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行有常-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起何皇后来,对于当时刚从史道人身边回宫的刘辩来说,从他回宫以后便形影不离照顾她的张氏更像是母亲。
因为这个,他很理解后世那些一登上皇位就把乳母封为奉圣夫人、保圣夫人之类的皇帝,恋母情结和移情作用嘛,正常。
“王安,你去母后那里报信,就说我不舒服。”刘辩半躺在自己的床上,吩咐王安道。
“遵令,殿下。”
这倒不是说刘辩要装病给自己找理由,而是他真的觉得不舒服。
他本身就大病初愈,而且飘荡了这么多年的灵魂骤然回到自己的身体里,难免有些不适应,他现在的症状,和后世某些小说中,主角在接受传承之类的东西时一瞬间接收了大量的信息,灵魂难以负荷,又影响到了身体有些相似。
没过多久,何皇后急匆匆地就赶过来了,一来就大呼小叫地唤着“侍医”,索性她还记得刘辩身体不适,慢慢地也削弱了自己的声音。
要刘辩说,他的母后就是不会来事,他还是亲儿子呢,母后来看望他的时候,举止也不怎么得体,也怨不得自家父皇在刘协的生母王美人死后对她多有怀念了。
但是他的母后坏也是坏在明面上,想要弄死王美人,也是光明正大地就给人下了药,丝毫不掩饰,倒是不用担心她是什么蛇蝎美人。
作为亲儿子,在对待自己母后的方面,按照后世的说法,刘辩有些三观不正,对此,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东汉末年真的可以的,贵朝真的是很乱啊……外戚和宦官乱斗就算了,我们来谈谈对食……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大太监曹腾的养子,曹腾据说还是西汉名相曹参【就是萧规曹随这个典故里的曹】的后代,怎么就惨到进宫当太监了呢?
话说曹腾从小入宫以后就和一个宫女吴氏对食了,后来他被魏文帝曹丕追封为高皇帝,于是,吴氏成了曹魏的高皇后……太监做到这个份上也是很牛了,古今唯一一个被追封为皇帝的太监啊!
第67章 曹嵩
刘辩生病了; 何皇后来看过他以后,就吩咐身边的风仪女官去照顾他。
一来; 张氏是长秋宫里的老人了,照顾刘辩对她来说并不算困难; 二来,从前刘辩就多蒙她照顾,二人之间也有情分在。
大汉并没有所谓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不说东汉蒙太后之力而对朝政多有干预的外戚集团,就连西汉; 自惠帝以降; 东宫原本可是太后的代名词; 她们对朝局的干预能力; 在孝道的金字招牌下是超乎他人想象的——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刘彻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前要赐死其母钩弋夫人的原因; 就连武帝自己; 除了威严深重的祖母窦太后之外; 也深受母亲王太后的钳制。
张氏也晓得刘辩在宫中的处境不像面上一样光鲜,以她的私心来说; 自然希望自己养过的刘辩能过得更好一些; 也时常与刘辩讲一些她知道的朝局之事。
至于她知道的东西是不是从毕岚那里得来的; 刘辩就不管了。
这是四月时候; 而前不久; 传来消息,道是汝南葛陂黄巾攻没郡县。
二月份的黄巾余贼郭太等人都没剿灭,四月份就又有一支黄巾兴兵了; 刘辩是从后世回来的,又带着上辈子的记忆,当然记得这一整年是乱事不断的,但是对于一厢情愿地认为黄巾之乱已经不足为道的天子刘宏来说,这就很令人恼怒了。
当初黄巾声势浩大的时候,天子刘宏都没像现在这般紧张过,生怕他们重演上次席卷全国之势,于是朝中便要找出替罪羊来,好让天子进行发落。
因为此事而被罢官的太尉,是刘辩的熟人——曹嵩。
曹嵩是大长秋曹腾的养子,在天子面前还算有些面子,但是在后世,他被人记住的唯一理由,只因为他是枭雄曹操的父亲。
曹嵩因此事被罢官,朝中有许多人对太尉一职虎视眈眈,自然没功夫关心曹嵩这个失败者。
然而刘辩不一样,探望失意的曹嵩,这是难得的和曹操扯上关系的好机会,更何况,曹嵩因其养父曹腾的存在,一向被人视为竖宦之后,刘辩接近他,也算是向宦官集团示好。
当然了,刘辩并不是要刻意地去见曹嵩,他与曹嵩素昧平生,无故去寻,怎不令人起疑?
