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国家很缺人才;考县试时不要求廪生作保已经算陛下宽宏大量。
  此次府试,也为了拔擢更多的考生,只要其答卷水平高于府试要求,不看名次;皆可录取。
  此前很多年,每次府试只规定录取五十人。第五十一名和上一名其实并无多少差距;能否录取全在知府大人一念之间。
  陛下今年施行了新政;府试录取的学生人数大概会比之前多一半不止。
  但若是基层官员的人数充裕了;那科举制度就会恢复以往的严苛。
  黎锦依然一大早赶到了镇上,陈西然还在茶楼二楼的雅座等他;与上次不同;许子帆和周祺也坐在桌边。
  他们几个一起互保两次了,关系也算亲近一点。
  “阿锦!”
  黎锦拱手回礼:“我来晚了。”
  许子帆笑道:“我们几个也是恰好在此处碰到,阿锦何来‘晚’之说?喝点热茶;驱散寒气。”
  “多谢许兄。”
  府衙负责放榜的衙役早就准备好了,时间一到,立刻鸣锣放鞭炮;伴随着围观人群喜气洋洋的‘放榜了’,红绸由下往上,逐渐掀开。
  黎锦在二楼;心随着那红绸往上飘,悬在嗓子眼儿,垂在腿面上的双手也不自觉握成拳。
  红绸分明已经飘过,但他眼前仿佛还残留着虚影,导致他没有第一时间就把放榜的内容看个仔细。
  还是紧张了,黎锦想,而且心情比上次县试放榜还要焦灼。
  如果说他上次只想着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寒窗苦读不能白费,那现在就是不想让秦慕文失望。
  只有考中‘甲等’,才有资格在府城的内城部分租房买房。内城居住虽然规矩多,夜晚还不能出门,但安全系数也高。
  此前宋先生跟他说的话他并没有左耳进右耳出,但县试和府试中间隔了一个多月,他若是依照宋先生的建议去府城念书,秦慕文和孩子该怎么办?
  时间太过紧迫,府城房子也不好找,包子如今才十个月大,根本经不起来回奔波。
  所以,当时黎锦只能委婉的拒绝了宋先生的好意。
  但院试每三年两次,黎锦打算明年报考院试,今年就正好可以带着夫郎和小包子定居府城。
  等他考取了秀才功名后,倒是可以再回镇上来,不管是教书还是编纂算学入门书籍,都比现在的生活要好上许多。
  黎锦刚回过神来,就听到下面有人高呼:“壹佰叁拾贰!壹佰叁拾贰!跟上次的案首是同一个人!”
  陈西然他们几个显然也听到这句话,但都每来得及表态,一个个趴在窗子口,努力在大小两个圈中寻找自己的考号。
  下面的人群还在喊:“壹佰叁拾贰!咱们镇子又出案首了!”
  黎锦有一瞬间的微囧,他没想到乡亲中有人居然会记得他的考号。
  但这并不妨碍他喜悦,案首啊,这比他预估的‘甲等’名次还要好。
  黎锦把内圈的考号扫了一遍,发现邹秀杰位列第七,这也算是个不错的名次了。
  但若是最后一场没有被影响,说不定他的排名还会更靠前。
  许子帆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名次,他明显松了一口气。
  等到陈西然和周祺也找到了自己名字的时候,他才说:“恭喜阿锦再次摘得案首,我这回终于上榜了,是十九名。”
  陈西然道:“我刚好是五十一名,幸好今年知府大人格外开恩,谢天谢地。”
  周祺说话的时候都有些颤抖,“我在倒数第二,终于可以成为童生了。”
  “恭喜诸位了。”黎锦笑道,“按理说我该请诸位吃酒,但今日急着回家接待送捷报的官爷,改日我一定请客。”
  “恭喜阿锦,这顿酒宴我是一定要去的。”
  =
  黎锦回去后,衙役果然没多久就赶到了,与上次流程差不多,只是此次黎锦给的‘喜钱’更多了。
  毕竟报喜的衙役可是从府城大老远赶过来的。
  那人掂量着这喜钱的重量,心想,案首果然不愧是案首,文章写得好,更会做人啊。
  他也投桃报李,去黎锦的书房,小声说了句:“此次府试评卷的时候,知府大人严惩了一位主考官,据说跟争夺案首之席有关。”
  黎锦愣了愣,没想到这位官爷如此实在,赶紧多加了一份喜钱。
  “多谢官爷,在下此后会多加注意。”
  “这你也别担心,咱们知府大人最是惜才,只要你文章做的好,知府大人就保着你!”
