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村居清贫乐-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元本托去捎信的人将事情经过说给了薛氏她们听,薛氏自然知道常子胜,她对常子胜满怀感激,这下见到了人,立马拉着人家的手道:“后生,这回真是多亏了你,要不是你,我家雪姐儿兴许就没命了。”她边说边打量着人家,然后赞叹道:“好,好,真是个好后生,不光心眼好,这模样也好。身板壮实,瞧着就是个能干重活的。”
  薛氏拍着常子胜的手不住嘴地夸,一旁的白氏笑着帮腔:“是啊,是个难得的好后生。”杨元本还嫌不够,补了一句:“这后生挺厚道,我跟他搭伙抬石头挑土,人家一直照顾着我。”
  常子胜虽然想博取杨家长辈的好感,可被这么当着面地夸,实在是够难为情地,面红耳赤地他不敢从薛氏的手中抽出自己的手,只能讷讷地道:“啊,那个,都是晚辈应该做的,不过小事而已,哪里当得起老人家这般夸奖。”
  罗大安笑着打趣道:“子胜表弟面皮薄,可经不起祖母和爹娘这么夸。”薛氏看着常子胜不自在的样子,赶紧放开了手,呵呵笑道:“这孩子,害羞了啊。”
  杨雪看着常子胜手足无措的样子,忍不住捂着嘴巴在一边偷笑。常子胜看了杨雪一眼,开心极了。杨家的两位女性长辈对自己印象不错,杨元本更是在帮着自己说话。从眼下形势看来,自己娶杨雪的愿望达成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杨雪问杨冬怎么没来,薛氏道:“姜达来了,我让他帮着你二姐先将鸡鸭杀好剖好,家里事多就留他在家里帮忙了。”杨雪明白了,姜达和二姐虽然定了亲,但毕竟没成亲,家里就他们两个人不合适,祖母留下小弟这是为了避嫌呢。
  也许有些人家的姑娘,偷偷地和未婚夫有了肌肤之亲不算什么大事,但在杨家是绝对不允许的。当初在窝沟杨霜说到那新鲜草结的时候语气比较平淡,但并不代表她就敢这么做。
  杨霜和姜达定亲之后,薛氏第一时间就告诫了自家孙女,不允许和姜达太亲密,至于那偷偷打草结的事情想都不要想。薛氏的原话是:“当初我祖母这样告诫我,我后来又这样告诫你两个姑姑和你大姐,她们三个都没叫我失望,你也一定不能叫我失望。”
  杨霜将这话原封不动地说给杨雪听,杨雪暗自为自家祖母点了个赞。本来就是,即便是前世,婚前那啥绝大多数女孩的家长都不赞同,更何况是这女子地位极其低下的古代。姑娘家家的不自爱,分分钟可能悲剧。
  杨元本将银票全交到薛氏手中,由她决定今日兑换多少钱。薛氏盘算了一通,决定换十五两银票的钱。去钱庄换好了钱之后,薛氏对杨雪道:“雪姐儿,这钱是人家赔偿给你的,你这回受了很大的苦,侥幸捡回一条命,祖母给你四贯钱随你自己怎么花,算是安抚你一下。”
  这话正中杨雪下怀,她自然不会推辞,接过那四贯钱,然后根据自己对想买东西价钱的了解,默默地开始分配。薛氏最先买了几斤肉几斤点心,在杨雪的带领下去看了秦氏。秦氏的家离县城不远,她今天要服了最后一次药后再回去,眼下还在方家安排的房子里住着。
  薛氏白氏对着秦氏,感谢的话说了几箩筐后才告辞。跟着薛氏又买了几斤肉几斤点心让常子胜带去给常父,常子胜哪里肯收。
  薛氏道:“好孩子,这东西你一定要送去。全靠你爹娘养了你这么好的孩子,我们家雪姐儿才平安无事,感谢一下你爹娘是应该的。原本该我亲自送去,可是我还要买好些东西,一耽搁回家兴许就天黑了。好在我们元本往后还会和你爹一道回河堤工地服劳役,感谢的话由他到时候再说也行。”
  常子胜推脱不得,只好提着东西跑去码头找人。
