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小书生-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作为一个贤才,必然要劳其胫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其动心忍性,方能成才,这有竞争才会有突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我们这叫做广散网,捞大鱼!”

    李二不可否认地点点头,算是同意了云毅的想法。

    “既然如此,那你就回去写一个章程出来,朕先看一看,如果真的能够成功建立这个公学,到时候早朝之上,你就提出来。”

    李二对于世家的忍耐已经降低到了一个很低的程度了,这些时日的整风行动,大部分都是世家推举或者是经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世家的影子。

    然后,这些官员就仗着自己身后有着世家作为靠山,无恶不作,这样的结果就是激起百姓的怨恨,让大唐失去了民心。

    这样的事情,是李二非常不想看到的。

卷二 初唐风云 第三百一十八章 捐钱建学

    说实话,当初在见到活字印刷术和改良的造纸术的时候,李二就有心要打压世家之人,提拔寒门弟子,只不过那时候他还不是一个皇帝,大唐还不是他说了算。

    而现在他成为了大唐的皇帝,却又没有很好的办法。

    这个打压世家的想法,他并不能询问别人,因为现在长孙无忌是长孙一家之主,成为了新晋世家,还有其他的比如房玄龄或者是杜如晦等人。

    能够询问的人只有寒门弟子崛起的人,比如现在的魏征,虽然他现在也算是新贵,但是却不拉帮结派,再加上他是寒门出身,家世并不是那么的大。

    但是魏征却没有办法,眼睁睁看着活字印刷术这样的神器放在国子监,可能那些世家都已经掌握了这种技术。

    毕竟当初李渊就没有打压世家的想法,把这个活字印刷术直接展现在了世家之人的面前,那还有学不会的道理。

    最后只有把目标放在了云毅这个制造出来神器的人身上,这位在李渊当政的时候,就提出来不少的新奇的想法呢,钦差大臣都是他想出来的,还有防止蝗虫之灾的方法。

    现在看来云毅的确有想法,而且这个想法在制造出来活字印刷术的时候就想到了。

    只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提出来,在每个州建立一个公学,这明显是和世家建立的学院过不去,李渊也更本就不会答应的。

    李二也没有责怪云毅为什么不早一点儿提出来,开始询问自己的下一个问题,这些都是关乎大唐政策的问题。

    云毅也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想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这算是李二和云毅两个人第一次以这样的身份在一起谈话,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话题都是大唐国策。

    时间一晃就到了中午,云毅的肚子都已经开始叫唤了。

    “哈哈,今日和你相谈甚是欢畅,这么快就到了中午,来,陪朕一起用膳,朕还有一些话想要说。”

    云毅也不推辞,都这个时候了,出了皇宫在回家,估计平阳公主她们都已经用完膳了。

    李二当真算是节俭的皇帝,从来不会铺张浪费,当然是这个时候的他,至于以后的他就不知道了。

    在吃饭之前,李二才说出了心里话,还是关乎于平阳公主的,他现在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可是却又面临众叛亲离的伤痛,急切的需要亲人来一起和他分享现在的功绩,需要一个亲人来安抚他。

    “二姐虽然会和朕说上几句话,但是每一次都是不辞欢喜,没有了以前的那种亲近,唉,朕当初是迫不得已,她怎么就不明白了?”

    看了一眼御膳房上来的菜,样式不错,闻起来也比较香,难怪能够当上御膳房的厨师。

    “陛下,微臣相信时间一定能够冲淡伤痛,现在平阳已经大有改变,要想平阳能够完全原谅,这需要一个契机,等到这个契机到了,这情谊自然也就到了,只要陛下诚意十足,必然能够感动平阳,微臣相信平阳是一个明事理的人。”

    “嗯,不说这个了,朕相信,朕一定能够感动二姐,用膳!”