  那衙役说完这些,喝了杯茶,就准备回去复命了。
  其实衙役自己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严惩’的,不过儒教学的其他考官都知晓,因为这件事,知府大人直接把原本应该位列第二的学生,直接贬到第十二。
  知府大人已经派人查清楚,和明辉(儒教学主考官)的女儿即将要说亲,郎君就是这第一份答卷考生老师的长子。
  原本应该今年年初定亲的,但因为和明辉被选为考官,他们两家便故意假装没有联系,实则就为了这次府试。
  之后知府又派人暗访了几位考官,他们跟冯山鸣的说法完全一致,他们都是看着冯山鸣把黎锦的答卷放在第一位的!
  人证物证俱在,肯定就是和明辉动的手脚!
  所以说,这年头还是正直的人多。
  听到知府大人拟定的排名消息,和明辉脸都白了,却因为私自调换答卷顺序,一个字都不敢多言。
  这本来就是和明辉的错,虽然不能依照律关押他,但知府大人也有更让人痛苦的手段。
  此次和明辉弄巧成拙,自己败坏了名声不说,那学生也与‘甲等’无缘。
  而学生的老师(此前要求主考官做点手脚的人)则因为今年门下没有出府试‘甲等’的学生,在府城这地方就竞争不到好的生源,只会一年比一年败落。
  少尹当时听到知府大人的决策,小声询问:“这样是否太过了?”
  知府眼睛一瞪,居然流露出些许狠戾之色:“太过?科举考试可是寒门子弟唯一出人头地的方法,和明辉这么做,怎么不想想那被他耽误了的案首?”
  若是黎锦的字只是整齐,而不带风骨;若是黎锦的策论写的只比其他人出色一点点,不仔细看就会忽略掉这块璞玉……那和明辉的手段肯定能直接得逞。
  知府说:“那时,我可能就会把一份本来是案首的答卷,贬为乙等。”
  毕竟甲等只有十份答卷,此前考官们共挑出十二份,为的就是选出其中之十。
  少尹听到这话,急忙认错,说自己不该多嘴。
  知府却没怪他:“你年纪还小,多磨练一段时间就好了。”
  “多谢大人提点。”
  =
  翌日,黎锦先去拜访了宋先生,说明自己想去府城呆一年的打算。
  宋先生十分高兴,当下就修书一封,给了黎锦:“我之前就在府城的书院学习过,与那里的教谕有些交情。你带着这封信去,再加上你双案首的名头,书院肯定会收你。”
  黎锦急忙道谢,眉目中全都是诚恳,丝毫不见拿了两个案首的骄傲和自负。
  “县试和府试连中案首,在之后的院试中,学政(院试的评卷人)也会给知府和县官面子,不会把此前的案首刷下去。
  黎锦,你的秀才之位肯定是跑不了的。”
  黎锦正色道:“学生依然会全力以赴。”
  宋先生见他如此沉稳,觉得黎锦此后肯定非池中物。差点开口就要把自己想要跟黎锦联姻的想法说出来。
  但一想到妻子的态度,再加上自己答应了妻子再等两年,最后他还是忍下了。
  黎锦见宋先生欲言又止,所幸他不是一个喜欢追问的人,这件事就这么翻篇了。
  黎锦又给了宋先生一两银子的束脩礼,这才告退。
  之后,黎锦去了杏林堂,他跟掌柜的约好,若是同意出售‘消食丸’的方子,那就会在今日午时之前来杏林堂详谈。
  原本黎锦并不想靠卖药方赚钱,此前他开药的方子都是直接留在医馆里,任由吴大夫和周贵查阅。
  再说了,消食丸的方子又不是他研究出来的,所以他也不想据为己有。就跟他写诗不愿意借鉴自己上辈子背过的名诗是一个道理。
  但这次是掌柜的主动提起,再加上黎锦现在正缺钱。
  黎锦也是个普通人,还没孤高冷清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就算他心里有个疙瘩,也只能先卖掉这方子了。
  不过,他写下方子的时候,最开头一句就是:“此方来自一本无名古籍,并非黎锦所创。”
  大山楂丸的方子在他上辈子也没有专利,已经属于科普类的药方。这倒是可以减轻一点黎锦的心理负担。
  掌柜的笑道:“黎大夫虽然不是原创,但也有传道之恩,不必对自己要求太严苛。”
  掌柜的其实说的没错,现在医馆大夫手上的方子有几个是自己原创的?
