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成苏培盛了-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大公公头一抬,手下没来得及捂。
  隆科多之前送给他的那把匕首上,镶着几颗硕大的红宝石。
  苏公公整天玩着这把匕首,看着那几颗红宝石就手痒,偶然用锥子撬了撬,突然发现,这宝石镶的也并不是那么牢固。
  雍正爷的脸从白到绿,又从绿到黑。
  苏大公公默默地把撬下来的红宝石拢到怀里,扬起下巴。
  他就是撬了,怎么着?
  片刻后,一句话没说出来的雍正爷坐回了身,重新捡起书,遮住了脸。
  ※※※※※※※※※※※※※※※※※※※※
  没有意外的话,年羹尧和隆科多都会有自己的番外,所以我现在除了为结局做铺垫,也得为番外埋伏笔。
  最后一段,调节一下气氛~


第511章 御前太监总管
  雍正元年
  三月中旬
  策凌敦多布逃回漠北, 西藏战事彻底平定。
  延信在抚远大将军授意下, 为格桑嘉措举办了庄严的坐床仪式, 以表清廷正式承认他为第六世达(赖喇嘛。
  三月二十, 大将军营帐
  胤禵看过延信送来的信,眉头倏地皱紧。
  “主子,是拉萨又出事了吗?不是说,新任达)赖喇嘛很得民众拥护吗?”
  吕瑞端着新温好的酒,走到胤禵身后。
  “眼下还在闹事的,都是些乌合之众, 已经不值一提了。”
  胤禵接过酒壶, 仰头灌了一口, “现在有问题的, 是罗卜藏丹津!自从我大军入藏,他就不止一次的提起要恢复他家族的汉庭。如今拉藏汗已死,罗卜藏丹津是爵位最高的,六世达)赖又是他一直所支持的,他硬要恢复和硕特汗国的王庭,无非是自己称王称霸的野心要掩盖不住了。”
  吕瑞对政治军事上的事是一知半解,只能懵懵懂懂地问道, “那拉藏汗被杀了,西藏该由谁来管理呢?”
  胤禵眉头微皱, 想了想道, “和硕特汗国已灭, 断没有再立一个的道理。更何况, 和硕特汗国本来也是我大清的属国,达)赖与班)禅都要经朝廷册封,更何况接下来的管理者?藏地民情特殊,大清立朝以后也是遵循前朝旧例,对西藏的管辖并不全面。可如今不同了,朝廷不能再对西藏的内部事务不闻不问。皇阿玛在世时,已短暂地派过侍郎赫寿和侍读学士查礼浑到西藏处理事务。”
  “主子是说,”吕瑞总算明白了些,“皇上这一次,会正式地派遣大臣入藏?”
  “或许也会缓和一段时间,但加强朝廷对西藏的进一步管辖是迟早的事,”胤禵握着酒壶,缓步走到卷起的帐帘前,“无论如何,罗卜藏丹津的企图,是绝不可能实现的。”
  “那,”吕瑞猛地想到了什么,“那罗卜藏丹津会不会聚众作乱啊?之前咱们在西宁时,那个罗卜藏丹津就不是个安生的人物。”
  “这也是我正在担心的……”胤禵神情凝重。
  吕瑞不敢再搭话,营帐里安静了片刻……
  “京里有消息传回来了吗?咱们送回去的人,府里收到了没有?”
  “算着时间,应该要到了,”吕瑞想了想答道,“那老汉身体不好,路上许会耽误一些。再说,从京里送消息回来,也需要些时间。”
  胤禵又皱了皱眉,脚步沉重地走回了书案边,“青海要乱,郃阳的事,怕要有变故啊……”
  三月二十五,京城
  怡亲王上奏,因要避忌帝王名讳,请旨改先帝众皇子名中的“胤”字。
  康熙爷在世时,仿汉制为子孙立下字辈,皇子名中才有一字重复。而以往避讳,多是缺笔或填笔,如今看怡亲王上奏,却是要直接改字了。
  朝廷对此多有议论,雍正爷一时也没答应,只说“胤”字是先帝所赐,不忍更改。
  后来,还是太后出面,直言君臣有别,尊卑有序,皇帝不该太过拘泥于孝悌。
  由此,雍正爷下旨,将先帝一众皇子名中的“胤”字改为“允”字。
  背地里,怡亲王之所以如此上奏,其实也是一种对京里一些不安分人士的警告。
  廉亲王府
  对于改名一事,允禟和允誐都是异常气愤。
  “皇阿玛为子孙立下字辈,是为了昭显满汉一家!他呢?为了显示自己高贵,皇阿玛的旨意说改就改!”
