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兄天下第一宠[穿越]-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燕明卿道:“父皇休息了?”
程芳低声答道:“哪儿能?皇上今日被气着了,殿下等会仔细些。”
燕明卿眉头轻皱,道:“气着了?”
程芳往殿门口看了一眼,以手掩口,压低声音道:“有个不识趣的大臣,今儿当朝顶撞皇上,把皇上气得不轻,回来养心殿还气不顺呢。”
燕明卿心里一突,立即明白了什么,视线紧紧盯着程芳,道:“那个官,是曹勋?”
“哎哟,”程芳一拍大腿,道:“殿下简直料事如神,就是他。”
燕明卿一颗心顿时如明镜也似,今日能气着崇光帝的,也就只有一个曹勋了,崇光帝素来脾气好,有些大臣用词尖锐些,他也能包容,鲜少生气,但是今日能被气成这样,实在不多见,好些年前,曹勋也是当朝顶撞他,气得崇光帝几日都食不下咽,最后把他打发出京了事。
燕明卿猜测,皇后压下那本提议立储的折子,用意正在于此。
折子是曹勋上的,拖了这么久,迟迟不批,既不首肯,也不驳回,压在御案上,其他臣子的奏折照批照发不误,唯独无视曹勋的折子,曹勋是个执拗的牛脾气,既然不批他的折子,他就当堂上奏。
情绪累积了这么多日,他的言辞大抵十分激烈,使得崇光帝震怒不已,而另一方面,整个朝廷的官员都知道了,议储之事被翻了出来,就休想再顺利平息下去。
所有人都会意识到,崇光帝如今已是天命之年了,身体也不太康健,按理来说,立储之事利大于弊,应该紧着给办了。
闹得这么大,崇光帝已不能再坐视不理了,他现在只有燕涿一个皇子,所有的臣子都会不能理解,为何不立太子?
上官氏一向安分,并无外戚之忧,朝局稳定,也无朋党之祸,更不要说没有从前那些夺嫡之争,小皇子燕涿就是太子的唯一人选。
燕明卿虽然也是皇子,可是除了崇光帝,又有谁知道呢?他当了十几年的公主,想轻易歇下这一层身份,谈何容易?
而这正是皇后想看见的。
燕明卿停下脚步,目光停在养心殿的殿门口,程芳小声问道:“殿下,要进去见见皇上吗?”
燕明卿沉思片刻,语气沉沉道:“劳烦公公通禀一声。”
他的神色不太轻松,甚至隐含忧虑,程芳有些不解,但还是躬身回了殿里,崇光帝正坐在榻边,表情沉沉,不知在想些什么,见他进来,道:“明卿来了?”
他的语气情绪不明,程芳心里下意识一突,他跟了崇光帝这么些年,光是听着他一个字,就能得知对方的喜怒,而崇光帝这会儿,怎么看都不像是高兴的样子,甚至带着几分隐怒,并不仅仅是因为方才被曹勋顶撞之事。
程芳心惊地揣度着,小心答道:“殿下在外面候着呢,皇上要让他进来吗?”
崇光帝没有立即答应,反而冷不防问了一句:“你说,出了今日这事,朕是不是该尽早给他恢复身份?”
程芳呼吸一顿,背上的冷汗登时就流了下来。
他忽然想起一事,崇光帝是脾气好,看重燕明卿,可他毕竟是一位帝王。
如今的局面,立储之事被逼到眼前,不立燕涿,势必就要立燕明卿,可燕明卿前几日才刚刚向崇光帝提出过要恢复身份。
这个节骨眼上,事情竟然都凑在一起了,如此巧合,让崇光帝会怎么想?
作者有话要说: 来了,今天更的有点晚,明天双更补偿,么么哒!
第119章
听见崇光帝问了那一句之后,程芳不敢答话,好在他没继续追问,而是摆了摆手,道:“让他进来吧。”
燕明卿进养心殿的时候,崇光帝正靠在榻边,手里拈着棋子,面上浮现出思索之色,见他行了礼,便轻轻叩了叩桌几,道:“坐吧,陪朕手谈一局。”
“是。”
燕明卿执白子,等崇光帝落了子,才跟着放下,殿内空气安静,父子二人许久未说过话,直到有宫人奉了茶来,崇光帝才道:“朕这几日让你看折子,曹勋的折子你看了吗?”