好在这曹嵩同从前大汉的诸多达官贵人一样,都信道。
曹嵩被过继给曹腾为嗣子,曹腾有爵为费亭侯,因此曹嵩除了太尉这个位列三公的官职外,还有爵位。
曹腾没有别的嗣子,也就是说,费亭侯的爵位铁定是曹嵩的,这般于富贵中长大,曹嵩自然希望能永保富贵。
如何能富贵永延呢?当然是求仙问道了!
史道人史子渺被选中作为养育皇子的人,除了他颇得何皇后以及何家信任之外,就是他在别人的眼中属于得道高人。
在刘协出生之前,刘辩是天子刘宏诸多皇子里唯一一个活下来并且能安全长大的,得益于此,史道人深受京中权贵的推崇,道观也建得愈发华丽。
曹嵩就是那诸多权贵里的一个,刘辩只要与何皇后提一句,认为史道人有大法力可以保皇儿平安的她,难道会不同意自年初便多灾多难的刘辩出宫去史道人的道观中看看?
刘辩成功地在宫外“偶遇”了曹嵩,令他惊讶的是,陪伴在曹嵩身边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看起来眉宇间有一股英气。
这人的模样,刘辩可谓是极熟悉了。
两边碰面的时候,曹嵩与他身边的人向刘辩问了好,他开门见山便问曹嵩:“辩失礼,不知曹公身边之人,是否为令公子孟德?”
曹嵩惊讶地看着他:“殿下如何知晓劣子身份?”
莫说曹嵩,就连曹操也很是惊讶。
曹操二十岁的时候被举为孝廉,因着家世,一开头便在京都洛阳为官,因为洛阳达官贵人横行,曹操为了严肃法纪,杀鸡儆猴,处死了触犯法令的蹇图,于是此后仕途多有不顺。
虽然在黄巾之乱中,曹操大破黄巾,崭露头角,可是因为官场黑暗,之后就是数年的称病隐居。
无论如何,按理来说,刘辩都不应该认识他。
但是,谁让刘辩后来做了这么多年的游魂,原先是跟在刘协身边看自己的这个好弟弟的热闹,后来干脆就抛弃了刘协,跟在曹操身边学他处事理政的手法呢?
要刘辩说,他父皇刘宏教给他的东西,还没有他从后世的一系列帝王将相那里学来的万分之一呢!更不用说,刘宏其实根本就没教过他什么了。
而且,抛开曹操以后的身份不论,只从他从前的行事来看,刘辩对他也是有好感的。
“辩不过是猜测罢了。听闻曹公有二子,次子熟习诗书,而长子威武不凡,又平定了黄巾之乱,观曹公身边之人相貌,辩冒昧揣测,不意正是孟德兄!”
曹操苦笑道:“殿下谬赞了。操如今也不过是乡野闲人罢了。”
“孟德此言差矣。洛阳如今不法之事多矣,遥想当年,孟德兄五色棒立威,何其可敬。”刘辩出言夸赞道。
不意刘辩说完这句话,曹嵩和曹操都变了脸色。
曹操还好,他变脸大概是因为在场的人里除了他以外,还有一个曹嵩,而曹嵩,则一向讲究与人为善,当初对曹操大力清塑洛阳城中的风气,得罪了一大批的权贵官宦可是恼怒得很。
要不是刘辩是皇子,曹嵩只怕都要和他拼了。
好不容易曹操回归正途,虽然看不惯如今朝中的风气但也不再惹事了,谁知道刘辩偏偏又要提及从前。
当年曹操惹事的时候,曹嵩位列九卿,好歹有人看在他的面子上放过曹操,但是现在,曹嵩自己的太尉一职都被罢免了,哪里还能保住曹操?
曹嵩拉下脸:“史侯慎言。”
刘辩笑道:“曹公莫恼,辩不过是有感而发,不作数的。而且曹公莫不是忘了,当年大长秋可是颇得父皇看重。近来黄巾余孽作祟,父皇恼怒之后,又常感叹无人可用。辩出宫之前,母后还提及,父皇去长秋宫的时候,还对大长秋多有提及呢。“
大长秋是一个职位,担任此职的太监不少,但是在此时此刻,刘辩口中的大长秋只会是一个人,曹嵩的养父曹腾。
虽然刘宏没有提过,但是没有人会跑到他面前去求证,而且几个月后,曹操就会由刘宏亲自下令拔擢为官,担任西园八校尉之一。
曹操是因家世入选的,他的家世是什么?虽然为外人诟病,但是他的养祖父是颇受天子信任看重的大长秋、费亭侯曹腾!