    云毅感觉御膳房的御厨已经有了大师的水平,这菜做的还真不耐,难怪当上皇帝的人都会变成一个胖子,看着已经没有往日英武的李二,云毅表示他总算是知道了原因。

    享受到了差不多皇帝的待遇,这也算是赚到了。

    出了皇宫,直接派人回府上打了招呼,就去了御史台,皇帝李二吩咐的事情还要去办。

    这公学该怎么建造,云毅早已经想好了,只是以前一直没有机会提出来罢了。

    大唐现在正在准备开启北上和西进策略,有了天罚就有了本钱,对于突厥和吐蕃这两个邻国和宿世之敌,李二是绝对要把他们消灭,还有一个东北的高句丽。

    所以就算是有云毅这个赚钱机器在,大唐的国库的钱财也并不是很多,这建造公学的钱财肯定不能在国库里面出。

    那么就只有在商贾或者是世家还有大臣这里面要钱了,这个方法很简单,只要是把那些捐助人的名字刻在公学学院的墙上,让那些人也出出名,让那些寒门弟子记住这公学建立不易,简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之后就是公学的图纸了,这个云毅也早有准备,一个宿舍是少不了的,还有一个学堂,再加上一个藏书阁,也就是图书馆,还有一个就是功德墙还有光荣榜。

    一边想一边写,最后整理出来,便是一个很好的奏章,等到了明日,也就要看皇帝李二的决定了。

    在御书房之中,李二看完了云毅所写的奏章,怎了说,这样的想法简直就是太大胆,却也是最为新颖,却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百官也都捐钱,并且参与其中,也就相当于有了一层保障,再加上那些商贾,最后如果朕再提名,这三层保障,绝对能够让这公学屹立不倒。”

    李二看着云毅,神色比较复杂,让云毅感觉有一些得慌。

    “陛下,那个,您要说什么,就直接明说吧,这样看着微臣,让微臣感觉有一些心慌。”

    李二微微一笑,说道:“没事!你这一次算是立了大功了,如果你这个奏章以出现,到时候那些天下寒门定然会记住你的好,不过,你也算是解决了朕的心头之痛啊!”

    云毅不想打击李二现在的好心情,但是有一些话不得不明说,“陛下,这百官捐钱其实并不好实行,因为现在正在整风行动,他们定然不敢大大出手,顶多也就是十几两钱财,最多不超过几百两,至于那些商贾,可能会捐赠的多一些,但是一个公学的建立,只有这一点儿捐助,是不够的。”

    李二本来很好的心情,现在听到云毅的顾虑,也就沉默了,“到时候朕会从国库里面调动一笔,这段时间的打击贪官污吏倒是让朕意外的赚了一笔,嗯,还有你这个金主,哈哈,到时候你就开一个好头,多捐一些,反正,这个公学是一定要建立起来,不管是谁都不能影响!”

    意气风发的李二自然有这个魄力让那些阻挡他建立公学的人完蛋,但是云毅总感觉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到时候又要吐血了。

    就算是钱多,也不是这么个玩儿法啊!

卷二 初唐风云 第三百一十九章 君臣演戏

    既然李二满意了,那么这个建立公学的办法也算是通过了,剩下的就要看具体的实施了。

    这到了第二日的早朝,还是和往常一样,先从丞相还有宰相等人开始汇报,一级一级的往下。

    汇报完了之后就是等着李二的一些决策,这些事情都是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还有一些则是全部写在了奏章上面,等着李二批阅。

    一个这么大的国家,每个州每天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事情,还有一些则是军营里面的事情。

    所以说啊,皇帝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到了最后,李二看了一眼站在后面的云毅,对百官说道:“众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事情要上奏?”

    云毅抬头看了一下其他官员,应该没有人了,这个时候,该轮到他表演了。

    “启奏陛下,微臣有事要上奏!”

    李二微微点头,说道:“嗯,准了!”

