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巨盗(醉酒)-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宜。”

“那你们怎么还这样争着到沈家来买?”俞仁更加奇怪了。

“因为沈家卖的米那是货真价实的,称上没有出入,米里也不掺沙子。不像那镇上钱老板的米铺。钱家卖的米,不仅称上要扣你的,买回家,必须还要经过筛淘才能吃。这一筛淘过后,你的米至少又减了三成。

所以,大家都不想去钱家的米铺里买米。可是又没办法,全镇就这么一家米铺。”

俞仁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那,你们为什么不去告那钱老板。他这样子卖米,官府就不管吗?”

那人听了这话,就好像是听到一件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新闻,忍不住笑起来。“小公子真会说笑,天下米铺哪一家不是这样?只是在平常年月里,他们没做的这么过份罢了。像沈家这样公平买卖的商家,小人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看见。听说沈家当家的是一位公子,大家都说,这沈家的小公子一定是菩萨转世,专门来救我们的。”

说着,那人背起米袋走了,一面走,还一面说,“好人有好报啊!好人……”

俞仁静静的看着那人的背影,忍不住出发一声感叹。在这个时代生存,如果你没有足够强的实力,真是可怕啊!连吃饭都买不到正常的米。

看着前来排队的人一个个满心欢喜的背着米袋走了。俞仁突然很想看看这个好心的沈家少公子长的什么样儿。于是,他向前走了走。

俞仁刚走到米船边,便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船边。

“你们动作快些,咱们今天卖完米还要赶回去呢!我听少夫人说,咱们少爷最近可能要从京里回来了。”

俞仁听了这话,终于忍不住叫起来,“曹安!”

那人听到叫声,忙回过头。果然正是被俞仁委以重任,负责沈家生意的曹安。

“少爷!”曹安见到俞仁,欢喜的一把抛下手中的活儿,向他跑过来。

那些本在排队的人们,听说这人正是沈家的少公子,都忍不住转过头来,向俞仁行注目礼。一直以来,沈家的少公子都只是个传说中的人物,他的米船近一年来,惠及山东运河一带的许多地方的百姓,可是从来就没有谁亲眼看到过这位少公子倒底是个什么样子,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

今天,这些人终于有幸可以亲眼目睹他的风采。他们很激动。群众一激动,这后果往往就会很可怕。这些等在船前,排着队准备买米的人也还罢了。

那不太远的地方还有一群更多的人,这些人基本都是衣着褴褛,有老人也有孩子。听说俞仁就是沈家的少公子,这些人一下子全都跑了过来,将他围在当中,人数不下五百。

梁如继几人突然看到这个场面,都吓了一大跳,赶紧抽出刀剑,将俞仁护在当中,一副戒备模样。

俞仁起初被这些人突然围住,也是吓了一跳。可是他很快镇定下来。因为他发现,这些人围住他,并没什么恶意。

就在俞仁不明白这些人围住他,是什么用意时,一名老人突然向他跪了下来。“沈相公,都说您是菩萨心肠,您救救我这俩个小孙子吧!求您把他们带走吧!

今年田里收成太差,他爹妈已连自己都养不活,哪里还有余粮来养他们。我老汉只好带着他们出来乞讨。可是遇到这种天下大旱的年份,到处都是乞讨的人,我老汉也实在是没了办法。

我老汉已经活了五十多年,死了也不可惜。只可惜了这两个孩子,他们都还不到五岁啊!求求您行行好,收留下他们,等过三五年,他们长大些了,便可以给您干活了。不然跟着我,他们也只有饿死这一条路了。”

俞仁看了看眼前的这个老人。他穿着一件已经破的几乎不能遮体的衣服,脸色焦黄,头上的头发白了大半,像一堆乱草一样。站在他身后的是两个三四岁的孩子。老汉说着,一面赶紧让两个孩子也一起给俞仁跪下来。

看到这一幕,俞仁的心颤抖起来。虽然小时候也曾听父辈、祖辈们讲述***的情景。可是,当他亲身经历时,却又完全是另外一种心情。

俞仁含着泪走上前,轻轻将老汉扶起来,然后将两个孩子搂在怀里。

第二百四十二章 就地赈灾

“老人家,这两个孩子我先替你们养着,待过三五年,家里的日子好过了,我会再派人将他们送回来的。你把你们家的地址告诉我。”说着,俞仁向身后的赵蕊一招手。

“把老人家的住址还有名字记下来。”说完,他又向曹安道,“去,给老人家拿一袋米。你们船上要是有现成的吃食,也拿些来给他们。”

曹安才要答应,周围的人群一下子骚动起来,呼啦啦一下子跪了一大片。

“沈相公,您把他们也一起收了吧!”

