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北杂货-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那羊皮也能做袄子,但也不是每头羊的羊皮都好用,再说羊皮袄子那东西也没多少值钱,本地市场毕竟有限,外地人也没多少爱穿,外地市场基本上没指望。
  罗用也知道很多时候,屠户把山羊屠宰之后,把羊毛一刮,剁了就卖,并不剥皮。很多人买了羊肉回去,也是连皮带骨头放到锅里煮熟了吃。
  所以羊毛这东西,照理说在他们本地应该也能搜集到一些,只是不如对方货源充足。
  至于那羊毛的用处,罗用目前就想出来几样,羊绒可以用来搓毛线织袜子衣物,粗一些的羊毛,他打算试着做做羊毛毡,若能给那些羊毛染上颜色,再做成色彩鲜艳的羊毛毡地毯,应该能有市场。
  这年头的人一般都不用高脚桌椅,而是在地面上铺个草席之类的东西,再在上面放个矮桌,人就席地而坐。当然,在离石县这一带,那些已经学会盘炕的人家,现在都已经把矮桌搬到了炕面上。
  除了羊毛毡,罗用还打算挑拣出最粗的一些羊毛,用来做刷子,最近他在自家磨面的时候,没个刷子就感觉十分不便。
  也许到时候他还可以试试做些牙刷出来卖,没有牙刷也很不方便啊。
  说实话,从二十一世纪穿到七世纪,不方便的地方那真是多了去了,也就罗用不是个娇贵的,要是换个没吃过苦的,估计早就哭着喊着说要穿回去了。
  赵琛三人到底还是在西坡村住了一晚,就住在距离罗家院子不远的姚家,他们家没有待嫁的姑娘,住几个青年男子进去也没什么不方便的。
  说起来,姚家那老爷子近来也是有些变了,自打他家二郎没了之后,村里人就没再听过他骂人的声音了。
  前些时候姚大郎又从罗用这里学了做豆腐,现在他家除了做豆腐卖豆腐,还另建出几间屋子,供外村人留宿,赚取一些食宿费用。
  听说姚大郎在他们十里八乡也是块香饽饽,原本人品相貌就都不错,现如今家里收入也不错,加上姚老爹也不骂人了,当爹妈的都愿意让自家闺女嫁入这样的人家,小娘子们也挺愿意。
  只不过那姚大郎和姚二郎兄弟感情很好,过了这么久,也还没从当初那件事的阴影当中走出来,短时间内怕是无意婚娶。
  和姚家那边一比,他们罗家这几个就有些没心没肺,爹妈都没了,如今这日子竟也过得十分和乐。
  也是当初那几个月着实过得不容易,好容易熬过来了,如今这衣食无忧的日子就显得分外珍贵。
  赵琛三人在离开西坡村之前,不仅从罗用这里买了不少腐乳和大酱,还从姚家那边买了一些豆干和冻豆腐,只可惜这一路颠簸,嫩豆腐是带不回去了,马背上也驼不了太多东西。
  ·
  正月十四那一日,冷清了半个月的西坡村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这其中许多人都是冲着罗三郎家那鸡蛋糕来的。
  明日刚好就是元宵节,很多小贩都瞅准了这个商机,打算明日一早就背着鸡蛋糕往离石县城去卖,于是提前一天过来,当晚留宿在西坡村。
  十五这一日,罗用他们起得很早,半夜两三点钟就起来了,又是打鸡蛋又是煮枣子的,忙活了不多会儿,罗大娘和林五郎也过来帮忙。
  没多久,四娘五郎闻着香气也从自己屋里过来,两人都是一脸的睡意,偏偏对吃食又十分执着。
  “你去那边看着六郎七娘,等鸡蛋糕蒸好了我喊你。”罗用给五郎塞了几个枣子,叫他去看着那两个小的,至于四娘,她就留在这边帮忙吧。
  “哦。”五郎有些迷糊地揉了揉眼睛,倒是很听话。
  “把麦青豆粒儿都带回去。”罗用伸手摸摸他的脑门。
  “麦青豆粒儿,走了。”五郎扬了扬手里那几个枣子,那两只小狗汪汪就跟了上去,这俩也都是吃货,刚刚要不是它们闻到了香味就开始在炕头上折腾,四娘五郎也不能醒这么早。
  屋里头点着昏黄的油灯,灶头上冒着蒸腾的热气,阵阵甜香从罗家院子飘出。
  第一批鸡蛋糕还未出锅,就有人上门来等了,罗用把自家小卖部那炕头烧上,叫他们都在那边等。
  几个小贩裹着袄子坐在热炕头上,倒是一点都不冷,就是心焦罗三郎那鸡蛋糕怎的还不好,若不能早些出发,等他们走到城里,时间怕就要过午了。
