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桓容-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七十章 杀敌也看脸
信中内容不长,秦璟扫过两眼,便将绢布叠起放入怀中。
苍鹰在半空盘旋两周,高鸣一声向北飞去。飞了数日,必须抓只兔子补一补。
秦玓策马上前,满脸都是好奇。
“是桓氏子?”
秦璟点点头,调转马头,道:“晋军不日将要北上,慕容鲜卑使者已自秦地返回,苻坚和慕容垂的动向实难预料,近日坞堡需加强守卫。”
“氐人可会派兵?”秦玓表情微沉。
“端看慕容鲜卑给出什么价钱。”秦璟扬起马鞭,并未落在马身,仅在半空炸起一声脆响。
“价钱?”秦玓无语,当这是谈生意?
“探子送回的消息,阿兄不是看过?”秦璟转过头,眉尾轻扬,愈发显得俊美无双。
“你是说质子?”秦玓脸上闪过一丝惊讶,旋即变成深深的厌恶,“这群胡人当真是让人生厌,啧!”
苻坚好色不是秘密。
慕容鲜卑有艳绝六部的清河公主,又有美名盛传的年少皇子。慕容评派使者前往长安,口口声声愿送质子,以修两国之好,打的是什么主意,有眼睛的都能看明白。
“没得叫人恶心!”
苻坚喜好以“仁德”彰显美名,恨不能派人举着喇叭高喊自己是个仁君。
知晓内情的却看不上他这份虚伪。
仁君?
凭他做的那些事?
别让人笑话了!
秦玓冷哼一声,打马驰出百米,单手拢在嘴边,似孤狼般的吼声顺风传出,响彻原野。
秦璟知晓秦玓的习惯,不禁摇了摇头,对部曲道:“跟上三公子。”
“诺!”
秦玓性格爽朗,在秦氏兄弟中,脾气算得上不错。
可是,一旦心生怒火,十有八九要寻胡人麻烦。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临近的鲜卑和氐人部落都有切身体会。
“郎君,长安有消息传回,苻坚有意发兵,但要慕容鲜卑让出两州,送出质子,并交出粮食十五万石,牛羊五万头。”
“这个价钱倒是不高。”
以慕容鲜卑的国力,粮食和牛羊的数量不值得一提,质子也是题中之议,关键在交出的州郡。
“以慕容评的为人,真要达成协议,交出的地盘中,豫州首当其冲。”
豫州?
部曲皱眉,旋即恍然大悟。
“郎君是说,慕容评会借机逼慕容垂让步?”
“让步?”秦璟冷笑,事情真到了那个地步,慕容垂非但不会让出地盘,反而会举兵,甚至仿效之前陕城的守将,带着地盘和将兵投靠氐人。
“且看吧。”
自从慕容恪死后,燕国朝廷就是一团乱。
之前因氐人发兵,慕容垂主动请缨,情况略有好转。哪里料到,氐人的威胁刚刚解除,慕容评和可足浑氏又闹了起来。中间夹着个慕容垂,燕国想不衰弱也难。
“回坞堡!”
桓容信上详细询问慕容垂,并提到豫州兵力。
秦璟推断,晋军很可能自清江挽舟,取道徐州北上。大军过处,有七成以上的可能引得慕容垂出兵。
晋军将帅在想什么?
或者说,统兵的桓温在想什么?