刘辩提及此事,曹嵩的眼睛亮了起来。
曹腾是宦官中名声较好且一向与人为善的那一类,若不是天下又乱,曹嵩自己心中惴惴,便是他被罢了太尉一职,也能凭借着曹腾的面子,再谋一个官。
听闻刘辩说天子最近对他的养父多有提及,曹嵩仔细思索以后,确定最近当又有大事发生了。
曹嵩也不蠢,仔细想了一下史道人和刘辩之间的关系,就能确定他们今天的相遇不是偶然的。
刘辩费尽心思地见他们,不管怎么说,他有心交好,曹嵩他们也不能不领情。
曹操的想法就更简单了,这个时候,虽然大汉已经日落西山,但是刘氏家族这么多年的统治,都让大汉正统的思想萦绕在每一个人的脑子里。
刘辩是嫡长子,他与曹家交好,无非是想保证自己的地位,而有着一个大将军做舅舅,刘辩的未来还是很可观的,他有心交好,又做得隐秘,只要曹家的人没有蠢到到处宣扬自己和史侯有关系,没有多少人会知道他们两边有联系。
而从刘辩对曹操当年五色棒立威的事件大加赞赏来看,他的脾气和曹操还是很合的。
只这一点,曹操便对刘辩有不小的好感。
曹嵩后来便不怎么来史道人的道观了,但是曹操来,他也不阻止。
刘辩后头出宫就变得光明正大了,行踪都有人报给天子,除了偶尔去几趟史道人的道观——平日里去那里的达官贵人也不少,倒也没人发现刘辩是在和曹操进行接触——剩下的就是去太学,听听太学的课,还去看了熹平石经。
总而言之,刘辩就是没有去天子最担心他去的地方,大将军何进的府邸,那天子也不阻止他出门。
他常去太学又让人觉得他好学,平日里遇到人也都是一副好脾气,不少人都夸赞史侯温文尔雅,礼贤下士,不愧是嫡长子,不知不觉间,天子为了扶持幼子上位而说的长子“轻佻无威仪”竟被人完全否决了。
没有太监愿意在这方面触刘宏的眉头,十常侍、蹇硕之类的,要么是没空打听,要么是不关心,竟无人告诉刘宏外头对史侯的风评都变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觉自己完全不知道在写什么……我药丸啊!
不能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天才做啊,尤其是不熟悉的方面,否则,蠢作者就是例子啊QAQ
第68章 万年
刘辩比刘协年长; 所以他有一个刘协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他的年龄足够他自由地出入宫闱。
而刘协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比刘辩足小了五岁的他,不管怎么论; 都还年岁尚小,天子根本不可能允许他随意出宫。
也就是说,仗着自己的年龄,刘辩比刘协多出了一样刷声望的利器。
天子刘宏一向偏心,他是认为长子没有幼子聪慧的; 就算出去; 也博不到什么好名声。
但是; 谁知道中间会不会出什么差错呢?
刘辩在宫外的行动; 天子自己没有去打探; 但是他却另外遣了一个刘辩不能拒绝的人去。
就在五月底; 刘辩的宫中迎来了大汉这一代唯一的一位公主; 刘辩的姐姐,万年公主刘慕。
先帝孝桓皇帝刘志无子; 只有三个女儿;这一代的天子刘宏不同; 他有两个皇子; 却只有一个女儿; 于是他早早地将女儿封为了万年公主。
万年公主比刘辩大三岁; 算算年龄,也可以开始相看夫婿了。
公主的夫婿一般是从列侯之中选取的,只可惜; 洛阳的列侯,多是宦官及其子弟,有许多列侯都躲回自己的封国或者祖籍去了,还没有疯狂到要买卖女儿婚事的刘宏只能勉力挑选,好在万年公主的年纪还不大,公主晚些出嫁也不会有人说嘴,而且汉室的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最后嫁给声名不显的普通人的公主。
举个例子,在刘辩的记忆中,孝桓皇帝刘志有三女,三位公主的夫婿中,只有长女阳安公主的夫婿在后来的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因为阳安公主的夫婿是不其侯、辅国将军伏完。
也怪天子刘宏自己,封了不少的宦官为侯,以至于连彻侯的名声都隐隐败坏了,万年公主也不愿意在这些人里选择夫婿。
刘慕不是何皇后所出的嫡女,索性她只是一个公主,何皇后也不至于容不下她,只是宫中都知道,万年公主不常去皇后的长秋宫的。
刘慕是刘宏的爱女,而刘协是刘宏的爱子,顺理成章的,万年公主和董侯的关系很好,与史侯的关系却也就是那样。
偏偏是这样的关系,刘慕却来了刘辩的宫里。
她待刘辩很亲热,一来便套近乎。
后世有一句俗语,叫做“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现在虽没这句话,但是刘辩也知道,刘慕来他宫中不可能是单纯探望的。
刘辩也不客气,很快就问出了这个问题,刘慕回答得很快,道是刘辩近日常在太学流连,也不知是否有见到什么青年才俊。
若是刘辩重生之前,怕是只会认为自己的这位姐姐心慕才俊,想让他帮忙介绍一二,但是现在,刘辩只想冷笑。
她分明是得了天子的示意,来探刘辩的口风的!
