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欢喜农家科举记-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铭把温传拉过来,“你替我记几笔,我出去一下。”
  说完便出了门去。他这边出了院门,往两边瞧了一眼,正瞧见一旁空荡荡的菜园里,扒在黄瓜架下探头探脑的人。
  魏铭前后看了一圈,见就那人一个人在,走上前去。
  “你有话跟我说?东财?”


第23章 泪点降低了
  “你有话跟我说?东财?”
  魏铭走到菜园边,朝黄瓜架下的东财招手,“没旁人,你出来说话。”
  东财探头探脑瞧了半天,这才小心走了出来,“木子哥。”
  “你有什么话,跟我说便是。”魏铭见他一脸为难,抿着嘴想说又不敢说的,心下一转,问道:“是不是你婆让你过来的?”
  东财一听这话,脸色一紧,“木子哥你都知道了?”
  魏铭一看猜中了,又问:“你婆让你盯着我们?”
  东财见他连连猜中,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了,小身子一垮,“我、我真不想来,是婆非让我来的,说看着你们出门,就赶紧说给她……我真不想来,木子哥!”
  这下魏铭都明白了,他见东财垮着身子往下缩,连忙道:“没事的,你别在菜地里了,进院子喝口水。”
  东财听得一愣,他是没想到魏铭还能让他进院子喝水,这边怔怔地跟着魏铭走了几步,忽的又想起了崔稚昨天警告他的凶狠样,“不,不,我不去了,不去了!”
  “怎么了?我们一时半会不走,你又回不了家,在地里不热不渴吗?黄瓜藤上可没有瓜。”魏铭笑着打趣。
  东财却笑不起来,皱巴着脸,“翠枝姐在院里,我不敢去。”
  魏铭闻言一笑,原来是那丫头把东财吓着了。也难怪,她当时那地痞流氓的横样儿,东财这么点子小孩,当然害怕。
  他拉了东财的手,“无妨,她就是说说,你今日来报信,她要是知道了,才高兴呢!”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东财听了没再抗拒。菜地里一颗菜都没有,日头都快把他晒秃噜皮了!
  这边魏铭领着东财进了院子,舀了一碗水给他喝,转身往崔稚处。
  崔稚正把着小乙的手在地上写画,说一,就画下一竖,说二,却画了半个圈又拉出一横。
  魏铭站过来,挡住她头顶的日头,落下一片影子,崔稚和小乙同时转头看来。
  “哥哥!”小乙喊他。
  “你过来做什么?”崔稚倒仰着头问。
  魏铭把东财和老朱婆的事说了,“我看东财怕你,你别去吓唬他了。”
  “哈,”崔稚笑了一声,“看样上次没白白装恶人,这下起作用了。东财这孩子,也挺乖得。”说着还去哄小乙,“回头姐姐给你买来甜糕糕,分东财一个好不好?”
  小乙用树枝写画的认真,乖乖道:“好。”
  “真乖!”崔稚摸摸小乙的脑袋,又问魏铭,“你打算怎么办?要不要坑老朱婆一把?”
  魏铭看看蹲在墙角的东财,“算了吧,东财也是朱家人,这孩子挺好,别弄得他回家挨了揍。”
  “要是不出手,东财回家,首先就没法交代。所以要通过他的口,把老朱婆坑到路上来,然后再惩戒一番,免得她总是不安好心。不过当然了,她不来最好,说明她还有点良心,那坑她也就无从谈起了。”
  崔稚说起理由来,那是有理有据,让人觉得她不是坑人,而是为人家着想一样,魏铭不禁笑着摇头,同她叮嘱道:“小惩大诫一番即可。”
  “知道了,知道了!”崔稚应着,低头拉着小乙的手,“你哥哥是大好人,咱们都是大坏蛋!”