  允禟在允禩的书房里团团乱转。
  “何止如此?”
  允誐一巴掌拍在茶桌上,“还特地装出一副惺惺作态的模样,拉着太后出来替他圆场子!真当咱们都是傻子呢?谁不知道他是什么心思?”
  允禩靠在软榻上,神情懒洋洋的,“他无非是借着避讳改名,提高皇权,震慑宗亲罢了。也是你们这一阵,在京里太能折腾了,估计早就传进他耳朵里了。”
  “传就传,谁怕他?”
  允誐脖子一梗,“会考府查亏空,先查吏部,后查宗人府,八旗里早有对他不满的了!户部之前的亏空,那几任主管,如今卖田卖地的折腾银子,京里谁不担心啊?”
  “就别说京里了,地方上更甚,”允禟回身在椅子上坐了下来,“这三个月,广东巡抚杨宗仁升为湖广总督,原山东按察使黄炳升为山东巡抚,贵州布政使裴度升任江西巡抚,还有山西布政使纳齐喀,内阁学士魏廷珍,直隶守道李维钧……”
  “如此频繁的走马换将,一力扶持自己人,让老臣们如何放心?更何况,他扶持上来的这些人,刚一到任就开始清查亏空,弹劾旧任,一个个对他的命令是俯首帖耳。眼下还没落到自己头上的地方官宦,有几个身家清白的?如今岂不都开始脖颈冒风了?”
  “这也都是他自己找的!”允誐向前探了探身子,对着允禩道,“八哥,如今可是咱们的大好时机。他刚登上皇位就惹得众人抱怨,根基还未稳,人心就已失。咱们何不趁着这个时候……”
  允誐没有把话说完,只伸出一只拳头狠狠一攥。
  傍晚,皇宫
  刚刚和张保换了班的张起麟,正打算往膳房去,路上却被一干在宫里都颇有些资历的老太监拦住了。
  “来来来,张公公,这边请,这边请……”
  一堆人推推嚷嚷地将张起麟带到了宫墙边的太监房,这一片住的都是在宫里有上差的太监,手下多少都管着几个人。
  中间的屋子里已经暖烘烘地上了锅子,摆好的席面,说不上多奢侈,但也是颇费了心的。
  “来,张公公上座。”
  张起麟都来不及搭话,就被人一把按在了座位上。
  “张公公,新帝登基,您贵人事忙,咱们今儿总算堵到了您,您可不能不给这个面子。”
  说话的是古董房首领太监任福来,年纪比张起麟大些,在宫里也是积年的老太监了。
  张起麟干干地笑了两声,拿起筷子,他也确实有些饿了,那锅子里的羊肉味儿,闻着就纯正。
  “张公公,您伺候当今圣上也有二十多年了吧。”
  “快二十五年了,”张起麟随意地回了句,美美地夹起块儿羊肉。
  “我就说,圣上是念旧的人,咱们张公公这么多年辛劳,哪儿比那苏培盛差了?”
  “啪——”
  还没夹进碗的羊肉,笔直地掉在了桌子上。
  张起麟盯着那块儿羊肉,沉默了一会儿,默默地打算起身。
  “那个,今天就先……”
  “张公公!”
  任福来一把抓住了张起麟的手腕,硬是没让他离开椅子,“咱们也明人不说暗话了,张保公公如今是摆明了要接当初顾总管的位置了。那皇上跟前数得着的大太监,可就剩您和苏公公了。”
  “哦……”
  张起麟抽了抽手,没抽回来,偏偏身后还有人,按住了他的肩膀。
  他想走,很急切的那种……
  “张公公,圣上登基这几个月,咱们看得清清的,这论起恩宠来,您不比那苏培盛差。”
  按着他肩膀的人,声音颇为激昂。
  张起麟费力地仰起脖子,“这位兄弟,你没事儿还是去找太医看看吧,眼瞎要早点儿治。”
  “张公公,您何必妄自菲薄?”
  任福来放开他一只手,又要上来抓他另一只,张起麟连忙把两只手都缩到胸口。
  “这如今不是在潜邸了,御前太监总管那是什么位置?就是当初梁九功,那也是挤下去多少人才站上去的!”