刘辩装作恍然未觉的样子:“父皇说,阿姐的年纪还小呢,不着急。以我看,太学里配得上阿姐的人,不多。”
太学之中,太学生人数不少,且孝桓皇帝之时,太学生群起响应朝中大臣,因此同样成为宦官的打击目标,党锢之祸中受害之人不少。
且熹平石经完成后,天下来抄经、观经的人络绎不绝,绵延于途。
刘辩这样的说法,似是将太学中的才俊们一竿子打死,要是他的话传出去,难免会有人不喜,认为史侯不礼待士人。
刘辩也不傻,说完之后,又一个个举例,某某人才学极佳,可惜身体不好,当为能臣,但是做姐夫就免了;某某人极通经义,在治学方面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但是看他的样子,也是个“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性格,事业心强,不适合当刘慕的夫婿。
刘辩一个个说过去,基本上太学中有名的青年才俊都被他点了个遍,可是偏偏他说的话有技巧,刘慕是公主,历来汉家的公主寻夫婿条件就高,刘辩不赞同他们当自己的“姐夫”也情有可原,更妙的是,他把每个人的优点都点出来了。
听得刘辩把一个个人明贬暗褒地说了个遍,刘慕笑了出来:“按你的说法,是这些人都不适合做我的夫婿了?不知弟弟你可有什么好的人选没有?”
好的人选?
刘辩当然有啊!
他是从后世重生回来的,后来的三国时期也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之后几十年间风云变幻,成名、不成名的英雄豪杰他大多都认识。
但是,先不论那些人的年纪适不适合做刘慕的夫婿,只说刘慕和刘辩的关系,在刘辩登基之前,他就不愿意为刘慕介绍一个强有力的夫家。
除非等到天子刘宏驾崩、刘辩正式登基之后,他或许会为了拉拢大臣,顺便显示自己和刘慕的姐弟情深,而为刘慕选择一个好夫婿。
这个时候,刘辩当然只能对刘慕做出一个无能为力的表情来。
刘慕也不生气,刘宏贵为天子,给刘慕择夫都耽搁了那么久,刘辩说不出人选来实在是太正常了,反而若是他一口就说出某些人的名字来,那才不正常。
刘慕来找了刘辩之后不久,就到了六月份,这个月发生的唯一一件大事就是太尉被罢。
四月份的时候,担任太尉的曹嵩被免职,五月份,永乐少府樊陵就通过重金买官当上了太尉。
谁知官印都没焐热,一个月后,樊陵就被免去了太尉之职。
樊陵被免职,创下了一个记录,那就是,他正式成为在位时间最短的三公。
若不是太尉之职至关重要,纵使它同其他的官职一样是明码标价的,但是能担任太尉一职的官员之前也都身居要职,刘辩真的要怀疑,自家父皇频繁地更换太尉,是又想出了什么来钱的新主意了!
当然了,同曹嵩这个太尉被免职一样,樊陵被罢官的原因也是因为黄巾贼。
益州黄巾马相攻杀刺史郗俭,自称天子。
黄巾余孽在全国各地陆续作乱也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是这一回,黄巾贼居然公然自称天子,可谓是触动了刘宏那根敏感的神经。
刘宏动不了大将军何进,那就只能拿太尉出气,要刘辩说,樊陵这个太尉被罢得不冤。
明眼人都看出太尉一职现在就是个烫手山芋,就他上赶着想建功立业。
黄巾贼是这么好消灭的?