  魏铭轻笑出声。
  日头渐渐西落,半边群山包围的绿庭村炊烟袅袅,到了吃补食的时间。
  贫穷的古代农村,一天就两顿饭,上午朝食,下午补食。只有崔稚悄悄惦记着,等到生活富裕了,还是一日三餐来得习惯。
  这会儿,魏家院里的人少了起来,田氏开始收拾灶头做饭,温家人和魏铭一起清点账册和盐,崔稚过去看了一眼,见诸事条理清楚,便当起了甩手掌柜,拉了小乙往阴凉下耍玩。
  从昨日晚上到今日下午,一共收了二百多斤的盐,有些人家盐结块比较厉害,但是魏家还是收下了,只要是没掺了旁的东西,后面或翻晒或阴凉存放都可以。
  魏家在村里名声尚好,又有温家人办事妥帖在旁相助,好些原本只是来瞧瞧真假的人家,也都信了,便是拿着赌一把的心态,也把家里的余盐提了过来。
  这其中,还是崔稚先到先得的口号起了作用。
  但是即便如此,离着一千多斤还远的很。崔稚和魏铭商量了一番,魏家地方小,和盛家交易也不方便,便承诺再多给温家些粮食,先把盐一车一车运到城里,暂存温家。
  现下吃完补食,天色还早,趁着这会搬运,还能赶在太阳下山前到县城。
  这都是计划好的,毕竟盛家那边,崔七爷不能出面,两个小仆再不露面,盛家还以为是上当受骗了。
  崔稚亲自看着灶,思量着这些事情,小火慢慢炖着米汤。虽然这距离她的理想米汤,米还不够,可为了汤汁尽量粘稠浓香,把火候控制好也是成的。
  崔稚手里拿着柴棒,小心地伺候好这一锅汤,火小了就加点柴吹两口,火大了就拽出来半根柴火,保持小火慢炖,避免用勺子去搅汤。
  到了后面才加了些盐进去。小乙腹泻了两天,有点收不住,得给她止泻。
  等到所有的盐和账目清点完,米汤也熬好了。
  崔稚闻着溢出来的香气,忽的泪盈于睫,“开局的无粮古代,终于告一段了,以后都有饭吃了!”
  盛了小半碗浓稠清香的米汤捧在手里,崔稚被水蒸气催下泪来,“可怜见的我,泪点都变低了!”
  魏铭瞧她一眼,看着碗中汤水,堪比从前宫里赐下的绿畦香稻粳米汤,颇为惊讶。
  他见她只伺候着炉灶,没想到竟煮出这般汤水来,这是她师父教她的手艺吧!真真不简单!
  魏铭惊奇,旁人更是讶然。
  “是不是饿昏了,怎么觉得这米汤,比鲍鱼燕翅还香?!”温信把碗都舔干净了。
  温传也吃得一滴不剩,“二哥,说得好像你吃过鲍鱼燕翅一样!”
  温信嘿嘿笑,崔稚朝着看过来的魏铭,得意的一笑。
  ——
  老朱婆家的这一餐,只有粟米泡水,碗里清得连飘进来的灰沫子都能看见。
  东财的娘高氏看见东财小跑着回来,赶紧叫他,“上哪去了你?不吃饭了?饿死你!”
  话落了地,东财看见老朱婆朝他眯眼睛,他知道那是让他别乱说话的意思,连忙绷了嘴。
  其实他绷上嘴还有一个原因,魏家给了他小半碗米汤喝!
  他从来都没喝过这么香的米汤,那香气直往鼻子里蹿,还是翠枝姐亲手递给他的。翠枝姐说他这事办的好,不会打他的,让他喝完回家告诉婆,他们要起身了。
  又能喝米汤,又能不挨揍,东财简直觉得,这是自己过得最好的一天!
  所以这边没等他娘高氏给他盛稀汤来,就先跑到老朱婆耳边,道:“婆,他们起身了!”


第24章 乡下来的疯婆子
  去县城的路上空荡荡的,只有温家人和崔稚、魏铭说说笑笑。
  温家留了温父和温传仍在魏家继续收盐,温仁和温信同魏铭、崔稚回县城送盐。方才崔稚说了两句笑语,把一行人惹得止不住笑,笑声没停,魏铭靠近崔稚干咳了一声,压了声音,“跟来了。”
  “哦?”崔稚两眼一亮,只见她把鞋一蹬,顺理成章地弯下腰来提鞋,趁机往后看了一眼。
  “哈!我看见了,就在那个大杨树后边!”
  魏铭见她满脸都是兴奋,暗暗猜想她也许等老朱婆许久了,方才走路无聊透顶,才自己说笑话解闷。
  既然她这么有兴致,他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免得坏了她的兴致。
  魏铭任由崔稚咕噜噜转着眼睛想对策,而大杨树后面的老朱婆,完全不知道。
  树皮被剥得凹凹凸凸,一路上的林子里没点绿荫遮蔽,老朱婆把胖身子勉强缩在树后面,一只眼睛探出来看见崔稚提了鞋,没在意后面,继续往前走,这才松了口气。
  看着一路有说有笑的,还不知道赚了多少,绝对是笔好买卖!她可得跟好了,回头这些钱全得进她的口袋!
