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行有常-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说,在浮华案之后,司马师就和以前的旧友彻底断交了。
  论起人生赢家司马师的黑化,历史上的魏明帝曹叡功不可没。
  可是在魏文帝曹丕时期,这种风格还是很正常的景象,那些因浮华案而被截断前途的士子,少年时期都是在这样的环境风格下长大的。
  在文会上大出风头回来的司马师回来以后仔细想想,突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他是不是就这样奔跑在了作死的道路上,为未来自己跌入低谷添砖加瓦了?
  但是仔细想想,司马师觉得自己的错误并不是很严重。
  所谓“浮华交会”,按照司马师个人的理解,和晋代的清谈有点像,但是和齐梁宫廷文学比起来,就朴素得很了。
  而且单纯是文坛的事情的话,也不会曹叡这个皇帝亲自下旨对相关人员进行贬斥。
  其实这只是曹叡借着这种名义对自己看不顺眼的异己进行打压罢了。
  真要细论的话,就相当于皇帝自己亲自下场,整肃官场和政坛,和清末茶馆里贴的“莫谈国事”一个效果。
  未来威风八面的曹叡现在还得在他的老爹面前装孙子,对曹丕喜爱的风格,不论他自己是不是喜欢的,都是要捧着的。
  司马师:虽然现在咱们俩的关系挺好,但是想到浮华案,突然就不觉得你可怜了呢,平原王殿下。【微笑·jpg】
  当然,曹叡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在他爹面前拍马屁的,毕竟他爹曹丕也是个有雄心壮志的男人。
  被孙权惹毛了,当然是要把脸给打回去的,不能就这么算了啊!
  黄初五年,曹丕兴兵再度南征,曹叡留守洛阳,没有随军出征。
  曹魏现在的套路已经和当年不一样了,就算是曹丕这个自幼就长在军中的,到了后期,也没有随父亲出征了,更不用说一直生在锦绣富贵中的曹叡了。
  曹丕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很有自信,如果脾气犟起来了,甚至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话说上次曹丕狼狈而回以后,刘晔表示:瞧我当初说什么来着?
  曹丕:你可闭嘴吧你!光会打嘴炮,不弄出点实际成绩,说得准又有什么用啊?!
  刘晔:六月飞雪啊!
  这一回出征,曹丕对自己信心满满,司马师觉得这次有点玄。
  然后他就被打脸了。
  曹丕回军的时候顺路去看了弟弟,而孙权投降、纳贡的上表已经在洛阳堆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浮华案真的是阿师的人生转折点啊……要是他那时候没被排挤,后面也不会黑化得那么厉害,直接想要覆灭魏国皇室了……


第102章 薄幸
  其实想来也是正常; 上次虽然魏军败了,但乃是因为天数,并不是他们自身的问题; 而且心中还始终对孙权憋着一股气,自然各个骁勇。
  历史上的曹丕比较倒霉; 是征孙权的时候遇到了疫病; 最后坐失良机。
  但是这一回; 他长了记性; 知道南方的环境对他们不太友好; 当然要做好防范,于是一路高歌地把孙权给打服了。
  孙权称降纳贡; 人逢喜事精神爽; 把孙权打服了; 曹丕自认为收拾蜀中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个时候; 他觉得继承人的问题需要考虑了。
  司马懿被曹丕倚为心腹,当年曹丞相对留守大本营的荀彧说他是“吾之子房”,那么曹丕心中的“吾之萧何”就是司马懿。
  但是; 曹操当年好歹还把儿子留下了; 在自己出门的时候锻炼儿子的能力; 曹丕至今却依然对继承人的问题犹豫不决。
  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看看隔壁,孙权虽然没有确立继承人,但是他的长子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刘备就更不用说了; 刘禅早就被立为太子了,刘备一命呜呼之后,蜀汉在继承人这方面根本就没有起什么乱子。
  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影响了中国无数年的继承制度还是很有用的。
  虽然曹叡的生母从正室的地位被废了,但是在大家都是庶子的情况下,作为长子的曹叡对上他的兄弟们,依然很有优势。
  更何况,曹叡作为他爹明文下旨扔给无子的皇后郭女王抚养的皇子,优势一点都不小。
  黄初五年,魏帝曹丕立太学。
  太学重设其实是好事,这说明天子看重经学,但是许多著名大拿都是尊奉传统的老人物。
  对于天子至今未立太子以及曹叡如今的处境,他们很有话说。
  偏偏曹丕现在也在想这个问题,倒不是说谁逼他立储,因此他也没降低对曹叡的好感,反而开始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了。
  皇太子作为继承人,受到的教育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为国家计,曹丕确实要早点选择一个继承人,悉心教导,才能安心地把重担交给他。
  具体的夺嫡过程就不用重复了,曹氏父子的继承人选择的过程真的是旧事重演,雷同得一目了然。
  虽然已经确定要立曹叡为储君了,但是曹丕偏偏没有马上将他封为皇太子。
  和历史上直到临死前才将长子曹叡立为皇太子不同,这回曹丕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就是选定曹叡为继承人了,但是并没有封其为皇太子,而是将曹叡单独拎出来,由平原王转封为周王。
  秦代之后,历代封王,以秦、晋、齐、楚四字最为尊贵,但是“周王”这个封号,在这个时期,无疑有其特殊的意义。
  曹魏继承东汉的都城,以洛阳为都城,就连西汉的都城长安,也不过是陪都之一。
  东周王室的都城就是洛邑,曹叡封周王,联想到洛阳这个城市的存在,毫无疑问,代表着曹丕对长子的承认和看重。
  曹叡:好开心啊,开心得要昏过去了!