后世所谓的汉末群雄,除了本身就掌着兵权的那些,其余的哪一个不是依靠收编黄巾余部壮大自己的实力抑或是收获“第一桶金”的?
太尉位属三公,从古至今,没有一位三公在任的时间如此之短。
兔死狐悲之下,不少人觉得天子对此番的黄巾余孽死灰复燃的事件大发雷霆,迁怒太尉,实在是太吹毛求疵了。
再这样下去,谁敢再当这个太尉?
也有明眼人看出,太尉不过是替罪羊,要紧的是大将军何进。
就在底下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天子那里传出风声,要在西园设校尉,分兵权,与大将军分庭抗礼。
在其他人还在猜测这到底是个□□还是确有其事的时候,刘辩却放下心来。
从上次万年公主来见过他以后,天子的行事依然同他记忆中完全相符,就是平日里他们见面的时候,天子多关心了他的学业与交游问题,其他方面完全没有什么出格的。
也就是说,事情的发展,到现在和刘辩的记忆还是相符的。
天子将于西园设校尉,刘辩尽力交好的曹操将会成为其中之一。
虽然西园八校尉皆受天子心腹蹇硕的牵制,但是在关键时刻,各自为政的这几人,将会成为重要的筹码。
刘辩对未来的魏武帝的治军水平很放心,曹操已经是而立之年了,无论是行事手段还是为人处事都已经锻炼出来了,刘辩相信他是不会中途掉链子的。
果不其然,八月,天子就命人在洛阳招募壮丁,设立西园八校尉。
其中袁绍、曹操,皆因家世入选。
在开始动手之后,天子又接连任免、迁换了除太尉之后的三公之职,也就是司徒与司空,三公都被天子给换了遍。
再加上骠骑将军的任命,可以说,天子一套组合拳下来,大将军何进在朝中的经营被削弱了好几层。
刘辩老神在在。
他上辈子已经为此惶惑不安过了,何进是他的外家,在他登基之前是他的臂助,但是登基之后,就不一定了,天子现在对何进的势力动手,自己来做这个恶人,也省得刘辩后头的活儿了。
不过,刘辩现在还没有登基,天子这样下他的外家的面子,相当于光明正大地扇他的巴掌,他可不想像上辈子一样,等着天子熬不下去了,凭着运气继位。
他定要天子名正言顺地让他下旨移居承光殿!
作者有话要说: 蠢作者没有存稿了Orz这一章是现码的QAQ
不过好在已经想好了大纲,要不然一定会卡死的哈哈哈哈
第69章 毕岚
天子设西园八校尉,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上军校尉; 小黄门蹇硕。
蹇硕是小黄门; 品阶当然没有中常侍高; 但是他侍奉于天子身侧,比之地位日高而不用在天子身侧时常随侍的中常侍们; 他更受天子的信任。
南宫嘉德殿现在事实上的宦官之首应当是深受天子信赖的蹇硕。
对于蹇硕如此受宠; 许多中常侍是有所不满的,天子的信任是有限的; 蹇硕受到信重; 那总有人在天子心中的地位会受到威胁。
通过长秋宫里的张姑姑的牵线搭桥; 在蹇硕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首的上军校尉之后不久,刘辩见到了毕岚。
就算是宦官; 只要是能在天子面前长久露脸的; 都不会长得很差。
如今大汉的官员选拔主要还是举孝廉的方式; 而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被推举的孝廉最起码也要五官端正; 不能有明显的伤痕。
道理很简单; 从古至今大家都是看脸的,大汉这时候还好,刘辩的记忆里; 魏晋时期; 名士风流,成名的一个个都是清俊不凡的美男子,长得丑简直就没有活路。
官员是这样的标准,长时间在天子面前伺候的宦官; 就更是要符合五官端正的标准了。
要是宦官长得丑,出现在天子面前,伤了天子的眼该怎么办?!
毕岚不丑,非但不丑,他的相貌还可以说是清秀,清俊秀丽,放在魏晋时期,妥妥儿的是被追捧的对象。
毕岚是宦官,气质难免偏于阴柔,而且因为他没有髭须,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了许多岁,因此若是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的话,一见面他就会令人产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