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谋得帝心-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他一手拉扯大的昭定帝,这个恶人他做就做了!

    对于善亲王的话,着实让元徵愣了愣。说真的,他还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回不来,也从没有考虑过子嗣的问题,他想娶的只有盛华妤。

    善亲王就知道元徵不会想到这些的,毕竟他还这么年轻,根本就不会从昭定帝那个角度去考虑子嗣传承的问题。

    “元徵,作为你的皇叔父,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凡事多留条后路,也给大123言情山多一条退路。”

    说完,善亲王就先行离去了,只留下元徵一人站在这幽深的宫道上。

    ……

    元瑾带领军队一路急行,十天之后便到达了大晋现在退守的防线——甘泉城。

    他到达的时候,情况正十分危急。赵军正企图用木桩撞开城门,而甘泉城处于南关中部,防守的兵力本来就弱,这时候已经被赵兵打得七七八八,眼看就要被破城了。他便立即让弓箭手上城楼,这才将攻城门的赵兵给击退走了。

    然后,元瑾又立即叫来了甘泉城的领将,问他近日的战况和剩下的兵力。长安侯和景阳侯都在一旁听着,越听心越凉。

    而这边,赵兵攻城失败后,就退回了大本营。慎王是此次领兵的大元帅,他一听竟然是元瑾来了,便冷笑了一声,“还真以为自己是个英雄呢!”然后他便对心腹吩咐道,“你将元瑾通敌卖国的事传出去,让大晋人看看,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战神。”

    闻言,慎王的心腹附和道:“王爷此计妙也,要是大晋将士得知他们的主帅竟是卖国之人,军心必定大乱,我们占领整个南方必将指日可待!”

    慎王得意一笑,谁让元瑾这次还敢领兵出征,这不就是找死吗!

    没过两三天,元瑾通敌卖国的流言就像是空气一样,传遍了整个南关。而且流言还传的似模似样,说他为了树立名声争夺皇位,而不惜交出了整个西南边境的兵防图,来换取了落日五城的胜利。

    南关的老百姓们对此事将信将疑,可大晋军中的将士们却对此事相信了七八分。因为只有这样才解释得通,为什么赵军能如此之快攻下南关边防,人家都有了你的兵防图,还能不快么?

    此后,果然军心大乱!甚至还有了不少的逃兵!

    元瑾得知流言后,气愤地将房间里的所有东西都砸了。慎王!你这个卑鄙小人!

    长安侯也感到事有蹊跷,他和景阳侯商量后,当即就拿出了昭定帝的密旨,将元瑾软禁了起来。

    任凭元瑾如何狡辩,都不为所动。

    隔着软禁元瑾的门外,景阳侯忍不住啐了一口,“我们可被这逸亲王给害惨了。”

    长安侯一时也没了招架,军中主帅竟然通敌卖国,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唉!我们唯有尽快将此事传回京里,看看皇上有何决策!”

    景阳侯咬紧了牙关,“在圣旨传来之前,我们只有拼命守着甘泉城了!”

    ……

    御书房里,看完了长安侯传回的密报后,昭定帝又惊又怒!他没有想到元瑾为了争夺皇位而真做出如此愚蠢之事!

    他忍不住怒骂道:“孽障!真是孽障!”

    花公公在一旁被吓得一抖,他心里猜测八成是关于边境战况的,不然昭定帝也不会发这么大的火。

    “皇。。。上,龙体要紧,您息怒啊!”

    昭定帝啪一声就将密报扔到了御桌上,满含怒气地吩咐道:“快把左统领给朕叫过来!”

    花公公见这阵仗,心里面猜测恐怕是要出大事了,他连忙应了一声,就去宣左统领了。

    不多会儿,左统领跟在花公公后头,急步走进了御书房。

    然后他就想跪下请安,“臣,叩见。。。”

    可人跪下去一半,昭定帝就抬了抬手,语气不耐道:“好了,站着说话。”

    左统领心里有点打鼓了,这皇上是怎么了?!

    接着,昭定帝就下了一道口喻,“你马上带人,去把魏国公府给朕围了,没有朕的准许,一只苍蝇都不许放出来!”

    闻言,左统领心下震惊,围府?!看来魏国公是捅大篓子了!

    等左统领离开御书房后,昭定帝又对花公公说道:“你立刻带人去把风栖宫给朕封了,任何宫人不得进出风栖宫!”

