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想种田-赵岷-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荷月听到有人对自己感兴趣,先是一脸惊讶,等她弄清楚秦世容是个什么样的人时,不禁拍腿叫道:“妈的,我怎么两辈子都被这种人喜欢。”
    桐月觉得她这话信息量很大,忍不住问道:“两辈子?你以前也遇到过这类人?”
    荷月也不隐瞒,眉飞色舞地说道:“对啊,以前有个嗜杀狂魔看上我了,说要征服我。”
    桐月听得一阵胆战心惊,情不自禁地问:“然后呢?”
    荷月两手一摊:“他被我弄死了,没然后了。”
    桐月叹息一声:“那好吧,不过眼前这个人咱惹不起,你是有江星月这个顾忌,二是你的功力已经大不如前,自然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了。”
    荷月听到这里不禁有些颓然,半是感慨半是回味道:“以前的日子过得是不太平,食物也不充足。可是没那么顾忌,哪像现在,缩手缩脚的。”
    桐月没来得及把此事告知江星月,但她很快就也知道了。因为秦世容直接向她提议说,他想让荷月当他的亲随,不签卖身契的那种。江星月断然拒绝。她回来后立即找到桐月,对她说道:“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动身吧。”
    桐月看她的神色也知道事情有点严重,也没有多问,当下点头答应:“好,我们随时可以离开。”
    她派人去告诉钱子轩一声,家中的行李早已收拾妥当,说走就可以走。
    江星月比她麻烦下,但她以最快的速度将一切交割清楚,带着家眷,雇船东去。
    直到上船时,桐月才猛然记起,她们似乎欠了柳栖白一个人情没还。
    她把这事告诉众人,大家反应各异。
    江星月笑道:“这点人情,我以后来还就是。”
    荷月却笑嘻嘻地接道:“欠吧,欠多了,就来个以身相还。”
    桐月似笑非笑地道:“这样,人家说不定以为你是恩将仇报。”
    荷月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江星月觉得两人的话大有深意,但又琢磨不明白。桐月也不大愿意跟她分享,遂赶紧岔开了话题,好在江星月也没有多问。
    大船顺风顺水,两岸风景奇丽。众人的心情不由得豁然开朗。
    梅月激动地叫道:“三姐,我们又要换新地方了。”她以前做梦也没想到能走那么远。
    桐月眺望着岸上的如画江山笑道:“是啊,又换地图了。”
    她们即将到达一个新的地方,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第九十三章 示威

第九十三章示威
    他们一行人上路时刚好是七月中旬,走的是水路,白天有些炎热,夜晚倒是十分清凉。
    因为天气的缘故,桐月这几日养成了昼伏夜出的习惯。
    她十分喜爱这江上的夜晚:月亮的清光落在江面上,两岸的群山和树林仿佛都在沉睡,清凉的夜风时不时送来阵阵花香还有未熟透庄稼的气息。
    她最爱做的事就是站在船头上欣赏夜晚的江景。其他人起初也很喜欢,后来就看腻了。特别是荷月,她最感兴趣的是江中的鲜鱼,一有机会她就钓鱼,有时钓不上来,她干脆跳下水去网鱼抓鱼,再顺便洗个澡。端月和梅月则忙着照顾两个孩子。于是,看景的只剩下了桐月和江星月两人。
    桐月望着江心的一轮明月,突然问道:“你父母跟你取名的时候,是不是刚好想到江上月景触发而来的?”
    江星月笑道:“你怎么知道?确实如此。”接下来,她兴致勃勃地提起了江父。
    “我父亲生前喜欢游览名山大川,兴致来时也会吟诗做赋。我们祖籍在南方,多江河湖泊,我父亲做的诗也多与水月有关,我和哥哥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江星月说到兴奋处随口吟了几首父亲的遗作,桐月也不怎么会鉴赏,就是觉得听着挺朗朗上口。
    桐月又问:“你父亲的诗作结集刊印了吗?”
