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行有常-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二公子他的脾气直啊; 司马师才听完他说的上半句“丕自然是欢迎四弟你来的”; 后面半句就变成了“只可惜四弟与人宴游、赋诗,丕虽是兄长; 却不能常常见到你啊”。
  司马师忍不住为曹丕鼓起了掌。
  这和指着曹植的鼻子骂他是一个沉迷酒色的纨绔有什么区别吗?
  曹植当即就变了脸色。
  曹植:二哥; 我们还真的能好好做兄弟吗?
  现在的人都还是踞坐,到了地方,坐下来以后; 曹植的坐姿还比不上司马师的板正。
  其实这也正常,曹植来了曹丕府上,这和司马师平时来曹丕家拜访又不是一回事。
  曹丕将司马师视若子侄,言语之间颇为亲昵,而曹植此次来访只是心血来潮的访兄,并不带其他的目的,可以看作是家人之间的聚会。
  司马师:曹植大大你这样狂放不羁真的好吗?你面前的二哥和你的关系不算很好吧喂!
  其实呢,这也曹植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
  曹丕被立为太子是在几年后了,具体的时间司马师不记得,即使饮用了灵泉水,也只能回想起一些大概的故事脉络。
  话说刚开始几年,即使身边还有别的能臣帮助,而且作为事实上的嫡长子更占据了义理上的优势,曹丕依然没能讨得父亲的欢心。
  实在是因为建安十五年曹植在铜雀台作赋以后,曹操对这个儿子的喜爱就达到了顶峰,认为他一定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曹植有文学才华,也不算喜好奢华,行为简朴,本质上也算个狂放不羁的文学青年【咦?】的曹操很看好这个儿子,认为他像自己。
  凡是古代的父亲认为儿子像自己,那多数都是因为喜爱这个儿子。
  毕竟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不好,承认儿子像自己,如果说儿子有问题,那不就是在说自己吗?
  但是呢,曹植到后来却暴露出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他为人不甚严谨,被评价为“任性而行,不自雕饰”,酒喝多了以后,就容易出岔子,光是司马师记忆里,因为曹植喝酒而被曹操发现惹出来的乱子就有两件,再加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日积月累,曹植就失宠了。
  司马师觉得,光是从坐姿问题上,就能看出曹植的随意性了。
  虽然曹丕有时候也算随意,但是哪里会像曹植一样,在不甚亲近的哥哥面前表现出这么不拘小节的一面?
  说的好听一点,就是植公子心性纯厚,说的不好听一点,那就是他缺心眼儿嘛!
  在场的两个大人不会想到司马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了那么多。
  曹植对司马师其实很好奇的,看到自家二哥对待司马师的态度以后,就更好奇了。
  司马师并不是日日都来曹丕府上的,但是往来的频率也算很高了,照曹植看,二哥对司马师的态度都快赶上对自己的儿子的了。
  司马师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要说神童,他们家就有不少,当初的曹冲是一个,曹植也算一个,就连曹丕自己,八岁就能文能武,也是很了不起的孩子。
  要说长得好看,呵,要是曹丕是一个看脸的人的话,就不会对何晏如此排斥了。而且,小孩子家家的,虽然看起来确实长得很不错,但也没好到让二哥喜爱到这种地步的程度吧!
  司马师:没有长了像晋时的卫玠那样迷倒全天下男女老少的美男脸还真是对不起你啊!
  如果说是为了拉拢司马师的爹司马懿的话,也不用做到这种程度吧?
  排除了一切可能,曹植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二哥确实很喜欢这个孩子,都快比亲儿子还要喜欢了。
  虽然司马师的年纪还小,但是曹植还是要考校一下,看看自家二哥到底为什么会喜欢他。
  司马师:呵,我还怕你?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即使到了这个年代,书籍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起的。
  别以为曹丞相位高权重,府中藏书就很多了。
  虽然东汉蔡伦已经改进了白纸,但是推广使用还是在后世,所以现在用的还是竹简之类的记录工具。
  所谓的学富五车嘛,就是竹简能装满五辆车,这其实是很让人推崇的一件事。
  但是把五车竹简的书籍记载的内容和后世的现代一比,就会发现书的量其实很少,指不定就只能堆一摞。
  曹植当年最先被父亲看重,就是因为他看完了许多书,而后文采得到了加持,甚至被父亲认为他作了弊。
  司马师来自后世,这个时代的典籍数量本身就没有后世多,再加上司马师记忆力在灵泉水的记忆下得到了加强,对一些典籍一鳞半爪的记忆得到了补充——更何况,他虽然现在是个胎穿的小孩子,但是书还是能读的——所以在知识方面,他可能没有曹植读得精和深,但是光论阅读量,他也不算是太差,还能和曹植对上话。
  而这已经足够了。
  虽然只有四岁、却“仿若成人”的头脑加成,对许多典籍都有所涉猎——在曹植看来,小孩子对此不精通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他不知道可能司马师知道的就只有说出来的那一点内容——再加上一副乖巧可爱的外表,这样的孩子,谁会不喜欢?