    刚才昭定帝吩咐左统领围了魏国公府时,花公公就知道这魏皇后也跑不了了。可就是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昭定帝竟发了这么大的脾气!

    “老奴。。。这就去办!”

    风栖宫里,魏皇后近段时间来一直心神不宁,她既担心元瑾在战场上会不会受伤,又担心他们通敌卖国的事情会败露,十几天下来人都瘦了一圈。

    “唉!希望老天保佑!”魏皇后叹了一口气。

    “皇后娘娘!不好了!花公公带着一大帮太监把风栖宫给围了!”一个宫女边跑边花容失色的说道。

    “什么?!把风栖宫给围了!”魏皇后此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昭定帝肯定知道他们的事了!完了!多年的筹谋都白费了!

    宫女焦急地问道:“娘娘,我们这下该怎么办?!”

    魏皇后颓然地倒在了椅子上,瞬间就老了十岁!

    而这边,左统领带着一队御前侍卫就将魏国公府给围住了。起先魏国公不明所以,还呵斥左统领。

    等到左统领开口,说这是昭定帝的意思后,魏国公心下惊疑不定,难道是元瑾那出事了?!他当即就要求进宫面圣,可左统领理都不理他,拿着明晃晃的剑在他面前晃了晃,魏国公只好怒气冲冲地折回去了。

    ……

    元瑾和魏家捅下的这个天大的麻烦,最后还是只有昭定帝来收拾,他立刻宣了元徵、盛国公和庄国公觐见,然后把密报给他们看了。

    他们三人看完了密报后,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怎么会有这么蠢的人?!竟然把兵防图给了敌国?!他们难道不知这个道理吗——国之将倾,岂有完卵!

    此时,元徵最先开口道:“父皇,此事不宜声张。”

    盛国公也附和道:“雍亲王说的有道理,此事若传出去了,恐怕民心会大乱!”

    昭定帝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现在还只是软禁了魏家人,等边关的战事解决了,才会处理他们。

    “朕已经派人围了魏国公府和凤栖宫,现在最重要的是该怎么解决赵国来犯之事?”

    庄国公便开口说道:“长安侯和景阳侯也是从军营里历练出来的,有他们在南关,应该足矣。”

    昭定帝却不这样认为,“南关从开国之初就是魏家人在把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也是朕为什么要让元瑾去的原因,毕竟元瑾留着他们魏家人的血。可现在元瑾做出如此不忠不义之事,已穷途末路,朕担心南关的魏家军会不会做出叛乱之事。”

    一时之间,御书房里沉默了起来。最后还是元徵打破了平静,他开口道:“儿臣愿意带兵讨伐南关赵军!”

 第71章 凤陨

    元徵此话一出,盛国公和庄国公就觉得是个好法子。如今南关已乱,主帅元瑾被软禁,可以说是群龙无首,长安侯和景阳侯不可能镇得住魏家人。

    可元徵去了,就不一样了,他贵为亲王,又是皇室血脉,也只有他这样的身份才能镇得住魏家人,才能安军心!而且他之前也在军中历练过,颇有军事才能,对阵赵国敌军虽然凶险,可绝非没有胜算!

    可盛国公和庄国公心里虽然赞同,但没敢说出来。第一,这实在太凶险。第二,庄国公还想让自家女儿嫁给元徵,盛国公也是想让盛华妤做他的侧妃,他这一去要是出事了,可怎么办?

    昭定帝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理性上他应该让元徵去,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人选了。可感情上,这可是他最看重的儿子啊,要是出了事可怎么办?

    “你让朕再考虑一下。”

    元徵从小就是被昭定帝以君王的标准来培养的,他对这个国家有着深深的责任感。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更何况是他!

    “儿臣心意已决,还请父皇准许。”

    一旁地庄国公忍不住劝道:“雍亲王,请你三思啊!”

    元徵只看着昭定帝,“恳请父皇成全!”

    昭定帝闭上了眼睛,他想起了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不听善亲王的劝诫,为了成为人上人而离家参军。最后更是为了江山霸业,几次死里逃生。现在他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血性啊!

    他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看着元徵一字一句的问道:“你可有把握?”

    元徵点了点头,“儿臣必将倾尽全力,保卫我大晋河山!”

    “好!不愧是我元立泽的儿子!”

