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在古代卖内衣-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芸娘一件一件看过,瞧一瞧盒子里的贺词与署名,回忆一番那位观礼女眷的身段,想着是否有望被她的买卖攻克。
  等琢磨过印象中那些夫人的身段,她便将贺礼按照各位女眷的亲切程度摆了个顺序,以此提醒她日后该先去攻克哪位夫人。
  摆在最后的,是苏夫人送来的一对玉镯。
  苏夫人其人,性格孤僻,即便是知道芸娘在自家孩儿乡试应考上帮了大忙,瞧芸娘时的眼神,依然是审视的居多。
  芸娘想着她那冷冰冰的眼神,立时打了个冷战,毫不客气将她的玉佩放在了队尾。
  而放在最前面的,却是位殷姓夫人的贺礼。
  一枚玉佩。
  殷这个姓,她熟悉。
  然这位殷姓夫人,她却没见过。
  这位夫人同殷人离有何关系,能不能被她的买卖攻克?
  殷人离此人,作为胸衣买卖的第二大股东,竟然不将胸衣推销给自家亲眷,实在是欠缺生意人的自觉性。
  如此想过,再回想起殷夫人瞧她时依然带有的审视目光,她毫不客气的将那玉佩也排在了队尾。
  此时的正阳院,左夫人忙完宴席,躺在榻上,由着管事妈妈为自己捶着腿。
  自然,这个时候,女人之间,总是要议论一番来宾。
  与芸娘的关注点不同,一主一仆便将话题固定到了今日宴席上,有意无意同左夫人提起几家官眷来。
  但听管事妈妈道:“今儿苏夫人稳着不说话,那位殷夫人反倒有意同夫人交好。此前殷家同府上几无往来,这回却是不请自到,却是有些稀奇。”
  左夫人眯着眼睛躺的久了,方轻轻冷笑道:“那样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丫头,倒有人将她当成香饽饽……”
  管事妈妈自然知道夫人说的谁,便顺着话头道:
  “此前那殷家哥儿也来过府上,这回殷夫人过来,可是想同二小姐攀上亲事?
  说来这殷家哥儿倒是同苏家哥儿一样,都投靠了外家。说不定都想入赘府上,好有一份自己的家业。”
  她等了半晌,等不来左夫人的话,探头见夫人迷迷糊糊睡了,便停了捶腿动作,取了被子盖在夫人身上,放轻了脚步,静静出了房。
  芸娘自及笄,便被左老夫人减少了外出机会。
  “已经是大姑娘,怎能日日往外跑?若被哪家夫人瞧见,岂不是丢了左家的脸面?”
  芸娘厚着脸皮提起日后:“怎地就丢了左家脸面了?阿婆说要给我招婿,日后我成了亲,家中产业难道都交由夫君打理?白白便宜了外人!”
  老太太瞧着她这副戳不烂的厚脸皮,越加觉着要拘束了她的行止,冷着脸反驳道:“妇人家同姑娘家却不同。等你成了亲,诸事如若交由你打理,你何时想外出,自然都由你说了算。”
  芸娘被说的没了言语,只得日日嘴甜着将好话说尽,如此只求每个月十次的外出机会。
  她掰着手指算了一回,叹气道:“这一点时间,哪里够我去同各位夫人打好关系……”
  她在房中颓了几日,只好将日子都用在刀刃上,重要时候才出一趟府,没得白白浪费时日。
  一晃到了九月底,她去了铺子时,绣工十分了得的罗家婆媳已经住进了后院。
  黄花根据此前同芸娘商议的结果,将两婆媳的工钱开的十分公道。
  偶尔晚霞去向殷人离送分红时,顺便打听打听殷人离托人寻罗家哥儿的进展,日子便也平淡顺遂而过。
  到了十月初,江宁依约送来胸衣。
  只中途船里进了水,河水涌进装胸衣的木箱里,大半胸衣在途中都被水泡过,却是再也不能卖。
  黄花带着丫头春杏清理胸衣时,将只被河水浸泡过的胸衣取出来,叠放了小山高,叹息道:“每件都只泡了一半,真真是可惜……”
  芸娘算了此番损失,足足有五千多两银子。再加上不能按时交货而被退单的利润损失,便要达到一万两。