燕明卿凤目微垂,道:“儿臣看见了。”
崇光帝落子的动作微微一顿,抬起眼望着他,道:“曹勋提议立储,你觉得此事该如何?”
燕明卿神色不变,语气恭谨道:“立储乃朝廷大事,儿臣不敢置喙,父皇身为天子,此事当由父皇与诸位大臣商议决定。”
崇光帝突然道:“你如今年近及冠,前阵子又向朕说,想要恢复身份,如今看来,倒是个好时机。”
燕明卿心里一突,来了。
脾气再温和的帝王,一旦触及到了权势之事,他就会变得分外敏锐和警惕。
燕明卿是想恢复身份,可他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但不巧的是,事情凑在了一起,就显得十分耐人寻味,叫人不得不多想。
所有的原因,在这时候都变了味。
燕明卿沉默良久,才抬起头来,第一次直视崇光帝,道:“父皇是认为,儿臣有意争储?”
崇光帝呼吸一滞,没想到他这么直接地就说出来了,竟不知该作何回答,便听燕明卿继续道:“儿臣当初想向父皇提出恢复身份,是因为心儿。”
崇光帝微怔,望着燕明卿的眼睛,他不避不让,坦然道:“若无心儿,儿臣就算做一辈子的女子身份,也是无所谓的,哪怕死后以男儿身入祖庙。”
“胡说!”崇光帝低骂道:“你是大齐的皇子,让你扮作女子是为了你的身体着想,此乃权宜之计罢了,若真以男儿身入祖庙,朕怕是要被祖宗痛骂。”
他说完,顿了片刻,又是一叹,气氛倏然就缓和下来了,崇光帝将手中的棋子扔进棋盅内,道:“你不要多想。”
是的,正如他所说,这个儿子本就是皇子,若无燕涿,他才应当是储君的唯一人选,立为太子顺理成章,以他的年纪,早该站在朝堂上与大臣们一起参议政事了,然而如今却要受限于这虚假的女子身份,只能旁听,不能议事。
想到这里,崇光帝顿时觉得他今日的猜忌和警惕,显得十分没有道理。
他揉了揉眉心,觉得有些疲累。
但见对面的燕明卿垂眉敛目,神色恭谨,崇光帝思索良久,才摆了摆手,道:“朕已派人去信给了觉大师了,想是不必多久就有回音,到时候再看看怎么做。”
燕明卿颔首:“是,儿臣明白了。”
他退出了养心殿,留下崇光帝一人坐在榻边,低头看着那未下完的棋局,白子已成大势,如一只猛兽,蛰伏于棋盘之中,蓄势待发。
他突然意识到,如曹勋所说,立储之事,确实该尽快了,这么多年以来,便是蚂蚁也要养成象了。
……
御书房。
此时已是夜深时分,殿里的烛火却仍旧未灭,将一切物事都拉出了长长的影子,皇后正坐在书案后看折子,她的容貌在这昏黄的烛光下,显得沉静柔美,过了一会,她才拿起笔蘸了朱墨,写下朱批。
等最后一份折子批完,大殿角落里传来更漏声声,皇后将笔放下,站起身来,立即有太监小步上前,道:“恭送娘娘。”
凤辇早已备好了,碧鸢正欲扶着她上去,皇后却摆了摆手,道:“本宫想走一走。”
碧鸢忙道:“是。”
宫道寂静无比,此时已无宫人路过了,夜空中挂着一轮圆月,洒下淡淡的清辉,将人的影子拉得极长。
碧鸢扶着皇后,有些心疼地道:“娘娘这几日夜里似乎都睡不好,奴婢煮了一盅安神茶,娘娘回宫之后喝一些吧,夜里也好睡。”
皇后略微颔首,她抬起眼,目光眺向远处,宫墙巍峨,宫灯若散落的星子,在黑暗中熠熠生辉,绵延不绝。
她静美的面容上透着几分郁色,挥之不去,像是隐忧,碧鸢见了,忍不住问道:“娘娘心里有事?”
皇后缓步走着,道:“本宫在想长公主的事情。”
“长公主?”碧鸢一愣,她立即明白过来,道:“是因为近日皇上让他看折子的缘故?”