    元徵出征南关之事就这么定了下来。而西关因为有威远将军镇守,最后昭定帝就派了京中守将刘赫戚前去支援。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可不久后元瑾和魏家通敌卖国的事就传入了长安城,长安城民心大乱!

    “想不到逸亲王竟然是如此不忠不义之人。”

    “这时候还管那卖国贼做什么,现在我们该担心的是赵国要是打进来了,一家老小可怎么办!”

    “要不我们去外省躲躲?”

    “长安城都不保住了,去外省还有什么用?”

    长安城里,“大晋要被赵国攻下了”、“我们要国破家亡了!”、“打倒卖国贼”,这些言论如洪水般汹涌而来。

    还有些老百姓甚至拿着石头,端着粪水跑到逸亲王府和魏国公府门前,宣泄他们的愤怒和不满。

    逸亲王府虽然没有被封,可是魏暮曦一个弱女子没了丈夫和娘家的依靠,她根本连王府大门都不敢出。只能每天躲在院子里,心惊胆战的等着最后的结果。

    探子很快就将民情上报给了昭定帝。看了信纸后,昭定帝怒不可揭,好个魏家人,还真要把朕的江山整垮不可!

    既然消息压不住了,便只有用魏家人的性命来泄民愤了!

    昭定帝沉着脸,吩咐道:“摆驾风栖宫!”

    此时,风栖宫佛堂里,魏皇后正跪在佛像面前,她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祈求道:“求佛祖保佑元瑾平安归来,信女愿意折寿十年。。。”

    佛龛前的香灰飘落了下来,不知佛祖听到魏皇后的祈愿没有?

    这时,一双明黄色的朝靴踏进了佛堂里。

    正在祈求佛祖保佑的魏皇后听到了脚步声后,她心下一惊,便缓缓地转过了头去。。。

    “。。。你来了。”

    昭定帝居高临下的看着魏皇后,神情冷漠,“你还有脸面跪在佛祖面前?”

    魏皇后一手撑着地,然后缓缓地站了起来,冷声道:“这一切都是你逼我的!”

    昭定帝的视线直逼魏皇后,怒道:“犯下如此滔天大祸还想狡辩,真是死不悔改!”

    闻言,魏皇后就受不住打击般地退后了两步,“你。。。要我死?!”此时,困在风栖宫里的魏皇后根本就不知道全长安城都已经知晓了他们魏家人通敌卖国的事。

    昭定帝冷漠地开口道:“到时候你们魏家全族一起上路,也不会寂寞了。”

    “不!”魏皇后不敢置信地叫道。

    昭定帝走上前去,捏住了魏皇后的下巴,咬牙切齿地说道:“当年你离间朕和嫊嫊时,朕就不应该再留下你了,大晋也不会有今天这场祸事。你知不知道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朕的儿子和皇后通敌卖国,朕的江山都快被你们毁掉了。”

    “什么?!”魏皇后不愿意相信昭定帝所说的话,大晋老百姓都知道了!那她和元瑾岂不是会成为千古罪人!

    震惊之后,魏皇后心知自己这次必死无疑,可她不想她的一双儿女跟她共赴黄泉,她哀声求道:“皇上!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我死不要紧,可您看在元瑾和宁贤是您骨肉的份上,饶了他们吧。”

    昭定帝不为所动,“元瑾在做此事之前,他可有把朕当做他的父亲?”

    魏皇后一听昭定帝这是不打算放过元瑾了,她便尖锐地嘶吼道:“那是你从来都不把他放在心上,你只当元徵是你的儿子。从小到大,不管瑾儿做什么,在你眼里都不如元徵!皇上!我不服!瑾儿他也是你的亲骨肉啊!”

    昭定帝神情漠然的看着歇斯底里的魏皇后,道出了当年的往事,“当初你在酒里下药,还故意让嫊嫊撞破了我们的事情。如果后来不是因为你有了元瑾,魏国公又以兵权相逼,我会娶你?你早就应该死了!”

    魏皇后惨然一笑,“原来我在你心里不过就是个不择手段的恶毒女人,那个孟嫊嫊到底有什么好?让你这二十年来都忘不了她!我才是真心爱着你的呀!皇上!你就看不到我的心吗?!”

    昭定帝退后了一步,“你的心让朕感到恶心!”

    闻言,魏皇后不敢置信的瞪大了双眼,他。。。怎么可以如此玷污她的真心!

