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蚂蚁)-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之后下达的,收不到税便直接撤了当地官员乌纱帽的旨意,更是让人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他好了。这完全是害怕百姓不会造反,完全是一幅不逼反百姓就誓不罢休的样子。于是乎,天下灾害最重的陕西第一个举起反旗,如今在大明横行的流寇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陕西!

而这位皇帝更是觉得只有陕西造反不够热闹,继续在其他都受到灾害的北方各省都推行此例,于是乎,辽东还远未看到平定的征兆,天下就已经完全沸腾了。而且随着征饷剿匪——更加多的破产者加入流寇,为剿灭更加多的流寇再加饷加派,于是更多的破产者加入流寇,在这个死循环之中,大明不多的国力也是被迅速消耗,直到被榨出最后一丝元气,然后关门大吉。

视百姓如牲畜,急功近利,又只会坑杀忠良的皇帝,在卢象升战死之后,易飞就已经再也不会去维护这个一心让大明灭亡的皇帝了。尽管他做的那么多,每天一大半时间忙于政务,但是易飞有的时候也不怀恶意的猜想,要是大明换了另一个皇帝,会不会寿命更加长一些?这个崇祯皇帝,易飞都有些怀疑是不是建奴派遣而来的,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完全有利于建奴,真不知道老朱家怎么会出这么一个怪胎。

也许真是天灭老朱家,天启皇帝虽然算不得什么英明之主,但是若是他在执政,大明也许还能延续些年份。也许可以撑过这段小冰河时代,不会白白便宜了建奴这些垃圾。

“候爷,京畿告急,咱们怎么办?”见易飞一直沉默,一边的金海试探着问道。

“还能怎么办?咱们这就回山西,好好准备一番准备入京勤王!”易飞的回答也是让身边的张朝阳的眸子一下子暗淡了下去,虽然早就料到会走到这步,而且也是早已经在大明与易飞之间做出了选择,但是真的发生了,他心中依旧是有些不好受。

“候爷说的是!咱们山西连年征战,民生困苦,是该好好准备一下才行。”秦伟明也是面不改色的应道,若说易飞与朝廷决裂,最高兴的就莫过于他了,这么多年来,他依然是无法做到再次融入于大明体系内。

此时,又一骑探马快速的接近,“候爷,罗副将与张副将已经押解物资人口等回到了河套,如今正率军前来增援!大队人马已经到达百里开外!”

“这次老罗是立了大功了,可惜最后一战他是没法参与了。”易飞满意的点点头,罗立所夺的这些战争红利已经足够让这次战争利大于弊了,也该是退军的时候了,“将俘虏的察哈尔奴隶交于俄布木重建归化城,再留张俊卿率二千血骑协助镇守归化,以及封锁张家口!大军在此休养三日,三日之后,大队人马退回山西镇休养!”

随着易飞的命令,这次声势浩大的草原攻势也是基本上到此为止了。随后的移民和开发草原便成了日后的重中之得,河套之地,以及归化城附近,都是极为优秀的屯田之所,若是能够保证这里的安全,至少可以养活百万以上的人口。而且地处草原,这里之后的民风定是极为彪悍,也是强兵的良好地所。

一日后,罗立和张俊卿也是率军到达,数千血骑为核心,近二万的汉奴也是声势极为浩大。随同他们而来的,还有无数的牲畜和牧马群,整个便是草原民族的翻版!这些人将是未来汉人在大青山周边建立势力的先驱者,毕竟这些汉人比之内地的汉人来说,他们无论勇气还是对塞外的熟悉,都不是内地汉人能够相比的。

大青山,不止是一座山,而是一片连绵的山区。说大青山,可能人们不太熟悉,但是说到另一个名字,那就是如雷贯耳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阴山就是这里,而且大青山处于阴山山脉中部,向来便是游牧民族向南的必经之地。而明初更是在大青山正对面设立宣府镇,设立了层层堡垒,数个卫所,无数的大军在此防备。

但是事到如今,在朝廷粮饷有时数年也下发不来之时,宣府也是成了走私的天堂。无数的明人,面对着要么饿死,要么拿全家老小性命赌一把的选择下,不断的夹带着违禁物资走入塞外。他们虽然九成都埋骨于草原,但是毕竟还是有人十分成功的回来了。

而且在八大家通奴后快速发达起来,各地的走私活动就更加的活跃了。而且边军在粮饷没有下发补齐之前,那搜查违禁物品的可能性绝对会接近于零。只一天朝廷不补发下来粮饷那走私的大门就会一日敞开,而且如今各地地方文武也是从走私中获得极丰,就算如今粮饷下来,也不一定能够刹住这股歪风!