  而且曹丕陆陆续续往曹叡的府上添人,都是被他赞过的正直能干之士,别的不说,他还想把司马师塞到曹叡那里去,职能类似于伴读。
  司马师:呵呵,那我还是去太学好好刷我的声望值吧!
  司马师穿越一趟不是为了单纯见识一下古代的风土人情就算了的,不说他穿越到这么一位有名的历史人物身上,就是随便穿成一个小人物,他也想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啊!
  和曹操时期相比,曹丕时期的曹魏对吴蜀用兵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想要出头的机会不多,“武功”方面不行,那司马师只能从“文治”方面入手了。
  他爹是司马懿,只能是最初的政治资本,以及保证他日后的升迁能快一点,要是他自己是个不中用的,那么老爹就算再给力也没用。
  人们以后来被曹叡称之为“浮华交会”的文会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加深相互之间的联系,放在曹叡时期,对于这一帮难以控制的重臣、名臣之后,他是十分忌惮的。
  但是如今在位的天子是曹丕,他的亲信和曹叡的亲信并不完全是同一批人,对于“浮华交会”的态度,曹丕要比曹叡宽容许多,而且,对于那些他确实喜爱的青年才俊,他也不吝于展示自己对他们的看重。
  司马师:这就是你强行要给宝宝做媒的原因?
  是的,曹丕同学某日驾临司马家,表示师儿你也大了,该加冠娶妻了,不如我给你们家做个媒吧?
  是的,是做媒,不是所谓的指婚。
  指婚这种事情呢,照司马师个人的理解,应当是后世某“留发不留头”的辫子朝的原创,放在任何一个汉人的朝代,皇帝突然发话强制要求某家娶另一家的女儿或者强制某家的女儿嫁到另一户人家去,这个不叫结亲,也不叫爱护臣子,这叫结仇!
  对于士人来说,这和把他们家的儿女当货物一样买卖有什么区别?
  当然了,就算是辫子朝的皇帝,指婚的对象,也只限于所谓的八旗之中。
  对于以人数极少的“国族”满人统治天下的满清皇帝来说,他们的“自己人”是满族,所以“奴才”这种清朝才有的、对于汉人来说是侮辱性的称呼,在满人看来,是亲近的体现。
  要知道,在辫子朝,只有和皇帝一样同为八旗、满洲人的大臣们才能自称“奴才”,汉人大臣可都是只能称“臣”的。
  总而言之,“指婚”不是随随便便能用的词,但是皇帝要是想给臣子家牵线搭桥,也是可以的。
  皇帝只是做媒,又没有说一定要娶,这还是有区别的。
  曹丕给司马师选择的对象是历史上司马师的原配妻子夏侯徵,他的好基友夏侯玄的亲妹妹。
  即使是以现在的情况看,夏侯徵和司马师的配对也是挺合适的,最重要的是,他们两个是见过面的,互相对对方也算有好感。
  对于曹丕如此精准的介绍,司马师不得不怀疑,难道是自家老爹对皇帝陛下说了什么?
  还是说作为夏侯玄和夏侯徵的舅舅的曹丕从他们那里知道了什么消息?