俞仁抬头一看,他们身边一下子跪下了一大群老人和孩子。这些孩子几乎都在十岁以下。俞仁大吃了一惊,他完全没有想到,情况会发展成这样子。

他哪里知道。这些人多数都跟方才的那位老汉一般的情况,家里没的吃了,成年人还想在家守着,虽然今年没收到什么,但还是把希望留在了明年。虽然没收着粮食,可田野里到底还能暂时捣腾出些吃的。什么树皮、草根啊!反正估计应该还可以挨一挨。可是这老人和孩子就不行了。这原本吃的东西就少的要命了,再要分给老人小孩子,就怕连大人也一起饿死了。

所以,各家的老人大多带着那些小的孩子背景离乡,到外地去乞食。其实,当他们离开家门的那一刻便已经知道,他们此行,能最终再活着回来的机会,只怕很小了。可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因为如果他们不走,只怕连家中的青壮也活不下来。他们,是这个家的希望。为了这个家的香火能够延续,为了亲人能够活下来,他们最终还是下定决心选择了这条死亡之路。

俞仁看着这一群跪在自己面前的老人孩子,他的心在滴血。

“曹安,这一带的灾情有多久了?为什么这么多百姓逃难,官府却无人过问?”

曹安赶紧走过来,“回少爷的话,山东今年遭了旱,其中以我们兖州府受灾最严重。其实,去年这儿就受了灾。只是没有今年重。所以,这一年来,咱们家的米船都是重点在这一带卖米。

一来是因为这儿的米价比较高;再者,也是秉承着公子一贯的济世救人原则。公子时常教导我们,做生意要买卖公平;生意人逐利故然是本性,但也不能一味的只看重利,生意的根本是要惠及别人,同时也惠及自身。这样的生意才能长久。

所以,那次少爷让我进了一大批米粮,之后又没有用着,我便试着带着几个人运了几船米到这一带来卖。没想到,居然小赚了一笔。之后我又带他们来了几趟,每来一次,米价便抬一次。”

俞仁点点头,“既然你说这儿去年便受了灾,为什么官府没有人管?朝廷没有发赈灾粮吗?”

曹安还没说话,就听到灾民中的一个中年汉子气愤的道,“这些当官的什么时候把我们百姓当人看过啊!听说先皇新登基时,便给我们兖州拔下来一批救灾粮。可是最终这些粮食都被鲁王和兖州的大小官员给收入囊中了,我们这些真正受灾的人,便连一颗米也没见着。”

俞仁听到这里,算是彻底明白了。他也知道,大明的官场向来如此,这也不是他能改变的。只能在心里希望一向以清廉自居的东林党上台后,能够稍改这种官场的贪腐之风。

稍顿了顿,他向曹安突然一挥手。“去告诉那些排队的人,今天暂时每人只能限买十斤。等过几天,我们沈家的米船还会装载更多的米来。让他们不要急。

别外,你马上给我组织人,就在这儿设起粥棚。向灾民施粥。”

灾民们听到这话,都面露喜色,可是他们早已饿了数日,便连欢呼的力气也没有了。

“这些孩子怎么办?”站在俞仁身后的若兰问道。

“咱们不是正好回去吗?你去找几条船来,如果这些孩子的家人仍然愿意给我们把孩子带走,咱们便把孩子一起带回去。每个送出孩子的人可另领到米粮五十斤。

此外,一定要记住,让人把每一个孩子家的住址和他们家家长的名字写下来,还有他们自己的名字、年龄、生辰,以便将来他们长大了可以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若兰点头答应。

这时,若梅已经跑回船上,拿来了许多果子花生,分给孩子们。船上实在没有什么现成的熟食,若梅只好把这些零食统统先扫过来。赵蕊帮着若梅一起给孩子们分着果子花生。

许多孩子拿到花生,便连壳也一起吃掉了。他们实在是太饿了。

俞仁默默看着这些孩子,想起自己从前在家,父母给他伺候的好好的,让他读书,他还不愿意。不由的眼中含起了热泪。

“乡亲们,你们放心。我俞仁今天把你们的孩子带走,我不仅会保证他们不会饿死,我还要教他们识字读书。待到将来,他们二十岁时,我便会让他们回来跟你们相认。”

