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蚂蚁)-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这次由于兵力充足,杨嗣昌也是将所有道路都封锁一空,甚至召集附近猎户,将一丝隐蔽的小路也是封锁一空。至于其他的连猎户们都不知道的小路,杨嗣昌也并不在意。只要将大部分流寇堵在山中,那他这次剿匪就是成功的。甚至来说,杨嗣昌也是十分希望这些流寇能够从中路突围,这样流寇的建制也势必完全被打乱,只要他们敢出露头,那就会发现众多官军会立即闻风而至,彻底的将他们围剿!

郧阳此时的大局已定,但是其他战场上,杨嗣昌却是不太满意。左革五营还流窜于湖广,虽然这些流寇都是以骑兵为主,但是他们的流窜却并没有受到江南水网密布的影响,官军多次拦截和追击都是被其轻易摆脱。但是左革五营也是只有这么多的成就了,他们在官军的追逐下也是根本站不住脚,而且不断的战败,气焰已经快速的衰落!只要自己在郧阳腾开手,大军南下,左革五营也是难免被千刀万剐的命运!

因此,杨嗣昌也是十分的镇定,只等最后战况的到来。若是到了九月份天高气爽之下,这些流寇还是能够坚持,那大军便会主动入山彻底剿灭他们!

可是,世上不如意之事往往十之八九。就在昨日,有感于可能会长期进行围困,而且因为各路明军分散于数百里的郧阳地带,指挥和交通都十分的不便。杨嗣昌也是刚刚下令,改变之前的在谁地头上放跑流寇便谁负责的命令,以各个区域负责人负责的替代于其。

但是命令上也是将一个个区域的负责人任命了出来了,但是第一日,左良玉便与千里来援的贺人龙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左良玉自恃功高,又兼刚刚杀的张献忠只能夺路而逃的的威风,更兼朝廷援予平寇将军封号,官大一级压死人。而左良玉的麾下更是良莠不齐,这么多天来更是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拦截流寇,下面早已经是怨声载道。

这次顺着杨嗣昌之令,升任一路官军统帅,左良玉自然把防止流寇逃窜的第一道防线,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差使全部扔给了贺人龙。贺人龙自然不是什么好鸟,这些军阀把军心看的比皇命还重。因为军队是他们的依靠,若是士兵哗变逃走,那无兵无将的他们的命运自然是可想而知。

崇祯二年,陕西勤王大军千里兼程到了京城,但是数日之内也是片颗粮食未下,勤王大军在水米未尽之下能够坚持四日而不跨,已经是这路总兵能耐非凡了。但是原本就什么好心情的崇祯皇帝却是闻迅大怒,直接将这路倒霉催的总兵和一众副将、参将直接逮捕入京就在正法。

这一次也是让武将们明白了军队的重要性。而左良玉三番四次的打败仗,对各路总督阳奉阴违,却是从来没有被朝廷真正查办过,究其原因,也是左良玉虽然人品不行,但是打仗却是有两把刷子,而且最为擅长临阵逃脱,保存实力。

而只要一天左良玉的实力没有大损至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那左良玉就依然可以逍遥法外。因为谁也不愿把一个‘拥兵百万’的左良玉给逼反,这个原因各路总兵也是看的十分的清楚明白,因为没看清楚的基本上都已经完蛋大吉了,剩下的都是最为精明的。

因此,这种会让自己处境堪忧的安排自然也是引起了贺人龙的警惕。为此,甚至不惜与左良玉反脸的作法,也是让他在自己麾下的心目中形象变得更加的高大。毕竟俗话说当兵吃粮,当兵就是吃粮的,太过拼命的事,还是能不干就不干。

双方的争论也是越发激烈,弄的秦军与左军也是剑拔弩张,似乎一个不小心就会出现火拼的现象。贺人龙是不能退,否则他在军中地位就危险了。而左良玉却是更加不能退,他的百万大军全是靠着他的铁腕治理之下才能安稳的聚于一块而没有四散,因此更加不能示弱。但是双方叫嚣的样子虽然激烈,但是半天时间了,愣是没有一个人真正反脸动手。

两军的火药味十足的场面也是很快传到了杨嗣昌行营中,杨嗣昌大急,带着十数个亲卫便飞马而至。一番半威胁半劝解的调解之下,双方终于算是踏着台阶下来,再次划定了区域,各自驻守。终于缓和了气氛,双方心中都是松了口气,但是面子上还是相互瞪视了半刻钟,这才同时拂袖离去。