    昭定帝觉得自己不能再待在这儿了,新仇加旧恨,他怕自己忍不住,现在就把魏依澜给掐死!

    他离开前最后说道:“如果没有你这个母后撺掇,元瑾这辈子将会是个享尽荣华富贵的闲王,宁贤也会以公主之尊此生无忧。要怪。。。就怪你自己害了你的孩子吧。”

    话毕,昭定帝转身离开,魏皇后颓然倒地。一世夫妻情分,就此缘尽!

    ……

    通往午门的街道两边,此时围满了老百姓。二十多辆囚车关押着魏家嫡系,缓缓地在路上行驶着。

    魏皇后被关在最前面,她此时的精神都有些恍惚了。街道两边站满的人群,让她想到了她和昭定帝大婚的那一天,也是这样子的,她坐在御驾上放眼望去全都是人,人们的祝福声、掌声连成一片。她终于以妻子的姿态站到了元大哥的身边,她以为她成为了世上最幸福的人。

    “啪!”一个鸡蛋打到了魏皇后的脸上,蛋液粘满了她的脸,同时也打断了她的回忆。

    “卖国贼!”

    “打死卖国贼!”

    “魏家人都该死!”

    不仅是魏皇后,她身后的魏国公、魏依澜和魏家嫡系都被老百姓们扔了臭鸡蛋和烂菜叶。

    魏国公忍不住怒骂道:“你们这些刁民,知不知道这大123言情山也有我魏丰的功劳。没有我!哪有你们现在安居乐业的生活!”

    一个胆子大的汉子随即回击道:“我只知道现今边关老百姓家破人亡全是拜你所赐!你的一己私欲可害苦我们这些百姓了!”

    汉子的话一出,群情再次汹涌,铺天盖地的东西都朝魏国公砸去。

    囚车还在缓缓行驶,似乎是故意这么慢,好让民众泄愤。

    终于到了午门,魏皇后一众人就都被押上了斩头台。昭定帝坐在正中间,元徵和善亲王坐在他的两边。

    魏皇后一见元徵也在,她便突然发了狂,好似想冲过去和元徵同归于尽般。可她身后的侍卫哪容许她放肆,一把就扯住了她的头发,将她按到了地上。

    魏皇后挣脱不了,于是破口大骂,“元徵,你跟你娘一样,都不得好死!孟嫊嫊!你这个贱人害得我好苦啊!”

    闻言,元徵微眯了一下眼睛,沉声吩咐道:“还不把她的嘴堵上!”

    侍卫立刻就找来了一团乌黑的麻布,然后就想堵住魏皇后的嘴。魏皇后挣扎之际,还在不停咒骂,“我好恨!当时那些饿狼怎么没有把你这个孽种给咬死!我。。。呜呜。。。诅咒。。。呜呜。。。”被侍卫堵牢嘴之后,魏皇后再也说不出话了。

    台上的昭定帝一听,立刻就想起了当时西山狩猎时,元徵被饿狼所伤之事。果然是魏依澜捣的鬼!昭定帝对她不禁又恨上了一分!

    “还慢吞吞的做什么?!”

    见昭定帝如此急于要杀她,魏皇后呜呜呜的想骂人,可是嘴又被堵上了,根本说不出一个字来。

    当魏家二十七口人被押着跪在昭定帝面前时,昭定帝一声令下,“斩!”

    二十七个刽子手同时落刀,血。。。染满了一地。。。

    自此,大晋朝繁荣了十多年的顶尖世家大族——魏氏,从此覆灭!

    在这场祸事中,就只有安嫔没有被牵连,此后,她几乎足不出宫。仁王元钰也变得安分守己,每天沉醉于书画,不问政事。

    ……

    秀坤宫里,淑妃抚摸着一张信纸,她喃喃自语道:“嫊嫊,魏依澜终于死了,你。。。可以安心的走了。”

    此时,窗外突然吹进一阵清风,将淑妃放在膝上的信纸吹了起来。然后,信纸上的内容赫然显现,竟是现代的一篇英文!

 第72章 雨打芭蕉

    兵部,这几天时不时从南关传回战败的消息,大晋十五万的大军如今只剩下了八万。赵军从甘泉城一路打到了广德关,长安侯在战事中左肩挨了一箭,目前只有景阳侯还在苦苦支撑。

    赵军进攻的态势越发的猛烈了。

    郑世凛这几天为了粮草的事,也忙的焦头烂额,现在终于凑齐了三十万人一个月的粮食。所以他今天就到兵部汇报情况,也在武将们商议的时候在旁听了一点。

    这一听不要紧,这样凶险的情况,雍亲王去了不就是送死吗?!

