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为其它,就为那最少五十亩地的待遇,也值得跑一趟。
  章丘县境内一半都是长白山,剩下的一半,那也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山陵多旱地多田地少。多数人早已成丁,却连一亩田都没分到的,更别说那些还未成丁的中男了。
  均田令虽然规定中男也能授丁男一半的地,但连丁男都无地可分,中男又怎么能分到地。
  可就算无地可分,但一旦年纪过了成为中男,就得开始服役。一旦成丁,还得开始缴租纳调服庸。
  早年朝廷甚至还规定按夫妇来征租调,一夫一妇为一床,一对夫妇纳的租调比单丁要高的多,因此导致当时好多百姓都不结婚,宁愿打光棍。实在不行,那就不登记,暗里成亲,表面上却依然分开过,仍然装单身光棍。
  后来当今大业天子即位之后,便取消了这个规定,改成妇人不受田也不纳租调,只男人受田纳租,但均田令的规定听的好,可地方的田却只这么多,无田可授。
  为什么长白山里以前有那么多逃民呢?
  除了一些人是因为犯事逃进山的,更多的还是那些家里无田可种,却要承担丁役租调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之下才会逃进山去垦荒种地,以躲避课役,勉强求生。
  罗成家以前一大家子十多口人,就只有几十亩地,严重授田不足,但租赋课役却一点不少,要不是家里以前有个铁匠铺子能填补点,这日子一样的过不下去。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因此在这岁末年终,大家不顾天寒地冻,纷纷赶来。
  县衙里。
  罗成还在与县令张仪臣和县尉杜如晦商定关于郡兵营改革的最后事项。
  “百姓应募的反应超出我们的预期,十分踊跃啊!”张仪臣也早听说了城外军营门口的盛况。
  “大家对土地的需求确实强烈。”
  杜如晦道,“我只是有一事不明,你既然要招募新兵,可为何却要限制年龄,只招中男呢?招年轻的丁男,岂不是更好?”
  罗成解释道,“丁男多数已成家,家里负担大,牵扯也多。所以我们更愿意招些更年轻的中男,他们年轻热血,又无牵无挂。”
  “已经确定了要招纳的数量吗?有多少人离开?”杜如晦问。
  原来的五百郡兵中,还是有不少的齐县他县郡兵,郡兵改为募兵后,这些人不可能长期留在这里。
  “其实大多数人都愿意留下来,他们也想分田,可是那些外县的我们也无法留下他们,他们原籍不可能会放他们迁来的。”
  杜如晦能理解这种情况,户籍人口那是一县根本,谁肯放人走呢。
  这些人想留,可罗成没法留,因此大概会有一百二三十人离开,其中不乏一些轻骑队、弓弩队、斥候队的老兵,这对郡兵营来说是个很大的损失。
  可也没有办法。
  改革后,虽然现在会流失些老兵精锐,但起码剩下的人可以长期留住了。
  剩下的其它人,都表示愿意留下。
  他们留下来,也一样能够享受分田的待遇,因此大家都不想走。
  连老王他们那十个老兵教头,也愿意留下来。他们本是张须陀的部曲,多是些原籍无牵无挂之人。
  “我们可以帮他们落籍。”杜如晦也知道这些残疾老头的厉害。
  部曲是一种依附于主人,不算良民但又不是奴隶的特殊人群。部曲可以与良人成婚,也可以与奴隶成婚,但若是与奴隶成婚,那么子女也就只能是奴隶了。
  同样的,部曲只要主人愿意,给他们一道文书,然后到官府登记一下,他们就能成为自由的良民,这是与奴隶最大的不同。
  但当他们还是部曲之时,他们便不是国家的户籍人口,不用纳税服役。
  但部曲也无法享受均田分地这样的国家福利政策的,只要老王他们得到张须陀的放免,然后章丘县就可以接纳他们,给他们入籍落户,郡兵营也就能给他们分田授地了。
  “那就是大概只要招一百一二十人了,但现在你营外来报名的估计两三千人不止啊。”
  “那也没有办法,只能择优录选了。”
  这个郡兵改革的方案已经快马上报了郡中,已经得到了郡丞的回复,说允许章丘县试行。因为章丘县刚出过反贼,而且长白山以往贼匪也多,对郡兵的依仗很大,张须陀也希望郡兵营的战斗力能够更强,而不是只是一种轮值的形式而已。
  “那么就初定每个郡兵授五十亩地,所授之地便是山中原逃民们所垦之地。”杜如晦道。
  到了最后,罗成还在给自己手下弟兄们争取,“郡丞,山里的土地比较贫瘠,要不山里授五十亩,然后再想办法在郡兵本乡再拔十亩地?”