也许唯一的办法,不是血杀一批,然后将他们的财物再一次拿出来分配各方,再以强力的稽查队伍配合,这才能关上这扇走私大门。回到山西的路上,易飞也是不断的在思索着,而且开始有步骤的开始进行各类前期工作。

如今的山西镇,就算拼经济也是可以与各方一拼。苦恼经营数年,易飞治下也是出现了大批的商业精英。各种加工厂也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纷纷冒出头来,以皮毛为例,由于易飞可以从草原上低价得到无数的皮料,也是皮衣的价格一路下跌,而且衣物的本身成本也是急剧下滑。物美价廉的皮衣也是极为严重的冲击其他地方的皮衣市场,在山西镇这种既便宜,而且成色又好的皮衣攻势下,其他各地的皮衣商也是面临着价格战和破产双重选择之中,而且无论如何选择,他们都是极为痛苦的发现,最后还是难逃破产的命运。

而对于八大家的打击,易飞从前年就开始布局打压。越来越多的物美价廉的山西货开始不断的冲击宣大二镇,八大商的日子也是越来越不好过。他们辛苦从江南拉来的粮食等也是屡屡被人打劫,而且往往是商队一个不留的全部灭亡。而在这个兵慌马乱的时代,就算是让地方官派遣官军护送也是无济于事,众多马贼呼啸而过,官军往往最先崩溃四散而逃。

而他们设立于各个地方的矿山也是马贼们光顾的最勤快之地,无数的马贼没有任何旗号,没有任何话语,但是却是彪悍异常,以无数银子和粮食堆出来的家丁和护卫们完全不堪一击,几乎一个照面被会被其打跨!而且在一次官军闻讯而来镇压,却是被马贼们轻松的打的溃不成军,再以后,马贼们更是施施然的不分昼夜的不断的骚扰和掳掠,众多的矿产和护卫们也是不断的消耗着,直到众多的矿山银矿纷纷关门歇业,这才让马贼们来的次数少了起来。

在易飞趁机接手,以治下商人入股合资的形式将这些矿产以各种手段盘了过来。而且近年来,更是肆无忌惮的对于不服从者采取定点清除的模式,也是将各种矿产以强硬手段抢来了大半。易飞这会才深刻体会到官府力量的可怕,若是铁了心的要针对一个人,无论他是富可敌国,还是交友满天下,都是难逃被官府玩弄至死的结局。

虽然八大家也是给易飞送了不知多少数量的钱财,但是易飞每次都是欣然笑纳,日后停止动作几日。然后再一次而来时,也是更加的变本加厉!但是八大家除了在暗中自发的抵制镇西军外,也只有明里暗里不断的给易飞送钱,希望易飞能够放过他们一马。但是数月以来,得到却是无情的清洗的打压。

八大家的力量可谓惊人,但是他们一无兵权,二无得力之人。虽然宣大甚至朝廷众多大员都与他们结交,甚至说利益一体。但是面对着压倒性的武力优势,他们的反抗依旧是十分无力。宣大二镇官员甚至朝廷大员明显知道这是易飞在背后捣鬼,但是谁也不愿意为了几个商人,或者说不多的利益与一个候爵死磕,尤其是这个候爵杀建奴都如杀狗的情况之下,更是没有人愿意让这位杀神记恨于自己,要是自己将之逼反,那事后对方也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只要逮到机会绝对会将自己家族连根拔起!

就在各方不断的压迫下,八大家的生意与安全情形也是一落千丈,虽然他们的根基依旧深厚,放弃大部分其他产业,也是可以通过通奴而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如今张家口也是时刻在镇西军的刀口威胁下,八大家终于是坐不住了。

时至今日,再迟钝的人也是明白易飞这绝对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抱着全灭他们的目的而来!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纠纷,这完全是不死不休!虽然不知道易飞为何这般痛恨于他们,但是在生存危机的情况下,八大家也开始快速的进行了反应。

第364章安北都司

就在易飞率领大军徐徐回返山西之时,京城之外的多尔衮也是志得意满的开始向蓟镇外缓缓而退。这一次虽然抢的东西比预想中要少的多,但是好在没有了镇西军前来折腾,只有高起潜慌慌张张带来的三万不到的关宁军还算的上是一些麻烦,但是也是仅仅是麻烦罢了。