  不管怎么说,曹丕介绍的人选很不错,要不是要遵循父母之命,司马师可能当即就羞涩地同意了。
  对了,那种欲拒还迎的同意台词是怎么说的来着?
  “一切但凭爹娘做主,孩儿不敢违命?”
  司马家这边表示要是人家姑娘同意的话那咱们也没意见,夏侯家那边对于这么一位知根知底的女婿,当然也是很欢迎的了。
  需要说明的是,夏侯玄和夏侯徵的老爹夏侯尚因为曹丕下旨弄死了他的爱妾,此后就一路消沉了下去,不过曹丕因为他是旧臣的原因,依然对他十分荣宠,对他们家的孩子也非常关心。
  夏侯尚对儿女还是上心的,况且当家作主的到底是夏侯玄他们的亲娘,对于司马师这个知名天才少年、重臣司马懿长子,又知根知底的,自然没有什么不愿意的。
  对于曹丕这种对大臣家的儿子关心程度比他都要高的做法,准储君曹叡表示自己笑不出来,想哭。
  来自的爹地的父爱是如此的稀少,也只有在侧室毛氏那里能感受到一些温暖。
  是的,和祖父、老爹一样,曹叡同学也很好色,自从见到了毛氏之后,对正妻虞氏就颇为冷落。
  周王殿下还被人逮着“出入则携妾同行,与之共乘车撵,置王妃何处”这一点批评过,因为虽然宠妾灭妻为人不耻,但都是个人的私事,然而,曹叡是准储君,要做个表率,而且他的弟弟们的支持者也总要垂死挣扎一下的。
  曹叡不是太子,目前也没拿得出手的政绩,旁人也就只能对着他私德有亏这一项进行攻击了。
  然而和曹叡有一样的毛病的曹丕丝毫不觉得儿子有什么地方做错了,虽然他也希望儿子的家宅和睦,但是要是儿子实在喜欢,他也不能强求吧?
  司马师:你们曹家的男人真的是渣得清新脱俗。
  其实他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黄初七年夏五月,天子曹丕突发恶疾崩于嘉德殿,崩前晋周王曹叡为皇太子,令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辅佐嗣主。
  皇太子曹叡继位,立毛氏为贵嫔,周王妃虞氏未能封后。
  周王妃她是个直肠子的老实人,当年曹叡的母亲甄氏还只是“风闻其事”,说她对曹丕心怀怨望是小道消息,但是虞氏却是光明正大地喊出来的。
  眼看着毛氏要走当年郭女王被晋为皇后的老路,虞氏自己也要步上甄氏的后尘,她就愤愤不平起来。
  太皇太后卞氏劝阻她,她却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
  这句话翻译得简单的一点,就是你们老曹家从来喜好立那些“贱人”,从来没有以德取人的时候!
  虞氏这一句话,把太皇太后卞氏和皇太后郭氏都地图炮了,虽然她的主要目标是毛氏,但是辱及太祖武皇帝曹操和先帝高祖文皇帝曹丕以及他们的皇后,那就让人很不爽了。
  所以虞氏被曹叡“从丁夫人故事”黜还邺宫的时候,为她说话的人远远比不上当年为甄氏说话的人多。
  曹叡选择当一个渣男,这没什么,司马师不在意,毕竟nili老曹家真的似乎盛产渣男这个物种。
  但是他打定主意要将贵嫔毛氏——估计这位就是未来皇后了——的弟弟引入洛阳城中的贵胄圈内,还需要他们这些世家子为其捧场,司马师就不爽了。
  作者有话要说:  阿丕领便当了QAQ其实并不想让阿丕领便当,然而阿丕继续活着……嗯,这一卷真的可以全剧终了。
  主角可能要换成阿师的儿子什么的了哈哈哈【并不好笑好么!】


第103章 赴宴
  曹叡对贵嫔毛氏殊为宠爱; 对她的家人也爱屋及乌。
  毛氏的父亲毛嘉被擢升为奉车都尉; 弟弟毛曾为骑都尉。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皇帝想要荫封后妃之亲属,只要不过火,群臣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毛嘉原本是典虞车工出身; 骤然富贵; 暴发户的气息甩也甩不掉。