    云毅便按照昨日说好的开始,“科举初立,选拔人才无数,乃是大唐强大的根基之一,然则……。”

    洋洋洒洒地说了差不多半个时辰,最后总结起来就是想要在各州建立公学,需要在朝的这些百官捐钱。

    皇帝李二的这个朝堂之上,一班的大臣是秦王府出身,还有一小部分是隐太子的属臣投降的,还有一些就是继承于李渊当政时期的一些官职的官员,凑起来差不多有一百多号人。

    说实话,建立公学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却也没有什么坏处,想要让他们捐钱,真的是有一些困难,就算是把名字刻在功德墙上面,他们也并不在乎。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再需要名声了,只把这个官好好的当下去就行了,名声太高了,反而对他们不好。

    就像是现在的李靖,虽然是大唐的军神,身份和名声都非常高,可是现在并不受李二的待见。

    “建立公学之事,的确是利国利民,不仅仅让大唐出现一大批的人才,也能够让百姓的知识文化……嗯有所增长,这件事情,朕恩准了!”

    “至于让各位大臣捐钱,嗯,那么就有你先带一个头吧!”

    李二做出了一副思考了一会儿的样子,然后直接恩准,这本来就在昨日都已经谈论好了的。

    在下面的一些大臣,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下上面的李二和站在中间的云毅,瞬间就猜到了这是他们两个人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其目的就是想要让他们这些人捐钱来建造公学,说是捐钱其实还不如说是圈钱,这云毅倒是好想法,一下子就获得了皇帝李二的绝对信任。

    “微臣不才,凭借着师傅的教导,创造了不少的小玩意,用这些技术赚了一些钱财。

    听说幽州比较远,地处贫苦区域,那微臣就直接捐赠一千两,为幽州建立一所公学!”

    大唐现在一共有三百多个州,并不是要建立三百多个公学,而是好几个州联合起来,一共要建立五十五座公学。

    在这五十五座公学里面,云毅现在承包了一个,那就是还有五十四座公学,朝堂的百官必须要承担十座公学的钱财。

    剩下还有四十四座,天下商贾可以负责,各地州县再负责筹集。

    当然也不是一下子就建立这么多的公学出来,而是每一年建造几座出来,毕竟有了公学就需要老师。

    现在的大唐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识字的人不多,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的老师出来。

    那些大臣听到云毅直接捐赠一千两,承包了一座公学,立马就惊讶了,没有想到这位御史竟然这么有钱,这么有气魄。

    “好!云爱卿当真是爱国爱民忠心耿耿啊,一下子就捐赠一千两来建立一座公学,乃是典范也!”

    这一场自导自演的戏到了这里就算是结束了,剩下的就要看这些大臣的反应了。

    云毅为了建立公学捐赠一千两的事迹也被书写在了史书上面,并且以后那幽州的公学就相当于是云毅一个人建立的,从那里出来的学生定然也会记住云毅的恩情。

    在下面的那些大臣都在转动着脑筋,想一想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做。

    特别是那些世家的人,这要是建立了公学,那么他们世家建立的学院定然会受到不小的打击。

    可是现在形势逼人,李二和云毅两个人自导自演了这场戏,已经是在逼迫这些人做决定。

    世家的一些官员倒是心累,这一旦捐赠了,建立了公学,他们在士林之中的声望就变小了,同时书院也会受到排挤,到时候就不像是以前那么轻松了。

    可是如果不捐钱,到时候那些寒门弟子还有其他求学的人,都会记恨世家,这要树立多少的敌人啊!

    这样做的同时,也让李二彻底记恨上了世家,同时也在这朝廷受到排挤,到时候有了公学,大唐也就有了寒门弟子出身的人才,这些人要是开始联合挤压,世家真的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看到下面的大臣还没有做决定,李二脸色微微阴沉,最后直接站起来说道:“朕作为这天下之主,既然要为百姓建立公学,自然也要有所表现,朕也拿出一千两出来,在东都建立一座公学吧!”

    这大唐的皇帝都出面了,他们这些大臣还有什么好做作的,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就是程咬金。

    “俺老程以前没有读过什么书,到了现在才知道读书的重要,俺是个大老粗,既然这件事情能够让大唐更加强盛,那俺就支持,俺愿意捐赠三百两!”