  “一人十亩,五百人可就是五千亩。”杜如晦道。
  “县尉,本县五乡,平均一乡也就千亩。挤一挤,总是还能挤出点来的。”
  “五十亩在山里,十亩在原乡,也不便照顾吧?”杜如晦道。
  “总会有办法的,这十亩地也可以交给他们家中父母兄弟们帮忙耕种啊。”
  张仪臣也劝道,“县尉就答应他吧。”
  “好吧,一人再加十亩原乡授田,不过可不保证这十亩地是好田。”
  “知道,有十亩地就满足了。”罗成点头,“不过我还想请求县尉,山中给郡兵一人授田五十亩外,还可以允许郡兵能够自垦五十亩荒地。另外,山中土地贫瘠,我希望县里能够给郡兵们先免三年的杂捐摊派。”大隋规定,成丁才开始交租纳调,未成丁不用交纳。可除了这正赋之外,其实地方上的摊派还是很多的。
  “过份了啊。”
  “县尉就帮个忙嘛。”
  “最多免一年。”
  “两年吧。”
  杜如晦翻了下白眼,最后答应了。
  “县尉,县里再给郡营拔点田军屯吧,以补充军营用度,这训练啊养马啊军械损耗啊都比较费钱啊。”
  杜如晦对罗成这种无赖也没办法,最后只好答应,只要郡兵营在山里能找到地,种的过来可以拔此给他们。
  “谢县尉。”
  “你也别谢的太早,我们能做的都做了,能帮的也就这些了。我们对郡兵营只有一个要求,能够保卫章丘,守境安民。”
  “一定做到,请县令和县尉放心!”


第178章 福利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壮之士,齐鲁大地出英雄豪杰。
  都说燕地多悲歌,赵城出名将,齐民重忠义,鲁域尚礼仪。讲忠义的齐地男儿,同样也任侠尚武。
  章丘城外郡兵大营门口。
  人山人海。
  无数齐地男儿争相报名,踊跃参选,都想进入郡兵营。
  刚刚,都尉罗成又当众宣布增加了几条进入郡兵营的福利。第一便是当选郡兵营的除了能拔山里五十亩地为口分田外,还在本乡拔十亩地这永业田。授田分地的郡兵们不但可以等到年满二十一成丁才开始交租纳调外,罗成还特意为他们向郡县请到了一项极大的福利,那就是成丁之前,免除他们的杂瑶摊派。
  本来朝廷制度,大隋是以丁为基本授田和收租调服庸,年满二十一就得交租纳调,每年还有二十天的免费正役要服,除了这二十天的正役外,此外还有不少杂役,比如修城筑墙,为官员修墓,兴修道路水路等等,另外还有如服白直、执衣、仗身、防阁、庶仆、力士等役,还要轮值服民壮、衙役、郡兵等役。
  可以说,百姓其实最怕的还是力役,尤其是正役之外的各种杂瑶。毕竟正役规定一年就二十天,超出服役还能减免调,可杂瑶却是没有什么具体规定期限的,随时可能征发。
  而且服役的年龄是进入中男就要开始承担,比租税正役要负担大的多。
  而现在罗成为他们争取到成丁之前都不用承担田租、调、正役和杂瑶了。真正的无负担一身轻,可以安心的种田、当兵,直到他们二十一岁成丁。
  这个福利一宣布,大家想加入郡兵营的心情更迫切了。
  但是到最后,罗成却宣布此次招兵名额总共只有一百五。
  “诸位乡亲,我知道大家都愿意加入郡兵营,保境安民,但是郡兵营名额有限,因此此次募兵,条件较紧,年龄限制为十六到十八岁,户籍必须为本县良人,家中独子不取,家中长子不取,非身强体健者不取,身有残疾者不取。”
  “各乡团乡勇如条件合格,可优先录取。”
  “梁户佐、王户佐,麻烦二位与户司的兄弟们帮忙登记与核对户籍、年龄。”
  罗成对二姐夫王子明和另一位户佐道。
  前来报名的人太多,只能经过层层筛选。
  为此,今天郡兵营全体出动,在营外设立了层层警戒,严禁发生混乱。