  曹植现在完全能理解自家二哥的心情。
  而且曹·脑补得太多·植还认为,司马师小朋友知道的很多知识都是自家二哥传授的。
  一个天才在自己的教导下变得越来越聪明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要不是身份所限,曹植都想和二哥抢人了!
  唉,不过想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自己生一个出来了。
  这个时候,曹植突然对成婚有了巨大的渴望。
  既然是打着看望哥哥的名头来的,曹植自然不可能只是考校司马师,那是本末倒置。
  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曹丕还带着他参观了一下自家的园子,兄弟俩各自写了一首诗。
  让司马师品鉴,他也说不出来谁更好。
  司马师是后世的人,对于诗的审美鉴赏主要集中于唐宋诗词这一块儿,要他说曹丕和曹植这两个人这一次做的诗——而不是他们在历史上知名的那些名篇——哪一个做得更好,他还真的说不出来。
  不过想来他们俩也没把心思全放在作诗上,又待了一会儿以后,曹植就告辞了。
  因为天色已晚,他要去赴宴。
  嗯,果然是没有家室拖累的洒脱青年,夜生活就是丰富。
  司马师有点理解在曹植刚进门的时候,曹丕讽刺他耽于宴游诗赋是什么意思了。
  如果这就是曹四公子的日常的话,司马师只能说他没有酒精中毒都应该感谢这个时代的酒的度数低!
  可是没想到,到了秋天的时候,曹丞相将要再次带大军出征,曹植居然极力自荐,还被同意了。
  同样和父亲自荐,却被要求留在邺城处理事务的曹丕心里苦。
  不要和他说什么国君出征、太子监国那一套,因为现在的魏王太子根本就没有定数!
  曹丕要留在后方打理各种事务,在父亲面前刷存在感的机会很弱,事务他处理好了是应该的,处理得不好就该挨骂了;而曹植呢,就在曹操的身边,一举一动都会被看在眼里。
  曹家的男儿都不是什么文弱挂的,就连曹植,也是常常上阵杀敌、允文允武的好男儿,后世那些看他写得哀愿凄婉的诗赋就认为他是个文弱忧郁型的美男子的人统统都被骗了。
  或许对于曹丕来说,这段时间的“好事”就是他的儿子曹叡终于能一天都安安稳稳地待在府里,不经常被祖父曹操唤去,他们父子俩终于能有长时间相处的机会了。
  所以司马师不是很明白,你儿子都回来了怎么还把我叫过去陪你啊?
  现在真的是要宝宝和他很长时间内都待在一起诶!
  司马师:放我回家,宝宝想起来宝宝还有个没断奶【?】的弟弟要照看呢!
  曹叡:为什么我要和司马师这个连奶都没断【咦?】、口口声声都是阿父、阿娘的人待在一起啊!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啊!
  欣慰的曹丕:啊,叡儿和阿师相处得真好啊!