高监军这一次到来祭出的依旧是抱成一团,以监视为目的的勤王行动。但是这一次,他却是错的极为离谱,不仅是误判了形势,而且对于己方的军心士气萎靡不振的情况也是没有估料到。他作为这一次仅有的勤王大军,再也没有了友军为他牵制清军,于是也是终于让他明白了坚守根本是守无可守的道理。

清军只是一个冲击,就来到了大营之外。然后事情便简单的多了,在一排身披数层重甲的死兵拉倒栅栏之后,关宁军就连基本的抵抗也没有,立即作鸟兽散。幸亏这是准备精良,骑兵众多的关宁军,依靠着众多的骑兵,清军的战果其实并不是很大。

但是关宁军的溃败也是让清军再无顾忌,甚至连追杀的兴趣也不是很大。已经快要断粮的清军兴趣更大在于各个城池之中,在扫灭了这一支连麻烦都算不上的勤王大军后,整个京畿便是如同脱光的娘们一般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

半个月下来,京畿各地二十余座城池便陷入滚滚狼烟之中,无数的大明百姓和他们的钱粮便汇聚于清军的营中,每一日,清军便庞大了一分。每一日,都有一座甚至数座城池沦陷,那熊熊的大火甚至可以让黑夜为之黯然!

那是一座座被压抑已久的清军屠城后造成的情景,无数的尸体在烈火中被焚为灰烬!鲜血柒红了每一寸土地,这次清军在吃了大亏之后,更是将怒火发泄在无辜的百姓头上,所到之处,最先攻下的数座城池都是被屠戮一空!

半个月后,已经抢得足够财物的多尔衮也是不敢多做停留,向山东方向虚晃一枪,吓退山东总兵刘泽清之后,清军不敢多做停留,直接押解着人口财物快速的向关外而去。但所走之前更是重兵耀武扬威于北京城下,让崇祯脸色铁青之下,却是丝毫办法也无。

不久后,杨嗣昌也是匆忙带着大军返回京畿,但是留给他的除了一片白地之外,清军早已经不知去向。这次清军入寇虽然时间最短,但是所造成的破坏却是远远过于任何一次!至少三百万人口被杀或被掳走,各类物资和钱粮的损失更是多的无法统计!而且耀武于京城,更是让本就摇摇欲坠的北京统治更加变得脆弱!

杨嗣昌匆忙带兵来援,流寇更是趁机尾随而来,很是打了数场胜仗。这也是杨嗣昌迟迟难以到达京城的原因之一,更多的则是,杨嗣昌发现麾下的官军已经不再如同之前一般的听话了,众多官军在建奴面前也是表现出了极为保守的态势。尤其是之前刚刚策封了平寇将军的左良玉,更是直接借口湖广匪患为重,拒绝听调入京。

但是杨嗣昌发现自己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付左良玉,带着数万陕西兵,河南兵奔赴京畿。这一次他也体会到了孤立无援的痛苦,内无可昂然而战的战兵,外有强敌虎视京畿,杨嗣昌一个月的时间便是老了十多岁。

与其说大军入京勤王,还不如说是官军一路磨蹭着等待着建奴退兵的消息。快马二十天的距离,官军整整走了一个多月,前锋甚至还未踏入京畿三府的范围之内!而一听到建奴撤兵的消息,官军士气顿时大振,速度也是提高了数倍不止。仅仅两天后,便是出现在真定府范围,五天后便已经接近顺天府。可以说,杨嗣昌此次回军入援,一点效果也无,更是将剿匪的大好形势也付诸东流。

崇祯十二年八月中,在建奴已经退兵半个多月以后,杨嗣昌终于风尘仆仆的带领勤王大军到达京城之外。但是此时的京畿已经成为了一片焦土,更是千里不见人烟,形同鬼域!对于杨嗣昌,崇祯并没有太过苛责,但是杨嗣昌却是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到了现在,对于易飞的恨意更是直欲冲破九重天!在他看来,若是易飞不出塞,或者说听闻京畿之变后迅速入京救援,那也许事情就完全是另外一幅样子!尤其是听说,易飞竟然在距离宣府外极近的地方,不直接穿越宣府前来,而是缓缓退军至山西镇。然后筹措钱粮一直到现在,仍然没有筹措完备的消息后,更是破口大骂易飞儿狼子野心,无君无父之辈!

