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北杂货-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倒也没有什么妨碍,不过就是几个放在明面上的,被他们那边的人安排去买辣椒种子,这个小册子也买了不少。”皇帝顿了顿,又道:
  “上回见这些人这般浮动,还是为了那第六谷一事。”
  “第六谷那是天赐神谷,罗用那劳什子辣椒种子,又岂能与之相提并论?”这家伙见机就拍了一个马屁。
  皇帝看了他一眼,没接腔,过了一会儿,他又说道:
  “前两日有几个汉人装扮的胡人,在南北杂货买了几车辣椒种子,并这种小册子,武侯疑心这些人身份,便一路跟随,没想到最后这几个人竟是进了你家府邸。”
  “陛下!还请陛下明察!”那人被吓得趴伏在地,通敌卖国的罪名,谁能担得起!
  “我又岂能不相信你,定是那几个武侯弄错了,长安城中多有胡人进出,各家府邸也都有胡人仆从,就连军队里也有胡人兵将,这件事原本也无甚稀奇。”皇帝说道。
  “不过。”皇帝又道:“那辣椒种子价钱颇贵,若是没有你家里人授意,他们又哪来那么多钱财?”
  “这……我竟不知此事……”那人这时候已是满头大汗。
  “所谓家大业大,一时失察也是在所难免,好在今日这件事也就只有你知我知,若是被外人知晓了,折损的不仅是你个人颜面,我们李氏一族也会因此蒙羞。”
  “一面差人去南北杂货买货,一面又来我这里说出今日这些话,外人若是得知,又该如何评价我们李家人?”
  “臣……”那人趴伏在地,抖如筛糠。
  “算了,下去吧。”皇帝一挥袖子,言道:“好生在家反省,半月之内不许出门。”
  “喏。”


第256章 让他们高兴几天
  一粒辣椒种子一文钱,这个钱来得太快太容易了,即便是出身世家从小没缺过钱的那些人看在眼里,也是有几分震惊。
  没错他们自己也很有钱,但他们的钱都是祖祖辈辈多少代人积攒下来的。
  那罗棺材板儿来长安才几天,前几年还在乡下种地呢,现如今呢,来了长安城不到一年,宅子都买了两处,若是任由他以现在这种速度发展下去,假以时日,岂不是要踩到他们这些人头上去了?
  有些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们就是要强你一头,高你一等,你一旦赶上他甚至有反超的趋势,那么你就是他的敌人。
  虽说这世间的人并非皆是如此,但一百个里面只要有那一两个,也就很够罗用喝一壶的了。罗用现在的处境很不妙。
  九月初,外出游历的杜惜回到长安城以后,听他那些朋友说起长安城这大半年时间以来发生的大事小事,不日便去找了罗用,劝他低调行事,莫要太过冒进。
  “现如今形势已是这般,难道我还能将那些辣椒种子收回来不卖了?”罗用笑着说道:“照眼下这个速度,应也要不了多久就能卖完了,届时局势应是会有所缓和。”
  “你又不是看中钱财之人,因何要把自己往那风口浪尖上推?”杜惜无奈道。
  “你怎知我便不是看中钱财之人?”罗用难道还能跟他说自己要努力攒钱改变世界:“这世间的事情,还有哪一样能像挣钱这般趣味无穷?”