  作者有话要说:  啊,感觉只能在周末把时间再调回来了,感觉自己最近几天没有存稿裸奔得简直要狗带了。


第85章 玩伴
  建安十六年秋; 丞相曹操率军出征; 三公子曹彰、四公子曹植随行。
  和曹植比起来,在魏王继承人争夺战上,曹彰算是很不起眼的一个了。
  他是曹丕的同母弟、曹植的同母兄,在曹操的儿子里排行第三,但是和同母的两个兄弟不同; 他并没有继承父亲在文学方面的才华,而是醉心于征战。
  如果非要举一个例子的话,曹彰有点像项羽,都不喜学文; 而是醉心兵道。
  两个同母弟弟都得到了随父出征的机会; 曹丕心里很羡慕,但是根本没用。
  昔年曹操属意少子曹冲,可是曹冲早亡。
  虽然曹丕这个实际上的长子尚在,但是在建安十五年之后,曹植就显露于人前,曹操对他殊为宠爱; 让不少人都把宝投到了植公子的身上。
  这还不是曹丕最倒霉的时候; 最起码; 在司马师的记忆里,这兄弟俩明争暗斗的许多著名事例都还没出现。
  曹丕不能随军,但是他的母亲卞夫人却被曹操特意带上了。
  只是大军尚未出发太远,卞夫人便生了病,不得不留下养疾。
  曹丕的夫人甄氏很是紧张婆母的病; 镇日里担忧,在司马师的记忆里,这还被记载在了史册上。
  虽然甄氏很担心卞夫人的病,但是这个年代出远门可不像后世那么简单,中间可能会发生许多意外,再加上卞夫人那边病得不算太重,所以曹丕就拦下了甄氏。
  曹丕和儿子曹叡待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其实甄氏和儿子的交流也不算太频繁。
  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才刚出生不久,所以他的母亲张春华并没有出府的空闲,在曹丕府上,负责安置司马师的,当然是这家的主母甄氏。
  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的同母弟司马干出生得很晚,比他们兄弟俩晚了二十多年,剩下兄弟都是他们的弟弟,所以可以说,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司马懿只有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个儿子。
  要司马师说,要是他爹以后会生出那群搞出“八王之乱”的子孙后代,还不如就让他们别出生呢!
  就连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同母弟司马干都不是个正常的,此君有奸尸的怪癖,一直到尸体腐烂了以后才会让人下葬,司马师发誓,当初他作为司马子元看到这样的记载的时候,是无比地感谢国家的独生子女政策。
  司马府上只有两个孩子,司马昭还小,虽然司马师每日傍晚的时候都会去母亲房里问安,顺带看弟弟,但是白日他常往曹丕府上去的时候,照顾他的责任就转到了甄氏的身上,谁让她是曹丕的夫人呢?
  不得不说,甄氏容貌确实极盛,但是司马师自恋地摸着自己的小下巴想着,果然还是他比曹叡更好看一点,所以说,母亲长得好看,儿子也不一定继承她的优点呀!
  无论是司马师还是曹叡的年纪都还小,在家中妇孺面前还无需忌讳,对儿子还是充满了母性关怀的甄氏有时候会把人叫过去一起吃饭,曹丕有空会带着司马师一起去。
  司马师:要不是我爹还要上班,我怎么会在这里做你们一家三口的电灯泡啊!等到晚上回家的时候,我们家的家庭聚餐也是很温馨的有木有!
  这个时代,许多食谱还是各家的独门收藏,就连几十年后的晋朝,还有大臣因为吃不惯宫里的点心带自家独门秘方出产的点心去赴宴。
  曹丞相他们家只能算是“新贵”,要不然当初曹阿瞒怎么会被许多人看不起,只当他是袁绍的小跟班,根本比不上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司马家传承的时间好歹比曹家长一点,再说世家之间各有通婚,张春华出嫁的时候,也从娘家带回来一些食谱,所以从食物的丰富性方面来说,曹府和司马府还是不能比的。
  所以司马师来曹丕家,还自带了一个会厨艺的下人,专门负责给司马师这个年纪的小孩儿做一些食物。
  和司马师别了好一阵子的曹叡,就被食物收买,对司马师的态度渐渐软化下来了。
  当然了,温言软语地劝说儿子,让他不要和阿师闹别扭了的甄氏,在其中也是功不可没。
  司马师得意地哼哼,他们家有几道要传给后世子孙的食谱就是他“想”出来的。
  饺子、刀削面,都是容易饱腹又美味的食物,而且取材算是最容易的,后世各地都有售卖。
