能在买肖城集结起二十万大军的。
  所以事实的真相,肯定不过是几万军民的乌合之众,因为大意轻敌,结果被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秦军大败而已。
  想他李世民打过的仗,随便拿一个出来,都比这个精彩。
  他在林邑时,只靠着一群海贼,都能攻下林邑都城,生擒国王。打真腊都城文单时,更是可称经典,全军总共才万二,他李世民亲率一千五百骑兵为前锋,奔袭三百里,直接闪电般攻下敌都文单。
  若是他跟刘仁轨一样,手底下有朝廷的精锐府兵,只要三四千人,他都敢横扫大秦周边诸国了。
  舱门被人敲响。
  李世民冷冷的吐出一个字,“滚!”
  敲门的水手知趣的离开了。
  他现在的心情不太好。
  从林邑经略使任上干满两届入朝,政事堂说给他论功升迁,授他兵部侍郎之职。
  但李世民不愿意做兵部侍郎,罗艺说帮他走太子的路,为他谋一个外职。他违心的给太子送了点礼,又说了一些效忠的话,然后太子倒真是给他谋了个外职。
  可他娘的什么红海道宣抚使算什么玩意?
  宣抚使确实比经略要高一级,也是封疆大使,但红海道在哪?
  在那遥远的泰西。
  太子召他去见面,还说没给他谋到好差事,说本来想为他谋个西山道可是安西道的差事,谁知如今朝廷刚好要在泰西的红海那里布局,以保障海外贸易的利益,所以要新设一个红海道,还要选一个能臣干将过去主持大局。
  皇帝看中了他,钦点的。
  李世民能说什么?
  不管他愿不愿意,诏书已经颁下,他李世民不想去也不行。
  他确实也发了牢骚说不想去,本来想装病的,结果刚递了个病折上去,皇帝就亲自批复了,说让他好好养病。结果马上又有一名内侍带着一些御药过来慰问,可李世民一看那些御药,全是些大毒的药材,用对地方是良药,可用错地方就是毒药。
  看着那些大毒药材,还有内侍那含蓄的话语,李世民只能说自己的病已经好了。
  他相信,若是他继续称病不去上任,只怕他真可能会死的不明不白,他比任何人都相信皇帝干的出这种狠事来。
  出京这一路来,李世民整天都在研究这红海道,研究什么麦加城之类的。
  数万里之遥的异域之地,大海边的一片沙漠里的几个商业城市,那里到处都是海盗以及沙匪,还有复杂的各方势力。
  这简直就是最坏的局面了。
  皇帝给他拔了一百多个官吏同行,还有一团两千士兵。不过这两千士兵可不是朝廷的精锐府兵,而是给他招募的长征健儿。
  实际上就是群雇佣兵,好听点叫志愿从征健儿,实际上鱼龙混杂,什么样出身的都有,什么来自大漠草原的突厥人啊铁勒人啊契丹人啊奚人啊室韦人啊,还有东北的靺鞨人啊高句丽人啊百济人啊,西北的吐蕃人、党项羌人、吐谷浑人等等。
  这些家伙精悍倒是很精悍的,可一看就不是什么好管的刺头儿。
  甚至许多人干脆就是身上都带有一些罪名的人,他们接受朝廷的征召随李世民去红海,然后抵消他们的罪刑。
  说白了,这就是群流放充军犯。
  当然,除了这一团两千贼配军,皇帝还许诺说远洋舰队的四大分舰队都会配合他,协助他控制红海道三郡。
  可仔细研究过后,他就知道这很坑爹。
  什么红海道三郡,就是三座城三块沙漠里的据点,问题是现在这三块地都还是有主人的。
  而且还被半岛上新兴的异教势力盯着。
  他这是赶去救援抢地盘的。
  头疼。
  非常的头疼。
  他在仔细的研究了那些新兴异教后,发现他们的实力很强,短短不过十年左右,他们以麦地那为圣地,已经积聚起十分强大的实力。
  甚至,现在波斯萨珊帝国,都基本上放弃了对半岛上的干涉了,那些半岛上的莱因贵族更是被打的鼻青脸肿,不得不向大秦称臣内附。
  他现在最头疼的地方在于这鬼红海道太遥远了,从海上过去,数万里之遥,距离最近的一块朝廷疆土还是他亲自打下的林邑。
  但林邑过去,还要经过昆仑海和天竺海,得有数万里远。
  当然,从西域那边也可以到红海,先从安西再到河中,再南下大夏,这时距离波斯海已经不远了。可问题是,大夏到波斯海,还有很漫长的一段陆地,而且那是属于波斯人的地盘。
  这意味着,陆路其实是行不通的。
  这也意味着,他李世民带着两千贼配军到了红海,是得孤军奋战,跟那新兴的强悍异教争夺地盘。
  人生地不熟的,就凭这两千号贼配军?
  李世民也不由的升起一股无力感。
  那里没有华夏汉人百姓,顶多就是海上会有些秦人商船经过。
  心情烦躁的李世民坐好,从怀里掏出一份最近天天研究的波斯海地图。
  地图不是很精细,但也大致标明了各个势力。
  红海与波斯湾夹着的阿拉伯半岛,势力太复杂了。
  罗马、波斯,还有阿拉伯人。
  现在他又要过去加入其中。
  皱着眉头盯着地图许久,李世民目光离开红海北岸,移到了波斯海的东面。
  信度河流域。


第1493章 殖民据点
  这条大河的上游,是在昆仑山和大雪山之间的勃律,而勃律国原是大秦的一个藩国,后来因为内乱,皇帝出巡经过时,干脆发兵平定,改设为朝廷正郡了。
  信度河的东面,是波斯的高原山地,西面也是天竺的南部高地,两边还都有大漠阻隔。
  当然,信度河中上游有一个山口,可以通往朝廷的大夏道。
  李世民捏着下巴,盯着这条大河。
  “若是他能想办法先在信度河入海口处夺下一二座海岛做自己的大本营,然后沿河向北征讨当地的土邦藩国,若是顺利的话,可以打通到大夏的通道。这样他就不再是远离国内,而是能与朝廷的大夏、河中、安西诸道相连了。”
  若有事,从那边求援也绝对好过从数万里的南海来援啊。
  更别说,信度河流域,这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