  王子明对此阵仗倒也习惯,以前乡兵营招新,一样是这样挤破头。
  “先让大家按各乡各里排队,还要让各乡的里长、村正们在一边协助、核对户籍身份,并为他们做保,另外每个来报名的人,必须有本乡里五人具保。”
  这年头也没有什么电脑系统可实时查询身份,为了防止有人谎报身份,因此只能让各乡里和村保的人来帮忙核对,还要让报名的人请同里村五人具保,以确保身份真实无误。
  “还应加上一条,若有人敢冒充他人身份,或谎报户籍家庭情况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报名资格,并笞二十大板、罚钱一百。若为他人做假具保者,也须笞十板,罚钱五十。”
  梁叔言提了一个建议,在足够的利益面前,谁也无法保证会不会有那样胆大的家伙。
  “可以。”罗成点头,连后世都经常出现人冒他人身份读大学之类的,这种情况不得不防。
  老四提着他的长挝,佩着长刀,骑着马有些威风的在马上对着来报名的人喊,“排队排队,全都到那边排队,看到那边的那些牌子吗,每个乡一块牌子,同乡的人都排到那牌子下,然后那乡下面还有几块牌子,是各里的牌子,那里有你们的里正村长,你们也都按自己家所在的里,排到那牌子下,不得乱站,不得插队,否则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报名资格!”
  各乡的里长村正们,这个时候也都过来大声的招呼。
  让本乡本里的人都站到他们那边去排队。
  “不符合条件的不要进来凑热闹了,凑热闹也没用。”
  长白山南山里新任里正罗继祖今天也穿了身长袍,高声地喊道。因为大哥二哥并不怎么愿意到郡兵营里呆,所以罗成便给他弄了个里正的身份。
  大隋县以下是乡,乡以下是里,里类似于后世的村委,但隋虽设乡,却没有乡长,而是由乡下的五个里正轮流当值理事。里正们属于县的吏员,是基层干部,不过也一样只是吏不是官。
  但作为里正一般都得是有些身份的人才能担任,要么是本地豪强大族要么是富户地主,原来的王里正,那是王伯当的一位堂兄。王伯当参与做乱,一家都被抄了,那位王里正也被牵连,虽没被逮捕流放,可也被审查,最后削去了里正之职。
  罗家如今在乡里的地位,让罗继祖当个里正,县里当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当了里正,好处还是不少的,起码作为县吏,一般的瑶役是不用承担的。
  二哥罗承宗也退出了郡兵营,此刻正带着一群乡兵在维持秩序,他刚接替了士信的长白乡乡团校尉一职,负责统带乡团。
  因为如今郡兵营变革,所以罗成与县令县尉商议过后,决定郡兵营专职城防、剿匪这几项,原来的三衙差役,则不再兼任。县三班衙役另抽选乡勇担任,轮值服役。
  二哥罗承宗便接任了长白乡乡兵校尉,兼任章丘县壮班班头一职。
  营门内操练场上。
  已经摆满了许多器械,有一百斤重的大刀,还各种一二百斤重的石蒂。
  还有一至九石的练弓。
  这些都是平常军士们练习力气所用的器械,并非实战之用,今天拿出来,便要考核那些经过初选,身份过关的乡民了。
  身份过关后,还要在这里经过第二轮筛选,那便是力试,要测试力气。
  第二关后,还有第三关。
  第三关则还要测试有没有夜盲症、有没有什么严重的暗疾等。
  等这三关测试完,如果入选的人数依然过多,那便要进入淘汰赛,比力量比耐力比敏捷等等,总之,面对数千来报名的乡人,郡兵营最终只录取一百五十人,多一人都不录取!