    江星月不好意思地笑笑:“不,并没有。父亲自觉天赋有限,怕被后人耻笑,去世前特地叮嘱我们兄妹,千万不要把这些诗词流传到外面,只我们自家人看看就行了。我和哥哥一直遵循他老人家的遗愿。”桐月不由得心生感慨。
    两人借着这江景夜色、清风明月,越谈越投机,最后,桐月干脆提议来一壶酒来,来个不醉不休。荷月本来没有兴趣赏什么风景明月,一听说有酒,立即凑了上来。她还忍痛贡献了一条鲈鱼,让橱子拿去蒸了,再加上几个小菜,三人围成一桌浅斟慢酌。
    荷月只顾喝酒吃菜,桐月和江星月一边品酒一边品评诗词世事。
    江星月这会儿正好谈论到当世的几个诗人,她说道:“当世倒有几个诗词做的不错的。比如有一位孟公子,有一位刘先生……”
    她谈到这些人时,有时会顺口背几句他们的名作,桐月初时并未觉得如何,但是后来一听却觉得不对劲。怎么说呢,这些人的诗词他总觉得在哪儿听过似的,觉得莫名的熟悉。然后仔细一想,才发现,这些人的名作竟有几句与后世的名作大异曲同工之妙。若不是确定这些人不是穿越的,她都觉得对方也是在借鉴和致敬前辈。
    不知道白佑林有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希望他以后借鉴时多注意些。
    桐月正在沉思间,却见荷月睁着一双醉眼道:“什么孟公子刘公子的,我问你,那个柳栖白他会做吗?你说几句我听听。”
    江星月好笑地看着荷月,她顺口诵了几句柳栖白的诗词,桐月不听还可,一听又是一惊。这几句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相似之处,不过,诗风比张若虚更加空灵缥缈。
    荷月低头品味一番,觉得似懂非懂,便问江星月:“你说这个人怎么老是一副忧伤的样子,做的诗词也是这样?”
    江星月微微叹息一声,“具体的我也不清楚,我好像听说,柳公子生母早逝,并与父亲不甚和睦。”
    荷月登时清醒过来,十分感兴趣地紧追不舍,她的急切已经引起了江星月的怀疑。她起先是以为荷月对柳栖白感兴趣,再一想又觉得不可能,她再一看桐月的神色,顿时恍然大悟。她并没有戳破,只是笑而不语。
    她说道:“关于柳兄的事我知道得不多,以后咱们回京时再慢慢打听不迟。”
    这应该是她们最快乐最轻松的一段时间了。两人相识几年,但相处时间并不多。在乡下时,桐月要为生计奔忙,江星月也有一堆事情要处理;来京城后,她忙着备考,也没有闲心。现在,她们有大把的空闲,可以深入地、无所顾忌的畅谈。她们一路观美景、饮妹酒、食鲜鱼,每日里船上一片欢声笑语。
    明州越来越近,江星月的心情也渐渐从放松变为凝重。桐月知道她是在担心上任后的麻烦事。
    一日,江星月背手立在船头,她突然问身边的船工:“前方五六里处是不是有一片大芦苇荡?”船工答是。
    江星月沉吟片刻,突然吩咐大家要做好准备。
    桐月忙问是怎么回事,江星月淡淡一笑道:“没事,不用害怕,我来之前问过很多人,这个地方常有水贼出没。所以让他们注意些。”
    桐月问:“他们竟如此大胆,连你这个新任知府也敢抢劫?”
    江星月道:“正是因为我是知府,他们才要给我一点下马威。上一任知府就是如此,不过,你尽管放心,他们应该不敢伤我的性命。”
    江星月蹙眉沉吟,接着又让船工放慢行程。
    船工又来问要不要在前面的埠口停靠一会儿,江星月听取他的建议。
    船停靠后,船工、下人们纷纷下船去买采东西。两个孩子也是蠢蠢欲动。江星月派了几个下人领他们上岸去玩耍。她则召集桐月等人商议。
    桐月想了想,船上连侍卫带船工也就几十人,若是水贼人多势众,硬拼不太好。而且还有端月和两个孩子在船上,更让人有所顾忌。江星月说对方不敢伤他们性命,那就顶多要些财物,然后耀武扬威一番也就行了。他们无非就是想让这个新任知府对他们心存忌惮,对他们以后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江星月不是那种同流和污之人。所以,这次,他们不但不能软弱,还要反过来给对方一个下马威。
    桐月说出了这个想法,江星月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我们要怎样做,才能给对方一个下马威的同时又不至于有太多伤亡?”
    荷月一听,大声嚷道:“这有什么难的,把船上身强力壮的侍卫都集中起来交给我,我带着他们把那帮龟孙子杀个片甲不留!”
    江星月看着荷月笑而不语。
    桐月看着荷月说道:“你先坐下,别动辄打啊杀啊的。我们先开动一下脑筋行不行?”