这些人听了这话,又一起给俞仁磕头。

当天下午,俞仁便组织大家,在运河边搭起了一座粥棚。四方的难民闻风而动,很快便在这儿汇集了近千人。

眼看这个粥棚不够,俞仁又让大家动手,多搭了两个粥棚,三个棚子一起开。还组织灾民们自己动手,专门为他们搭了些草棚,以便给他们避风雨。此外,因为人多,为了不引起混乱,俞仁又将这些灾民分成了十个大队,每队百人。大队再分五个小队,每队二十人。各队分别选出一个大队长、一个小队长。有事,只要这些队长出来安排协商就可以。以免出现凡事一哄而上的局面。

忙活了一个下午,眼看就要天黑了,看着灾民们终于基本每人都领过了一次粥。俞仁这才松了口气。

这时,梁宗义匆匆回来了。

“怎么样?可有什么发现?”俞仁一面啃着赵蕊交到他手里的一个红薯,一面问。

“我跟在那钱家的管事后面,发现他拿着银子和几斤肉,去找了一个人。后来,我从别处打听了半天,才知道。那人就是本镇的地头。听说,他们这些人不仅会些拳脚功夫,而且水上的功夫都很利害。

我想,要是这陆上动手,他们是不足虑的,只怕他们也不敢。最可虑的便是他们从水上给咱们捣鬼。咱们的米可都还装在船上呢!万一他们把咱们的船凿沉了,那可就损失大了。所以,我赶紧来与相公和门主报告。”

俞仁听了梁宗义的话,扭头看了一眼梁如继,“梁兄怎么看?”

“宗义的话不错。咱们最怕的便是他们在水下给我们捣鬼。其他的都不足虑。要不然,咱们干脆马上动员大家,先把船上的米卸下来,堆到岸上吧!”

俞仁点头,“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至少暂时可以保证米粮的安全。”

不过,俞仁没有让大家马上动手,而是让曹安先把人组织起来,然后等天黑以后,悄悄的先把米从船上搬下来,再用袋子装上土,再放回到船上。这些事要尽量做的隐蔽。

一切搞定后,俞仁又安排人悄悄的伏在几条米船周围,等待着鱼儿上勾。

可是,等了一夜后,却没有任何动静,俞仁暗暗奇怪,还以为自己的这一招偷梁换柱被人识破了。

就在这时,曹安来报告,说是有个人要见他。

“什么人?”俞仁问。

第二百四十三章 赈灾现场

“说不上。反正不是灾民。他自称是本镇人,我问他名字,他也不说。”

俞仁放下手中的红薯。这是几个灾民为了感谢俞仁,特意献给他的。这也是他们眼中目前最好的东西了。

“这红薯真是好东西啊!只可惜太少了。要不然,分给这些灾民,他们生吃也行,煮着吃也可以。倒省去了我们不少的人力。”

梁如继接口道,“俞相公要这红薯还不容易吗?这东西在江南多的要死,而且极便宜。如果咱们用米粮去换红薯,就眼前的这些粮,换来的红薯便可以够这一千人吃上小半年的了。”

“真的啊?”俞仁大喜,他正为这些灾民太多,自己是否能够负担的起而发愁呢!梁如继的这个主意,让他一下子放下了心中的这个重担。

“曹安,这事就交给你了。你马上派一个人回家,告诉少夫人,让他用米粮给我换多多的红薯来,这东西冬天不易坏,运输又方便。”

曹安答应一声,“那,那人您还见不见?”

俞仁这才想起,曹安来是向他汇报有人要见他的。

“见,马上见。你把他带过来吧!”