  黎锦收下一张五十两的银票,苦笑说:“多谢掌柜安慰。”
  午时过后,黎锦请同窗几人去百食坊吃饭,又去隔壁的酒家抱来一坛上好的酒酿。
  他说:“不出一旬我就要跟举家迁去府城,在这里先跟各位说声告别。”
  陈西然惊讶了,但他更多的是欣喜:“我也打算去府城。”
  许子帆和周祺则会去县城,每个人都做好了打算。
  等到聚会结束,黎锦找小二要了杯浓茶,坐在原地醒了会儿酒,这才坐着李柱子的牛车晃晃悠悠朝家里赶去。


第75章 
  当晚;黎锦把银票拿着给秦慕文看。
  少年微扁的杏眼瞪圆;说:“阿锦哪儿来的这么多钱?”
  黎锦说:“我把消食丸的药方卖了,换来五十两银子。”
  秦慕文没再去看那张银票,纵然那是他出生以来见过的数额最大的钱了。
  因为他明显更关注自家夫君,他能察觉到黎锦的情绪。秦慕文为黎锦解开盘扣;又端来水给擦脸。
  他的声音温软,带着抚平人心的魔力:“阿锦,为什么有些不开心?”
  黎锦说:“因为大山楂丸的药方不是我所创,只是我在一本古籍上看到的,如今却卖药方赚钱,心里有负罪感。”
  秦慕文抱住他;依然是温软的语调,“我之前很喜欢看杂书;正好有关于此方面的介绍。”
  他顿了顿,说道:“大有裨益的独创秘方在京城一般都可以卖上千两;再不济,只要是独创的,至少都可以卖三百两银子以上。
  至于那些非独创的药方;且看效用如何;五十两到一百两之间定价都可以。
  阿锦提前说了自己的方子不是独创,再加上咱们镇子小;所以掌柜的才给你五十两。”
  黎锦一愣,原来掌柜的之前说的那句话根本不是宽慰,而是行内的定价本就是如此……
  不得不说;黎锦跟自家小夫郎接触的越久,就能发现他身上更多吸引自己的地方。
  之前心里的疙瘩被秦慕文这句话完全解开,让黎锦有点跃跃欲试,甚至还想去卖个做皮蛋的法子。
  不过他也仅仅是想想而已,这样的来财方式,他不想再经历第二遍了。
  但若是他能根据《九章算术》和自己脑海中的知识,编撰出简化版的启蒙算术,那样应该可以赚不少银子。
  秦慕文凑近了,说:“阿锦,今日喝了酒。”
  “恩,你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的酒吗?”
  秦慕文惊讶:“可是阿锦根本就没有带酒回来。”
  黎锦直接吻上去,两人鼻息交接:“尝出味道了吗?”