    在皇宫的一旁,侍郎专门记载,云毅捐钱一千两,为幽州建造公学,李二陛下也捐钱一千两,为东都建造公学,然后是程咬金捐钱三百两。

    白纸黑字再加上这么多人的证明,到时候也不怕那些官员不认账,这个时候不认账,那就是找死!

    有了程咬金作为代表,其他的那些官员开始慢慢的上前,都在考虑自己到底要捐赠多少,还有一些则是还在观望,等着最后做出决定。

卷二 初唐风云 第三百二十章 最积极的人

    “老夫这些年也存了一些积蓄,这是对于大唐的教育非常有帮助的一件大事,如此利国利民之事,孔家自然全力支持!老夫愿意出一千两,在襄州建立一座公学!”

    孔颖达的话一下子就再一次吸引了朝堂之上所有人的注意,包括坐在上面的皇帝李二都有一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孔颖达,然后不动声色。

    皇帝李二如此聪慧的人,自然已经想到了孔颖达如此做的目的,当真是好魄力,好谋算啊。

    建造如此多的公学,就需要很多的教书先生,而大唐现在读书人实在是太少了,大部分是世家的子弟,其他就是儒门弟子,至于寒门实在是太少了。

    说实话,寒门弟子如果不是家境稍微好一些,或者是自己刻苦,找到书籍,找到能够教他读书识字的人,不然就是一辈子的文盲,这个时候没有文盲这个词的出现,把不会读书识字的人都叫做大老粗。

    这个时候能够认得几个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能够认识很多的字,或者是读过书,那就更加了不起了。

    总的来说就是这个时候,教书先生是非常难得,要是真的建立了这么多的公学,肯定有学子去读书,那么到时候没有教书先生,怎么办?

    孔颖达一下子就捐出来这么多,除了想要博一个名声,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想要让他们儒家的那些没有中举,还没有一官半职的闲适书生,去当教书先生。

    这样一来,那些公学出来的弟子,也算是他们儒家门下的弟子,这样一来,儒家就能够再一次强盛。

    当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在场的一些官员,那里还不明白这位大儒的打算,都是开始也在心中谋划着到时候让自己门下的人也去当教书先生,笼络一些人才。

    当然了,这个笼络并不是直接把人才拉到自己的阵营,毕竟现在皇帝李二那么精明的一个人,要是有人真的拉帮结派了,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死罪。

    只不过是拉人情罢了,公学里面有了自家的教书先生,到时候稍微表明一下身份,相信那么学生心中也很清楚。

    云毅也是看了一眼孔颖达,已经胡子花白的老人,却非常有精神,眼中总是时不时冒着光,这样的人心中定然是有沟壑之人。

    只不过既然想要建立公学,想要为百姓谋福利,为那些寒门弟子找一个很好的出路,让大唐走上不一样的道路,云毅怎么可能就让儒家的人钻了这个空子。

    李二神色不明,不知道在想一些什么,就这样看着下面的官员,一个一个的上报自己捐款的字数。

    几个小时过去了,这个捐款活动总算是过去了,侍郎照着自己写的内容念了一遍,看有没有写错的,确认好了之后就是下午的收账了。

    李二再一次把云毅留在了御书房,美其名曰是为了再一次确认一下建立公学的事情。

    那些大臣也都想要消化一下这一次的事情,毕竟建立五十五个公学,不是一件小事,这可是他们这两年听到的最为震惊的事情了。

    “儒家当真是好算计啊,这孔颖达一带头,竟然让他们独自占了一个大份,建造十座公学院绝对是足够了,只不过他们却想着借着这一次的机会,让自己的儒家的人来做教书先生,这是要做什么?”