曹安答应一声,去了。

不一会儿,曹安带进来一个四十上下的中年男人。此人身材魁梧,倒真是实足的山东大汉。

大汉走过来,向俞仁一抱拳。“沈当家请了。在下黄杰忠,有件事情要问一问沈当家。”

俞仁向黄杰忠也抱了抱拳。“我不姓沈,我姓俞,沈是我姨夫的姓。因为我姨夫病了,所以便由我替他掌管沈家的事务。不知黄兄要问什么事?”说完,他示意黄杰忠在自己所坐的草席旁坐下来。

那黄杰忠看了看俞仁,见他们几个都坐在草席上,便在俞仁旁边坐下来。

“听说沈当家住在松江,却远到我们兖州来施粥,不知所为何来?”黄杰忠说这话时,脸上露出戒备的神色。

俞仁向那黄杰忠微微一笑,“黄兄问的是。说实话,其实我本也没有这个打算。只是凑巧罢了。

我与几个兄弟刚从京里回来,想要回老家松江。可是在这儿却遇上了大片的灾民。我于是便上岸想看看情况,没想到正好碰上我自家的商船在此卖米。

我见这些灾民多数无钱买米,又实在饿的不行,便让家童在此特设一粥棚。虽然我是做生意的人。可是我也明白一个道理,生意首先要有人才有的做。如果百姓都活不成了,我也就自然没有了生意做。

虽然看上去现在我无偿的给他们施粥是我亏了。可是我相信,待到来年,他们的收成好了。他们便会跟我做生意的。我用一年的付出,换来未来长久的生意,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值得做的生意吗?”

黄杰忠听了俞仁的话,不由的发出一声感叹,“俞兄真是大才,目光远大,不像有些人那样,只会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放手。兄弟受教了。”说完,一甩袖子,转身走了。

黄杰忠走后,梁宗义悄悄向俞仁道,“我昨天看到那钱家的管事,找的人就是他。”

俞仁点点头,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看来,这儿的事情也差不多了。咱们也该回去,办我们自己的大事了。”

一旁的若梅不解的问,“为什么?梁师哥昨天不还说,那姓钱的对咱们不怀好意吗?”

俞仁伸手摸了摸若梅的头,“你这丫头聪明一时,怎么这事也想不通。那姓钱的虽然对咱们不怀好意,可是却不敢得罪那黄杰忠。他是本镇的地头蛇,有他给我们罩着,所以我说咱们可以放心的走。”

“为什么你会认为这黄杰忠一定会罩着咱们,咱们可没给他任何好处,而且他还收了钱家的银子。”

“因为他方才问我的那个问题。”

若梅想了想,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又似乎不是很明白。

俞仁又把曹安找了来,“这儿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如果有新的难民来,你记得就按我的办法办。先把他们编队,然后再由他们每队的负责人对他们进行管理。

尽量不要饿死人,但是你也要记住,我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解决目前的千吧人的问题,我们还可以,但难民再扩大,我们也会承受不住。所以,我走以后,你一定要经常派人向我汇报这儿的灾情。如果灾民超过三千,你就要小心对待了,需谨慎对待新的灾民。如果超过五千,你就不能再接受新灾民了。咱们虽然做的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否则就会把我们自己也一起拖进万丈深渊。

另外,这么多人住在这儿,只怕咱们还得找个大夫在这儿坐镇才好。”

“放心吧!少爷,您只管忙您的去吧!少夫人早就在家盼着您回去了。这儿的一切就交给我好了!”

两人正说着,突然听到若兰匆匆回来向俞仁汇报。“不好了,有一个孩子不知是饿的,还是病的,居然死掉了。”

俞仁一听有人死了,赶紧站起来,“在哪儿?我去看看。”

若兰带着俞仁来到一个草棚边,远远的便看见那儿围着一小撮人。

“俞相公来了,大家让一让。”众人赶紧给俞仁让出一条道。俞仁走进人群,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躺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一个老太太坐在一旁垂泪。

俞仁走上前,蹲在小男孩的身旁,伸手试了试孩子的鼻息,果然已经没有气了。

“这孩子刚才还好好的,也不知是怎么了,突然就死掉了。不过,既然死了,不如早些埋了吧!”一个旁边的中年人道。他正是这一队人的小队长。

俞仁又赶紧把手伸进孩子的胸口。他突然发现,孩子还有微弱的心动。俞仁以为是自己产生了错觉。

“若兰,你来看看,这孩子是不是还有心跳。”

若兰走过来,照着俞仁的样子,也把手按在孩子的胸口处。

“是,是还有一点心跳。”

“孩子还没死,赶紧去请大夫。”俞仁向若兰急道。

“大夫来了!”俞仁的话还没讲完,外面便有人叫道。

果然就见人群外走过来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他背着一个旧箱子,神态有些疲倦,但是脚步还是很匆匆。不知是听说了这边死了人,又或是别人去告诉他,这才匆匆赶来的。

俞仁看这老头背着一个箱子,满面风尘的样子,不由的奇怪,便随口问了一句,“他是镇上的大夫吗?”