两军的摩擦并没有逃过群山之中流寇的目光,兴冲冲的张献忠认为两部如今产生了摩擦,必然会让层层的包围圈中出现漏洞。于是通知各路当家的之后,第一个便是发起了突围的行动。但是张献忠又一次料错了,虽然左良玉与贺人龙的摩擦不断,但是两人还是知道流寇若是从自己地盘处杀出去,那所面临的后果。

而且两人这番斗气的举动虽然似真似假,但是气却是真的,而且张献忠愿意出来做这个出气筒,左、贺二人哪里肯放过了他。于是一番可以说是出气的激战后,张献忠终于挨了满头包一般再次狼狈退回了山区,从此龟缩不出。

闻听此事,杨嗣昌也是放下了心中的隐忧,对于左贺二人的矛盾,杨嗣昌打的主意更深一层。既不判出公理,也不显得偏袒什么一方,这笔糊涂帐迟早得有一个结果,这两人杨嗣昌都没有好感,若是能让他们双方拼个同归于尽,杨嗣昌也是觉得十分的合算。

就在杨嗣昌一阵盘算之时,数骑也是快速的接近他的行营。

第362章后果

“闯王,不如跟这些官军拼了算逑。这些被人当成牲畜圈在山里,再过一个月,咱们大半的人都得饿死!与其饿死,俺老刘宁愿战死!”刘宗敏一口吐掉嘴边嚼的没滋没味的青草,恨恨的道。

“别吵,你没看到八大王昨日突围损失多惨重?再说,官军要是有那么多的粮草可以跟咱们耗,天下哪里会乱成这样?”李自成斜躺在一块圆石边,脸上没有一点惶急之色,似乎被围的不是他,而是官军一般。

这么多年的转战天下,大仗恶仗,绝仗哪个不曾打过?这次看似危急,但是比起与卢象升当年滁州一战,又算的了什么?这次只是被围,而有生力量并没有损失多少,甚至连伤筋动骨都算不上,根本就难以让李自成有任何的不安。

而郧阳,由于张献忠以及众多当家的也是多次被围此地,因而此地也算是各个当家的老巢所在,里面屯积的粮草也是为数不菲,至少可以让这里所有的人撑上个把月。若是狠下决心,放任外围的饥兵死活不管,那至少也是可以再多撑半年足矣。至于外围的饥兵,只要老营还在,那么出去后自然要多少有多少。

“闯王,各个当家的到了。”正思索着,刘体纯快步走了过来,小声的道。

“唔。我这就去迎接。”李自成起身,随便整理了一下衣服,当先向前迎了上去。

与历史上不同,李自成这次并没有在陕西与洪承畴死耗,最后被逼入商洛山。此次他原本是趁着河南大旱突入河南,因为跟洪承畴打的次数越多,他败的就是越惨,原本是来河南看看有什么发展前程。

但是却被已经投降朝廷的刘国能给摆了一道,被杨嗣昌数万大军差点包了饺子,虽然杀出重围,但是老营也是折损不小。一番奔波之下,也是进入豫西南的浙川,最后又从浙川进入多山的湖北,最后也是被逼入这鸟不拉屎的郧阳山区。

虽然狼狈,但是好在官军对于这郧阳的山区也是忌讳甚深,近两个月来除了封锁外,没有丝毫的创新。

但是被人堵的时间长了,虽然李自成不在乎,但是其他各个当家的却是没这么好的心情了。而李自成这个名义上的各个流寇的龙头老大的大败到来,更是让许多人心中难安,觉得官军势大,根本无法力敌。

今日,李自成除了想安抚他们之心外,另外也是有着一个天大的消息要通知他们,他们的春天马上就要到来了。不同于这些流寇的短视,李自成的战略眼光要比他们强的多,李自成虽然被困深山,但是却是从来未间断过派遣探子搜索着周边局势的转变。而昨日无意中捉拿到的一个官军,得到的一则消息也是让李自成心中滋味难明。

不多时,一众造反专家也是来到李自成的‘大营’之外。说是大营,不过是位置比较陡峭,而且站了十数个守卫之人,行进去,便是见到东一堆,西一群席地而卧的饥民。与各个当家的锦衣鲜马不同,李自成无论人前人后,都是一身粗布衣服,带着一顶早已经分不清颜色材料的毡帽。

相比于擅于保养的外号‘曹操’的罗汝才,他简直如同一个普通的老农一般,脸上刀刻的皱纹一道道,手上也是充满了老茧,属于那种往人堆里一丢根本引不起任何人注意的人物。除了一双眼睛偶尔流露出来的锐利之色,根本看不出这个竟然是大明的头号心腹之患之辈!