  老朱婆欢天喜地跟着,走啊走啊,竟然一路到了县城,仰头一看,天都黑了。
  老朱婆好久没走过这么多路了,平时也就在附近几个村转悠,这下到了县城,身边也没个自家人,莫名的就有点慌。
  今天晚上魏家两小儿不会不回去了吧?就住县城?
  老朱婆这一想,又紧紧跟了上去,只是县城她不熟悉,里边七转八转的,天又黑透了,再一看,四个人就剩下魏家那俩小儿了?
  其他两个人和车呢?!
  老朱婆有点急,汗落了下来,见那魏家两个小儿仍旧是说笑,毫无察觉身后她在跟随,才稍稍压下心中的恐慌,又跟着两人继续在城里转。
  又是几转,老朱婆照常等他们过去几息才伸着头转过去,谁知这一看,竟然没人了,一条小巷空荡荡的,阴森幽暗没有灯,更没有人。
  老朱婆浑身紧绷,却不信邪,往小巷唯一的门前看去,并不认识门上两个字——“荷园”。
  那门虚掩着,像刚进了人一样。
  肯定是两小儿进去了!
  老朱婆壮着胆子窜进了门去,门里黝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不说,还静得吓人。
  这情形,换谁谁都不赶上前去!
  老朱婆思量着要不然退出来算了,不想里边突然传出来声音,是那丫头!
  “再数一遍,十二张一贯的宝钞,没错吧?”
  这话可听得老朱婆一激灵。
  十二两啊!敢情两个小贼在里边数钱呢!
  钱在脑子里迅速胀满,老朱婆还有什么怕的,直接顺着声音小步凑了过去。
  只是凑过去,声音又没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老朱婆摸着墙前后找,怎么都找不到人,这黑暗的小院又陷入死寂。
  就在这时,身后有人窃笑了一声!
  老朱婆浑身一抖,连忙转过身去,哪里又人影?
  “魏木子!死丫头!是不是你们俩装鬼?!”
  话说出口,像是撒了一捧雪到湖里,连水花都没泛上来,就消没无影了。
  老朱婆真的慌了,匆匆忙忙去找来时的门,只是还没找到门,眼前有人影一闪而过!
  “谁?!”老朱婆尖叫。
  没人回应,又是死寂。
  老朱婆浑身鸡皮疙瘩起个不停,抖着呼喊,“皇天后土、大罗神仙救命!神仙救命!我再也不敢来了,再也不敢来了!”
  声音没落,忽的又什么打到了她头上,打得倒是不疼,但老朱婆吓得不轻,一哆嗦,摔在了地上。
  她哪里敢停,捂着头大叫着往来路跑,腿上划了一道,头又碰了个包,都顾不上了,一口气冲到门前,拉开门跳了出去,裤裆里热了一片。
  等她跑没了影,崔稚和魏铭也到了门前。
  “啧啧!”崔稚嫌弃地绕开地上的水,“就这点胆,还敢做坏事?”
  魏铭一步跨了过去,“有些人做不做坏事,和没有没胆子没关系。”
  崔稚深觉有理地点了点头,示意他拉上荷园的门,“荷园真是好地方,一般人不敢来,倒成了咱俩的避祸所,不错不错。”
  她说着,回头看到了荷园门缝里的黝黑,不禁在夏夜搓了一把胳膊,“不过说实在的,里确实阴森哦……这是谁家的院子啊?怎么没人住,也没人打理啊?”
  崔稚拉着魏铭院离开这阴森的庇护所,见魏铭也摇了头,“我也不知道,从没见过主家,只听说死过人,旁的一概不知。”
  崔稚也跟老朱婆似得,抖了一下,“那那……咱们晚上还是少来,先回温家去吧。”
  “嗯。”
  两人离了荷园,迎着夏夜温暖的风,步伐轻快地往温家去了。
  ——
  翌日,崔稚和魏铭准备登盛家的门。
  不过在这之前,他们得先找个地方打探打探行情,免得说出什么业余的话来,有失崔七爷身份。
  魏明领路,两人去了一个叫宋氏酒楼的地方。这座酒楼就在十香楼相邻的街巷上,位置略有点偏,却是安丘县的老字号了。
  魏铭说这家酒楼生意不好,有十香楼珠玉在侧,生意起不来,上一世转卖了这个门面,搬去城西更加偏的地段开了小饭馆。
  这一世还没搬迁,尚在此处。
  魏铭说这家店虽然生意不好,但茶水价廉,本地老住户认宋家的牌子,隔三差五的聚过来喝茶,但他们大多清贫,仅限于喝茶而已。
  不论如何,有人的地方,就有消息。
  崔稚和魏铭一跨进宋家酒楼,就听见一个老头笑道:“……乡下来的疯婆子,嘴里嚷着有鬼,愣是抱着县衙门口的石狮子睡了一夜,今儿天亮了,还赶不走呢!你们说好笑不好笑?没见识的疯婆子!”