  她心痛的几欲吐血,在左府哀声叹气的沉闷了好些天,才打起精神去往铺子里,冥思苦想了半晌,又同黄花商议过,重新制定了江宁新的供货计划。
  此后再不需江宁供应成品胸衣。只将近二十多道零部件缝好装箱,等运送到京城后,在京城就地组装。
  如此,如若运送途中船舱进水,部分零部件泡了水,余下的依然能用,不至于部丢弃。
  芸娘尽快往江宁去了信,便操心起京城缝纫帮工的事情上。
  到了如今,京城已经有近二十余缝纫帮工,从数量上来说,并不算少。
  然而产出却不多。
  黄花带着芸娘去往各个帮工家中仔仔细细看过一回,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


第337章 苏夫人(一更)
  芸娘的缝纫帮工,都是女人。
  古时候,女子的价值定位,便是操执家务,相夫教子。
  内务的事情,占用了每个妇人大部分时间。
  用每日挤出来的那些时间用来缝制胸衣,产出便相当低。
  芸娘几乎在每位帮工家中,都遇到了如下情景。
  她同黄花进了帮工家中。
  帮工招待,寒暄,但几乎没有说过一句完整的话。
  通常都是:
  “东家的事,我自然事事挂心,一定要……哎,大宝,你莫打小宝……”
  “如今已做熟悉了,东西越来越快,今后还能继续……哎呀,我家崽子尿裤子了,容我去换一条……”
  每家妇人都被家中儿女、琐事占据了大量时间。
  这般情景,在江宁时也有。
  然而江宁毕竟不是京城,江宁本地人极多,妇人常有长辈帮着带娃儿,如此抽出来做胸衣赚银子的时间便极多。
  然而京城穷人中,外乡人更多。
  常常是年轻夫妇来京城淘金,在此处生儿育女,而老娘还在原籍等待,没有人承担内务。
  如此这般怎么行?
  况且芸娘此回改变了江宁供货的方式,如此一来,京城还要承担零部件组装的伙计,对工效的要求便更高。
  芸娘回府思索了三五日,再去铺子时,便将自己的打算同黄花提起:
  “赁一间大宅子,办个幼童园,雇了厨娘和几个有带娃儿经验的妇人。各帮工家中,凡是有断了奶的稚龄娃儿,都可送去园里,由专人照顾。
  每日辰时送去,晌午再接回。娃儿在园里用三餐、歇晌,还能跟着开蒙。
  如此将各帮工从带娃儿的琐事中解放出来,专心缝纫,赚银子,补贴家用。多么两其美的事!”
  黄花听过,迟疑道:“此事听着新鲜,只是不知各帮工是否愿意。哪个娃儿不是自家的宝贝疙瘩,怎的忍心送出去……”
  芸娘对此也不太笃定。
  她的上一世里,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认同,已经从家庭转到了社会。
  小娃儿两三岁就去读托儿所、幼儿园,是众人都能接受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心里障碍。
  然而在古代,诸人没有见过先例,对此事有多大的接受度,实在不可预估。
  然此事却势在必行。
  必须将帮工们的精力从看护稚子的事务里解放出来才行。
  秋末温度已极低,黄花整日在外奔波,对黄伢操心的少,黄伢这几日便有些郁郁。
  铺子里都是比他年长许多之人,同他玩不到一处去。偶有戏班子的永常窜过来,同他玩耍不了多久便要窜回去。
  芸娘心中一动,指一指在院里逗引骡子的黄伢:“阿姐觉着,黄伢这般每日同牲口玩耍,同影子玩耍,同蜂子蝴蝶玩耍,可对他有好处?”
  自然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芸娘觉着再这般下去,只怕黄伢孤独的都要魔怔了。
  她提议道:“如若寻了那宅子,开设了幼童园,寻了先生过来开蒙。将黄伢也送过去,除了学习读书写字,平日还能和同龄娃儿玩耍,岂不比在家中胡乱混日子的强?”
