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书]落花风雨古人诗-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完颜绪想了想,这两本书都是很经典的圣人之言,并无不妥,遂点头答应下来,为了避免满都行事不过脑子,还主动提议道:“需要我安排你们见一面吗?”
  完颜绰摇了摇头,想也不想就很干脆地拒绝了。他现在的身份太过敏感,既然已经辞去了忠孝军的统帅一职,怎么也不该继续跟旧部有所牵扯,想来,完颜诺若不是沾染了他这一层关系,估计也不会有这一场牢狱之灾。
  “别担心,我会吩咐牢吏们暗中照应,绝对不会苛刻了完颜诺的。”
  完颜绰闻言,暗中松了口气,这样就好。以完颜绪一国储君的身份,他要保的人,底下人怎么也不会太过明目张胆地虐待,完颜诺在狱中,至少免了性命之忧。怕只怕完颜诺困于囹圄,得知自己辞去忠孝军的统帅一职会忍不住胡思乱想,完颜绰托完颜绪送去的一卷《左氏春秋》,亦是在隐晦地提点完颜诺,这一切不过是权宜之计,暂且稍安勿躁。
  完颜诺不愧是完颜绰一手提拔培养起来的心腹,看到世子爷托人送来的书卷,完颜诺就明白了世子爷的用意,遂安下心来,即便身处囹圄之中,依旧处之泰然,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每天作息规律,只是忽然发奋刻苦起来,成日手不释卷,完颜绰得知后更是深感欣慰。
  孺子可教也,倒不枉费他之前在完颜诺身上花费的那么多心思。
  解决了完颜诺的事,完颜绰终于可以稍微松一口气,现在他主动上交了兵权,无事一身轻,整日里除了吃喝玩乐,纵情声色,似乎也没什么消遣,虽说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但耐不住身边有一头不甘寂寞的狼时不时需要投喂,倒是让完颜绰好生头痛。
  当日,完颜绪上门来兴师问罪,指责完颜绰沉迷酒色,不务正业,遂严令禁止他再去迎春阁寻花问柳,也不准再一掷千金请一大堆歌儿舞女回府上寻欢作乐,堂堂的荣王世子,整日泡在脂粉堆里,成何体统!
  完颜绰虽然心中不服气,但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违抗完颜绪的命令,遂罢了宴会和歌舞,不过这酒却没能禁下来,依旧照喝不误。
  得知此事后,最为高兴的莫过于姜邺了,虽然明知道他们家绰儿请一大堆莺莺燕燕回府,左拥右抱,也不过是捧场作戏,但姜邺就是看不过眼,满心都不是滋味,后来干脆眼不见为净,白日里就待在偏院里习武,不管是打拳或是练剑,姜邺招招都带着戾气,惹得府上伺候的下人们个个见了他都低头绕着走,不敢近前。直到夜里回屋后,没了闲杂人等,姜邺才会按耐不住,抓住完颜绰往死里折腾,惹得完颜绰有段时间一见到他就忍不住狂翻白眼,气不打一处来。
  现在好了,府上再也没有了那堆碍眼的歌儿舞女,姜邺巴不得时时刻刻缠着他们家绰儿寻欢作乐,当然,主要是醉酒后的绰儿在酒气烘托下显得更加风情万种,蛊惑人心,姜邺见了根本把持不住。
  抱着怀里的软玉温香,姜邺忍不住想,若是日子能一直这么轻轻松松地过下去,一生一世一双人,该有多好,绰儿不用再操心什么家国天下,他也不用再理会什么江湖纷争,就他与绰儿两个人,生同裘,死同穴,姜邺这一生,再无所求了。
  可惜,天不从人愿,分离总是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第102章 叛乱四起

  想当日; 金国朝野上上下下; 有志一同,均主张与蒙古议和,不仅送上了公主入蒙古和亲; 巩固两国邦谊; 而且自以为大方地对蒙古大军侵门踏户的粗暴行为既往不咎,放任蒙古大军劫掠后从容退去,金国百姓们闻之,莫不愤慨难平。
  自此; 河北山东等地的地方豪强们纷纷并起,如雨后春笋一般,在短时间内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地方割据势力; 颇有几分藩镇割据的意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既然朝廷软弱退缩,姑息纵容; 不能保护百姓; 百姓们为求自保就必须得自己练兵保护自己,长此以往; 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说来也是挺悲哀的一件事。