皇后摇摇头,道:“不是。”
她收回视线,面露思索之色,道:“本宫还有些事情没有想通,总觉得哪里有问题,可是细细一想,却又想不起来。”
碧鸢不解,老老实实地道:“奴婢不明白。”
“本宫也不明白,”皇后徐徐道:“如今皇上很明显属意于他,若真要挑选一个继承皇位的人选,显然燕涿是绝不能与长公主相提并论的。”
说到这里,她皱起眉来,停下脚步,看着碧鸢,道:“既然他想让燕明卿继承大统,为何又要他扮做女子身份?”
碧鸢猜测道:“或许……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皇后没有回答,准确说来,她并不在乎这中间的隐情,她的视线落在远处的宫墙上,低声道:“可事到如今,本宫已无路可退了。”
她的语气平静无比,碧鸢却从其中听出来几许惊心动魄的狠绝之意,一时间竟半个字都不敢说了。
……
燕明卿回到长公主府时,秦雪衣正好从花厅里出来,见了他,面露欣喜之色,连忙奔过来,开心地扑入他怀中:“卿卿!”
随侍的下人们都已见怪不怪了,唯有一旁的桂嬷嬷看得表情扭曲,欲言又止,然而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
无论她说什么,燕明卿都是听不进去的,若是说多了,还招主子的烦。
燕明卿如今已经长大了,身上的气势一日甚过一日,即便是有什么事情,也没有她说话的余地。
秦雪衣的一个眼神都比她管用,想到这里,桂嬷嬷便觉得心里憋屈得很,最后索性趁着无人注意,自己忿然离开了。
苏家的女人都邪门,惹得这两父子如同被下了降头似的,一个比一个痴迷。
桂嬷嬷现在也管不了燕明卿,她望着那两人携手入了花厅,不知为何,突然生出了几分迟暮的悲凉之感。
屋子里,秦雪衣坐在妆台前梳头,菱花铜镜里映出少女娇美的脸,她梳着了一会,又回头望望燕明卿,叫了他一声。
燕明卿下意识从书里抬起头来,道:“怎么了?”
秦雪衣道:“卿卿,你穿过男人的装束么?”
闻言,燕明卿一愣,摇摇头,然后又点点头,道:“从前在抱雪阁,穿过一回。”
但仅此而已,之后就再也没有穿过了,他大多数时间都要去上书房和御书房,哪里有那种时间?
秦雪衣却托着腮,目光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燕明卿今年又长高了一些,肩宽腿长,身材修长,却略显清瘦,若他真是女子,也只会被认为体型过于高挑了些,但是高的女子也不是没有,秦雪衣从前打拳的时候就遇到过,一米八的小姐姐,一拳扫过去能打翻三个大汉。
因此秦雪衣一直没有怀疑过燕明卿,待如今知道他是男人,不觉生出几分疑惑来,道:“卿卿,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你么?”
燕明卿将手中的书放下,失笑道:“谁敢怀疑?”
他道:“我十岁便被赐了封号,册为长公主,是父皇亲自写的册书。”
这种情况下,怀疑长公主,不就是怀疑崇光帝?普天之下,大概没有谁敢有那个胆子,人们最多也就是觉得长公主长得粗壮了些。
秦雪衣望了他好一阵,忽然道:“卿卿,我想看你穿男装的模样。”
燕明卿微怔,才道:“可是府里没有。”
秦雪衣顿时有些失望,但转念一想,过不久卿卿就要恢复身份了,也不急在这一时。
想到这里,她便搁了玉梳,伸了一个懒腰,道:“时候不早了,我们睡觉吧。”
她脱了外裳躺在床上,盖好被子,对站在床边的燕明卿露出一个笑,眉眼弯弯,道:“卿卿,晚安。”
然后她伸手一拉床头的绳子,床帐便徐徐落下来了,将燕明卿挡在了外头。
燕明卿:……
他现在就是很后悔。
自从他上次挑明了身份之后,秦雪衣便再也不跟他一张床睡觉了,别说分两个被窝睡,但凡燕明卿靠近床一点,她就脸红,半宿都睡不着,翻来覆去的,恨不得把身子挤进墙壁里。
第二日起来的时候,呵欠频频,盯着两只乌青眼,精神极差,眼看着得了少眠症的人从燕明卿变成了秦雪衣,最后他无法,咬咬牙,只能去软榻上躺着,秦雪衣这才终于顺利睡着了。
所以,如今他们虽然仍旧一间屋子睡觉,但是燕明卿在软榻上已经睡了快小半个月了。
虽说有得必有失,但是燕明卿发自内心里觉得,这次失去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些。
早知道他就不说了,等父皇的圣旨下来不好吗?