此时的李自成笑的十分的自然,丝毫没有在各个当家的面前显露出任何的傲气,简直是一位传达室中随处可见的老大爷一般。

“哼!装模作样罢了,我辈造反还不是图一个锦衣玉食,酒色美人,如此作践自己,难道没有一个女人看的上你,两任老婆都是跟人跑了!”人群中,一身锦衣玉袍的罗汝才一向看不起如此折腾自己的李自成,此时心中也是不无恶意的想着。

“各位当家,里面前。”时间不长,李自成已经带着众人来到自己的大帐之前。

李自成的大帐也是与其他闯营的将士没什么区别,只是稍微大了点。众人入座之后,数个仆妇也是将茶点送了上来,都是些普通的物品。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李自成一向节俭,可能他自己一人时吃的还没这个好,因此也是无人流露出什么不满,至于各人心中如何想,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闯王,这次找咱们过来,是有何事?”刚刚坐定,罗汝才便直接开口道,每次入李自成的大营,罗汝才总有一些不自在,也不知道这种情绪是从何而来。

“罗兄弟稍安勿燥,自成这便向大家说一下刚刚得到的消息。”李自成并没有丝毫不悦,只是眼底的寒光一闪而过,对于这个一向与自己不太对付的‘曹操’他也是向来没有任何好感。

见众人的目光纷纷集中于自己,李自成心中也是升腾起一股满意的感觉,从容的道,“刚刚得到探子来报,多尔衮数万大军根本没有返回辽东,半月前又一次杀入大明京畿!我估摸着,杨嗣昌这次可能又要退兵了!所以将这个好消息告知大家!”

“闯王,这是真的?好机会,若是杨嗣昌退兵,咱们就联手先把左良玉给做掉了!各位兄弟以为如何?”张献忠这数次没少吃左良玉的大棒,这次眼见官军可能解围而去,忍不住的撺缀道。

“这个左良玉可是咱们同行,怕是不好逮住这孙子吧?”罗汝才一向与张献忠交好,闻言也是愿意助上一臂之力,但是他的马军少,说这话时也是将眼光瞄向了正中端坐着的李自成。

“无妨。既然八大王开了金口,自成既然在此,自然会相助一臂之力!”李自成心中大骂罗汝才,但是口中却也不得不大包大揽的道。

“闯王就是仗义!”张献忠笑的合不拢嘴,有了李自成近万马军相助,这次就算揍不死左良玉,至少也能让其元气大伤。

“东奴既然出现在京畿,想来杨嗣昌不退也得退兵。现在大家商议一下,如何在杨嗣昌退兵之后各自行动的方略。”得知官军可能随时撤围而去,众人的情绪顿时也是高涨了起来,没有人看到,李自成说到建奴时,眼中那警惕和敌视。

……

察哈尔人一路溃逃,不断的向着朵颜草原而去。但是他们的救命稻草,此时已经不在了草原之上,而是再一次掉头杀向大明京畿。

六月中,京畿再一次戒严,此时原本躲在宣府镇的杨国柱,虎大威、王朴等人也是被朝廷公开赦免无罪,领他们再一次进京勤王。但是二镇大军在唐水河畔已经损失大半,三人身边所领之军,虽经补充,但是却也是不到数月前的一半。而且最为可怕的是,这三人的麾下也是从上到下都是再也没了精气神。

数千人奉旨碾转南下,刚刚到达昌平,就被清军数万人的数字吓的踌躇不前。虽然杨国柱极力镇压,还是逃走了近三分之一。至于虎大威,这人本来就是一个勇猛之人,唐水河畔之时,他的麾下损失最为惨重,跟随杨国柱突围之后,身边更是仅仅剩下了十数个家丁,差点成了光杆司令。这次入卫,原本就无钱无粮的他,更是因为朝廷之前隐然的治罪之意,宣大方面更是不肯给予他钱粮重振军队,因此这次入卫,他身边只有最后的数百人。这些都是他带了多年的兵,彼此之间的关系早已密不可分,根本无人逃离。