  太和元年,也就是黄初七年曹叡继位之后改元的头一年; 毛氏封后; 她的父亲因此而受封为博平乡侯,职位升迁为光禄大夫; 弟弟毛曾升为驸马都尉。
  驸马这个专指皇帝女婿的称呼现在还不存在; 历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驸马是何晏,所以毛曾受封此职还是正常的。
  但是呢,曹叡这个皇帝连大臣赴宴都要管,那就不正常了。
  司马师至今未能出仕,这还好一点; 但是最近没少听到有已经在朝中为官的士人表示抱怨。
  黄初七年,曹丕驾崩的时候; 很是在遗命中给曹叡留了一批老臣,这些名额司马师并不全知道,但是从几位辅政大臣对于人事的调动来看,还是能看出几分端倪的。
  按理说; 先帝已经给儿子把路都铺好了,曹叡“三年不改父道”就能将地位稳固起来。
  但是无论是从自身的判断还是对历史上的曹叡的了解出发,司马师都觉得他不是那么容易轻言放弃的人。
  曹魏的皇帝以爱立后,这都已经是寻常之事了,有曹叡生母甄氏的前例在,就算他废了发妻虞氏改立毛氏为后,当年已经和文帝曹丕争过的大臣们也不会再咋呼什么了。
  但是偏偏在大事上,这些皇帝都还算靠谱。
  这就是瑕不掩瑜,明君只要在朝堂上做的好,就算在后宫之事上有那么几分宠妾灭妻或者有失偏颇的架势,大臣们也只能遮遮掩掩地劝谏,毕竟这都是家事嘛!
  所以说,曹叡看重毛氏,还惠及家人,大肆提拔不算,还要大臣们都给毛嘉面子,去参加他府上的宴会,或许目的并不那么简单。
  司马懿作为辅政大臣之一,很忙,非常忙,当然了,就算他不忙,估计也不愿意给毛家面子,去参加他们家举办的宴会——当年曹丞相叫司马懿出来做官他都不愿意呢,就是这么有个性,区区毛家算是哪根葱?
  于是司马师就只能代替父亲大人“服其劳”了。
  司马懿还专门和曹叡报备了这件事,当真是做得面面俱到。
  估计是因为司马懿原来一直为曹丕所倚重,曹叡也将他看成了自己的助力,再加上司马师和曹叡这辈子也算是竹马竹马的情分,所以皇帝陛下很爽快地就同意了。
  司马懿和曹叡不在意,但是司马师在意啊。
  他去赴宴的时候,坐在牛车上,面色冷淡,弄得平日里那些对着他的颜“掷果”的大姑娘、老太太【雾】都吓到了,他的收获还不到平时的一半。
  当然了,或许这也和作为新贵的毛氏外戚不受待见,周围人是能不从他们家外头走过就不走有关。
  毛嘉粗鄙,小吏出身也就罢了,若是他为人谦和,自然别人也愿意与他交往,可是他仗着女儿成了皇后,毫不收敛自己的行为,与人交往,更是自恃身份高贵,盛气凌人,没有多少人看得起他。
  若不是曹叡这个皇帝亲自出面,怕是皇后的娘家真的要门庭冷落、门可罗雀了。
  司马师下了牛车之后,让家仆到休息的地方去,自己被毛家的仆人引着去往宴客的堂厅。
  到了地方,一些朝堂上的公卿他不认识,另一些只是惊鸿一瞥,说实在的,他爹司马懿平日里并不常与朝中的官员来往,为人相当谨慎,对待政务也很勤劳,妥妥儿的大魏模范官员。
  朝中的公卿有许多都有爵位在身,但还有一些和司马师年纪差不多、也没有入仕的,一般都是得蒙祖荫,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才开始在大魏朝堂露脸的。
  司马师的未来大舅哥兼好基友夏侯玄就是因为继承了父亲夏侯尚的爵位昌陵乡侯而出现在这里的。
  司马师隐隐听说传言,等到夏侯玄加冠之后,就能授职。
  夏侯玄出身夏侯家,就算他的父亲夏侯尚在黄初六年的时候没了,但是他还有夏侯氏那一整门的煊赫亲戚,他有夏侯尚的爵位,并不是那种打秋风的穷亲戚,又一向有才名,夏侯氏定然不会吝于对他进行投资。
  其次,从他的母亲德阳乡主那边的关系来看,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真可是他的亲舅舅啊!
  司马师刚一进门,夏侯玄的眼睛就亮起来:“今日竟然在此处得见子元兄!”