  “自然是花钱。”杜惜抬了抬酒盏,笑道。
  “倒也不错。”罗用也笑了起来。两人喝酒吃菜,气氛倒也轻快。
  杜惜这回之所以消失这么久,便是去了河北道莱州,寻他堂兄杜构去了。
  这一日过来,杜惜给罗用带了一些莱州当地的土特产,其中最显眼的,就是几罐针梁鱼罐头。
  听闻杜构他们那边去年秋冬顺利提取了一批的杜仲胶,经过一个冬天的琢磨以后,终于把罐头坛子也给做了出来,今年开春以后,便着手开始研究各种鱼罐头。
  按一些当地人的意见,既然是要往外卖的东西,那自然得拿最好最珍贵的海鱼去做罐头。
  杜构却并不是那么想的,那些珍贵的海鱼数量有限,捕捞艰难,就算勉强打开市场,他们这边也根本供不上货,还不如在那些针梁鱼身上动动脑筋。
  这些年在莱州海边,针梁鱼数量泛滥成灾,它们不仅攻击其他鱼类,霸占了大片水域,还给出海的渔民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杜构当年就是在这一带的沿海水域剿匪的时候,被针梁鱼戳断了左脚脚筋。
  针梁鱼肉颇鲜美,又能补虚劳,滋阴祛虚火,照理说也是很适合食用的鱼类。
  但它也有一个问题,就是鱼刺又多又锋利,刺上还有倒钩,一旦扎到嘴里就很难取得出来,当地百姓为了果腹,勉强小心食用,若说贩卖到外地去,怕是很难有什么市场。
  差不多就是那个时候,杜惜去了莱州那边。
  杜惜是个志向远大的,几乎他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将来的出人头地一飞冲天做着准备。
  只是在这样的年代,一个人若想在那暗流汹涌的朝堂之上站稳脚跟,家人的帮助和扶持是十分重要的,偏他们杜家人并不团结,动辄就要斗个你死我活,几代人下来,更是积累了许多仇怨。
  杜惜这一次去莱州,自然就是为了拉拢杜构。
  原本他这堂兄无心朝野,远离长安城,在莱州那边定居,杜家人几乎也都要把他给忘记了。
  直到今年年初,听人说他在莱州当地种植了许多杜种树,还提炼出了杜仲胶,杜家这边有人写信与他联系,他却根本连回都不回。杜惜丈着自己从前四处游历的时候,也曾去莱州拜访过他,便亲自去了一趟莱州,结果这一去,就是大半年。
  他们在莱州当地拜访了许多善于烹制针梁鱼的酒肆客舍,又结合自己较之当地百姓更加丰富的饮食经验,最后做出来的针梁鱼罐头,此刻就摆在罗用面前。
  针梁鱼的鱼刺比较多,就算他们在加工的时候,已经尽量剔除了鱼刺,难免还是会有遗漏。
  但是现在摆在罗用面前的鱼罐头,吃起来几乎都是没有什么刺的,杜惜说这些鱼肉都是经过仔细处理以后,放在石锅里煎过,再加了葱姜浊酒,大量食醋,少许酱汁,焖煮一个时辰左右,那食醋有软化鱼刺的作用,又经过长时间的焖煮,这会儿吃起来,就算有那几根鱼刺,基本上也都是软的。
  “这法子倒是不错。”罗用又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鱼肉来吃。
  说起来这个年代并不缺鱼,河流湖泊中很多鱼,缺的就是捕捞和保鲜技术,再加上这海鱼吃起来与淡水鱼总归是有些不同,莱州当地的针梁鱼资源又是那般丰富,想来这买卖还是做得。
  “你们若是有意,我便让人在南北杂货腾出一个位置来,这个针梁鱼罐头,随时都可以上架售卖。”罗用对杜惜说道。
  “多谢三郎!如此,我堂兄的那些鱼罐头,应是不愁销路了。”杜惜高兴道。
  长安城中,谁人不知南北杂货生意做得好,每日里进进出出的顾客都不知有多少,这针梁鱼罐头若是能被摆上南北杂货的货架,那他们在销售一事上,都不知道能省了多少心思。
  “也并不是摆上去就万事大吉了。”罗用笑道:“那边铺子里每一个季度都会清点各种物什的销售情况,若是销量实在低迷,很可能就会被下架,腾出地方来给其他物什。”
  尤其是一楼的食品区,竞争那是相当激烈。
  毕竟南北杂货的铺子总共也就只有那么大,想在他们这里上架卖货的人也有很多,从各地商贾到天南海北的胡商,甚至还有一些世族大家。
  这些人所提供的商品,也是各色各样。世族大家的话,基本上就是他们自己本家族的出产,从庄园农产品,到各个作坊生产的物品,不一而足。
  那些胡商提供的商品种类就更加丰富了,很多东西罗用从前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不过南北杂货的二楼商场主要还是以日用百货为主,价格太过昂贵的商品,罗用也不怎么肯收。
  先前还有一个胡商想在南北杂货上架卖象牙筷,罗用的弟子将这件事转告给罗用的时候,他想都没想,一口就回绝了。
  那胡商得知结果之后,很不服气,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话就找罗用理论来了,那筷子也是吃饭用的,也是生活用品,问罗用为什么不肯让他上架。
  罗用跟他说,为了这一双两双的筷子去猎杀大象,这样的行为太过残忍,他们铺子里拒绝这样的商品。