  常家今日来的是赵氏白氏以及马氏婆媳三人,原本赵氏是只打算带大儿媳白氏来的,可是二儿媳马氏话里话外都透露出想跟着一道来的意思。赵氏担心马氏说自己偏心,只好带着她一道来了。
  马氏为什么非要来,还不是听说小叔子得了官府的二十两银子的赏钱。这么一大笔钱,婆婆就带着大嫂来,万一婆婆背着大家悄悄地给大嫂买什么东西,谁知道啊,她可不能白吃亏。跟着婆婆一道来,兴许能捞点好处呢。
  公公果然一见面就将二十两银票给了婆婆,婆婆去钱庄兑换好了之后,就照着原先的打算开始置办东西。白氏双眼放光地跟在婆婆身后,可是越走越失望。
  婆婆还是一如既往地抠门,明明怀里揣着那么多钱,可冬至节的肉还是只买了三斤,给孩子们的零嘴也还是几个葱油饼了事,桃酥芝麻饼之类的点心提都没提。
  更气人的是经过徐记面铺的时候,公公都说了横竖有钱,索性大家去里头一人点一碗面吃。可婆婆却道:“牛肉面那么贵,一碗可以买好几个葱油饼了,咱们一共四人,你算算可以买多少葱油饼?倒不如将这钱节约下来,多带几个饼回去给家里那几个馋嘴的吃。”
  然后公公就不做声了,然后大嫂那个惯会拍马屁的迫不及待地应和道:“对啊,牛肉面太贵了,哪里是咱们乡下人吃得起的。”
  马氏气得肝疼,白氏这臭婆娘说的什么屁话,什么叫“哪里是咱们乡下人吃得起的”,她眼睛瞎了吗?明明徐记里头坐着的大多是乡下人好不。
  可怜马氏满心以为这回跟着婆婆进城赶集能捞到什么好处,可是除了吹了一阵冷风,走了一通路之外,什么也没捞着。憋了一肚子火的马氏偏还不能有任何表现,老老实实地跟在婆婆身后赶回码头。船上的人不够多,船家还要等人,常家人坐在船上枯等。
  “九姑,九姑,哟,真的是您!”正感无聊之际,岸上有人大声喊着。赵氏觉得那声音有几分耳熟,趴到窗户边一看,却是娘家的堂侄女腊梅。
  “腊梅,你今日也来赶集啊,怎么没见你娘。”赵氏大声问道。“九姑您不知道啊,我跟子胜表哥一道都在河堤上服劳役,这不冬至节放假回家过节嘛。”
  赵氏恍然道:“哦,是这样啊。你们家怎么叫你一个姑娘家去服劳役呢,你哥哥呢?”赵腊梅道:“我哥哥跟我一道去的啊。这不都是咱们家上回服劳役的时候因为我爹中途生病,没做够,这回就加派了嘛。我可真的服了官府的人了,居然算得那么清楚。”
  赵氏呵呵地笑:“官府的人哪能随便叫人糊弄的。不过人家也公平啊,你看上回你二祖父家多征了人,这回就免了。”赵氏说的“二祖父”指的是自己娘家。
  “九姑,横竖咱们的船都没开,不如上岸,我有话想告诉九姑您。”赵腊梅死命拉着自家哥哥不要一早回家,等的就是和赵氏说话这个机会,见着了人哪能放过。
  虽然离开船舱去码头吹风很冷,赵氏也不觉得赵腊梅有什么重要的话要告诉自己,可大姑娘的面子不好驳,她只好点头,起身准备离开船上去码头。
  “娘,爹,大嫂二嫂,太好了,幸好你们没走!”赵氏刚一起身,抬头却见小儿子提着几样东西走了过来。
  

☆、不高兴

  “子胜,你怎么不去杨家了呢?”常父看到儿子很吃惊。赵氏也很纳闷:“老四,你怎么买了那么多东西,这又是肉又是点心的,你上哪里得的钱啊。” 
  “这是杨雪的祖母买给咱们家的,爹您赶紧拿着,杨家人还在徐记面铺等着我呢。”常子胜急匆匆地将东西塞给自家老爹,转身就要走。
  小儿子素来机灵也懂礼节,他既然一心求娶杨家闺女,这回在杨家祖母跟前就得好生表现留个好印象,谁知道他却做出了这样不妥当的事情来。自来求亲只有男方给女方家买东西的,哪有女方先给男方家买东西的道理。
  常父被自家儿子这愚蠢的行为气得差点没吐血,张口就骂:“你这个老四,你有没有脑子!怎么能让人家杨家给咱们家买东西呢!”