作者有话要说: 卿卿的福利,莫得了。
太惨了,真的。
哈哈哈哈哈(幸灾乐祸的作者君)
第120章
御书房内。
底下的内阁大臣们正在议事,崇光帝坐在御案后,有些走神,精神看起来颇是颓靡。
他今日上朝,又被曹勋气到了,崇光帝突然意识到,倘若议储这个事情一日不解决,曹勋就一日不会罢休。
这真是个牛脾气,想到这里崇光帝就有些生气,之前外放了那么多年,再回来也没见有半点长进。
崇光帝越想越气,恨不得再把他贬黜出京了事。
但曹勋如今也是二品大员,真要贬他,也不是轻轻松松那么一句话的事情,说不定还要引得其他大臣上奏陈情,到时候更麻烦了。
崇光帝烦得不行,却听下面林如易冷不丁问了一句:“陛下以为此事如何?”
崇光帝一愣,他刚刚满心烦躁,压根就没听到他们议的什么事情,如何接话?
眼看着五位大臣齐刷刷地望过来,洗耳恭听,崇光帝憋了半天,最后想起了什么,突然看向燕明卿,道:“明卿如何看?”
这话一出,不仅燕明卿,在场所有的大臣都是一愣,也跟着齐齐望向旁边坐着的长公主殿下,长公主旁听议事这么久了,却从未参与过,大臣们每回来了都见他在,议完了他也走了,不声不响,宛如一个隐形人似的。
这还是崇光帝头一次当众问他的见解。
燕明卿站起身来,先是恭谨地行了一个礼,才道:“儿臣以为不可。”
一上来就唱了反调,还是同内阁首辅大臣林如易,其余几人都有些吃惊,便是林如易也露出点讶异的神色。
崇光帝顿时来了点兴趣,尽管他不知道刚刚讨论的是什么,但是这不妨碍他凑热闹的心思。
他道:“你且说来听听。”
“是,”燕明卿道:“方才林阁老说,河东与怀北剿匪大捷,欲将俘获的匪人招入军营,充作兵士,儿臣以为万万不可,匪类之所以为匪,自然是犯下了不法之事,未被绳之以法也就罢了,充入军营,让受害的百姓如何作想?”
林如易一听,便道:“长公主殿下有所不知,今年山阴哞江和金沙河一带发了洪涝,大水淹了足足五个大省,河东和怀北的这些匪类,多是流民,有四千人之多,若是按照我朝律例,当徒十五年,流放三千里,十五年牢狱,且不说怀北与河东各州府的大牢够不够分,便是给这四千多人供给整十五年的牢饭,便是一个颇为惊人的数目了,粗略估计,大概抵得上我大齐所有省份三年的粮食收成。”
他解释到这里,和善笑笑,像是在看一个不懂事的晚辈,道:“更何况,先帝在时,轻徭役,减赋税,如今的军营已不如从前充盈,若能将这些流民安放,也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之法。”
上边的崇光帝认真听了,觉得颇有道理,不住点头,下一刻却听燕明卿道:“可林阁老有没有想过,这些人已不是流民了。”
林如易一愣,燕明卿继续道:“他们尚未成为匪类之前,自然是大齐的百姓,可一旦他们拿起了刀剑,便是大齐的犯人。”
燕明卿没什么表情,道:“王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何以到了这些匪徒身上,却要放他们一马呢?”
他如此直言,林如易不免有些跌面子,但是并未生气,耐着性子,道:“臣并不是要为他们开脱,请殿下不妨想想臣方才说的,若是让这些匪徒什么也不做,就蹲在大牢里整十五年,和让他们去军营里,练习拳脚,成为一名士兵,来日守卫我大齐疆土,究竟哪一方更好?”
上面的崇光帝下意识张了张口,想说,自然是后者更好,但是他见燕明卿还有话要说,便住了口,饶有兴致地听着。
这大概是崇光帝这么多年以来,头一次认认真真地听臣子们议事了。
听了林如易的一番话,燕明卿不假思索地道:“我以为,二者都不可取。”
林如易眉头微跳,燕明卿继续道:“何必非要二者取其一?四千匪徒,不如全部流放边疆,为我大齐修筑高墙,抵御外敌,岂不是两全其美?”
闻言,林如易的眉头略微皱起,燕明卿淡声道:“百姓犯了法,便是犯人,怎能不受律法处治?”
