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桓容-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兄被贼寇埋伏,失去一条胳膊,四兄就带兵屠了胡贼几个部落。相反,四兄和三兄镇守边境要地,阿兄你又做了什么?”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父王不说,阿母也不说,可不意味着别人都不知道!”
“阿兄,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究竟是何原因?你可曾仔细想过?”
留下这句话,秦玸转身拾起佩剑,取回留在廊下的剑鞘,如来时一般,穿透雨幕,大步离开,再没有看秦玖一眼。
躺在院中,任由雨水当头砸下,秦玖忽然放声大笑,笑到最后变成呜咽,似受伤的猛兽,孤独离群,再寻不回归路。
宁康三年,五月初
刘夫人和刘媵离开西河郡,在秦玸和五百骑兵的护卫下,启程前往长安。
有秦玸带来的武车,刘夫人可安心休息,不因旅途而加重病情。刘媵不假他人之手,亲自照顾刘夫人,留下贴身婢仆助阿晓处理后宅之事。
一切都在暗中进行,刘氏姊妹埋下多年的棋子,一颗接一颗开始发挥作用。
在队伍抵达长安时,西河传来消息,曾为刘夫人诊脉开药的医者突然暴毙,王府后宅中死了两个美人。
秦策趁机敲打麾下文武和新投的豪强,取得不错的效果。
只不过,各家并未停止向王府后宅送美,据悉,有青、冀两州豪强投靠,不只送美人,更送出大量的粮草和人口。
女郎背靠家族,一时间风头无两,王府后宅的老人都要退一射之地。
消息陆陆续续传来,刘夫人和刘媵仅是一笑,并未放在心上。
说白了,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今天的局面也在意料之中,不值得太过烦扰。何况,这些美人争得厉害,也从侧面反映出各家的态度。
与其被那些无关紧要的事分心,远不如趁机看个清楚明白,究竟哪家可以拉拢利用,有利于统一北方的大业;又有哪家纯粹是投机,于秦氏今后发展不利,可以高高挂起,随时随地抛到一边。
“离开西河,反倒看得更加明白。”用过华先的药方,刘夫人的病况逐渐减轻,身体一日好过一日,精神也恢复往昔。
“阿姊能够病愈,他事都无所谓。”刘媵接过漆碗,随手放到一边,道,“该与四郎君书信,当好生谢一谢桓敬道。”
“的确。”刘夫人颔首,撇开闹心事,想到关于桓容的传言,不免生出许多好奇,“说起来,他行冠礼时,阿峥特地送回书信,写明要送鸾凤钗。我想问来着,可惜事情实在太多,三两回绕过去,到头来竟是忘了。”
刘媵笑着递过绢帕,道:“我听说桓氏郎君美姿容,被赞良才美玉,相貌品行都极是不凡。每次入建康,都引得女郎挽手阻路,掷果盈车,盛况不亚于当年的潘安仁。”
刘夫人也笑了。
“闻南地郎君雅致,不同北地郎君豪迈,如果有机会,我倒是想当面见上一见。”
“四郎君和桓郎君交情匪浅,总有机会。”
“希望吧。”
秦氏和晋室终归不是一路。
秦策有意扫平天下,同南边终有一战。到时是个什么情形,现在实难预料。能不能当面见到桓容,如今还很难说。
如果见到,怕也会是在战场上。
想到这里,刘夫人再次叹息,本来舒缓的表情重又变得肃然。
为了她的病,阿峥让开路,放弃先攻姑臧的机会。此举会带来什么后果,现下尚难断定,今后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幽州,盱眙
桓容接到秦璟的书信,知晓诸事顺利,对方信守承诺,暂时驻兵广武郡,当下心头一松。再看桓石虔送来的消息,更是长长舒了口气。
姑臧既下,西域商路即将打通。
什翼犍跑去北边,造不成任何威胁;残余的氐兵也不成气候。只要拿下凉州全境,打通往沙州的旧路,西边的事就能告一段落。
准确点说,是最紧要的关节打通,他可以暂时脱开手,将后续事宜交给桓豁和杨亮,自己启程前往建康,完成贾秉制定的计划。
放下绢布,将一盘鲜肉推到苍鹰跟前,桓容起身走到廊下,嗅着迎面扑来的花香,嘴角牵起一丝笑痕。
起风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撞南墙不回头
宁康三年; 五月丙午
朝会之后; 群臣散去; 司马曜被王太后请往长乐宫。
作为哀靖皇后的侄女,司马曜未来的皇后,王法慧几次被王太后召入台城。准婆媳之前尚算融洽; 对于这个性格爽朗,甚至是有几分男儿气的女郎,王太后十分喜爱,每每召她入宫,都会有大笔的赏赐。
司马曜则不然; 对于王法慧; 他有本能的抵触。表面上同王太后妥协; 私下里总会露出几分。加上王氏不是他喜欢的美人类型,两人几次见面; 都是不欢而散。
司马曜气冲冲的回到太极殿; 关起门来; 砸碎满地玉器。
王法慧回到家中; 毫不避讳的向亲娘抱怨,“奴子终归是奴子!儿怎能嫁这样的人!”