  赵氏几个月没见到大儿子和小儿子,本来还想着此番放假儿子们回家过冬至节就可以看到了,谁知道丈夫却告诉自己,大儿子被岳家叫去帮忙砌墙,冬至节不回家过。小儿子则因为救了杨家的姑娘,杨家人邀请他去过节,也不回家过节。若不是得了二十两银子,赵氏不知道会郁闷成什么样子。
  如今小儿子却出人意料地出现在面前,赵氏喜出望外正高兴着,丈夫却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呵斥儿子,赵氏很是不满,没好气地道:“什么叫没脑子,四郎什么时候没脑子了?”
  常父气结,他还没告诉妻子小儿子看上了人家杨家闺女,自己已经亲自向杨元本提了亲,如今人家还没答应。不好向妻子解释,常父索性不搭理她,只管板着脸盯着常子胜。
  常子胜自然明白老子的意思,赶紧解释道:“杨家人去看了秦家婶子,给她家买了这样的东西。然后杨家祖母说还要感谢爹娘养了我这个儿子,买了东西非要塞到我手里,我推脱不得只好收了。”
  赵氏这下总算明白了,白了丈夫一眼道:“我就说嘛。那杨家祖母是长辈,她硬是要买东西给四郎,儿子能拒绝?再说我儿子也确实是救了她家闺女,那么高的地方,有几个人敢一个人下去找人。”
  常父哼了一声:“感谢感谢,人家邀请子胜去家里过节就是感谢了,哪里还能再要人家的东西。至于说什么救了杨家闺女,人家自己福大命大根本就没摔着哪儿,而且为着这事官府不是奖赏了儿子二十两银子了吗?至于要人家一谢再谢!”
  公婆口角,大儿媳白氏赶紧上来打圆场:“爹,那杨家长辈一番盛情,四弟推辞不得,这也怪不得他不是。您要实在心里不舒服,往后等大郎给人做工赚了钱,咱们寻机会再还礼给人家就是。”
  常子胜道:“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咱们不能白拿人家的东西。”
  如今也只能这样了,常父将那东西往自己身边一放,虎着脸对常子胜道:“不是说杨家人在徐记面铺等你吗?还不赶紧去,难不成让人家一家子等着你一个?”