  “你们的羊皮靴子,不也是用羊皮做的,我的象牙筷子是用象牙来做的,这又有什么不对?”那胡商与他争辩。
  “我们杀了山羊以后,羊肉用来食用,羊脂用来做肥皂,羊绒用来打毛衣,甚至连下水都不会浪费,物尽其用,这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你们又是如何对待那些大象呢?”罗用问他。
  那白人胡商涨红了一张脸,也不知道是羞的还是气的,匆匆就走了,之后罗用也再没有见过他。
  “可还是按三七分成?”杜惜向罗用确认道。
  “没错,还是按三七分成,我拿三成,你们七成。”罗用说道。
  “往后还要多多仰赖三郎关照!”杜惜一本正经地向罗用拱手。
  “十五郎何需如此见外。”罗用大抵也能猜到,杜构在莱州做罐头,运来长安的这一部分罐头虽是在南北杂货上架销售,但是杜惜这个中间人,肯定也得挣钱,像他们这些经常在外活动,极尽装逼耍帅之能事的人,手里头没几个钱怎么玩得转。
  不管怎么说,对于杜惜的归来,罗用还是很高兴的,这丫实打实是个风流人物,这一次蛰伏了这么久,好容易回来了,肯定不会太低调。
  罗用现在就希望长安城能尽量热闹一点,多出一些风流人物,奇珍异物,帮他分点火力,让那些人别没事整天光盯着他。
  果然,杜惜也没有让罗用失望,这家伙刚回来没几天,就在长安城中搞出了一个大新闻。
  据说他这一次从莱州回来,除了各种当地特产,还从他堂兄那里弄来一些杜仲胶,这些杜仲胶你猜他拿来做什么用?
  ——这丫约上十几个世族大家的年轻人,拿了那些杜仲胶,到王家人那里换荔枝罐头去了。
  王家人这两年在南方发展罐头事业,对于他们来说,杜仲胶采购一事绝对是十分迫切紧要的。
  这回王家人见杜惜等人拿了杜仲胶过来换罐头,不管是看在杜仲胶的面子上也好,还是看在这些世族大家出身的年轻人的面子上也好,总之很爽快就换给了他们两大坛子荔枝罐头。
  这两大坛子罐头拿回去,你猜他们怎么吃?
  ——十来个人,六十斤罐头,不足半日工夫,便被他们分吃一空,平均每人吃了得有五六斤。
  这是怎么样的丧心病狂啊!
  知道王家人的荔枝罐头现如今在长安城要卖到多少钱一罐吗!
  朝堂之上也有人弹劾,说他们这几家没有好好管教自家年轻人。
  不过这种弹劾对那些年轻人也未必就是坏事,尤其是起到带头作用的杜惜,早早在这些大佬们面前挂上号,将来自己出仕以后,也会比较有帮助。
  事实上对于这些无伤大雅的荒唐事,这些大佬们往往也都是比较宽容的。
  同是出身世族大家,谁人不是这般过来,人不风流枉少年嘛,那些酸溜溜的小官,爱参就给他们参去。
  对于挨参这种事,杜惜他们也是看得很开的,所谓风流人物,哪有不犯点小错不闯点小祸的。
  搁家里老老实实读书就能读出个风流人物来了?搁别的朝代也许还有机会,唐初这时候根本不用想。
  自从杜惜他们弄出那个荔枝宴以后,罗用这边难得也轻松了几分。
  顺顺利利卖完了辣椒种子,冷库那边也已经开工了,再运送一批钱帛支援关内道那边的修路队,算算自己早两年欠下的树苗钱是否都还清了……
  一切都挺好的,就是等他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以后,卖辣椒种子得来的钱财也就没剩下几个了。
  衡致近几日得了罗用的一张图纸,正疯狂地投入到手摇起吊机的研究制造之中。
  邢二那边院子里的铁匠从原来的一个增加到了三个,每日里叮叮当当的,除了匠人的工钱,还要消耗不少精铁煤块,这些都是罗用花钱在买。
  要做一个起吊机,最难的部分,就是滑轮和齿轮了。
  齿轮的话,长安匠人多少会有一带经验,因为那燕儿飞的制作就需要用到齿轮,也有一些有钱人会自己花钱把燕儿飞上面的木结构换成精铁结构的,请的就是这些坊间的匠人。
  滑轮那就难了,衡致与罗用商议,再过几日,若是他们这边还是不能顺利做出滑轮,就让罗用写信与殷家借人,他们那里有能做轴承的铁匠,请他们做几个滑轮想来也是不难。
  至于起吊机的钢架并不难做,但是若想保证它的承重能力,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铁匠每日里丁丁当当的,光是用废的精铁都不知道有多少了,好在这些铁捡起来攒一攒,将来也是可以用来打造其他东西。
  过些时日,等起吊机打出来以后,他们就要开始着手打造拖车。
  入冬以后若是要从河里取冰,冰块的运输也要消耗许多人力物力,出库和入库的时候,免不得就要用到一些拖车。
  想做的东西很多,处处都要用钱,收入渠道又比较有限,罗用觉得自己手头好像就没有一个宽裕的时候。
  长安百姓都知道罗用这回挣钱了,只是那些钱又不知被他拿去填了哪个无底洞。
  瞧他每日上班下班的,穿的还是一身平常不了的衣袍,驴车也是原来那一辆驴车,就连家里那些个小孩,都不见有谁添过一件新衣裳的。
  “你阿兄那些钱都挣到哪里去了,怎的不与你们买衣裳?”左邻右舍有人问四娘她们。
  “花了。”四娘坦然道。
  “那么多,都花了?”那也太能花了!