“不是,这位李先生是最近才来咱们这儿的。李先生可是好人,他是行医路经我们这儿,看到我们这些灾民生病了,无钱医治,便主动留下来,免费给我们医病。他在咱们这儿已经呆了小半个月了。”一个站在俞仁身边的灾民解释道。

俞仁点点头,内心里不由的发出一声感叹:这个世界好人也还是不少的。

那李先生匆匆走进棚里,蹲下身子,仔细的给小男孩检查了一遍,便赶紧从背箱里拿出一副银针,取出其中一支长针在小男孩子的喉咙处扎了几下,又在他的胸口处扎了几下。

就见那男孩子的喉咙动了几下,似乎是吞下了什么东西,然后便慢慢的苏醒过来。

看的俞仁暗暗佩服,一旁的人们却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这孩子是怎么回事?”本棚的那名负责人向李先生问。

“不是什么大病,只是他刚才吃东西时被一个东西突然卡在了喉咙里,没吞下去,这才出现了窒息。”

“先生真是妙手回春!”俞仁在一旁赞叹道。

李先生扫了一眼俞仁,没有说话,正要背起箱子走人,突然看到俞仁身后的赵蕊,老头子又停了下来。

老头仔细端详了赵蕊好一会儿,向俞仁道,“这位少夫人有重病在身,怎么还出来抛头露面?”

第二百四十四章 他乡故知

赵蕊本作男子打扮,听了这话,脸上不由红起来。

俞仁却大大的吃了一惊。“我娘子这几天确实是有些不太舒服,可是我也请大夫给看了,都说没什么大碍啊!先生怎么说是重病?”

李先生摇了摇头,“不然,少夫人最近是否时常发寒,而且还常常犯困?”

“对啊?你怎么知道?”俞仁更加吃惊了。

“这是中了七宝迷香的一种常见反映。当然,这种反映也说明他中毒很浅。本来,这样浅的毒,对她并无多大影响,但是却因为她最近这阵子正好身份较弱,体内阴阳本就失调了,如此便更容易被外毒侵入。

这病要是当时发现,倒也不难治愈,必竟这七宝迷香虽然利害,却不是什么难解的毒。可是拖了这么久,这毒已侵入身内,深入腑脏就大大的不好治了!得需几味难得的药引。加之尊夫人身子弱,下药的分寸也很难,用药不足,这种七宝迷香的余毒去不掉,用药过度,又会严重损伤尊夫人的身体。”

俞仁听到这李先生说出七宝迷香几个字,算是彻底的信了。知道赵蕊定是那日在梁如继家的密室中,吸入了少量的七宝迷香。

“先生一定要救救我娘子啊!”这一回,俞仁是真的急了。

“放心,这病虽然难治,但最难的还不是在治,而是在发现。既然我看出了病根,这医治起来就变的容易了!”

俞仁这才放下心来,可是,见这李先生光只是上下打量自己,却不给赵蕊看病,他不由的又有些着急起来,不知这李先生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为了银子。可是听这些灾民讲,他给灾民们看病是不要钱的啊!显然李先生不是个在乎钱的人,可是他又为何不动手给赵蕊治病,而一直上下打量自己。俞仁心里实在猜不透。

“先生!现在就请给我娘子医治吧?”

那李先生轻轻笑起来,“她这病虽然不轻,可是却不急在一时。而且我手头暂时还缺几味药,马上治不起来。”

“先生缺什么药,尽管跟我说,我让人马上去买。”俞仁急道。

李先生摇着头,“不必这么麻烦。我那徒儿背的药箱里,这几味药都有。只是他现在去前面的山上采药去了,暂时还没回来。待他回来,我便可以动手给少夫人治了。”

说完,李先生背着药箱便往外走,一面走,一面还示意让俞仁跟上来。

俞仁不明白这老郎中要捣什么鬼,可是却不敢不听他的,只好跟在他的身后。

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