  “啊,是,儿子这就去。”常子胜折身就走。他刚一踏过船头登上码头,迎面就对上赵腊梅。“子胜表哥。”赵腊梅的叫声一如既往地娇嗲。常子胜才没工夫搭理她,随口说了句“腊梅你还没回去”之后就扬长而去。
  不就是急着去姓杨的小妖精家里过节嘛,又不是去投胎,至于这么急慌慌地。赵腊梅气恼地看着常子胜挺拔的背影,嘴唇差点没咬破。
  “九姑,您快上来啊。”经过了刚才的插曲,赵腊梅和赵氏说话的愿望越加急迫了。
  “人齐了,马上走了啊。”赵腊梅的运气实在是不好,赵氏正要跨出船舱,他们这艘船的船家就在大声吆喝了。“娘,船就要走了,您别上岸了。”白氏一把拉住婆婆。
  “是啊,别上去了。腊梅表妹能有什么要紧事和您说,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已。”马氏也劝阻着婆婆。
  方才赵腊梅面对常子胜时候的样子,马氏可是看得一清二楚。赵腊梅的那点心思她一眼就瞧了出来。婆婆本就有些偏疼小叔子,若是小叔子又娶了赵腊梅这个婆婆的娘家堂侄女,那婆婆往后不得更偏心得厉害了,她才不愿意赵腊梅嫁给小叔子呢。
  “腊梅,我们的船要走了,咱们姑侄两个下次碰到再说话啊。”赵氏隔着船窗冲赵腊梅喊。“啊,好的,九姑您慢走。我们的船瞧着也要走了,咱们下次再说话。”赵腊梅强笑着挥手,后槽牙却差点没咬碎。
  “这肉怕有四五斤吧,还有这油纸包着的点心,这么大几包,得有七八斤吧。”马氏盯着常子胜提来的东西上头,目光灼灼。赵氏提起来掂了掂,点头表示同意,嘴里道:“想不到这杨家这般大方,一出手就是这么多东西,这东西没有两百文钱只怕买不到。”
  常父虎着脸道:“这下知道我方才为什么要怪四郎了吧,收人家这么重的礼,我这心里总觉得不合适。”
  赵氏道:“礼是重了些,不过那不是人家硬塞给儿子的嘛,又不是咱们主动要的。你就别不自在了,这杨家闺女可是得了一百五十两银子的赔偿,这一两百文钱的东西,对他们家来说不算什么。”
  马氏附和道:“是啊是啊,她们家这不是财大气粗嘛,听说之前那杨姑娘就得了县太爷赏赐二十两银子了。方才听四弟说,他们家给那什么秦家婶子也是买了同样的东西。”
  他们一家子为这件事闹得不高兴,说话声音不免有些大,船上其他人听出了门道,有人忍不住道:“啊,你们说的杨家姑娘是不是就是被京里来的长信侯府的贵公子瞧上了,然后……”
  “是啊是啊,那常家后生就是我家四郎,我告诉你啊……”小儿子得到了官府奖励一事,于赵氏来说实在是莫大的荣耀,眼下碰到别人打听,她立马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赵氏唾沫四溅满脸骄傲兴奋,白氏在一旁时不时地附和她两句。马氏闷声坐在一边没有参与,她的视线一直围着那些肉和点心打转。脑子里盘算着这回得了那么多肉,冬至节的时候一家老小应该可以敞开肚皮好生吃一顿肉了吧。还有那些点心,婆婆总不会又将大部分奉送给祖父祖母,孩子们一人只给一点解解馋吧。
  这辈子遇上一个抠门的婆婆真是太不幸了,方才听四弟说,杨家人在徐记面铺等他,不用说人家是会一人点一碗面吃的。徐记的牛肉面啊,马氏一想到那种扑鼻的香气就忍不住咽口水。可怜她还是没嫁人之前跟着自家老娘来县城赶集的时候吃过两回,嫁人之后就再没吃过了。
  常子胜几乎是小跑着赶到了徐记面铺。乡下人赶集回去得早,虽然午时刚过,可面铺已经没有那么挤了。杨家人一人占了一个位置正等着他,薛氏看到常子胜来了,立马高声对小二道:“好了,上九碗牛肉面。”
  “九碗,您老真的要九碗面?”小二怀疑自己听错了,因为杨雪他们这一伙人一共只有六个人。 “祖母,您说错了,应该是六碗吧。”罗大安也怀疑薛氏说错了,小声提醒她。