    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意见到一个比之自己皇室还要大的一个组织,李家之所以把自己的祖先标榜为道家的李耳,就是为了壮大一下道家,这样一来就可以不会让儒家独大。

    但是作为一个皇帝,却又需要儒家的人,因为儒家懂时政,儒家的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会读书会识字,最为关键的是儒家宣扬的是忠君爱国的思想。

    这个思想是李二所需要的,就算是孔颖达有一些私心,他也坐视不管,只不过却不想真的就把自己想要建立的公学院,直接拱手送人。

    “云爱卿,你可有什么好的办法,不会让这公学院最后落入了儒家之手?朕希望自己将来用到的那些人才,都是比较纯粹的人才,而不是身上带着一些其他身份的人才。”

    开门见山,这证明李二是真的被气到了,却也无可奈何。

    既希望儒家教导出来的学生一个一个都是忠君爱国的人,却又希望这个学生不会是儒家的人,贴上了儒家的标签。

    “其实,这很好办,公学院建立起来,并不简简单单的教导那些学子读书识字,让他们应付于科举考试,这样一来就成为了为了科举而读书,而教学。

    公学院要建立几个学科,不仅仅要让这些学子会文,还要他们会武,更要让他们会农。”

    云毅的话一下子就吸引了李二的注意,会文会武还会会农,这简直就是全面发展了啊。

    “快快解释,朕倒要听一听你这会文会武还会农的好想法!”

    云毅回答道:“儒家想要那排教书先生,这正好解决了我们的需要,不过我们不可能全部用儒家的人,想要胜任这教书先生,还需要一场考试,到时候微臣会出试卷。

    不仅仅可以让儒家的人参加,还有其他的人,只要是能够读书识字的人,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上,在四十岁之下,都可以参与,这样一来就不仅仅是儒家的人当这个教书先生。

    至于武,那就是武将的事情了,不是有老兵老将吗,就让这些人来担任教武的先生,给公学院的学生安排练武还有兵法谋略的课程。

    至于最后的会农,那就是请对于农桑有很高的研究的官员或者是老农去教导他们。

    这样一来,这些学生就算是比较全面的人才。”

    李二想了一想,问道:“这么多课程,会不会贪多嚼不烂?”

    云毅直接回答道:“只要是课程安排的合理,每位学员必须在公学院呆两年的时间才能够参加科举或者是武举考试,这样一来,他们就有时间了,到时候在科举和武举考试严格把关就可以了。”

    “这……,两年的时间会不会太长了?”

    李二这是非常需要人才来填充大唐的官场啊,看来这一次的整风行动落马了不少的官员,一下子就让官位空出来了。

    “陛下,如果需要比较全面并且对大唐有贡献的人才,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耐心,还要有信心,今年就能够先建立十座公学院,再过两年,就会有很多很多人才出现,到时候为陛下所用。

    这也可以防止那些教书先生都是儒家的人,学生也都是贴上了儒家的标签。”

卷二 初唐风云 第三百二十一章 见识长短

    孔颖达为自己在朝堂之上的表现沾沾自喜,这一次的儒家算是有了一个发展的契机,一定要把握好啊!

    殊不知,云毅和皇帝李二已经想到了对策。

    作为大唐的皇帝李二,他是不可能看到自己以后所用的人才全部都是出自儒家,这会让儒家非常强大,会动摇大唐的根基。

    李二非常自信,他相信自己在位的时候,绝对能够压得住儒家,压得住世家的人,压得住所有人。

    但是他不相信自己的儿子,能够像他一样,压住这些人,一旦儒家真的独大,在朝的官员都是想云毅所说贴上了儒家的标签,以后想要做什么决策,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些官员的影响。

    而这些官员又是或多或少站在了儒家的立场上,这对于皇帝统治整个天下都有不小的影响,这是李二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孔大人,您这一步棋,走的实在是高啊,我们儒门振兴有望了啊!”一个同为儒家学子出身的官员,到了孔颖达的府上,对孔颖达大声地称赞。

    不到一会儿的时间,这孔府就变成了儒家学子的齐聚之地,坐在最上面的便是孔颖达和阎立本还有虞世南等人。

    这些都是在朝为官,并且官职还不低,在早朝上的那一幕,他们都是亲眼所见,也都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