  然而更让金国国主和文武百官们头疼的是,这些地方割据势力,全都自成一气,根本不受金国朝廷所节制; 蒙古人来了打蒙古人,英勇杀敌,颇有几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勇气概,然而面对金国朝廷派去招安的使者,又马上变得趾高气昂,不与谈判,言辞拒绝了朝廷的招安,搞得金国朝廷内外交困,进退为难。
  在这当中,势力最大的当属盘踞辽东,由契丹人耶律留哥领导地方割据政权,这里本来就是原辽国契丹人的故土,不服女真人的统治由来已久,耶律留哥起兵后,当地的契丹人群起响应,纷纷表态拥护耶律留哥自立为王。
  耶律留哥一想,当初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不过也是凭借着族中子弟万把来人,就敢起兵抗辽,不仅一举灭了辽国,而且还分出余力,南下攻宋,打得宋国节节败退,招架无力,不得不建炎南渡,后来才有了如今的蒙、金、夏、宋,四分天下的局面,如今他麾下拥兵十余万,盘踞辽东,复国大业,尚可一图。
  天下大乱,形势大好,耶律留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之便,自称辽王,态度嚣张地斩杀了中都派来招安的使者,明目张胆地反了。
  一时间,金国朝野震怒。
  不论耶律留哥是想趁此天下纷乱之时复国也好,还是想要趁此列国纷争之际建功立业也罢,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金国国主不可能视若无睹,放任自流,与群臣商议之后,直接把耶律留哥定位成犯上作乱的逆臣贼子,下旨派大军征剿。
  一不做,二不休,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谋逆造反都是诛连九族的大罪,耶律留哥知道金国国主不可能放过自己,索性听从了手下谋士的建议,派使者北上,联络了蒙古国国主,两人在大兴安岭地区的某处秘密会晤,折箭为凭,歃血为盟,敬告上天,共同对付金国。
  金国国主闻之,勃然大怒,下旨派辽东宣扶使蒲鲜万奴出兵征讨。
  蒲鲜万奴是心里有苦说不出,他现在虽然占着一个辽东宣扶使的名头,但是手下兵士还没耶律留哥一半多,让他去征讨耶律留哥,那跟自寻死路有什么区别?奈何圣旨已下,抗命不遵,也是得掉脑袋的。蒲鲜万奴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领兵征缴耶律留哥。
  其结果,当然是大败亏输。
  蒲鲜万奴心里很清楚,以他这点人马,根本没办法与耶律留哥麾下的精兵悍将相抗衡,所以出兵征讨一事,完全就是随意应付了事,耶律留哥手下不乏能人异士,估计也是看出来了蒲鲜万奴的心思,两方军队摆开阵势,整军列阵后,很有默契,随便比划了两下就鸣笛收兵了,互相都没有损伤到元气。
  盘踞辽东的耶律留哥叛乱后,连带着金国境内好几股地方割据势力都开始蠢蠢欲动,这时候,金国朝廷若是不能有效遏制住这股势头,不用蒙古大军卷土重来,大金,怕也是离亡国不远了。
  金国国主怨恨蒲鲜万奴出兵不出力,遂连下三道圣旨,命令蒲鲜万奴速速平定耶律留哥的叛乱,如若不然,就要给蒲鲜万奴定罪。
  蒲鲜万奴明知不敌耶律留哥,不愿白白送死,又怕金国国主怪罪,连累一家老小枉送性命,想来想去,也不知道是听了哪位高人的建议,索性学着耶律留哥一样,干脆也竖起反旗造反了,不仅如此,还发兵攻占了金国的几个州县,建立了一个令天下人啼笑皆非的大真国。
  消息传来,金国国主气得吐血不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硬生生气昏了过去,满朝文武又是好一通手忙脚乱。
  显而易见的是,对于金国来说,如果任由耶律留哥哥跟蒲鲜万奴折腾下去,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兴兵起义的东北老家基本上就等于完全丧失掉了。与蒙古一战,寡不敌众,丧师辱国,还备受屈辱地送公主去和亲,金国国主知道,这么一搞,自己在史书上不会留下什么好名声,但如若他放任这些乱臣贼子胡作非为,分裂国土,待百年之后,又有何面目见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像耶律留哥和蒲鲜万奴这等乱臣贼子,天下人人得而诛之,金国国主痛定思痛,决意不惜一切代价,出兵平叛。