  过来等鸡蛋糕的人越来越多,第一锅鸡蛋糕端出来的时候,这些人几乎就是用抢的。
  罗用在前头卖糕收钱,二娘大娘他们继续在灶房里烧火做糕,一直忙到过午,买糕的人才渐渐少了。
  从凌晨忙到这会儿,几人都是累得够呛。罗用留罗大娘和林五郎吃饭,这会儿已经过了饭点,他二人回林家怕是也没什么吃的。
  之前他们都吃过一些糕,又接连闻了十多个钟头红枣鸡蛋糕的甜腻味儿,这时候罗用就想吃点清淡的,估摸着其他人应该也差不多,于是就让二娘放些米粥下去熬煮,自己拿碗去小卖部那边夹了几块腐乳。
  小卖部那边,这会儿是四娘五郎在看着,家里这两个小的还是很能帮忙的。
  “五郎,你去姚大郎家换一块嫩豆腐回来吧。”罗用喊五郎跑腿。
  “哦。”五郎应了一声,另一边,四娘已经打开矮桌边那个陶瓮,从里面舀豆子出来了。
  一块嫩豆腐要用一升豆子去换,那豆腐挺大一块,能有成年男人巴掌那么大,也挺厚。姚大郎是个干活仔细的,他家豆腐品质稳定,而且一直也都比较大块,罗用他们偶尔想吃豆腐自家又没有做的时候,就去他那里换。
  一锅浓稠的小米粥,几块腐乳,一碟小葱拌豆腐,几人都吃得很香。
  说起这小葱,自打罗用开始在家里卖起腐乳,常常都要买很多粗陶罐放在院子里,偶尔也会碰到一些品质不好的或者是磕碰了的罐子。
  罗用拿了几个不好的罐子,在里面装上土,再埋些葱头蒜头进去,十来天过去,长了一些葱叶蒜叶出来,偶尔掐几根下来放到菜里,倒也不错。
  “原来豆腐竟还可以这样吃。”林五郎很喜欢那一碟小葱拌豆腐,白嫩嫩的豆腐沾着酱汁,还有葱花点缀,又好看又好吃。
  “等一下你们也带些酱汁回去吧。”罗用也夹了一块豆腐,他这回的酱油做得不算很成功,不如记忆中那样香鲜,但也不算失败,用来拌个豆腐什么的,也还不错。
  罗用猜想应该跟季节有关系,没晒够太阳,香不起来,而且现在应该也还没够火候,等再放上几个月,说不定会变香一点。
  “……”林五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小葱拌豆腐的滋味着实不错,他想回家做给耶娘尝尝。
  罗大娘看了他一眼,也没说什么,只管自己吃饭。这林兴乐着实是个孝顺的,事事都想着爹娘,只可惜他爹娘事事都得想着别个先。虽说做人儿女不应这样计较,林父林母也无甚亏待自家孩儿的地方,只是她这个做人妻子的,自然是更心疼自家丈夫。
  十五这一日忙过去了,十六一早,先前说好要来罗家做工的村人们,早早就都到了。
  说是帮罗用做工一个月,到时候罗用就教他们做豆腐的法子,实际上这些人里头,应该也是有人已经知道了那个所谓的豆腐引的秘密。
  只不过若是不来罗用这里做了这一个月的工,便觉有些理不直气不壮,就好像白拿别人家东西一般,村人之间,怕是也有话说。
  “你们也知晓我现在并不怎么做豆腐,只在做腐乳那几天才做些。就是如今家中物件多了,就有些放不下,所以打算在后院再建几间土坯屋子。”
  罗用的计划是要在后院,靠着院墙建一圈屋子,粗略算了算,约莫能建八间。另外还有原本这几间屋子旁边和围墙的位置,也打算建了土坯房,至于当初那个做豆腐的棚子,自然是要拆掉了。还有他家小卖部那个草棚,也要换成土坯房。
  说起来工程量不少,不过有这十几个人,一个月时间也差不多了,实在做不完,大不了他到时候再花钱请人。
  “也未必非得做满一个月时间,只要把房子建好就成。”为了鼓励这些人的劳动积极性,罗三郎又说道。
  这些人本来也就是想早早做完工,早早开始在自家做豆腐卖,这时候一听只好把房子给罗三郎修好了,未必非得做够一个月,一个个的也都是比较高兴。
  说起来,这些人之所以个个都能有这么高的觉悟,某些人就算明明已经打听到豆腐的做法,依然还来给罗用做工,倒也并不完全因为他们每一个都有那么高尚的品格。
  怕被人说闲话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毕竟这罗三郎不简单,先是教给村里人做豆腐之法,后来自己又在家里做出了腐乳豆酱这些东西,万一将来哪一天做豆腐的方法烂大街了,罗三郎又决定要教给大家做腐乳的方法了呢?