第179章 百斤大刀
  “这些少年真是好苗子啊。”
  独眼老王、没鼻子老赵、一只耳老张等一群老兵,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凑一堆,对着刚经过初试,正有些得意洋洋的在外面众人羡慕的眼神中迈进营门的那些小伙子道。
  “可不,你看那家伙,长的跟个小牛犊子似的,一看就是个好盾牌手。”
  “那边那家伙,更粗壮,又高又大,脸黑的跟炭似的,你看人家那腿,都快有你老腰粗了。这家伙,让他当个陌刀手都没问题。”
  一群老家伙,在那里指指点点的。
  因为罗成非常看得他们,觉得他们百战余生,战阵经验丰富,因此特意让他们担任了各队的队头,并让他们享有许多军官和郡兵没有的特殊待遇,比如他们吃的就是小灶,住的还是单人间。
  甚至衣服都不用自己洗,每人还配了坐骑。
  没办法,谁叫这些家伙都是老兵呢,罗成的郡兵营需要他们。
  “这批还真不错。”
  “可不,都是百里挑一的。”
  营地里,一把百斤大刀摆在地上。
  独臂的贾润蒲大步来到那些还面带兴奋的少年们前面。
  “很开心吧,觉得自己过了第一关?”
  老贾突然翻脸,“别高兴的太早了,那只是第一关而已,现在才是真正的开始考试。我是第二关的主考官,这关考的是刀石弓!”
  “看到你们面前的这把大刀没有,这是一百斤的大刀,那边还有两把,是一百二十斤和八十斤的。”
  “一会你们排队考试,自选刀号,记住别自不量力。最轻的刀都是八十斤的,没本事就别举,否则伤到了自己负责。”
  老贾说着,招了下手,便有一个郡兵过来。
  “刀试很简单,先选好刀号,然后依次完成举刀过顶,前后胸舞刀花等动作,一次完成为准!”
  看起来挺简单的,把刀举起来,举过头顶,然后握着刀前面挥几下,后面挥几下,便算完成。
  可是最轻的刀也有八十斤重,最重的更有一百二十斤重。
  少年们都是十六到十八岁,这个年纪在家里已经算是壮劳力,平时肩扛手提,重事绝没少干。百来斤的担子是绝没问题的,一口气能挑二三里路。
  但挑一百斤跟举一百斤那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这种抓举。举完了还得的舞刀花,就更难了。
  这需要的是比挑担更强的力量才行。
  而每加一档,多举二十斤,又需要更强的力量。
  “当然了,若是你们之中有那种天生神力者,跟咱们都尉一样猛的家伙,那也可以要求举出号的,出号的就是更高一档的,为一百五十斤大刀。咱们都尉就能轻松举起那把大刀,还能前后舞刀花,甚至能舞的非常漂亮。”
  “不但都尉行,他的三位兄弟也都行。当然,咱们整个郡兵营里,能举起那把一百五十斤大刀的,大概有十来个,可举起来还能舞出刀花来的,却总共只有都尉兄弟四个。所以我劝你们还是不要轻易试那出号刀了,你们肯定不行。”
  少年们看着前面的三把大刀,然后顺着老贾的手指,又看到了摆在一角的一把更大号的大刀。
  都不由的吞了吞口水。
  一百五十斤啊,挥舞这样的大刀,哪怕只要挥舞几下,那也不得了了。
  “谁先来?”
  大家面面相觑。
  “我来!”
  队伍里,有个长的人高马大,壮的跟头牛似的家伙走上前来。
  老贾打量了他一下,“考试号牌呢?”
  考生便把一张木片递了过来,上面写有他的名字,还有简单的身份特征和信息。
  “王铁汉?这名字倒是有意思,不过你才十六,我看着倒像二十六啊?”
  “我打小就长的黑壮,所以我爹给我取名铁汉,我今年确实才十六,有里长村正还有同村五人做保。”
  铁汉壮的跟头黑牛似的,一说话就急红了脸。
  “好,你确实长的老成了点,你想举几号刀?”
  “一百五十斤的。”
  王铁汉直接指着一侧的那把大刀道。
  “你还是先举一百二的,若是能举过,你再举一百五的。”老贾倒挺喜欢这家伙,便好心建议。万一举不起一百五的反伤到累到,影响到后面举不起一百二的,那这家伙就可惜了。
  “那我先举一百二的。”
  两名郡兵便走过去把一百二十斤的大刀搬了过来,放到他面前。
  老贾还特意让一名郡兵讲解了一遍动作要求给他听。
  “按这样做就行了,记住要一次完成才算合格。”
  王铁汉身高起码八尺,这是差不多一米八五的个了,也不知道普通人家的孩子是怎么长这个的,而且他还壮,不是胖,是壮实,跟牛一样的结实壮。
  他深呼一口气,然后低头弯腰,双手下探,握住了刀杆。
  “呀!”