  可现在金国面临的问题是,朝中无良臣,军中无良将,该派谁去镇压叛乱,朝中文武百官争得是面红耳赤。
  国难当头,这时候还在考虑派谁去有多少油水可捞?计较怎样运作能见缝插针地安排自己人进去,进一步巩固扩大权利?站在大殿上,听着这些乌烟瘴气的朝政议论,完颜绪心里满满的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慨。
  这时候,完颜绪才深切地体会到,为什么满都会说这些久居朝堂的高官们都是尸位素餐的国之蛀虫?为什么满都整日沉迷酒色,自陈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愿长醉不复醒?他现在也有同样的感觉。
  若是有朝一日,大金亡国了,定然也是因为这群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的满朝诛公!完颜绪心中恨恨难平,从心底生出了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的豪气。
  就在满朝文武为了领兵人选争论不休时,完颜绪由始至终一直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沉默以对,不发不语。
  后来还是大将胡沙虎站出来建言,推荐了曾经领兵西驰夏国,北击蒙古,立下了赫赫战功的荣王世子,完颜绰。
  完颜绪闻言皱眉,他并不是觉得完颜绰领兵平叛有什么不合适,相反,他很信任这个手足兄弟,就连战无不胜的蒙古大军都没能从满都手上讨到甜头,更何况是一群就势聚集起来的乌合之众?完颜绪相信,若是真由满都领兵,肯定用不了多久就能顺利平定蒲鲜万奴和耶律留哥的叛乱。完颜绪想不通的是,胡沙虎不是一贯跟满都不合吗?怎么会好心推举满都领兵,为此甚至不惜把满都夸成了百年难得一见的良将,听着就令人浑身不舒坦。完颜绪可是知道,当初在紫荆关,满都还差点把胡沙虎军法处置了?胡沙虎这人,目光短浅,小肚鸡肠,根本不像是能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而放下个人恩怨的人,曾经结下了这么大的仇,现在一改之前提起满都的名字就咬牙切齿的态度,力保推荐,若说没阴谋,完颜绪不相信。
  正想开口帮满都谈谈胡沙虎的口风,还未等完颜绪开口,金国国主就已经下了决定,再度启用荣王世子,要他赶紧准备,不日出发,平定蒲鲜万奴和耶律留给的叛乱。
  金口玉言,金国国主一开口,此事就这么定下了,再无转圜的余地。
  退朝后没多久,圣旨便下发到了完颜绰的府上。
  完颜绪生怕整日醉心酒色的满都会抗旨不遵,或是闹出什么别的事端来,散朝后甚至都没回太子府换下朝服,慌慌张张地赶来了完颜绰府上。
  彼时,完颜绰正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今夕是何夕,面对前来宣旨的内侍太监,醉成一滩烂泥的完颜绰根本站不起身,也没办法跪地接旨。
  宣旨官正左右为难之际,太子殿下到了,也适时给他解了围。
  “把圣旨给本宫,本宫来宣。”完颜绪身为一国之储君,对外向来是不假辞色,此时故意摆出一副东宫太子的派头来,更是糊得宣旨官不敢有任何怨言,乖乖就范。
  替完颜绰接过了圣旨,完颜绪背过手,如鹰般锐利的眼光直直地看向宣旨官说道:“回去复命吧,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相信你自己心里也清楚。”
  长期在深宫中伺候的內侍哪个不是人精,当即就明白了完颜绪的言外之意,躬身道:“太子殿下放心,小的绝不敢胡言。”
  完颜绪点了点头,给身后跟随而来的完颜承晖使了一个眼色,完颜承晖心领神会,从怀中摸出了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分量不轻的银两,笑着递给了宣旨官,道:“有劳公公了。”
  得了赏钱,宣旨官更是半点怨言都没有了,笑着接过后,复又向完颜绪行了礼,这才面带笑意地离开了。
  “思退,给你们世子爷准备的醒酒汤呢?多端几碗过来!”