  将来的事情谁也不能预料,总之,村子里但凡有点想法的,都不想在这时候得罪罗三郎。
  这时候见罗三郎也是爽快,说只要帮他把屋子建好了,就当他们做满了一个月的工,于是这些人就想着,甩开膀子干了,早一日帮他把屋子建好,自己就能早一日回家做豆腐赚钱。
  这一院子的人很快就都忙碌了起来,去挖土的去挖土,和泥的和泥,脱坯的脱坯,还有几个人专门负责整地挖地基。
  罗用见田崇虎也夹杂在人群中忙活,十来岁的娃娃,站起来还没有锄头高,于是招招手示意他过来。
  “干啥?”田崇虎一抹鼻子,好像还不高兴罗用打扰他干活。这回他能来罗家学做豆腐,也是罗用发话,要不然他老子自己就过来了。
  “你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忙,我有别的事安排给你。”罗用对他说道。
  “谁说我帮不上忙啊?”田崇虎立马就炸毛了:“我都帮人盘过那么多土炕了,脱坯技术很好的!”
  “之前你不是说想跟我赊一些腐乳出去卖?”当初他们一起在城里跟人盘火炕的时候,田崇虎就借机跟罗用提过这个事。
  “那怎么了?”田崇虎问道。
  “你过来,我跟你说。”
  “什么?”
  “这回这个事吧……”
  “你是说……”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哦哦……”
  然后第二天中午,离石县中就有人见着几个半大小子背着东西在城里喊:
  “羊毛换酱嘞,大酱,一斤羊毛换一合酱。”
  “羊毛换腐乳嘞,一斤羊毛换两粒腐乳。”
  那个大酱什么的,大伙儿都还没怎么听说过,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好吃不好吃,但腐乳大伙儿都是认识的,基本上都吃过,除了个别不爱吃的,绝大多数人还是很喜欢。
  听说还有一些人极其爱吃腐乳,顿顿都要有,饭桌上没有腐乳,吃饭都不香,甚至还有人买去吃着玩,就跟小孩儿吃糖似的,有事没事就要在嘴里含一块。
  这时候有人在街上喊着羊毛能换腐乳,大伙儿纷纷都表示很遗憾,早知道就应该搜集一些羊毛放在家里。
  只那每日里屠羊卖肉的屠户,听了这个事以后十分高兴,心想自家以后必定是不缺那腐乳吃了,不止是他高兴,他们全家老小都很高兴。
  当天下午,又有跟他约好的村人要赶两头山羊过来。
  屠户难得心情这么好,自己跑到城门口去接,结果双方一碰面,那屠户睁大了眼睛一看!那两头羊身上哪里还有毛,都是光溜溜顶着一张皮,在这大正月的冷风中抖啊抖……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计量单位,不知大家会不会有被弄迷糊的地方,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
  10合=1升,10升=1斗 10斗=1斛。
  另外还分大斗小斗大升小升这样,大斗大升多用于粮食,小斗小升多用于酒水以及一些比较精贵的物件,大约是这样吧。
  然后,这些都是体积单位,而且同一个单位,在不同时期,也会有大小变化,也就是说同样都是米斗,某些年头的米斗大一点,某些年头的米斗小一点。
  按我百度来的资料,唐朝来说,1斗米约等于6。25公斤。
  罗用他们经常用到升这个单位,一升米大约也就是一斤三两左右吧。


第19章 二娘杀鸡
  乔俊林这边,原本是打算过了元宵节便要走,后来听人说,马家那边,正月下旬要运一批货物去往长安,于是乔家的长辈便说,让乔俊林跟他们一起走,一来路上能有些照应,二来也能省些盘缠。
  于是就这样,正月廿二那一日,乔俊林和阿枝两人早早就起来,背上一早就准备好的大包裹,去马家那边和其他人汇合,他二人没有车,预备步行去长安。
  乔俊林他老子倒是也有一辆牛车,但只这一辆车,乔俊林他们若是赶走了,家里便没有了。