    荷月无力地坐下,恹恹地说道:“你们商量吧,你们动脑,我动手便是。”
    众人突然都不说话了,江星月在慢慢在踱步,桐月也在凝神思索。
    突然,她听到埠口上有人在大声说话。
    “刘老伯,你干啥去了?”
    “是王老弟啊,我去卖豆子了。”
    ……
    他们只是路过,彼此随口寒暄几句而已。但就是这短短几句,却让桐月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她激动地站起来,对江星月说道:“我想了一个办法。”
    江星月脸上一喜,忙问她是什么办法。
    桐月附耳过去,如此这般这般地说了。江星月不由得眼前一亮,她频频点头:“好极了,你这个办法跟我的那个办法搭配着用,咱们就给这帮不开眼的水贼一个教训。”
    接下来,两人开始商量细节。
    一个时辰后,船上的人陆续回来,端月和两个孩子也平安回来。江星月悄悄吩咐下人上岸去买两船最便宜的豆子,接着点了十几个水性好的侍卫和船工在那两条船上,他们其他人坐在后面一个条船上。荷月自告奋勇也要跟着去,桐月也没阻拦她。
    一切准备妥当后,他们又开始出发。
    三只大船慢慢地向芦苇荡划去,七八月份正是芦苇最茂盛的时节,远远地望去,青森森的一大片,仿佛没有边际似的,让人无端的生出一丝害怕和恐慌。
    此时的芦苇荡十分安静,安静到只有水鸟的叫声和船浆划水的声音。
    江星月稳稳地站在船头,另外两只船在前面。
    船行过半时,就听得芦荡丛中传来一声尖利的哨声,接着,呼啦一下,从四面八方冒出了很多水贼,他们有的划着小船,有的是涉水而来。这些人拿着刀枪棍棒绳索,呈半圆形将三只大船围了起来。

  ☆、第九十四章 新官上任

第九十四章新官上任
    这些水贼约有一百多人,多是些年轻力壮的男子。他们将船团团围住,大声呐喊、调笑。
    有个喽啰大声喊话:“船上众人听着:你们要想好了,是要命还是要财?要命的,赶紧把钱财全交出来;要财的,就把命留下。”
    江星月神态镇定,她立在船头,朝一个二十来岁、膀阔腰圆的贼首模样的汉子遥遥一拱手,清声说道:“好汉,在下与你无冤无仇,你要财拿去就是,休要伤我家眷。”
    那贼首哈哈大笑:“算你识相。”
    江星月顿了顿又道:“我乃是今年的新科进士,十年寒窗苦读,幸得及第,前来探亲,还望好汉给留些东西,以全体面。”
    那贼首听罢笑得更欢,他见江星月长相俊秀,气度不凡,不像上任知府那种先是耍横,后来见势不好才肯服软,不似眼前这人这般痛快。
    贼首大笑数声,接着意味深长地说道:“我念在你是读书书人的份上,饶你这一回,你可听好了。只要你今后也像今日这般识相,我们兄弟绝不为难你,如若不然,你就等着瞧吧。”
    “是是。”江星月也顾不得另外两条大船了,急声吩咐上面的侍卫船工赶紧回来,再命船工赶快开船。
    众船工一起划动船桨,船只飞也似的离开了这个危险之地。
    在他们身后,众喽啰上笑着跳上船,一阵喧闹欢呼。
    船越行越快,那边的欢呼声越来越远了。江星月吩咐船工放慢速度。
    荷月和一众侍卫早就做好了准备。他们身穿短衣,手里拿着铁钩弯玩刀,腰上系上绳索。
    荷月一声令下:“下水。”大家便扑通扑通跳下水,像鱼似的往回游去。
    芦苇荡里,那群喽啰仍在欢呼。他们跳上去检查船上的东西,一看是豆子,再看另一船还是豆子,有人不禁大骂了起来。
    不过,他们的头领似乎并不介意。本来他们的原意就是敲山震虎,想给这个新知府一个下马威,省得他不知天高地厚,一上来为了政绩来剿灭他们。他们对此早有经验,先是一吓,吓完再哄,托内线献上不菲的礼物,从此以后,他们就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了。他们可以在境内为所欲为。知府在此地刮上两三年也该卸任了,他再用贪来的钱去贿赂别人,政绩考核不求上上,只求个中等便可过关了。反正此地本来就是如此,治理不好也是理所应当。
    众喽啰正在喧闹,突然,有几只小船微微一晃,接着有人叫道:“不好了,船底漏水了!”