这样的进军路线,压根不像为击败燕国,向北驱逐慕容鲜卑,更像是走个过场博取声望。
秦璟不由得眉心微跳。
如果真是这样,桓元子所图非小,晋室再难安稳。
以桓容的立场,怕也不得安稳。
想到这里,秦璟手指扣到唇边,发出一声嘹亮的哨声,唤回捕猎的苍鹰。旋即扬起马鞭,战马高声嘶鸣,扬起四蹄,马腹贴地飞驰而去。
太和四年,六月底,晋将毛虎生奉军令凿通钜野三百里,引汶水入清江。
桓容为前锋右军运粮官,奉军令当先登舟,天未亮便率众拔营赶往江边。
队伍行至岸边码头,桓容下令停步,没有仿效前锋左军列队登舟,而是命役夫健仆拆装粮车,组装成长达百余米的平底船,船头扣上铁制锁链,绑上粗绳,牢牢捆缚在军舟之上。
这样的木板船能最大限度盛装军粮,包括桓容乘坐的武车,一样能够支撑。
刘牢之知晓桓容手下有能人,却不知是公输盘和相里氏后人。见到粮车变成木船,和旁人一样瞪圆双眼,满脸惊讶,险些下巴坠地。
“将军,请登舟。”
桓容决心做好本职,自然要事事周全。
刘牢之惊讶的看着他,虽然满心猜测,却没有当着众人的面开口,迈步登上军舟,打算等队伍出发后再行询问。
大军超过五万人,舟行江上,舳舻千里。
舟头破开水面,劈开白色的浪花。舟尾拖曳粮船,在水面留下一层暗影。
自天空俯瞰,船队仿佛一条长龙,蜿蜒在河道之上,破开急流,一路北上。
桓容和刘牢之同乘,船舱里另有三四名谋士,以及荀、钟两名舍人。
典魁和钱实一前一后,守在舟头和舟尾。
典魁更是敞开衣襟,亲自挽起船桨,遇到水花迎面拍来,不闪不避,全身湿透反而哈哈大笑,大叫一声“痛快”。
越向北,天气越热。
兵卒和役夫陆续除掉上袍,不停的擦着汗。
船舱里,健仆用携带的硝石制成冰块,摆放到船舱角落。
刘牢之扯开领口,舒爽得长叹一声。几名谋士更是面露笑意,看向桓容的表情很是亲近。
与桓府君同舟,当真是美事一桩。
不说周到的膳食,单是这些降温的冰块就让“外人”歆羡不已,恨不能请下军令,调入前锋右军。
“这是从道人手中学到的法子。”桓容端起茶盏,饮一口冰镇过的茶汤,不由得眯起双眼。
刘牢之豪迈许多,两口将茶汤饮尽,咂咂嘴,就差叫一声爽快。
“照此速度,不日可抵彭城。依军令,我等将于此地登岸。”
饮完茶汤,刘牢之铺开舆图,谋士聚拢过来,开始谈起正事。
“彭城郡守乃是汉人,先祖魏时曾为朝官。如能说其反寇起应,必可免一场刀兵。”
谋士提出意见,刘牢之颇有些心动。
桓容捧着茶盏,坐在一旁观望,并不轻易出言。
荀宥和钟琳互看一眼,虽对谋士之策不以为然,但有桓容叮嘱在先,也没有轻易开口,而是低声商议,日前桓大司马许诺的军粮,未知何时可以兑现。
贪墨事发,运粮官和三名幢主担下全部罪名,已在出发前军法处置,人头悬在营中三日。
桓熙没有被供出,不意味着真相能彻底隐瞒。
参与北伐的地方大佬,个个都是聪明人,不说有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却也不差多少。
随着前锋两军查出问题,军中流言神嚣尘土。
消息实在隐瞒不住,桓大司马唯有自掏腰包,令人在侨郡市粮,补充被儿子掏空的粮仓。
既破财又丢了面子,桓大司马怒气难消,众目睽睽之下,不能找桓容麻烦,干脆又给桓熙记下三十军棍。
桓熙得知消息,吓得面无人色。
伤势眼见好转,却莫名其妙的发起热来,连医者都查不出究竟。等到热度消退,勉强可以起身,就赶上大军出发的日子。
桓熙由小童搀扶着登船,瞪着桓容所在的船只,满目怨恨。
殊不知,见他这个表现,桓冲和桓豁都是皱眉。
前者愈发坚定扶持桓容的决心,后者也开始认真考量,是不是该采纳四弟的建议,撇开桓熙,转向桓容。
归根结底,桓熙这个郡公世子实在是草包肚囊,烂泥扶不上墙。
桓大司马对长子失望透顶,压根看都不想再看一眼。
郗超望着桓熙的方向,不由得叹息一声,摇了摇头,收回目光。
事情至此并不算完。
桓大司马命人补足九成军粮,尚余一成没有到位。按照规则,这些军粮多会在战时补充,就像桓熙之前的计划,趁着秋收之前抢割北地稻麦。
多数将领没有异议,桓容却不想这么做。
“今岁天旱,北地州郡恐将绝收。胡人不事种植,多以放牧为业,大军过处多为汉家百姓田地。纵兵劫掠伤谷害农,绝非善举。”
桓容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荀宥和钟琳商讨对策,最后都只能摇头,明白告知桓容,如果不纵兵抢粮,这一成军粮恐怕收不回来。
“不能抢。”桓容仍是摇头,“此事我来想办法。”
“诺。”
对抢粮之事,荀宥和钟琳同样存有异议。
二者都是聪明人,多少能猜出此次北伐的目的。让他们叹息的是,桓大司马一边要争取民望,一边又要纵兵抢粮,岂不是矛盾?