  黄花听过,便有些意动,却仍不放心道:“交给旁的人看顾,终究不如在自己眼前心安。”
  芸娘明白,要令帮工们完放心,唯有做好了后,经常展示效果给诸人瞧。
  譬如常常带各位帮工去幼童园里参观,时间久了,总能打消她们的顾虑。
  她内心打定了此时,立时便去筹备。
  幼童园既然是为众帮工服务,开设地点必不能离帮工远,方便众人接送娃儿。
  目前帮工多住在城郊,幼童园的选址也应在城郊。
  园里要有地龙,省的冬日娃儿冻病。
  要按娃儿大小,至少分出两个班。
  一个班的娃儿在三岁以下,除了玩耍,只需学习最简单的行为礼节便可。
  另一个班的娃儿在三岁到六岁,可以跟着先生开蒙,学一学《三字经》、《幼学琼林》等。
  如此便要两间教舍。
  还要准备一间房,用作娃儿们歇晌之处。
  以上只是针对娃儿的校舍。
  后勤方面,茅房、伙房都得大而。
  院里还得有大型玩耍设施。
  ……
  要考虑的地方极多,芸娘有些伤脑筋。
  幼童园总归算做学堂,芸娘忖着苏陌白对学堂比她更熟悉,便寻他去取经。
  苏陌白同苏夫人并不住在苏家老宅,而是住在苏府名下的一处小小独院里。
  独院逼仄,一排厢房里,东厢住了苏夫人,西厢住了苏陌白。东西厢房中间隔着小小的会客厅,主要用来接待苏陌白的同窗学友。
  两人的下人则分别住在两边的耳房中。
  人少,也未分什么内宅外宅。
  芸娘极少来此处寻苏陌白。
  她一见苏夫人便紧张。
  这紧张,究竟是因苏夫人孤冷的性子,还是因为芸娘同苏陌白之间的关系,芸娘说不大清楚。
  但她一到苏夫人面前,腿肚子便要打哆嗦,却是很清楚的事。
  乡试结束后,苏陌白便不去国子监念书,只每半个月去寻先生解惑,平日便在家中温书。
  芸娘要来寻苏陌白,自然要向苏夫人请安。
  她上门相请时,苏夫人碰巧在家。
  芸娘收着肩膀,十分乖巧的向苏夫人行过礼,奉上带来的礼当时,苏夫人十分罕见的主动向芸娘示以微笑。
  芸娘便觉着,只怕她往日里对这位夫人有些偏见。
  虽苏夫人在外时有些端着,说不得私底下时,实则是十分亲和之人。
  芸娘略略放松了心态,坐在会客厅里,同苏夫人寒暄时,便十分嘴甜。
  苏夫人的笑容长时间的保持着,问出的话越加显得亲切。
  她虽对自家婆母李老夫人未有一句关心,然而对左家倒是显得极为好奇,话题多半聚焦在芸娘和左莹身上。
  这是苏夫人第一次同芸娘说这般多的话,芸娘受宠若惊,便也回答的颇为详细,甚至将左莹最近已胖了好一圈、葵水都恢复如初之事,也快嘴讲了出来。
  许是两人谈的交心,苏夫人此回倒是没有为难芸娘,唤了丫头,去将在一墙之隔西厢里温书的苏陌白请了出来。
  芸娘同苏陌白一起出了苏家院子时,方有些回神:“我今日,该说的,不该说的,怕是说的多了些?”
  苏陌白以为她生了惧怕,忙忙安慰道:“我阿娘这两日吹了风,得了面瘫,两边脸颊往两侧扯,瞧着时时都在笑,你千万莫被吓着。”
  芸娘:“……”


第338章 幼童园开张(二更)
  苏陌白带芸娘去参观的,是他还未进国子监以前就读的一处私塾。
  此时恰逢午时,私塾先生还未开课,众学子只懒洋洋的坐在桌前,随意说些与念书无关的话题。
  苏陌白同先前的先生打过招呼,便带她四处看了看。重点将后勤各处都瞧过,方道:“开幼童园一事,同开私塾有些相似,但又有特殊之处。”
  他将顾虑一条条列出来:
  “私塾里的学子俱是男娃,无那么多讲究。幼童园男童、女童都有,男女大妨上,你虽并不看重,可难保有些人家特别看重。如若事后发现男童与女童一起玩耍,说不得要闹事。”
  “茅厕也是一样。男女童一定要分开如厕,彼此看不到。”
  “歇晌的寝所也是同样。”
  他带着芸娘进了伙房。伙房墙上挂着一拍木牌,每个木牌上写着一个人名,名字下面写着一些菜蔬和肉食的名称。
  苏陌白解释道:“这牌子上,写着每个人的饮食禁忌。凡是学子不能食用之物,伙房里一点都不会做。芸妹妹不知,有些食物,莫说吃,便是闻一闻,都会出事。”
  芸娘知道,这是指食物过敏之事。
  她跟着苏陌白出了私塾后,苏陌白招了马车,先带着她往城郊去看。
  城郊此前也有人开过私塾。然后来发现穷人对娃儿读书之事上要求不高,渐渐的,那私塾便也转做了其他用途。
  苏陌白在马车上,透过车窗,一处处指给她瞧:“这处铺子,外间瞧着不显眼,里间其实诸事俱,赁来略做改造,便能拿来用。”
  “那处铺子,我曾随先生去讲过学,里面伙房与茅厕极大,十分适合用来开幼童园。”