  思退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转身端醒酒汤去了,似乎每次太子殿下登门,总是看到他们家世子爷醉得不省人事的模样,可怜了世子爷的一世英名。
  

  第103章 时无英雄

  连着三碗醒酒汤下去; 完颜绰都快给喝吐了; 完颜绪和完颜承晖一个按手,一个强灌,七手八脚地折腾了好半晌; 完颜绰才终于悠悠转醒; 不过还是一副醉眼朦胧的迷糊样,看得完颜绪哭笑不得。
  “醒醒!醒醒!这都什么时候了?”一提起这完颜绪就心头火起,根本按耐不住自己的脾气,抓着完颜绰的衣领想把人拉起来摇醒; 动作太大,互相拉扯间,本就衣衫不整的完颜绰这下更是春光外泄; 露出了从脖颈绵延到胸膛的紫红色吻痕,密密麻麻,印在完颜绰白皙细腻的肌肤上,显得有些触目惊心; 完颜绪当即就愣住了; 完颜承晖更是满脸尴尬,不敢多看那一身的暧昧痕迹; 慌忙移开了视线。
  已经明令禁止了满都去迎春阁寻花问柳,相信,在他的威逼利诱下,满都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带歌儿舞女回府上寻欢作乐,那么这一身激烈欢爱后的痕迹又是怎么来的?完颜绪生气; 气满都不知自爱,堂堂的大金国荣王世子,整日沉迷酒色不说,还自甘堕落地在府上豢养面首,简直是成何体统!
  完颜绪早已过了少不更事,懵懂无知的年纪,正相反,身为堂堂的金国太子,自他懂事成年后,就不断有居心叵测地人锲而不舍地往他身边送各种各样的美人,这当中,有温柔小意的江南姑娘,有绝代风情的西域胡姬,有落落大方的塞北女子,当然不乏柔媚入骨的俊秀小生,完颜绪从没将这些闲暇时用来打发时间的玩意儿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他并非是贪恋美色的人,但偶尔碰上个合心意的,也会把人留下,养在后院里,即便如此,跟中都其他的纨绔子弟相比,完颜绪依然显得有那么些清心寡欲。但这并不表示完颜绪什么都不懂,满都身上的痕迹太张扬,由不得人不过多联想。
  “思退!”完颜绪深呼吸了好几口气,这才按下了心头熊熊燃起的怒火,如若不然,他怕自己会忍不住粗暴地把满都弄醒,狠狠地质问他这段时间到底在干什么!
  太子殿下的脸色已经黑得不能再黑了,思退心里明白,姜邺这事怕是瞒不住了,都怪世子爷,一味纵着那万魔窟的小魔头,把人惯得越来越没规矩,都开始蹬鼻子上脸了,这一身的暧昧痕迹,别说太子殿下看了会震怒,就是他这个下人也觉得满心气不过,想那姜邺不过是一江湖无赖,何德何能,竟然可以染指世子爷这般人物?
  即便满心愤慨,思退也有自觉,身为下人,断没有对世子爷的私事说三道四的道理,面对完颜绪的厉声质问,思退避而不答,直直跪倒在地,面无表情地说道:“请太子殿下请息怒!”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完颜绪气得都快失去理智了,但他还没有忘记,思退是满都的心腹,正所谓,打狗还得看主人,除非完颜绪已经决定了要跟满都正式翻脸,不然即便他是金国太子,思退都不是他能够随意处置的。
  思退低着头,闭口不答。
  完颜绪目不转睛地盯着思退,眼带威胁,摆出了一副逼问的姿态,不达目的不罢休,渐渐的,思退有些扛不住了,额头上也开始不断冒冷汗。
  关键时刻,还是完颜绰及时开口替他接了围,面无表情地看了完颜绪一眼,冷声说道:“忽鲁,差不多就行了,你管天管地,难不成还要管我晚上跟谁睡在一起吗?”
  完颜绪差点儿让这句话给硬生生气晕过去,想也不想就开口反驳道:“满都!你可别忘了,你乃是堂堂的大金国荣王世子,宗室贵胄,做事之前先好好想想,不要平白辱没了自己的身份!”
  身份?这恐怕是完颜绰有生之年听到的最不伦不类的称谓了,他能有什么身份?他,什么都不是。
  “如若不然呢?”抬头看向完颜绪时,完颜绰根本毫不掩饰目光里的嘲讽之意,以完颜绪的能力,自己是什么身份,完颜绰不相信对方会一点都不清楚,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得不让人怀疑完颜绪是不是别有用心。
  完颜绪被满都眼里浓浓的嘲讽之意深深刺痛了:“满都,你什么意思?”