在司马曜眼里,两人辈分始终是个问题。对王氏而言,司马曜的亲娘血统更是硬伤。
尚未成婚,仅是见了几面,彼此的伤害已高达千点。大婚之后朝夕相对,不知道台城内又会刮起几场飓风。
王太后看在眼里,起初调解两回。见两人都没有回转的意思,干脆撒开手不管。
反正这场婚事关系的是利益,夫妻是否彼此相悦,问题并不大。只要司马曜能给皇后体面,王氏不在众人面前落天子面子,凑合到一起,日子总能过下去。
王太后想得不错。
但是,想法再好,架不住有个一心撞南墙的司马曜。
她压根不晓得,司马曜暗中策划以南康公主为质,意图逼桓容交权。如果晓得,百分百会一巴掌扇过去,做出和当年褚太后同样的选择:废帝!
可惜司马曜铁了心要做一件“大事”,吐出憋在胸口三年的恶气。行事小心不说,瞒过了王太后,更招揽吴姓士族,借助后者的力量,使计划每一步都做到“完美”。
三度送信幽州,得到南康公主的回复,司马曜激动得脸色涨红,控制不住喜色。
司马道子闻讯,全无半点兴奋,反而惨白着脸,如丧考妣。
他不知道全部计划,但能猜出个大概。由司马曜之前的话推测,他当真是要做“大事”,大到无法独自承担后果,很可能要整个司马氏背锅。
“阿兄,真要如此?需知桓敬道并非没有谋算,南康亦非善与之人。如事情败露,阿兄可曾想过后果?”
司马道子已为自己找好退路,但他不想看着整个司马氏被拖累。即便和司马曜越行越远,两人终归是同胞兄弟,血缘上无比亲近,不想眼睁睁看他走上死路。
离开建康之前,他和司马曜一样不知天高地厚。
在封地一段时日,他终于明白,所谓坐井观天、自以为是,到头来害的只能是自己。
奈何司马曜陷入事情成功后的幻想,压根不听劝。
看着满脸通红,兴奋难以抑制,半句话都听不进去的司马曜,司马道子暗暗摇头。心下决定,离开台城后,势必要再往乌衣巷。
他要拜访的不是太原王氏,也不是陈郡谢氏,而是自王献之入朝之后,逐渐恢复气候,能与前两者分庭抗礼的琅琊王氏。
王献之和谢玄领兵在外,消息不断传回建康。
大军已打下姑臧,不日将拿下凉州全境。
消息传回之后,无数双眼睛盯着姑臧,许多有子弟要出仕的士族高门更是蠢蠢欲动,希望能打通关节,借机选官赴任。
这些家族不比顶级高门,纵然能选官,品位也多不入流。在建康苦熬数年,做出一番成绩,才能慢慢升至八、九品。
再向上,则要面对王、谢这样的庞然大物。除非子弟惊才绝艳,否则更多止步末流,终生无法进入权力中心。
出仕边地则不然。
一来,外放为官,品位总能有所提升;二来,在建康不入流,放到都城之外,头顶则会罩上一层光环;
第三,也是最重要一点,凉州是新打下来的,当地的治所官员多要新选,机会着实不少。且当地豪强有先投张凉、后臣氐秦、转眼又归顺什翼犍的黑历史,面对朝廷委派的官员,总会少一两分底气。
此消彼长,纵然不能一举大权在握,比起他处的掣肘,定然能轻松几分。
想到这里,司马道子不禁摇头。
“事情真这么简单,八成太阳要从西边出来。”
明面上,凉州打下来后即归入晋朝。实际上,该地早被龙亢桓氏、陈郡谢氏、琅琊王氏和弘农杨氏刮分。
参照扶风、天水和陇西等地的例子,出任该地的官员,不是出自四姓就是四家姻亲,要么也是同盟旧友。
谁都不是傻子,费心费力打下来的地盘,转手让给旁人?