  芸娘瞧着那些铺子,买卖十分萧条,只怕转租过来,也不是难事。
  她被苏陌白带着各处看过,心里渐渐有了更为完整的计划,待回了左府,便一条条写下来。
  她虽不好日日出门,好在她能指使彩霞送信出去,将她的想法转达给青竹。由青竹牵头,先去问一问合适的铺子里,是否有人愿意转租。
  过了两日,音信送来,青竹已转租到了一个铺子。
  芸娘去瞧过,果然如苏陌白所言,那铺子十分适合用来开幼童园,只需按照用途和男童女童的忌讳略作改造,便能投入使用。
  处所有了,接下来便是要雇人。
  主要包括三类人。
  第一,厨娘及伙房杂工。
  第二,照顾孩童生活及校舍清洁的杂工。
  第三,陪着小童玩耍的先生,以及为大童开蒙的先生。
  前两类雇工好找,开蒙的先生也好找,唯有陪着小孩玩耍的女先生却极难寻。
  她两世里没生过娃儿,但是她却知道,陪玩耍也是一种有意识的教育,寓教于乐。然而懂得这门学问的人却极少。
  如此寻了近半月,却毫无进展。
  青竹便过来劝道:“校舍都赁了,总不能就停滞在此。先寻个看着娃儿们不打架、不摔伤的人,等进展顺了,再往更好的调换也不是不行。”
  芸娘听过,也只能如此。
  余下日子,只等着睡床、课桌、被褥、恭桶、烧地龙的火炭等物都准备齐,只需向各帮工宣扬此事,便能择日开张了。
  然事情再一次停滞在新的困难上。
  此回事关收费的问题。
  首先不收费是决然不可。
  如若不收费,帮工们能掐着每日三餐饭点,将自家娃儿送去用饭;等用过饭后,再接回去。一丁点儿便宜都得占。
  收费太贵也不行。
  都是贫民,如若有那个闲钱,还用得着缝胸衣赚钱?
  几人核算了半晌都确定不下来,反而是黄花出了个主意。
  “按产量收费,女工做的越多,娃儿入园费用便越低,如此使得众人更加将精力都放在缝纫上。
  即便是动作慢,做的少,交的费用也不比娃儿在家中花销的多多少,如此众人都收益……”
  这个法子好。
  芸娘便定下,每个娃儿,先按每个月五钱银子的费用收取。到了月底核算过帮工们的产量后,便能减免次月费用,一直减免到完免费为止。
  如此万事俱备,众人自去向各帮工宣扬此事。
  芸娘翻了黄历,定下个吉日,在初冬落下第一场雪的时候,幼童园开了张。
  开园当日,除了黄伢,只有一位女童入园。帮工们倒是来了不少,俱是来看稀奇。
  严严冬日里,雪花如米粒般洋洋洒洒。
  天气冷的出奇,烧了地龙的教舍中却温暖如春。
  黄伢脱了外袍,只穿着一件夹袄,孤零零坐在大童教舍里,跟着苏陌白引荐给芸娘的老先生学学问。
  平日里野惯了的娃儿被拘在课桌前,还十分不习惯。黄伢跟着先生念上一句三字经,便抬头往窗外张望。然而终究惧于先生拿在手上的戒尺,不敢离了座位。
  另外一间小童的教舍里,被芸娘强行调来救急的晚霞,此时正一脸为难的看着张嘴大哭的女童。
  女童只有两岁多,此前未曾离开过阿娘,初初到了陌生环境,眼前之人又是陌生人,立时哭的停不下来。
  站在院里偷瞧女童的阿娘心疼的直淌眼泪,若不是芸娘这位东家在此,早一把抱了自家娃儿回家去。
  校舍里的晚霞急的一张脸涨的通红,不知该如何去应付一位啼哭不止的小童。灵机一动下,立刻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女童面前不停歇的翻起了筋斗。
  她这样一番折腾,女童看的好奇,只当是在天桥上看杂耍,立刻停了啼哭,只从指缝中好奇的向外偷瞧。
  芸娘趁机对众帮工道:“我们请的都是身怀绝技的女先生,将娃儿保护的十分周到,莫说是人牙子,便是周遭邻人,也断不能将娃儿拐了去。”
  她将将说完此话,教舍里的晚霞已配合的耍起了另外一套拳法,掌掌生风,分外霸道。
  站在院外的帮工们瞧了,心中多少有了些改观。
  等时近午时,伙房已开了饭菜。
  虽入园的只有两个娃儿,但黄花提前便吩咐伙房按二十人的饭菜准备。芸娘邀请众帮工一同就餐,瞧瞧菜色。
  今日的菜色是便于咀嚼的芙蓉蛋、清炒时蔬、西葫芦炒肉沫,十分适合幼童食用。
  ------题外话------
  最近在疯狂码字,希望在二月份里能爆更一波。
  你们看的内容,故事还在推进。
  我码字屯文的章节里,故事已经在开始收尾,过去曾出现过的一些旧人也会悉数登场,展示每个人的结局。


第339章 做媒(一更)
  幼童园门外,芸娘和蔼可亲的长久挥动着手臂,等着最后一位缝纫帮工参观体验完园内状况离开后,方才揉一揉笑累了的脸颊。
  青竹悄悄问道:“阿姐,你说她们会送娃儿来吗?”