难道在他眼中,只有南地的百姓才是“民”,北地的汉人都可以舍弃?
如果真是这样,无疑会让北地的汉民寒心。
没有民心还想收回失土,修复皇陵?
简直是白日做梦!
船队一路北行,桓容想着如何筹集军粮,刘牢之和谋士商议夺取彭城。郗愔和桓冲派人暗通消息,桓大司马始终被蒙在鼓里,做着北伐归来荣登九五的美梦。
郗超对着舆图,几番劝说桓大司马,可以考虑郗刺使的建议,过徐州后不做停留,加速赶往陈留,其后直取邺城。
“天气久旱,若寇久不战,运道恐将断绝,于大军不利。”
“不若直驱邺城,彼惮公危,必望风奔溃,不战而胜。如其出战,可携大军之威,一战而下。如胜负难决,彼当秋时,可纵兵抢麦割稻,杀掠牛羊,尽夺寇资,从容南归,待来年再战。”
“慕容垂引兵三万盘踞豫州,同慕容评早有矛盾,必当救援不及。氐人如要发兵,需得绕过上党,如不绕路,需先过秦氏坞堡。”
“三军北上,粮草虽足,未带裘袄。如战事拖延,遇北地早寒,恐胜局转败。”
“还请明公三思!”
郗超苦口婆心,磨破了嘴皮子,只为让桓温改变主意,别搞什么稳扎稳打,尽量速战速决。
“明公……”
桓温抬起手,止住郗超的话。
“景兴之言我会考虑。”桓大司马盯着铺在桌上的舆图,道,“然一战未接,不知其调兵安排,直取之策言之过早。”
听到这句话,郗超神情微变,就像一桶冷水当头泼下,只觉得一阵透心凉。
他说了这么多,费尽口舌,大司马竟是半句都没听进去?
这样的状况,之前从未曾发生过。
“景兴,”桓大司马抬起头,道,“你可去看过我子?”
“明公是言世子?”
“是。”
“仆未曾去过。”郗超诧异,不明白桓大司马仅是随便一提,还是话意有所指。
“之前的调兵令是你交给他的?”
“回明公,确是。”
“两卷都是?”
郗超愕然片刻,心头巨震,脸色瞬间发白。
“明公,仆仅交于大公子一卷!”
“果真?”桓温看向郗超,双眼暗沉。
“仆不敢隐瞒明公!”
“恩。”桓大司马点点头,继续查看舆图。
船舱外骄阳似火,郗超坐在舱内,却如置身冰窖。
大司马疑他誊写军令?如果坐实这个猜测,日后定不会信他!
当初模仿郗刺使字迹,伪造书信,意图助桓大司马成事,万万没料到,如今竟成了被疑心的证据!
事实上,不怪桓大司马多想。
从桓熙上门调兵到桓容带人来见,不到半日时间,竹简上字迹可以模仿,印章却是来不及刻印。
再者,军令用的竹简都是特别制作,两份竹简一模一样,连系绳都没有半点区别,这么短的时间,桓容去哪找一般无二的材料?
不是提前准备好,还有什么答案?
桓大司马心下存疑,加上郗超三番两次建议采纳郗愔意见,更让疑问发酵,这才有了前番之语。
郗超应该庆幸,桓大司马对他终是信任居多。换成其他人,压根问都不会问,直接拖下去处理掉,水花都不会溅起一个。
秦璟曾断言,桓温有奸雄之态,由此当可窥出一二。
太和四年,七月,五万晋军深入燕地,高平太守望风而降,献城投晋。
桓温分遣前锋将领邓遐、朱序及刘牢之带兵强攻林渚,取得大胜。燕将傅颜战死,手下将兵或死或降,余者尽皆逃散。
一战得胜,军队士气大振。
燕国朝廷震动,先后派将领王臧等合兵堵截晋军,却被迎头痛击,节节败退。
刘牢之率领的前锋右军率先进驻武阳,当地高门举族起应晋军,斩杀燕国官员。
桓容负责押运军粮,沿途遇到数股鲜卑溃军,见粮车护卫虽多,却手持竹枪竹盾,以为可以轻取,联合山中的盗匪,集合千余人意图抢劫。
不想,看似好捏的软柿子,竟是实打实的硬骨头。
竹盾立起,竹枪斜举,冲在最前面的鲜卑骑兵,有一个算一个,都被竹枪扎透,当成串成血葫芦。
桓容坐在武车内,被四十名部曲围得密不透风,别说是溃兵和盗匪,连只苍蝇蚊子都飞不进来。
联合起来的“抢劫团伙”冲不过枪阵,无法靠近粮车,不由得心生退意。退后两步却发现,身后立着成排的竹盾,逃跑的路全被堵死!