    “哎呀,我这个也漏了。”
    “这是怎么回事?看看水底。”
    ……
    喊叫声此起彼伏,乱成一团。
    船漏了,自然也不能再用了,船上的人只好跳到装豆子的大船上。
    他们谁也没想到,这两艘大船也早就开始漏水。水一点点地渗进来,渗入到船底的豆子里,豆子遇水开始越来越膨胀。
    荷月等人早就从水底溜走,躲到一旁的芦苇丛中,静静地等着。
    他们并没有等多久,那个声音就响了起来。
    只听得一声巨响,装豆子的一条船炸了。
    船上的喽啰又惊又恐,吓得扑通扑通直往水里跳,动作快的尚能捡回一条命,动作慢的则是连着被炸伤了。
    他们惊魂未定,另一条船也“砰”的一声炸了。
    桐月和江星月听到这声巨响便知道她们的计谋已经得逞,不由得相视一笑。
    船被炸得四分五裂,船上的喽啰伤的伤,死的死,水面上传来一阵阵哭爹喊娘的惨叫声。
    就在这混乱无比的时刻,荷月带着那帮侍卫从芦苇丛里钻了出来,他们或是用铁钩或是用刀,在水里乱钩乱戳一气,敌方人多势众,但此时哪有心思反抗,这些人又多是乌合之众,能逃则逃,能跑则跑。转眼间,一百多人逃得只剩了几十人。荷月这边则是愈战愈通,特别是荷月,她身先士卒,指挥若定,不但连杀数人,还活捉了贼首。
    江星月命船工将船划回来,迎接这些英雄。荷月和另外一个侍卫提着被捆得像粽子似的贼首,水淋淋地上了船,然后将那人往板上一扔。
    江星月坐在椅子上,一脸威严地开始审问他。
    原来这贼首名叫杨春,是本地有名的贼首之一。
    新任知府一到任就拿住了贼首杨春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明州城。城中百姓那绝望的心中多了一丝希望,本地的土豪乡绅在默默观望,其他的贼人也在观望。他们都在拭目以待这个书生的下一步行动。
    江星月登岸后,看到城池荒废,市井冷清,不由得微微叹息,她知道这个地方很凋敝,但没想到凋敝到如此地步。
    江星月一到州府就马不停蹄的忙碌起来,她先是聘了三名刀笔熟练、熟悉本地风土人情的师爷,接着又挑选了几个踏实肯干的下属,还要招新兵、训练新兵。荷月整天也跟着她到处跑。
    江星月眼下的当务之急是防止贼人劫掠百姓。因为各地的秋收刚过,此时正是百姓较为富足之时,各处的贼人无不蠢蠢欲动。
    若是不能处理这个问题,她这个新知府的脸面是个小问题,百姓一年的口粮是个大问题。
    江星月一到任就带着侍卫师爷到处走访、了解情况。然而越是深入了解,她就越是头痛。这帮恶贼来无影去无踪,官兵很难擒获他们。
    她思来想去,最后想出一个办法。她命令那些今年收成不错的村子,在每个村落村口修一座木楼,上面挂一面大鼓。若是哪具村子发现强盗,就开始击鼓。邻近的村子也击鼓回应。同时,她还派士兵守住要道,再让一部分扮成百姓守株待兔。几日后,这些贼人果然来劫掠村子,他们刚一进村,木楼上就响起了咚咚的鼓声,邻近的村子听到鼓声也赶紧击鼓回应,鼓声渐次传递下去,一时间鼓声齐响。各村村民各拿家伙一起出来,堵住各处要塞。混在百姓中间的士兵上前奋勇杀贼。军民士气受到鼓舞,愈战愈勇,一举将贼人拿下,活捉大半。此事,震撼全州。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豪门士绅也不得不为之改观。至于那些强盗劫匪们,则是缩手不出。明州城内暂时平静下来。
    江星月这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让人们对她有了新的认识,接下来的事情进展就顺利许多。
    直到这时,桐月才算是全面认识到江星月的过人才能。她真的适合做官。她知人善任,熟知律法,断案清明。对于劫匪强盗采取强硬手段,对于本地豪绅又善用怀柔手段,恩威并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看到江星月的事情走上了正轨,桐月便放心地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她要忙的也有很多,明州城是百废待兴,机会极多。她组织了一个船队,一个商队,开始贩卖大宗货物。本地的特产物产运往其他州府,回来时再运回本州所需要的粮食、种子、农具等各式货物。明州城在江星月的治理渐渐恢复了生机,桐月的生意也跟着越来越好。