  在后世流传多年的美食,理所当然地征服了曹叡的胃,正在努力向征服曹叡的心出发。
  曹叡虽然看到司马师依然很傲娇,但是吃人嘴短,也不好一直摆出那么一副嘴脸了。
  其后不久,夏侯尚的妻子带着儿子上门拜访。
  夏侯尚的妻子是曹真的妹妹、曹爽的姑姑,和曹丕也是沾亲带故的亲戚。
  而且她的父亲当初因曹操而不幸身亡,于是她被曹操和卞夫人收为养女,抚养在膝下,所以和曹丕的关系一直很好。
  司马师不在意夏侯尚是谁,因为他认识的姓夏侯的魏晋名臣不多,夏侯尚绝对不包括在内,但是他的儿子就由不得司马师不重视了。
  夏侯玄,字太初,少与司马师、何晏齐名。
  简而言之,这是司马师的未来死党之一。
  当然了,在少年时期之后,经历了浮华案的沉浮,司马师彻底与夏侯玄等人分道扬镳,开始了自己谋“大事” 的不归路。
  哦,除了是发小兼死党以外,夏侯玄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司马师的大舅哥,他的妹妹是司马师的妻子,也为司马师生育了他仅有的几个女儿。
  不愧是《世说新语》里有记载的名人,夏侯玄别的不说,脸是真的很好看,自封邺城第一美儿童的司马师,觉得夏侯玄可以排在他后面当个第二名。
  夏侯玄的妹妹、司马师未来的老婆夏侯徵已经出生了,就是在建安十六年出生的,和司马昭是同年。
  不过夏侯玄和司马师不同岁,他是货真价实的“三岁”小孩儿,司马师起码已经四岁了。
  两个长得玉人一般的小孩子,一本正经地讨论该如何教导好自己的弟弟妹妹,这个画面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
  虽然画面很好笑,但是夏侯玄的母亲曹氏却笑不出来。
  夏侯尚是夏侯氏的贵族,在曹操势大的时候,曹氏和夏侯氏就是最尊贵的两个家族。
  夏侯尚的家世很好,这就导致他也会有一些贵胄子弟特有的不太好的习惯,譬如蓄养婢妾,还有其他的行为。
  曹氏并不是来告状的,曹丕就算替她管教了丈夫,又能如何,难道她丈夫回府以后就能回心转意了?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勉强不来的。
  她只是觉得一直闷在家里,夏侯玄还小,老让他看后宅的那些事不好,多出来走动走动,对男孩子的成长总是有帮助的。
  她也不放心女儿留在府里,反正孩子也快满周岁了,这个时候抱出来,只要路上不见风,总还是可以的。
  于是司马师同学,就获得了在四岁的时候见到了未满周岁的未来老婆的殊荣。
  司马师:难道以后和夫人谈天说地的内容就变成了“想当年你小的时候,我还见过你家乳母给你换尿布”?
  画面太美他不敢看啊!
  曹氏今天出门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夏侯玄,不能老把孩子拘在府里。
  而夏侯玄有了司马师这个玩伴以后,显得特别高兴,他们俩的年龄本就相差不大,而且司马师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倒是比曹叡还要有条理一点,而小孩儿其实都喜欢和大孩子一起玩,不喜欢跟自己一样年纪的小屁孩。
  司马师有灵泉水的滋润,长得本来就健康,再加上老气横秋的说话方式,看起来还真有小先生的风范。
  被抢了风头的曹叡就有点不高兴了,以往那些小孩子巴结的都是他啊!
  但是,在司马师的一声“叡哥哥”下,曹叡屈服了。
  曹叡:唉,他们都还是小孩子嘛,我是他们的叡哥哥,我和他们计较些什么啊!
  于是曹氏上门拜访的这天,曹丕府上还挺热闹的,而且颇为欢快。
  到了傍晚,曹氏要回府的时候,司马师也要被下班回家的司马懿接回去了。
  汉末好爸爸司马懿朝着曹氏礼貌地点点头——这个时候的男女大防可不像后世那么严——然后邀请她可以上司马家拜访,毕竟司马师也没有什么同龄的玩伴。
  历史上的司马师如何,司马子元不知道,但是他自己是不愿意和那些攀关系的人家里的小孩走得太近的,而司马氏这一代的孩子年龄还是有差距的,互相之间住的距离也不算近,所以这就导致了司马师在如今,除了“大玩具”曹叡和“小玩具”司马昭外,没有别的玩伴。
  别看阿师小朋友在自家爹娘面前谈起又被他气到的曹叡是怎样的恼羞成怒、他的形象是怎样的聪明机智英明神武,但是在他爹娘的眼里,他就是个没有什么玩伴的小可怜。
  曹叡公子肯定不可能长期和小朋友保持着友谊的,于是,司马懿将目光转向了这一天似乎和司马师颇有共同语言的夏侯玄。
  对夏侯玄和他妹妹的最深印象还是大舅哥与未来老婆的司马师:真是厉害了我的爹,你是要给我预定一个夫人吗?!