  众人都跟着笑,崔稚和魏铭忍着笑对了个眼神。
  这下老朱婆总得老实了!
  两人走进屋里,往角落里一坐,过来一个微胖的男孩招呼二人。魏铭用田氏出门时塞给他们俩的钱,要了两碗茶水,男孩也不嫌两人穷酸,笑着给两个人倒茶。
  偌大的酒楼只有大堂里有人喝茶,也难怪要开不下去。
  但是喝茶的人还是不少的,放眼望去有老少爷们十几个,说说笑笑。崔稚支着耳朵一听,听见了关于粮价的事。


第25章 变动的时局
  “莱州比咱们青州强得多,人家的米价都掉到八钱以下了!不过这有钱人家也买的差不多了,说是那些粮商要往咱们青州府来,咱们安丘离莱州府近,肯定先到,安丘的粮价也要掉喽!我哥前些日没屯买许多粮食,就等这会了!”
  说话的是个二十来岁都男子,穿着一身素面青布直裰,说着话摇着扇子,颇有几分文人气质。
  周围的人都问他是真是假,崔稚也问魏铭,“你说此人说得,能不能信?”
  魏铭道能信,“此人姓郝,是个秀才,颇有几分文采,他家中经商,在县里有些门路。”
  “咦?”崔稚又看了那人一眼,“是不是郝书商家里的?我看着和郝家大爷长得有些相像。”
  “你眼力不错,他正是郝大老爷的幼弟,行三,单名一个修字。他既这么说,想来是从其长兄处的到消息,约莫错不了。”
  崔稚听魏铭确认了一下,简直不要太高兴。
  莱州的米饱和了,都要流动到安丘来了,那盛家还去什么莱州,还不老老实实地在这跟她交易?
  这一大清早的,就跟吃了颗定心丸似得。
  她这边正高兴,另一桌一个人摇头笑,“郝三爷,单看莱州是这么回事,只我前日刚从南边过来,倒是徐州府拖延,不愿给咱们调粮,也是真的!”
  山东请求朝廷赈灾,调的是临清仓、济南仓和南边徐州仓里的粮食,现下若真是徐州不肯调粮,一味拖延,临、济二仓的粮食去年便调过一次,今次哪里够用?
  这样一来,粮价说不定不降反升。
  半个大堂里的人都惊讶,郝修更是问道,“徐州仓还敢不听朝廷调遣?”
  和方才说话人一桌的上了年纪的人,捋了捋胡子,“徐州那等地界,三五年就要受洪灾,这有两年太平了,不定明年又要受洪,怎么敢说调就调?朝廷可是让他们发麦两万石过来,他们自然要同朝廷讨价还价。”
  方才刚从南边来的人,也道:“这一来二去,粮食到了安丘,不知何年何月了。”
  崔稚听了这话,赶忙去拉魏铭的袖子,“是这么回事不?”
  魏铭前后回想了一下,“上一世确实前后发了两次粮,我当时不晓事,现下看来,应该是先发了临、济二仓的粮应急,后近冬了,才又发了一次,前后差了好些时日。”
  崔稚看魏铭表情,晓得不仅是发晚了粮食这么简单,恐怕又饿死冻死了不少人。
  如今才六月,便传出这等消息,看样是错不了了。
  崔稚听着一群老少爷们说起洪灾,说溺死人口不计其数,房屋牲畜全部冲跑,突然觉得不寒而栗,她攥紧魏铭的袖子,“咱们不会也发大水吧?是不是黄河泛滥啊?”
  魏铭奇怪地看她一眼,“安丘洪灾不盛,黄河常泛滥,冲垮的是下游徐、淮等地,与安丘干系不大。”
  这可把崔稚说晕了,黄河不是从山东入海的吗?她很担心自己这边好不容易破了饥荒的局,再来一个洪水,把一切化为乌有,岂不是惨了?她再是穿越的,也不能揽住黄河泛滥的脚步吧?
  她问魏铭,魏铭却道:“黄河自山东入海,早是北宋年间之事,现已改道几百年,一时不会再改回来。”
  崔稚琢磨着这话,魏铭看了她一眼,“难道后世又改道山东入海了?”
  这次崔稚明白过来,黄河前后改道不少次,但是幸运的是,暂时挨不着她!
  要不然,辛辛苦苦攒出来的家业,被黄河一冲,可不全完了?