  “就是,以张公公的才能,完全不该屈居人下!”另一个太监站了起来,围到了张起麟身边。
  “张公公合该力争上游,咱们绝对支持您!”这个太监很激动地拍了拍桌子。
  “那苏培盛独木难支,伺候的年头再久又怎么样……”
  一桌的人都在附和,任福来一脸的志得意满,“怎么样,张公公?您被苏培盛压了这么多年,也该翻翻身了。”
  张起麟紧闭着嘴,沉默了一会儿,最后皱了皱鼻子,“那个,先翻翻锅子吧,好像快糊了……”
  翌日清晨,养心殿
  张保、张起麟在寝殿外面,等候着雍正爷起床。厚厚的门帘里,现在还没什么声音。
  在寝殿外值了一晚上夜的张保,大早上见到张起麟,反倒吓了一跳。
  “你这是怎么了?眼圈怎么这么黑?被人打了?”
  张起麟的眼神有些呆滞,直直地望着寝殿的门,“我昨晚做了一晚上噩梦,梦到在断头台上,被人切完上面,切下面,切完下面,又切上面。”
  “你下面不早就被切了么?”
  很没同情心的张保公公,成功在张起麟备受创伤的身心上又插了一刀。
  虽然很想把眼前的人推到外面去,切完上面切下面。但鉴于这是在皇宫里,自己又打不过他,张起麟公公只能又一次咬碎牙齿和血吞。
  从张起麟那儿得知了昨天发生了什么,张保倒是毫不奇怪。
  “陈福那一帮人天天跟着苏公公,这另一帮下手晚的,自然只能找你了。不过你也不用担心,苏公公最怕揽身上一堆差事了,这御前太监总管的活儿他才不会干呢。”
  “那我也不想干!”
  张起麟压着嗓子道,“御前太监总管,说着好听,日后前朝后宫不知要牵扯多少事儿呢?这要一个不小心,脑袋就要搬家了!”
  张保毫不客气地冷哼了一声,“苏公公可以说不想干就不干,你呢?你有种也去跟皇上说啊。”
  张起麟一口气涌上来,差点当堂憋过去,“你别以为你能逃得了!你那敬事房更不是什么好地方。”
  “咱和你不一样,咱认命了,”张保拍拍胸口,端的是潇洒极了。
  张起麟立时恨的咬牙切齿,瞪着一双熊猫眼,打算盯死他!
  “好了,你也别想太多了,”张保公公总算良心发现,随便安慰了一句,“后宫还没册呢,一时半会儿轮不到咱们太监。”


第512章 欠银
  雍正元年
  三月二十八
  雍正爷登基后,三位小阿哥住进了他们阿玛曾住过的乾东五所里, 而两位小格格则住进了乾西五所。亦都是一人一间院子, 比起先帝时,地方倒是宽敞了不少。
  茉雅奇让人在后院屋檐下扎了座秋千, 院子里装饰了很多花草, 天气好时,就愿意坐在这儿看看天, 看看云。
  宝笙侯在廊下伺候着,太监福安领着人把赏赐的物件锁进库房, 又悄默声地走了过来。
  “格格这一阵是怎么了?也不读书了, 也不跟二格格一起去后宫了,总是坐在这儿发呆。”
  宝笙瞥了眼福安, 用手肘怼了怼他, “格格心里烦,不该问的别问。万岁爷赏赐的东西都登记好了吗?可别出什么差错。”
  “放心吧,都记得妥妥的。再说,东西都是苏公公让人送来的, 保准不会出错。”
  福安也是在王府里就伺候大格格的老人了, 如今也是这院子的太监首领,做事很牢靠
  宝笙点了点头, 看着还在发呆的大格格, 轻轻叹了口气, 端起一旁热好的茶, 走去了秋千旁。
  “主子, 用些茶吧,在外面坐久了,身子该凉了。”
  茉雅奇缓缓地敛下眼眸,温和地笑笑,“无碍的,今儿没什么风,我穿的也厚实。”
  宝笙给茉雅奇拢了拢斗篷,见她慢慢喝了半碗茶,才压低了嗓音道,“李大人这时节应该到云南了吧?”