想想都不可能。
桓元子病死之后,建康不是没有动作,可惜回回落空。相比之下,桓氏发展惊人眼球。铺开舆图,可以清楚看到,桓氏及其同盟近乎掌控了大半个晋地!
如今陈郡谢氏和桓氏合作,桓豁有意将扬州牧让与谢安,可以想见,事成之后,皇权会落到何等尴尬的境地。
郗愔倒是有能力同桓氏一争,毕竟他手里握着北府军。
问题在于,郗愔年事已高,他的几个儿子,郗超的才敢干数一数二,奈何和亲爹不是一条心;郗融倒是听话,可惜才干不及郗超五分,更有清谈爱好;郗冲年纪太小,郗方回有心培养,也未必能撑到他长大。
最显著的例子,桓温曾将两个幼子接到姑孰教养,结果如何?
到头来,接过他位置的依旧是桓容。
郗愔的身体甚至比不上桓大司马,谁也不敢保证,是不是会突然染上一场大病,就此造成郗氏的“权利真空”。
司马道子越想越是心惊。
他甚至考虑,拜访琅琊王氏之后,是不是要主动给桓氏送去书信,为自己再寻一条后路。此举固然会背叛司马曜,可谁让后者不听劝,蚍蜉撼树,偏要往死路上走。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然而,如果被他人知晓,自己又当如何应对?
正摇摆不定时,一辆马车突然正面行来,同司马道子的车架擦身而过。
健仆正要出声喝斥,却见司马道子推开车门,看清马车上的徽记,直接令他闭嘴。
“殿下?”家仆不解。
“走!”
司马道子知道,自己这个诸侯王貌似尊贵,遇上王谢士族照样什么都不是。再加上为出行方便,并未打出诸侯王仪仗,实不好追究对方无礼。
迎面过来的这辆马车虽非王谢,却是高平郗氏。
如他没有认错,坐在车内的不是旁人,正是郗愔长子——中书侍郎郗超!
桓温驾鹤西归,郗超入朝为官,纵然和郗愔不和,仍无人敢小看他半分。
最主要的原因,他身后站着桓氏,更准确点说,桓容!
目送马车行远,司马道子心头发沉,想到自己今后的处境,莫名感到一阵心慌,连声吩咐健仆扬鞭,尽速前往乌衣巷。
郗超没有认出马车,为他驱车的护卫却认出了对面的健仆。
“郎主,是东海王。”护卫道。
“无需介意。”郗超靠在车壁上,手中捧着一卷竹简,道,“对方既不出言,当不晓得就是。”
“诺!”
马车一路行至青溪里,停在丞相府前。
门房听到辅首被叩响,探头一看,认出是郗超,当下躬身行礼,一边让人往郗愔处禀报,一边打开府门。
这段时日以来,郗超隔三差五就会来拜见亲爹。
起初,郗愔依旧不待见他,次次不见笑脸,有机会甚至直接将人打发走。近段时日以来,郗丞相的态度有所缓和,并下令府内,遇郗超登门,直接迎进来就是。
郗超跃下马车,朝服早已经换下,未戴冠帽,仅以葛巾束发。轮廓稍显清瘦,却不予人孱弱之感,反而显得飘逸自然。
奉命来迎的忠仆恭敬行礼,随后直起身,目送郗超背影,恍惚间觉得,比起二公子和三公子,还是大公子更类丞相。只是不晓得,父子俩为何会走到今日。
郗超半点不见外,无需人带路,信步走到正院。越过满庭桂木,披着一身清香走进室内,正身行礼,坐在郗愔对面。
“阿父。”
“恩。”郗愔没有处理政务,而是摆出棋盘,示意郗超执黑,“与我手谈一局,如何?”
“诺。”
郗超正色应诺,以布巾拭过手,执黑先行。
棋盘上黑白拼杀,一时间不分上下。
郗愔又落下一子,突然道:“你今日来是为何事?”
郗超沉吟两秒,才于棋盘上落子,口中言道:“官家三度书信幽州,阿父想必知晓?”