  秦慕文原本可能想羞涩一下,但思维被黎锦的话带跑,他居然认真思考了一下,然后摇头:“没有。”
  黎锦强忍着才不去欺负他,他家小夫郎怎么如此乖啊。
  黎锦洗了澡后把人抱在怀里,跟他说自己的打算。
  “我明日从水路走去府城,先去挑好房子,然后等我回来接你和包子。”
  小包子原本都睡着了,结果听到黎锦说了‘包子’两个字,他知道在叫自己,居然突然睁大眼睛,“嗲嗲。”
  黎锦赶紧把小包子抱起来,哄他睡觉。
  幸好小包子平常没这个点儿醒过,身体的生物钟让他没醒来多久,又很快睡着了。
  秦慕文指了指睡着的小包子,小声说:“他现在知道‘包…’是在叫他,机灵着呢。”
  黎锦沉默了一下,只想感慨自家崽怎么这么聪敏啊。
  他之后说话若是涉及到包子,都用黎若来代替了。果然,小包子还不知道自己大名就叫黎若,对这两个字丝毫没有反应,睡得很香。
  第二天一大早,黎锦把秦慕文和孩子托付给李柱子的媳妇照顾,道谢后便带着干粮,背着箱笼,前去镇子上。
  镇上其实有个船舶的停靠点,但还不算码头,此前中秋放河灯都是在那里放的。
  原本元月十五镇子上也有庙会,但那时候距离二月县试已经没多久,又是寒冬,最后他还是选择跟夫郎和孩子呆在烧了地龙的家里。
  从镇子上到府城的外城,顺风的话,只需要一个白天的时间。
  但若是不顺风,那就得晚上把船停靠在岸边,自己找个寺庙或者客栈住一晚上。
  水路沿途大多就是山,有客栈的几率不大,大部分有经验的船家都会选择在临近府城的寺庙借宿。
  这还是黎锦第一次坐古代的船,没有任何动力设备,只靠着一根竹篙,就能平稳的漂浮在水面上。
  出了镇子后,河流的宽度剧增,流速也更加湍急,河岸两边的景色像画布一样,一寸寸展现。
  黎锦站在船头,背着手,风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但他却好像一点都感觉不到冷一样,只顾着欣赏周围的景色。
  无非就是好山好水,但却能在半山腰看到若隐若现的青瓦飞檐,让人仿佛置身画中。
  黎锦突然想作画了。
  船家说:“读书人,别吹风太久了,容易着凉。”然后他招呼船头的老太太给黎锦一碗姜汤,“喝了这汤,你再看也不晚。”
  黎锦笑着道谢:“多谢了,我第一次坐船,此前没未过如此美妙的景色。”
  “俺们天天见,都觉得这没啥了。不过,初春那会儿,山上的雪还没化,河里的冰都化了的时候,看到的景色才是真的好看。
  但是那会儿俺们不敢行船,直到有船能漂到府城又漂回来,俺才敢出船。”
  要不然河里没化开的冰可以把船撞个大窟窿,到时候连人带船都沉入河中,这就要命了。
  黎锦说:“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船家还是第一回 见到如此好说话的年轻人,他说:“你跟其他人不一样,之前我还载过一个读书人,他嫌俺不会说官话,一直假装听不懂俺说话。
  俺当时以为他真的听不懂,结果送他到了府衙,接他的人也也是一口咱镇子的方言。”
  黎锦再次沉默,最后只能生硬的转了话题:“这天都快黑了,咱晚上住哪儿?”
  船家此次主要运一些镇子上特产去府城,捎带一个人,还能多赚一笔钱,他也很乐意。
  船家听到黎锦问话,果然忘了刚刚自己想说什么,他回答道:“前面拐过去有个寺庙,我一会儿就停那旁边,我们直接睡船篷里。
  你是读书人,可以去寺庙借宿,不收钱的。”
  黎锦点头应下,古时很多考生都在考进士之前,选择到处游历。
  寺庙对读书人确实很友好,甚至有的人家里房子漏雨,就会长时间的住在寺庙念书。
  故此,古时很多文人墨客与僧人关系和谐。甚至成为挚友。
  天还没完全黑下来的时候,黎锦就下了船,背着行囊,爬了三百多级台阶,到了寺庙门口。
  扫地的小僧见到黎锦的打扮,就直接说:“施主可是来借宿?”