  一声大喊,他发力了。
  老贾一听他喊,还有些头疼,因为发力时最好是气沉丹田,咬牙闭嘴,这样力气才不会跑散。
  一张嘴,力量便容易散去,这就是好多人虽有力却不会用的表现。
  可让他惊讶的是,王铁汉大喊了一声后,居然就闭紧了嘴,然后双手一下子把刀抓起,然后上举,动作一气呵成。
  高高举起大刀,王铁汉还向四面转了一圈。
  最后他持刀向前劈砍数记,然后又转身向后劈砍数记,完成规定动作后,却还不放下,又持刀来了一个更复杂的刀舞。
  引来一片的惊呼之声。
  “握草!”
  老贾也忍不住喊出声了,就算是他以前没断臂时,虽然能舞一百二十斤的大刀,可也舞不了几下,那还是他掌握了用力之法,可这小子居然一来就舞的这么好,真是神力。
  “好了好了,你过了,留着点力气,后面还有考试呢。”老贾连忙喊停。
  王铁汉放下刀,脸有些红,但明显还很精神。
  “我现在能舞那把一百五十斤的大刀了吗?”
  “可以,只要你愿意当然可以。”老贾笑着点头,一边拿起了纸笔,在上面写下王铁汉,天生神力,可用之才几个大字。
  王铁汉走向一百五十斤大刀,然后抬起,举过头顶,舞刀,动作如流水,一气呵成。
  本来已经准备放下笔的老贾,不由的提笔再次写道,“建议可直接录取,编入朴刀队。”


第180章 七石弓
  “好了,刀试你过关了,现在可以试石。这是为考试而备的石块,有点像石锁,但没有石锁那么好拿,两边只各有可以用手指头抠住的地方,但不深。也分为三号,头号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
  “当然你们若是天生神力,也可以提出号的,出号的为三百六十斤。”
  “考试要求你们双手抓石,将石头提至胸腹之间。然后借用腹力,将石块左右底部各翻露一次。同样,须一次完成!”
  “若是你们觉得做不到,也没关系,那边还备有石锁,抓拿更方便,重量从十斤到五十斤都有,你们可以选择提单个,也可以提双个,但要求则不仅是提起,而是要完成提、扔、接等动作。”
  “当然,不管你选哪种,我这里都会记录起来,到时各有评份。”
  石蒂考的是力量为主,最低也是二百斤。而石锁除了力量还有敏捷,最轻的只有十斤。
  王铁汉依然直接要选择出号的,这回老贾也不拦着了。
  果然,三百六十斤的方形石蒂,铁汉直接发力就把石头双手提起来了,然后借着腹力还成功的按要求左右各翻底一次。
  “好了,你过了。”
  老贾过去拍了拍这家伙,“小子,你这力气估计能跟士信一比。”
  “他力气很大吗?”
  “嗯,他能把两头打架的公牛分开。”
  “我也能啊,有次我们村两头公牛争头母牛,打红了眼,角都打断了,没人赶的开。我急了,便一只胳膊夹住一个牛头,直接把他们摁翻在地才分开他们。”
  “你牛,你是真牛,跟士信一样的牛。”老贾被震的一愣一愣的,郡兵营终于出来一个能跟罗小六比力气的人了,不容易啊。
  最后一项试弓。
  弓是专门用来练习的硬弓,因为只是试力气,所以并不需要射箭,只要把弓拉开就行。这相比起射箭要简单的多,不用考试精度、射程等等,能比平常射箭拉出更硬的弓。
  营里试弓的单位是石,不过是用的汉时的石,一石只有二十几公斤的样子。试弓从一石到九石都有,不过考试主试一到三石弓,若是觉得自己力大,也可以试更强的弓。
  据史所载,宋朝的名将岳飞能拉三百斤弓,而宋一斤足有六百多克,折合汉代七石强弓。而岳飞的拉弓三百斤,还不是练弓,而是真正实战的弓,可谓牛气冲天。
  一般来说,能开七石练弓,实战都未必能用三石弓。好比清朝武举考试,弓试里有八力十力十二力三种硬弓。
  而在实战中,清军弓箭手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