    荷月现在已经不跟着她混了。她每天带着一帮兄弟不是练武就是到处巡逻。不出几个月,街上那些寻衅闹事的地痞流氓全都被她收伏了。哪儿有盗贼劫匪,她总是第一时间赶过去,能活捉的就捉,不给束手就擒的就杀。众贼对她是闻风丧胆。
    桐月跟着荷月也学了几招,另外,她还学会了骑马。
    这应该是她最顺风顺水的时间,只短短几个月,她就积累了数千金,勉强跻身于土财主的行列。
    秋去冬来,冬尽春回。转眼间,已是来年二月。
    一天,江星月请她过去小酌。
    席间,她拿着一份邸报和一封留守京城的下人的家书念给桐月听。
    桐月静静地听着。
    第一件:柳栖白的父亲联合其他官员弹劾秦世容的父亲。
    第二件:白佑林新作的一首诗与柳栖白的诗有几句相似,被人指出抄袭,朝野哗然,接着又有人发现他以往的诗作也有类似行为,人们戏谑他是“生吞孟学士,活剥柳栖白。”
    桐月听完,问道:“你觉得柳大人能成功吗?”
    江星月默然片刻,神色恍重道:“我看很难。”她接着解释道:“当今圣上年纪已大,越来越宠信严相,严家父子经营多年,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论心机,柳大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况且,这种时候根本不是扳倒严相的最佳时机。柳家恐怕是凶多吉少。”
    桐月也跟着叹息一声。她接着又问白佑林的事情。
    江星月微微一笑,道:“怪不得我先前就觉得他的诗文风格太过杂乱,原来是这个原因。不过,他还年轻,若是吸取这个教训,痛定思痛,将来能翻盘也不一定。端看他以后怎么做。”
    两人正说着话,就见荷月不经人通报就急匆匆跑进来。
    她一进门就大声嚷:“姐夫,我刚得到情报:倭寇要来了!”

  ☆、第九十四章 回京

第九十四章回京
    倭患是明州最大的祸患,其危害程度远甚于匪患。
    本朝初期,因为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加上朝廷重视海防。所以,即便有小股倭寇来作乱也不成问题。然而,近几十年国力日趋衰落,朝政*,争权夺利者趋之若鹜,真正为国为民者少之又有,偶有几个不肯同流合污的,也被同僚排挤陷害。肯做实事的官员越来越少,肯来明州这种地方的也多是无奈之举,随便捞一票能调任就调任。对于明州的匪患倭患从来都是消极抵抗。官员越是消极,倭寇就越猖狂。这些倭寇组织严密,武器精良,战术狡诈,手法残暴凶狠,□□掳掠,无恶不作。沿海百姓无不恨之入骨,这些百姓,有条件的都内迁了。昔日繁华热闹的街市如今是十室九空,荒凉无比。
    江星月到任后,便开始训练卫所的士兵,可是卫所的情况十分不容乐观,士兵逃亡换籍者众多,明面上有上万人,而实际却只有区区几千人,还多是残兵胜卒,平日里训练又松弛,这些人怎么能用来打仗?
    没有办法,江星月只好从百姓中招募新兵。荷月这次起了大用,那些活捉的喽啰水贼们,被她一调教都成了士兵。这些喽啰身体素质不错,人也不笨,训练起来也容易。
    江星月和荷月在深入研究完倭寇之后,不但改变了练兵的方法,连兵器也随之更新,她给士兵配置了大刀、□□和仿制鸟统。既可以近身作战,也能长距离作战。
    明州百姓恨透了倭寇,所以招募新兵的事十分顺利。甚至还有不少商人主动损助军饷,有人捐钱,有人捐船,桐月也捐助了几千两银子和不少物资。
    其实按照江星月的原意,她觉得建立一支海上舰队更适合迎战倭寇人。有敌则迎敌,无敌时防敌,而不是被动地在陆上还击。可惜她这个想法奏到朝中并无人响应,江星月只得暂时作罢。
    对于倭寇的骚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