  “正是,天色已晚,行船怕有危险,只能前来叨扰。”
  “施主客气了,我寺还有许多空房,施主请随我来。”
  小和尚把他带到后堂,有一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僧人客气的让黎锦把身份文书拿出来。
  检查完毕后,直接给黎锦分了一个靠河岸的屋子。
  “寺庙规定,每个时辰都得敲钟,还请施主见谅。”
  “贵寺能让在下借宿,已是感激不尽。”
  等到僧人走后,黎锦才打量自己的屋子,一张床,一个蒲团、一个案几和一盏油灯,房间虽小,却也五脏俱全。
  天已经完全黑了,黎锦去斋房吃了素斋,回屋后点亮油灯,把白日看到的山景、水景都画下来。
  画完后已是深夜。
  黎锦和衣躺下,还没彻底睡着,就听到铜钟悠远的响声,尾韵绵长。
  他脑海中突然冒出来两句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他这借宿的不也是府城外的寺庙么?客船上的船家和老太太每次在此休息的时候,也都能听到钟声。
  翌日一大早,黎锦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背起行囊,在佛堂前上了一炷香,就再次出发了。
  这天午时,黎锦就到了府城外,他付钱后,赶紧进城。
  黎锦先找了一家客栈,最近不是科举考试期间,客栈生意惨淡,三十多文就能在外城找个干净的客栈。
  他找了店小二打听府城内管房屋租赁购买的负责人。
  店小二给他指了方向:“客观是要找王先生吧。进入内城后,从正街往前直走,第一个巷子往左拐,大门一直敞开的就是王先生的住处。”
  “多谢。”
  黎锦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了所谓的王先生。
  在古代,府城、县城乃至镇子上房屋的买卖和租赁都有专人在管,要买房得先去找他,筛查买主的购买条件,随后才会给他挑房子。
  这也就是说,就算买家和卖家商量好了,也得先来负责人这里登记,然后负责人还会去询问邻里的意见,邻里不答应的话,这房子也卖不了。
  王先生首先查看了黎锦的籍贯和村长的知情书,又看了他仅剩亲属名单。
  他皱了皱眉:“你这个资料不太行,财力不丰厚,又无族亲,我给你办不了。”
  黎锦说:“王先生,后面还有文书资料。”
  王先生说:“我很忙,这最基础的两点我就筛查不通过,你还是去外城买房子吧,那里的又便宜,给负责人一点意思,他就给你办好了。”
  黎锦叹气:“在下不才,正是县官和知府大人‘钦点’的县试、府试双案首,此次来府城买房,也是为了准备明年的院试。”
  说着,他拿出那封宋先生写的信,“这是老师推荐在下去府城书院念书的信函。”
  王先生惊了一下,赶紧看过后面的那两份‘喜报’,知府和县官大人的印章都在上面呢!
  他赶紧站起来,说:“原来是黎童生,我这一忙起来,脑袋就发晕,还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
  考过科举的人都知道,拿过案首之位,那院试后肯定是秀才。而秀才就有当官的可能性了。
  所以王先生才对他突然尊敬起来,其实他此前态度也没有多恶劣,说话办事的语气都很公事公办,最后那句也是表明自己不受贿。
  黎锦完全不因他的态度改变而骄傲,反而夸赞道:“王先生高风亮节,在下怎会计较?”
  王先生听到他这话,心里十分舒坦,给黎锦倒了杯茶,问道:“黎童生可有心属的地段?或者房屋大小和价位要求?”
  作者有话要说:钦点:一般只皇帝或者某个地区的最高统治者点名让xx做xxxx
  县官也算县里的老大,知府亦然……所以我就用了qwq
  【小时候一直好喜欢‘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前年去了苏州,可算圆了孩子一个梦想。】


第76章 
  有了王先生的帮助;黎锦只等了一盏茶的功夫不到;就拿到了几家合适的卖房信息。
  “这三户都是二进的院子,其中这两户是八间房,两个院落。
  最后这户,也是八间房;但一共有三个院子,据说家里的老太太喜欢种菜,才特意多买了一点地。”
  王先生说:“这三户都不在主街,但位置也不算太偏,一间房按照四两算,一共就是三十二两。两个院子六两;三个院子九两,价格也相差不多。”
  黎锦誊写了这三户的地址和主家名字;又跟王先生道谢后,抬脚便朝最近的那户走去。
  当然;沿途他顺便买了两个鸡蛋饼,垫垫肚子。
  黎锦其实更加看好那有三个院子的房子,毕竟家里有小包子;多一点活动地方才好。
  第一户的主人家姓钱;原本是登泉村的人,年轻时生意做得大;才有机会在府城买了房子。
  如今已经过了知命之年(五十岁),心中向往着叶落归根,家中子弟也不打算在府城发展;所以他才想着把房子卖出去。
  黎锦上门的时候,是个二十多岁左右的年轻人接待的。
  那人看着黎锦手上有王先生的印章,这就等于有了购买力‘认证’。
  故此,他态度还算热情:“家里已经搬空了,您随便看看,这房子我们前年才修葺过一次,还是新的。”
  黎锦仔细的打量着这院子,大门正对面就是影壁,进去后就是一个很小的院子,左右两侧有抄手游廊。
  这都是按照府城规定的格式严格建造的。
  一进的这出院子名叫外院,设置一间正厅,一间书房和两间耳室。
  至于内院,就是二进的那出,也有四间房,但院子是外院的两倍大小,靠近院墙的地方还有一口井。
  一进与二进的院子中间用垂花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