“送上门的还想跑?”
甭管是溃兵还是盗匪,砍了全是军功!
桓容手下的私兵尚罢,押运军粮的老兵无不兴奋。
貌似不起眼的竹枪,竟能把鲜卑骑兵打成这样!打了这么多年仗,还没捡过这样的便宜!
在他们眼中,面前的已经不是穷凶极恶的胡人,而是一枚枚闪亮的钱币,一匹匹漂亮的绢布,一斗斗能喂饱全家的粮食!
“杀!”
“杀啊!”
步卒战意爆发,抄起环首刀和长矛,带着狰狞的笑意,双眼赤红的冲向“战功”。
面对这样一群红了眼的“疯子”,鲜卑兵再凶狠也会腿脚发软。
和胡人有血仇的老兵最是勇猛,杀到刀刃卷起,刀身折断,干脆三五人一起抓住鲜卑兵的手脚,在惊恐的惨叫声,徒手结果了敌人的性命。
鲜血飞溅,晋兵满身满脸都是赤红。
“啊!”
盗匪最先崩溃,吓得瘫软在地,更有数人当场失禁。
鲜卑兵始终没放弃抵抗,其结果,都成了晋兵的刀下亡魂,被割下耳朵,成为日后上交的战功。
桓容被护在武车里,自始至终没有参与厮杀。
无论他手下的私兵还是新调来的步卒,都认为理所当然。
“府君这样神仙般的人物,压根不该做厮杀汉的事。”
“府君放心,这样的贼寇,来多少咱们杀多少!”
清理战场时,数名步卒一边割耳朵一边表示,没有桓府君,他们怎么能遇上这样的好事。假如不是府君的马车足够显眼,运载的粮食数量多,哪能引来这么多的鲜卑人!
“要不是府君下令,没让咱们和左军一样去抢割麦子,压根就遇不上这些溃兵。”
丢开没了耳朵的鲜卑兵,步卒系紧口袋,面朝武车方向,笑得那叫一个憨厚。
不看背景,扛上锄头就是一个地道的农人。
桓容坐在车里,默默关上车窗。
所谓人不可貌相,古人诚不欺我。
运粮队同前锋军汇合,上报途中遇鲜卑兵,杀敌七百,三个前锋将军都是目瞪口呆,满脸不可置信。
“多少?”
“七百三十一人。”
典魁和钱实解开袋口,一地的耳朵就是证明!
刘牢之无语半晌,邓遐朱序面面相觑。
他们奔袭几百里,好不容易形成合围,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碾压,鲜卑兵愣是冲开包围圈,跑得跟兔子一样,咬住尾巴都杀不了几个,反而损失不小。
桓容带着一千多人慢悠悠走在后边,却是一次就杀敌几百?
看着霞姿月韵、眉目俊秀的桓容,再瞅瞅一身血渍、满面尘土的同袍,刘牢之三人顿感憋屈。
难道杀敌也看脸?
这还能不能愉快的打仗!
第七十一章 准备抢劫的秦璟
进入七月,天气愈发炎热,徐州、中州等地大旱,数月滴雨未落。
晋军一路高歌猛进,连续击败燕将慕容厉、慕容藏率领的军队,进驻武阳。
桓温下令军队短暂休整,不许靠近枋头。同时派遣豫州刺使袁真进攻谯郡、梁国,凿开石门,贯通粮道兵道,以防清水不通,后援不及,大军变生不测。
至此,桓温出兵的计划已完成大半,只等进入枋头,逼迫燕主割地求和,便可凯旋南地,携北伐之威迫晋帝退位,荣登大宝。
大军休整期间,中军主簿统计战果,见到前锋右军递送的官文,不信的放下笔,揉了揉眼睛。
“七百?”
“然。”
“一役取之?”
“然。”
“运粮队?”
“然。”
正规军和运粮兵,四百对七百的战果,刘牢之被严重刺激到,整日加紧操练,只等下次接战,定要洗雪前耻,给鲜卑人好看!