而王朴,根本无需在乎军士逃亡。而且似乎也是因为他头一个逃跑,这才使宣大二镇的士兵还未进入京畿就已经没了战力,杨国柱、虎大威只能勉强于昌平城外安营扎寨,最起码在重振士气之前,是不要想着再向前去了。

宣大军因为愤愤不平,所以迟迟不来,但是另一路最近的山东兵却是根本在练习如何行军和安营扎寨。近六千的山东兵在山东总兵官刘泽清的带领下,每日行程不过二十里,便直接扎营。一个月下来,他们的大军还未走出山东,更别说遥不可及的京畿地区了。

而河南总兵更是随杨嗣昌出征剿灭流寇,根本无力他顾,等在京城的崇祯也是有些悲凉的发现。与上次建奴相比起来,这次大明更加的悲惨,已经一个月了,他甚至连一个勤王军的旗号都未发现,他目前似乎一个可用的军队都没有!宣大军实力大损,而且士气低落,但是依旧快速的前来勤王,虽然士兵哗变,但是得知情况的崇祯也是并不怪责,甚至心中还有深深的悔责。

但是山东总兵的拙劣表现,似乎在嘲笑朝廷如今也是只能如此的看着,根本拿不出有力的表示。尽管崇祯一直在想如何将刘泽清五马分尸的办法,但是到了最后,崇祯也只能在心底一叹,如何山东完全依靠刘泽清镇压地方,否则山东很快就会成为一团乱麻。这也是为何刘泽清如此肆无忌惮的原因,因为崇祯根本拿他没有丝毫办法。

而最后一支强兵山西兵,山西总兵易飞,崇祯则根本不抱以任何希望,先不说易飞已经领军杀入草原,就只说卢象升一事,崇祯就觉得易飞八成的可能与刘泽清一样,纯粹在路上磨时间,根本不可能再如同上次一般日夜兼程前来勤王。

卢象升的离去,似乎比崇祯原本所想最坏的后果更加的糟糕,似乎随着卢象升的离去,大明原本最后的一点血性也是消失了。而且已经完全寒心的大明武将如今已经不是再阳奉阴违了,似乎已经开始出现公然不放朝廷在眼中的情况了。

第363章

崇祯十二年七月末,兴和。

再向前,便是大青山了。大青山,在汉人与游牧民族的对抗之中,也是渐渐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汉人多次出塞,都会路经这里,历史上有名的卫青、霍去病等都是由此而前,而汉人衰落之时,大青山也是游牧民族南下的重点地带,带来的破坏和杀戮也是极为惨重。

西行数十里,一路但见荒山野草,点缀一些灌木与桦树,一片塞外荒凉景色,因地势起伏不大,还是容易推行。不过因沿途水源少,这日消耗随军饮水不少,特别军中马骡,更是喝水大户。大军开始在一些浅山与谷地中穿行,大片密密草甸,深及马腹,一片片的杨树、桦树、落叶松,在谷山层层叠叠。

此时野草衰黄,道路黄叶堆积,甚多鼠穴,马行其上辄踣,车辆更是难推。不过山中多瑰丽彩色,有时可见泉水溪涧冒出,可为大军补充饮水。这些地带,都是可藏人马之处,军中哨骑,尽量扩大搜索范围。将士们前行也是警惕四顾,前方的夜不收已经传来情报,大青山与东阳河一带,出现了鞑子骑兵的活动身影。

而到了这里,山川巨变,不再是一望无际的平坦草原,而是山川地理无比复杂的多山地带。而且从数日前开始,也是出现了众多蒙古其他部落的游骑兵,虽然他们并没有敢于冲至大军附近,但是他们的出现也是代表了这一带的蒙古人也是即将出现。

而最为关键的是,易飞也是彻底的失去了察哈尔人的踪迹。也可以说是半月前,在察哈尔人三千人的拼命下,察哈尔人的大部队已经消失在易飞的面前。随后的追逐下,察哈尔人更是渐渐隐没于大山之中。入山追剿,虽然也是可以进行,但是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比地头蛇察哈尔人更加快捷。

这一战,察哈尔人算是基本上玩完了,妇孺老幼基本上被一网打尽。而且漠西草原也是丢失殆尽,更是男丁折损了近六成,已经永远失去了再次崛起的机会,只能沦为其他蒙古部落的附庸,这个蒙古人中的黄金家族也是完全走向了没落。