但是暗地里骂归骂,杨嗣昌却是丝毫不敢在人前如此,如今他也是知道易飞对他的恨意。若是他敢于公开质疑易飞,做出朝廷都不敢轻易动作之事,那易飞几乎八成的可能会直接起兵清君侧,以如此暗弱的明军对阵战无不胜的镇西军,杨嗣昌觉得最后自己肯定会和汉时的晁错一般,被皇帝拿出来挡替罪羊。

若是如此憋屈的死在易飞手中,那杨嗣昌绝对是不会愿意的。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施彼人之身的做法,也是让杨嗣昌品尝到其中的苦涩。尽管他心知肚明,易飞这是故意让他的四正六隅计划无法进行,但是他却是根本说不出来。毕竟之前易飞上书出塞之时,也是他鼓励皇帝同意此事,毕竟在当时的杨嗣昌看来,易飞要么深陷于塞外,数年内不能抽身,要么就得在塞外不断的流血和消耗,无论哪一条都会让易飞慢慢的衰弱。既能实现兵不血刃的平了易飞的势力,又能让其无法在自己剿匪之时出来捣乱。

当初一举两得之举,现在却成了让自己功亏一溃的障碍,这也是让杨嗣昌恨透了建奴,更加恨透了易飞!

“杨阁老,宁武候上书了!陛下派人前来请阁老入宫协商。”这时,一个家丁进来禀告道。

“那易飞都说了什么?”杨嗣昌几乎是咬牙切齿的问道。

“听宫里的公公言道,似乎宁武候有重开安北都司之意,皇上圣意难断,特请杨阁老前去详议!”家丁显然早已经打听好了,毫不迟疑的说道。

“贼子!”杨嗣昌恨恨的道,京畿危亡之际,不思报效朝廷,反而擅开边衅,哪有为臣之礼仪?

当杨嗣昌匆忙到达东暖阁之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相互对眼算是打一个招呼,杨嗣昌便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安稳坐下。自去岁温体仁倒台之后,周延儒也是顺利成章的步上内阁首辅的宝座。但是他也是很快发现,这个位置已经不象是以前那么的让人羡慕,而是如同一个烧红的烙铁一般,烫的人根本不能安稳的坐着。国家多事之秋,无论是流寇,建奴还是皇帝本人,都不是好对付的。但是既然坐到这个位置上,崇祯根本不可能再给他选择的机会,但是对于目前一片糟糕的局面,他也是束手无策,根本没有任何的对策,只能少做少说。

少做便是做的少,出的错也会少,少说也是同理。但是身为大明首辅,若是一直不说话,也是一种错。见崇祯的目光投向自己,他干咳一声,组织了一下言语,“陛下,老臣以为,如今东奴,北虏势大。既然宁武候有此心,那便准了他所奏,重开安北都司,有镇西军坐镇北疆,日后北疆会少许多战事。”

杨嗣昌一愣,如今的他是最见不得有人替易飞说话,刚要开口,一向与周延儒走的近的工部新任尚书苑景文立即表示附议。

苑景文这一表态立即将杨嗣昌给激的大怒,愤然起身道,“易飞!****耳!国难当头,不思报效皇明厚恩,相反挟势以邀朝廷,此辈乃祸国秧民之辈,若再助涨其势,何以制之?”

周延儒冷冷一笑,阴阳怪气的道,“杨大人此言是否言过其实了吧?众所周知,崇祯十一年东奴入寇,易飞可是率部与建奴连连血战,丝毫没有退让,所部损失之巨,和斩获首级之多可是有目共睹!至于易飞从何时转变,为何一怒而回山西,那也是人皆尽知之事,杨大人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小吧!”

这一番夹枪带棒的话语立即让杨嗣昌勃然变色,尽管他在卢象升战死唐水河畔之事中所起的作用可谓极大,但是这事做的十分隐秘,而且杨嗣昌历来备受圣宠,根本无人敢于提及此事。但是周延儒如此直接的说出来,也是让他顿时狼狈不堪,但语气依然十分强硬,“周首辅些许本官听不明白,周首辅可拿的出来证据?!”