    郑世凛等到了元徵谈完了事情,只剩他们两人的时候,才问道:“殿下,现今南关如此凶险,你真要亲自挂帅吗?”

    元徵也知道此番前去南关凶多吉少,可是他不得不去!他也有他的责任!

    “南关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本王不能不管他们。”

    郑世凛还想劝元徵,“可是。。。”

    元徵却阻止了他,“好了,本王心意已决。你若是真想帮本王,就做好军需吧。”

    郑世凛无法,只有保证他绝不会让大晋将士饿着肚子打仗的。

    元徵点了点头。之后便和郑世凛一道出了兵部,俩人在路口那里分开了。

    子时,街道两边的店铺早就已经关门了,黑漆漆的街道空无一人,元徵一个人骑着马,走在长安城的街道上。

    三天后,就要出兵南关了,元徵此时也没有完全的把握能击退赵军。也许。。。他真会死在战场上。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华妤会为他伤心吗?

    街道上,马蹄声渐行渐远。。。

    元徵没有想到,当他回到雍亲王府时,竟然还有人在等他!

    此时,善亲王穿着便服坐在正堂里。他看见元徵进来后,就问他,“忙完了?”

    元徵点了点头,“今天忙完了。”然后他就坐到了善亲王的旁边,问道,“皇叔父这么晚还在等我,可是有急事?”

    现在时间紧迫,善亲王也不想拐弯抹角了,他便开口道:“上次我跟你提的留下子嗣一事,你可曾考虑过了?”

    元徵顿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地摇了摇头。

    见此,善亲王就焦急起来,他急促地说道:“如今南关的战况如此凶险,你坚持要领兵,又不肯考虑子嗣传承的问题,你。。。可为你父皇想过?”

    闻言,元徵就沉默了下来。

    过了好久好久,久到善亲王以为元徵是想以沉默来拒绝他的时候。元徵终于开口了,“皇叔父,你让我考虑一晚。”

    见此,善亲王终于松了一口气,然后就说道:“我听说你们三天后就要出征了,你。。。尽快做出决定吧。”

    元徵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

    清晨,蒙蒙亮的天空滴滴答答的下起了小雨。不多会儿,屋顶瓦片间的雨水,就顺着房檐滴落了下来。

    盛华妤迷迷糊糊的醒了过来,她侧过头看了看窗外的天,原来是下雨了。可怜她睡觉时对滴答声最为敏感,听着这下雨声,她可就睡不着了。

    于是,盛华妤挣扎着从床上爬了起来,她走到了窗户边,正想关窗户。

    咦?院子的芭蕉树下站着一个人?盛华妤瞬间就被惊得睁大了双眼。

    睡意消失后,盛华妤也看清楚了芭蕉树下站着的人。。。竟然是元徵!

    此时,细密的雨珠早就打湿了元徵的脸庞,他神情略有些茫然。当盛华妤出现在窗边时,元徵就将视线转了过来,表情无喜无悲。

    俩人就隔着十米的距离,静静地看着对方。

    最后,还是盛华妤打破了平静,她对着元徵说道:“你等我一下,我给你拿伞。”然后她也不等元徵回应,就跑去找伞了。

    不一会儿,等盛华妤拿着伞,急匆匆地走到院子里时才发现,元徵已经走了。

    盛华妤将伞抱在了怀里,因为元徵,第一次有了些不知所措。

    ……

    善亲王昨晚到雍亲王府劝了元徵之后,今儿个一大早又跑到了皇宫里,向昭定帝提议让元徵先完婚后再出征。

    由于南关形势越发紧张,作为帝王,昭定帝在理性上也认为这是有必要的。可是作为父亲,他不愿意去推测他的儿子可能会战死沙场。

    见昭定帝一直沉默着,善亲王便又开口道:“皇上,希望你一切以江山社稷为重。”

    最后,昭定帝终于长长的叹了口气,吩咐道:“准备笔墨。”

    ……

    花公公拿着昭定帝的圣旨,快马加鞭的去了庄国公府宣旨,由于庄明珠还“卧病在床”,圣旨就是由庄国公代接的。

    然后,花公公便小声对庄国公说道:“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