  那一日乔父说起这个事的时候,就表现得很是为难,乔俊林见了,便说不用牛车,他二人走着去便是,乔父叹了一口气,又嘱咐几句让他们路上小心,去了长安以后又当如何如何,至于牛车的事,之后就没在提过。
  乔俊林二人去得早,马家那边还没准备好,于是二人就在门外等了片刻。
  天色还未亮透,虽然没刮风也没下雪,却也冷得厉害,冻得人鼻子耳朵都要掉了一般,呼口气,就是一团白雾。乔俊林跺跺脚,从怀里摸出一张纸条,打开来看一看,眯眼笑了起来。
  只见那张略显粗糙的白纸上写着丑丑的两行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昨日罗用托人给他带了一个小包裹,那里面有一坛腐乳,两双羊绒袜子,还有这张纸条。
  是啊,他又岂能甘于落魄,当一世的蓬蒿人。
  将那纸条小心收入怀中,又拿出一本《论语》看了起来,从前他最不耐烦这本书,恨不得一辈子都不要与它相见,如今却是不想躲了。
  说起来,现在才开始发奋着实也是晚了些,希望等到了长安那边,舅父对他不要太过失望才好。
  ·
  罗家这边,自打二娘织出第一双羊绒袜子以后,就基本脱离了家务劳动,饭也不用她做,碗也不用她洗,每天只管织袜子就好。
  然后家里头这些活自然就落到了罗用肩头上,四娘到底还是小了些,过年也才十岁,还是虚岁,偶尔叫她打个下手洗个碗还好,做饭那就早了些。
  虽说别人家也有十岁的小姑娘负责做饭的,但罗家这边,先头毕竟还有两个姐姐顶着,如今两个姐姐都撤下了,就换罗用顶上,罗用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实在不太好意思叫一个十岁的小丫头给他做饭。先前二娘做这些的时候,他都要忍不住给她帮些忙,说起来,二娘过年也才十六啊。
  这一天早上起来,看着炕尾一角围着的那两只叽咕叫唤的小鸡,那两个小的就咽着口水跟罗用说想吃鸡肉。
  罗用一想家里也是有几天没开荤了,于是他在吃过早饭以后,就提上一口袋粮食,到村子里买鸡去了。
  他们自家也想养鸡,但眼下还没开春,村子里那些母鸡就没有抱窝的,自家先前孵下去六个鸡蛋,最后就出来两只小鸡,这也算不错了,毕竟是头一回,这回罗用又给他们十个鸡蛋,叫他们继续孵。
  孵蛋这事都是四娘五郎那两人在管,罗用不管,当初罗用也就说了那么一句:“这炕这么暖,估计都能孵小鸡了。”然后那俩就来劲了,非要拿两个鸡蛋试试。
  二娘开始还不肯,怕他们糟蹋东西,倒是罗用大手一挥就给了他们六个鸡蛋,还说若真能孵出来,将来那些小鸡就归他们养,长大以后能下蛋了,那些蛋也归他们捡,至于捡来的鸡蛋归谁,那就没说,哄小孩儿么。
  四娘那小丫头看着挺精明,到底还是见得少,一听连鸡蛋都归她捡,就可高兴了。
  等她将来在罗用这里多踩几回坑,渐渐就该学乖了,以后出去外面,别人再想坑她,那就没那么容易。
  罗用花了一斗粟米,从村人那里换了一只三四斤重的小公鸡回来,路上,不少村人都说他换贵了,在他们这儿,能换一斗粟米的,得是更大一些的公鸡,要么小一点的母鸡也成,这只公鸡明显太小了。
  “那你家现在还有鸡要卖没有?”罗用问他们。
  “没有了。”被问到的村人个个摇头摆手,过完年,家里那些鸡卖的卖吃的吃,剩下来的都是要留着今年当种鸡的,可不能再卖了。
  罗三郎叹了一口气,这里的人明显是不懂供需关系市场规律啊,在眼下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有人把自家小公鸡稍微涨了一下价,都得被人说不厚道。
  这价钱真的只是涨了一点点而已啊,这还是罗用主动提出的,因为他去买鸡的时候,人家说这只鸡想要留着自己吃,罗用就说你一时若是不吃,这只鸡就先让给我,我给你一斗米,你改天跟别村的人买个大一点的,于是对方就答应了。