  “早该到了……”
  茉雅奇垂下头,把茶碗捧在手里,“云南山高路远,民风也彪悍,不知他能不能适应。”
  “格格放心吧,”宝笙柔着嗓子安慰道,“李大人家里是商贾出身,不是京中那些娇生惯养的世家子弟,这些年天南海北地也走了不少地方了,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茉雅奇低垂着眼眸,眼睛里映着碗中的茶,在一片莹白中轻轻摇荡。
  “是啊,他不会有问题的,我相信他。”
  “说起来,也是万岁爷倚重,”宝笙继续道,“之前都说好去直隶的,这还没到任,就改了云南盐驿道。虽说,直隶离京城近,但像李大人这样的汉臣,非要去些艰难的地方,才好建功立业啊。”
  茉雅奇抬起头,看向宝笙一笑,“我听苏公公说了,云南涉及边事,又有土司作乱,很多当地权势不把朝廷放在眼里,颇有些无赖的架势。皇阿玛想来想去,觉得非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可,这才派了李卫去。”
  宝笙也跟着一笑,“可不是,李大人可不是个按牌理出牌的人,对付些泼皮无赖,他说不定是最有办法的。”
  四月初一,养心殿
  “皇兄是想先多设置几名噶伦,共同治理西藏?”
  怡亲王看了几封奏章的批注,对雍正爷的心思就明白了。
  “是啊,直接派驻大臣进藏,朕怕会让民心不安。”
  雍正爷坐在龙案后头,端起茶碗润了润喉咙,“就置五名噶伦,以康济鼐为首,他是拉藏汗的女婿。这次平藏,他一力反对准噶尔,一直固守阿里,为我大清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皇兄想得周到,康济鼐是个值得托付的人。”怡亲王点了点头,随后又皱了皱眉,“不过,他在藏地贵族中的地位,倒是不如阿尔布尔等人,贸然以他为首,不知日后……”
  怡亲王的话没说完,雍正爷放下茶碗,抬头看了他一眼。
  福至心灵,怡亲王瞬间想明白了,“原来如此,皇兄深谋远虑,臣弟是不用跟着瞎操心了。”
  雍正爷弯了弯嘴角,又拿起一旁的奏章。
  怡亲王也端了碗茶喝,暖阁内短暂地安静了片刻。
  待又一本奏章批完,那边怡亲王也放下了茶碗,“如今西藏事平,设置了噶伦,对入藏的两路大军也该论功行赏了。”
  雍正爷手中的朱砂笔,悬在桌上,半天未动。
  “暂且不急,朕还有所思虑……”
  “臣弟知道皇兄在思虑什么,”怡亲王缓了口气,“先不论十四,这次平藏,青海诸位台吉也是出了力的。尤其是,罗卜藏丹津!”
  朱砂笔被放在了笔架上,雍正爷抬起了头,“朕已决定封察汗尔丹津为亲王,额尔德尼为郡王,日后青海和硕特右翼由罗卜藏丹津和察汗尔丹津共领。”
  怡亲王有些吃惊,想了想道,“皇兄认为,察汗尔丹津能遏制住罗卜藏丹津的野心吗?”
  雍正爷摇了摇头,从龙案后站起,“青海迟早要有一战,朕心里有数。眼下,朕需要的是时间……”
  “这……”
  怡亲王也犹疑了,想了又想,他缓步走到雍正爷身边,“那无论是允禵还是年羹尧,皇兄都要三思再三思了。”
  四月初七乾清宫
  早朝上,大殿内异常安静,几乎所有朝臣都缩着脖子,低垂着脑袋,其气氛与先帝时大为不同。
  而龙椅上,神情晦暗不明的雍正爷,手里正拿着一本奏章。
  新任山东巡抚黄炳奏称,前任巡抚李树德在六年任期内亏空银两四十余万,其下属知府李元龙贪赃枉法,家私数百万而仍贪酷不已,且与前任巡抚李树德连宗任事,扰害百姓。
  “如此种类,尔等以为如何?”
  殿上发问,朝臣却无一敢答。
  “各省钱粮多有亏空,朕在潜邸时,既已知悉。朕以为,亏空缘由,无非三种,即民欠、官侵与吏蚀。民欠者,多因天灾、战事,朝廷亦能体谅。长官勒索,官吏贪蚀,同为一类,吏治之溃也!”
  群臣一声不吭,殿内落针可闻。
  “从前,圣祖好生知天,不忍将赃官明正典刑,以致一些人毫无畏惧,恣意亏空!朕深悉此弊,本应即行彻底清查,重加惩治,但念已成积习,姑从宽典。”
  龙椅上的人缓缓站起。
  “今日起,暂除陕西省外,限以三年,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
  朝臣间终于泛起波澜,低矮的官帽下,你看我我看你,有些受不住的,已经开始交头接耳。
  “如限补不完,从重治罪!稽查间,有督抚徇私纵容者,则一并治罪!三年补完之后,若再有亏空者,决不宽贷!”