  “嗯,钱财本就不经花。”七娘把她阿兄昨晚说过的话给众人复述了一遍。
  “啧,也就你家的钱财这般不经花,别人家还能跟你家一样?”
  “还是要扣着点话,莫要都花完了。”
  “你阿兄还未婚配,若是没有一点积攒,好人家的女子如何能嫁与他?”
  “正是,那关内道的路,便是修得慢些,修得窄些,也是使得的。”
  这些左邻右舍实在很想给这一家子不知道攒钱的兄弟姐妹上上课。
  在汉人的生活观念里,积攒是很重要的,他们家里的财富,很多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一代人一代人积攒下来,若无积攒,又哪里来的家业?那买卖做得再大,终究伴着风险。
  罗用又何尝不知道做生意有风险,只是人生无偿,何处又没有风险。
  像他之前,走着走着都能穿越了,穿完了回过头去看一看,二十一世纪的科技那样发达,城市那样繁华,那个世界是那样的丰富多彩,而他对那个世界的了解和体验却是那样的有限。
  “近两日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正是探亲访友的好时节,我便也不给你们布置作业了,学习努力是好事,但也应该劳逸结合。”
  眼瞅着就要到九月初九重阳节,初九初十这两日放假,初八这日下午,罗用在给太学丙丁两个班级的学生上完了一个下午的数学课以后,这么对班上的学生说道。
  “罗棺材板儿怎的了?”
  “难道是发了善心?”
  “莫非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总觉有那几分不妥。”
  被繁重的课业压迫惯了的太学学子们,这时候突然被减了负,跟他们说你们尽情玩去吧,这一个个的,显然都还有些不太适应。
  “我听闻这两日,又有人到圣人那里去告棺材板儿的小状。”
  “啧,那些不要脸面的。”
  “棺材板儿该不会被调走吧?”
  “应是不能。”
  “他若是走了,谁能教得了这门功课?”
  “就凭棺材板儿的授课水平,离了这太学,外头那些私学还不得抢着要啊。”
  “我阿耶说,将来我就算官途无望,好歹还能写写算算,他总算不用担心我会饿死街头了。”
  “哎不用做作业正好。”
  “那棺材板儿莫不是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了?”
  “若果真这般,咱往后便不叫他棺材板儿了。”
  “……”
  此时此刻,罗家院子。
  “唰!唰!”
  平日里在罗家这边上课的年轻女子们,这时候都在院子里忙活着,裁纸的裁纸,刷墨的刷墨,印刷的印刷,整理的整理,缝线的缝线,贴封面的贴封面,一个个忙得头也不抬。
  在罗用的屋子里,上一回从学生们那里收过来的作业,还都整整齐齐地摞在桌案上,没来得及批改。
  《辣椒食用手册》这个小册子卖得很好,虽然一本只要三文钱,但是扣除了材料人工陈本以后,罗用至少还能挣一文钱一本,这钱来得容易,不挣白不挣。
  印刷工作的主力军还是邢二那边,罗用初时也只是拿过去给他们试了试,确定他们能做以后,这才让他们大批量开始印刷。
  另外,每日在罗家院子这边上课的这些女子,罗用也让四娘喊她们过来干活,多少挣几个私房钱也是好的,雕版印刷着活计也不算累。
  “阿兄,你屋里那些作业还没有批改,没事吗?”