第86章 入眼
  司马师虽然和曹叡、夏侯玄玩得不错; 但是估计是因为他家父亲大人终于认识到长子需要扩大交际范围,所以也慢慢地给他介绍新朋友。
  最起码,亲近的世家的子弟总不能面没见过; 连听也没听说过吧?
  其他的小孩儿是不用那么早开始交游; 但是谁让司马师是个天才呢?
  天才的待遇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而且司马师是长子,司马懿自己虽然也是个天才,但是他在家中排行第二; 光是兄弟就有七个; 和司马师的情况还是不同的,不同单纯地用他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决定司马师的路。
  不过虽然是小屁孩,但是世家的教育都是从小开始教导的,聪明的孩子已经能看出一二来了; 所以司马师还是交了几个朋友的。
  但是,司马师最喜欢的游戏还是逗弟弟了。
  司马昭还是个出生未满一年的小婴儿,看起来嫩嫩的模样; 笑起来也很可爱。
  历史上的司马师没有自己的子嗣; 过继而来的嗣子也在之后被司马炎害死; 所以司马子元对司马昭这个弟弟本来不是很感冒的。
  但是呢,小孩子本身是无辜的,司马昭又是司马师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只要教得好; 不怕以后不和他亲近。
  这个世界的历史,在带着灵泉水这个金手指出生的司马师出现的时候,就已经走向了和历史不同的方向; 那么,只要司马师能保证自己长命百岁,就不能一直防备着这个弟弟,还是要好好教的。
  在司马师同学的极力教导下,聪明的司马昭同学头一个学会的就是叫哥哥,司马师表示朕心甚慰,认真教导还是有好处的。
  司马懿and张春华:昭儿第一个叫的居然不是我们而是哥哥,如果这样你还不满意的话,师儿你是要上天吗?
  司马师当然没有上天的想法,他只是很认真地在培养兄弟感情。
  曹操出征,曹丕坐镇邺城,对于曹丕这一派的人来说,丞相不在,丕公子总管邺城事务,是机遇,也是挑战。
  城中可不是所有大臣都支持丕公子的呢!
  当然了,丞相不在,对于支持丕公子的一众大臣来说,主要还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总是斗来斗去也是很累的,丞相出门了,起码这段时间在外面的时候不用和人撕逼了不是?
  大人们并不是很喜欢和自家府上的小儿说政事,即使是司马师这种天才儿童,更多的还是考校他的文史才学,最多只是让他知晓厉害,不要随便招惹什么人。
  而且就算小孩们知道了情况,又能做什么事呢?
  孩子是每一个家族的未来,但不是家族的现在。
  于是乎,司马师除了凭借自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进程以外,对时政最大的了解居然是从曹叡那里来的。
  曹叡虽然贵为丕公子的长子、魏王曹操的嫡长孙,但是他对时政的了解不一定比司马师多多少。
  但是呢,曹叡小哥哥要在司马师这个小孩儿面前充大,当然会把自己只言片语听来的消息告诉司马师。
  这个年代的消息传递很慢,虽然曹丕那里肯定能收到前方最新的军情信息,但是他绝对不会和别人透露。
  还有魏国——曹操封了魏王,当然和汉诸侯王一样有自己的封地有封国——的许多大事,也不是司马师、曹叡这种小孩能够知道的。
  但是呢,对于江东孙氏以及荆州刘备、蜀中刘璋的动态,魏国这边有许多人都清楚。
  有技术地泼敌人的脏水,司马师很理解。
  知道未来的蜀国两大根基就是益州和荆州,甚至在荆州丢了以后,蜀国就指望着蜀中的地盘了,司马师很确定,现在曹魏方面宣传的一些刘备黑料是很正确的。
  但是,就是因为这些黑料是曹魏这边宣传的,曹操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逆臣”,而刘备却是忠义仁厚的刘氏血脉,反而有机会让那边的人进行辩驳,反面例证“被曹魏深恨的刘备一定是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