  薛氏笑道:“没错,就是九碗,你们三个男的肚子大,一人两碗。”罗大安急道:“祖母不用,我们在工地厨房吃饭吃得很迟,这会子一点也不饿。”“是啊,我们都不饿的,您不用这么破费。”常子胜附和。
  薛氏挥了挥手:“再不饿,男子汉也不至于吃不完两碗面。祖母心里高兴,就想让你们多吃。”
  罗大安忍不住小声嘀咕:“就算发财了也不能这么乱花钱吧。”
  偏偏薛氏听到了,呵呵笑道:“大安,祖母高兴可不是因为你三妹妹得了那么多赔偿。一百五十两银子虽然是一笔大钱,可毕竟是用我孙女的委屈换来的,咱们家不稀罕,比起这赔偿银子,祖母宁愿你三妹妹没遇上那恶棍。
  祖母高兴你三妹妹此番遇上那么大的劫难竟然能逢凶化吉,高兴她能得遇上那么多善心的人。老王秦氏还有常家后生,面对那样权势大得惊人的恶贼,能不顾自身安危护着我们雪姐儿;就是县太爷和蔡捕头也是站在你三妹妹这边,极力为咱们家谋划;还有老张头,还有刘氏……世上好人那么多,祖母高兴。即便没有这赔偿银子,祖母自己也会拿钱出来买给你们吃。”
  杨雪点头,感动不已地道:“是啊,我觉得我自己真是幸运极了,尽遇上好心人。”
  杨元本道:“对,就冲我们家雪姐儿从那么高的悬崖跌下却能平安无事就值得庆贺。今日咱们爷儿三个敞开了肚皮吃,旁的不要管!”
  “这晚饭时节都到了,祖母和爹娘他们怎么还没来。”杨家塘溪边高石上,杨冬望眼欲穿。“这风这么大,我手都冻僵了,冬哥儿,别等了,咱们回去吧。”杨霜脚都冻木了,一边跺着脚一边伸手去拉杨冬。
  “再等等,要不二姐你自己先回去。”杨冬吸溜着鼻涕不肯走。 “清鼻涕都冻出来了,回头病了就麻烦了,赶紧回去!”杨霜急了,大力去拖杨冬。
  杨冬奋力挣扎,气哄哄地道:“不去,我不冷,都等了这么久了,我三姐应该很快就回来了的。”
  半大孩子一股子蛮劲儿,杨霜拖不动自家弟弟,气得一指头戳在杨冬的脑门上:“就没见过这么馋嘴的,难不成你不候在这里,你三姐给你买的吃的就飞了不成!”
  杨冬那点小心思被自家二姐毫不留情地喝破,不由恼羞成怒,跳脚吼道:“谁馋嘴了。我三姐遭了大难,死里逃生,我想她想得紧不成吗?”
  

☆、大恩情

  这倒是实话,想起前些日子妹妹差点叫人害死的消息传到家里的时候,小弟担忧得呜呜直哭的样子,杨霜不好再逼着杨冬回家了,她妥协地拍着杨冬的头:“那好吧,二姐陪着你等。只是咱们别站在这风大的地方,去那边。”
  杨冬不再坚持:“好,那就去那边等。明日就是冬至节,祖母和爹他们今晚肯定会回家的,从马家集到杨家塘有那么远,祖母他们这会子肯定在赶路,应该很快就会等到他们的。”
  “来,冬哥儿,把这衣披着。霜姐儿,火笼给你。”姐弟刚一走到背风处,姜达一手提着一个竹编的火笼,一手拿着一件厚夹衣,大步走了过来。
  晚饭一做好,杨冬就拉着杨霜来溪边候着,家里的活计全留给了姜达。姜达忙乎好了还没见人回来,想着天冷就拿着东西来接人了。
  杨霜接过那竹火笼,问姜达:“猪喂好了?”姜达点头:“我又加了几根炭在火塘里埋着,祖母爹娘他们一回来扒开火堆就可以烤。灶膛里也加了些炭火进去,热在锅里的饭菜不会冷的。”
  杨霜抿嘴而笑,对未婚夫的细心周到很满意。有了竹火笼烤着,觉得暖和多了。“冬哥儿,把手伸过来烤啊。”姜达将杨冬的手抓到竹火笼上面,促狭地道:“当心受凉,受凉了可就没胃口了,冬至节好吃的东西那么多,你若是赶在这时候生病,可就亏大了。”
  杨冬冲姜达做了个鬼脸:“我才不会受凉生病呢。”“咦,那边有几个人过来了,可惜看不清楚是不是祖母他们。”杨霜指着溪那边的拐弯处道,“冬哥儿你眼睛尖,你好生看看是不是。”
  杨冬踮起脚尖仔细看了一会儿,狐疑道:“两个男的三个女的,矮一点那女的走路的样子倒是像我三姐。可是我们家的人加上大姐夫还有那位常家大哥,不应该是六个人吗?”