  罗用现在就有些担心,自己将来可别被人说成奸商什么的才好,这年头,名声实在太重要了。
  除了粮食,罗用还跟人买了些发好的豆芽。
  发豆芽没多少技术难度,村人原本就会,只是不怎么做,一来是气温限制,二来是心疼粮食,豆子虽不如米面,但也挺能顶饱,发了豆芽那就成菜了,在村人心目中,菜比粮贱。
  现在好了,家家户户都盘了火炕,要发些豆芽就容易多了,再加上不少村人现在豆腐生意做得不错,也比较舍得吃。
  常常还有外地商贩借宿村人家中,有些节俭一点的就啃啃自带的干粮,舍得吃一点的,就给些钱粮,跟主人家买些饭菜,这时候就轮到豆腐豆芽这些东西出场了。
  据说现在的待客标配是一碗炸酱面,一碟拌豆芽,一碟小葱拌豆腐,再加一碗热面汤。像这样的套餐,每人只需三文钱。三文钱听着不多,按眼下的粮价,却也够买六升粟米的,很多人都不舍得吃。
  回到家中,将买来豆芽和那只小公鸡往灶房里一放,罗用就跟四娘五郎他们一起拣羊毛去了。
  田崇虎昨天又收回来好几斤羊毛,昨晚罗用就用草木灰将这些羊毛捶打清洗过几遍,洗去羊毛上的油脂污垢,又放在炕头上烘了一夜,今早起来又是一顿敲打,使其蓬松,然后再进行分拣。
  细软的羊绒挑出来搓毛线用,还有一些一看就不大好的坏毛就直接扔了,剩下的暂时不管,将来是要做羊毛毡还是毛刷,到时候再说。
  拣了一会儿羊毛,罗用又想起来,田崇虎昨天跟他说,自己在城里收羊毛的时候,经常要跟人借秤,很不方便,得亏他们之前在城里帮人盘过火炕,认识的人多,借个秤使使倒也不太难。
  一直跟人借,总归不是长久之计,自己买把秤吧,价钱又太贵,就是收几斤羊毛,好像也不是特别有必要,罗用想了想,决定自己做个简易版的。
  在这个年代,一百升为一斛,一百斤为一石,斛是体积单位,石是重量单位。
  要是他没弄错的话,一斛粟米差不多也就是一石那么重,所以基本上,一升米也就是一斤了,这时候的一斤要比后世的一斤重些,按后世的算法,差不多得有一斤三两多。
  反正就是收收废品称称羊毛,大差不差就行了,也不用十分精准。罗用在柴堆里找了一根比较直溜的木棍,大拇指粗细,用菜刀削了皮,又在石头上把两头磨得齐整些,然后就是挖孔,中间挖一个,两头各挖一个。
  就这三个小孔,忙活了他小半天,这要搁在后世,一把手电钻,唰唰唰三下就都搞定了。
  挖完孔,中间穿个小绳,两头各挂一升米,试了试,基本平衡。其中一头往下垂得厉害些,罗用决定,这一头用来挂羊毛,叫那些卖羊毛的得些便宜。
  哪头轻哪头重,日子久了,别人总是会知道的,这种便宜罗用肯定不会去占,横竖收这些羊毛他们家也就费些腐乳大酱,没多少成本。
  用这把现做的杆秤称了一斤石子,将粟米替换掉,又找来针线布料,将那些石子缝死在一个小布包里面,再在上面穿一根麻绳,系在杆秤一头,然后又做了一个大一些的布口袋挂在另一头,用来装羊毛。
  这样一个工具,简陋是简陋了一些,只是用来收收羊毛的话,基本也是够使了。
  做完这把秤,时间已是近午,那只鸡中午先不杀,晚上再杀。
  最近不少村人在他家中干活,为了早日把那些屋子建出来,他们一般中午也不回去休息,至于午饭,这年头的人本来就不怎么吃午饭。
  罗用倒也不好意思叫他们空着肚子给自家建屋子,上一批人过来给他干活的时候,中午也是要在他们这里吃一点,那时候他们家里也没什么可吃的,就是做些饼子熬点热粥之类的,还经常喝豆花。
  现在罗家的情况比之前那是好多了,加上罗用现在也不用一天到晚的做豆腐卖豆腐,也能在吃食上多花一些时间精力。
  前些天罗用还给大伙儿做了一回炸酱面,然后炸酱面这个东西就在村子里流行起来了,然后他们家刚刚做成的大酱很快就卖出去不少。
  今天中午做煎饼,先调好一小盆杂粮面糊,又在灶上放一个陶盘,灶下小火烧着,陶盘上就可以烙饼了,工具是简陋了些,一个陶盘一把菜刀,将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