士卒叫苦不迭,却无人敢出声抗议。
这种情况下,上报战果之类的“小事”,自然不需刘将军亲自出面,军中谋士自可代劳。
来送官文的不是旁人,正是曾提议“策反”燕国官员的谋士曹岩。
事实上,他也不想来。
奈何旁人躲得快,实在没辙,只能肩负起重任,到中军大营走上一遭。
主簿犹是不信,曹岩一阵牙痒,也不多说,直接让步卒上前,解开数只布袋。
天气炎热,袋中之物早开始腐烂。
系绳刚一解开,刺鼻的味道便冲天而起。
主簿早已经习惯,神情间没有任何变化,淡定的令人翻过口袋,将里面的“战果”倾倒在地,仔细清点。
“七百三十一。”
“三百三十九。”
刘牢之秉性刚正,又同桓容交情不错,自然不会贪图运粮队的战功。
清点完毕,主簿取出两枚竹简,分别记下数量,盖上官印,亲自递给曹岩。仗没打完,赏赐不能下发,这两枚竹简是日后请赏的凭证,对将兵尤其重要。
曹岩不敢马虎,确认竹简上的内容无误,用绢布裹起,仔细收入怀中。
“多谢刘主簿,告辞。”
留下一地的耳朵,曹岩转身离开中军大营。
无需主簿吩咐,步卒迅速收起地上的“战果”,运到营外焚烧掩埋。
天气太热,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疫病。
古代人未必知晓“细菌”“病毒”之类的词汇,但随军医者都有经验,不只督促兵卒焚烧“战果”,更调制成药粉,洒在营盘四周。
桓大司马和各州刺使的帐篷重点关照,确保不出丁点差错。
曹岩回到前锋右军,正赶上开饭时间。
因为桓容的坚持,运粮队严守军纪,没有抢割当地稻麦。
右军上下吃的仍是从兖州带来的军粮。没有肉汤搭配,好在蒸饼管饱,比起别的队伍,待遇已是相当不错。
刘牢之捧着一碗咸汤,蒸饼夹着咸菜,和普通步卒一样的伙食。连日在烈阳下操练,皮肤更加黝黑,不是身上的铠甲,压根认不出他是军中将官。
“将军。”曹岩走上前,取出绢布裹着的竹简,道,“战功已上报,此乃凭证。”
刘牢之咽下蒸饼,喝下半碗水,擦擦嘴,唤来一名部曲,道:“请丰阳县公来。”
“诺!”
按照常理,桓容现为刘牢之下属,后者本不该这样客气。
奈何桓容之前“风头”出得太大,带着一支千人的队伍,依靠竹枪竹盾斩杀七百余贼寇,己方伤亡不到两百,这样的战果简直惊人。不只是刘牢之,左军将官对桓容都客气了几分。
杀一是贼,屠万成雄。
经士卒口中传扬,桓容“水煮活人”的凶名竟变成威名。
没有人再议论桓容的残暴不仁,反称他有秦汉勇烈之风,值得推崇,更值得大家仿效学习。
当然,这种推崇只在晋军之内。
换成鲜卑胡,别说敬佩,简直快将他传成了“杀神”。
照面就能杀掉几百,用的还是竹枪竹盾,换成铁器长矛,岂不是杀得更多!
侥幸逃跑的贼匪和溃兵将竹枪阵传得神乎其神,桓容坐在武车上的举动,也被认为是成竹在胸,高深莫测,压根不将千余的敌军放在眼里。
“遇上那辆黑色的大车,不能找死的往上冲,赶紧跑!”
“听说那人是遗晋大司马的嫡子,腰围三丈,青面獠牙,夜半要吃生肉,竟是比羯族还要凶狠!”
甭管汉人还是胡人,对八卦的热衷程度都很惊人。
上嘴皮碰下嘴皮,好好的一个俊秀郎君,竟成了凶神恶煞之辈。
晋军在武阳停驻,秦璟留给桓容的部曲发挥优势,凭借和胡人“打交道”的经验,连续抓到三波慕容鲜卑的探子,得知北地最新的八卦流言。
听完部曲转述,桓容的第一反应是不信,第二反应是无语。
下意识摸摸脸,虽说他不是那么注重长相,可大好青年被说成是青面獠牙状似凶鬼,这感觉当真是难以形容。
抓获的探子被带到刘牢之跟前,详细拷问之后,全部送到郗愔的营盘之中。
刘将军做得光明正大,理所当然。
桓容没有提出异议,邓遐朱序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军中各有山头。
大家都晓得郗刺使和桓大司马不和,刘将军是郗刺使的铁杆,把人送到郗愔面前实是无可厚非。
至于郗刺使会不会把人交给桓大司马,不是他们该关心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