  虽然司马师已经确定要变成夏侯玄的妹夫了,但是他的年纪比夏侯玄还要大一岁,夏侯玄又是从小认识他的,因此在司马师今年——也就是太和元年——加冠之后,夏侯玄虽然改称他的字,但照样在前面加个兄字。
  夏侯玄很快就凑到了司马师边上。
  虽然是代替父亲来的,但是司马师可不愿意坐在他爹应该坐的位置上。他已经足够显眼了,不需要再让主人家注意到他们了!
  虽然座位的安排是根据官阶大小初步排定的,但若是客人们身份相近,相互商量一下,也能和至交好友坐在一处。
  夏侯玄很快就换到了司马师边上的座位上,低声交谈起来。
  他们在人群中并不显眼,在主人家到来宣布开始宴会之前,相互认识的公卿们三三两两都在交谈,一时之间显得有些吵杂。
  如今是冬季,天黑得很快,天色暗下来的时候,主人家已经点燃了灯烛,一时间室内明亮如昼。
  对于原本家境就富裕的世家公卿来说,灯烛这种细节或许并不稀奇,但是不要忘记,毛家在发达之前,一家之主毛嘉也不过是个典虞车工。
  正在和司马师谈话的夏侯玄露出细微的讥讽笑容,司马师当即意会。
  但是毕竟毛家是皇后的母家,他们也不能太过奚落,总要给皇帝陛下留点面子嘛。
  可是主人家大概把他们的地位看得太高了,毛嘉露面以后的第一句话就让司马师差点笑出声。
  “诸位,抱歉,侯身来迟了!”毛嘉露面以后似是歉意地说道,但是他的自陈说明他显然不是那么想的,他的表情也并不那么歉疚。
  底下一群人统统严肃着脸没有说话。
  司马师觉得他们是因为要忍住,不能因为毛嘉这个“侯身”的自称笑出声来。
  讲道理,“老身”——这一般都是老太太的称呼——和“本侯”这两个称呼,毛嘉用一下都可以,但是他偏偏造了个不伦不类的“侯身”出来,他们还不能只听完这句台词就嘲笑人家没文化,板住脸、憋住笑也是很不容易的有木有!
  跟在毛嘉边上的毛曾虽然也装出了一副谦逊有礼的样子,但是言谈之中,“我姐是皇后”的得意劲儿根本就藏不住。
  讲道理,看到毛家人现在如此粗鄙的样子,司马师很怀疑那位他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毛皇后,是不是一个只有脸的花瓶。
  好在开宴以后,公卿们一个个装傻充愣化身酒鬼、醉鬼,对于毛嘉父子的话,含糊其辞地附和几句或者干脆忽略就好了。
  然后毛曾就跑到了年纪和他差不多的客人们集中的地方,首当其冲的就是夏侯玄和司马师。
  司马师:我有种不祥的预感。
  很快,他的想法就应验了,迷弟毛曾跑到夏侯玄的面前委婉了表达了他的崇拜之情,又跑到司马师这边,表示他同样也崇拜司马师。
  司马师and夏侯玄:谢谢啊,我们根本就不想要你的崇拜!
  如果毛曾是一个正常的迷弟,那他的身份特殊一点也就算了,但是毛嘉其实根本就不能算是他们的迷弟啊!
  作为毛皇后的弟弟,毛曾和他爹毛嘉一样鸡犬升天。
  女子也就算了,指不定毛皇后她基因突变呢,但是毛曾是男丁,就代表他接受了更多来自他爹的教育,他爹毛嘉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用说大家应该都明白的。
  毛嘉骤然地位得到提升后的暴发户行径就是动辄以“侯身”自称,宴会开始之后他自称了多少个“侯身”司马师已经数不清了。
  而毛曾到底是年轻人,显示自己牛气的方式就比他爹要好一点。
  夏侯玄和司马师,都是如今大魏年轻一代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人,而且他们和曹叡的关系不浅。
  毛曾选择做他们的迷弟,其实还是为了说明“我的偶像很牛,而且我不是一般的追星族,没有偶像能逃出我的手掌心”,总而言之就是为了凸显他自己的逼格。
  夏侯玄和司马师的迷弟多多呀,未来就算是钟会同学这样的著名天才儿童都没能让夏侯玄多看自己的迷弟两眼,而毛曾?那就只能呵呵了。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阿叡是个渣男,毛皇后的家人也确实很一言难尽但是蠢作者不是随便拉毛皇后的家人出来躺枪的23333
  下一章阿师就要装逼了2333【大概


第104章 前奏
  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