  她定下心来,但见魏铭还在唏嘘黄河无穷的破坏力,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
  制度和生产力都不行,所谓黄河治理,也是治标不治本。
  只是徐州未雨绸缪,粮食不肯往山东调,安丘的粮价就算有莱州的粮商过来,怕是也掉不下去。
  所以当务之急,赶紧把和盛家的生意完成。她在老百姓那边可是说按九钱一斗的,要是涨了价,她可要亏死了!
  这样想便再坐不住,把茶水喝净,拉着魏铭直奔盛家去了。
  ——
  盛家早就坐不住了。
  盛齐明一早就到门口转,反复问人,崔七爷的人来了没有,听着看门的二恒说没来,又奔到盛齐贤屋里来回踱步。
  “哥,你说这崔七爷到底是个什么路数?陶家说根本没听说过此人,隔壁县里也没有能对的上的?这都两日了,还不上门,是怎么回事?”
  他都沉不住气了,盛齐贤更是心里打鼓两天了,他现在最怕这崔七爷,是本地粮商联合哪一级的衙门,偷偷过来摸底钓鱼的!
  他们没钱没势,从扬州一路过来,要是栽了,谁来捞他们?
  盛齐贤有些怕,道:“不管崔家人来不来,咱们做这生意都得谨慎点,我看管事说得不是没道理,唉……”
  盛齐明听他这么说,又赶紧道“不至于”,“那崔家小仆不也说了吗?咱们和他们家是以盐易米,又不走钱,挨不着吧?我就是觉得这崔七爷总不派人来,还想耽搁到什么时候?”
  这个问题,盛齐贤也回答不了,但小厮跑来传话,“大爷、二爷,崔七爷家的小仆来了!”
  “哎呦!可来了!”
  两兄弟皆精神一震,连忙让人把两个小仆请进来,如同对待大管事一般。
  这待遇,崔稚和魏铭还没进门就察觉到了。
  两人互看一眼,进了屋子。
  盛齐明性子急些,甫一盼来了人,直接就问:“怎么样?七爷怎么说?咱们的粮食都是上好的扬州米,七爷想要新米也是有的!七爷错过了这村,可没有这个店了!”
  他这一急,谈生意就落了下成了,崔稚见盛齐贤对着弟弟皱眉,暗笑不已,开口道:“盛家大爷二爷容禀,我们七爷看了盛家的粮食,直接就留下了,说这生意,是一定要跟盛家做的。”
  魏铭不禁看她一眼。
  她说这话真不害臊,其实就是魏家没粮食招待温家做活的人,又是她嘴馋,先把人家米吃了,这会又说成了崔七爷看重盛家的粮食,留下来不还了。
  盛家兄弟自然是听不出来缘由,盛齐明面露喜色,刚要正经谈起来,倒是盛齐贤开了口。
  “盛家在安丘也耽搁了不少时日,莱州那边还要去一趟,七爷要交易,不如等我兄弟从莱州回来。”
  他这么一说,别说崔稚没想到,连盛齐明都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还不赶紧同崔家谈下来生意,怎么反而要把人家晾在一旁?
  盛齐贤眼神示意他稍安勿躁,盛齐明皱着眉头没说话。
  魏铭从旁看着,又见盛管事端了茶水上来,闻言松了口气,心下有几分明白。
  他上前一步,悠悠道:“也好,莱州也来了几家粮商,我们七爷正也想看上一番。”
  这话说完,本来因为盛齐贤扭转的气势,又是一转。
  崔稚立时也想了过来,退后一步,笑道:“正是。”


第26章 锦鲤美少女
  崔家两个小仆不急不躁,盛齐贤打量了一番,暗道自己突然拖延交易,若崔七爷真是来钓鱼的人,不会说出不急的话,且看俩小仆脸色,那是真的不急。
  盛齐贤琢磨着放下心来,盛齐明却不乐意了,给盛齐贤使了个眼色,压了声音道:“哥你这是做什么?你不赶紧把生意定下来,拖什么啊?!”
  盛齐贤只好跟他解释,“我这不是怕他们不是真心要买吗?况且谈生意,急不得。”
  “唉……这下好了,人家倒是不急了,还要去跟旁的粮商谈。”盛齐明气得挥袖,看见两小仆坐下来喝茶,更是道:“要是崔七爷来之前给了锦囊妙计,要趁机压价,我看你怎么办?”
  盛齐贤张张嘴,说不出话来。
  上次听两小仆的口气,他们琢磨着约莫得按照安丘的米价换盐,要是压价到莱州的米价,可就不够划算了。
  两兄弟也知道越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