  “忽鲁,你我都是聪明人,很多话,不用说得太明白。”完颜绰转头,对着一直跪在地上的思退挥了挥手,示意人赶紧离开,免得继续留在这里遭受池鱼之殃。完颜绰心里很明白,完颜绪跟他有儿时一起长大的情谊在,不会随便跟自己发火,但其他人就不一样了,思退一个下人,很容易就会被无辜迁怒。
  思退会意,躬身行礼后,脚步匆匆地离开了。他要去找姜邺算账,这一切都是这小魔头惹出来的,不找罪魁祸首说道说道,他咽不下这口气。
  完颜绪默默看着,没有多言。
  气氛,瞬间尴尬起来。
  完颜绰依旧是一副懒洋洋,没有清醒的模样,状似随意地整了整衣衫,没事儿人一样地跟完颜承晖打招呼,笑得很是妖孽,眼波流转间,尽是掩不了的风华。
  完颜承晖不禁讪笑,此时此刻,他很能理解太子殿下为何会这么震怒,因为就连他也跟着有些头疼起来,像世子爷这般混不吝的性子,肆意妄为,胆大包天,日后也不知道会闯下什么滔天大祸来。
  完颜绪知道满都心有不忿,任谁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身世,估计也会怀疑人生,相比之下,满都依然愿意在大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这等觉悟,已然足够,完颜绪无法再对满都有所苛求。
  “满都……”完颜绪满心的话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无奈长叹了口气,喃喃道:“你……好自为之……”
  除此之外,多说多错,完颜绪也不知道该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心意。
  完颜绰皱眉,满脸不解地看着完颜绪,这是放任自流,不再多管闲事的意思吗?那他跟姜邺以后都不用再藏着掖着,遮遮掩掩了吗?
  完颜绪若是知道自己未能言明的提点会被如此曲解,估计能硬生生气吐血。
  眼见气氛又将进一步陷入僵持,完颜承晖见缝插针地适时开口,帮完颜绪向世子爷道明了来意:“世子爷,宫里来了圣旨,命你不日出征,平定蒲鲜万奴和耶律留哥的叛乱。”
  完颜绪还以为满都会毫不犹豫地拒绝,谁知道满都闻言,只是偏头想了想,然后才慎重地表态道:“要我领兵平叛,可以,但是驻扎在西京的十万忠孝军不能动,请陛下另外给我二十万人,不然这仗没办法打!”
  请兵二十万,是完颜绰的保守估计,耶律留哥盘踞辽东,手下就有大军十余万,且个个都是契丹族勇士,战斗力强悍,蒲鲜万奴再是不济,破船还有三分钉,哪怕都是群乌合之众,十万人还是有的,零零总总,叛军加起来超过二十万,为求万无一失,不带个二十万兵马,完颜绰不敢贸然出征,让他大金国的女真勇士们白白送死。
  完颜绪心里明白,忠孝军驻扎西京,是为了替大金守好国门,防范蒙古大军卷土重来,一鼓作气杀到金国的心脏,中都。但是很可惜,以大金国现在衰败的国力,哪儿还抽调得出二十万兵马。
  “满都,二十万兵马实在是……”
  完颜绰也知道自己提这样的要求有些为人完颜绪,不过没办法,没有二十万人,出征平定叛乱根本是痴心妄想。
  完颜绪细细盘算了一下,沉吟道:“以金国现在的国力,最多能抽调拼凑十万兵马。”
  完颜绰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深感无语,反问道:“如果忽鲁你能保证这十万人都像忠孝军的兵士一样骁勇善战,那我也没意见。”
  关键是,临时抽调出来,东拼西凑的平叛军,别说是跟忠孝军一样骁勇善战了,有没有真正的战斗力都还两说,完颜绰实在不放心。
  完颜绪苦笑,满都的考虑无可厚非,他也只能在进宫向父皇陈情试试看,但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丑话说在前头,完颜绪一开始就把话说明白了,让满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如果不能要到足够多的士兵,还是得乖乖领兵出征,不然就是抗旨不遵,没人能保得了他。
  完颜绰勉为其难地同意了。
  本以为完颜绪进宫怎么也能帮自己多要点兵马,就算凑不齐二十万,应该也能差不离多少,没想到,完颜绰还是太天真了,也不知道完颜绪是怎么向金国国主进言的,金国国主忽然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折中办法来。
  金国现在内外交困,完颜绰狮子大开口,直接要求抽调二十万兵马给他平定叛乱,难上加难,金国国主想尽了一切办法,东平西凑也只能匀出十万人来,完颜绰已经明说了,要让这十万人跟随他出征平叛,肯定是不够的,那还能怎么办呢?
  关键时刻,又是胡沙虎站出来进言,不如就让驻守在西京的忠孝军跟随荣王世子一起出征平叛,众所周知,荣王世子一手训练出来的忠孝军是金国最强的战斗力,连克蒙古大军,从未有过败绩,由荣王世子统领忠孝军出征平叛,对付耶律留哥和蒲鲜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