  “没事,偶尔也该让那些学生高兴几天。”


第257章 图画书
  “你与我看看,这一页写的甚?”
  “便是说如何用辣椒制酱。”
  “制酱?看这图画我还当是酿酒。”
  “……辣椒酿酒,亏你想得出。”
  “有甚稀奇,花椒都能入酒,辣椒怎就不能?”
  “……”
  这时候的人饮用的屠苏酒和椒柏酒里头,都是放了花椒的,约莫也是为了祛湿除恶。
  所以这妇人看了《辣椒食用手册》上某一页的图案以后,便以为这一页讲的是酿酒,问过自家夫婿之后,才知是制酱。
  这一本《辣椒食用手册》,也是妙极,那上面不仅有文字讲诉,还有配图,那配图也很有意思,用极其简练的线条,就能把文字内容传达得七七八八。
  前几日,自打这妇人的夫婿送给她这么一本册子,她有事没事就要拿出来,翻来覆去地看,除了这个制酱的,其他内容她连看带猜,大抵也都看懂了。
  这本册子上的内容也很详尽,从凉拌、煮汤、炒菜,到晒辣椒干、做辣子油、做酱、腌菜,能讲的几乎都讲了,只是大多都讲得很浅显,只够用作日常所需,若想钻研美食,那还得多花些工夫去琢磨研究。
  第二天一早,家里的男人各忙各的,这妇人到她婆婆那里去请安,然后就看到她婆婆也在手里捧着那本小册子正研究呢。
  老人不太看得清近物,捧着小册子离得远远的,伸着脖子抬着下巴很认真在那里看。
  “怎的一大清早又在看这个?”这妇人好笑道。
  “媳妇,昨日那一张讲的是甚,你可问过我儿了?”老太太问道。
  “问过了,那一页讲的便是制酱。”妇人回答说。
  “我便说瞅着有几分像是制酱。”老太太言道:“这几日天也凉了,一会儿我便让人出去买些好肉回来捣成肉糜,制些肉酱。”
  “这上面说得也不详尽。”她那儿媳妇说道。
  “这有甚难的,便按往年的做法,再加一味辣椒便是。”老太太倒是很有信心。
  他们这也算是比较会吃的人家,若是换了那些不懂做酱的,这本册子上就算有这样的一页内容,他们也是做不出来的。
  不过这一整本册子,也就制酱这一页最难,其他倒是颇为浅显,大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一本册子的销路极好。
  “可惜了今年买不着鲜辣椒。”
  “前两日种下去的辣椒苗长得不错,过个三两个月的,家里便有鲜辣椒吃。”
  “册子上画的那个蒜蓉辣酱,我也想做做看。”
  “到时候就按这上面说的,挨个做一遍。”
  “眼瞅着就要入冬了,不知那些辣椒能不能长得好。”
  “冬日里搭了暖棚,胡瓜丝瓜都能长,这辣椒应也不差。”
  别说,近来种植辣椒的人还真不少,因为有了前两年冬季种植蔬菜的经验,这些长安人现在搞起冬季种植来,半点都不带含糊的。
  估摸着都不用等到年关,就能有一批鲜辣椒上市了,只不过暖棚里的辣椒大约是长不红的,也不太能留种。
  罗用在太学里的那些同事,一个个的也都没少在家里种辣椒,反正家家户户都有那么大院子,菜园子那都是基础配备,可劲儿折腾呗。
  九月份的长安城已经比较凉爽了,但是距离冬天的到来还有一段时间,这几年长安城中一般不到农历十一月份不会下雪。
  秋里天气干燥凉爽,食物也很丰盛,是很多人喜欢的季节。
  近来有不少农人小贩用木板车推着柿子枣子梨子这些东西到坊间来叫卖,价钱也都不贵,长安百姓多少都会买些,吃不完的便晒成柿饼枣干,冬天没有果子吃的时候,也是不错的零嘴。
  与柿子枣子相比,梨子因为不能制成干果,所以往年长安城的梨价并不高,尤其是那些个头小小味道又比较酸的梨子,根本卖不出几个钱,有时候干脆便让它烂在枝头上。
  直到前两年,从离石那边传过来一种冻梨的法子,说来也怪,那些皮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