“我知。”郗愔点头。
“官家私下招揽吴姓之事,阿父也知道?”
郗愔眼皮未抬,状似一心一意思考棋局。良久才颔首,沉声道:“我知。”
“既如此,儿来意如何,阿父定已知晓七八分。”
郗愔没说话,捻起一粒白子,悬于棋盘之上。
“我不会答应。”
“阿父,”郗超没有继续落子,抬头看向郗愔,“大司马去后,桓氏仍握牢权柄,不为外力撼动,有五成原因,是他将手中权力交给桓敬道。”
“你想说什么?”
郗超退后半步,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儿知阿父所想,但是,阿父是否想过,拒绝容易,高平郗氏今后的处境又将如何?”
郗愔皱眉盯着郗超,等他继续向下说。
“阿父官至丞相,手握北府军,在朝中一言九鼎。但是,阿父又可曾想过,后继者为谁?”
“非是儿妄自菲薄,以儿之能,更重于谋士,八公之位不可企及。二弟能镇守京口,至今未出乱子,全仗阿父留下的人手。三弟尚未外傅,又如何能担当重任?”
郗超每说一句,郗愔的表情就沉下一分。
不是郗超说得不对,恰恰相反,他知道郗超所言句句属实,心情才会变得沉重,脸色愈发难看。
长子同他不和,满朝共知。
次子爱好清谈,才学是有,却比不上长子。镇守京口这些时日,是依靠他留下的班底,政务军务才能顺利进行,始终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三子年纪尚幼,纵然加以培养,恐怕也难压服族中上下。
不是人人都有桓元子的运气,生出个桓容这样的儿子。
“阿父日前调兵驻广陵,想必是察觉官家所为,为保全族所做的准备?”郗超话锋一转,道,“换做是旁人,儿不能说此举不对。然而,领兵之人是刘道坚,儿以为事情恐不能如阿父所愿。”
郗愔不禁皱眉。
“此言怎讲?”
“此人貌似忠直,实则脑后有反骨。”郗超肃然道,“如能纵其志则罢,如若不能,必改弦更张,转投他人!”
不待郗愔出言,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继而有忠仆跪倒在门前,道:“郎主,方才传来消息,蓝田侯卒了!”
闻听此言,郗愔和郗超都是一惊。
王坦之病况日重,满朝文武都知事情不好。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太原王氏遍寻医者良药,终没能拖过半年。
“丧讯可有发出?”
“尚未。”忠仆回道,“闻有王氏家仆往谢府送信,并有快骑驰出建康,据悉是往西去。”
郗愔默然良久,终叹息一声。
“阿父?”
“你言之事,我会考虑。”郗愔声音微哑,似是感悟到生命无常,语气中带着几分黯然,“我会派人去广陵。如果事情真如你所言,为高平郗氏,我不会同桓敬道为敌。”
“诺!”
与此同时,一支不起眼的队伍抵达广陵郡。
领队是个幽州商人,同之前驻守此地的晋兵有几分交情。在北府军入城之后,这还是头回来,十几辆大车满载着粮食、熏肉和粗布,正是大军目前急需。
“舍人,到了。”
车队进城时,领队走到队伍中的马车前,透过车窗,对坐在车内的人道:“我方才打听过,刘将军没住太守府,而是选在西城扎营。”
“恩。”贾秉推开车窗,看着不远处的城门,笑道,“六月天子大婚,明公将抵建康。这广陵郡,还是该由明公掌控才好。”
领队点头,转身走到队伍前,迎上盘查的守军,借衣袖遮挡,递上一只荷包。
幽州,盱眙
连续三封书信,都是请南康公主前往都城,显见司马曜决心坚定。
桓容同南康公主商议,很快定下启程日期。有人一门心思的找死,狂奔在作死的大道上,他又何须心存仁慈?
车队出发当日,司马道福率人过府。
看着驱车的两个青年,桓容略有些错愕。
据他所知,这两位可是新安郡公主面前的“红人”,就这样光明正大的带出去,还是带去建康,当真好吗?