  “这——”
  一石激起千层浪,朝臣间立时议论声沸然。
  “皇上,臣以为此法不妥……”
  “皇上,宽政才能安人心,臣不能附议……”
  “皇上,请皇上三思……”
  “请皇上三思!”
  大殿上,一个接一个的跪下,各个痛陈己由,为江山、为社稷,恨不能以身撞柱,力证自己的一片忠心。
  允祥站在群臣之前,此时大殿上和他一样,坚持没有跪下的人,还不足一半。
  但是,高站在龙椅前的身影,未有任何退缩。
  圣谕已下,雷霆万钧,不容更改!
  “群臣跪拜,退朝——”
  从乾清宫走出来,雍正爷的步子迈的很大,很快。
  这紫禁城里最威严,却也最空旷的宫殿并不属于他。
  回到养心殿,跟在后面的张保、张起麟远远地坠着,不敢说一句话。
  雍正爷疾步走进了东暖阁,又飞速退了出来,继续向后殿走去。
  还未进后殿的门,殿内突然传出一声尖叫。
  “谁动我的银子啦?!!”
  张保、张起麟同时停步,对视了一眼,留在了原地。
  雍正爷脚步缓了缓,迈进了门。
  寝殿内,苏公公捧着自己的宝贝木头盒子,正疯狂地数着里面的银票。
  “肯定是小英子那个兔崽子!一个没看住,竟然敢偷我的银子!”
  “是朕拿的,”走进门的人,已经化去了一身的冰霜。
  “你偷我的银子!”
  苏大公公是全不管来人是谁的,“我少了三百两,还来!”
  “你少无赖,”雍正爷慢腾腾地走到软榻边,坐了下去,“朕只拿了一张五十两的,随手赏人用了。”
  苏伟鼓起腮帮子,瞪了榻上的人一会儿,把自己的盒子重新锁好,抱在怀里往他旁边凑了凑。
  “今儿怎么直接回后殿了?你不是才下朝吗,不用去东暖阁议事吗?”
  “一会儿再去,朕有点儿累了。”
  说是累了,人却直挺挺地坐着,龙袍也不换,靴子也没脱。
  苏伟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什么也没有再问,转身把自己的宝贝盒子塞进衣柜里,又给他家万岁爷找出了一身常服。
  脱靴子,换衣裳,哪怕好久没给人做过了,苏公公觉得自己还是异常熟练的。
  虽然,他可能是唯一一个把换下来龙袍随手扔在榻子上的人。
  系好最后一个扣子,一双有些凉的手覆了上来。
  苏伟反握住那双手,细细地搓了一会儿,直到手心有了温度,直到榻边上直挺挺坐着的人,慢慢软和了下去。
  “我给你按按头。”
  “嗯……”
  舒服地闭上眼睛,雍正爷慢慢弯起嘴角,享受着这难得的伺候。
  “我跟你说哦……”
  “嗯。”
  半晌间,苏公公絮絮叨叨地从宫里说到了宫外,从敬事房说到了吉盛堂。
  雍正爷就这么听着,听得周身都舒泰了,听得好像方才朝上的一切,都是很久以前才发生的事了。
  “所以我就说啊,什么事都不值得生那么大的气,万一气坏自己,多不值当……”
  “嗯。”
  雍正爷笑意吟吟地睁开了眼,拿下了苏伟的手,“都知道了,都记得了。”
  苏大公公也笑开了,“就是嘛,不就是欠银的事儿嘛。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放心,到哪儿都是这个理儿。谁欠了都得还。”
  雍正爷的肩膀突然被人戳了一下。
  “你说是不是啊,万岁爷?”
  眼前的人笑魇如花,雍正爷愣了一会儿,默默揉了揉被戳疼的肩膀。
  “五十两……”
  “三百两!”
  不容置疑的三个手指在眼前晃了晃。
  雍正爷突然想去跟满朝的大臣们说,“这世上,不是谁的银子都像他这么好欠的!”


第513章 册封
  雍正元年
  四月十五, 养心殿
  “皇上”
  张廷玉近来虽总不得雍正爷待见, 但却不乏重用的, 刚复职南书房,又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 除了监管礼部外,皇上还有意把都察院交给他。
  “自三年之期定下,朝内朝外动荡不安,近来官宦告休、告病者比比皆是, 若再此番下去,怕会酿成大祸啊。”
  雍正爷坐在龙案后,两眼还盯在奏章上,“拔疮去毒,总要疼一疼的。朕想肃清吏治,整治贪腐, 这一遭怎么都得过。”
  “话虽如此, 但皇上刚登基不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