  杨霜有些失望:“兴许不是吧。”姜达好生看了一通后道:“我瞧着倒觉得是。大姐夫肯定是今晚先回了自己家,然后明天和大姐宝哥儿一道来。那挑着箩筐的男的个子很高,常子胜就有那么高。”
  杨霜觉得有道理,笑道:“兴许真是啊。”杨冬撒腿就跑:“是不是我跑过去看一看不就知道了。”杨霜见他跑得太快,担心地大喊:“跑慢点,过跳岩的时候千万别跌到溪里去。”
  杨冬不歇气地飞奔,很快就接近了那几个人,抬头一看,果真是自家人。这孩子欢喜得声音都打颤了,老远就高声喊着:“爹,三姐,我来接你们了!”
  杨雪看到弟弟也很激动,三步并作两步地往前跑。姐弟两个拉着手,兴奋地转起了圈圈。“三姐,三姐,我好想你。你从那么高的地方跌下去,果真没跌到哪儿吗?”杨冬不安地看着杨雪,眼眶居然泛起了泪花。
  看来这孩子是真的担心自己,杨雪很是感动,摸着弟弟的发顶笑道:“我好好地,没受什么伤。就是脚踝扭了一下,很快就好了。”“太好了,三姐我都担心死了。我恨我自己没长大,不然我一定去找那害你的恶人算账。三姐你不知道,我前些天做了个梦,梦到我把那恶人推下了悬崖。”
  杨雪叹息着握紧弟弟的手道:“冬哥儿,都过去了,姐姐好好地活着,咱们把这件事忘掉吧。”杨冬和自家三姐说完话才顾得上看其他人,他看着挑着担子的常子胜,还没开口询问,走在后边的薛氏已然严肃地道:“冬哥儿,这就是救了你三姐的常家四哥,还不叫人。”
  杨冬听话地冲常子胜叫道:“常四哥好,多谢你救了我三姐。你的大恩我长大了一定会报答你的。”常子胜忙道:“杨家小弟你太客气了,小事一桩,说什么报答不报答的。”
  杨雪则好笑地扯了扯弟弟的脸皮,打趣道:“怎么我不在家几个月,咱们家冬哥儿突然间变得这么懂事了。”
  杨冬不高兴了,脖子一梗道:“我本来就懂事好不。三姐你放心,过两年等我长大一点,官府再要人服劳役我就去,我再也不要三姐去了。万一你再遇到坏人,可就不见得像这回这么幸运了。”
  杨雪这回是真的被惊到了,还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自家弟弟这口吻竟然像大人一般。只是这么短的时间这孩子果真会变化这么大吗?杨雪颇有些怀疑。眼珠子转了转,杨雪掏出一个油纸包冲杨冬扬了扬道:“看来我们家冬哥儿是真的懂事像个大人了。不过大人吃零嘴好像不合适,这样看来,我这专门给你留的松子糖也就不用给你了。还是明日等宝哥儿来了给他吃吧。”
  “给我,凭什么就不给我了。谁说懂事像个大人就不能吃零嘴了?”杨冬双眼放光,一下跳过来去抢那油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