看出桓容的诧异,司马道福笑道:“小郎放心,这些都是看着罢了。就像屋里的摆设,甭管用不用得上,总要看着舒心。”
桓容无言以对。
“再者说,小郎此去建康定然有所打算。”司马道福看了桓容一眼,目光转向南康公主,得后者颔首,方才缓缓道,“不管小郎的打算是什么,有这两个在,好歹能引开些目光,让小郎行事更加方便。”
顿了片刻,桓容正色道:“谢阿嫂。”
“小郎如称我阿姊,我会更加欢喜。”司马道福掩口轻笑,丽色难掩。
桓容没说话,南康公主扫了司马道福一眼,道:“不称阿嫂,你可是与我同辈。”
司马道福不觉尴尬,反而笑了起来,道:“倒也是,是我想得不周,阿姑莫要见怪。”
桓容无语良久,最终决定,什么都别说,看着就好。
不过,他这是被调戏了?
好像……是吧。
第二百二十五章 抵达建康
抵达广陵郡三日; 贾秉以郡公舍人的身份递上拜帖; 顺利见到刘牢之。
自从京口转调; 刘牢之始终驻守军营,压根不插手广陵郡政务,连郡兵都未接管。
郡治所上下都在议论; 包括广陵郡太守都有几分疑惑,弄不清这位鹰杨将军究竟是什么路数。想要递帖拜访,顺便打探一下,皆被挡在军营门外,就连太守也铩羽而归。
几次下来; 众人更是满头雾水。
如果此人不是一根筋; 过于憨直; 那就是别有打算,怕是比想象中的心思更深。
然而; 思量归思量; 刘牢之所行并无过错; 众人总不能无理取闹; 硬闯军营。到头来也只能继续观望,期待能抓住些许线索,看看这位鹰杨将军究竟是何打算。
贾秉递上拜帖,隔日就被请入大营。
不知其真实的身份的,大概会猜测军营缺粮,这才许商队入内。知晓他的身份,必定会心头一惊,对刘牢之的“忠诚”产生怀疑。
归根结底,广陵郡属于郗愔的势力范围,从太守以下,多数官员都唯郗愔之命行事。纵然没有全族投靠,升官之路也和郗愔脱不开关系。
刘牢之同这些人撇清关系,甚至连郡兵都放到一边,单独面见淮南郡公舍人,这其中的关窍,实在值得考量。
此时此刻,贾秉的身份还是秘密,不为众人知晓。故而,短期之内,后一种情况并不会发生。等众人意识到情况不对,大网早已经张来,再多挣扎都是徒劳。
得到入营许可,见到刘牢之派来的部曲,贾舍人微微一笑。一路之上仔细观察对方,见其态度中带着几分客气,明显是事先得到吩咐,笑意不由得加深。
如此来看,此行的目的很快能够达到。
只不过,刘牢之能如此快的改换旗帜,心性值得琢磨。日后共事,需对此人多加关注,莫要使今日事重演,酿成不好挽回的局面,损害明公的大业。
贾秉坐在车里,脑中的念头转了几个来回,面上始终不显。
很快,一行人来到城内大营。
整齐的军容、冲天的煞气、布局精妙的营地,再再证明刘牢之确为帅才。桓容手下不缺猛将,缺的就是领兵之人!
高岵同样能练兵,但他练出的兵和刘牢之麾下又有区别。
通过在营地所见,贾秉有终于明白,桓容为何如此重视刘牢之,几次三番想要将他拉入幽州阵营。
不提其他,单是这份练兵的能力,在当下绝对是数一数二。
大车陆续停下,车板拆开,健仆和士卒一起动手,卸载车上的粟米、熏肉和粗布。
贾秉下车之后,叮嘱领队几句,随后由部曲引路,很快来到主帅大帐。
帐前列有两排刀盾手,各个身高八尺、腰粗十围。一手挂着盾牌,一手扣住长刀。贾秉出现时,长刀同时出鞘,架在通往帅帐的路上,寒光四射。
想要进入帅帐,必先穿过刀林。
贾秉挑了下眉,丝毫未见胆怯,无需部曲继续引路,视头顶长刀如无物,信步踏入刀林。
哪怕刀盾手刻意放出杀气,也没见他动摇分毫。反而脚步愈发稳健,意气自如,仿佛面对的不是长刀,而是一阵清风罢了。
走到帐门前,贾秉扬声通报身份姓名。
不倒片刻,帐中传来一阵大笑。
帐帘先开,现出刘牢之紫红的脸膛。
见到贾秉,刘牢之大步上前,把住前者手臂,亲切笑道:“贾舍人前来,牢之未曾远迎,实是不该,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