眼见大明首辅与皇帝宠臣杨嗣昌大战在即,刑部尚书刘泽深,吏部尚书郑三俊、户部尚书倪元璐等事不关已之辈,也是弯腰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子,似乎想将鞋子上那灰尘一颗颗全部数清楚一般。

“行了!”就在气氛就要向骂街上面转移之时,崇祯冷冷的声音也是及时传来。

杨嗣昌有些愕然的看向崇祯,却是发现崇祯皇帝冷冷的目光也是一下子逼了过来,原本气势汹汹的杨嗣昌顿时惶恐跪倒于地,这事要说崇祯一点证据也没有,哪是根本不可能之事,而且杨嗣昌也是明白,崇祯对于因卢象升一事,让易飞对于朝廷产生巨大的裂隙之事也是极为不满。顿时低下了头,一声不敢再吭。

“就以周爱卿所言,内阁写个章程给朕过目!”崇祯威严的目光扫视完整个大厅,冷冷的扔下这句话,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东暖阁。

第365章异动

就在京城中为易飞的上书争执一片之时,易飞也是回到了山西镇。

出塞数月,所获极为丰厚,也正因为如此,大军行走的十分缓慢。而且在河套之时,更是将战利品分得一部分予以瀚不离,分化和打击是易飞对于蒙古人的策略。只有让跟着自己的蒙古人获得更多的利益,才是长久的捆绑政策。

而瀚不离从一个小部落,一步步随着易飞的成长慢慢成为草原上新一代的霸主有力竞争者,这种发展劲头也只能用让人瞠目结舌来形容。而且在易飞出征草原,差点将察哈尔人连根拔起之后,草原上也是出现了众多的归附部落。

毕竟曾经强势的女真人如今竟然不敌汉人,那蒙古人也没必要为满清誓死抗争到底。说到底,草原是个谁拳头大就听谁的地方,既然女真人已经没有了他们所向无敌的威风,那指望蒙古人为其死心踏地效力那根本是缘木求鱼!

在草原上的归化城,易飞留下了二千血骑以及近万人的汉奴骑兵,这些人的存在也是代表着易飞的统治。至少在漠西草原,还没有哪股势力能够憾动这股力量!察哈尔人已经是丧家之犬,而漠北的蒙古人更是不可能南下救援察哈尔人,他们之间的仇恨更是远远超过了对于汉人的仇视。在察哈尔人林丹汗之时,霸道的察哈尔人带给了他们多少痛苦的回忆,漠北蒙古人一度被打的只能举族远行避祸!

而东方的建奴,也是完全让草原上的蒙古人寒了心,察哈尔人如此拼命抵挡汉人之时,女真人根本无动于衷,甚至连象征性的派遣一些援助军队也没有。而且多尔衮滞留草原之时,更是将许多蒙古部落给压榨的几近灭亡,这种种事也是让原本倒向满清的蒙古人纷纷改变了立场。

对于重回漠西的土默特人,易飞也是抱以极大的警惕。虽然在历史上,在大明后期近百年来,土默特人一直与大明相安无事,但是却也不能让易飞对他们另眼相看。易飞明白,实力才是双方之间关系的关键所在。土默特人是在与大明一百多年纠缠之中,最后才定位好自己的位置,换句话说,只要汉人一旦衰弱,土默特人就会从带笑的狐狸一下子变成嗜血的恶狼!

如果象瀚不离部一般,汉人大量移民至河套,再用经济和共同利益来捆绑,那易飞就会放心的多。而且就算自己阵亡,已经留下框架的镇西军也会保持着对草原民族的优势,也是可以继续扩大着对草原民族的文化优势,而且自己的势力属于新兴势力,在百年内是无需担心出现如同如今大明一般的积重难返,而百年时间,已经足以让汉人形成对于草原的绝对优势。到了那里,就算汉人再出现各种内部问题,那也再没了游牧民族什么事了。可以说,只依靠地方军阀就足以让游牧民族的骑兵停住他们前进的步伐了。

而如今,由于强势的镇西军,汉人的步伐也已经开始向草原迈进。起码说河套地区,这里水利和土壤比山西地区更加的便利和肥沃,也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汉人的目光。已经自发迁涉而去的民众已经不下于五万,对于这些开拓者,易飞当然不会拒绝,更是提供种种便利,让他们到河套就可以安稳立足。而且河套地区的田赋也是比起内地来轻了一倍有余,大片大片的良田甚至不设上限,只要每亩交纳一斗田赋便可自由耕种。

每一户只要前来,便可分得一区挽马,代替耕牛为他们耕种土地。而且镇西军也是与瀚不离部也是相处融洽,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如今的汉人出塞再不象以前的胆战心惊和没有活路才会走入草原,安全而且肥沃、田赋又低的河套也是引起了一波波的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