  整整半日,芸娘都在不厌其烦的做讲解。而各位帮工的脸上神情各异。
  要问她们会不会就此回去便将娃儿送来,芸娘还真的没底气。
  她问青竹:“若你还小,你愿意被送来吗?”
  青竹道:“我小时候可是被到处卖去当丫头,哪家主子脑袋不好,要将我当佛一样供起来?”
  此时园里正好到了课间歇息时,黄伢穿上棉袍冲出教舍,同另外那位稚龄女童嘻嘻哈哈的玩耍起来,孩童欢快的笑闹声立时充满了整个园子。
  芸娘深吸一口气,道:“这简直是三赢的事情,对我们、对孩童、对帮工都是好事。她们迟早会知道的。”
  回去的路上,骡车先停去白杨街,往打铁铺子去了一趟。
  黑乎乎的打铁铺子,身着露肩褂子的刘铁匠挥动着强壮双臂,铁锤在铁器上击打的火星乱溅,落在铁匠的臂上、前襟上,丝毫没有影响到铁匠的动作。
  芸娘同青竹从骡车上下来,站在铺子门前瞧了一会,不由的叹了口气。
  多么像儿时的古水巷――
  她拎着饭屉来送饭,刘铁匠敲击一会铁器,放下手里的活,前来默默吃过饭菜。
  他脸上永远都是一副冷冰木讷的模样,然而芸娘却知道,他用阿娘做的饭菜时,眼中是闪着欢喜的光的。
  她向青竹使个眼色,青竹便上前,将柜面拍的啪啪作响,引得刘铁匠停了手上动作,狐疑的瞧着二人。
  青竹这才一笑,道:“阿叔先换衣裳,关了铺子,同我们去个地方。”
  她站在柜前时微微弯了脑袋,省的头顶悬吊的风鸡弄污了发髻。
  刘铁匠并不问去何处,只嗯了一声,便要脱去褂子。
  芸娘同青竹在外站了不多久,铺门哐当一响,刘铁匠手里拎着两只风鸡出来,往芸娘怀里一塞:“拿回去给……李阿婆吃。”
  他心念念的那个人已入了佛门,定是不能吃了。
  他心里一痛,面上并无何情绪,转身挂了锁,方跟着芸娘上了骡车。
  去处正是“好春光”。
  带刘铁匠来铺子的目的,源于柳香君才能的延伸。
  作为圣上亲封的“大晏义妇”,柳香君的人脉已非过去能比。
  她的社交圈子,从此前局限于妓子、龟公、恩客的范畴,一跃往良家妇女圈子渗透进去。
  这回她认识的,是近处那家戏班子里的女杂役。
  这位女杂役并非卖身于戏班,而是常年受雇于戏班子,为各戏子缝补个衣裳,拆洗个被褥,赚些辛苦钱。
  “人是勤快人,也不是五大三粗的模样,有点你阿娘的风致……”这是柳香君对那位女杂役的描述。
  芸娘当时听罢,以为柳香君是要雇个人,同她一处跑青楼买卖。
  然而接下来,柳香君话头一拐,道:“刘铁匠也已三十好几,如此孤零零的单着,我倒有些心酸。既然他喜欢你阿娘那种型儿的妇人,我便特意留心,果然就寻着一个。这女杂役早先里没了丈夫,也没生下娃儿,同刘铁匠倒正好相配。”
  柳香君生了做媒人的兴致,决意为刘铁匠这位不世出的痴情儿郎牵一根绝世红线。
  芸娘想着,阿娘和刘铁匠这一对苦命鸳鸯,一个进了左家,另一个也那么单着去,昭华虚度,确然是十分残酷的事。
  柳香君见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