林如易下意识道:“未必不可教化。”
燕明卿笑了一声,道:“既然如此,有这个心力,为何不教化那些从未犯过罪的清白百姓,反而要去教化这些犯人呢?”
林如易顿时哑口无言,燕明卿转向崇光帝,拱手道:“此乃儿臣之拙见,让父皇与诸位大人见笑了。”
坐在上头的崇光帝这会又觉得他说的十分有道理,不住点头,然后看向林如易,试探道:“林阁老觉得如何?”
林如易憋了半天,道:“殿下说得好,不过如今军营士兵匮乏,此乃大事,征兵之事,也要尽早提上日程了。”
若不是军营少兵,他也不会有这一番提议,但如燕明卿所说,将犯了事的匪徒纳入军营,或许真的有欠考虑,林如易心里不由叹了一口气,又望了望燕明卿,却见他已经坐回去了,不声不响,如之前一样安静。
他不禁想,若长公主殿下是个男子就好了,他们这些臣子都是先帝那时候提拔留下来的,先帝去了之后,朝堂的新秀竟屈指可数,就那么零星几个而已,眼看着他们这一拨人都到了乞骸骨的年纪了,储君却还未立,就算立了又如何?小皇子今年才五岁。
崇光帝登基这么多年,他的所作所为,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皇帝心思并不在朝事上。
林如易抬头一看,果然见上面坐着的崇光帝两眼放空,又开始走神了,罢了,好在今日没打瞌睡,也还过得去,若打了瞌睡,他们几个臣子还要轮流咳嗽一声来提醒皇帝,这么一天下来,喉咙都要咳痛了。
议事散了以后,几个大臣照例退出御书房,一同往外走,户部尚书庞清叹了一口气,伸手捶了捶腰,旁边的礼部尚书见了,打趣道:“庞大人年事高了。”
“老了老了,”庞清也不恼,伸出一个手指头来,道:“我比林阁老还长一岁呢。”
不知是谁叹了一口气,礼部尚书便道:“咱们内阁里头,大抵只有温大人最年轻了,青年才俊啊。”
闻言,温荀言哭笑不得道:“李大人,温某前两日才过了四十五的大寿,哪里还称得上青年才俊?莫折煞我了。”
那礼部尚书指了指前头的林如易,悄声道:“过了今年,林阁老就要过八十大寿了。”
望着林如易的背影,温荀言不禁哑然,这一拨老臣,确实是很大年纪了,从先帝开始到今上,大齐的江山已经在他们肩上扛了这么多年。
“不过,”礼部尚书忽然道:“若秦御史还在,说不定我也能提前告老还乡了,温大人,我记得你们当时关系颇好?”
温荀言笑笑,道:“尚书大人记性如此好,怎么能说自己年纪大呢?”
礼部尚书呵呵笑了,颇有些骄傲地道:“别的不说,我的记性还是一等一的好,我还记得从前与你、秦御史一道吃过酒的。”
一说起这个,温荀言突然就想起一事来,心里琢磨着,回去该要同夫人提一提了。
一行官员正走着,忽然听见一个苍老的声音道:“诸位,我先走一步了。”
说话的人是上官青云,几人抬头一看,却是工部的班房到了,温荀言道:“上官大人慢走。”
上官青云颔首,转身入了工部的大院,旁边的庞清忽然道了一句:“等储君一立,上官大人也该松一口气了。”
其余几人都笑了起来,唯有温荀言没有笑,他隐约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皇上近日的这番作态,完全不像是想要立储的样子。
他就只有一个皇子,为何不立?
崇光帝究竟在想什么?
温荀言想了一天也没琢磨出什么来,下了值回府,才进花厅便见自己的夫人坐在圈椅上,与温停月一起吃茶果点心。
温停月见了他来,举起手中的碟子,殷切道:“爹,尝尝这个,我今日新作的样式。”
温荀言捡起一块糕点吃了,觉得腻得慌,但他什么也没说,目光在厅里扫了一圈,问道:“楚瑜呢?”
温夫人道:“他还未下值,老爷找他有事?”
温荀言嗯了一声,顿了顿,又道:“与夫人说也是一样的。”
温夫人好奇道:“什么事?”
温荀言道:“夫人还记不记得,当初咱们与秦御史约定的那桩亲事?”
温夫人愣了一下,才道:“老爷的意思是说,楚瑜和长乐郡主的亲事么?”
温荀言点点头,道:“我今日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