收获众多的物资和人口虽然让易飞欣喜,但是却是也比不上得到一个强大的盟友给易飞带来的喜悦。随着俄布木出现在草原上,以往被察哈尔人压迫的土默特蒙古人也是欢呼的聚集在一块,在以归化城为中心的漠西,土默特人已经再次站了起来。

虽然如今的土默特人丁口稀少,论其战力来说,他那刚刚组建的骑兵队更是只有寥寥的三千人,而且还都是牧民。但是易飞相信,只要自己的大军还在草原上停留数个月,那土默特人就会真正的控制住宣大二镇之外的草原。

在血骑的配合下,满清再想轻易的通过宣大入寇就会变得再无可能。这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护山西镇的有些空虚的北方,不用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北防御。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向目前急待解决的宣大二镇!

如今的宣大二镇随着三镇总兵的兵败,如今也是处于最为虚弱的状态中,易飞可以通过蚕食或者明取,可以将这一强军之地纳入山西镇控制之下。坐拥宣大、山西虎视京畿,虽然想想就让人觉得激动。但是易飞却是不愿做个捅马蜂窝之人,也许蚕食和经济渗透是最好的选择。

如今的张家口可以说已经在自己的控制之下,西边的杀胡口这两个通往塞外的通道都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中,也就是说通往辽东和草原的道路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宣大的任何物资想要通往别的地方,都得自己点头才行。而且好处还是,自己不用担任任何罪名,只要在草原上抢劫就行,而且被抢的还无处申冤去。尤其是通建奴的八大家,他们的货物内容更是足以让他们全家死上无数次!

“候爷!京城急报!”

在易飞心中满意之时,一个疲累不堪的骑兵也是快速的奔行于前,在易飞面前滚鞍落马,将一封紧急公文举过头顶。

易飞并没有丝毫表情,伸手取过了信,但是片刻时间内,眼中的玩味也是俞加明显。信的内容,可以说让易飞都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事情发生在一个多月以前,也就是自己刚刚入塞之时,清军竟然又一次突入大明京畿!而就在大半年前,这伙清军还刚刚吃过自己的大亏,这刚刚过去半年,清军连伤口也未舔完,就又一次大军入寇。

而且最为可笑的是,大明依旧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多尔衮如入无人之境,刚刚稍有恢复的京畿又一次被掳掠一空。各地明军根本没有丝毫的招架之力,毕竟能战的军队都已经要么被杨嗣昌带着南下,要么就是损失惨重无力出击。而京畿的虚弱也是让众多的军阀开始升起观望的心态,山东总兵便是以各种理由磨增着。

原本的勤王令一下,各国各地援军齐至的局面一下子没有了。在这份情报发来之时,距离清军入寇已经有的半个月了,但是各地勤王大军依旧丝毫不见踪迹。

“大明啊,已经完全没有了丝毫希望了。也许杨嗣昌可以成为你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吧!”易飞冷笑一声,任由这份情报落于地上,目光望向北京方向,眼中再没了一丝敬意,只有无尽的肃杀。

若是卢象升还在,易飞也许还会再一次入京勤王,但是事到如今,对于崇祯皇帝,易飞再也没有丝毫的同情。虽然这位堪称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但是这个皇帝也是证明了一句话,越帮越忙,越做越错。

至少大明在崇祯一直看不起的皇兄天启手中之时,还是一片的太平。虽然乱象已显,但是毕竟国家大体上还是比较稳定的,建奴虽然蹦哒的挺凶,但是依旧是一个旦夕可灭的小部落。国内天灾不断,但是人祸却是不太明显,起码老百姓们还是有一条活路。

而历史上最为人圬病的阉党主政,也是并不是完全没有一点可取之处,虽然极为严厉的打压东林党。但是出身草根的九千岁魏公公,还是知道要给百姓留一条活路,魏公公当政期间,虽然收的金银无数,但是他给天启的财政收入还是大部分从东林党身上收取而来,而且大力执行万历皇帝的盐监、矿监等政策,并未激化国内阶级的矛盾。可以说老魏没干出什么出彩的活来,最起码也并没有将国家搞乱。

而崇祯一当家,第一步便是应东林君子们之请,废除各地的盐监、矿监等,让国家收入大为减少。若说只是废除这些盐监、矿监等,是因为方始执政不懂利害受到东林党的蛊惑之下所做的昏招,那向灾民收税就是近乎愚蠢的行为了。至于之后的,向灾民收取历年来朝廷所免的赋税那完全只能以低能儿来形容他了。

至于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